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安全论文: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安全策略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5
文化视点全球化背景下维护我国文化安全对策岳 嵩【摘 要】当前无论是从国内还是从国际来看经济发展大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全球化以来世界各国文化安全因素相互影响。
本文通过分析分析美国文化推广策略,并提出了我国一些应对措施,分别从三个方面分析对策,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关键词】文化 文化安全 三片齐下 中国文化美国文化全球化的标志可以概括为代表美国信息文明的硅谷“芯片”,代表美国电影文化的好莱坞“大片”,以及代表美国饮食文化的KFC薯片。
从家用电脑芯片、电视芯片,再到好莱坞大片、肯德基和麦当劳的薯片,美国的贸易输出似乎并没有让美国人付出太多的资源。
美国文化的严峻挑战,要求我们必须拥有足够的忧患意识,着力增强我国的“软实力”,在加强综合国力的基础上,发展合理的文化战略,确保国家文化安全。
一、食品上饮食上传播中国文化饮食是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的第一件大事。
烹饪和人民饮食观念重视是一个国家文化素养和文明的象征。
高水平的中国烹饪也是中华民族历史文明的产物,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一个杰出贡献。
中国的饮食文化传承了上千年,八大菜系都有自己的特色,但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仍有许多不足。
中国的文化和我们的饮食习惯是独特的,在传播上应该从美国的薯片文化学习,饮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载体,不仅传播了独特的烹饪技术,也将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礼仪和习惯传播出去。
世界上有越来越多的中国餐馆。
中餐使许多外国人感到越来越心驰神往,也使许多海外华人依赖它安身立命。
但如此多的东方食品不如麦当劳和肯德基的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播速度,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文化是中国面对世界上最深刻的积淀。
在这方面,中国饮食文化确实是一个很有用武之地。
中国饮食文化丰富、和谐、多样、统一,具有丰富的和谐色彩和宽容性。
“和谐”在饮食文化中,其意义是适度而平衡的,但这是在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前提下实现的,就像中国文化一样。
我们应该向韩国和美国其他国家学习,加快世界范围内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播。
紧目丁前沿理论透亳蓐传播实践O N G N A NC H U A N B O特别推荐——文化传播试论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文化安全的基本方略李安(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北京100024)摘要: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经济文化在融入全球一体化的同时,国家的文化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与关注,事实上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现实和急迫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我国学术界也进行了积极的探讨,许多作者把影响我国文化安全的主要原因归咎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霸权主义、文化帝国主义等外在因素。
的确,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进行的文化输出,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我国当代文化,影响了国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但这只是外因,笔者认为,我国目前所存在的文化自觉与文化教育的缺失以及文化创新力的不足才是影响我国文化安全的根本因素。
只有增强和坚持文化自觉、文化教育、文化创新等的自觉性,才能从根本上繁荣本国文化,保持和激发其生命力,抵御外来文化的侵蚀。
关键词:文化安全文化核心文化自觉文化教育文化创新软实力一、文化安全以及本国文化的t耍性关于国家文化安全的内涵,总的来看,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
广义解释是指“国家内的文化安全”,即主权国家的主流文化价值体系以及建立于其上的意识形态,包括社会基本生活制度、语言符号系统、知识传统、宗教信仰等主要文化要素免于内部或外部敌对力量的侵蚀、破坏和颠覆。
而狭义解释是指“国家文化的安全”,特指作为一种政治实体的主权国家的国家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基本政治制度、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以及国家形象等主要文化要素免于内部或外部敌对力量的侵蚀、破坏和扭曲。
111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智慧与文明的集中体现,是维系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纽带,是生存的根基,是发展的依据。
文化的强盛可以为这个国家和民族带来稳定的生活环境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进而使国家内各个民族团结起来和谐共处。
2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衰,则国家衰。
国家文化安全战略研究论文摘要:经济全球化必然会导致文化全球化,从而带来了国家文化安全的问题。
文化全球化既可以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提供机遇,也会给国家文化安全带来严峻挑战,必须建立国家文化安全运作机制,以开阔的眼界、积极的态度、发展的办法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关键词:文化全球化;文化安全;文化主权1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文化安全既有机遇更有挑战文化全球化是近几年学界兴起的一个概念。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经济是基础,政治与文化是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导致政治和文化上层建筑的相应调整与变革,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必然导致文化全球化应运而生。
另外,从文化总体上讲,文化不是从来就有的东西,它有着起源、壮大、变化的历史。
文化的发展有积累,有革命,也有淘汰,使得文化在时间中表现为一个进化与分化、积累与沉淀、层次与统一、目的性与自然决定性的复杂过程。
可见,文化全球化作为的一个结果和在文化领域的反映,是一次深刻的全球性文化资源的再分配和全球性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的重组。
文化全球化的主体是人类整体,而不是习惯意义上的社群、民族、国家;它的客体是整个世界,而不是局限在国家的范畴。
因而,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讲,“未来的21世纪将是一个个分裂的文化集团联合起来,形成一个文化共同体,一个多元一体的国际社会。
”文化全球化拓展了我国国家文化安全的内容,也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提供了机遇。
众所周知,文化全球化加速了世界文化融合,也加剧了国家文化秩序的变动和文化力量格局的重组。
