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水体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简述园林景观中水景的设计方法在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中,水是最具有活力和动感的因素,在我国古代园林设计中就曾经提到过无水不成园的说法,由此可见水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要想更好的发挥水景的动感效果,需要采取科学的设计方法,下面本文就在分析水景设计中的注意事项的基础上,对具体的设计方法进行分析。
一园林景观中水景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水景是园林景观中不可忽视的景观,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综合的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更好的突出水景的美感。
下面本文就对这些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
首先,在水景设计的过程中要尊重自然,注重生态。
很多设计者在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总是习惯性的将之前的水系填掉或者是进行改道,这其实会影响到未来水景的效果。
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如果在原有的地形中有自然的水系,就可以稍微进行休整之后用于景观构架中,这样既不会改变之前水系的原貌,又能够更好的凸显出水景的美观效果。
对于一般的水景来讲,水体的面积有大有小,有深有浅,对于水景周围的景观,配置中需要和水景的大小和深浅相吻合,或者将水景作为中心景观,或者将其作为其他景观的配景,总而言之需要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并注重生态性的原则。
其次,在水景设计中需要饱含文化意境。
中国的园林水景景观其实是中国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同时,也是人与水亲近的一种方式,过去和现在很多文人墨客经常在有水之处留恋,只因为水景所感。
比如欧阳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在当代仍然脍炙人口。
最后,在水景设计中需要实现空间的活化。
在园林设计中,只有容纳了事物的空间才能称之为空间,通过空间内各种事物的组合、拼接,产生了一些特征,而这些特征只有添加了水这一元素,才能使之具有活性,栩栩如生起来。
我们通过在有限的空间内尽情发挥想象,创造出各种组合,通过与自然水体的融和,达到活化空间的目的。
水体活化空间的方式主要有拓宽空间、引导空间和划分空间三种方式,通过阔水拓宽空间,延展园林的视觉范围;通过活水引导人的视线,清晰的划分出园林空间的界限,给人以泾渭分明的感觉;通过水的可塑性和多样性,将园林中的点、线、面连为一体,构造出三维空间,营造不同的空间景观层次。
浅谈园林设计绿化中的水景设计摘要:水景观设计在园林设计绿化中的重要性就如同水一样,它对于园林设计绿化中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如果能够全面性地掌握并理解水景设计的特性,这样一来就使设计者更轻松地把握好水景设计和整个景观设计的关系。
笔者根据园林绿化中的景观设计原则和布局,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探究,并结合了一些实际,对园林设计绿化中的水景设计做了相关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可用性建议。
关键字:园林设计;绿化;水景设计园林设计中的绿化对于现代城市来说,是衡量文明与价值的标准之一。
单单对于园林设计绿化中的水景设计来说,它的运用更是一种自然和设计的完美结合,使园林设计绿化更具有可观性和实用性,让人类的生活回归自然,形成一种生活理念,这种理念对于人类是非常有价值和意义的。
一、水景设计的意义对于风景设计来说,水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水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它同时具有可静止、可活动、可发声等多种特性,这些对于园林设计来说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这也是水可以单独作为艺术品主体的原因。
综上所述,水景设计在园林设计绿化中是占有一席之地的。
二、水景设计的价值(生态方面)水景设计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由于本文讨论的是园林设计绿化中的水景设计,因此笔者主要阐述的是水景设计生态方面的价值。
我们可以从众多园林设计的优秀方案中看出,因为水景独特的观赏特性以及美学的表达方式,在园林设计规划中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根据有关研究表明,水生植物是具有吸附水中的营养物质和其他元素的,使水体中的氧气含量大大增加,也因此大大抑制了有害藻类,对于水体的生态平衡来说是具有很大的帮助的。
