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课后思考题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考专题复习执教人:单位:电话:邮箱:执教时间:【课程标准】1.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关系,提高文化认同感、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1.认知性目标: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基本原则;青少年如何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等。
2.技能性目标:以民族精神为中心构建知识网络;能够运用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解答一定情境下的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
3.体验性目标:能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会民族精神的不同表现,明确怎样弘扬民族精神,情感上形成进一步的认同。
【设计理念】1.新课程积极关注学生自主性学习,强调在课堂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把课堂还给学生,注重利用目标导学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学、自主感悟、自行分析、合作探究的方式,增强学生生活体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获得正确的价值判断。
2.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本课的材料选取及问题设计既结合社会热点,又联系学生身边的生活,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加强对热点的理解和感悟。
可见,复习课的重要目的是将教材知识与时政知识结合,指导学生在掌握教材知识的前提下,对时政专题知识进行选择性整理运用,找准二者切入点,衔接带。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第一板块:出示复习目标通过师生互动,使学生明确本节课复习目标,导入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复习目标,展示相关知识,强调中考考点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板块:专题知识网络设计意图:把基础知识的巩固课前放给学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
第三板块:学以致用夯实基础中国作协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贺辞:莫言对祖国怀有真挚情感,与人民大众保持紧密联系,潜心于艺术创新……作品深深扎根于乡土,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拓展了中国文学的想象空间、思想深度。
1.P7-8把握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对于大学生的意义一、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是非善恶判断的能力和行为选择的能力,是政治素养、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目的和方向。
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促进个体健康成长、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基础。
三、良好的法律素质对于保证人们合法的实施行为,依法维护各种正当的权益,履行法定义务,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2.P9-11大学生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结合结语部分P224-225复习)一、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知识是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二、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
大学生应当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原则。
不断增强法制意识,提高法制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3.P19理想信念的意义一.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
二.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提供前进动力,提高精神境界。
4.P31-33理解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建议结合P77个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关系以及P111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这些内容综合复习)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社会理想决定和制约个人理想。
社会理想居于高层次,是最根本的、起主导作用的。
个人理想居于低层次,并从属于社会理想。
个人理想只有自觉地顺应社会理想并以此为基本方向来进行选择和确立,才有可能实现,才能更好地、更顺利地达到自己的理想目标。
二、个人理想不同程度地体现着社会理想。
社会理想反映着人们的共同愿望,代表着人们的共同利益,它要靠千百万人的实践活动来实现。
没有每一个人的实践活动的积累,社会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三、社会理想有赖于个人理想地整合,个人理想又不能脱离社会理想和人类理想。
在我国,社会主义理想依靠每一个公民把自己的理想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紧密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的实现。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反思《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反思1一、教材、学情分析从内容上看,本目从中华文化力气的精髓为切入点,引发出中华民族精神,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别讲了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英勇,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中华民族身上的表现。
因此,它回答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从教材编写的意图来看,该部分学问是在讲了中华文化之后,这体现出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可以说是深化,对第六课起着承上起下的作用。
同学已有语文、历史、思想品德等学科的学问储备,需要老师充分挖掘这一教学资源。
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部分同学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了解不充分,民族观念淡漠,需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二、教学亮点1、更新教学理念,擅长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本课的民族精神是比较抽象的,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同学的探讨和体验,让同学感到民族精神是一个活的有机体,引导同学体验民族精神。
培育同学用进展的眼光看问题的力量,结合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在不同时代的继承、丰富和进展的历程,引导同学体会其与时俱进的品质,学会用进展的观点看问题。
2、以同学活动为载体,激励同学主动参与其中。
以同学耳熟能详的歌曲视频导入更能引发同学爱好,开头渲染一个感动的氛围为后面内容作铺垫。
在教学实践中,预设的'活动在我的有效调控下顺当进行,引导同学参与组织活动效果也较好,同学参与面较广,同学在自由发挥才能的同时,得到了准时的评价和信息反馈,活动体现出肯定的深度。
3、活动留意实效性。
通过活动感悟学问,回归课本,而不是单纯为活动而活动,使活动内容化,从而达到预设效果。
4、不失时机的结合学科内容对同学进行爱国主义训练。
列举不同历史时期民族精神表现时,充分体现出思想品德学科在德育训练上的主阵地作用,寓情于景,顺理成章的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三、教学不足由于时间仓促,重难点突破力度尚显不足,民族精神内涵把握较到位,但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这一内容教学实现不好。
新时代下开展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现状的调查思考西南民族大学 陈鑫婕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的祖国认同、忠诚和热爱的情感。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是凝聚民族的精神力量。
“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
”[1]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主题。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价值观决定着未来社会的价值走向。
