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第一框《复杂多样的地形》(26张ppt).
- 格式:ppt
- 大小:5.38 MB
- 文档页数:26
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一、国土与人民1、辽阔的疆域(1)我国领土的四至点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黑龙江省)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海南省)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黑龙江省)(2)我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几乎与欧洲面积相等。
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3)15个陆上相邻国家: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尼伯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逆时针方向)6个隔海相望国家: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4)我国的海陆位置:海陆兼备,东部濒临太平洋,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
意义:东部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利于发展海洋事业。
西部的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
幅员辽阔的国土,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也为中国社会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英国的海陆位置:四面环海,海洋岛国。
蒙古的海陆位置:地处亚欧大陆内部,典型内陆国。
美国的海陆位置:海陆兼备,东部濒临大西洋,西部濒临太平洋。
(5)濒临的海域——太平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主要岛屿:台湾岛(中国最大的岛)、海南岛(中国第二大岛)2、行政区划(各省区的行政中心和简称见书本P7)(1)三级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2)5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4个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3、众多的人口(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东密西疏。
(3)人口分布界线:黑河—腾冲线,该线以东人口十分稠密,以西人口比较稀少。
《复杂多样的地形》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1-2-5 描述中国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总体面貌,了解其基本特征。
二、教材分析第三单元第二课山川秀美分别从地形、气候、河流三方面介绍了我国自然环境的总体特征。
本课时复杂多样的地形是学生认识我国自然环境的开始。
主要介绍我国地形的总体特征及地形地势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如何体现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何协调人地关系,是本课的主旨。
同时,本课内容也为第三课的学习作了知识上的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一个学期地理知识的学习,对地形类型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初步掌握读图的基本方法。
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学习方法运用到中国地形特点的学习上来,并深入探究中国地形地势的特点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经济活动产生的影响,教师需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多种方法,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知道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及我国主要的地形单元;知道山区的含义;知道我国地形的基本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利用地图等资料的学习活动,概括出我国自然环境的总体特征;通过比较探究、合作学习等深层次的自主学习,分析地形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过程中,培养对祖国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地形地势特点;难点:分析我国的地形地势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从而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六、教学流程结束结束语: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构成了我们多样的生活环境,但也给了我们更多的机会和选择,勤劳而智慧的人们总是能因地制宜的发展经济,营造出一个人和自然和谐共存的秀美山川。
(完成板书)升华主题,树立人地和谐发展的理念,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作业设计:1、填写《中国地形图》(空白图)2、举一实例说明中国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板书设计:复 杂 多 样 的 地 形呈三级阶梯地势西高东低地 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因 地 制 宜。
山川秀美第一框复杂多样的地形我国地形特征?①地形复杂多样。
②山区面积广大。
③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山区是对那些地形的统称?我国山区面积占全国面积多少?山地、丘陵、较崎岖高原 2/33、我国主要地形区?四大高原黄土高原:沟横纵壑,支离破碎青藏高原:世界海拔最高高原(世界屋脊)重要作物—青稞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草原辽阔是牧人的天堂云贵高原:崎岖不平,石林广布四大盆地准格尔盆地:天山以北,我国纬度最高的盆地,第二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天山以南,我国最大盆地,最干旱,内有我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盆地(位于第一阶梯),矿产丰富被称为“聚宝盆”四川盆地:最富饶,多紫色土,其中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三大平原东北平原:(最大平原)黑土地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最大)4、人口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平原、丘陵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人口较密集高原、山地交通不便,人口较稀少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分布6、三个阶梯的地形单元第一阶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第二阶梯:高原、盆地第三阶梯:平原、丘陵7、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8、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9、地势特点的影响?(对河流的影响):使我国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流,在各阶梯交界处地势落差大,水能丰富。
(对降水的影响):有利于海洋湿润气候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第二框季风的影响我国气候的两大特点?①气候复杂多样。
②季风气候显著。
我国的五种气候类型及特点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有旱、雨两季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温差大,全年降水较少,气候干旱高原山地气候气候寒冷,气压低,缺氧什么是夏季风?来自海洋(太平洋与印度洋)上的偏南风,温暖湿润。
山川秀美(复杂多样的地形)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学生认识我国自然环境的开始。
主要介绍我国地形的总体特征及地形地势对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利用,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我国的三大地形特征——地形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和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重点是介绍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和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1、了解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理解地形、地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能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本地区地形、地势与经济发展的简单关系;2、能对文字、图表等信息进行分析,从中获取有用信息,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地图等媒体感知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2、结合具体实例,通过合作学习等方式自主学习,讨论、分析地形对社会经济生产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学会全面、客观、辨证的看待问题,使学生逐步具备一定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与人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确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激发学生关注家乡、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报效祖国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正确分析山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劣势难点:结合具体实例,分析我国的地形地势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从而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四、教学方法:图示法、讨论法、分析法、情景法、多媒体教学法五、教学工具:多媒体(中国自然风光图和《中国地形图》、《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沿北纬32度的地形剖面图》等)六、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美丽的风光(利用多媒体配乐展示我国的壮丽河山的景观图片)。
听着优美的旋律,看着醉人的风光,同学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有什么想说的? 生:美丽、雄伟、 壮观,(引导到祖国山河美丽如画或者江山如此多娇) 师:我国不仅疆域辽阔人口众多,而且美丽如画,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一起到祖国各地去走一走、看一看,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一起来学习山川秀美之复杂多样的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