在近几年,人工湿地系统兴起,特别是在净化城市水体这一方面,这也是水景设计在生态方面价值的最好体现。
水景设计依据科学的配置,建立了时间结构、营养结构和空间结构三方面合理的人工植物群落,这样一来,就为人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水景设计的特征及其要点水景设计是园林设计绿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主要根据水的特殊性来决定水景设计的多样性。
园林景观水体设计中的常用规范园林景观水体设计是指在园林景观规划和设计中,对水体进行艺术化、功能化的设计和布置的过程。
合理规范的设计不仅能够美化环境,提升景观品质,还能满足人们对休闲、娱乐和健康的需求。
本文将介绍园林景观水体设计中的常用规范。
一、水体布局规范1. 选择合适的位置:水体应考虑到整体规划,与周围的植物、建筑物相协调,避免与交通干道、高架桥等噪音源靠近。
2. 确定水体形状和面积:根据空间大小和功能需求,确定水体的形状和面积,通常可选择圆形、方形、椭圆形等形状。
3. 合理设置水景元素:在水体中设置喷泉、瀑布、莲花等水景元素,形成丰富的景观效果,增加观赏性。
二、水体水质规范1. 水质净化处理:在设计过程中需考虑水体的水质净化问题,可以通过植物过滤、人工湿地、曝气等方式改善水体的水质。
2. 控制水体深度: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合理控制水体的深度,以保证水体生态平衡和安全性。
3. 防止水体污染:在水体附近设置垃圾桶、排水系统等设施,减少周边环境对水体的污染。
三、水体设施规范1. 设置观景平台和休息区:在靠近水体的位置设置观景平台、休息区等设施,方便游客观赏水景、休息放松。
2. 设置护栏和警示标识:设置合适的护栏和警示标识,以防止游客误入危险区域,确保游玩的安全。
3. 选择适宜鱼类和植物:根据水体的水质和环境特点,选择适宜的鱼类和植物进行配置,增加水体生态可持续性。
四、水体灯光设计规范1. 设计合理的照明布局:通过合理的照明设计,使水体在夜晚展现出不同的景色,增加夜间景观的吸引力。
2. 照明设施的防水防尘:由于水体环境潮湿,应选择防水防尘等级合适的照明设施,以保证设施的正常使用寿命。
3. 节能和环保:在照明设计中应考虑节能和环保因素,选择低能耗、低污染的灯具,减少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五、水体维护管理规范1. 定期清洁水体:定期清理水体中的杂物、浮萍等,保持水面整洁干净。
2. 定期检修设施:定期检查维护水体周边设施,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园林景观庭院中的水体设计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园林景观庭院中的水体设计(一)庭院水景通常为人工化水景为多。
根据庭院空间的不同,采取多种手法进行引水造景(如叠水溪流、瀑布、涉水池等),在场地中有自然水体的景观要保留利用,进行综合设计,使自然水景与人工水景融为一体。
庭院水景设计要借助水的动态效果营造充满活力的居住氛围。
(1)瀑布跌水城市居住区里的瀑布主要是利用地形高差和砌石形成的小型人工瀑布,借院水景设计要借助水的动态效果营造充满活力的居住氛围。
城市居住区里的瀑布主要是利用地形高差和砌石形成的小型人工瀑布,借以改善小区的景观。
瀑布跌落有很多形式,日本有关园林营造的书《作庭记》把瀑布分为“向落、片落、传落、离落、棱落、丝落、左右落、横落”等十种形式。
不同的形式表达不同的感情。
人在瀑布前,不仅希望欣赏到优美的落水形象,而且还喜欢听落水的声音。
人工瀑布按其跌落形式分为滑落式、阶梯式、幕布式、丝带式等多种,并模仿自然景观,采用天然石材或仿石材设置瀑布的背景和引导水的流向(如景石、分流石、承瀑石等),考虑到观赏效果,不宜采用平整饰面的白色花岗石作为落水墙体。
为了确保瀑布沿墙体、山体平稳滑落,应对落水口处山石作卷边处理,或对墙面作坡面处理。
人工瀑布因其水量不同,会产生不同视觉、听觉效果,因此,落水口的水流量和落水高差的控制成为设计的关键参数,居住区内的人工瀑布落差宜在1m以下。
(2)溪流溪流是提取了山水园林中溪涧景色的精华,再现于城市园林之中,居住区里的溪涧是回归自然的真实写照。
小径曲折多次,溪水忽隐忽明,因落差而造成的流水声音,丁冬做响,人达到了仿佛亲临自然的境界。
为了使居住区内环境景观在视觉上更为开阔,可适当增大宽度或使溪流蜿蜒曲折。
溪流水岸宜采用散石和块石,并与水生或湿地植物的配置相结合,减少人工造景的痕迹。
溪流的形态应根据环境条件、水量、流速、水深、水面宽和所用材料进行合理的设计。
园林艺术设计技术中的亲水性与水景设计亲水性和水景设计是园林艺术设计中重要的设计要素,它们不仅能够丰富景观,创造出舒适宜人的环境,还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本文将探讨亲水性和水景设计在园林艺术设计中的作用和应用。
一、亲水性的概念和作用亲水性是指园林艺术设计中创造与水体相关的环境条件和景观元素,使人们能够亲近水体并享受水域带来的美感和愉悦感。
亲水性的营造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1. 设计水景区域:设计师可以在园林中设置水池、喷泉、人工湖泊等水景,使人们能够近距离接触到水体,感受到水的声音和气息。