因此,民族大学生的价值观对未来国家的稳定、民族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基于此,本文选取四川高校彝族大学生群体作为调查对象,对其爱国观进行分析,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一、当前彝族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四川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集地区,是“内地边疆”的典型代表。
彝族青年在有着庞大纵横的族际关系以及特有的语言环境中成长近二十年,有着鲜明的民族文化背景,体现在行为方式上,长期保持着语言、风俗习惯和交往方式的文化特色。
四川某民族高校,有彝族本(预)科生1900余名,其中四川籍有1100余名。
向目标调研群体发布在线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51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研究价值。
(一)彝族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取得的成绩民族高校的特殊性质与作用,决定了在民族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使命。
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的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民族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为民族地区培养优质人才,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因此,党和国家须高度重视民族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
调查结果显示,当问到“您就读的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频率”时,有高达70.1%的学生选择“经常”。
在对爱国主义的认知上,当问到“对待爱国主义您是如何理解认识”时,分别有61.4%和30.7%的大学生认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之路的强大动力”和“爱国主义不仅仅是高度象征化和仪式化的内容,更是一种实际行动”。
在回答“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人民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活动的看法”时,97.2%的学生都认为“很有意义,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很好的途径和方式”。
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以及如何爱国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求、政治原则、法律规范和民族精神的核心。
法律规范和民族精神的核心。
法律规范和民族精神的核心。
没有国就没有家。
爱国是每个人都应当自觉履没有国就没有家。
爱国是每个人都应当自觉履行的责任或义务。
行的责任或义务。
爱国包括:爱国包括: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和统一,把此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容辞的责任。
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培养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紧紧地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
、爱自己的骨肉同胞,培养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紧紧地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
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认真学习和真正了解祖国的历史,深入理解祖国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
化传统。
爱国就要:爱国就要: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承担起对国家应尽的义务,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自尊心和自豪感。
2.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自觉做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模范,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思想、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
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思想、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
3.增强国防观念,它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是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重要体现,是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提高综合素质、是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提高综合素质、是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提高综合素质、促进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4.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努力做到立报国之志、增建国之才、践爱国之行。
要自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把自己的真才实学同报效国家的志向结合起来,身体力行,为国家和民族作出应有的贡献,为国家和民族作出应有的贡献,实现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的人实现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的人生追求。
思修民族复兴的中精神问题与思考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撞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历史的发展进入了近代的门坎。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它迫使中国改变了社会发展的自然进程,致使中国出现了数千年来未曾有过的大变局。
面对日益严重的生存危机,中华民族开始觉醒,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革,中华民族精神进入了由传统向近代转轨的历史时期。
这种转轨既包含着对古代民族精神的传承、背离与发展,又有着对西方民族精神的一种吸纳和碰撞及对时代精神的一种张扬,具有崭新的意义。
近代民族精神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主要包括爱国精神、民主精神、科学精神等等。
这些精神反映了中华民族精神在近代的新变化和新突破,是现代民族精神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一)近代民族精神中的“爱国”精神反抗外国侵略,救亡图存,是近代爱国主义的核心内容和根本目标。
近代林则徐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诗句,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1874年,早期维新思想家王蹈提出了“振兴”中国的主张;甲午战争后,维新派发出了“救亡图存”的呼号,革命派领袖孙中山在《兴中会章程》中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而义和团在斗争中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
20世纪初,鲁迅在《自体小像》中咏吟“我以我血荐轩辕”,秋瑾在泛海东渡时抒发了“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豪情,陈天华在《猛回头》中悲痛欲绝地奉劝同胞“瓜分豆剖逼人来,同种沉沦据可哀,太息神州尽去矣,劝君猛回莫徘徊”。
在近代中国人民的历次反抗外敌的斗争中所表现出的不畏强暴、杀身成仁的民族气节,一直对外、共与外侮的民族凝聚力,都显示了不可战胜的精神力量,是对古代民族精神的爱国精神的传承。
历史证明:近代爱国者以血肉之躯和义胆忠魂,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爱国主义的悲壮之歌。
他们是保卫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的勇士,他们反帝经济文化侵略的精神和思想,将永远是中华民族的国魂和民魂所在。
(二)近代民族精神中的“民主”精神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最突出的贡献就是通过“拿来”的方式,汲取西方的民主观念,这是近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独特创造。
第一单元一、单项选择题1-5 ABCDA 6-10 ABCDD 11-15 CDACC16-20 ACCBA 21-25 DBCCA 26-30 DCCAB二、材料分析题(答案要点)1、答: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想有好的命运,必须接受正确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动,从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良好行为习惯可以促成良好的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2、答:当今中国正处于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作为大学生应肩负起自身的历史使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第二单元一、选择题1-5 DADBA 6-10 CDDBD 11-15 BCCDA16-20 CDCDA 21-25 DDBDA 26-30AACDB二、参考答案:科学的理想信念在人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①理想信念指导人生的奋斗目标。
