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开发
- 格式:docx
- 大小:24.88 KB
- 文档页数:6
大别山红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随着大别山革命圣地地位的日益凸显,大别山红色旅游逐渐成为了国内外游客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然而,大别山红色旅游在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以及对应的对策进行探析。
一、景点单一化大别山地区的红色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一些革命旧址、主题公园等景点上,这些景点虽然历史悠久,但却存在着景点单一化的问题。
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容易感到枯燥乏味,缺少新鲜感,无法得到充分的旅游体验。
对策:打造多元化旅游产品旅游开发商应该在景点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主题和活动内容,开发多种多样的旅游产品。
比如采摘果蔬、体验农家乐、户外运动、寻宝游戏等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让他们在旅游过程中拥有更多的选择。
二、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大别山地区的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的配套设施发展相对滞后,无法满足游客的日益增长的需求,也无法提供高品质的旅游服务。
对策: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政府应该加强对旅游配套设施的投资和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网络的覆盖率和连通性。
此外,宾馆、餐饮等服务业应该加强员工培训,提高服务质量,满足游客不同的需求,提高游客的旅游满意度,从而促进旅游发展。
三、旅游文化价值并不为人所知大别山地区的红色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是它的文化价值并不为人所知,导致其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知名度相对较低,无法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
对策:加强旅游宣传与推广政府、旅游机构和旅游开发者应该加大对大别山红色旅游的宣传和推广力度,通过多种手段,宣传大别山红色旅游的特色和文化价值,在国内外市场上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提升其知名度。
四、旅游资源保护不力大别山红色旅游的发展也面临着旅游资源保护方面的问题,由于开发和管理力度不足,导致部分景点或历史遗址存在被破坏的风险,对于长期的资源保护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对策:加强旅游资源管理与保护政府和旅游开发者应该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注重生态保护,采取科学合理的开发方式,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要加强对旅游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力度,提高资源的保护水平。
红色文化旅游背景下的项目策划研究——以红安亮剑大别山军事文化旅游区为例摘要:红色资源、红色历史和革命精神是一个城市最为重要的文脉资源,更是一个城市历史的印记。
本文以以红安亮剑大别山军事文化旅游区为例,从挖掘“红色印记”、明确“目标定位”、落实“空间布局”等方面对旅游区进行项目策划,并对军事文化旅游区项目规划提出一定的见解。
关键词:红色资源空间布局项目策划引言国内许多红色旅游资源地处偏僻的革命老区,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和合理管理,导致红色旅游区总体上呈现散、小、弱、差的状况[1];同时红色景区在项目上呈现出体验感差、类型单一问题,在配套设施上也呈现基础建设滞后等问题[2],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红安亮剑大别山军事文化旅游区为例,来举例说明在红色文化旅游项目是如何进行策划。
一、研究区概况项目位于红色旅游通道中心处,武汉市东北部,红安县南部,“武汉-红安-七里坪”红色旅游大通道中心节点,红安经济开发区东北部。
中国红安亮剑大别山军事文化旅游区项目于2020年签约红安,计划分三期5年建设。
本项目对于推动红安全域旅游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后续被列入《湖北省2020年省级重点建设项目计划》。
二、规划构思规划站位全国红色旅游发展格局,审视自身发展现状,明确发展定位和发展模式。
2.1立足3点诉求,明确1大目标,理清3条主线,形成旅游区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图1 红安亮剑大别山军事文化旅游区建设技术路线图2.1形成以“红色传承、军事科创、消费配套”的军事文化旅游区的发展模式“红色传承”是一大引擎,树立行业地标,形成流量形产业;“军事科创”包括两大重点“硬核军魂军事主题乐园”和“星星火种红色研学基地”,形成体验型产业;“消费配套”指的是“迷彩小镇”、“浪漫山谷”、“红韵原乡”三大配套,形成消费型产业;3个模式相互循环影响。
