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考古学理论与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9.21 MB
- 文档页数:51
考古学方法与理论考古学方法:1.勘察:勘察是考古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是指考古学家通过规范化的方式对考古现场进行详细的调查、记录和测量。
勘察是考古学中最基本的方法,它为后续的挖掘和研究做好了基础。
2.挖掘:挖掘是考古学中最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它是指在考古现场进行实地挖掘,以获取更深入、更具体的信息和细节。
挖掘需要严格的规范操作,以确保挖掘对象不受破坏。
3.分类鉴定:考古学家需要对挖掘出的物品进行分类鉴定,包括对不同时期、文化和地区的物品进行分类,以及对不同类型和用途的物品进行鉴定,这有助于展现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演变轨迹。
4.测量刻度:考古学家需要对挖掘现场和挖掘出的物品进行测量和刻度。
这一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包括放大镜、测量器、显微镜等,以获得更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5.文献研究:文献研究是考古学中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它通过对历史、文献等资料的研究来辅助考古学家了解所研究领域的背景和文化,有助于理解和解释考古学数据的含义。
考古学理论:1.文化演化论:文化演化论是考古学的最早研究方法和理论之一,它认为人类文化是经历了一系列进化阶段的产物,文化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
这一理论注重对人类历史文化的演变和发展的研究。
2.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在考古学领域中指的是强调物质生产力和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一切的理论,也被称为社会形态理论。
这一理论强调社会生产方式、政治、经济条件对人类文化的影响和决定作用。
3.文本主义:文本主义在考古学领域内重视文字和书籍等文本信息对人类文化的作用。
这一理论认为文本是不可或缺的记录历史的工具,借助文本信息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文化的发展变迁。
4.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一种较新的考古学理论,它强调了对过去和现实现象的批判性反思。
这一理论认为历史和文化既受到形式化和标准化的限制,也受到个人或小团体的决定因素的影响。
因此,历史和文化的解释应该被看作是多元的,应该包含多个全面而独立的维度。
历史考古考古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一、考古学的定义与概念考古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学科,通过对遗址、遗物等古代文化遗存进行科学研究,以还原古代社会的面貌和揭示人类文明的发展演变。
它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分支,对于我们了解古代文明、发展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二、考古学的发展历程1. 古代考古学:早期的考古学主要是贵族和探险家的个人爱好和兴趣驱使,如19世纪的沙利和斯基齐等。
他们通过发掘考古的方式揭示了一些重要的古代遗址和遗物。
2. 现代考古学:随着科学技术和研究方法的发展,考古学逐渐成为正规学科。
20世纪初,斯潘塞、摩根等人提出了一些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推动了考古学的发展和研究。
三、考古学的基本理论1. 文化演变理论:考古学的核心理论之一,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连续性的,人类文化是在历史过程中逐渐演变和发展的。
通过研究文化遗物和遗址,我们可以分析和了解古代社会的变迁和发展。
2. 文化内涵理论:文化遗存不仅仅是物质的遗迹,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通过对遗址、遗物和文字资料等的研究,可以揭示出古代社会的思想、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变化和演进。
四、考古学的实践方法1. 考古调查方法:考古学家通过对地表的勘察、探测等方式,确定潜在的考古遗址。
这是考古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整个考古过程的基础。
2. 考古发掘方法:考古发掘是对遗址进行实地勘探和挖掘的过程。
通过挖掘,可以获得丰富的考古资料,并还原古代社会的面貌。
3. 考古资料处理方法:考古学家需要对挖掘获得的文物、遗址等进行清理、鉴定和分类等工作。
此外,对于一些有特殊价值的文物,还需要进行保护和修复,以保证其完整性和可读性。
五、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与意义1. 提供历史证据:考古学研究的成果为历史学家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证据,填补了文献史料所无法解答的问题,使我们对古代社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2. 保护文化遗产:考古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对于保护和发展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
