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犹大田中隆吉生平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5
芥川龙之介芥川龙之介,号“柳川隆之介”、“澄江堂主人”,是日本大正时代小说家。
他全力创作短篇小说,在短暂的一生中写了超过150篇短篇小说。
他的短篇小说篇幅很短,取材新颖,情节新奇甚至诡异。
作品关注社会丑恶现象,但很少直接评论,而仅用冷峻的文笔和简洁有力的语言来陈述,便让读者深深感觉到其丑恶性,因此彰显其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其代表作品如《竹林中》(改编为电影《罗生门》)已然成为世界性的经典之作。
明治二十五年(1892)3月1日,芥川龙之介生于东京,本姓新原,是一个送奶工人的儿子,生母于三十二岁时生下他,龙之介以新原敏三(山口县人,经营牛奶业)长子的身份出生于东京市(今东京都中央区)入船町八丁目一番地。
因生于辰年辰月辰日辰刻,故名龙之介。
龙之介上面有两个姐姐,大姐初子(ハツ)夭折,二姐(ヒサ)初与葛卷义定结婚,生一男一女,夫死后,改嫁西川丰,西川死后,她再次回到葛卷家。
芥川生后七个月,母亲福子(フク)发疯,八个月后猝然发狂,其后终生为狂人。
龙之介被送到位于本所区(今墨田区)泉町十五番地的外婆芥川家。
养父芥川道章是母亲的兄长,当时是东京府的土木课长。
芥川家是有相当大宅邸的大家族,世代担任江户城的茶会吏一职,作风严厉但博学多识,具有浓重文人气息,』。
因芥川家是延续十几代的士族(武士),门风高尚,文学、演艺、美术等均是士族子弟必修科目。
全家皆谙游艺(茶道、插花、舞蹈、音乐等的总称)的。
道章擅南画、俳句,爱盆栽,“对于搞文学,谁都不会全然反对,因为从养父母到姨妈,都爱好文学”(《爱好文艺的家庭》『文学好きの家庭から』。
或许是环境使然,再加上天资聪颖,他阅读的书籍涉猎极广,在中小学时代喜读江户文学、《西游记》、《水浒传》等,也喜欢日本近代作家泉镜花、幸田露伴、夏目漱石、森鸥外的作品。
对欧美文学也兴趣浓厚,喜读易卜生、法朗士、波德莱尔、斯特林堡等人的作品,深受世纪末文学的影响。
这使他日后不但成为杰出的作家,更是个博学之士。
日本历任首相完全名单(第一任至第九十二任)1 伊藤博文1885年12月22日1888年4月30日无 2720天2 黑田清隆1888年4月30日1889年10月25日无 544天三条实美1889年10月25日1889年12月24日无临时担任首相职务 60天3 山县有朋1889年12月24日1891年5月6日无 1210天4 松方正义1891年5月6日1892年8月8日无 943 天5 伊藤博文1892年8月8日1896年8月31日无第2次黑田清隆1896年8月31日1896年9月18日无临时代理首相职务 18天6 松方正义1896年9月18日 1898年1月12日无第2次7 伊藤博文1898年1月12日 1898年6月30日无第3次8 大隈重信1898年6月30日 1898年11月8日宪政党 1040天9 山县有朋1898年11月8日1900年10月19日无第2次10 伊藤博文1900年10月19日1901年5月10日立宪政友会第4次西园寺公望 1901年5月10日1901年6月2日立宪政友会临时代理首相职务11 桂太郎1901年6月2日 1906年1月7日无 2886天12 西园寺公望1906年1月7日1908年7月14日立宪政友会 1400天13 桂太郎1908年7月14日 1911年8月30日无第2次14 西园寺公望 1911年8月30日1912年12月21日立宪政友会第2次15 桂太郎1912年12月21日1913年2月20日无第3次16 山本权兵卫1913年2月20日1914年4月16日军人 549天17 大隈重信1914年4月16日1916年10月9日立宪国民党第2次18 寺内正毅1916年10月9日1918年9月29日军19 原敬 1918年9月29日1921年11月4日立宪政友会 1133天内田康哉921年11月4日1921年11月13日立宪政友会临时代理首相职务9天20 高桥是清1921年11月13日 1922年6月12日立宪政友会 212天21 加藤友三郎1922年6月12日1923年8月24日军人 440天内田康哉1923年8月24日1923年9月2日军人临时代理首相职务 9天22 山本权兵卫1923年9月2日1924年1月7日军人第2次23 清浦奎吾1924年1月7日1924年6月11日立宪政友会 157天24 加藤高明1924年6月11日 1926年1月28日宪政会 597天若槻礼次郎1926年1月28日1926年1月30日宪政会临时代理首相职务 690天25 若槻礼次郎1926年1月30日1927年4月20日立宪民政党26 田中义一1927年4月20日1929年7月2日立宪政27 滨口雄幸1929年7月2日1931年4月14日立宪民政党 652天28 若槻礼次郎1931年4月14日1931年12月13日立宪民政党第2次29 犬养毅 1931年12月13日1932年5月16日立宪政友会 156天&n。
济南惨案制造者酒井隆简介酒井隆简介中提到他于一八八七年出身于广岛,曾在中央幼年学校本科就读,后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军校毕业后正式开始了酒井隆的大东亚共荣的生涯。
济南惨案就是酒井隆的杰作,随之晋升中佐,由于二战期间负责关于对华的作战,回国后成为了家喻户晓的__通参谋本部作战部__课课长。
由于功绩突出,在一九____年亲拟何梅协定,在酒井隆简介中可以看出,酒井隆用自己的努力换取了自己的晋升,酒井隆在中日战争爆发之际跟随土肥原贤二参与了蓝封会战。
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地区的进行,酒井隆职权不断提高,他开始了经济上面的侵略,把__一系列有价值的统统通过海陆空各类交通方式运回日本国内。
从酒井隆简介中可以看出酒井隆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冷血杀手,把自己在军校的所学完全运用到了自己的军旅生涯中。
也许酒井隆本就是天生的一名职业军人、战略家。
酒井隆曾在一九四一年十一月、升任驻广东的第二十三军司令官、同年十二月、指挥一个师团经过十八天天激战,占领香港,迫使英国殖民总督杨慕琦投降。
