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经典需求理论(上)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407.00 KB
- 文档页数:11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第一节基数效用论一、效用与选择1.消费者是如何选择他们最喜欢的商品组合?怎样解释我们所观察到的需求行为?2.案例:牛奶消费与白酒相比较3.人们消费的基本原则–人们总是倾向于选择他们最偏好(评价最高)的产品与服务。
二、效用(Utility)1.效用:消费者消费物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satisfaction) 。
注(1)这种满足程度纯粹是一种消费者主观心理感觉。
效用本身不包含有关是非的价值判断。
效用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
(2)效用绝不是可以观察与度量的心理函数。
它仅仅是经济学家用来理解个人选择行为一种科学工具。
2.基数效用(Cardinal Utility)把消费者消费物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用具体的数字来衡量所表达出来的效用。
3.效用的解释——主观心理感觉例子一:《最好吃的东西》免子和猫争论,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好吃。
免子说,“世界上萝卜最好吃。
萝卜又甜又脆又解渴,我一想起萝卜就要流口水。
”猫不同意,说,“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老鼠。
老鼠的肉非常嫩,嚼起来又酥又松,味道美极了!”免子和猫争论不休、相持不下,跑去请猴子评理。
猴子听了,不由得大笑起来:“瞧你们这两个傻瓜蛋,连这点儿常识都不懂!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什么?是桃子!桃子不但美味可口,而且长得漂亮。
我每天做梦都梦见吃桃子。
”免子和猫听了,全都直摇头。
那么,世界上到底什么东西最好吃?说明了效用完全是个人的心理感觉。
不同的偏好决定了人们对同一种商品效用大小的不同评价。
例子二:《钻石和木碗》一个穷人家徒四壁,只得头顶着一只旧木碗四处流浪。
一天,穷人上一只渔船去帮工。
不幸的是,渔船在航行中遇到了特大风浪,被大海吞没了。
船上的人几乎都淹死了,穷人抱着一根大木头,才得幸免遇难。
穷人被海水冲到一个小岛上,岛上的酋长看见穷人头顶的木碗,感到非常新奇,便用一大口袋最好的珍珠宝石换走了木碗,还派人把穷人送回了家。
一个富翁听到了穷人的奇遇,心中暗想,一只木碗都能换回这么多宝贝,如果我送去很多可口的食物,该换回多少宝贝!”于是,富翁装了满满一船山珍海味和美酒,找到了穷人去过的小岛。
第5章需求和消费者行为5.1 复习笔记一、选择和效用理论1.消费者的选择在解释消费行为的过程中,经济学依赖于一个基本的前提假定,即人们倾向于选择他们认为最具价值的那些物品和服务。
也就是说,消费者运用有限的货币收入,通过有选择的购买行为以取得最大的效用。
消费者的选择由两个因素决定:(1)消费者的偏好;(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所购买商品或劳务的价格水平。
2.效用(1)效用的概念效用是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或劳务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是消费者的一种心理感受而不是物品的客观用途。
同一商品效用的大小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
对效用的不同度量形成了两种效用理论,即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
(2)基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它认为效用的大小可以计量并且不同消费者的效用可以进行加总计算,因此可以用基数1、2、3等来表示效用,其计数单位就是效用单位。
基数效用论采用边际分析法分析消费者的均衡问题。
(3)序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对基数效用论的补充和完善,它认为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
序数效用论采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分析消费者的均衡问题。
二、边际效用分析1.边际效用与总效用(1)边际效用的定义边际效用是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其表达式为:()TU Q MU Q∆=∆其中,为消费者对商品的消费数量,为总效用函数。
当商品的增加量趋Q ()TU f Q =于无穷小,即时,边际效用也可以表示为:0Q ∆→()()d lim d Q TU Q TU Q MU Q Q ∆→∆==∆(2)边际效用与总效用的关系总效用是消费者在一定时期,从一定数量的商品和劳务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总的满足。
边际效用是指每增加(减少)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量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减)量。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个体经济单位(如消费者、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及其相互作用,通过研究供求关系、价格机制等现象来解释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
它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在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理论方面1.需求理论需求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石之一。
它研究的是消费者在市场中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行为。
通过研究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弹性、消费心理、收入水平等因素,可以预测市场上产品的需求量及价格变动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这对于生产者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和市场营销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2.供给理论供给理论研究的是生产者在市场中销售商品和服务的行为。
通过研究供给曲线、成本与产量关系等因素,可以分析生产者在不同条件下的供给行为及其对市场价格的影响。
供给理论在市场经济中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市场效益。
3.均衡理论均衡理论是研究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平衡状态的理论。
通过分析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的关系,可以确定市场价格和市场出清量。
均衡理论对于解释市场价格的形成和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例如,当市场需求增加时,价格往往上升,从而激励生产者增加供应来满足需求,最终达到市场的均衡状态。
