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化学9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761.00 KB
- 文档页数:4
第三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近20年来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尤其是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得到了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
上世纪60年代之前,微量元素的研究主要是了解和查明微量元素在陨石、地球各圈层以及不同地质体中的分布、演化和迁移规律,研究对象为上部地壳。
60-80年代,开始利用微量元素作为示踪剂或指示剂研究成岩、成矿作用,例如进行岩石类型划分、原岩恢复、成岩成矿物质来源及其物理化学条件分析等。
20世纪90年代以来,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进入定量模型和理论发展阶段,主要利用微量元素的特有的地球化学性质、结合热力学有关理论,建立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模型,对成岩、成矿的熔融与结晶作用过程进行定量理论计算,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实际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是和现代分析技术的发展相伴生的,早期的分析仪器主要是光谱和X-衍射,随着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中子活化、电子探针、离子探针以及同位素质谱稀释法的发展和应用,使得大量快速的精确的微区微粒的微量元素测定成为可能。
目前,微量元素研究涉及地球化学和地质学的一切领域,大至地球和天体的形成和演化、小至矿物晶格中的元素分配。
同时,微量元素与同位素的结合,可以更加准确全面地理解地质、地球化学过程,所以说,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应用和发展有助于各项地质研究,包括油气地质研究。
第一节微量元素的概念和类型一、微量元素的概念微量元素(trace element),又称痕量元素,目前未有统一认可的严格定义。
习惯上把研究体系(矿物岩石等)中元素含1%的量大于称为主要元素或常量元素(major,common element),把含量在1%-0.1%称为次要元素(minor,subordinate element),而把含量小于0.1%称之为微量元素。
有人也把次要元素当作微量元素的。
这取决于研究者的兴趣和研究目的。
有人认为,在地壳中除O、Si、Al、Fe等几个丰度最大的元素外,其余均可称为微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