2. 增设水边设施:在水体旁边设置休闲桌椅、亭台楼阁等设施,方便人们休息、观赏水景。
3. 设计湿地景观:湿地具有重要的水生态功能,设计师可以创造湿地景观,增加植被、水生动物等元素,使人们能够近距离欣赏到湿地生态。
亲水性的作用多方面,首先,亲水性的营造能够增加人们与自然的互动,使人们更加关注环境保护和生态保育。
其次,亲水性的景观设计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增加湿度,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
此外,亲水性还能够提升园林的整体景观质量,为人们提供美丽的视觉享受。
二、水景设计的原则和要素水景设计是园林艺术中常见的设计形式,通过对水体的运用和处理,达到美化环境、提升景观品质的目的。
水景设计的原则和要素如下:1. 构建景点分层:水景设计中常采用层次分明的布局,通过设置喷泉、瀑布、水槽等不同形式和高度的水体,增强景观层次感。
2. 创造流动形象:水是活力的象征,水景设计应注重创造水体的流动感,通过设置人工溪流、水帘墙等元素,增加景观的动态效果。
3. 合理设置植物:水景设计中,植物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设计师可以选择适合水生环境的植物,如莲花、荷花等,增加景观的美感和生态功能。
4. 考虑环境可持续性:水景设计中应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减少水的浪费,降低园林养护成本。
5. 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水景设计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注重与建筑、植物等元素的融合,创造出统一和谐的景观效果。
请列举3种园林中水体的表现形式和对应特征。
在园林中,水体是常见的景观元素之一,下面列举了三种园林中常见的水体表现形式及其特征。
1. 池塘:池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水体形式。
它通常为较小的人工水体,周围种植花草树木,形成一个自然的生态环境。
池塘水质清澈,可以看到池底的石子、泥沙等细节,也可在池中放置水生植物,如荷花、莲花等,增添池塘的美感。
池塘水体形态多样,可以是圆形、长方形、不规则等形状。
2. 喷泉:喷泉是一种通过喷水装置制造的水体景观。
它通常为一个集水池,水从中间的喷口向上喷射,形成各种不同的喷泉效果。
喷泉可以根据不同的风格来设计,如现代风格、欧式风格、古典风格等,不同的设计风格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喷泉更适合于广场、公园等大型场所,它不仅能起到装饰作用,还可以在夏季为人们带来清凉。
3. 小溪:小溪是一种比较自然的水体表现形式。
它通常是在园林中通过石头、泥土等材料来构造出来。
小溪可以围绕花草树木蜿蜒流淌,增添园林的生态环境,也可以在小溪中放置一些小石子或者用来模拟小瀑布等景观,让人感受到水的流动和声音。
小溪通常比较适合于自然风格的园林,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与自然亲近的环境。
园林水体景观设计的表现方法水体景观是以自然水体为主构成的景观。
它有观赏、游乐、康疗、度假等旅游功能。
水体景观按其性质分为:江河小溪型、湖泊型、瀑布型、泉水型和海洋型等水体景观。
而园林中的水体景观是把这些景观缩小进环境里,水体景观是园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园林中水体景观的表现手法有哪些呢?1、反衬法城市化的持续发展,导致城市中寸土如金,用于园林景观建设的空间非常有限。
但合理利用可以反射周围环境的水体来反衬,就能有效扩展水体景观空间,创造出更加开阔的视野。
比如在构建亲水平台、观景台等滨水设施时,充分利用水面的反射效果,以水为依托,靠近水面,借助水的反射,微小的空间也能创造出较大的景观视野。
2、比较法比较法是将两种特性完全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创造反差来加强表现的效果。
在园林水体景观设计中积极运用水的形态、声音、色彩等特点与其他物体进行比较,经常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比如,人造山石之上,涓涓流水依山而下,刚硬的山石与柔弱的水体,和谐共济;几条活泼的小鱼在静水中嬉戏,一动一静相得益彰。
3、借声法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乐水之乐不仅是视觉之享受,同时也是乐之听觉之盛宴。
涓涓细流水声汩汩、流水瀑布波涛汹涌,暗涌、滴水、飞瀑各具特色,给人难以用语言描述的感觉。
未闻其形先闻其声,给人以无尽遐想的空间。
这些园林景观充分借用奇妙的水声的同时,也顺时顺地的结合了周围自然环境的其他天籁。
4、色彩法人间诸物,至淡至清不过水,越是空白越能显现出包容之心,所以在园林水体景观设计中可给予水体各式各样的色彩转化。
一般可分为三种情况:①借色:大面积的水体景观可"借"用周围环境色彩,叠现出环境的颜色,实物与倒影相互融合,浑然天成。
如彩色云朵下的水面,云彩在水面的倒影与水合二为一,看不出边界,则可显现出云彩的变化多端以及水景的宽广、深远。
