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7.39 MB
- 文档页数:1
危重患者的护理管理制度一、危重患者护理管理制度1、危重患者入院∕转入前,护士了解患者病情、自理能力及配合程度,做好接受患者的准备工作,并及时填写佩戴“腕带”。
2、根据患者的病情,遵医嘱入监护室或床旁进行心电监护,做好班班床旁交接。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意识、生命体征、氧饱和度等,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各种置管的通畅在位,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4、紧急抢救危重症的特殊情况下,对医生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向医生重复背述,并经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保留所有安瓿,事后应及时准确记录,并做好急救后药品补充和物品处理的工作。
5、及时正确执行医嘱,认真落实各项治疗护理的工作。
6、进行入院护理评估、防压疮、防跌倒、防导管滑脱高危监控评估,落实相关防范措施。
7、制定危重患者护理计划并落实,按要求记录《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详细记录病情变化及护理措施。
8、按分级护理要求做好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
9、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并与患者∕家属交流、沟通。
10、危重患者如需入院、转院、检查、手术等,应严密执行“危重患者入科交接流程”及“危重患者转运交接程序及记录”,“手术患者转运交接程序及记录”。
11、护士长根据患者病情做好护理人力配合,确保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
二、危重患者护理常规1、患者宜安排于抢救室、监护室或床旁进行监护,做好床边交接班。
2、制定护理计划,遵医嘱按时观察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瞳孔大小、对光反应、经常呼吸患者了解意识情况,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配合医生进行抢救与治疗,并记录《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
3、根据病情摆放合适体位,严密在血压不稳定情况下随意搬动病人。
及时正确执行医嘱,认真落实各项治疗措施,采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进行核对。
4、预防意外损伤:躁动不安者,加用床栏或约束带,以防坠床。
牙关紧闭、抽搐者,应用牙垫垫于上下磨牙之间,以防舌咬伤;如有活动假牙取下,以防误入气管。
经常修剪指甲以免抓伤,室内光线宜暗,动作宜轻,避免外界刺激。
第五章危重症护理一、危重症患者护理常规1.将患者安置于抢救室或监护室,病室环境干净整洁,温度、湿度适宜,每日通风换气至少2次,每次至少30分钟,开窗时避免患者受凉。
2.备好急救药品、物品和器械,及时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和治疗。
3.迅速建立两条或两条以上静脉通路,以便及时抢救和治疗。
4.根据病情给予适当卧位,使患者舒适,便于休息和治疗。
患者血压不稳时不能随意搬动。
5.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及气道内分泌物,避免误吸,防止舌后坠。
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
6.专人看护,及时监测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尿量,注意心电监护变化并详细记录,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7.保持各种管道通畅,妥善固定、防脱落、扭曲、堵塞,同时注意无菌技术操作,防逆行感染。
8.加强防护,躁动时给予床档或适当约束,避免坠床或碰伤;抽搐(惊厥)时用牙垫将上下牙隔开,避免舌咬伤。
对昏迷、神志不清的患者垫气垫床等保护性措施,定时为患者翻身、叩背,防止坠积性肺炎和压疮发生。
9.根据病情和医嘱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吸收的饮食或遵医嘱补液,鼻饲患者做好胃肠营养管及鼻饲的护理。
10.建立《危重患者病情监测记录单》.详细记录出入量,注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11.每日为患者清洁口腔2次,清醒患者饭后协助其漱口,每日为患者梳理头发、洗脸及会阴护理等,保持皮肤清洁无异味。
12.眼睑不能闭合者,每日用抗生素眼药水(膏)点眼,用凡士林纱布覆盖。
13.观察排便情况,必要时可留置尿管,注意观察尿量、颜色、性质,便秘者使用缓泻剂或灌肠,观察大便的颜色和性状。
14.保持各肢体处于功能位,生命体征平稳后尽早开始功能锻炼。
15.心理护理:勤巡视,多于患者交流沟通,消除患者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以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ICU一般护理常规1.保持环境安静、舒适,空气清新、流通,调节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2.保持患者卧位舒适、肢体处于功能位,保持床单位整洁,预防压疮。
3.熟悉患者病情并做好基础、生活及心理护理。
危重症患者护理管理与质控一、护理人员培训为了确保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至关重要。
培训内容应涵盖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技巧、抢救措施、仪器设备使用以及紧急情况处理等。
通过定期的培训与考核,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二、危重患者的评估对危重患者进行准确及时的评估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评估内容应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状况、认知情况等。
此外,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病情等进行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制定,确保患者得到科学合理的护理。
三、危重患者的日常护理日常护理工作是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病情观察、基础护理、用药护理等。
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
同时,要确保患者的基础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如清洁、饮食等。
用药护理则需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确保患者正确使用药物。
四、抢救措施的执行对于危重症患者,抢救措施的执行显得尤为关键。
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能,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
在抢救过程中,要保持冷静、迅速反应,并与医生紧密配合,确保抢救工作的高效实施。
五、护理记录的规范护理记录是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依据。