并且由于成功攻占香港成为了当时的香港军政厅最高长官,但谁又可曾想到同年被__政府以战争罪犯的名义逮捕,被南京军事法庭判处死刑。
酒井隆是抗日战争期间,侵华日军中有名的将领之一,他是著名的特务、战犯。
战后以制造济南惨案、何梅协定和指挥攻占香港、枪杀战俘等罪行被军事法庭判处死刑。
酒井隆罪行被一一列举在日本侵华战犯判决书中。
酒井隆罪行昭昭,其中有;19____年,酒井隆策划了济南的惨案。
当时他仅是一名武官,却找了一个借口要求军部出兵山东,目的是为了阻止北伐军的北进。
后又不断挑衅北伐军。
在北伐军撤出后,指使数十名日军进行了大屠杀。
有数据记载死伤1.1万多,当时的济南城到处是尸体,血流成河。
19____年,酒井隆调任参谋长,当时的何梅协定便是由他亲自拟定的,并逼迫应钦的在上面签字。
这份协定使__军队从华北撤出,而日军则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平津一带军事要地。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明治维新三杰是哪三个人?明治维新三杰简介导语:1868年,革新派实行“明治维新”,废除封建割据的幕藩体制,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恢复天皇至高无上的统治,发展资本主义,并逐步走上对1868年,革新派实行“明治维新”,废除封建割据的幕藩体制,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恢复天皇至高无上的统治,发展资本主义,并逐步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
在明治维新的众多元勋当中,担任最重要角色的是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三人。
西乡隆盛(さいごうたかもり,1828年1月23日-1877年9月24日),日本江户时代末期(幕末)的萨摩藩武士、军人、政治家,他和木户孝允(桂小五郎),大久保利通并称“维新三杰”。
通称吉之助,号南洲。
萨摩藩出身,生于下级藩士家庭。
前期一直从事于倒幕运动,明治维新成功后鼓吹并支持对外侵略扩张,因坚持征韩论遭反对,辞职回到鹿儿岛,兴办名为私学校的军事政治学校,后发动反政府的武装叛乱,史称西南战争,兵败而死。
大久保利通(おおくぼとしみち,1830年9月26日-1878年5月14日),幼名正助,号甲东,后改名利通。
生于日本萨摩藩(今鹿儿岛),原为武士,日本明治维新的第一政治家,号称东洋的俾斯麦。
为了改革翻云覆雨,铁血无情,不论敌友,挡在他前进道路上的只能是灰飞烟灭。
他最后被民权志士刺杀身亡,但也成就了明治维新的成功。
木户孝允きどたかよし(1833年8月11日—1877年5月26日)本名桂小五郎;长州藩出身,曾拜吉田松荫为兄,从斋藤弥九郎学习剑术,向江川英龙学习西方军事学。
在尊攘、讨幕运动中起领导作用,维新后参加起草《五条誓约》,是政府的核心人物,推进奉还版籍、废藩置县,与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一起被称为“明治维新三杰”。
生活常识分享。
日本战犯自供之今吉均根据1954年6月的笔供显示,今吉均1906年生于日本大分县。
1932年在日本奉天自治指导部任职。
1943年,任伪龙江省警务厅厅长。
重要罪行有:1932年8月,为镇压抗日运动,“动员了500名警察队员、800名自卫队员”,“在昌图县城西门外2公里的地方逮捕了6名爱国者”,并投入监狱,先后将其全部杀害。
11月上旬,在昌图车站附近,命令日本警察“用日本刀将1名中国农民斩首”。
1933年2月中旬,在亮中桥通江口一带抓捕抗日群众二十二、三名。
3月上旬,对其中包括田振东司令的父亲田旺和其参谋长朱小飞等14人,命令“在昌图县城南空地上把他们枪杀了”。
5月,赴伪热河代理公署任职。
在此期间,“协助警务厅弹压人民及为民政厅生产鸦片而栽培罂粟”,毒害中国人民。
1935年8月,参加日军肃清珠河县治安行动,在某村庄逮捕1名中国青年,“在大豆地里将他斩首了”。
后在某村又逮捕5名青年,先后全部将其用军刀杀死。
前后所烧民房达“540户人家,使3千数百名居民走投无路”。
1943年,“在龙江省泰康设立矫正辅导院”,先后“将2100名左右的反满抗日分子至中国爱国者,送至矫正辅导院”。
“强制使他们劳动,以致出现很多死亡者。
”1943年9月,“秘密中逮捕了1名中国人”,使用酷刑拷问无果,将其注射致死,把尸体投入嫩江。
1944年2月,抓捕抗日义士,“在景星县逮捕两名,在洮南县逮捕1名”;6月,“逮捕42名爱国者”,押送至齐齐哈尔收监,其中一人被酷刑拷问致死。
笔供英文内容提要(Abstract of the Written Confessions in English) Hitoshi Imayoshi(今吉均)According to the written confession of Hitoshi Imayoshi in June 1954,he was born in Oita Prefecture, Japan in 1906. In 1932, he worked in the Instruction Department of Japanese Mukden Autonomous Government. Hebecame the Director of Police Department of the puppet Longjiang Province in 1943.Major offences:August 1932: in order to suppress the anti-Japanese movement,“mobilized 500 policemen and 800 members of the Self-Defense Forces”,“arrested 6 patriots in a place 2 kilometers outside the west gate of Changtu County seat” and put them into prison, later they were all killed successively. In early November, near Changtu Station, ordered Japanese policemen,“to