全球化在促进世界文化融合的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的更新改造过程。
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参与世界文化建设是维护我们国家文化安全的手段之一,是主动的“防御”。
从整体上讲,国家文化安全的维护不应单纯地认为是努力营造的一种相互促进的、发展的、和谐的安全关系。
当前,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由于在文化、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家利益等诸多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分歧,自然而然地成为某些霸权主义国家进行文化渗透和文化颠覆的主要目标之一。
中国文化安全研究论文维护中国国家文化安全对于确保中国国家安全、保持中国社会的稳定、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障中国文化独立自主健康发展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文化安全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国文化安全研究论文范文一: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安全的战略意义及对策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的进程,在全球加速发展的今天,文化安全在整个国家安全体系中的地位日益突显。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文化安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应对这种挑战,维护我国文化安全,已成为构建中国文化安全战略中必须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全球化; 中国文化安全; 意义; 对策文化不仅是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而且是人类精神生产的能力和产品,对社会经济和政治有巨大影响。
建设和谐文化,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一、何谓文化安全张骥、齐长安在《网络时代中国文化安全面临的冲击与对策》中认为:“所谓文化安全就是一个国家能够独立自主的选择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抵制其他国家试图以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指导下的政治、经济、民主模式强加于本国的做法,防范其他国家对本国人民文化生活的渗透,保护本国人民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社会制度不被干涉,保持文化的民族性、维护民族的自尊心和凝聚力,并利用必要的手段扩大本国文化的影响。
”文化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综合标志,也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文化全球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并不是某种自然规律或者某种不容选择的社会进步的结果。
二、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意义1.文化安全已经成为影响一国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
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的竞争。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上,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存在着根本不同,因此西方国家千方百计的要对中国的文化进行渗透和扩张,以达到削弱社会主义力量的图谋,因此,中国的文化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就成为了必然选择。
对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文化安全问题成因的探索【摘要】在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西方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的断裂以及文化消失的可能性。
本文旨在探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安全问题的成因,分析其根本原因,并提出应对之策。
全球化的浪潮带来了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对中国传统文化构成一定的压力,导致中国文化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我们需要加强中国文化的自信心,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应对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安全问题,推动中国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够在全球化的大潮中保持文化的独特性和活力,实现中国文化的持续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全球化、中国文化安全、挑战、冲击、传承、自信心、传统文化、全球化时代、根本原因、消失、保护、传统文化、中国文化传统、断裂、中国文化自信心1. 引言1.1 全球化对中国文化安全的影响全球化对中国文化安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全球化使得中国文化面临着来自外部文化的冲击和竞争,通过全球化传播的西方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出了挑战;全球化导致了文化传播的加速和碎片化,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浪潮中可能面临着被扭曲、演绎或消解的风险;全球化也带来了跨文化的互动和融合,中国文化在全球化时代需要更多地与外部文化开放互动,但同时也需要保持自身独特性和传统特色。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中国文化安全问题愈发凸显出来,如何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保护和传承好中国文化传统,成为当前中国文化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通过深入研究全球化给中国文化带来的影响和挑战,我们能更好地找到解决中国文化安全问题的路径和方法。
1.2 中国文化安全问题的现状一是文化输出不足。
在全球化时代,中国的文化输出仍然相对落后,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上并不为人所熟知。
与西方强大的文化输出相比,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较弱,导致中国文化难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有效传播。
二是文化自信不足。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导致一些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怀疑甚至失落的情绪。
全球化论文国家文化安全论文:浅论全球化视域下的国家文化安全摘要:在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的今天,各国经济在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同时,文化也在相互融合与碰撞。
人们都说全球化的过程是一把“双刃剑”。
