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课件(new)
- 格式:ppt
- 大小:493.50 KB
- 文档页数:7
第六课授人玫瑰手留余香第一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和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学习“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换位思考方式,养成善解人意的良好品德和习惯。
2、知识目标:理解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3、能力目标:学会换位思考,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二、【教学准备】1、了解学生现有知识水平,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
本课是七年级第二单元善于交往的第二课,学生在本单元第一课已经体会到相互尊重的需要,本课需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推己及人的意义。
2、课前学生分组,选好负责的学生;3、准备视频资料《于丹说论语》节选,故事文字资料等。
三、【教学流程】1、课前两分钟(预备铃和正式上课铃之间)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英文单词吗?Listen—倾听Obligate—感恩Valued—尊重Excuse—宽恕每个单词的首字母可组成什么单词?LOVE—爱2、视频《于丹说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节选,导入课题3、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阅读教材P54小字部分,理解字面含义: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没有权利强加给别人。
(2)举例加深理解:请你举例谈谈你所知道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例子。
请学生前后四人小组讨论举例(也可举反面的例子)。
讨论过后请学生发言,说说他们所知道的事例。
(3)根据事例概括:己所不欲,硬施于人己所不欲,也施于人己所欲,施于人(4)问:你做过“己所不欲,硬施于人”、“己所不欲,也施于人”的事情吗?当时你的心里感受是什么?问:你被别人强求过他“己所不欲,硬施于人”、“己所不欲,也施于人”的事情吗?当时你的心里感受是什么?得出结论: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才能减少人与人的矛盾和纠纷,人际关系才能和谐温馨。
4、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活动:换位大比拼活动要求:请根据下述场景,选择其中一个角色,分别从自身和他人的角度出发,描述其心理活动或者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