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语言第二讲视角和色彩的运用
- 格式:pptx
- 大小:2.58 MB
- 文档页数:16
视听语言主要从光线、色彩、构图、蒙太奇、长镜头、声音、镜头的运动、景别、镜头的角度等方面记录景别(大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大远景含义:摄取远距离人物和景物,表现广阔深远景象的电影画面。
功能:1.开篇时,展现宏大的空间环境,用来说明地形,表示事件发生的地点和地理环境,用来烘托整个影片的氛围,表现规模宏大的人物活动。
2.结尾时,在视觉上形成了一种远离情节的视觉感受,给观众留下思考与回味的空间。
3.显示人物的渺小,展示人物的处境。
常用于史诗电影中,西部片、战争片、历史片等。
全景(描述性、客观性)含义:拍摄人物全身形象或者场景全貌的电影画面。
功能:展示角色之间的位置关系,介绍场景。
中景(叙事性)含义:拍摄人物膝盖以上部分或者局部环境的电影镜头。
功能;展示角色之间的交流,交代角色之间的关系。
中景可以用来做说明性镜头、延续运动或者对话镜头。
近景含义:拍摄人物胸部以上或者物体局部的电影画面。
功能;1.人物上,通过脸部表情的细微变化刻画角色的内心活动2.物体局部上,拉近了观众与表现主体之间的距离,更容易感染观众情绪特写含义:拍摄人物脸部或者放大物体某个局部的电影画面。
功能:1.突出、强调2.展示人物的心灵景观(世界)3.象征意义特写展示事物关键部分或细节,特写镜头强化细节与特征的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形成某一段落的视觉重复力度;特写在表达复杂的整体行为动作时,常用局部的特写镜头表现动作的细节并结合全景画面表现整体行为。
角度(鸟瞰角度、俯角、平视角度、仰角、倾斜角度)鸟瞰角度含义:直接从被摄物正上方往下拍作用:观众站在神的角度,镜头下的人物更显卑微与无助。
空中的俯拍镜头给人以辽阔的感受。
在战争片中会大量采用,鸟瞰整个战场,展现酷烈又壮观的场面。
俯角含义:自上而下拍摄主体,使被摄体显的渺小和赢弱作用:凸显环境,使环境看起来可以吞噬角色,减少被摄物的重要性,使人物显得无害与卑微。
平视角度含义:摄影机和被摄体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的拍摄。
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含义
在视听语言中,色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元素,它可以传达出丰富的情感、意义和信息。
以下是色彩在视听语言中常见的一些含义:
1. 红色:红色通常与激情、爱、力量和危险相关联。
它可以表示热情、活力和生命力,也可以表示警告、危险和紧张。
2. 蓝色:蓝色常常与平静、信任、稳定和专业相关联。
它可以传达出冷静、理智和安详的感觉,也可以表示忧郁和悲伤。
3. 绿色:绿色通常与自然、健康、生长和和谐相关联。
它可以表示生机、活力和新鲜,也可以传达出嫉妒和贪婪的感觉。
4. 黄色:黄色常常与快乐、光明、温暖和活力相关联。
它可以表示乐观、希望和幸福,也可以传达出警告和不稳定的感觉。
5. 白色:白色通常与纯洁、干净、无暇和简洁相关联。
它可以传达出清新、高雅和简洁的感觉,也可以表示悲伤和哀悼。
6. 黑色:黑色常常与神秘、严肃、悲伤和权威相关联。
它可以传达出神秘、深沉和严肃的感觉,也可以表示恐惧和不安。
需要注意的是,色彩的含义在不同的文化和情境中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使用色彩时,需要考虑到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和具体情境,以确保传达的信息准确无误。
第一讲:景别、景深与焦距一、景别概念:景框内人物在二维平面上所占空间的大小,称为景别。
划分标准:一般以成年人在画面中所占位置空间的大小进行划分。
分类: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
大远景“大远景”多半是从远自四分之一英里的距离拍摄,其多半是外景,主要用于显现场景之所在。
大远景也为较近的镜头提供空间的参考架构,因此也被称为“建立镜头”。
如果人物出现在大远景中,他们的身形多半只有斑点大小。
这种镜头在史诗电影中最为常见,因为其场景总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如西部片、战争片、历史片等。
远景“远景”可能是电影中最复杂也最不精确的名词。
一般而言,远景的范围大致与观众距正统剧场舞台的距离相当。
通常的意义上,远景中的人物处在较“大远景”中的人物大、较“全景”中的人物小的相对概念上。
远景在景别的意义上,仍然是空间大于人物。
全景是指人物整个、全部占据了画面空间的景别。
一般来说,全景是一种平衡景别,是对人物和空间的双重尊重。
在展现人物和空间环境的同时,起到叙事和交代空间的双重目的。
中景“中景”囊括了人物从膝或腰以上的身形。
一般来说,中景是较重功用性的镜头,可以用来做说明性镜头、延续运动或对话镜头。
中景有不少种类,如二人镜头,包括了两个人从腰以上的身形;三人镜头,包括了三个人,超过三个人以上的镜头即是所谓的全景,除非其他人物是在背景中。
过肩镜头,通常是两个人物,一个背对摄影机,一个面对摄影机。
近景“近景”主要指胸部以上的景别。
