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高铁新城的规划的资料共88页
- 格式:ppt
- 大小:17.78 MB
- 文档页数:28
苏州发展布局:一核四城2012年,苏州“一核四城”战略正式提出——以古城为核心,东边是综合商务城,西边是生态科技城,北边是高铁新城,南边是太湖新城。
10年如白驹过隙,如今的四大新城已经基本醇熟,尤其是被定义为“综合商贸城”的园区湖东,发展已经饱和,目前高贸新城成为四城之一东部新城。
高贸新城虽然是园区的重点发展板块,但是相较其它三个新城毕竟年轻,其成熟度比科技城、高铁新城和太湖新城要逊色,但发展潜力巨大。
今天,我们来说太湖新城、高铁新城和科技城、高贸新城这四个苏州炙手可热的热门置业板块。
一纸规划的太湖新城已涅槃为苏州南部的活力新城十年前,太湖新城开始建设。
2013年9月,”苏州湾”的概念出炉,整个太湖新城的发展也从此迈上了新赛道。
湖湾北边是吴中太湖新城,南边是吴江太湖新城。
两个新城虽然距离较近,发展的成熟度却存在区别。
吴中太湖新城目前仍处于大规模建设阶段。
约30万方的苏州超级地标“苏州湾橙天里”、苏州湾中心广场、橙天嘉禾360剧场等城市级的功能配套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
和吴中太湖新城不同的是,吴江太湖新城各类资源配套的已经陆续落地,居住氛围要更加浓厚。
音乐喷泉阅湖台、苏州湾文化中心、苏州湾体育中心、苏州湾大剧院等地标建筑云集。
吾悦广场、华润万象汇、砂之船奥特莱斯等商业综合体已经投入使用。
作为区域的主流核心板块,所以板块内的人居产品皆以改善为主。
吴中太湖新城的楼盘产品定位高端改善,且在近几年户型越做越大,动辄建面约140㎡以上,200㎡以上的大平层也不少见。
且楼盘品质在全苏州都处于较高的标准,可以说吴中太湖新城新盘的产品力是位于苏州四大新城之首的,甚至超过园区核心板块的一些高端品质盘。
从目前来看,待兑现的高端资源配套和强产品力的住宅支撑起板块3万元/㎡+的房价,吴江太湖新城的楼盘皆是沿着地铁线路而建,且多为高端改善楼盘,改善的纯粹性和产品力比吴中太湖新城略逊一筹。
两个板块在战略起点方面就是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的,而近期的一些重要的政策方向更是倾向于吴中、吴江太湖新城两岸合体。
规划引导发展,服务苏州“三区三城”建设在苏州面临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建设“三区三城”目标的重大战略部署,既是对苏州未来发展的总体定位,也是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下,对苏州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出的更高要求。
近年来,城乡规划工作以加强规划编制,突出规划引领作用为主线,积极建章立制,保障依法行政为抓手,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行政审批速度为突破口,以改进服务方式方法,狠抓机关作风效能建设为保障,为建设“三区三城”大局提供了强有力的规划保障。
规划篇完善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在城市经济社会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发展空间制约、土地资源紧张、中心城市首位度不高、产业转型升级要求迫切等问题,为有效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引导城市科学合理布局,培育城市新的增长点,积极筹谋,在2007年完成的城市总体规划基础上,启动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准备工作,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开展了湖滨新城、高铁新城、独墅湖地区等发展地区的规划研究。
为引领城市发展由“运河时代”向“太湖时代”跨越,把握城市发展脉络,保护好、利用好苏州南部良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专题开展了东太湖地区(湖滨新城)整合规划前瞻性研究。
随着沪苏浙由城际铁路联系向高铁联系转变,在原有火车站地区综合改造基础上,提前开展高铁新城规划工作,通过火车站地区、平江新城、高铁新城的连片发展,带动城市北部地区的发展。
作为苏州核心竞争力所在,苏州古城是城市发展的宝贵遗产。
为有效保护古城,市委、市政府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古城保护的实践,规划工作在其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保护好古城、保持古城的活力和生机是实现“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的文化旅游城市”发展目标的关键。
一方面,严格按照规划,控制古城内新建建筑的高度、形态、体量、色彩,保护古城风貌不被破坏,文脉得到延续;另一方面通过土地整理,“退二进三”,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了古城的环境质量,提升古城居住品质。
吴中太湖新城规划吴中太湖新城规划吴中太湖新城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地处太湖畔,是一个拥有得天独厚自然资源的地区。
为了更好地发展这个地区,太湖新城规划应运而生。
以下是对这个规划的简要介绍。
一、地理环境太湖新城地理环境优越,水质好,风景宜人。
规划应充分利用这些自然资源,打造一个绿色生态新城。
二、城市功能太湖新城将以生态农业为主导产业,以及其他相关产业,如农产品加工、农业科技研究等。
同时,规划中还将设立商业、文化、休闲娱乐等功能区,为居民提供便利的生活环境。
三、交通规划太湖新城交通规划以公路、铁路、水路等多元化交通方式为基础,便于居民出行和物资运输。
同时,规划中还将建设自行车道和步行道,鼓励绿色低碳出行方式。
四、建筑布局太湖新城建筑布局注重景观和生态,推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建筑物设计以低碳环保为原则,同时考虑实用性和美观性。
五、生态保护太湖新城规划中注重生态保护,致力于保护太湖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规划中将设立保护区和植被区,保护稀有物种和珍稀植物的生存环境。
