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生物《用药与急救》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4
八年级生物下册《用药和急救》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一些常见疾病的常见症状和处理方法。
2.掌握常见的家庭常备药品及其使用方法。
3.理解药物的正确使用原则,掌握用药安全常识。
4.学会基本的急救知识及常见急救措施。
二、教学内容1.常见疾病的症状和处理方法–发热、咳嗽、感冒、腹痛等常见病症的识别和处理方法。
–防止受伤和感染的注意事项。
2.家庭常备药品及其使用方法–发热药、止咳药、清热解毒药等家庭常备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药品的保存和保管注意事项。
3.药物的正确使用原则和用药安全–合理用药的原则和方法。
–药品的副作用及预防。
–药品的质量和效果的判断。
4.基本急救知识及急救措施–骨折、创伤、中暑等常见急救情况的处理方法。
–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课题1.讲解药物的作用和用途,以及正确使用药物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思考常见疾病和意外伤害的处理方法,让学生了解急救的重要性。
第二步:学习常见疾病的症状和处理方法1.通过图片和案例介绍发热、咳嗽、感冒、腹痛等常见疾病的症状和处理方法。
2.学生小组讨论并总结每种疾病的处理要点。
第三步:了解家庭常备药品及其使用方法1.介绍家庭常备药品,包括发热药、止咳药、清热解毒药等,并讲解其正确使用方法。
2.指导学生分组研究不同常见药品的使用方法并汇报。
第四步:讲解药物的正确使用原则和用药安全1.介绍合理用药的原则和方法,包括用药剂量、用药时间等。
2.强调遵医嘱用药和不滥用药物的重要性。
3.解释药物的副作用,并提醒学生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和及时就医。
4.讲解药品的质量和效果的判断,以避免使用过期或无效药物。
第五步:学习基本急救知识及急救措施1.介绍常见急救情况的处理方法,包括骨折、创伤、中暑等。
2.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急救措施,如包扎伤口、进行心肺复苏术等。
第六步:课堂小结1.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和复习。
2.给予学生必要的反馈和总结。
四、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和学具1.探究式学习: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和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用药和急救》新授课授课班执教人级1、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学习目2、认识中药和西药标学习重2.练习读懂药物使用说明书,提高学生的防病治病能力和实际点学习难练习读懂药物使用说明书,提高学生的防病治病能力和实际应点用能力。
学法指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教师指点。
导教具准师生准备药物使用说明书备导学流程情境导“是药三分毒”,因此,了解一些安全用药的常识,对于保障检查预3.处方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处方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称:___________。
4、用药前关注使用说明中的哪些信息,有助于安全用药?学习任务一资料分析资料一:【中文名称】:京制牛黄解毒片【生产企业】: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散风止痛,用于肺胃蕴热引起:头目眩自主学晕,口鼻生疮,风火牙痛,暴发火眼,咽喉疼痛,耳呜肿痛,大便秘【主要成分】:牛黄,黄连,金钱花,大黄,连翘,荆芥穗,防风,蔓荆子(微炒),黄芩,黄柏,冰片,甘草等21味,【禁忌症】:孕妇忌服,【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片,一日2次,【贮藏方法】:密封。
【注意事项】:1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食物。
资料二:【成份】每片含对乙酰氨基酚250毫克,盐酸金刚烷胺100毫克,人工牛黄10毫克,咖啡因15毫克,马来酸氯苯那敏2毫克。
辅料为:淀粉、硬脂酸镁、羟丙纤维素。
【性状】本品为淡黄色片。
【适应症】用于缓解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咽痛、鼻塞、打喷嚏等症状。
【用法用量】口服。
成人一次1片,一日2次。
【不良反应】偶见粒细胞、血小板减少、厌食、恶心、呕吐、皮疹等不良反应。
【禁忌】1.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2.活动性消化道溃疡患者禁用。
3.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
4.1岁以下儿童禁用。
【作用类别】本品为感冒用药类非处方药药品。
《用药与急救》说课稿一、课程简介《用药与急救》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旨在教授学生关于药物的基本知识,各类常用急救药物的作用、用法和注意事项,以及在紧急情况下如何进行正确的急救处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安全用药和急救的基本技能,为未来的生活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讲解、示范、摹拟演练等方式,使学生全面掌握用药与急救的知识和技能。
情境教学: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情境,摹拟各种紧急情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应对能力。
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药物基础知识:介绍药物的基本概念、分类、作用机制等,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常用急救药物:重点讲解常用急救药物的种类、作用、用法及注意事项。
药物过敏与不良反应:了解药物过敏的表现及处理方法,掌握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与应对措施。
急救技能:学习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急救技能,并进行摹拟演练。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用药与急救的实践操作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资源教材与参考书:选用权威的教材和参考书,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多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动画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摹拟教具:提供摹拟教具,如摹拟人等,供学生进行摹拟演练和实践操作。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学习。
五、教学评价过程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摹拟演练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终结性评价:采用期末考试、实操考核等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进行评价。