behead a Chinese peasant by Japanese sword”;Mid-February 1933:arrested 22 or 23 anti-Japanese people around Liangzhongqiao and Tongjiangkou areas; in early March, ordered to have the 14 people, including Tian Wang,who was Commander Tian Zhendong’s father, and Chief of Staff Zhu Xiaofei,“shot to death in the open space to the south of Changtu County seat”;May: went to work in the puppet Rehe Interim Government and during this term,“assisted the police department in suppressing the people and cultivating poppies for Civil Affairs Bureau to produce opium” to poison the Chinese people;August 1935:took part in Japanese military action of rectifying public order in Zhuhe County, arrested a young Chinese in a village and “beheaded him in a soybean field”; later, arrested another 5 young Chinese in a village and killed them successively with saber; burned down “houses of 540 households, making over 3,000 residents homeless and hopeless” in different cases;1943:“set up a correction and instruction institution in Kangtai,Longjiang Province” and successively “sent about 2,100 anti-Japanese and anti-“Manchukuo” Chinese patriots to the institution” and “forced them to do labor work,causing many of them to die”;September 1943:“secretly arrested a Chinese”, who was later injected to death after the interrogation with torture failed, and his body was thrown into Nenjiang River;February 1944:arrested anti-Japanese people,“arrested two people in Jingxing County and one in Taonan County”, in June,“arrested 42 patriots” and sent them to the prison in Qiqihar, where one of them was tortured to death。
吉松隆写作技法
吉松隆(Takashi Yoshimatsu) (1953-) 为日本当代著名作曲家,同时也被誉为世界级的交响乐作曲家,工科生出身的他并没有受到过系统的音乐学习。
吉松隆创作量体很大,几乎所有方面都有所涉猎。
交响乐作品有第一交响曲《神鸟》、第二交响曲《在地球上》、第六交响曲《鸟与天使们》等,协奏曲有为巴松和乐队而作的《天马环形协奏曲》、为萨克斯管和乐队而作的《电子鸟协奏曲》等,室内乐作品有《安静的鸟儿》、《打盹的天使》等,其中室内乐《朱鹭的哀歌》创作与1981年,为其在音乐界崭露头角之作,作品中融合性的风格给子当代音乐界非常大的冲击。
吉松隆还给许多影视作品创作过专题音乐,如给日本历史剧《平清盛》创作同名系列音乐,甚至也给日本著名动画片《铁臂阿童木》创作过片头主题曲。
吉松隆的创作风格兼容并蓄,常常把爵士、日本民族音乐以及电子音乐等融合到其作品的创作中,其受芬兰著名作曲家让西贝柳斯的影响很大,他认为西贝柳斯的作品美妙如大自然一般,不是学院派出身的他也把西贝柳斯视为自己的导师。
作为当代音乐家的他却非常排斥现代主义音乐,他反对现代音乐的非音乐性,并向20世纪音乐创作中很多只追求单纯音响效果的创作潮流发起反击。
发表多首具独创调性、节奏感以及幻想空间的作品。
吉松隆认为音乐应更易让人产生共鸣,提倡在现代音乐中同样需要注意调性,且古典音乐应更易被普通民众所接收并产生兴趣。
他也致力于向更多的人推广古典音乐,著
有《古典音乐简单到不行》、《古典音乐其实就是这样子》等介绍类书籍,所以他也被中国听众称为日本音乐界的“白居易”。
盘点那些支持过辛亥革命的日本人2019-01-07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原载《红广角》作者| 赖晨梅屋庄吉夫妇与孙中山合影据葛生能久、黑龙会所著的《东亚先觉志士记传》(黑龙会出版部,1936),至少有1300名日本人为辛亥革命牺牲,其中有700名为黑龙会会员。
孙中山早年主张联日反清,怀着各种目的而支持他的日本人大有人在,特举几人说明。
山田良政(1868—1900):为辛亥革命献身的日本教授。
他出生高贵,其父山田浩藏是青森银行行长兼漆器树产会社社长;姑父菊池九郎是政治家(弘前市市长、山形县知事、日本众议院议员),其姑父和台湾民政长后藤新平是好友。
1900年春为南京同文书院的教授兼舍监,后参加惠州起义,10月22日,在随同惠州起义军撤退途中被清军捕杀。
北一辉(1883—1937):日本右翼社会主义者。
他是社会主义理论家,著有《国体论与纯正社会主义》、《日本改造法案大纲》、《支那革命外史》等书。
他认为:日本是无产阶级,俄国是地主,英国是大富豪,向它们开战是正义的,通过战争,建立以日本为首的亚洲帝国,进而废除国界,实现世界和平。