护理人员应及时、准确、完整地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护理措施等内容。
规范化的护理记录有助于提高护理工作的可追溯性,并为医疗纠纷提供有力证据。
六、患者家属沟通良好的家属沟通有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应及时向家属通报患者的病情进展、治疗方案等信息,同时听取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共同促进患者的康复。
在与家属沟通时,要注重语气、方式,避免因沟通不当引发矛盾。
七、护理安全预防护理安全是危重症患者护理的重要环节。
为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患者的安全。
同时,还需对病房环境进行定期检查,排除安全隐患,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的康复环境。
八、院内感染控制院内感染是危重症患者面临的重大风险之一。
为降低感染风险,医院应加强感染控制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一、危重病人护理常规一、危重患者入院后,护士应当即将其安置在抢救室并平移至床上,给予舒适的卧位。
二、当即给予氧气吸入,测量生命体征,必要时心电监护及留置导尿。
3、迅速成立静脉通路,严格掌握输液速度及配伍禁忌,合理安排输液顺序,正确执行医嘱。
4、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病情转变,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备齐各类抢救物品及药品,发现病情转变当即报告医生,随时准备配合抢救。
认真做好护理记录,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
五、维持呼吸道通畅:按时翻身叩背,及时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意识障碍者头偏向一侧,必要时行气管内插管、气管切开或呼吸机辅助呼吸。
六、维持各类管道通畅,应注意妥帖固定,安全放置,避免扭曲、受压、堵塞、脱落。
周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并做好记录。
7、确保病人安全:对谵妄、躁动或意识障碍者应注意安全,合理利用保护性用具;牙关禁闭、抽搐的病人,可用牙垫,避免舌咬伤。
八、补充营养和水分:危重病人机体分解代谢增强,消耗大,对营养的需求增强,而其消化功能消退,为保证其有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应设法鼓励进食,对不能进食者及早给予鼻饲或完全胃肠外营养。
九、增强基础护理,避免各类护理并发症的发生:(1)眼部护理:对眼睑不能自行闭合或眼睑闭合不全者应做好眼部护理,可涂眼药膏或覆盖油纱以保护角膜。
(2)口腔护理:天天2--3次,以维持口腔卫生,避免发生口腔炎症、口腔溃疡等并发症。
(3)皮肤护理:每1--2小时翻身一次,按摩受压处皮肤,维持皮肤清洁及床摊平整、干燥。
(4)维持肢体良好的功能位,适当应用体位垫,每2小时按摩肢体1次,预防肌腱、韧带退化,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静脉血栓及足下垂的发生。
(5)预防泌尿系感染:有留置导尿者,应维持留置导尿管通畅,避免尿液逆流;尿道口擦洗每日2次,必要时给予膀胱冲洗。
10、维持大便通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便秘者可给予人工通便或缓泻剂,必要时给予灌肠。
危重诊患者管理制度一、引言危重病患的管理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来说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危重病患一旦发生并不及时得到有效的救治和护理,往往会面临生命威胁。
因此,建立完善的危重病患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必须重视和加强的工作之一。
二、危重病患的定义危重病患指患者因疾病或其他原因而处于生命威胁状态,需要立即接受紧急救治和护理的患者。
危重病患可能表现为休克、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意识障碍、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症状,需要立即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三、危重病患的管理原则(一)立即发现:医务人员应当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危重病患并立即采取相应的救治和护理措施。
(二)迅速确诊:对于危重病患需要能够迅速做出准确的诊断,明确病因和危险因素,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三)全面评估:对于危重病患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病情严重程度、多器官功能状况等,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措施。
(四)专业团队护理:危重病患的管理需要医务人员组成的专业团队协作,包括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等,共同制定治疗和护理方案。
(五)持续监测: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和护理方案,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救治效果。
四、危重病患的管理流程(一)危重病患的接诊和评估1. 患者到达急救室后,立即进行ABCDE评估,包括气道通畅、呼吸情况、循环和血流动力、意识状态、全身情况等。
2.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患者的危重程度,迅速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3. 协调医疗团队,共同制定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二)危重病患的护理和监护1. 对于危重病患需要进行密切监护,包括生命体征、呼吸、心电图、血气分析等监测。
2. 为危重病患提供全面的护理,包括体位翻动、褥疮预防、血管通路护理等。
3. 协助医生进行治疗操作,如插管、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血液透析等。
(三)危重病患的药物治疗1. 必要时应按照医嘱给予抗感染治疗、循环支持、呼吸支持等药物治疗。
内科护理中的急危重症处理在内科护理中,急危重症处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内科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常常面对危及患者生命的情况,他们需要迅速、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本文将重点介绍内科护理中的急危重症处理。
一、急危重症的定义与分类急危重症是指患者病情迅速恶化,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
常见的急危重症包括心肌梗死、中风、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根据病情的不同,急危重症可分为急性病情恶化型、多器官功能衰竭型、致命性病情加重型等。
二、急危重症处理的原则1. 快速响应:护士应立即报告医生和相关部门,迅速采取抢救措施,争取时间抢救患者。