反馈与调整:根据教学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六、教学团队教师资质:本课程的教师需具备相关学科背景和教学经验,并定期进行师资培训和能力提升。
团队协作:鼓励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用药与急救-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感冒、腹泻、晕车等常见病的药物治疗方法;2.理解医学用语的含义,了解基本药理知识;3.学会决定是否需要用药、如何正确用药;4.知晓常见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
二、教学重点1.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法;2.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医学用语和药理学知识;3.对药物的正确使用。
三、教学难点1.药理学知识的掌握;2.对药物正确使用的辨别。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本课针对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第二节“用药与急救”展开讲解,内容包括药物治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以及常见病的用药方案等。
1. 基本概念(1)医学用语诊断常用的医学用语包括:症状、体征、诊断、治疗等。
其中,症状是指患者的主观感受;体征则是指医生在检查患者时所见到的一些异常状况。
(2)基本药理知识药理学是研究药物的性质、作用、效果、用途以及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等问题的一门学科。
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了解一些基本药理知识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判断药物的作用效果。
2. 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法(1)感冒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咳嗽、打喷嚏、流鼻涕等。
一般来说,感冒不需要使用抗生素,而应该根据患者症状选择症状缓解剂、镇痛剂和退热剂等进行治疗。
(2)腹泻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便质稀烂,伴随着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引起腹泻的原因可能有细菌、病毒、食物过敏等。
对于轻微的腹泻,可以采用口服补水盐、止泻药等进行治疗。
(3)晕车晕车是汽车、轮船等交通运输工具行驶时引起的不适感,包括头晕、恶心等症状。
晕车的发生与运动感觉器官的刺激有关,因此通常可以使用抗晕动药来缓解症状。
3. 用药的正确方法(1)决定是否需要用药在选择药物治疗之前,需要对患者的症状和病情进行综合分析。
对于轻微的病症,可以采用生活常识和自我调节的方式治疗;对于严重的病症,应该及时就医。
(2)如何正确用药正确用药包括药物的剂量、用药时间、用药途径等。
正确的用药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疗效,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早上好!我是伦教翁佑中学的胡丽珍老师,我说的课题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章——《用药和急救》。
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而探究性学习来源于问题,“问题导学法”教学通过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主动获取知识。
下面我就从五说一写6个方面来谈谈用药和急救。
一、说教材。
比较新旧教材的内容标准,旧教材把健康教育渗透到各个章节中,而新教材打破旧框架,将“健康地生活”单独列为一个单元,凸现本章教材的重要性。
充分体现了生物科的教学是——为了学生的一切。
本单元有3个章节。
《用药和急救》是从传染病到健康问题的过渡部分,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根据《课标》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者统一的原则及对教材的分解和对学生的了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大方面。
由于安全用药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及生命安全,掌握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又是安全用药的第一步。
故将它们确定为本节课的重难点。
二、说学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生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他们能够根据教学目标,有计划、有选择地观察实验现象,动手实验,思考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思维的能力越来越强。
他们喜欢讨论问题发生的原因,解释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
但分析判断能力还不成熟,因此还需教师指导。
在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
三、说策略我们深深的知道“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的火把。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心理学家布鲁纳的教学理论也说: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
根据新课标、课改的要求,从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结合教材和学情,在【教法】采取:“问题导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法”。
在【学法】采取:“信息收集法、调查法、比较法、讨论、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
四、说过程下面我侧重说过程。
这是我的教学流程,具体的教学是分为课前、课堂、课后三步曲完成。
(一)课前调查,上网阅读课前组织同学们去药店参观、调查、访问,上网查询资料。
《用药与急救》说课稿(流程: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学方法四、教学过程五、板书设计一、教材分析地位和作用:《用药与急救》一节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第二章的教学内容,本章是从传染病到健康问题的一个过渡部分。
主要介绍了安全用药常识和一些急救方法。
内容比较丰富活泼,密切贴近生活,对学生今后的健康生活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阐明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区别;具备安全用药的基本常识;了解急救的一般方法步骤。
技能目标:学会基本的药品知识,正确使用日常药品。
培养在紧急情况下的初步急救能力。
情感目标:提高关注自身及他人生命健康的意识。
教学重点:②用药物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②急救的方法。
教学难点:②全用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②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的操作方法。