②理想信念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③理想信念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2.参考答案:青年时期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时期。
一个人在青年时期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对他今后乃至一生的成长,都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当代大学生要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样才能走向人生光辉的顶点。
3.参考答案:理想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理想变为现实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往往会遭受波澜、挫折和坎坷。
所以,实现理想也具有艰巨性和曲折性,其中必然会有顺境和逆境的交替。
只要树立必胜的信念,坚持科学的态度,逆境不但不会把人打倒和压垮,反而能使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迸发出来,创造出出乎意料的奇迹。
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对于实现理想的作用都是双重的,关键是怎样去认识和对待它们,只要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远大的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第三单元一、选择题1-5 ABAAB 6-10 DABBA 11-15 BBBCC16-20CBCBB 21-25 ABCBC 26-30AABCA二、材料分析题1.参考答案:(1)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初四第七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复习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提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表达交流能力。
3、知识目标:熟记民族精神的内涵;知道党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中的作用;理解民族精神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民族精神内涵: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支撑青少年要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难点:在文化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情景教学法、探究讨论式教学法、,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讨论、交流、探究,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比较分析法、归纳法,培养推理归纳思维能力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活动一:教师展示课件,学生思考、感悟、交流。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讨论问题,教师点拨,导入本节课。
(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知识生动化,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学生内心形成强烈的共鸣。
)通过多媒体展示“抗震救灾、神七问天实现太空漫步、奥运梦圆、世博会成功举办”的图片。
看了上面这组图片,学生思考感悟交流:这些奇迹的诞生、成就取得靠的是什么精神?并谈谈你的认识。
教师总结导入本课复习。
二、构建知识体系:(学生自主构建,教师引导)活动二: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教师展示学生活动:对照导学提纲看课本,然后在纸上以知识树的形式整理出本课的知识体系。
要求:同桌互相对照一下,看看谁整理的更好。
教师:课件展示知识树供学生参考。
教师课件展示:民族精神内涵五千年文明熔铸民族魂民族精神党的作用耀中华历史意义民族精神——灵魂、精神支撑现实意义措施办法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国家:青少年:三、知识结构梳理(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活动三:导学、自学和合作学习(本环节主要是在导学提纲的引导下,教师组织学生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互动结合起来,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018版思修课本课后思考题答案-试题一、人生的青春之问1.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生观是在人们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实践中形成的根本看法,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以及对待生活态度都是由人生观决定的。
人生观即人生真谛,是对人本质的认识,从而对人生目的的确立以及人生价值意义。
XXX曾用辩证的唯物主义及历史唯物主义阐释过人的本质问题,并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经历和体验及个人感悟,从而形成一种个人对人生的根本看法,价值判断及生活的态度,由此而形成个人人生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任何认识都有正确的与错误的之分,正确的人生观对人未来的成功具有导向作用,而错误的人生滚则阻碍人们向前发展,故确立人生观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如何理解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关系?为什么说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第一问:1、人生目的决定着人们对待实际生活的基本态度和人生态度的评判标准。
2、人生态度影响着人们对人生目的的持守和人生价值的评判。
3、人生价值制约着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
第二问:1.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正确的人生目的使人做出正确的选择,始终朝着正确的人生发展道路前进。
2.人生目的决意人生态度。
正确的人生目的使人以昂扬乐观的人生态度正确对待人生门路上的坎坷。
3.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选择。
正确的人生目的使人懂得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奉献,从而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尽责。
3.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原理,说明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1.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2.人生的社会代价,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代价。
3.二者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4.人生的自我代价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自我代价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制造更大代价的前提。
课后思考题一、单选题1.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团结统一B.爱国主义C.勤劳勇敢D.自强不息2.不属于爱国主义基本要求的是(。
A.爱祖国大好河山B.爱自己的骨肉同胞C.爱祖国的灿烂文化D.爱好和平3.中华民族是大精神的核心是(。
A. 改革创新B.落实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C.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完成民族复兴伟业4.关于爱国主义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历史的B.爱国主义具有阶级性C.爱国主义是永恒存在的D.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5.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是对(的要求。
A. 中国公民B.香港同胞C.大陆公民D.海外侨胞二、多选题1.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包括(。
A.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B.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C.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D.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力量源泉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则包括(。