在这一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中,如何始终保持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优势地位,弘扬民族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全球化;国家文化安全;主流文化;文化软实力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 (2011) 14-0161-02改革开放以来,大量西方事物涌入我国,在丰富我国原有文化的同时,也对我们的本土文化产生巨大冲击,社会主义价值观与本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
为此,我们必须居安思危,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一元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关于国家文化安全的定义很多,且说法不一。
一般认为,"国家文化安全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的文化价值体系,特别是一个主权国家的主流文化价值体系免于遭受来自内部或外部文化因素的侵蚀、破坏或颠覆,从而能够很好地保持自己的文化价值传统,在自主和自愿的基础上进行文化革新,吸收和借鉴一切对自己有利的文化价值观念和文明生活方式。
"[1]"国家文化安全的本质特征就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安全。
"[2]一、全球化背景下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全球化,英文称为globalization,是如今比较流行的一个词汇。
"全球化"的浪潮来势汹汹,它带给我们的巨大变化,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经济全球化开始,现在的全球化已不仅包括经济全球化,还包括科学技术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等。
事实证明,全球化已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在资本、人才、高科技等跨越国界流动的同时,文化作为一种产品也在悄无声息地流动着。
相比经济、军事领域的安全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文化领域的安全则更容易被人忽视。
过去,我们身边没有麦当劳,没有肯德基,不过圣诞节,而现在的人们崇尚吃西餐,吃韩国料理,吃日式拉面……女士们喜欢看韩国电视剧,男士们则热衷于好莱坞电影……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冲击着我们原有的生活内容。
论全球化进程下我国文化安全面临挑战及对策【摘要】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球化的影响已超出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领域和文化领域,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西方意识形态加强了对我国的”和平演变”,网络化和信息化加速了西方敌对的文化因素的渗透,境内外”三股势力”也不断调整策略,以多种方式实施暴力恐怖活动,进行反动思想的渗透。
应对全球化对文化安全带来的挑战,要高度重视国家文化安全问题,提高国家整体实力,积极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进一步建设与加强国家文化安全预警机制【关键词】文化安全;全球化;挑战;对策经济全球化不断的加深和推进,文化全球化也加快了发展步伐。
随着国际社会信息化、全球化的速度不断加快,国家文化安全问题开始凸现,开始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一、文化安全概述(一)文化安全的概念马克思认为,“随着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民族国家的文化安全问题亦凸显了出来。
文化安全是资本主义文化扩张下弱势文化维持自尊的自然反应,也是无产阶级对抗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并开展实践活动的重要手段。
” 学者胡惠林认为,国家文化安全是指一国的文化生存系统运行和持续发展状态及文化利益处于不受威胁的状态。
[2]笔者认为,文化安全主要是一个国家代表其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健全其自身的功能、机制的能力和防范风险、化解风险的能力,以及在这种能力下所得到的一种状态。
所谓当代中国的文化安全问题,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健康发展问题和如何防御封建主义文化和资本主义文化负面因素影响的问题。
[3] (二)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命脉,是维护国家稳定的精神基础,文化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军事安全不可替代的。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文化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始终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确保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和信息安全。
”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文化安全问题研究【摘要】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发展,国家安全被注入新的影响因素,并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
虽然地区冲突与战争时有发生,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旋律。
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文化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何构建国家文化安全便显得尤为迫切。
【关键词】全球化;中国;文化安全全球化迅猛发展,深刻的影响着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已成为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文化安全问题逐渐引起各国关注,并被提上国家战略日程。
“全球化是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生成的重要变量,而文化安全在整个国家安全体系中则排在灵魂地位。
”一、全球化与文化安全在全球化大背景下,文化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对文化安全概念的界定在学术界却颇受争议。
文化安全这一命题涉及两个本就难以界定的概念——“文化”与“安全”。
有关“文化”和“安全”的界定,学术界众说纷云,对国家文化安全概念的界定同样难以达成一致观点。
有学者认为,“国家文化安全所关切的便是国家文化利益是否受到损害,国家文化主权是否受到侵犯,即这种个性文化是否得到独立自主健康发展,是否在国际文化交流中获得平等的地位。
”根据文化安全的内涵,可以发现其所具有的以下三点特征:隐蔽性、较强的稳定性、民族性。
二、全球化语境下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1.语言文字语言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一种文化如果失去语言这一重要载体,便如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土壤,会很快走向消亡。
所以,各国都非常重视保护自己的语言,尤其在全球化背景下,语言作为交流与沟通的工具,在各国交往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也首当其冲的最先受到其它语言的冲击与挑战。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一种语言文字的兴衰存亡往往能够反应出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