②添色:小面积的水体景观可以顺应环境产生不同变化,无形之中增强了对环境色彩的渲染效果。
如小面积的池塘之中,水的色彩因枝芽、绿叶、各色花朵的四季色彩的更迭而变换,进一步衬托出水中植物的婀娜多姿,增添了荷塘的生气。
园林水体景观设计5要点大多数人们喜欢亲水的环境,一条小溪、一个人工湖,甚至一个瀑布,一个喷泉……,都能让人感到欢快、兴奋,从而减轻园林周围其它建筑物的凝滞感,使园林景观更加具有立体感。
下面建科园林景观浅谈一下园林水体景观设计的5大要点,希望对您了解园林水体景观设计有帮助。
1、要注意园林水体景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园林水体景观设计在布局上追求回归自然的基本原则,切忌形似的模仿,需要园林设计者将园林建筑美与自然水体美相互配合。
园林水体景观设计要遵循追求自然的原则,返璞归真,呈现出不规则、不对称的建筑格局,在错落有致的景观布局当中,自然的山水是园林景观构图的主体,而形式各异的水体景观则是观赏和营造气氛的点缀物,植物配合山水自由的进行布置,道路回环曲折使人置身其中充分领略大自然的风光,从而达到一种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与美的理想的交融境界。
2、要注意安全问题水景设计时,要注意防止渗水、漏水、漏电,水池深度应该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第4.3.2条,硬底人工水体的近岸2.0米范围内的水深,不得大于0.7米,达不到此要求的应设护栏,无护栏的园桥、汀步附近2.0米范围以内的水深不得大于0.5米。
3、要注意园林水体景观的层次感园林水体景观设计布局上,主体要具有明显的层次感,利用水这一动态元素与周围的静景相结合,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效果,使得园林的环境空间在构成上显得灵活多变,曲径通幽、柳暗花明令人目不暇接。
我国古典园林建筑的设计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相互融合,使人触景生情,达到情景交融,让人们在有限的园林中领略无限的空间,身处园中,感受真实自然的山水,这就是中国传统艺术所追求的艺术境界,从有限到无限,天人合一。
4、要注意园林水体景观的视听感受现代园林水体景观设计延续着古典园林设计的理念,并在动静结合上融入了现代化的手法。
例如使用灯光喷泉的设计方式,通过对喷泉的造型设计和灯光处理来体现园林景观、周围环境以及人文三者之间的联系。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设计分析摘要:水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种重要景观要素,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在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设计一直受到园林设计师的广泛关注。
从技术手段、水景形式以及植物造景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水体设计,以期为现代园林的水体设计提供借鉴和方法。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水体设计;分析数千年以来,古人对水有着深刻的体会和理解,认为水是万物之源,在园林设计过程中通常以山水作为背景,使我国古典园林水景观显得多姿多彩。
通过分析水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中必不可少的园林设计题材在园林设计的作用,有利于人们了解古人的园林设计思想和方法,并运用到以后的园林设计中。
1中国古典园林水体设计运用的技术手段在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是必不可少的一种题材。
水体设计基于自然,也高于自然,运用到了多种不同的技术手段。
1.1注重天然,科学选址造园的首要条件是能够科学地选择更加优越的自然环境以及水源条件。
中国古代园林设计者基本都是通过对自然地形和自然环境的利用,来实现对园林中水体的整体趋势的正确把控。
中国古典园林非常注重将人工和自然结合到一起,就算是人工挖地来建造水池,其形状也不会是方正的。
这与西方传统的园林设计有很大不同,西方传统园林多以规整有序的水土布局为主。
古代园林设计家多喜欢选择有自然水源的地方建造园林,并将自然水源作为园林水体的源头。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水源多被隐藏在园林的山石之下、洞壑之中以及亭榭之间等幽深的地方,通过架设桥梁、铺砌石砖等方式来构建园林空间的深远感和幽深意境。
这样的水体设计将设计过程中的人工性完美的融入到自然之中,虽是人造园林,却也像是自然存在的。
1.2灵活变化,合理布局在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之中,水体布局是园林布局的主体,通过对水体合理的布置来表现园林景观所要表现的意境。
中国古代园林设计者通常依据园林面积大小来进行水体布局。
在中国古代江南地区的私家庭院中,水体即是园林的主体,园中的山石、植物以及亭榭等修饰物都环绕园林中的水体的一种格局。