A.古为今用B.洋为中用C.以我为主D.为我所用3.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主要包括(。
A.团结统一B.爱好和平C.勤劳勇敢D.自强不息4.爱国与否最基本的政治原则是(。
A.只有一个中国B.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C.拥护祖国统一D.拥护社会主义制度5.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
A.道德要求B.政治原则C. 思想基础D.法律规范三、简答题1.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2.简述全球化对爱国主义提出的挑战。
3.简述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内涵。
4.简述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5.简述当代大学生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
四、分析题1.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
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下,流动性大大增强,一个国家的公民可能工作和生活在另一个国家,并对另一个国家产生感情,人的国民属性就会淡化,再强调爱国主义不符合时代潮流。
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给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机遇与援助,发展中国家不应当再强调爱国主义。
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科技、文化、政治的全球化、一体化,强调爱国主义会妨碍全球化的进程,是狭隘民族主义的体现。
课后思考题
一、单选题
1.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团结统一
B.爱国主义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2.不属于爱国主义基本要求的是()。
A.爱祖国大好河山
B.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C.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D.爱好和平
3.中华民族时代精神的核心是()。
A. 改革创新
B.落实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完成民族复兴伟业
4.关于爱国主义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历史的
B.爱国主义具有阶级性
C.爱国主义是永恒存在的
D.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5.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是对()的要求。
A. 中国公民
B.香港同胞
C.大陆公民
D.海外侨胞
二、多选题
1.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包括()。
A.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B.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C.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D.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力量源泉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则包括()。
A.古为今用
B.洋为中用
C.以我为主
D.为我所用
3.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主要包括()。
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4.爱国与否最基本的政治原则是()。
A.只有一个中国
B.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C.拥护祖国统一
D.拥护社会主义制度
5.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
A.道德要求
B.政治原则
C. 思想基础
D.法律规范
三、简答题
1.爱国主义的内涵和基本要求。
2.简述全球化对爱国主义提出的挑战。
3.简述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内涵。
4.简述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5.简述当代大学生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
四、分析题
1.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
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下,流动性大大增强,一个国家的公民可能工作和生活在另一个国家,并对另一个国家产生感情,人的国民属性就会淡化,再强调爱国主义不符合时代潮流。
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给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机遇与援助,发展中国家不应当再强调爱国主义。
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科技、文化、政治的全球化、一体化,强调爱国主义会妨碍全球化的进程,是狭隘民族主义的体现。
等等。
请结合材料分析:经济全球化情况下是否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什么?
2.党中央大力提倡:“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社会上流传着一种说法:“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技术;三流企业卖产品;四流企业卖劳力”。
请结合材料分析说明:你对改革创新时代精神的认识。
课后思考题答案要点
一、单选题
1.B
2.D
3.A
4.C
5.A
二、多项选择题
1 ABCD
2 ABCD
3 ABCD
4 ABC
5 ABD
三、简答题
1.爱国主义的内涵和基本要求。
内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基本要求:(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4)爱自己的国家。
2.简述全球化对爱国主义提出的挑战。
(1)经济上:全球化威胁各民族国家经济安全。
(2)政治上:全球化削弱了各民族国家的主权,也弱化了人们的民族国家意识。
(3)文化上: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在对各民族国家进行文化渗透。
3.简述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内涵。
(1)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4)同仇敌忾,抵御外侮。
4.简述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2)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3)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4)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5.简述当代大学生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
(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2)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3)增强国防观念(4)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四、分析应用题
1.(1)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要弘扬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并没有也不会过时。
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
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
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地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这就更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
(2)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方面的优势,竭力输出它们的政治观、价值观、文化观和生活方式,力图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把发展中国家纳入西方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轨道。
在这种情况下,更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维护本国、本民族的利益。
(3)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勇于和善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2.(1)改革创新时代精神的内涵
(2)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