试论新形势下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3
谈初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摘要】在初中生物实际教学中,生物教材不能作为唯一的教学资源,教师要放大眼界,积极开发生物课程资源,将生活素材、教学设备等一切可以辅助教学的资源利用起来。
同时老师还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到,从而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以及观察力。
本文就以初中生物课堂资源开发与利用为大家作出介绍。
【关键词】生物课程资源利用开发引言初中生物教师对生物课程资源的深入开发与利用既是新课改的需要,同时也是教师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以及提高生物教学效率的需要。
初中生物教师要在思想和行动上同步更新,不断研究、反思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对生物课程资源进行最大力度的因地制宜开发与利用,开阔生物教学的资源渠道,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水平。
一、深入挖掘生物课程基础的教材资源教材是每一门学科的基础资源,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基本资料,生物教材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生物学科的载体。
为了做到对生物教材资源的深入挖掘,教师需要对教材资源进行整合分类再开发利用,对教材内容联系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寻找到教材中的描述的内容或者是穿插的图片。
以人教版初一生物第一单元中《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实际教学为例,根据本单元内容、生物图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离开教室,在现实中寻找课本中的生物,让学生眼到手到心到学习,增强学生的感受;其次,教材上的图片毕竟没有实物来的生动,教师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物的运动,教师可以利用配备的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大自然中美丽的生物,如《人与自然》中的花开、鸟飞等等,以此提高学生对学习生物的乐趣。
整合教材资源就是为了最大程度的开发和利用,教材内容的排版往往有其局限性,可能教材内容的排版并不适合教书的教学,那么为了高效教学,教师就要灵活变通,整合后的教材资源如果并不能够完全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师就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排版”,这里的“排版”指的是对教材资源进行重新排序教学,而不是对书本字迹的反驳,这也是在生物教材内容基础上的深入挖掘研究;其次为了最大程度的开发教材资源,教师不仅可以灵活排版教学内容,还可以在教材内容上进行补充以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
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开发和利用生物课程资源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教材和教辅资源:开发和利用生物课程资源的首要任务是编撰相关教材和教辅资源。
教材应该结合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内容丰富、有趣、易于理解,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
教辅资源可以包括习题集、实验指导书、教学视频等,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内容。
2. 实验教学资源: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开发和利用实验教学资源非常重要。
可以建立生物实验室,配备各种生物实验器材和试剂,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此外,还可以开发虚拟实验软件或在线实验平台,模拟各种生物实验过程,让没有实验条件的学生也能进行实验教学。
3. 多媒体资源:开发和利用多媒体资源可以增加生物课程的视听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可以开发生物课程的动画、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生动有趣地展示生物学的一些概念、实验和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
4. 网络资源和社交媒体:利用网上资源和社交媒体平台,可以拓宽生物课程资源的获取渠道,增加学生的学习资源。
可以建立生物学网站或博客,发布生物学相关的文章、新闻和研究成果,同时还可以开设生物学微信公众号或微博账号,与学生进行在线互动和交流。
5. 学习社区和合作资源:建立学习社区和合作资源,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学习和解决生物学问题。
可以创建生物学的在线学习群、论坛或社区,学生可以在这里互相交流资料、讨论问题,还可以进行小组合作项目,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还可以与其他学校或教育机构进行合作,共同开发和利用生物课程资源,推动生物学教育的发展和创新。
---------------------------------------------------------------最新资料推荐------------------------------------------------------ 初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初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薛萌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学理念、授课方式也在发生着转变。
因此,新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经成为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什么是课程资源简而言之,课程资源就是有助于实现教育目标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这个概念的内涵是如此丰富,以至于根本无法一一列举。
但是,长期以来的僵化的教育模式,导致了课程资源结构基本上只局限于教材、教参、实验室。
甚至在一些条件比较差的学校,教材就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新课程理念的进一步深入。
二、课程资源开发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 资源开发的创造性长期以来,教师赖以引用的课程资源基本上都来自于各种教参、录像资料,现在又集中于互联网。
其实,课程资源的形式是异常多样的。
仅仅根据《标准》就可以举出:实验室、图书馆、社区设施、社区人力资源、家庭资源、学生个体经验、信息化资源等众多类型。
不要把目光仅仅锁定在学校领域之内,一篇新闻、一段广告、1 / 7一盘菜、一个小笑话等等都可能为教学服务,而由于这些资源直接来自于生活,既使学生感到亲切,又充分体现了STS 的教学思想。
在大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不是教学硬件资源的不足,而是教师不能创造性识别和开发身边的教学资源。
我认为,创造性地识别和运用教学资源是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
2. 资源开发的经济性不要把目光仅仅锁定于高端的电脑、多媒体资源。
购买大量的书籍、图册、光盘固然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但简单、经济的资源同样有效。
用四根筷子和两根橡皮筋做成的模型照样可以非常直观地体现呼吸肌的运动,几张简笔画也可以很形象地表述基因和性状的关系,用一个气球可以讲清楚四五个不同的教学难点。