三、主要内容3.1明确“中国红安亮剑大别山军事文化旅游区”的发展定位“中国红安”是站在国家高度上,完成红安红色传承新使命;亮剑大别山是打造的品牌坐标,立足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红色标杆;军事文化是树立的主体方向,建立红色军事体验的集聚区;旅游区是功能体系,满足教育研学、军事体验、休闲度假、科普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旅游区。
智库时代·158·智库观察当下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李 爽(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河南郑州 450001)摘要:巍巍大别山,横卧中原,地跨鄂豫皖三省,是重要的战略支点,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亦在革命历史长河中闪耀着光芒。
文化作为衡量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准,深度开发和应用分布广、种类众多、潜力大的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不但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并有助于引导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文化、经济发展,增强红色文化育人价值。
通过对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瓶颈进行分析,探索开发应用的对策,对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更好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609(2020)08-0158-002大别山是横卧中原区的第一大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英雄的山。
其占据湖北、河南、安徽交界的特殊地理位置,是建立革命根据地,进行游击作战的优越地势条件。
这里是革命老区之一的鄂豫皖苏区根据地的所在,其见证了各个时期的革命斗争活动,红四方面军在此诞生,参加长征的四支队伍有两支源于此,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历史丰碑。
大别山在革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精神、遗址遗迹、革命故事等形成了大别山特有的红色文化资源。
国家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力支持红色资源的传承与发展。
国家发改委、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等机构先后印发了《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三期总体建设方案》、《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
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发展得到了国家的关注,为其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带来机遇。
红色旅游带动红色文化发展的同时,国家强调重点挖掘内涵、教育功能以及脱贫攻坚的作用,这为大别山的红色文化资源拓展指引方向。
大别山红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析引言现代化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旅游已经成为了一种广泛的精神享受。
红色旅游更是备受关注,革命老区的开发,不仅带动了当地人们的经济发展,更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历史的机会。
大别山是湖北地区革命的精神领域,承载着革命文化,现已成为湖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
然而,进步与发展的道路上必然会出现一定的障碍,因此笔者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
一、大别山红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大别山红色旅游为湖北省的发展进步带来了新机遇,而在红色旅游的进步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新问题,以下是笔者根据前人研究及自己的调查总结出的几点问题。
(一)历史文化内涵未深化大别山是我国的革命圣地,承载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但是红色旅游对其的开发并未深化,内容和形式太过单调,匮乏,严重缺乏文化感染力。
大别山和现在的大多红色旅游一样,多是对历史事件的叙述,以及图片呈现,枯燥无味,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好奇心和兴趣。
历史文化本身就是很乏味,如果在红色旅游中不加以生动化、直观化,那么就更加无法吸引人们的眼球。
而且,历史文化的内涵是很多人想要了解的,但是大别山红色旅游缺少对其的深化,由此一来就更难吸引人了。
(二)旅游资源缺乏相结合大别山的红色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是大多是历史文化,缺乏吸引力。
过于突出强调政治文化,没有适时地将当地的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融合进去。