考古学的科学方法与理论考古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学科。
它不仅涉及到物质文化,还包括语言、思想、艺术等多个方面。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解读人类历史和文化,考古学家们创立了一些科学方法和理论。
一、考古发掘与记录考古学的研究对象大多是古代遗址、遗迹或文物。
考古发掘是考古学家进行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
发掘前要进行前期调查,确定遗址的性质、年代、规模等,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发掘。
在发掘中,考古学家需要仔细地记录现场的情况,包括照片、视频、文字描述等,以备后续分析研究之用。
二、化学分析技术化学分析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可以通过分析文物中的元素、分子结构等信息,揭示文物的来源、制作工艺和历史演变等。
例如,使用碳14测定法可以确定物质的年代;使用质谱分析可以确定化石动物和植物中的元素含量,从而推断它们的生存环境和饮食习惯等。
三、统计学方法统计学是一种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的数学方法。
在考古领域,统计学方法主要应用于人类遗址中人类骨骼的数据分析。
例如,通过对骨骼的形态、大小、重量等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了解到某一时期的人们的身高、体重等基本信息。
四、分层原则分层原则指在发掘或研究遗址时,先研究下层遗址,再逐层向上研究。
这种原则可以揭示遗址的历史演变过程,并且在考古学研究中具有普适性。
例如,某个遗址的下层可能是原始人类时期的遗址,上层可能是晚期文明的遗址。
五、考古学的多学科融合考古学领域需要各学科的支持,包括历史学、地理学、生物学、物理学等。
在不同的领域中,考古学家需要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方法,与专家协作完成研究。
例如,在古代陶器制作的研究中,考古学家需要了解陶器的化学成分,以及物理学中有关烧杯的研究成果,才能更好地理解其制作工艺和演化历程。
总的来说,考古学是一门具有挑战性和复杂性的学科。
它需要考古学家拥有较强的学科交叉能力和多学科融合能力,以建立严谨的研究方法和理论。
第二章考古学发展简史考古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古物学,其发展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萌芽期(1840年以前),实现了从古物学到考古学的转变。
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包括18世纪末拿破仑远征埃及与埃及学的形成、温克尔曼写成《古代美术史》、汤姆森提出“三期说”等。
第二个阶段是考古学的发展与成熟期(1840—1960年),考古工作在地域上由欧洲、近东扩大到全世界。
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包括1866年在瑞士召开第一次“人类学和史前考古学国际会议”、蒙特柳斯提出系统的考古类型学、“考古学文化”概念的提出与推广等,科学的考古学在这一时期传入中国。
第三个阶段是持续发展期(1960年以来),考古研究从文化谱系和编年工作转向阐释考古现象。
这一时期见证了“新考古学”及其他考古学流派的兴起、自然科学和技术手段在考古学中的广泛应用、考古学的进一步世界化,也见证了中国考古学的兴盛发展。
第一节欧美考古学简史人类探索过去的好奇心不难理解。
目前所知最早对古代实物进行探索的事件,是公元前6世纪巴比伦国王纳波尼德挖到一座神庙地板下面近2000年前的基石。
无独有偶,按照历史学家苏埃托尼乌斯的记载,罗马皇帝奥古斯都曾在公元前1世纪收藏“古代英雄们的武器”。
然而在考古学或古物学研究出现之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关于过去的知识仅仅来自于文字记载、宗教信仰、口碑、传说和迷信。
直到中世纪末,随着人文主义在意大利的再度出现,对世界史前史的研究才取得进一步的认识。
至15世纪盛行于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复活了人们对古典世界和古物的兴趣。
考古学是从古物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至19世纪作为一项独立的研究领域在欧美出现。
一、从古物学到考古学(1840年以前)(一)文艺复兴运动早期的古物学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对古典时代的研究,从而开始了对希腊罗马时代的雕刻和铭刻的搜集。
15世纪后半叶,罗马收藏之风兴起,教皇、红衣主教和显贵们纷纷把自己的别墅装点成古代艺术的宝库。
《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读后感《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读后感2009年12月06日星期日17:04看完了《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英国的科林·伦福儒、保罗·巴恩著,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译,文物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第1次印刷,系根据该书英文版的2000年第3版翻译来的。