如汉语,在中国极为兴盛的唐朝,倍受周边地区和国家吹捧。
英语,本来只是西方部分民族所使用的语言文字,但在英国强大后,伴随着殖民主义到处扩张,几乎传遍世界,之后,美国后来者居上,不仅巩固了英语在世界语言中的地位,而且使英语几乎成为一种“世界通用语言”,对其它国家,尤其是弱小国家的语言文字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全球化论文发展策略论文:全球化环境下的中国文化及其发展策略分析摘要:当今时代,文化的全球化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是一场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整合,中国文化在这场整合中理所当然地扮演应有的角色。
为此,把握好全球化的契机,明确定位,公正、客观地审视中华民族文化与其它各种文化的关系,积极地“拿来”,勇敢地“送去”,在传承与创新的基础上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是全球化环境下中国文化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全球化;中国文化;定位;发展策略一、对文化和全球化的概述人们的日常生活,时刻都发生、发展在特定的文化条件和社会环境之中,也都要受到文化的内在指引和规范。
对于文化,人们有各种各样的诠释。
英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中指出:“文化或文明,就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①美国大西洋大学窦宗仪则认为:“文化是人们为了实现维持生存、享受生活和寻求生命意义的目的而创造的生活的模式,文化的内涵包括全部的人类生活方式”。
②《现代汉语词典》对文化是这样解释的:①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②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
同样的工具、用具、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③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学习文化、文化水平。
我国学者也对文化做了一些定义,比如胡适就指出“文化是一种文明所形成的生活的方式”。
③另有学者根据对文化的诠释和对文化结构的分析,把文化归纳为物质文化、意识文化和行为文化三类,或归纳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四类。
如此等等,不一而论。
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一种重要特征,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是当今覆盖面最广、影响最大、渗透最深的社会现象。
浅论中国国家文化安全及对策研究摘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在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不断奉行文化霸权政策,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维护我国文化安全就成了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本文试图从国家文化安全的界定,及分析比较我国新旧国家安全观的基础上,提出现阶段维护我国国家文化安全的对策。
关键词:国家文化安全国家安全观对策伴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扩大了国际交往和合作。
但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美国大量和无保留地输出其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奉行文化霸权政策,试图使全球“美国化”这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国家文化安全产生了巨大的威胁。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有效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成为诸多国家共同关心的话题。
一.国家文化安全的界定国家文化安全的界定与国家安全的其他内容相比,属于软安全,是一种无形力量资源,难以监测和评估,这给我们对文化安全进行界定增加了难度。
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了文化安全的定义,但目前学术界尚未形成一个被学界所公认的、权威的概念。
以下是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作出的对文化安全的定义。
“文化安全就是指一个主权国家保证文化的性质得以保持、文化的功能得以发挥,文化利益不受威胁和侵犯的功能状态。
文化安全的核心是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
”①“文化安全,是指一国在文化、精神生活方面不受外来文化的干扰、控制或同化,从而保持本民族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民族性以及本国意识形态的自主性。
”②国家文化安全中的“文化”并非是广义上的泛文化,而又不仅仅包括政治学中所讲的“政治文化”,而是包含了作为观念、思想以及制度层面的文化。
关于国家安全,短期目标是确保生存,而长期目标则在发展。
综上,笔者试图对国家文化安全下此定义:文化安全指以主权国家为核心的国际行为主体在外交实践中,力争使本国在长期历史演进中形成的优秀文化免受他国不同文化的威胁与渗透,维护国家的文化主权和文化尊严,在全球化新形势下的国际文化大融合中保持独立发展,并不断扩大影响。
全球化时代我国的文化安全问题及其对策分析经济贸易学院财政0701班刘杰20074910210摘要:全球化时代,文化安全正成为国家安全关注的焦点。
全球化增加了文化安全问题的复杂性。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文化领域正面临着西方愈演愈烈的文化渗透,其借助互联网、青年人、地下非法文化组织等展开活动。
为此,我们要强化主流文化意识,构筑文化屏障,构建文化体系,净化文化环境,传播先进文化,推动文化创新,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从而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遏制西方的文化渗透。
文化全球化,应是文化信息、文化价值观、文化模式跨地区、跨国界、跨洲际的全球化的传播、冲撞、交融和共存的过程。
文化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我们必须正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发展的负面现象,坚持中国先进文化方向,采取积极措施,把捍卫本土优良文化、坚持文化多样性,提高到确保国家文化安全和社会长治久安的高度。
关键词:全球化时代文化全球化文化安全当前,全球化正以不可逆转的趋势,推动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发生重大变革,世界发展进入新的格局。
在这一背景下,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国际交往频繁;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和高效流动;科学技术和文化创新空前活跃,国际共享程度增强;国家发展与竞争向纵深推进。
同时,思维方式与文化价值观念的转换,也带来不同形态文化的相互激荡。
在我国文化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有的甚至影响社会政治的稳定和国家安全。
相对经济而言,如果说当前社会发展是我们的“短腿”,意识形态如何抵御“西化”,文化领域如何抵御渗透,则是我们的“软肋”。
一、当前我国文化领域面临的隐忧(一)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文化渗透愈演愈烈。
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及我国加入WTO之后,西方发达国家在基本缓解军事政治对抗、致力于经济科技合作的情况下,对我国展开全方位、多角度的文化渗透。