大别山所在的红安实际上有许多的生态资源,比如富饶的农产品,天台山的秀美景色等都非常引人入胜。
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相对单一匮乏,缺乏与这些旅游资源的有效结合和统一的管理规划。
红色旅游有着明显的政治色彩,不像其他旅游景区游客长期稳定,由于没有很好地与其他的旅游资源相结合,所以难以长期吸引游客,导致没有达到想要的旅游效果。
(三)对外宣传力度不够红色旅游本身是具有教育意义的,也正是如此,部分红色旅游景点过于强调其教育意义,致使旅游的意义丧失,无法满足人们的精神享受。
大别山区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对策分析
大别山区位于中国中部,跨越安徽、湖北、江西等省,是我国
传统的红色旅游区和生态旅游区。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大
别山区的旅游经济也逐渐兴起。
本文就大别山区旅游经济发展现状
及问题对策进行分析。
一、发展现状
1.旅游景点丰富:大别山区旅游资源丰富,有如中华鼓、漓江
古渡等。
2.旅游基础设施完善:大别山区交通路网发达,新建了高速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
3.文化价值较高:大别山区属于红色旅游区域,拥有丰富的革
命文化资源;同时还是传统的生态旅游区域,具有中医疗养等特色
文化。
二、存在问题
1.旅游设施不足:尚未建立成熟的旅游设施,如酒店、度假村等。
2.旅游宣传不足:大多数游客对大别山区的认识仍停留在“红
旅游”上,生态旅游等等特色产品宣传不足。
3.旅游服务意识不足:尚未实现对游客全方位的服务,对于游
客投诉处理不够及时,给游客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三、问题对策
1.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旅游设施,提高旅游环境,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2.完善旅游宣传:扩大宣传渠道,让游客更全面的了解大别山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引导游客更好地体验当地特色文化,加强海内外推广。
3.培养旅游服务队伍:加强旅游管理,培养专业化、专业水平高的旅游服务人员,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和质量。
四、总结
大别山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发展环境,但需要更多的投资和政策支持。
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全面推进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信阳市大别山红色旅游景区建设的问题及对策□谭艳洁【摘要】信阳市的旅游业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尤其信阳市独特的交通等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除开发了“山、洞、沟”为特色的地文景观旅游、水域风光旅游、生物景观旅游、天象气候景点旅游外,近几年,在大别山革命根据地,众多留有红军足迹、革命遗址以及近、现代各个时期历史传统教育基地等为代表的“红色旅游”不断发展,已成为信阳市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更好地挖掘其资源价值,打造另一张旅游名片,是信阳市旅游业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
【关键词】信阳大别山;红色旅游;旅游经济;旅游景区【作者简介】谭艳洁(1978 ),女,辽宁西丰人,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旅游文化、景区管理一、信阳市大别山“红色旅游”概述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东与安徽为邻,南与湖北接壤,扼控江淮,屏蔽中原,素有鄂豫皖“三省通衢”之称,是东西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
信阳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创建了“红旗不倒”的大别山根据地,从这里培育出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八军等多支红军主力部队,成立中共鄂豫皖分局。
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30多万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80多位优秀的信阳儿女成长为高级将领和国家领导人。
许许多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创造了丰功伟绩。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大反攻的序幕。
这片红色的土地以不朽的功绩名垂青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董必武、恽代英、贺龙、徐向前、李先念、刘伯承、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信阳播下革命火种,立下卓越功勋。
土地革命时期豫南党组织相继领导了四望山、大荒坡、周荒坡、罗(山)南等地的暴动,开辟了鄂豫边、柴山保革命根据地、豫东南革命根据地。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豫鄂边省委将红军游击队改编为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发动抗日游击战争。