2. 精确评估:护士应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包括意识状态、呼吸、心跳、血压等指标,并及时记录。
3. 细致观察: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动态,特别注意病情的变化和出现的新症状。
4. 有效护理: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包括气道管理、心肺复苏、药物治疗等。
5. 团队合作:急危重症处理需要多学科、多专业的协作,护士要与医生、护理团队等各方面紧密合作。
三、急危重症处理的具体护理措施1. 气道管理: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是急危重症处理的首要任务。
护士应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及时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维持气道通畅。
2. 心肺复苏:对于心跳骤停的患者,护士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措施。
3. 药物治疗:根据医嘱,护士应准确、及时地给予患者所需的药物,包括抗生素、抗凝剂、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4. 监测观察:护士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等指标,并及时记录和报告异常情况。
5. 病情宣教:护士应向患者家属详细解释患者的病情,告知治疗措施和预后情况,以便他们能够积极配合和支持护理工作。
四、急危重症处理的注意事项1. 护士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急危重症的处理流程和操作规范。
2. 护士应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紧急情况能够冷静应对,并能够有效地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和协调。
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常规和抢救流程1.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常规:a)快速评估:医护人员应迅速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和病情严重程度,并记录相关数据。
b)保持通畅呼吸道: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确保气道不受阻塞。
可采用头部后仰、下颌牵引等方法。
c)维持血液循环:给予液体复苏,纠正低血压、低血容量等。
d)保持血糖稳定: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必要时给予静脉补充营养。
e)调节体温:监测患者的体温,对高热或低温进行适当的处理。
f)管理疼痛:及时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给予适当的镇痛措施。
g)病情观察与记录: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记录相关信息。
2.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流程:a)快速反应:当急危重症患者出现危及生命的情况时,医护人员要立即反应,启动急救流程。
b)ABCDE原则:首先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然后检查患者的呼吸、循环、神经系统和代谢情况。
c)心肺复苏:如果患者无自主呼吸或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包括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
d)寻找原因:确定导致患者急危重症的病因,例如创伤、中毒、心脏病等,并采取相应救治措施。
e)使用药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适当的药物来纠正相关问题,如抗生素、抗血小板药物、抗凝剂等。
f)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如果患者无法自主维持气道通畅,需要进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g)进一步治疗: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可能需要进行手术、血液透析、血浆置换等进一步治疗措施。
以上是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常规和抢救流程的基本步骤。
在实践中,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医院的资源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和决策。
此外,面对急危重症患者,医护人员的团队合作和高效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
急危重症病人的入院护理
1.准备床单位值班护士接到住院处通知后,将危重病人安置在危重病室,需要监护的病人安置在重症监护室(ICU)。
立即为病人准备暂空床或麻醉床,并加橡胶单和中单。
2.准备抢救用品如氧气、吸引器、抢救车等,并通知医生。
3.观察病情配合抢救,作好护理记录。
4.暂留陪送人员对意识不清、婴幼儿等病人应暂留陪送人员,以便询问病史。
三、分级护理
根据病人病情的轻、重、缓、急,以及自理能力的不同,给予不同级别的护理措施,称为分级护理。
临床上一般将护理级别分为四级,即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
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常规和抢救流程一、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常规1.院内急危重症患者的监护: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动脉血氧饱和度等,并及时记录,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2.高度警觉:急危重症患者需要持续的监测和观察,护理人员要保持高度的警觉,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改变。
3.知道患者的病情: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基本病史、病情及诊断,以便根据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护理。
4.护理环境:为患者提供安静、整洁和舒适的护理环境。
5.预防并发症: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6.心理支持: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安慰,让患者感到安全和受到关心。
7.定期转移:对于不能自我翻身的患者,需要定期转移体位,以避免压疮的发生。
8.遵守隔离措施:对于具有传染性病原体的患者,遵守相应的隔离措施,以确保护理人员和其他患者的安全。
二、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流程1.警觉和报警:护士在发现患者出现急危重症的情况下,应当立即警觉并报警,通知医生和急救人员。
2.急救人员到达: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