二、实践方面1.企业决策微观经济学理论在企业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企业的生产活动、定价策略、市场营销等都离不开对市场供求关系的分析和预测。
通过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企业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市场的变化、优化商品结构并提高市场竞争力。
2.政府政策微观经济学在政府制定经济政策中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可以通过对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分析来确定控制价格上涨、促进经济增长和调控市场波动的政策措施。
例如,当市场失衡严重时,政府可以通过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来调整市场均衡。
3.个人决策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需要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做出决策。
例如,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要考虑品质、价格、个人需求等因素,通过使用需求理论可以找到最佳消费组合。
此外,工资谈判、投资决策等经济活动也需要考虑到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原理。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微观经济学的特点1.1.研究对象:个体经济单位(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1.11考察方向:a.层次一: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
b.层次二:分析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的决定。
C.层次三:分析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同时决定。
1.2.分析前提:“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
1.2.1.基本假设:1)市场出清:市场上的供求均衡,无资源闲置。
(商品价格具有充分的灵活性,能使需求和供给迅速达到均衡的市场)。
2)经纪人假设:即合乎合理性人的假定,以利己为动机,最小代价追逐最大利益。
(完全理性:个体的最优化行为,有限度的理性)3)完全信息:能迅速获得各种信息。
1.3.对微观经济学的鸟瞰1.3.1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循环流动图。
1.3.1.1从居民方面看:出于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追求,消费者首先要在生产要素市场上提供生产要素,已取得收入,然后再从产品市场上购买所需商品。
从企业方面看:出于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追求,厂商首先要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生产要素,进入生产过程生产,通过商品出售获得利润。
1.3.1.2结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无论是在产品市场,还是在生产要素市场,单个消费者和单个产商的经济活动都表现为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各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供求相对的均衡状态。
1.3.1.3帕累托最优状态:经济实现了有效的资源配置。
1.4.据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本书章节安排第二章.市场的需求和供给第三章.消费者选择,介绍消费者理论第四章.生产函数第五六七章. 市场论介绍生产者行为理论和市场理论第八章.生产要素市场的分析第九章.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2.需求曲线2.1需求函数: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1.1表达式:2.1.21)变量:指没有固定的值,是可以改变的数;2)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且自变量取唯一值时,因变量有且只有一个值与其相对应;3)自变量:函数一个与他量有关联的变量,这一量中的任何一值都能在他量中找到对应的固定值。
微观经济学第二章需求、供给、均衡价格微观经济学第二章需求、供给、均衡价格※本章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和难点本章是全书的重点章之一。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市场经济运行的最基本原理——价格的形成及其对经济的调节。
近几年来,在各方面因素的带动下,房地产价格呈现快速上涨、逐年攀升的态势。
统计数据表明,2002年我国商品房销售价格上涨3.7%。
2003年上涨幅度达到5.0%。
到2004年,全国商品房和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分别上涨14.4%和15.2%,是199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2005年1~4月商品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高达12.5%,为近年来罕见。
房价的快速上涨制约了普通居民居住权益的实现,既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也波及到社会的稳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房价快速上涨是房地产市场需求过度旺盛的结果。
从理论上讲,房价的上涨或下跌,其根本的动因都是由供求关系所决定的。
在当前,又主要表现在房地产市场的需求过度旺盛上。
(二)房价上涨又受成本上升的推动。
从土地的角度看,主要来源于地方政府利益驱动。
自从银行管辖权上划以后,来自土地的收入成为地方政府财政的支柱。
房价、地价的上涨,有助于地方政府获取更多的收入,房地产膨胀得越大,地方政府的收益就越大。
而与此同时,地方政府的成本却是零。
正是这种成本和收益的极端不对称性,使地方政府成为推动中国房地产业快速发展的动因。
尤其是在实行“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政策后,土地价格大幅上涨,部分城市土地价格成数倍增长。
土地交易价格上涨自然增加了房屋开发成本,推动房屋销售价格上涨。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包括:需求的含义与需求定理需求变动与需求量变动的区别供给的含义与供给定理供给变动与供给量变动的区别均衡价格的含义供求定理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支持价格与限制价格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需求理论第二节供给理论第三节价格的决定第四节价格对经济的调节第五节价格政策第一节需求理论一、什么是需求二、影响需求量的主要因素三、需求的表示四、需求定理五、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1.需求定义: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