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调集数十万军队围攻中原解放区。
安徽大别山旅游业发展前景规划【摘要】安徽大别山地处南岳庐山、黄山之间,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具有巨大的旅游发展潜力。
本文通过对安徽大别山旅游业发展历史、现状的了解,分析了其旅游资源的优势,同时也揭示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发展策略,并探讨了未来发展趋势。
对发展前景规划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了讨论,强调了规划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
文中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推动安徽大别山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真正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通过对大别山旅游业的全面规划和实施,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升旅游业的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安徽大别山、旅游业、发展前景、规划、资源优势、问题、挑战、发展策略、发展趋势、实施方案、重要性、未来发展、共同努力。
1. 引言1.1 了解安徽大别山旅游业发展历史安徽大别山地处安徽省西南部,是中国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之一。
大别山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名山,孕育着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
安徽大别山旅游业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当时这里成为了红五军团的根据地,吸引了大批来自各地的游客前来朝拜。
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安徽大别山旅游业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投入,旅游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各种旅游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
近年来,安徽大别山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了安徽省乃至整个中部地区的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
游客数量和收入持续增长,各种旅游产品和服务层出不穷,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了解安徽大别山旅游业的发展历史,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这片独特的旅游目的地,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策略。
通过对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实现安徽大别山旅游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1.2 探讨安徽大别山旅游业现状安徽大别山地处安徽省与湖北省交界处,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
近年来,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安徽大别山地区的旅游业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大别山红色旅游景区的竞合关系与整合开发策略摘要:结合大别山区域红色旅游资源的特色,从产品的同质性、游客的可进入性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上分析了其红色旅游景区的竞争因素,并分析了其区域合作存在的内在和外在动力,在此基础上从资源、线路、品牌、基础设施和合作机制方面提出了大别山区域红色旅游景区整合开发的策略。
关键词:大别山;红色旅游景区;竞合;整合开发区域旅游的空间结构研究是构建大区域旅游的重要基础,而竞合关系与整合开发已成为区域内各景点(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些年来,许多学者开始跳出单方面的竞争或合作研究,从“双赢”或“多赢”的角度去考虑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构建,这主要体现在以空间视角进行的案例式应用研究,如陶伟等[1]以苏南三个水乡古镇的旅游发展为例,提出主导旅游资源相似的临近地域旅游发展的“竞合模式”;苏章全等[2]基于共生理论,从区域旅游功能、产品、大环境、旅游线路和管理部门等方面提出了其竞合模式;孟爱云[3]分析了东北区域旅游的竞合状况及条件,从大旅游品牌和协调机制上提出其竞合发展战略;王雪芳[4]分析了雷州半岛区域旅游在环北部湾经济圈中的竞合态势及竞争优势,并提出其参与环北部湾区域旅游空间竞争与合作的对策;王庆斌等[5]分析了大别山区域旅游竞合模式,并提出大别山区域旅游“横向合作+纵向开发”的竞合措施。