园林工程中的景观水体设计与管理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需求越来越高,园林工程中的景观水体设计与管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景观水体作为园林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提供了视觉上的美感,还为人们带来了休闲娱乐和心灵放松的场所。
本文章将就园林工程中的景观水体设计与管理进行探讨。
一、景观水体设计的原则景观水体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营造出具有观赏价值的水景,并与周围的环境进行融合。
在进行景观水体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自然性原则:园林景观的核心思想是模拟自然,景观水体设计也不例外。
设计师应该尽量保持水体的自然形态,如湖泊、溪流等,并结合周围环境的特点进行布局,使其看起来更加自然。
2. 有机融合原则:景观水体应当与周围的植被、建筑等元素进行有机融合,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可以通过选择适合的水生植物、合理布局水面与陆地的比例等方式来实现。
3. 空间层次原则:景观水体设计时需要考虑到整体空间层次的变化,以创造出丰富的视觉效果。
可以通过设置瀑布、喷泉、小岛等来增加水体的层次感。
4. 功能性原则:景观水体的设计不仅要追求美观,还要考虑到其功能性。
例如,水体可以用来调节气温、改善空气质量等。
因此,在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到水体的功能性需求。
二、景观水体管理的重要性景观水体设计完成后,还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维护,以确保其长期的美观和功能发挥。
景观水体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健康与安全:景观水体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如果管理不当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因此,需要定期检测水质,保证水体的清洁与安全。
2. 植物管理:水体周围的植物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进行适时的修剪与养护,以保证植被的繁茂和美观。
3. 水体维护:景观水体需要进行定期的清理工作,清除水体中的杂物和积淤物,以保持水体的清澈和通畅。
4. 设备与设施维护:景观水体周围的喷泉、瀑布等设备和设施需要进行定期的检修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作和延长使用寿命。
水体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水体是园林景观设计中常见且重要的元素之一,它不仅可以增添景观的美感,还能够改善空气品质、调节气候、提供生态环境以及增加人们的娱乐活动空间。
本文将对水体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进行1200字以上的探讨。
首先,水体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水的流动、波光粼粼的效果可以为园林增加一层生动的色彩。
水体在反射阳光下形成的光影效果,可以为整个园林增添一种幽雅、神秘的氛围。
不仅如此,水面上的荷花、荷叶、莲蓬等水生植物的点缀也能够给园林增添一种独特的美感,增强人们的审美体验。
其次,水体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可以改善空气品质。
水体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空气中的灰尘、有害气体等污染物,净化空气、改善气质。
特别是当水体与植物相结合时,水体中的植物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进一步提高空气品质。
在人们忙碌的城市生活中,一个拥有水体的园林景观设计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清新、舒适的休闲空间。
此外,水体还可以调节气候。
水的蒸发会消耗热量,所以在夏季,水体能够吸热降温,为周围的气温降低提供帮助。
在干燥、炎热的气候条件下,园林景观设计中合理运用水体可以改变气候,为人们提供凉爽的休息场所。
此外,水体还可以提供生态环境。
水体中的鱼类、龟类、螺类等生物可以形成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增加园林景观的生态价值。
这些动物的存在不仅能够带来人们的乐趣,还可以平衡水体中的生物种群,保持生态平衡。
在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的现代社会中,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水体可以为城市提供一个独特的生态环境。