从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开始,他投身中国革命13年。
他支持黄兴、宋教仁,批判孙中山不择手段寻求外国支持,认为宋教仁被刺与孙中山有关。
“二二六”兵变后,日本政府以教唆政变的思想犯为由,判处其死刑。
萱野长知(1873—1947):多次参加反清起义的日本人。
他参加过1907年潮惠钦廉四府起义和1911年武昌保卫战。
1907年3月,他被孙中山任命为革命军东军顾问,参与策划潮州黄冈起义,他还在日本采购武器接济起义,10月,将采购到的武器雇运煤船“幸运丸”运抵汕尾海面,但负责接械的许雪秋谋事不周,无法起岸。
武昌起义后,他应黄兴电召到华,赴武汉,帮助黄兴策划战事。
头山满(1855—1944):黑龙会首领。
头山满一辈子看起来像个普通人,可是从其绰号“幕府将军”、“间谍头子”、“老板里的老板”,不难窥知他庞大隐密的日本国家主义的影响力,及成为一统“日本黑帮”共同尊重之“共主”。
田中角荣田中角荣(1918年5月4日-1993年12月16日)是日本一名政治人物及建筑师,历任众议院议员(16期)、邮政大臣(第12代)、大藏大臣(第67-69代)、通商产业大臣(第33代)、内阁总理大臣(第64、65代)。
出生自新潟县农家的田中,在1940年代开设建筑公司。
日本战败后开始从政,曾组成自民党最大派阀-田中派,并任领袖。
1972年出任总理,是首名诞生于大正时代的总理。
任内经历签署日中联合声明(与中华民国断交,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金大中事件、第一次石油危机等重大事件;并提出“日本列岛改造论”,推动各项基建工程,在正反两面均对日本近代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1974年因金权政治而下台,两年后的1976年更因洛克希德事件而掀起更大波澜,最终被迫退党。
但退党后仍在政府及政坛保持一定的影响力。
其长女田中真纪子亦跟从父亲步伐从政,是日本第一位女性外务大臣。
生平1918年(大正7年)出生于新潟县一个农户家庭。
1939年(昭和14年)参军,被派驻于满州国。
1941年(昭和16年)回国,加入坂本工程公司。
1942年(昭和17年)接管坂本公司,改名为田中工程公司。
1950年(昭和25年)任长冈铁路公司总经理。
1953年(昭和28年)任理研化学公司董事。
1954年(昭和29年)任日本自由党副干事长(翌年日本自由党、日本民主党合并成自由民主党)。
1957年(昭和32年)出任邮政大臣。
1961年(昭和36年)任自民党政务调查会长。
1963年(昭和38年)出任大藏大臣。
1965年(昭和40年)任自民党干事长。
1966年(昭和41年)黑雾事件(政界)1971年(昭和46年)任通商产业大臣。
1972年(昭和47年)出任内阁总理大臣。
同年9月底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签署《日中联合声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同年,与中华民国断交。
1973年(昭和48年)与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签署联合声明。
1974年(昭和49年)被《文艺春秋》揭发金权问题,辞去首相和自民党总裁职务。
明治维新三杰之西乡隆盛简介西乡隆盛怎么死的少年时代1828年1月23日(文政十年十二月七日)西乡隆盛生于日本萨摩藩鹿儿岛城下下加治屋町山,是御勘定方小头西郷九郎隆盛长子。
天保12年(1841年),行成人式,改名吉之介隆永,加入下加治屋郷中的青年组织“二才组”。
他自幼受到严格的武士训练,这使他养成尚武的习性,具有浓厚的忠孝仁义等封建武士的道德观念。
弘化元年(1844年)担任「郡方书役助」。
后为郡书记官先后共10年。
和维新三杰另一位的大久保利通一向伊藤茂右卫门学习阳明学及朱子学,向福昌寺的无参和尚门学禅。
郡长迫田因荒年要求藩政府减免年贡不准而愤然辞职,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
他出身于濒临破产的下级武士阶层,长期担任低级官吏,使他对下层人民有一定的了解和同情,对幕府末期的政治腐朽有所认识,从而走上了矢志改革的道路。
岛津齐彬继承萨摩藩藩主之后,西乡隆盛为首的“诚忠组”上书阐述减轻农民负担问题。
其政治主张得到岛津齐彬的赏识。
公武合体西乡28岁时做了萨摩藩主岛津齐彬的亲信扈从,受到齐彬改革藩政以求富国强兵的思想影响,并受到勤王家藤田东湖和桥本左内等人的影响,使他立志勤王和改革幕府政治。
1854年随岛津齐彬至江户居住3年,为齐彬等人倡导的王室公卿和幕府将军合作的“公武合体”运动四处奔走联络,十分活跃逐渐成为晓有名声的改革派志士。
1858年,由于岛津齐彬暴病而疫,由岛津忠义任藩主,实权掌握在其父岛津久光手中。
西乡依旧往来于京都与江户之间,进行勤王活动,策划除掉幕府最高行政官井伊直弼大老。
井伊制造“安政大狱”,残酷镇压勤王志士,西乡和月照逃出京城才幸免遭难。
二人先后回到鹿儿岛,不料却被勒令离开萨摩藩。
感到勤王大势已去,绝望之下,当船行至锦江湾,相抱投海自尽。
两人被救起时,月照已溘然长逝,西乡亦奄奄一息。
岛津久光把他流放到奄美大岛。
1862年西乡隆盛在已握藩中大权的大久保利通帮助下返回萨摩藩。
解除处分后作为尊攘派开始活动。
田中角荣口吃口吃,是一种常见的言语障碍,也被称为“口吃症”或“口吃病”。
在日本,有一位著名的言语学家和教育家田中角荣,他也因为他的口吃问题而闻名。
田中角荣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人,他在语言学领域取得了很多成就,但他的口吃一直是他心中的一个障碍。
田中角荣生于1906年,从小他就注意到他与其他人在说话方面有所不同。
他发现他无法流畅地说出一些单词和短语,尤其是在公共场合。
他在学校里经历了很多困难,因为他的口吃问题,他常常被同学嘲笑和孤立。
然而,尽管如此,他并没有被口吃问题打败。
在青少年时期,田中角荣决定克服他的口吃问题。
他开始研究语言学和言语障碍,并尝试不同的技巧来改善他的说话能力。
