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心理健康和维护培训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8.46 MB
- 文档页数:50
目录•护理心理学概述•患者的心理需要与护理•护士的职业心理素质与培养•护理心理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护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成果•护理心理学与相关领域的关系护理心理学概述护理心理学的定义与特点定义护理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护理学相结合的学科,研究护理情境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旨在提高护理质量和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应用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
交叉性涉及心理学、医学、护理学等多学科知识。
人文关怀关注患者心理需求,强调人文关怀和共情能力。
护士心理研究护士的职业心理素质、工作压力与应对等。
患者心理研究患者的心理需求、心理反应与心理干预等。
•护患关系:研究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01任务02描述和解释护理情境中的心理现象。
03预测和控制护理实践中的心理问题。
04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萌芽阶段古代医学中的心理护理思想。
形成阶段南丁格尔等先驱者的贡献,心理学与护理学的结合。
泛应用。
0102 03国际化趋势护理心理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
跨学科融合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如神经科学、社会学等。
实证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注重实证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结合,推动护理心理学的实践应用。
患者的心理需要与护理患者希望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安全,避免受到伤害。
患者希望与家人、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获得归属感和支持。
患者希望得到医护人员、家人和社会的尊重,保持自尊和尊严。
患者希望在疾病治疗过程中,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价值。
安全感的需要归属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患者的心理需要ABDC焦虑反应患者可能出现焦虑、不安、紧张等情绪反应,医护人员应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情绪。
抑郁反应患者可能出现情绪低落、消极、无助等抑郁反应,医护人员应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提供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
愤怒反应患者可能对治疗、护理或医护人员产生不满和愤怒情绪,医护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积极解决问题。
写在课前的话医务人员从事的工作是维护大众的心理健康和躯体健康,但是有可能对自身的心理健康关注度不够,而造成一系列心理问题.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情况比较严峻。
本课件通过对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现状、压力源、压力下的表现,以及抑郁症、躯体形式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心理健康的维护方法进行了介绍,旨在促进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得到维护.一、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现状有调查表明,90%的医务人员感觉到工作压力大,23%的医护人员有消极情绪,50%的医护人员有时有消极情绪。
70%的医护人员感到自己合法权益难受保护,16%的人患身心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而离职,80%的医务人员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72%的人有疲乏感,48.6%的医护人员产生职业倦怠,27。
7%的人存在焦虑、急躁、抑郁等心理问题,12%的医生曾经患过抑郁症,但由于“耻辱感”强烈而拒绝求助精神专科医生。
此外还有调查显示:医务人员长期的高体力消耗、高智力投入、高风险处境、高压力承受而导致“五高”,即:离婚率高,安眠药服用率高,饮酒吸烟率高,高血脂、癌症、消化性溃疡患病率高,自杀率高。
医务人员长期的高体力消耗、高智力投入、高风险处境、高压力承受而导致“五高”,下列哪个不属于“五高"( )。
A。
高收益率B。
高离婚率C. 高饮酒吸烟率D。
高自杀率正确答案:A解析:“五高”指的是:离婚率高,安眠药服用率高,饮酒吸烟率高,高血脂、癌症、消化性溃疡患病率高,自杀率高.医务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在中国的大环境下,确实是承载着很多的压力。
压力源构成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1)生物性。
主要指躯体疾病和生物钟紊乱。
躯体疾病人人都可能罹患,患病后会对我们的心理产生很大影响,成为压力源。
而生物钟紊乱,则是医务人员职业特征所决定的。
因为医生要值夜班、护士要倒班,这种情况会对生物性的整个的代谢造成很大的影响,会造成一种压力。
(2)心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