当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打着“民主”、“自由”、“人权”、“改革”等旗号,利用各种手段,极力推行以“西方中心主义”为基础的各种人文、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极力宣传西方的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社会心理和行为方式,否定社会主义价值观,动摇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试图削弱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对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文化安全问题成因的探索1. 引言1.1 全球化时代背景在全球化时代,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文化冲击也更加显著。
中国文化传统在全球化的冲击下,面临着被外来文化冲击、侵蚀的风险。
信息全球化的影响也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一些传统文化逐渐失去了传承和发展的土壤。
文化产品输出不足、文化产业发展不均衡、文化自信缺失等问题也进一步加剧了中国文化安全问题的严重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中国文化安全问题成因,对于加强中国文化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中国文化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中国文化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对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文化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体现在如何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确保文化的多元性和独特性。
文化安全问题关乎国家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只有保护好自己的文化,才能确保国家的主权和独立性。
文化安全问题也直接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加强对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文化安全问题的认识,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是当前的重要课题之一。
2. 正文2.1 经济全球化带来文化冲击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大趋势,它带来了许多好处,但同时也对中国的文化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外国文化产品和价值观进入中国市场,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中国传统文化在与外国文化的交流中可能受到传统价值观的侵蚀,导致文化认同感的淡化。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跨国企业的大规模进入,它们在中国市场推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可能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导致文化价值被商业利益取代的现象。
经济全球化也加剧了城乡差距和地区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导致一些地方的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受到边缘化和遗忘。
经济发展带来的城市化也催生了一种新的文化消费模式,导致一些传统文化形式无法延续和传承。
经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文化安全产生了冲击,需要通过加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等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文化安全问题当前,我国的文化安全问题最为集中地表现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独立性、方向性和主导性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挑战。
如何确保国家的文化安全,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必须认真思考、积极回应的重大课题。
笔者试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面临的主要文化安全问题和制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确保国家文化安全等方面阐述自己的管见。
标签:文化安全发展战略安全战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也在加强,中国国家文化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国家文化安全是指一个国家能够独立自主地选择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抵制其他国家试图以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指导下的政治、经济模式强加于本国的做法,防范来自内部或外部文化因素的侵蚀、破坏或颠覆,从而能够很好地保护本国人民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社会制度,保护文化的民族性,维护民族的自尊心和凝聚力,并利用必要的手段扩大本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
(240)文化安全是个新概念,但文化安全并不是个新问题。
在我国最早提出文化安全概念的是一些研究国际政治问题的学者,主要针对当时愈演愈烈的西方文化霸权。
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以文化为手段,加速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对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安全和文化生存提出了严重挑战。
发展中国家要实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文化霸权”,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因此,在全球化进程中,如何应对文化全球化对我国文化安全的影响,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面临的主要文化安全问题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所谓全球化进程深刻改变了世界面貌。
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全面开放的历史发展新时代。
在融入现代世界体系中,中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这种挑战不仅是经济的和政治的,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在文化上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要严重得多,由此而带来的国家文化安全问题也复杂得多,清醒地认识和分析开放条件下中国面临的国家文化安全问题,并制定科学的国家文化安全战略,将是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中国国家战略和中国国家文化战略的重要内容。