21世纪的考古学发展很快的,此书的中译本已经是晚了四年了,我现在才看更是落后于时代了,嗯,这是我去年在人艺对面儿的"考古书店"里买的书,如果我再不看的话--说不定我现在已经是了--那看此书的过程本身就成了考古了。
这本书的信息量很大,书厚、图多、字儿小,而且没有废话,但也不是干巴巴的教科书或者数据表,嗯,这本书里并没有罗列很多那种详细可触的考古学第一手资料,大多是研究成果。
和我们从"印第安纳·琼斯"或者"古墓丽影"看到的考古不一样--他们那个不算是考古,顶多算是和"鬼吹灯""盗墓笔记"一样的无知的古迹破坏者,或许他们的知识确实很丰富,但与详细周到的且系统的考古学来比起来,那确实是无知的--这本书里的考古学家们更多的是在做一些一般观众看来很无聊的事情,比如说挖掘一立方米的土,然后仔细筛选,从里面挑出上百万的骨骼残渣、贝壳、粪便遗存,然后不厌其烦的对这一百多万件垃圾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或者其他先进的设备对这些渣滓一一观察、测量、记录,不过他们通过这些举动最终得到的结果总是让人肃然起敬的,比如说某遗迹的断代、功能、人口、社会组织状态、人类的食谱、手工业发展状况、社会形态、意识形态、对外贸易状况、对环境的利用、男女分工、宗教信仰,以及该遗址的起因经过结果,嗯,很伟大,简直像魔术一样,但又不像现代魔术那么色情淫荡。
弄得我在看此书的过程中都想自己去试试看,这本书里说到的理论、方法与实践都很真实且可行,如果我有闲工夫,也很想加入某个考古研究组织里去亲手练练,哪怕就是帮他们筛沙子呢,都会觉得自己的境界比以前会高出那么一厘米。
考古学的方法论考古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历史文化遗存的学科,其方法论是研究考古学的基础和核心。
考古学的方法论是指考古学家在研究古代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
本文将从考古学的方法论入手,阐述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并分析其重要性和局限性。
一、考古学的研究方法1.实地调查实地调查是考古学研究的基础。
考古学家通过实地调查,寻找古代文化遗存,了解遗址的地理环境、遗址的年代、文化层位和遗存类型等。
实地调查需要考古学家具备一定的地质学、环境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知识,同时需要掌握一定的野外生存技能。
1.挖掘挖掘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通过挖掘,考古学家可以深入了解遗址的文化层位、遗存类型和空间分布等。
挖掘需要严格遵守科学的方法和规范,确保挖掘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同时,挖掘工作也需要考虑文物保护的因素,确保文物的安全和保护。
1.实验室分析实验室分析是考古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手段。
考古学家通过实验室分析,可以对挖掘出土的文物进行年代测定、材质分析、工艺技术研究等。
实验室分析需要考古学家具备一定的化学、物理等学科的知识,同时需要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
二、考古学的方法论的重要性考古学的方法论对于研究古代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考古学的方法论可以帮助考古学家建立科学的研究体系和方法,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其次,考古学的方法论可以帮助考古学家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历史和文化,揭示古代社会的面貌和特点。
最后,考古学的方法论对于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的传承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三、考古学的方法论局限性然而,考古学的方法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考古学的研究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能对所有历史时期和所有地区进行全面和深入的研究。
其次,考古学的研究结果受到遗址保存状况和挖掘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存在误差和不确定性。
此外,考古学的研究还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和融合,才能更好地揭示古代社会的历史和文化。
考古学文化;
一:殷文化
二:仰韶文化
三:龙山文化
(1)豫西龙山时期遗存:(可称之为:“三里桥二期文化”)除分布豫西外;还分布于汾河下游、洓水河流域以及关中东部。
这个文化以灰陶为主,只有少量的红陶及黑陶。
纹饰方面:绳纹陶占半数以上,篮纹及素面各占五分之一,方格纹、附加堆纹、镂孔及刻划纹极少,轮制技术不甚发达,轮制陶约占五分之一,器形特点是鬲多斝少,缺鼎及甗,且器盖极不发达,同时还有一部分双耳器。
三里桥二期文化,可能是以庙底沟二期文化为基础,与其东西地区文化交流的情况下而形成起来的。
(2)分布于伊洛——郑州龙山时期的遗存,当时称为王湾三期文化,其陶器亦以灰陶为主,但黑陶数量较三里桥二期文化多,同时还有一部分蛋壳陶。
纹饰以方格纹、篮纹及素面磨光为主,绳纹数量较多。
轮制技术发达,有些遗址出土的轮制陶竟占半数之多,其器形特点是斝、鼎多,有少量的甗,而且鬲不是这个文化的典型或基本器物,所以只在少数靠近豫西地区的遗址中才有发现。
王湾三期文化当是从王湾二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属夏人的原始文化。
(3)
四:齐家文化
五:马厂文化
六:寺洼文化
七:辛店文化
八:沙井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