最后,水体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还能增加人们的娱乐活动空间。
水域可以成为人们进行荡舟、垂钓、观赏、游泳等活动的场所。
由于其能够提供舒适凉爽的环境和丰富多样的活动方式,水域往往是人们乐于共享的场所,可以丰富人们的休闲生活。
综上所述,水体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它可以增添景观的美感,改善空气品质、调节气候、提供生态环境以及增加人们的娱乐活动空间。
园林水体景观设计要点总结摘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水体景观设计是重点的重点,对园林整体景观的效果影响非常大。
为了保障园林景观设计的整体性,需专门对园林水体景观进行设计。
本文将对园林水体景观设计的要点进行总结,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园林、水体景观设计、要点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园林水体景观设计也有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
水体景观设计不但是人们放松心情,享受绿色生活提供有效的载体。
而且对于绿化城市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园林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需结合工程的需要及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才能设计出更加完美的园林水体景观。
1、园林水体的景观特点1.1有动有静在设计中,如果能够将平静的水面,展现出来,那将能够给人以安逸、清澈的感觉和无限宁静的情怀。
如果有条件的,能够营造出飞流直下的瀑布更是能够创造出奔腾的动态,荡人心怀。
这种有动有静的景观特点,正是园林水景设计的一个重要目标。
1.2有声有色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加入动态的水体景观,通过溪水的潺潺等这些模拟自然的声响,给人以美的听觉感受,构成了园林空间的一个主要特色。
在设计中,通过对水的自然色彩的设计,结合人工灯光,可以营造出当前所盛行的彩色喷泉效果。
1.3有扩大空间景观我们常常以“湖光山色”来形容自然山水美景。
在园林水体景观设计中,通过水边的山体、桥石、建筑等都可在水中形成倒影,这样的倒影可以形成另一翻天地。
在园林设计中,很多中小型园林,为克服小面积的园地带来的视觉障碍,一般都会选择较大的水面集中在建筑周边布局,通过水面来起到扩大视域感的效果。
比如说,苏州的网师园中的水面,如果改成一片草坪,其效果将有很大差异。
2、园林水体景观的建筑与构筑物为了增加空间层次,实现在开敞的水面空间造景的目的,在园林中集中形式的水面设计,也需要根据园林规划的特点,采用分隔与联系的手法。
一般采用的形式主要有:岛、堤、桥、汀步、建筑和植物。
2.1岛岛是园林中景观中非常中央台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岛的设计可以对水面的空间进行各种划分,让水面形成各种有不同情趣的水域,而水面仍保持着连续的整体性。
园林景观水体设计的作用与形成园林景观水体设计的作用与形成在园林水景规划设计中,水景已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它具有水的固有的特性,表现形式多样,易与周围景物形成各种关系。
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园林景观水体设计的文章,欢迎阅读。
园林水体的用途:1. 园林水体景观。
如喷泉、瀑布、池塘等等,都以水体为题材,水成了园林的重要构成要素,也引发无穷尽的诗情画意。
冰灯、冰雕也是水在非常温状况下的一种观赏形式。
2. 改善环境,调节气候,控制噪音。
矿泉水具有医疗作用,负离子具有清洁作用,都不可忽视。
3. 提供生活用水。
生活用水中最值得回味的是品茗饮茶,开门七件事,最后一件就是茶。
由茶而引发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对水的评价:"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4. 提供生产用水。
生产用水范围很广泛,其中最主要是植物灌溉用水,其次是水产养殖用水,如养鱼、蚌等。
这两项内容同园林面貌和生产、经营是息息相关的。
5. 提供体育娱乐活动场所。
如游泳、划船、溜冰、船模等。
如现在休闲的热点,如冲浪、漂流、水上乐园等。
6. 提供观赏性水生动物和植物的生长条件,为生物多样性创造必须的环境。
如各种水生植物荷、莲、芦苇等的种植和天鹅、鸳鸯、锦鲤鱼等的饲养。
7. 交通运输。
较大型水面,可作为陆上运输的补充,如游艇、交通船等。
8. 汇集、排泄天然雨水。
此项功能,在认真设计的园林中,会节省不少地下管线的投资,为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立地条件。
相反,污水倒灌、淹苗,又会造成意想不到的损失。
9. 防护、隔离。
如护城河、隔离河,以水面作为空间隔离,是最自然、最节约的办法。
引伸来说,水面创造了园林迂回曲折的线路。
隔岸相视,可望不可及也。