六、人口规模太湖新城的人口规模暂定为30万人,以合理控制人口数量,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
七、公共设施太湖新城规划中将配备完善的公共设施,包括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等。
同时,还将建设公园和休闲娱乐设施,提供居民生活的便利和娱乐场所。
八、环境治理太湖新城规划中注重环境治理,加强废水、废气、噪音等的控制和治理,确保居民的生活环境良好。
九、文化传承太湖新城规划中注重文化传承。
规划中将保留原有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址,同时还将建设文化广场和博物馆等设施,传承和弘扬当地的文化。
综上所述,吴中太湖新城规划中注重生态和人文,建设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建设,太湖新城将成为一个受人瞩目的现代化新城。
小城市高铁tod规划案例
11月6日,位于苏州高铁新城的一座商场开业。
227家店铺人头攒动,见证
了疫情之后实体商业复苏的旺盛人气。
这座名为吾悦广场的商场,是苏州高铁新城TOD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
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的缩写,即公交交通(地铁、公
交站、火车站、快轨等)导向型开发。
TOD被视为治疗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
的一个良方。
包括东京、大阪、新加坡等国际都市,通过TOD模式的综合开发不仅优化了城市空间、塑造了城市形态,更提升了城市能级、提供了城市增长的经典范本。
在中国,全球首屈一指的高铁网络、叠加大力发展“城市群”的区域发展战略,让“高铁TOD”成为令人瞩目的开发模式,前述苏州高铁新城,就是这一模式的
最新成果。
2018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推进高铁站周边区域合理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高铁车站周边开发建设要突出产城融合、站城一体,对TOD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苏州高铁新城高质量地落实了这一要求。
在这里,中央公园、会展中心、超高层城市地标鳞次栉比;业态也极为丰富,商业零售、商务办公、酒店餐饮、定制公寓、精装住宅、综合娱乐等业态一应俱全。
在建设长三角城市群这一国家战略之下,“高铁TOD”的模范生苏州高铁新城,正在成为提升区域价值、带动区域经济的一个全新样本。
辐射之变:从城市TOD到高铁TOD
从传统的城市TOD到“高铁TOD”,背后是国土空间布局的巨大变化。
规划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用水量预测 (2)第三章水源及供水方式 (3)第四章水质水压目标 (3)第五章给水工程规划 (3)第六章工程量及投资估算 (6)第七章近期实施规划方案 (6)第八章规划实施措施及建议 (6)第九章附则 (7)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目的编制本专项规划的目的,是为了指导规划区内给水管网的合理建设,保证供水的安全可靠,满足规划区发展的用水需求,避免重复建设。
第2条规划范围及年限规划范围与《苏州市高铁新城片区总体规划(2012-2030)》的范围一致,涉及相城区元和街道、太平街道以及渭塘镇三部分,具体为:东至聚金路、西至元和塘,北至渭泾塘,南至太阳路,总用地面积约28.9平方公里。
规划年限为2013~2030年,近期调整为2013~2018年。
第3条规划依据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3.2 《苏州市高铁新城片区总体规划(2012-2030)》3.3 《苏州市供水系统规划图(2007-2020)》3.4 《苏州高铁站周边地区给水规划》2009.73.5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3.6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50331-2002)3.7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3.8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3.9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3.10 国家其它相关法规、规范及规划区规划设计资料第4条规划原则4.1 规划编制深度达到专项规划深度,具有操作性。
4.2 坚持高标准、高起点,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
4.3 结合规划区的建设发展实际情况,合理布置给水工程系统方案。
4.4 充分重视现状给水设施布置情况,合理利用及改造。
4.5 充分考虑与城市景观的关系并尽量减少对其他工程的影响。
第5条规划适用范围凡在本规划范围内从事与给水工程的规划编制、设计、建设等活动,均应执行本规划。
苏州高铁新城科技产业园城市设计任务书苏州高铁新城管理委员会苏州市规划编制信息中心2017年6月一、项目背景与概况1、项目背景高铁新城作为苏州“一核四城”发展定位的北部核心板块,对于推进苏州城市北拓战略,优化总体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构建高端服务业发展平台,集聚培育高端产业,全面提升苏州区域经济国际化水平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
由此,高铁新城自成立以来,就成为苏州创新发展的新名片、相城转型发展的新平台、低碳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是城市发展关注的重要焦点。
五年来高铁新城聚焦南片区,统筹推进规划建设和产业项目引进,产城融合发展已初见成效。
随着新的交通发展契机的到来,贯穿我国沿海城市带的通苏嘉高铁将于2018年开工,建成后将改变整个苏州的空间格局,高铁新城作为交通枢纽,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城市副中心地位将进一步提升,并将带动阳澄湖西板块的快速协同发展。