3.初步评估:急救人员到达后,进行初步评估,确保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包括意识状态、呼吸、血压、脉搏等。
4.氧气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给予氧气进行治疗,以保证患者的呼吸功能。
5.心肺复苏:如果患者出现心脏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措施,包括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6.静脉通路建立:立即建立静脉通路,以便给予药物治疗和静脉输液。
7.快速输液: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合适的药物和液体进行快速输液,以维持体液平衡和血压稳定。
8.血气分析:进行血气分析,评估患者的酸碱平衡和氧合状态。
9.抢救措施: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适当的抢救措施,包括药物治疗、机械通气、心电监护等。
10.进一步评估:在抢救措施实施后,对患者进行进一步评估,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11.紧急转运:如果患者需要进一步治疗,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紧急转运,以便患者尽早接受更专科的治疗。
护士如何应对急危重症患者在医疗领域中,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又挑战性的工作。
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突发、严重,需要紧急而专业的处理和护理。
作为护士,应对急危重症患者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救治效果和生存率。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介绍护士应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方法与技巧。
一、快速反应与紧急处理当急危重症患者进入医院急救室时,护士应该能够快速反应并迅速处理。
首先,护士需要对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例如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水平和疼痛程度等。
其次,护士应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紧急程度,并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来制定紧急处理措施,如停止出血、建立静脉通道等。
最后,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调整护理措施,以保证患者的稳定。
二、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护士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应对各种急危重症患者的情况。
首先,护士需要具备相关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患者的疾病和症状。
其次,护士需要了解和掌握各种急救技术和操作方法,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
此外,护士还应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在紧张的情况下迅速判断和处理复杂的医疗状况。
三、沟通与团队合作在护理急危重症患者时,护士需要与多个相关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首先,护士应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报告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以便医生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其次,护士需要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向他们解释病情和治疗计划,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此外,护士还应与其他护理团队成员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
在护理急危重症患者过程中,护士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护士应时刻保持冷静、灵活和高效的工作状态,以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护士将在急危重症患者护理中不断成长和提高。
以上是护士应对急危重症患者的一些方法与技巧。
希望在紧急和复杂的医疗环境中,护士们能够依靠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团队合作,为每位患者提供最好的护理服务。
新冠期间急、危、重症患者护理管理应急预案背景新冠病毒的爆发导致了大量患者的需要护理管理,特别是急、危、重症患者。
为了有效应对新冠期间的护理管理需求,我们制定了以下应急预案。
目标本应急预案的目标是确保在新冠期间,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有效、安全的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减少病患危险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应急预案内容根据新冠期间急、危、重症患者的特点和需求,本预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重点监测:对于急、危、重症患者,需要加强监测,特别是病情变化、生命体征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监测要求严格、精准,并及时报告相关情况。
2. 临床救治:针对急、危、重症患者的特殊需求,制定相应的救治方案,包括病情评估、治疗措施、药物使用等,确保及时、规范的救治措施。
3. 感染控制: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戴口罩、戴手套等,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并保障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
4. 护理团队:组建专门的护理团队,包括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护理人员,确保每位急、危、重症患者都能获得周到、专业的护理服务。
5. 协调与沟通:建立顺畅的协调与沟通机制,确保医护人员、患者与家属之间的信息交流畅通,及时反馈病情变化和需求,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6. 教育培训: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新冠期间护理管理的认知和技能水平,以应对患者需求的不断变化。
实施与监测本预案应由相关部门负责实施,并且建立监测机制,定期对预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结论本应急预案旨在确保在新冠期间急、危、重症患者得到优质的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
该预案在实施的过程中需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