尽管竞合关系已成为区域旅游研究的热点话题,但理论层面的研究仍显不足,仅有少量学者从共生理论[2,6]、博弈理论[7]和生态位理论[8]角度进行了竞合模式的探讨,并且案例点的选择多倾向于省际范围内,跨界旅游区更是其研究的薄弱点。
基于此,本研究试图从旅游空间关系上探寻大别山红色旅游景区的竞合关系,以期发挥其资源的互补优势,增强其整体竞争力。
1 大别山区域红色旅游资源的特征大别山位于豫、鄂、皖三省交界处,行政区划上涵盖了3省、6市(六安、安庆、信阳、黄冈、随州、孝感)、36个县(市),作为一个革命老区和全国连片贫困区,红色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其特征体现如下:1.1 数目庞大的红色旅游资源作为中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大别山在中国革命历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是我国重要的革命圣地,以黄麻起义、立夏节起义、六霍起义、三年游击战争及千里跃进为主要内容的革命战争,为该地区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
大别山红色旅游景点
大别山是中国革命圣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景点。
以下是一些非常知名的景点:
1. 湖口火山群:位于湖口县,是中国火山群分布最为集中和保存最为完好的地区之一,也是大别山红色旅游的主要景点之一。
2. 西陵峡:位于南陵县,是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大别山的途径,同时也是一片充满战斗遗迹和红色文化的地方。
3. 西陵峡红四方面军纪念馆:位于西陵峡景区内,是为纪念红四方面军以及其他革命先烈而建立的纪念馆,展示了红四方面军的历史、人物和战斗事迹。
4. 八路军白洋淀纪念馆:位于井冈山市,是为了纪念八路军白洋淀战役而建立的纪念馆,展示了白洋淀战役的历史背景、战斗过程和英雄事迹。
5. 建军亭:位于大别山西陵峡景区,是为了纪念中央红军建军而建立的纪念建筑物,是大别山革命纪念景点之一。
6. 坪上纪念碑:位于大别山南陵县皂坪乡,是中国革命红军遗址和红军长征路线的重要标志。
7. 徽宁防城:位于徽宁县,是红军长征途中最后的防城,现已改建成为纪念馆,展示了当年红军战斗的情景和壮丽历程。
以上只是大别山红色旅游景点的一些例子,还有很多其他具有红色历史和革命纪念意义的景点在大别山周边地区等待您的探索。
58 小康 INSIGHT CHINA本期策划政要谈高质量发展THE CURRENT PLANNING政要整合大别山区“红”“绿”资源2018年河南省有121.7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占全国的8.8%,33个贫困县有望摘帽、占全国的11.8%。
信阳是河南的缩影,2018年实现脱贫18.8万人、占河南省的15.4%,6个县有望摘帽、占河南省的18.2%,新县成功实现脱贫摘帽。
脱贫攻坚战是一场不能输的硬仗,关键在质量。
信阳市将参照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切实抓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机制、政策落实、推进措施上的衔接融合,及早谋划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的发展思路,持续增强脱贫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经济要发展,交通当先行。
建议国家支持大别山革命老区铁路建设,助力脱贫攻坚。
其中包括两条铁路——京九高铁和合康高铁。
正在建设的京九高铁和谋划建设的合康高铁,穿越大别山区域,对该区域的脱贫攻坚和长久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
京九高铁东线正在建设,西线(阜九高铁)实际只需要建设阜阳至黄冈段。
而 “合康高铁”初步规划的襄阳经随州、信阳至合肥段可以连接武西高铁,形成一条东西向高速铁路。
国务院及其相关部门应加快推进京九高铁阜阳至黄冈段前期工作,争取“十三五”末开工建设,将“合康高铁”襄阳经随州、信阳至合肥段纳入国家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铁路网等相关规划并早日开工建设。
发展全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是践行“两山”理论的具体实践,是打好“四张牌”的具体举措。
信阳是国家精准扶贫综合改革试点市,是河南省“三山一滩”扶贫开发重点地区,是全省唯一一个所辖县均为贫困县的省辖市。
近年来,信阳将乡村旅游作为产业扶贫重要抓手,依托生态、红色和乡村优势资源,重点打造生态旅游、茶乡风情旅游、红色旅游、美食旅游和乡村旅游,山水生态、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红色教育等全新业态。
以《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和《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为契机,统筹整合大别山区“红”、“绿”资源特色,在制定政策、安排项目、转移支付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倾斜,并完善长效生态补偿机制,提高生态示范区和贫困地区财力,构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推进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打造北部地区的“安吉”样板,为全国其他地市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大别山红色旅游景点介绍大别山位于中国湖北、安徽两省交界处,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红色旅游景点之一、大别山红色旅游景点区划分为湖北段和安徽段,湖北段包括武汉大别山革命旧址、楚天大别山纪念馆等景点,安徽段则包括红旗渠、五七烈士陵园等景点。