10. 防灾用水。
救火、抗旱都离不开水。
城市园林水体,可作为救火备用水,郊区园林水体、沟渠,是抗旱天然管网。
以上内容并不是面面俱到,每处园林水体,有其主要功能一二,其中最主要和最普遍的,是园林景观的作用。
水体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水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也是园林景观设计中常用的元素之一。
水体的运用不仅可以增添园林的美感,还能改善环境空气湿度,提供生物栖息地,增加氧气含量等。
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合理运用水体是十分重要的。
水体可以作为园林景观中的点缀元素,为整个景观增添生气和活力。
例如,在花坛或草地周围设置小型喷泉或人工湖泊,既可以增加水的流动感,又可以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
水体的反射作用还可以将周围的景物倒映其中,形成美丽的倒影,增添园林的艺术感。
水体可以作为视觉焦点,吸引人们的注意。
在园林中,可以设置较大规模的喷泉或人工瀑布,使其成为景观的中心点,吸引人们的目光。
水流的声音和水雾的飞溅声也可以为园林增添一种自然的音乐,使人们在园林中获得放松和舒适的感觉。
水体还可以改善园林的环境空气湿度。
在干燥的气候地区,通过设置喷泉或人工湖泊,可以增加园林中的湿度,缓解空气的干燥。
同时,水体蒸发时释放的水蒸气也能够减少园林中的尘土飞扬,改善空气质量,提升人们的健康感受。
水体还为许多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例如,在人工湖泊中可以养殖各种鱼类和水生植物,为园林增添生机。
这些鱼类和水生植物不仅可以作为景观元素,还可以形成生态链条,吸引更多的鸟类和昆虫等生物栖息其中,增加园林的生物多样性。
水体的运用还可以增加园林中的氧气含量。
水中的水藻和水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增加园林中空气中的氧含量,使人们在园林中呼吸到更加新鲜的空气。
尤其在城市中,水体的运用可以缓解城市的气候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水体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合理运用水体可以增添园林的美感,改善环境空气湿度,提供生物栖息地,增加氧气含量等。
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应根据园林的整体风格和环境特点,合理运用水体,使园林更加美丽、舒适和生态友好。
园林景观设计之园林水景的设计在园林水景规划设计中,水景已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它具有水的固有的特性,表现形式多样,易与周围景物形成各种关系。
一、城市园林水景设计的类型园林水景丰富多彩,既有对自然界水体模仿的偏自然风格的水景,如具有自然野趣的湖泊、湿地、溪涧、瀑布等,也有极尽人造之能事的人工水景,如散布在各个城市广场以及各类绿地中的五彩缤纷的喷泉、规则式水池等。
根据园林水体设计的动静关系,可以将园林中各类水景首先划分为静态水景与动态水景两大类。
其中,静态水景又可分为规则式和自然式、混合式等类型。
规则式静态水景多为规则式的水池,有方形(北海静心斋)、长形(南京煦园);自然式静态水景则多为自然式的湖泊,如圆明园内的长溪,前、后湖等;混合式静态水景则既包括规则式又包括自然式。
动态水景,包括溪流、瀑布、溪涧、跌水、喷泉等。
二、水景在现实中的应用形式(一)点状空间的水景设计:点状空间一般可布置在居住区的楼间绿地,以水池为中心,形成一种向心的、内聚的空间特性。
水景形式可采用涌泉、小型喷泉或者结合小型的雕塑作水景。
整个水景的气氛不可过于喧闹,水面周围一般配以常绿的耐修剪的绿篱,修剪整齐以与人工水池相配,不采用落叶植物以免污染水面。
(二)线状空间的水景设计:线状空间的水景形式一般采用自然河体、人工溪涧。
利用水体的联系作用,各种不同要素都可以依水而建,形成步移景异的效果。
由于线状空间的水面可起到系点的作用,从而使得各种不同的要素可以统一在水面的基底之上。
线状水面可根据不同空间采取多种分隔手段,小的水面可采用水陆相互萦回的方法,造成引人入胜和无穷无尽的幻觉。
相对集中的小块水面,则可以形成多个小局部的中心,使得空间丰富并富于变化。
在线状空间的水景设计中,可灵活运用汀步。
由于线状空间的水深有不同的变化,可根据水深的不同种植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
浮水植物群落可以以莲、睡莲、菱角等一些水生植物为主。
挺水植物群落通常可由芦苇、香蒲、水葱、荸荠等水生植物组成。
园林景观水体设计
园林水体的用途非常广泛,粗略归纳为以下十个方面:
1. 园林水体景观。
如喷泉、瀑布、池塘等等,都以水体为题材,水成了园林的重要构成要素,也引发无穷尽的诗情画意。
冰灯、冰雕也是水在非常温状况下的一种观赏形式。
2. 改善环境,调节气候,控制噪音。
矿泉水具有医疗作用,负离子具有清洁作用,都不可忽视。
3. 提供生活用水。
生活用水中最值得回味的是品茗饮茶,开门七件事,最后一件就是茶。