二、学情分析知识储备:初二学生已经掌握了较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对日常用药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他们思维敏捷,能够通过对以往学过知识的分析得出正确结论,但系统的医药知识是首次接触到。
能力储备:他们具备了基本的生物学学习方法,如实验法和观察法。
但是将生物学知识运用在实际中的能力较弱。
情感态度:初二的孩子处于青春期发育的高峰,在想法上容易出现极端,教师要在教学中抓住契机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处事原则。
课堂上创造和谐民主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并且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
三、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角色扮演法、启发式教学法、演示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观察法、实践操作法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用药与急救)2.自主学习,区分概念(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3.小组合作,设计交流(读懂药品说明书,设计主题小药箱)4.师生探究,突破难点1)危急情况,120呼救2)常见险情,策略归纳3)心肺复苏,全景演练4)出血设定,摸索方法5)交流收获,思想升华5.复习巩固,拓展延伸五、板书设计第二章用药与急救一、安全用药二、急救1.类别:处方药、非处方药(OTC) 1.120急救电话2.药品说明书的使用 2.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3.主题小药箱的设计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八年级生物下册《用药和急救》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药物的作用并知道如何正确使用。
2.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3.能够有效预防和处理紧急情况。
二、教学重点1.药物的种类和作用。
2.急救知识和技能的讲解和练习。
三、教学难点1.在急救场景下如何处理不同种类的伤口或疾病。
2.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内容1. 药物的种类和作用1.阿司匹林:主要用于降低体温、止痛和减少血栓形成。
2.氢化可的松:主要用于过敏反应和炎症。
3.抗生素:主要用于杀死细菌或抑制其生长,治疗细菌感染。
4.其他药物:如解热镇痛药、感冒药、止咳药、缓泻药等。
2. 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1.药物使用应严格按照医嘱或药品说明书,不要超量或停药过早。
2.注意药物的保质期别使用过期药物。
3.避免药物与其他药物产生不良反应。
3. 急救知识和技能1.气管异物急救:让患者俯身,施以力度适中的后背拍击或胸部推压。
2.烧伤处理:及时用冷水清洗伤口,并请尽快求医。
3.轻度脑震荡处理:应当让患者卧床休息,注意观察其病情变化。
4. 基本的急救技能练习1.伤口包扎练习。
2.脑震荡情况下的活动限制和卧床休息姿势练习。
3.烧伤处理练习。
五、课堂练习1.药物种类和作用的匹配。
2.急救情景下的应急处理。
3.医院急救包的使用方法和操作练习。
六、作业1.阅读药品说明书并出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学习过敏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方法。
七、教学反思本课程主要是注重对药物使用和急救知识的介绍和练习,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们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药物种类和急救技能,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有所作为。
在课堂练习中,学生们通过情境模拟练习和匹配练习,进一步深化了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同时,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不断提高授课效果。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更好地掌握药物使用和急救知识,预防和处理常见的意外情况,并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快速反应和处理相关紧急情况。
《用药与急救》说课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安全用药》,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本课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章第一课时的内容。
之前学生学习了“传染病”,和“免疫与计划免疫”,本节内容是二者的联系概括。
本节课贴近生活,实用性强,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医药、卫生常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尽管平日有去药店买药,但对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这两个名词对多数同学来讲比较陌生,都是根据家长的指导来服药,但有些具体的用药的要求学生未必能理解,或者在用药的过程中也未能严格按照药品的说明书来进行服用,通过本节课的一些活动的安排首先让学生认识危害、区分药品、学会使用药品,指导学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转化为一种能够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的技能,让它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社会,并为他们今后健康的生活提供帮助。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改理念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出发并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我将本课的学习目标设计为三维目标:①知识目标:1.些常见的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2.解安全用药的基本常识。
②能力目标:1.说出安全用药的常识。
2.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设计制备家庭小药箱。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关注社会,关注安全用药,关注自身和他人健康状况,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培养独立思考,辩证看待社会现象的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⒈安全用药的基本常识。
教学难点:⒈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二、说教法教学方法:讨论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每个实验小组一份非处方药使用说明书。
三、说学法现代教学思想尤其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学的方法。
根据本课的特点,我有意识地织指导学生采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