如何抓住时代机遇,推动城市发展及功能集聚,是高铁新城片区发展所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为了适应新形势做好提前谋划,研究分析高铁新城与周边乡镇关系,进一步明确高铁新城未来发展定位和产业布局,优化城市功能结构与空间形态,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质,构建“文商智旅”全产业链,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苏州高铁科技产业园区建设,同时响应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全面开展、切实做好城市设计工作”的会议精神,特组织开展《苏州高铁新城科技产业园城市设计》工作。
为保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规划编制工作,本次规划设计工作采用公开征集的方式,广泛征集有创意、有特色的发展理念,寻求能促使本片区可持续科学发展的模式与思路。
2、基地区位和概况高铁新城位于苏州市相城区,距上海市约100km,距无锡市约50km。
西接无锡,东接昆山,北临常熟,地处长三角中心地带,资本、经济较为活跃,发展条件突出。
从苏州市域整体的发展来看,该地区处于整个苏州“市域核心”,将是江苏接轨上海的门户地区和上海进一步辐射、服务长江经济带的首要地区,随着未来区域发展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这一地区将与上海共同构成长三角区域发展的核心。
苏州高铁新城规划苏州高铁新城规划是根据苏州市发展需求而展开的一个重大城市规划项目,旨在打造一个现代化、高效便捷的城市交通中心。
下面是苏州高铁新城规划的700字介绍。
苏州高铁新城规划是在原有苏州市城市规划基础上进行的一个重大规划项目。
作为中国经济崛起的重要一环,苏州市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城市,近年来也迅速发展为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之一。
然而,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加,苏州市面临着交通压力、空地资源日益紧张的问题。
苏州高铁新城规划旨在解决苏州市面临的这些问题和挑战。
该规划的核心目标是建设一个现代化、高效便捷的城市交通中心,将苏州市打造成为一个更加宜居、宜业的城市。
根据规划,苏州高铁新城将充分利用高铁交通资源,打造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交通体系。
新城将建设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网,形成一个便捷、高效的城市交通网络。
这将大大缓解现有交通压力,提高城市整体交通效率。
与此同时,苏州高铁新城规划将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打造一个以高效利用土地资源为特点的城市。
规划中将建设高层建筑、商业综合体、居住区等多功能区域,提供丰富的生活和工作场所。
这将使得苏州高铁新城成为一个兼容发展和宜居的城市,吸引更多人才和企业前来投资。
此外,苏州高铁新城规划还注重保护和发展苏州市的历史文化遗产。
规划中将保留苏州市现有的历史建筑和风貌,并在新建设区域注重融入苏州传统建筑风格,保持城市的独特魅力。
总的来说,苏州高铁新城规划旨在解决苏州市面临的交通、土地资源等问题,打造一个现代化、高效便捷的城市交通中心。
通过建设高铁交通网络、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并注重保护和发展历史文化遗产,苏州高铁新城规划将使得苏州市变得更加宜居、宜业,吸引更多人才和企业前来投资。
这将推动苏州市的可持续发展,并提升城市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苏州高新区:“一核、两轴、三心、六片”最新规划图.2009-2030苏州高新区(虎丘区)城乡一体化暨分区规划2010-1-11为促进苏州高新区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创新型城区建设,保障高新区山水生态格局,指导苏州高新区范围内镇、村庄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制定,苏州市规划局高新区分局特委托江苏省城市设计研究院编制特编制《苏州高新区(虎丘区)城乡一体化暨分区规划》。
1、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苏州高新区行政区陆域范围,总面积约223 平方公里。
2、规划目标将苏州高新区建设成为先进产业的聚集区、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先导区、生态环保的示范区、现代化的新城区。
3、功能定位真山真水新苏州:以城乡一体化为先导,以山水人文为特色,以科技、人文、生态、高效为主题,集创新科技生产、高端现代服务、人文生态居住、旅游休闲度假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城区。
4、规划结构总体空间结构:“一核、两轴、三心、六片”。
一核:以阳山森林公园为核心,将山体屏障转化为生态绿核,并成为各个独立组团间生态廊道的汇聚点。
两轴:太湖大道发展主轴:是新区“二次创业”的活力之轴,展现科技、人文、生态的融合。
京杭运河发展主轴:展现运河文化的精华,是城市滨河风貌的集中体现,是公共功能与滨水风光的活力融合。
三心:以浒通片区中心、科技城片区中心、狮山路城市中心构筑三角状的极化空间,为各自所在的城镇建设组团提供公共配套服务。
六片:包括狮山片区、浒通片区、横塘片区、科技城片区、湖滨片区(苏州西部生态城)、阳山片区。
空间布局特征:“紧凑组团、山水环绕”规划采用紧凑组团布局模式推进城镇建设空间的集约化发展与生态化建设,各组团根据资源状况、产业基础及发展前景相对独立地生长,通过山水生态空间围合形成“功能相对完整,产居相对平衡,空间相对集中”的组团式紧凑城镇发展空间。
各城市组团之间强调规模、功能和区位等方面的多样性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协作,特别是新老建设组团之间在功能、空间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