例谈新课改理念下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生物课程标准》指出:“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重要因素。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丰富教材,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的视野影响着学生的视野,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开发能力、专业知识水平,对教材的分析与处理直接影响着学生。
”因此,教师就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重视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改“教教科书”为“用教科书教”,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利用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潜在价值合理开发课程资源,实现新课改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协调统一。
首先在导入新课时,我选用了两张紧扣课题的图片,展示第一张人们聚餐的图片时,引用的导语是学生们很熟悉的俗语:“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展示第二张丰盛的食物图片时,配合相应的问题:“我们每天都要从食物中获得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图片上的食物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呢?”此问题既是引导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复习,又是本节课内容的过渡。
在学生复习旧知识后,我又设置导语:“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中,只有水、维生素和无机盐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利用,而脂肪、蛋白质、糖类被人体消化系统消化后才能被吸收利用。
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人体的消化和吸收”。
这样的导入,既考虑到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又明确告诉学生本节课学习内容,很自然地引入新课。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课程开发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教学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我让学生借助教材中的插图,进一步认识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作用。
为了让学生能抓住每个器官的特点,我将重要知识点以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人体消化系统比喻成人体内的食品加工厂,牙齿和舌分别比喻成粉碎机和搅拌机,既形象生动,又概括了牙齿和舌的功能。
在分析龋齿发生的原因时,我让那些患龋齿的同学,现身说法分析产生龋齿的原因,既避免了教师一味的说教而引起学生的反感,并且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
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如生态环境、人文景观、国际互联网、教师的知识等;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典型的如教材、学科知识等。
生物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如何开发利用生物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兴趣呢?在本次国培学习过程中,认真收看了谭家蓉老师所做的“初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及利用”讲座,对课程资源及课程资源的开发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现联系生物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1、充分开发与利用生物学新教材资源。
教材——生物课程资源的核心,重要但并非唯一的课程资源。
教材是生物教学的主要依据。
提倡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并不意味着可以将教科书束之高阁,它仍然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新教材更加注重显现出现代教育新理念。
在内容选择、编排设计等方面不再像过去那样过分追求生物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而是更加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新教材大量增加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生物与文学、科学家的故事等方面的内容,突出生物教材的丰富性和趣味性,以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生物科技发展。
新教材注重图文并茂,增加了可读性和生动性。
新教材贯彻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注重让学生自己动脑,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亲身体验,动手实践、思考探究等活动,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积极主动的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扩展,使课程标准和教材成为支持教学的课程资源,而不是束缚教师和学生发展绳索。
2、充分开发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
学校提供的课程资源是除教科书以外的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完成生物课程的重要保障,可利用的学校课程资源有生物实验室及相应仪器设备、生物类图书及报刊、生物教学软件、生物教学挂图、投影仪、音像资料等。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论文(精选7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论文(精选7篇)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
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论文篇1新一轮教学改革轰轰烈烈地开展到今天,已使多数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教学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其中,合理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也已成为每一位教师所必备的才能,如果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生物教学资源,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自主学习、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无从谈起,有了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才能使学生摆脱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才能更好地开展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等,这也就要求广大生物教师正确地理解课程资源,注重平时的发现、搜集、整理制作、积累和总结,从而在教学中有机整合各种资源,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以此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一、明白课程资源(一)课程资源是指应用于教与学活动中的各种资源。