四、说教法(一)假设情境播放视频,让学生观看视频,谈感受,通过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面导入新课。
八年级下册生物用药和急救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常用药物的种类、作用及正确使用方法。
2.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常用药物的种类、作用及正确使用方法。
2.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难点1.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
2.急救技能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通过图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用药场景,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生病时都使用过哪些药物?这些药物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二)探究活动1:常用药物的种类和作用1.教师发放常用药物资料,学生分组讨论,了解药物的分类、作用及特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补充讲解。
(三)探究活动2: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1.教师通过案例讲解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包括剂量、用药时间、注意事项等。
2.学生模拟用药过程,教师指导并纠正错误操作。
(四)探究活动3:急救知识讲解与实践1.教师讲解基本的急救知识,如止血、包扎、心肺复苏等。
2.学生分组实践,模拟急救场景,教师指导并纠正操作错误。
(五)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生活中发生的用药和急救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正确与错误之处。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1.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药物,并简要说明其作用。
2.编写一个用药和急救的案例,要求包含正确的操作步骤。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丰富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了常用药物的种类、作用及正确使用方法,掌握了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在课堂实践中,仍有个别学生操作不够规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重难点补充:(二)探究活动1:常用药物的种类和作用教师活动:将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不同的药物类别(如消炎药、感冒药、止痛药等),并提供相关药物样本和说明书。
对话示例:“同学们,你们知道消炎药和感冒药有什么区别吗?请各组根据手中的药物样本,讨论它们各自的作用和适用症状。
初中生物《用药和急救》1、题目:《用药和急救》2、内容:安全用药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人的病情、体质和药物的作用适当选择药物的品种,以适当的方法、剂量和时间准确用药,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减小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或危害。
药物可以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处方药(prescription drug )是指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
非处方药( nonprescription drug)是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物。
非处方药适于消费者可以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简称OTC(是英文over the counter的缩写)(图8-14)。
小资料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有:青霉素过敏反应,轻者会出现皮疹及哮喘发作,严重时会发生过敏性休克,若抢救不及时会死亡;长期或大剂量服用阿司匹林可引起胃肠潰疡、出血或穿孔。
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名称、主要成分、作用与用途(功能与主治)、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副作用)、注意事项、用法与用量、制剂与规格、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
3基本要求:(1)注意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
(2)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
(3)教会学生正确区分非处方药和处方药。
4、答辩题目(1)初中生物课程的总目标是什么? [教学设计类](2)简单介绍一下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 专业知识类]二、考题解析初中生物《用药和急救》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运用谈话的方式,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回忆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身体不适或诸如感冒、腹泻之类的小病困扰时,通常都是怎样处理的?以此通过这种方式,引出本节所学内容。
(二)新课教学安全用药(1)通过学生对自己常用药的交流介绍,增加常用药及安全用药的使用常识承接导入的谈话内容,教师再次通过问题,引发学生回答:①我们平常用过的药有感冒药、消炎药,还有哪些呢?②这些病一般都是哪类?治疗什么病的?(属于治疗伤风、感冒、咳嗽、头痛、牙痛等。
《用药与急救》说课稿大地二中张清泉各位老师好!我的说课题目是《用药与急救》,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这节课。
一、说教材本节内容选自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教育部2013年审定通过的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章。
本章是从传染病到健康问题的过度部分,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介绍,一是介绍生活中基本的用药常识,二是介绍一些急救方法,以便在出现意外时能够应急,通过教学活动,不仅提高学生的医药卫生常识、而且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也为培养了学生对医学和医生职业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①:安全用药的基本常识。
②:掌握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骤。
教学难点:①: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②:掌握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骤。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①:区别一些常见的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②:掌握安全用药的基本常识。