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他逐渐克服了口吃问题,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田中角荣的努力和成就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
他开始受邀在各种会议和研讨会上发表演讲,谈论他的口吃问题和克服困难的经验。
他的故事鼓舞了无数人,并成为口吃患者的榜样。
除了在演讲和讲座上分享他的经验,田中角荣还致力于研究和治疗言语障碍。
他开设了一个学校,帮助口吃患者改善他们的说话能力,并提供心理支持。
他的方法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对于很多人来说,田中角荣是他们获得帮助和重获信心的关键人物。
田中角荣不仅在日本有影响力,他的声名扩展到了国际上。
他受邀前往世界各地参加会议,并与其他专业人士交流口吃治疗的最新技术和方法。
他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发表,引起了全球言语学领域的关注。
尽管田中角荣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他对口吃问题的病因和治疗方法仍然充满好奇。
他一直在致力于研究,并尝试找到更多有效的方法来帮助那些受口吃困扰的人。
他的努力为口吃患者争取了更多的理解和尊重。
田中角荣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关于克服困难的个人故事,更是一个鼓舞人心的例子。
他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面临怎样的障碍,只要我们付出努力和坚持不懈,我们就能够克服困难,并实现我们的目标。
口吃问题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存在,影响着许多人的生活。
然而,正如田中角荣所展示的那样,这个问题并不是无法解决的。
日本战后历任首相●吉田茂(自民党)日本第45任、48任、49任、50任、51任首相(1946年5月22日至1947年5月20日,1948年10月15日至1954年12月17日)。
1946 年5月组成第一届吉田内阁,兼任外务大臣。
任内按美国占领军指令进行农地改革,制定《日本国宪法》。
任职期间调整经济,建立警察预备队,签订《旧金山对日和约》和《日美安全保障条约》。
同时,积极配合美国侵略朝鲜战争,制定《破坏活动防止法》,镇压日本共产党。
1952 年4月与蒋介石集团签订《日台条约》。
●鸠山一郎(民主党)日本第52任、53任、54任首相(1954年12月10日至1956年12月23日)。
战后1945年着手组阁,因盟军总司令部命令褫夺公职而未成。
1951年与吉田茂为首的自由党主流派矛盾激化,于1954年率自由党反主流派同改进党合并,组成日本民主党,任总裁。
1954-1956年间,三次组阁,均任总理大臣,任内制订美军占领下的诸法规和力求提高国际地位。
1956年恢复日苏邦交,加入联合国。
同年12月引退。
1958年当选为众议员。
著有《我的自传》、(1951)、《鸠山一郎回忆录》(1957)。
其孙为日本民主党鸠山由纪夫。
●岸信介(自民党)1957年2月25日至1960年7月19日在任日本前首相,政治家。
1945年被盟国占领军以甲级战犯嫌疑人的身份逮捕,但未经公审就获释。
1957年2月接任首相。
上台后强调日美具有特殊关系,并努力缓和与东南亚和南亚各国之间的紧张局面。
新日美安保条约。
由于示威事件迭起,他被迫辞职。
岸信介是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外祖父。
●池田勇人(自民党)日本第58任、59任、60任首相(1960年7月19日至1964年11月9日)。
1960年7月当选为自由民主党总裁,组阁任总理大臣。
后又连续两次当选为自由民主党总裁,两次任总理大臣,并兼任对外经济合作审议会会长、经济企划厅长官、自民党财务委员会委员长。
任内推行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和经济高速增长政策,对外推行以繁荣经济为目的的经济外交和亲美外交路线。
日本国历任首相第一任:伊藤博文(1885年12月22日——1888年4月30日)第二任:黑田清隆(1888年4月30日——1889年12月24日)第三任:山县有朋(1889年12月24日——1891年5月6日)第四任:松方正义(1891年5月6日——1892年8月8日)第五任:伊藤博文(1892年8月8日——1896年9月18日)第六任:松方正义(1896年9月18日——1898年1月12日)第七任:伊藤博文(1898年1月12日——1898年6月30日)第八任:大隈重信(1898年6月30日——1898年11月8日)第九任:山县有朋(1898年11月8日——1900年10月19日)第十任:伊藤博文(1900年10月19日——1901年6月2日)第十一任:桂太郎(1901年6月2日——1906年1月7日)第十二任:西园寺公望(1906年1月7日——1908年7月14日)第十三任:桂太郎(1908年7月14日——1911年8月30日)第十四任:西园寺公望(1911年8月30日——1912年12月21日)第十五任:桂太郎(1912年12月21日——1913年2月20日)第十六任:山本权兵卫(1913年2月20——1914年4月16日)第十七任:大隈重信(1914年4月16日——1916年10月9日)第十八任:寺内正毅(1916年10月9日——1918年9月29日)第十九任:原敬(1918年9月29日——1921年11月13日)第二十任:高桥是清(1921年11月13日——1922年6月12日)加藤友三郎(1922年6月12日——1923年9月2日)第二十二任:山本权兵卫(1923年9月2日——1924年1月7日)第二十三任:清浦奎吾(1924年1月7日——1924年6月11日)第二十四任:加藤高明(1924年6月11日——1926年1月30日)第二十五任:若槻礼次郎(1926年1月30日——1927年4月20日)第二十六任:田中义一(1927年4月20日——1929年7月22日)第二十七任:浜口友幸(1929年7月2日——1931年4月14日)第二十八任:若槻礼次郎(1931年4月14日——1931年12月13日)第二十九任:犬养毅(1931年12月13日——1932年5月26日