(二)主要组成部分:1.学校资源:如教材、课标、教师用书、教学挂图、教学模型、实验室等。
2.媒体资源:网络、多媒体课件、计算机、电子白板、软件、光盘、信息技术等。
3.家庭资源:家中的书籍报刊、电脑、电视、收音机等。
4.社区资源:如教育与学科专家、图书馆、少年宫、博物馆、报纸杂志社等。
5.隐形资源: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二、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一)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1.注重日常教学前的备课:在认真解读课标、抓住教材重、难点的基础上,善用教辅中的建议、拓展、材料库和光盘,并据教学内容选取恰当的策略。
2.课堂上依据策略巧用教学模型、挂图、媒体、实验探究手段等资源。
(二)合理开发学生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1.新课程要赋予课堂教学于"生命力",就必须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从而在实际教学中增强课程的生活化。
生物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海门市东洲中学开发区校区张权丰富的课程资源,对于完成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多有帮助。
那么如何合理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一,利用学生已有的学科知识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是生物课必需的,而且优美、富有文采的课堂教学语言或学生的生动发言,不仅能陶冶学生情操,还会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既学习生物知识,又能获得一种艺术享受。
其实,新编的《生物学》教科书也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种环境。
比如致同学们、第三单元的引言便富有欣赏性。
书本上一幅幅优美的图案就为学生发言提供了表达的好素材。
课后练习题也布置了一些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的写作题。
语文知识包含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许多成语、谚语涉及了生物学知识可以作为生物课的课程资源。
例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就是一条活生生的食物链,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植物蒸腾作用能带走热量,“芝麻开花节节高”说明生物有生长的特征。
石板上种瓜——有籽难发芽、炒熟了的豆子——发不了芽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外部和内部条件等等。
如在学“被子植物的一生”时背诵“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讲“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时用“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在学习“关注健康”前让学生写一篇《生命的赞歌》,将学生作品用作导课。
数学,马克思说“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完善的地步”。
生物是理科的课,而现在很多的教师却认为生物尤其是初中生物课只要读读背背记记就行了,没有有意识地把数学作为生物课的课程资源,也没有有意识运用数学思想教学生物。
其实,可以用函数思想教学生态系统,用概率方法教授遗传等等物理,生物的许多概念离不开物理。
物理的结构、物理的原理可以为生物教学提供详尽、深入的理解。
例如教授视觉离不开光学,讲授听觉离不开声学。
化学,人们常说生物化学不分家。
许多生物学现象的分子水平的解释就是化学现象。
例如:黑胡桃树下其他高等植物及杂草不能生长,并且树下植物的死亡线与黑胡桃树的根分布几乎一致。
试论新形势下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随着人们对新课程认识的不断深入,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逐渐引起教育界的重视。
生物课程资源,简单地说,就是与生物课程相关的一切资源。
它既包括教材、教案、教具、生物教学仪器、设备等有形的物质资源,还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支持态度以及学生学习的能力等无形资源,本人结合教学实践浅析如下:
一、积极利用农村环境作为课程资源
例如:我们在讲植物分类时,就可以带领同学们走出教室,走向自然。
小麦、玉米、水稻等这些农作物同学们已经很熟悉了,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深入观察:叶子有哪些不同?根有什么区别?种子有什么不同等等?让学生站在学科的角度重新认识它们,这比教师单纯的讲授效果要好得多。
在讲“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时,教师可以带领同学们在自家的房前屋后、墙根等处随便寻找鼠妇,在找的过程中同学们就清楚了鼠妇的生活环境,在寓教于乐中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充分利用学生家庭中的课程资源
学生家庭中的书籍、用具,家长的经验等都是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等形式从家长那里获得所需的课程资源,可以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生物知识参与家庭有关事务的讨论等。
比如:让学生在家里栽培一种植物或饲养一种小动物,教师定期检查
学生的操作和观察记录,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同时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善待生命、关爱他人的道德品质。
三、挖掘利用隐性资源
隐性课程资源是一种潜在的,易被忽视但又有着巨大教育价值的资源,主要包括学校和社会风气、历史经验、民俗风情、家庭氛围、师生关系等人文环境,也包括教育主体的生活经验、内在特质等资源。
1.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
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不同的。
这些隐性资源是学生学习新知的基础,结合自身的经历和实践,学生对各种自然现象已形成了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对学生解决问题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2.关注学生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一个社会的细胞和缩影,也是隐性课程资源的来源之一。
有的学生家长能够直接指导或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有的学生家长则可以间接对孩子进行指导。
无论怎样的家庭氛围都使学习途径拓展了,值得我们重视。
3.重视教师自我潜能的发挥
作为一个社会人、一个文化人,一位学科教师无疑要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
这些构成了教师自身巨大的隐性课程资源库,只要我们用心去开发,就会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地域优势,积极开发并利
用好一切可以利用的生物课程资源。
(作者单位吉林省洮南市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