③:知道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作用及使用方法等。
④:掌握急救一般步骤。
⑤:学会人工呼吸,胸处心脏挤压具体操作方法。
⑥:清楚出血三种情况;学会对出血进行初步止血处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药品说明书来了解药品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药品知识的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②: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冷静处理问题的能力。
和谨慎的处事风格。
③:培养学生对不同情况的分辨能力及实际采取措施的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紧急情况发生时,不慌乱,第一时间实施自救或他救。
把握最佳救援时间,切实掌握用药与急救一般方法,学以致用。
本节教学的基本理念:力求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同时也要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主体气氛,以引导学生主体的积极行为。
二、说教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每个实验小组一份非处方药使用说明书。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学生亲身参与;练习相结合关于安全用药,教师寻求提问的方式,请学生回忆自己或家人是否有在生病的时候,没有去医院而直接吃要的经历,然后通过讨论和对资料分析。
《用药与急救》说课稿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出自郑燮的《新竹》
青海一中李清
各位老师好!我的说课题目是《用药与急救》,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这节课。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选自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教育部2013年审定通过的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章。
本章是从传染病到健康问题的过度部分,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介绍,一是介绍生活中基本的用药常识,二是介绍一些急救方法,以便在出现意外时能够应急,通过教学活动,不仅提高学生的医药卫生常识、而且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也为培养了学生对医学和医生职业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①:安全用药的基本常识。
②:掌握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骤。
教学难点:①: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②:掌握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骤。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区别一些常见的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②:掌握安全用药的基本常识。
③:知道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作用及使用方法等。
④:掌握急救一般步骤。
⑤:学会人工呼吸,胸处心脏挤压具体操作方法。
⑥:清楚出血三种情况;学会对出血进行初步止血处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药品说明书来了解药品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药品知识的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②: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冷静处理问题的能力。
和谨慎的处事风格。
③:培养学生对不同情况的分辨能力及实际采取措施的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紧急情况发生时,不慌乱,第一时间实施自救或他救。
把握最佳救援时间,切实掌握用药与急救一般方法,学以致用。
本节教学的基本理念:力求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同时也要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主体气氛,以引导学生主体的积极行为。
二、说教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每个实验小组一份非处方药使用说明书。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学生亲身参与;练习相结合
关于安全用药,教师寻求提问的方式,请学生回忆自己或家人是否有在生病的时候,没有去医院而直接吃要的经历,然后通过讨论和对资料分析。
老师可以以小组讨论的方式组织教学,让学生每人从家中带来一张药物使用说明,对“作用与用途”或“功能与主治”一项开展讨论,后侧重其他二至三项内容,教师每组同学报告后予以点评,最后进行系统总结。
关于急,教师首先要着重介绍急救电话的拨打方法,在介绍人工呼吸和胸处心脏挤压这部分内容时最好实物模型,边讲解边演示。
在介绍出血和止血这部分时,让学生回忆七年级有关血液、血管和人体血液循环的内容。
三、说学法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这俩名词对多数同学来讲比较陌生、学习和掌握一些安全用药的常识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急救”的内容、可以请学校义务室的校医帮助、介绍相关的急救知识和操作事项、使学生更形象地学习和掌握急救的要领。
四、说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新课:
师:在常生活中有会发生一些危险情况或意外伤害。
大家知如果你遇上这些情况应该怎么办吗?采取哪些相应的措施呢?
生:……
板书:
第二章用药与急救
一、安全用药
1.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2.药物使用说明书
二.急救
1.“120”紧急呼救
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
3.出血
(1)内出血、毛细血管出血
(2)动脉出血
(3)静脉出血
4.止血
加压包扎止血、指压止血
【素材积累】 1、只要心中有希望存摘,旧有幸福存摘。
预测来的醉好方法,旧是创造未来。
坚志而勇为,谓之刚。
刚,生人之德也。
美好生命应该充满期待、惊喜和感激。
人生的胜者决会摘挫折面前失去勇气。
2、我一直知道,漫长人生中总有一段泥泞不得不走,总有一个寒冬不得不过。
感谢摘这样的时候,我遇见的世界上最美的心灵,我接受的最温暖的帮助。
经历过这些,我将带着一颗感恩和勇敢的心继续走上梦想的路,无论是风雨还是荆。
1、只要心中有希望存摘,旧有幸福存摘。
预测未来的醉好方法,旧是创造未来。
坚志而勇为,谓之刚。
刚,生人之德也。
美好的生命应该充满期待、惊喜和
感激。
人生的胜者决不会摘挫折面前失去勇气。
2、我一直知道,漫长人生中总有一段泥泞不得不走,总有一个寒冬不得不过。
感谢摘这样的时候,我遇见的世界上最美的心灵,我接受的最温暖的帮助。
经历过这些,我将带着颗感恩和勇敢的心继续走上梦想的道路,无论是风雨还是荆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