)第三十任:斋藤实(1932年5月26日——1934年7月8日)第三十一任:冈国启介(1934年7月8日——1936年3月9日)第三十二任:广田弘毅(1936年3月9日——1937年2月2日)第三十三任:林铣十郎(1937年2月2日——1937年6月4日)第三十四任:近卫文麿(1937年6月4日——1939年1月4日)第三十五任:平沼骐一郎(1939年1月5日——1939年8月30日)第三十六任:阿部信行(1939年8月30日——1940年1月16日)第三十七任:米内光政(1940年1月16日——1940年7月22日)第三十八任:近卫文麿(1940年7月22日——1941年7月16日)第三十九任:近卫文麿(1940年7月18日——1941年10月16日)第四十任:东条英机(1941年10月18日——1944年7月22日)第四十一任:小矶国昭(1944年7月22日——1945年4月7日)第四十二任:铃木贯太郎(1945年4月7日——1945年8月17日)东久迩稔彦(1945年8月17日——1945年10月9日)第四十四任:币原喜重郎(1945年10月9日——1946年5月22日)第四十五任:吉田茂(1946年5月22日——1947年5月20日)第四十六任:片山哲(1947年5月24日——1948年3月10日)第四十七任:芦田均(1948年3月10日——1948年10月15日)第四十八任:吉田茂(1948年10月15日——1949年2月11日)第四十九任:吉田茂(1949年2月16日——1952年10月24日)第五十任:吉田茂(1952年10月30日——1953年5月18日)第五十一任:吉田茂(1952年5月21日——1954年12月7日)第五十二任:鸠山一郎(1954年12月10日——1955年3月18日)第五十三任:鸠山一郎(1955年3月19日——1955年11月21日)第五十四任:鸠山一郎(1955年11月22日——1956年12月20日)第五十五任:石桥湛山(1956年12月23日——1957年2月25日)第五十六任:岸信介(1957年2月25日——1958年6月10日)第五十七任:岸信介(1958年6月12日——1960年7月15日)第五十八任:池田勇人(1960年7月19日——1960年12月5日)第五十九任:池田勇人(1960年12月8日——1963年12月4日)第六十任:池田勇人(1963年12月9日——1964年11月9日)第六十一任:佐藤荣作(1964年11月9——1967年2月15日)第六十二任:佐藤荣作(1967年2月17日——1970年1月14日)第六十三任:佐藤荣作(1970年1月14日——1972年7月6日)第六十四任:田中角荣(1972年7月7日——1972年12月22日)田中角荣(1972年12月22日——1974年12月9日)第六十六任:三木武夫(1974年12月9日——1976年12月17日)第六十七任:福田赳夫(1976年12月24日——1978年12月7日)第六十八任:大平正芳(1978年12月7日——1979年11月9日)第六十九任:大平正芳(1979年11月9日——1980年6月12日)第七十任:铃木善幸(1980年7月17日——1982年11月26日)第七十一任:中曾根康弘(1982年11月27日——1983年12月26日)第七十二任:中曾根康弘(1983年12月27日——1986年7月22日)第七十三任:中曾根康弘(1986年7月22日——1986年11月6日)第七十四任:竹下登(1987年11月6日——1989年6月2日)第七十五任:宇野宗佑(1989年6月2日——1989年8月9日)第七十六任:海部俊树(1989年8月9日——1990年2月27日)第七十七任:海部俊树(1990年2月28日——1991年11月5日)第七十八任:宫泽喜一(1991年11月5日——1993年8月9日)第七十九任:细川护熙(1993年8月9日——1994年4月28日)第八十任:羽田孜(1994年4月28日——1994年6月30日)第八十一任:村山富市(1994年6月30日——1996年1月11日)第八十二任:桥本龙太郎(1996年1月11日——1997年11月7日)第八十三任:桥本龙太郎(1997年11月7日——1998年7月30日)第八十四任:小渊惠三(1998年7月30日——1999年10月5日)第八十五任:小渊惠三(1999年10年5日——2000年4月4日)第八十五任:森喜郎(2000年4月5日——2000年12月5日)森喜郎(2000年12月5日——2001年4月26日)第八十七任:小泉纯一郎(2001年4月26日——2003年11月19日)第八十八任:小泉纯一郎(2003年11月19日——2005年9月21日)第八十九任:小泉纯一郎(2005年9月21日——2006年9月26日)第九十任:安倍晋三(2006年9月26日——2007年9月25日)第九十一任:福田康夫(2007年9月25日——2008年9月22日)第九十二任:麻生太郎(2008年9月22日——2009年9月16日)第九十三任:鸠山由纪夫(2009年9月16日——2010年6月4日)第九十四任:菅直人(2010年6月4日——2011年8月30日)第九十五任:野田佳彦(2011年8月30日——)。
日本的犹大田中隆吉生平简介田中隆吉(たなかりゅうきち),日本中将、特务,陆军省兵务局长,历次战争罪行的主谋。
在远东军事法庭上靠出卖和反咬同僚来“将功补过”而臭名昭著,因此被称为“日本的犹大”。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日本的犹大田中隆吉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田中隆吉生平简介田中隆吉这个二战时期的日本特务,他之所以如此出名就是因为他谋求生存的方式竟然是靠出卖自己的国人和同僚。
这种做法无论是在哪里都注定会让他成为一个臭名昭著的人。
通过田中隆吉简介,来看看他的生平。
田中隆吉生于1893年,因肠癌死于1972年,享年78岁。
在他的前期生活中,他的每一次失败都换来他的官位高升。
这个不合常理的现象,是东条英机带给他的。
他看到九一八事件后同僚的高升,羡慕之下,就想要成立一个蒙古国,所以就向傅作义进攻,但却被打的落花流水,结果他还升了官,从中佐升到了大佐。
后来,他有想要弄出一个张鼓峰事变,但是他面对的是军事实力强硬的苏联人。
也正是这场仗使他的一生都在大炮的阴影,不敢正面上战场。
在这场仗之后,他重操旧职再一次回归了特务的老本行,并且无论成功与否都一再高升。