对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文化安全问题成因的探索【摘要】在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探讨经济、政治、传媒全球化对中国文化安全的影响,分析了中国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结合文化输出和文化自信问题,进一步深入讨论了中国文化安全问题的成因。
在提出了中国应对文化安全问题的策略,强调了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安全的挑战与机遇。
通过对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中国文化安全问题的深入探讨,旨在引起社会对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视,为中国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提供启示。
【关键词】关键词: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文化安全、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传媒全球化、文化输出、文化自信、策略、中华文化、传承、发展、挑战、机遇1. 引言1.1 全球化时代的背景在全球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经济的日益融合使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变得日益紧密。
全球化使得信息、人员、商品和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加速了国际社会的互联互通。
这种全球化趋势不仅在经济领域有显著体现,也在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有着深远影响。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这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传统的国家也难以避免地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
中国文化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全球化使得中国文化更容易被外部文化冲击和侵蚀,同时中国文化也面临着如何在全球化进程中保持独特性和传统的困境。
1.2 中国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挑战在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国文化在跨国交流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阻碍。
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的冲击下,面临着被西方文化同化的风险。
许多西方文化的元素通过传媒、网络、电影等渠道进入中国,对传统文化价值观产生冲击和影响,导致部分人群接受西方文化,而忽视了自己深厚的文化传统。
全球化给中国文化带来的挑战还表现在传统文化的衰退和淡化。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经过千百年的传承,积淀了丰富的思想和文化底蕴。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安全问题的思考摘要全球化的深入,使国际间的文化往来日益频繁,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使以文化安全为核心的非传统安全观念日益凸显。
我国正处在改革与转型、发展与复兴的关键期,维护文化安全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提升综合国力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文化安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兴亡,能否有效维护本国文化安全、拥有本国特色文化,已成为一个国家独立程度乃至独立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
为此,要增强忧患意识,采取一系列战略对策: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进一步树立科学的国家文化安全观;建立和完善我国文化预警系统与安全机制;加强法制建设,运用技术手段,为国家文化安全提供法制和技术保障;发展先进文化,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加强马克思主义与民族文化的融合,确立“和而不同”的民族文化发展战略,坚持与时俱进,增强文化创新能力,构建中国文化产业体系。
关键词:全球化文化改革文化安全目录引言 (1)1 全球化与文化安全 (1)1.1 全球化的概念 (2)1.2 文化安全的概念 (2)2 全球化对我国文化安全的影响 (3)2.1 全球化对我国文化的积极影响 (3)2.2 全球化对我国文化的消极影响 (4)3 我国政府保护中国文化的策略 (5)3.1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5)3.2 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5)3.3 大力提升中国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与创新能力 (6)3.4 建立文化预警机制,加强防范意识 (6)4 我们如何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7)4.1 大学生如何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7)4.2 传媒学子如何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7)结束语 (8)参考文献 (9)引言当今时代,全球化已成为世界大趋势,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文化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文化安全已经成为继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之后的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安全论文: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安全策略研究【中文摘要】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极大地拉近了世界各国间的距离,世界文化在前所未有的广度、深度和频度上相互交汇碰撞,使得每个国家都难以成为文化孤岛,难以隔绝与外部的信息交流。
这种频繁的国际交往,使国家安全的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化,文化问题随之而来。
一方面,全球化导致了文化的商品化,促使了文化的大众化,冲击了文化的封闭性,促使不同区域文化的相互交融与碰撞增强;另一方面,全球化加深了民族文化认同的危机感,同时也使所有国家,包括发达国家,都产生了担心本国文化将被外来文化侵袭或吞噬的不安全感。
所谓文化安全是指国家防止异族文化对本民族文化生活渗透和侵蚀时,保护本国人民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社会制度不被重塑和同化。
文化安全是相对于文化渗透、文化控制而言,是一种相应的反渗透、反控制、反同化的文化战略。
文化安全不仅涉及社会的稳定的发展,而且涉及一个民族的历史地位和命运。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文化实力相对较弱,在强大的西方文化影响之下,文化安全总体形势不容乐观。
