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布鲁纳的认知发展理论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68.50 KB
- 文档页数:7
布鲁纳的认知一发现学习理论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因此,他的理论常被称为认知一结构论或认知一发现说。
1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
(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布鲁纳认为,学习活动首先是新知识的获得。
新知识可能是以前知识的精练,也可能与原有知识相违背。
获得了新知识以后,还要对它进行转化,我们可以超越给定的信息,运用各种方法将它们变成另外的形式,以适合新任务,并获得更多的知识。
评价是对知识转化的一种检查,通过评价可以核对我们处理知识的方法是否适合新的任务,或者运用得是否正确。
因此,评价通常包含对知识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2.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由于布鲁纳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所以他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态度和方法。
他认为,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容易掌握整个学科的具体内容,就容易记忆学科知识,就能促进学习迁移,促进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并可提高学习兴趣。
(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①动机原则。
所有学生都有内在的学习愿望,内在动机是维持学习的基本动力。
学生具有三种最基本的内在动机,分别是好奇内驱力(即求知欲)胜任内驱力(即成功的欲望)和互惠内驱力(即人与人之间和睦共处的需要)。
②结构原则。
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③程序原则。
教学就是引导学习者通过一系列活动,有条不紊地陈述一个问题或大量知识的结构,以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转化和迁移的能力。
布鲁纳的认知发展理论波拿巴·布鲁纳(Jean Piaget)是一位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也是心理发展的重要理论家之一。
他自学成才,最初受过物理学、生物学和哲学的熏陶,后来受到斑星的影响,并根据信仰的出发点来研究心理发展理论,最终形成了布鲁纳的认知发展理论(Cognitive Development Theory)。
布鲁纳的认知发展理论描述了一个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心理动力,概括为四个阶段,要求人们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系统性地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认知发展。
布鲁纳认为,每个发展阶段不仅受到年龄影响,还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受到对知识和技术熟悉程度的影响。
综合影响,每个人都在发展自己的认知行为。
布鲁纳此前提出的四个发展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典型特征,为心理发展理论的探索提供了重要的指导:首先,是一个能力发展的前期阶段——婴儿期,也称反射期。
此期是以感知对环境反应和材料的操纵为主的期间,比如感知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同时小孩会重复行为,练习控制生活中的东西。
此外,小孩学习条件性反射,把反射作用定向指向一些特定行为,比如发抖、抚摸、哭泣、叫声等等。
第二个阶段是学龄前,此期小孩就能发现把不同对象或概念做相互的比较,产生模式。
他们开始注意观察物体的特征,开始把物体按照一定的模式分类,比如聚类等,以便更清楚地理解它,并有意识地控制它,甚至作出一些单一行为以达到某些目的,比如把玩具归类整理,避免混乱等等。
第三个阶段,生活期,也叫操作期,是小孩学习意义象征性思维和内在自主行为的阶段。
在此期,小孩使用符号、抽象概念、自主操作,比如心智游戏等,来理解他的世界,比如他的玩具,并能更加独立地控制生活中的一切东西了。
最后一个阶段,叫做自我思维期,在这个期间,小孩开始把自己想象成独立存在的个体,并开始思考社会、文化价值观和一般原理,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
因此,布鲁纳的认知发展理论,描述了一个人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心理发展所涉及的各个阶段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