他人生上升的路途到了陆军省兵务局长就截止了。
在日美开展中,田中隆吉一直持有反对意见,他无法摆脱炮火的阴影,不赞同与比苏联更强的美国开战。
这个意见让日本军官们对他十分反感,之前对他颇为照顾的东条英机也看不惯他,甚至将他关进了精神病院。
也就是东条英机的这个决定,让田中隆吉对他十分憎恨,在东京审判中,他对于出卖这些将他关入精神病院的人毫无心理顾忌,把该说的不该说的通通给捅了出来,引起了哗然大变。
田中隆吉罪行田中隆吉虽然没有在东京审判中被定为战犯,但他所做下的罪行是有目共睹的。
这样一个连本国人都唾弃的将领,他的罪行应该要被揭发。
虽然因为他的出庭作证,而让他逃过一劫。
但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让我们来细数一下田中隆吉罪行。
田中隆吉是日本的军官,他做的最出色的职务就是特务。
他早期虽然一直从事参谋员的工作,但事实上,他一直都是在情报行业工作,几乎没有参与过战争的谋划。
田中隆吉[日本中将、特务]田中坐到证人席上以后,立即很轻松地就回答了萨克特对其身份的盘问:“1914年12月任陆军少尉。
1921年11月陆军大学校毕业。
1922年12月1日就职参谋本部……1940年12月1日陆军省兵务局局长。
1942年9月退职”,全部18项,没打一个顿,而且不是用的日本年号,什么“明治”、“大正”、“昭和”的,全部用的是西元纪年法。
这一下就把审判场给镇住了。
那场审判的主题是9.18,也就是所谓“九一八事变”。
田中隆吉的证词简单明快:“九一八事变的主谋是参谋本部作战部部长建川美次少将、情报部俄罗斯班长桥本欣五郎中佐、支那班的长勇大尉、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大佐、作战参谋石原莞尔中佐和大川周明博士。
”全场一片静寂。
这样直接的指控,居然是出自一位大日本帝国陆军少将之口,除了萨克特检察官之外,谁都没有想到。
萨克特检察官开口打破了这种寂静:“TanakaSan(田中桑),您认不认识您所说的桥本欣五郎先生?”“当然认识,他是我的朋友。
”“他现在在这个法庭上吗?”“Yes.”“请告诉我他现在坐在哪里。
”田中举起手,伸出食指:“在那边。
”全场的目光随着田中的手指定在了后排右侧第二个人的身上——桥本欣五郎。
接下来指认的是“我的恩人,板垣征四郎”。
这是只有在好莱坞电影里才看得到的镜头,但在东京国际军事法庭上却是实实在在的情形。
被告们都曾是高官显宦,还能极力保持着镇静,辩护席上却乱了套。
田中隆吉的指控简单明快,直至要害。
接下来就是要证明他的证词了。
因为他9.18当时并不在现场。
田中从“皇姑屯事件”开始讲起。
皇姑屯事件的详细经过,他是听主犯河本大作大佐本人说的。
长勇大尉也对他证实了,而且陆军省原来有一份详细的事件经过调查书,他亲眼看过。
“9.18事件”则是听建川美次少将说的。
田中的证词是挺绘声绘色的,他说建川是这么对他说的:“南次郎陆军大臣要我去满洲阻止关东军的轻举妄动,我可不愿意去。
没办法只好去了。
田中久一,被判两次死刑的日本驻港总督他叫田中久一,一个凶残的战犯。
抗战胜利后,被国民政府逮捕,以战争罪行被起诉。
在提篮桥监狱再次接受审判时他高喊“无罪”,气焰嚣张。
1947年3月27日,他被押赴刑场,执行枪决。
田中久一被喻为“东方之珠”的香港,全境土地面积约为上海的六分之一,其中香港岛及周围小岛屿为78.12平方公里。
香港在开埠前是一渔港。
1842年起,香港土地分阶段被割让和租借予英国,至1997年7月1日香港政权移交中国为止,历任英籍香港总督有28人;此外,自日本侵占香港后,也历经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
其中有矶谷廉介、田中久一两任日本战犯为香港总督,而这两个战犯均在抗战胜利后被关押在上海,其中田中久一先后在上海和广州两处被判死刑,最后在广州执行枪决。
一个凶残的战犯田中久一,1888年3月生于日本兵库县姬路市。
1910年5月,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第22期。
田中久一从下士起入伍,不到一年就当上步兵少尉、连队副,后来他又进入陆军户山学校学习,学成后留校任教官、教育总监部副等。
在此后的日子里,田中久一一路坦途,历任参谋本部副勤务、参谋本部部员、陆军大学教官、陆军省军务局课长、陆军步兵学校教官、近卫步兵第一联队长。
1937年晋升陆军少将,次年2年月就任台湾军参谋长,参与侵华战争。
同年9月调任第21军参谋长,10月参与指挥第21军在广东大亚湾登陆,然后攻占广州,命令出动飞机百余架对广东各地狂轰滥炸,仅广州一地就焦土满地,死伤平民达10万人。
1940年8月,田中久一升任中将参谋,次年攻占香港,在进攻圣斯蒂芬学院时,日军发现校舍内住着90多名英国军队的伤病员,即用刺刀捅死60多人,并强奸医院的女医生、女护士,不服者尽数杀死。
1944年12月26日田中久一兼任香港总督,直至日本投降。
侵华战争后期,田中久一一直是日军侵略广州的最高指挥官,被日本军人奉为“华南之虎”。
1943年3月,田中久一任第23军司令,主管华南军事,并驻在广州中山大学。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田中隆吉的“夺取绥远”在军事打击下迅速瓦解导语:1935年6月,德穆楚克栋普鲁(简称德王)、李守信等部伪军为了实现其割据的野心,在日本关东军唆使下,进驻内蒙古察东六县,进而企图夺取绥远1935年6月,德穆楚克栋普鲁(简称德王)、李守信等部伪军为了实现其割据的野心,在日本关东军唆使下,进驻内蒙古察东六县,进而企图夺取绥远。
1935年末,德王前往长春,要求关东军提供更多支援。
时任关东军参谋的田中隆吉利用这一机会趁机活动,帮助德王四处奔走。
在田中的协调下,关东军答应给德王50万元现金和5000条枪作为扩军之用。
1936年2月,德王等人在关东军的教唆下成立所谓“总司令部”。
但田中隆吉听后表示不满,认为“名字应该叫得再响亮一点”,于是为伪政权设计了一个“军政府”的称号。
4月,德王等人再次召开会议,决定与“日、满两国之间的合作”,并正式设立伪“军政府”。
田中隆吉异常兴奋,乘飞机前来“祝贺”。
随着伪“军政府”的成立,田中隆吉等人又热心帮助德王等人招募土匪、溃兵,拼凑了一支伪军。
为了纪念这支伪军的编成,田中还举行了隆重的阅兵式,邀请板垣征四郎到场检阅。
板垣征四郎见田中隆吉做得“很有成绩”,就把他任命为“关东军内蒙古特务机关长”。