本文通过对中国文化安全问题的研究,着重阐述关注文化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中国目前文化安全存在的问题,通过进一步分析研究中国文化安全面临的典型问题,揭示出中国文化安全...【英文摘要】Globalization and informationization have considerably narrowed the distance between countries, and thusculture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been integrated and clashed in depth and frequency, which minimizes the likelihood for each country to be isolated from outside world and be independent of the rest. Such frequent international contacts have been complicated the issues of national safety.On the one hand, globalization gives rise to commercialization of culture, which in turn contributes to popul...【关键词】文化安全文化全球化文化安全策略国家安全【英文关键词】cultural safety cultural globalization cultural safety strategies national safety【目录】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安全策略研究摘要4-5Abstract5Table ofContents7-10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0-14 1.1 The Backgrounds and Purpose of the Study10-11 1.2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11-12 1.3 The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2-14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4-19 2.1 Achievements in Theoretical Research14-16 2.2 Achievements in Strategic Measures About Cultural Safety16-18 2.3 Accomplishments on Foreign Research18-19Chapter Three Cultural Industry and Cultural Safety19-27 3.1 Definition of Cultural Industry and Cultural Safety19-20 3.1.1 Definition of Cultural Industry19 3.1.2 Definition ofCultural Safety19-20 3.2 Implications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on Cultural Safety20-23 3.2.1 DeveloPment of CuIturaI Industy as the Primayr Determinant of National VaIues21 3.2.2 Impacts of Cultural Industry on Cultural Identity21-22 3.2.3 Influences of Cultural Industry on Cultural Creativity22-23 3.3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of Chinese Cultural Industry23-27 3.3.1 The Imbalance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for Cultural Products23-24 3.3.2 Lack of China-Born Cultural Brands24 3.3.3 Imperfect Policies Concerning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TalentsGuarantee24-25 3.3.4 The Trade Deficit of Cultural Industry25-27Chapter Four Chinese Cultural Safety in International Cultural Context27-35 4.1 Strong Cultural Groups27-32 4.1.1 International Cultural Status of Strong Cultural Groups27 4.1.2 Cultural Safety Strategies Adopted by Strong Cultural Groups27-32 4.1.2.1 The UnitedStates27-30 4.1.2.2 European Union30-31 4.1.2.3 Japan and South-Korean31-32 4.2 Weak CulturalGroups32-35 4.2.1 International Cultural Status of Weak Cultural Groups32 4.2.2 Cultural Safety Strategies Adopted by Weak Cultural Groups32-35 4.2.2.1 Russia32-33 4.2.2.2 India33-35Chapter Fiv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of Chinese Culture35-42 5.1 The Situ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t Present35-36 5.2 Domestic Problems in Chinese Cultural Safety36-40 5.2.1 Crisis of Cultural Heritages and Cultural Resources36-37 5.2.2 Crisis of Basic Values37-38 5.2.3 Excessiveness of English Learning and Degradation of Chinese38 5.2.4 Vulgarization of Cultural Products38-39 5.2.5 Problems on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39-40 5.3 Foreign Invasions40-42 5.3.1 Conflict on National Cultural Sovereignty Safety40 5.3.2 Impact of America’s Cultural Hegemony Expansion on ChineseCulture40-41 5.3.3 Internalize and Commandeer of Chinese History Cultural Heritage by South Korea41-42Chapter Six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Chinese Cultural Safety and Strategies42-46 6.1 The Strategic Significance of Maintain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NationalCulturalSafety42 6.2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From Other Countries42-43 6.3 Chinese CulturalStrategies43-46 6.3.1 Rationally Carrying Forward Valuabl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43-44 6.3.2 Encouraging Cultural Creativity and Publicizing National Culture in China44-45 6.3.3 “Going-out”Strategy of Chinese Cultural Industry Under the Support of Government45-46Chapter SevenConclusion46-48Bibliography48-51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51-52Acknowledgements52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