下面将分别为您介绍几个比较著名的景点。
一、武汉大别山革命旧址武汉大别山革命旧址位于湖北省黄陂区,是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在湖北时期的办公地点。
这里曾经是中共领导的机要秘密工作机构,也是党的七大、八大期间的秘密会议地点。
革命旧址包括了主席办公室、会议厅、接待厅等多个场所,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红色旅游景点,对游客开放。
二、楚天大别山纪念馆楚天大别山纪念馆位于湖北省黄陂区,是纪念大别山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场所之一、馆内陈列了大量反映楚天党和红军在大别山长征胜利中的历史文物和图片,通过展览、影像、多媒体等形式,向游客介绍了那段历史。
三、红旗渠四、五七烈士陵园五七烈士陵园位于安徽省祁门县的红旗渠南面,是为了纪念参与红旗渠修建工作的烈士而建立的陵园。
五七烈士是指在1957年7月至1958年7月期间,为修建红旗渠而英勇牺牲的烈士,陵园内有烈士纪念碑、纪念堂等设施。
五、洪家楼洪家楼位于安徽省固镇县境内,是中国红色旅游景点之一、洪家楼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秘密根据地,也是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这里保存着著名的"十大利好"纪念碑,纪念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英勇抗日的战斗历史。
六、石牌岭石牌岭位于湖北省黄陂区,是红军长征时经过的重要关口。
石牌岭地势险要,山势壮观,曾经是红军长征时的最后阻击点。
现在这里修建了红色旅游景区,供游客参观。
以上介绍的红色旅游景点只是大别山红色旅游区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其他红色文化胜地,如龙泉关、红岩村等。
大别山区域内的景点和红色文化遗址众多,不仅可以让人们回顾历史,感受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更能够体验到旖旎的自然风光。
这里的红色旅游景点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见证和遗迹,对于了解中国革命历史和传承红色精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摘要:大别山横跨鄂豫皖三省,涉及6市39个县,其中心区域为鄂东北的黄安(今红安)、麻城、黄阪、孝感、黄冈、罗田、烯水、薪春、黄梅、广济,豫东南的商城、光山、罗山、固始、潢川、信阳,皖西的六安、霍山、霍邱、英山(今属湖北省)、舒城、潜山、太湖、宿松等20多个县市,行政区域面积10余万平方公里,该区处在亚热带向温带的过渡地带,是长江、淮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
这里既是土地革命时期黄麻起义的所在地,也是大革命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诞生地,红一军、红十五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七军、红二十八军先后在此组建、重建或改编;既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的根据地,也是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揭开中原逐鹿之战大幕的目的地,是革命遗迹最多的地区,红色文化遗产有上千处。
关键词: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大别山区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黄麻起义、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三年游击战争及千里跃进为主要内容的革命战争,为该地区遗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
大别山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遍及30多个县,4万余平方公里,建立了27个县级政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均有所建树,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遗迹、旧址、纪念建筑、革命文化以及他们所承载的革命精神,构成了一个红色旅游资源体系。
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当地红色旅游资源的不断深入开发,基本形成了以湖北随州--孝感--红安--麻城--罗田、河南新县--商城--罗山--鸡公山风景名胜区--信阳市中心城区、安徽六安--金寨--霍山--岳西--太湖--天柱山--安庆为主要构架的红色旅游经典线路。
概括大别山区红色旅游资源的特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色一:资源内涵丰富多彩大别山区红色旅游资源内涵丰富多彩,不仅是物质形态的红色旅游资源的聚集地,也是非物质形态的红色旅游资源的诞生地与发祥地。
首先,大别山区有着非常丰富的物质形态的红色旅游资源。