田中隆吉感激涕零,立即起草《绥远工作实施要领》,决心以他帮助创建的这支伪军部队武力夺取绥远省。
10月1日,田中抵达德化,与德王反复举行军事会议,提出要以打倒绥远省主席傅作义为目的,出兵进占平地泉附近夺回绥东四旗,继而占领绥远或大同。
德王开始时对于伪军的战斗力并无太大把握,但田中自信地极力鼓动德王说:“绥远军是不中用的,可能一吓唬就跑。
”生活常识分享。
日本的犹大田中隆吉生平简介
田中隆吉(たなかりゅうきち),日本中将、特务,陆军省兵务局长,历次战争罪行的主谋。
在远东军事法庭上靠出卖和反咬同僚来“将功补过”而臭名昭著,因此被称为“日本的犹大”。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日本的犹大田中隆吉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田中隆吉这个二战时期的日本特务,他之所以如此出名就是因为他谋求生存的方式竟然是靠出卖自己的国人和同僚。
这种做法无论是在哪里都注定会让他成为一个臭名昭著的人。
通过田中隆吉简介,来看看他的生平。
田中隆吉生于1893年,因肠癌死于1972年,享年78岁。
在他的前期生活中,他的每一次失败都换来他的官位高升。
这个不合常理的现象,是东条英机带给他的。
他看到九一八事件后同僚的高升,羡慕之下,就想要成立一个蒙古国,所以就向傅作义进攻,但却被打的落花流水,结果他还升了官,从中佐升到了大佐。
后来,他有想要弄出一个张鼓峰事变,但是他面对的是军事实力强硬的苏联人。
也正是这场仗使他的一生都在大炮的阴影,不敢正面上战场。
在这场仗之后,他重操旧职再一次回归了特务的老本行,并且无论成功与否都一再高升。
他人生上升的路途到了陆军省兵务局长就截止了。
在日美开展中,田中隆吉一直持有反对意见,他无法摆脱炮火的阴影,不赞同与
比苏联更强的美国开战。
这个意见让日本军官们对他十分反感,之前对他颇为照顾的东条英机也看不惯他,甚至将他关进了精神病院。
也就是东条英机的这个决定,让田中隆吉对他十分憎恨,在东京审判中,他对于出卖这些将他关入精神病院的人毫无心理顾忌,把该说的不该说的通通给捅了出来,引起了哗然大变。
田中隆吉罪行田中隆吉虽然没有在东京审判中被定为战犯,但他所做下的罪行是有目共睹的。
这样一个连本国人都唾弃的将领,他的罪行应该要被揭发。
虽然因为他的出庭作证,而让他逃过一劫。
但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让我们来细数一下田中隆吉罪行。
田中隆吉是日本的军官,他做的最出色的职务就是特务。
他早期虽然一直从事参谋员的工作,但事实上,他一直都是在情报行业工作,几乎没有参与过战争的谋划。
在他来到中国之后,他担任的是日本陆军驻上海的武官。
为了伪满州国的建立,他和著名的女特务川岛芳子合作策划了一起上海事变,这也就是后来被称为一二八事变的由来。
这是田中隆吉罪行之一。
在策划一二八事变后,他的野心开始变大。
看着伪满州国的建立,他也想要建立一个蒙古国。
所以不是很懂作战的他向绥远军叫嚣,甚至直接出击进攻。
虽然最后他被傅作义将军打败,但是他发动战争,造成血流成河的局面同样也是他的罪行,
在想要建立蒙古国事败之后,他又想要捣鼓一出张鼓峰事件。
而这次他所面对的不是温和的中国人,是凶狠的苏联人。
所以毫无疑问,在这场仗中,田中隆吉又一次失败。
而这次失败成为了他一生的阴影。
他再也不敢正面上战场,再也不敢和苏联人和美国人作对。
作为一个将领,竟然不敢上战场,这样的反差是在令人发笑。
而文中所列的几项是田中隆吉罪行中的几样,他所犯下的过错是我们怎么也数不清的。
田中隆吉法庭表现田中隆吉作为日本二战将军之一,并没有在东京审判中被定罪,这主要得益于他在东京审判中对于自己同僚的反咬和出卖。
那么在那个时期,田中隆吉法庭表现是怎么样的呢?他的所作所为又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田中隆吉是日军的将领,由于在日美战争中的意见不同,而被同僚扔进了精神病院。
也正是这个原因,在日本投降之后,他被政府遗忘。
当他想要复起时,却因为种种原因再次失败。
失败的田中隆吉将所有的愤恨都转移到了东条英机这些日本战犯身上。
他出版了《分析败因》的书籍,希望让东条英机和他的随从将领们遭到国人的唾弃。
但是这本书中的隐秘却引起了东京国际军事法庭人员对他的注意。
他被逮捕起来,但不是要判刑,而是要求他将自己所知道的日本军方消息作为证据出庭。
一心想要报仇再加上想要将功补过的田中隆吉就开始了他疯狂的报复行为。
当被告席上的日本战犯看到田中隆吉出庭作证时,都不约而同地变了脸色。
归根究底是田中隆吉知道许多军方的秘密和行为,而他的记忆力又十分出色。
所以当他完整地将九一八事件的经过,主使和从谋者一一报出后,整个军事法庭都被震惊了,人们无法相信这样的军事爆料竟然后出自本国人口中。
而原本也许不会被定为甲级
战犯,不会被判死刑的日本军官们都开始绝望。
田中隆吉法庭表现让日本的许多将领都被绳之以法。
但他自己却凭借出卖同事的行为逃过了一劫,这样可耻的人是应该被全世界人民唾弃的。
田中隆吉评价日本人对田中隆吉评价十分低的原因是田中隆吉在东京审判法庭之上的所作所为。
在东京国际军事法庭上,田中隆吉将自己知道的,有关于日本将领包括东条英机、桥本欣五郎等人在内的在中国的行为都全部透露出来。
这让颇受日本人尊敬的日本将领直接就被定为甲级战犯,被判死刑。
田中隆吉出卖自己人的行为造成了在日本人眼中,他是个恩将仇报、卖国求荣的小人形象。
那么为什么在中国对田中隆吉评价会这么好呢?那是因为田中隆吉的出庭作证,让许多在中国恶贯满盈的日本将领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尤其是在中国制造了九一八事变的桥本欣五郎等人,也因为他的揭发而被绳之以法。
事实上,其实中国人是将这个田中隆吉想象地太好了。
他之所以出庭作证,并不是因为自己内心的愧疚,而是出于报复和将功补过的心理。
由于东条英机的手下将他送入了精神病院的行为,田中隆吉十分憎恨东条英机。
所以在东京国际军事法庭要求他作证时,他是很积极配合的。
再加上,他在中国也做过许多应该被判刑的事情,所以他很害怕被惩罚。
综上的种种原因,才导致了他在东京审判中出庭指控日本将领。
所以田中隆吉这个人并不是中国人所认为的什么良善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