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展示主体的情绪状态和表情;2、展示动作的特殊性;3、暗示物体或人物的非凡意义;4、刻画人物的心理并展示关键性动作;5、调动观众情绪的中转站。
特写与大特写“特写”很难显示其场景,常常将重点放在很小的客体上——如人的脸部等。
由于特写会将物体放大为几百倍以上,特别会夸张事物的重要性,暗示其有象征意义。
“大特写”是特写镜头的变奏。
它不是人的脸部特写,而是更进一步的眼睛或嘴巴等的大特写。
第一讲导论教学目标:1、了解语言的定义及其分类2、了解视听语言的历史发展进程3、知道影视视听语言的产生基础4、掌握镜头的概念5、了解视听语言课程的框架体系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课程,叫《视听语言》。
那么什么叫视听语言,它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呢?通过导论的学习,把大家带入《视听语言》课程的大门。
(二)新课教学第一节什么是语言一、语言的定义“语言,以语音为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的体系。
”语言是人类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工具或媒介符号。
思考:人类能在没有工具或媒介符号的情况下进行交流吗?二、语言的分类1、根据语言的外延大小分狭义语言和广义语言。
狭义的语言指口头语言和文字语言口头语言是指用口语形式表达的声音符号系统,它又称作自然语言文字语言是指用书面形式表达的文字符号系统,它又称作书面语言。
法国美学家、符号学家罗兰.巴特在《符号学美学》中指书:“无论从哪方面看,文化都是一种语言。
”广义的语言泛指可以表达意义、传达信息,又有自身规律、法则和系统的媒介符号。
如数学中有数学语言,计算机中有计算机语言,艺术中有艺术语言。
2、根据语言的存在方式分视觉语言、听觉语言和视听语言等。
视觉语言是指借助视觉媒介符号来传达信息的语言。
如人类早期交流所使用的面部表情、手势和身体动作,人类文明产生后的文字语言,艺术中的绘画语言、雕塑语言、舞蹈语言等。
听觉语言是指借助听觉媒介符号来传达信息的语言。
如人类早期交流所使发出来的声音,口头语言,艺术中的音乐语言等视听语言是指同时借助视觉和听觉媒介符号来传达信息的语言。
如人类早期交流使用简单表意的声音并辅助以简单的手势和动作就是一种原始的低级的视听语言。
艺术中的戏剧语言、影视语言以及网络则是一种高级形态的视听语言。
第二节 视听语言的历史发展进程一、 视听语言的发展流程简单表意的手势动作和声音:思想感情交流不够精确,有很大的模糊性。
口头语言:可以精确地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但是受到时空限制。
视听语言的表现手法一、引言视听语言是一种通过视觉和听觉来传达信息和情感的表现手法。
它通过图像和声音的组合,可以让观众更全面、真实地体验到作品所表达的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视听语言的表现手法,包括图像和声音的运用、剪辑技巧以及节奏感的营造。
二、图像的表现手法2.1 色彩运用色彩是图像表现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传达情感,引起观众的共鸣。
在影视作品中,通过运用不同的色彩,可以给观众带来不同的感受。
比如,暖色调可以给人以温暖、舒适的感觉,而冷色调则可以让人感受到孤寂、冷漠的氛围。
2.2 构图技巧构图是指在图像中选择和安排元素的方式。
通过巧妙的构图,可以引导观众的目光,突出主题,增强视觉效果。
一些常用的构图技巧包括对称构图、三分法、黄金分割等,它们可以帮助创作者更好地安排画面的元素,使视觉效果更加出色。
2.3 视角选择视角的选择在影视作品中非常重要,它可以直接影响到观众的参与感和沉浸感。
不同的视角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信息。
例如,一个低角度的镜头可以给人一种威严和庄重感,而一个高角度的镜头则可以使人感到渺小和无力。
三、声音的表现手法3.1 音效的运用音效是影视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增强画面的表现力,传达更多的情感和信息。
通过选择合适的音效,创作者可以使画面更加真实,观众可以更深入地融入到故事中。
比如,一阵狂风暴雨的声音可以让观众感受到恐惧和紧张。
3.2 音乐的运用音乐是视听语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直接影响观众的情绪和心情。
通过选择合适的音乐,可以增强画面的冲击力,让观众更深刻地理解故事中的情感。
比如,悲伤的场景可以搭配悲曲来加深观众的共鸣。
3.3 语言的运用语言是一种非常直接的传播方式,通过文字和对白,可以直接传达故事的情节和含义。
在影视作品中,创作者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语言,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故事。
比如,一个简短而有力的对白可以让观众更加明确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四、剪辑技巧4.1 节奏感的掌握剪辑是将不同的镜头按照一定的顺序组合起来,形成连贯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