从辛亥革命开始,厚重的革命历史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遗存。
目前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六安市的金寨县、金安区、裕安区、霍山县和安庆市岳西县就有5个景区,分别是: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皖西烈士陵园、独山革命旧址群、红二十五军军政机构旧址、岳西县及金寨县红二十八军军部及重建旧址。
信阳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也有5个,分别是: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首府路和航空路革命旧址、商城县金刚台红军洞群等、罗山县铁铺乡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
黄冈市大别山红色旅游区(点)有:麻城市烈士陵园,红安县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罗田县胜利烈士陵园等。
其次,大别山区还具有丰富的非物质形态的红色旅游资源。
这其中包括以“坚定的革命信念、顽强的战斗作风、高尚的思想品质、无私的奉献精神”为核心的伟大的大别山革命精神,也包括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
产生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歌、民舞、民间曲艺、民间艺术、民间戏剧、民间文学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以红安县为例,该县仅民歌就有《八月桂花遍地开》、《送郎当红军》、《董必武回故乡》等200多首;还有民舞《刘海戏金蟾》、《天足舞》、《大刀舞》、《绣山情》等40多个;有鼓书《王秀松大义灭亲》、快板剧《张南一豪气冲天》等曲艺节目20多曲;另外还有民间器乐《我跟情郎带红花》、《红军哥哥回来了》等20多首;此外还有楚剧《铜锣记》、《英雄树》、《长褂大仙》等8曲。
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形成了以革命遗迹、旧址、纪念建筑、名人故居为主体,以红色歌谣、革命文献、革命事迹、红军标语等为辅的立体资源结构,内涵极其丰富。
特色二:资源数目庞大又相对集中大别山区红色旅游资源数量众多,但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分布于河南新县、湖北红安、安徽金寨等地。
以新县为例,仅遗迹、遗址类革命文物就达90余处,革命纪念地365处。
该县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分别是: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省委旧址;鄂豫皖省工农民主政府旧址、鄂豫皖军委旧址;鄂豫皖军委航空旧址;鄂豫皖省苏政治保卫局旧址;鄂豫皖省税务总局旧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3处。
红安文物胜迹多,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0多处,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40处。
县北七里坪镇作为黄麻起义策源地,1931年曾改名为列宁市,是鄂豫皖苏区的中心。
长胜街更是红军时期留下的重要遗址遗迹,如苏区法庭、苏区医院、苏区银行、苏区工会、红四方面军部指挥部、经济公社等。
此外,在县南庙咀湾,是陂安南县委旧址;县西黄才畈有红25军军部旧址,是黄才畈会议(确立红25军长征方针)旧址;县北天台山有红军洞,仰天窝有红25军医院:檀树岗有红25军招募处旧址等。
金寨县内红色旅游资源更是比比皆是,如:立夏节起义圣地丁家埠大王庙、六霍暴动指挥部旧址东岳庙、中共鄂豫皖边区委员会旧址汪家老屋、刘邓大军指挥部旧址下楼房、邓小平题名的“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刘伯承元帅题名的“燎原星火”革命烈士纪念塔、洪学智上将题名的“金寨县红军纪念堂”、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金寨烈士陵园等;此外,金寨还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青年教育基地”等。
据统计,目前金寨县有革命旧址288处,其中国家级保护单位7处、省级2处、市级2处、县级14处,该县还在当年红军活动的主要乡镇建有革命斗争陈列室6处,收藏红色文物3000余件。
特色三:资源品牌响亮以“千里跃进大别山、将军故乡”为历史背景形成的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品牌,品牌响亮。
对“千里跃进大别山”的革命历史,人们早已耳熟能详并心向往之。
1947年6月,党中央、毛主席命令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在毛主席“进军大别山,要下决心长驱直入,一举插进敌人的心脏,先占领广大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然后夺取城市”的指示下。
6月30日夜,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下,12万大军一举突破了黄河天险。
7月7日,解放军发起对郓城的进攻,经过3天激战,占领郓城;同时,定陶、曹县也被我军攻破。
8月6日,邓小平发出命令:勇往直前,不要后方,不向后看,千里跃进大别山!8月8日夜,解放军主力部队兵分3路,以排山倒海之势,突然甩开敌人,大踏步向南急速进军,日夜兼程,经过积水污泥、没有人烟的黄泛区后,又于18日渡过了沙河。