由茶而引发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对水的评价:"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4. 提供生产用水。
生产用水范围很广泛,其中最主要是植物灌溉用水,其次是水产养殖用水,如养鱼、蚌等。
这两项内容同园林面貌和生产、经营是息息相关的。
5. 提供体育娱乐活动场所。
如游泳、划船、溜冰、船模等。
如现在休闲的热点,如冲浪、漂流、水上乐园等。
6. 提供观赏性水生动物和植物的生长条件,为生物多样性创造必须的环境。
如各种水生植物荷、莲、芦苇等的种植和天鹅、鸳鸯、锦鲤鱼等的饲养。
7. 交通运输。
较大型水面,可作为陆上运输的补充,如游艇、交通船等。
8. 汇集、排泄天然雨水。
此项功能,在认真设计的园林中,会节省不少地下管线的投资,为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立地条件。
相反,污水倒灌、淹苗,又会造成意想不到的损失。
9. 防护、隔离。
如护城河、隔离河,以水面作为空间隔离,是最自然、最节约的办法。
引伸来说,水面创造了园林迂回曲折的线路。
隔岸相视,可望不可及也。
10. 防灾用水。
救火、抗旱都离不开水。
城市园林水体,可作为救火备用水,郊区园林水体、沟渠,是抗旱天然管网。
以上内容并不是面面俱到,每处园林水体,有其主要功能一二,其中最主要和最普遍的,是园林景观的作用。
以下分别就水体景观的形成、工程设计、水质及水量的要求、景观设计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这段话可以作为设计瀑布时的参考。
园林水体景观的形成
(1)水在常温下是一种液体。
本身并无固定的形状,其观赏的效果决定于:盛水物体的形状、水质、周围的环境。
水的各种形状、水姿,都和盛器相关。
盛器设计好了,所要达到的水姿就出来了。
当然这也和水本身的质地有关。
一般来说。
水要求是透明、无色、无味的,各种水体用途不同,对水质要求也不尽相同。
但是污染的水就不是这样,它是景观的反面。
个别的时候,也有人为了观赏需要。
把水染色的,又当别论。
水体周围环境的风、温度、光线等自然因素,也会影响水体观赏效果。
例如刮了大风。
波涛汹涌,哪来欣赏水面倒影?温度下降,水结成冰,波光潋滟的湖面,变成光滑耀眼的冰场,观赏的趣味,使用的方向就聚然不同。
光线对水体观赏效果更为明显,每一个人都知道白天和夜晚如何去欣赏水景。
请读者注意。
为了达到效果,往往要在水体中补充人工照明。
而这时的观赏效果往往是优于白天的最佳景观。
(2)园林水体赖以依靠的盛器,有两种主要的分别:
・自然状态下的水体。
如自然界的湖泊、池塘、溪流等,其边坡、底面均是天然形成。
・人工状态下的水体。
如喷水池、游泳池等,其侧面、底面均是人工构筑物。
虽然大多数人都很容易区别不同的水体,叫得出这种水体得名称,观鱼池、第一泉、彩色音乐喷泉……,但这是"说文解字"。
何况上面所举例子,也不是绝对的。
城市广场的喷水池是人工构筑的,但日内瓦的100米喷泉,却是在湖中的。
在设计实践中,如何处置这个"盛器"。
却极易混淆,常有争论不休的时候,尤其是自然式园林中。
例如,一段在高级办公楼外的溪流,或一段在高层住宅区内的河水,究竟是做钢筋混凝土的底和驳,还是自然坡、泥底?就会让开发商颇费周折。
过去有人在公园的自然河底铺砌混凝土板,以防众人践踏混水,作游泳池的构想。
最近有把某城市河流岸底封闭,以治理环境污染者,就是这方面的尝试。
但都不甚成功,甚至适得其反。
(3)有下面的几种情况,在构造水体的人工环境时,值得特别注意。
水体的设计标高
当水体的设计标高高于所在地自然常水位标高甚多,而该处之土质疏松(砂质土)不易持水,这时必须构筑防水层,以保持水体有一个较为稳定的标高,达到景观设计要求。
例如,新建的上海虹桥花园中的高水位水池。
而低水池是自然底的。
水体设计中对水质有较高的要求,如游泳池、嬉水池,必须以过滤循环方式保持水质,或定期更换水体。
这时,必须构筑防水层,与外界隔断。
绝大部分的音乐喷泉、游泳池、水上世界是这样的。
水体外界的环境
水体附近若有地下车库、商场、复杂管网等地下构造物,有时甚至是水体就在地下室的上空,这时必须设计人工防水层,以减少水体渗漏对地下构造物的不利影响。
这是目前在城市广场经常遇到的情况。
凡是有这种情况的自然式河道、溪涧,宜做人工防水层。
其次,水体周围有建筑、道路、密集人群,或者土质不良,不能形成稳定的自然河坡,尤其是大水面、针对主导风向的河坡。
这时水体四周必须构筑人工驳岸,以防坍塌,以策安全。
上海城市和园林内的许多水体,就是这种情况。
但这时的河底究竟是自然仰是人工,还要看上面两点的要求,不能因由驳而底,一概而论。
上海是水网地区,但是极大部分河流是自然底,须注意到这一点。
从上面三点要求看,第一是强调水体的"量"。
保持设计标高,实际是保持水量,也不受自然水位涨落的影响。
第二是强调水体的"质"。
因此,这时人工环境的水体必须要有一定的面积和容量限制,以控制工程造价和养护费用。
我想一个人工景观水体达到几千平方米已是非常大的了;如果再大达到几万平方米,实际上称得上一个"湖",何不让其以自然面貌出现?第三是强调因地制宜,要根据水体得主要功能看周围的环境。
综上所述,可归纳为:园林水体,能用自然的办法持水,最好。
一是节省投资和管理费用,二是取得生态平衡,这是非常重要的理念。
三是不管怎样,人工水体总是沧海一粟。
不必勉为其难。
如决定采用人工水体,要严格控制其规模,才不致背上一个旷日持久的包袱,甚至一个城市,也为一座喷泉叫苦不迭,何况使用频率,极少超过一年中的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