蒋介石急忙赶调一个师和一个旅的部队到达汝河南岸,占领了渡口,毁掉了民船,抢占了河南岸的桥头堡--大雷岗,企图阻拦我军前进。
在前有阻敌,后有追兵,千钧一发的之际,野战军首长刘伯承和邓小平亲自来到汝河岸先头部队指挥部,向全体指战员提出:狭路相逢勇者胜,只要我们坚决、勇敢,就一定能够打过汝河去!战斗打响了,战士们面对数倍于已的敌人,奋勇冲锋,以一当百,经过几个回合的激战,终于打退了桥头堡的敌人,杀出了一条血路,使全部部队渡过汝河,于8月底刘邓大军先后进入了大别山。
人民解放军的车轮已经不可逆转地开到了蒋介石的“卧榻之旁”。
得中原者得天下。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一下子把战争引向了国民党控制的中原地区。
从此,共产党与国民党逐鹿中原之战揭开了序幕。
大别山区是中国著名的将军县集中区域。
中国十二大将军县此处有六处,分别是湖北红安61人、安徽金寨55人、湖北大悟37人、河南新县35人、安徽六安34人、湖北麻城26人,将军人数众多可见一斑。
红色的土地走出了董必武、李先念、洪学智、许世友、陈潭秋、张浩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徐向前、邓小平、刘伯承、陈赓在此留下了他们战斗的足迹,此处诞生了两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500多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
湖北红安被徐向前元帅题词概括为:“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这在中国绝无仅有。
特色四:革命事迹可歌可泣1927年,在“八七”会议精神指引下,黄安、麻城两县的农民武装和数万群众,于11月13日举行了著名的黄麻起义,一举攻克了黄安城,成立了黄安县农民政府和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建立了鄂豫边根据地。
1930年春,根据党中央决定,中共鄂豫皖边特委和鄂豫皖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
当革命处于高潮时,全县人民拥军参军,出现了父送子、妻送夫、兄送弟、姐携妹去参加红军的动人情景。
当革命处于低潮时,黄安人民的革命信念毫不动摇。
他们前赴后继,百折不挠。
敌人每次“围剿”黄安时,实行惨无人道的抢光、杀光、烧光的“三光”政策。
敌人洗劫后,全县城乡,一片废墟。
当年发动黄麻起义的七里区成了“无人区”,紫云区成了“死人区”。
在这里,为了革命的胜利,14万黄安儿女奉献了生命,登记在册有名姓的烈士就有22552名。
许世友,这位新中国最具传奇色彩的将军,七次参加敢死队,十二次负伤,从战士变成将军,让人一听到他的名字便心生向往。
特色五:红色歌谣传唱不息为了宣传革命精神,鼓舞革命斗志,坚定必胜信念,推动革命进程,大别山地区在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改编或创作了几百首红色歌谣。
“诉苦歌”、“发动歌”、“妇女歌”、“暴动歌”、“苏区歌”、“战士歌”、“革命歌”、“红军歌”、“反‘围剿’歌”、“青少年革命歌”、“拥军参军歌”、“工农革命歌”、“游击战争歌”、“文教卫生歌”、“兵运歌”、“揭露反动派的罪恶歌”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八月桂花遍地开》和《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至今仍广为流传,更是唱遍大江南北,《八月桂花遍地开》原名叫《庆祝苏维埃》,是根据红安民歌整理改编而来的;《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则是当时由鄂东北特委秘书长程坦同志将黄安歌谣《红军纪律歌》和程子华从中央苏区带来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条例结合起来,仿造《土地革命歌》的写法,以九字排列,编成通俗押韵的歌词,然后再配上当时流行的《土地革命歌》曲子,在红军中传唱。
这首歌,由红二十五军的同志,从大别山唱到了延安,再由更多的人从延安唱遍了全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这首歌经过多次修改后更名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广为传唱的一首歌曲。
特色六:红色旅游资源伴生资源丰富由于革命的发生地多集中在偏远的山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大别山的红色旅游资源又具有别样的特色:美丽的自然生态资源、多彩的民族历史文化资源等与之相伴生。
大别山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淳朴的乡土人情、鲜明的地域特色及民族情调,人文遗迹与自然环境完美的结合又构成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的另一大特色。
1、大别山区的自然资源。
以森林为主的植被景观在境内呈连续的片状分布,其中森林植被主要分布在湖北罗田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湖北英山吴家山森林公园、湖北英山桃花冲森林公园、安徽天堂寨国家森林公园、舒城万佛山国家森林公园、霍山地小南岳森林公园和岳西妙道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及河南南湾国家森林公园、新县金兰山森林公园、江淮岭生态园和金刚台自然保护区、黄柏山森林公园等自然景观。
大别山地区地河流景观分布也很密集,主要分布在湖北英山县吴家山的龙潭河谷、樱桃沟和桃花冲的茅坪河谷、麒麟河谷及天堂湖景区的天堂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