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入手,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
- 格式:pdf
- 大小:360.57 KB
- 文档页数:2
标题: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绿色化学理念渗透摘要: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绿色化学的理念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的化学素养。
本文将从教学策略、实验操作、课外活动等方面阐述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一、引言绿色化学是一种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采用化学方法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产生的理念。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的化学素养。
二、教学策略1.教材分析: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绿色化学元素,将绿色化学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例如,通过介绍各种清洁能源的利用,让学生了解如何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降低环境污染。
2.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绿色化学问题。
例如,在讲解化学反应时,可以引入无毒无害、可再生资源的化学反应;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实验废料的减量化和资源化,避免污染环境。
3.实验评价:教师应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评价,关注实验过程中的环保行为。
例如,鼓励学生采用无毒无害的试剂和溶剂,减少废物的产生;对于实验后的废料,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回收和处理。
三、实验操作1.实验设计:教师应注重实验设计的绿色化,尽可能选择无毒无害、可再生资源的实验试剂和溶剂。
例如,使用绿色溶剂代替有毒溶剂进行萃取实验;使用可再生资源代替化石燃料进行燃料燃烧实验。
2.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遵循绿色化学的原则,尽可能减少实验废物的产生。
例如,采用适当的操作方法,减少试剂的浪费;将实验废料分类回收,进行资源化利用。
3.实验报告:教师应在实验报告中要求学生对实验过程中的环保行为进行总结和分析,提高学生对于绿色化学理念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四、课外活动1.社区环保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环保活动,如废旧电池回收、环保宣传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绿色化学的重要性。
2.课题研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与绿色化学相关的课题进行研究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绿色化学理念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渗透绿色化学是一种以最大限度降低或消除对环境、人类健康和资源的危害为目标的化学原则和实践方式,它是为了解决以往化学产业所带来的环境问题而产生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化学已经成为了当今化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而中学化学教学作为学生对化学基本知识的第一次接触,如何渗透绿色化学的理念,引导学生树立环保的意识,已经成为了化学教师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中学化学教学应该从课堂教学开始融入绿色化学的理念。
传统的化学实验中往往会使用大量的有毒化学试剂和危险品,而这些化学品不仅对环境构成威胁,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使用更环保、更安全的实验方法和材料。
可以使用更环保的试剂代替有毒的试剂,选择可再生资源作为原材料等。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到绿色化学的理念,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中学化学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化学教师可以通过举一些具体的例子,向学生介绍化学对环境所带来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到化学品对环境的危害,并且告诉他们绿色化学的重要性。
教师还可以通过化学实验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更环保的产品,比如化妆品、洗涤剂等,以及怎样选择更环保的材料、如何减少废弃物等。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使学生从小树立环保的意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中学化学教学还可以通过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渗透绿色化学的理念。
化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环保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环保义工活动、参观环保企业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到环保的意义,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一些环保技术和绿色化学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环保事业的兴趣。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一、中学绿色化学教育目标绿色化学是用现代化学和化工生产技术,消除或减少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有毒的原料、催化剂、试剂和溶剂的使用,不生产有毒有害产物、副产物和废物的一门新兴学科,其宗旨是实现有害物质零排放,从源头上防止污染、保护环境。
对于中学化学教育而言,绿色化学教育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教育目标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知识与技能.理解绿色化学概念、原则,了解绿色化学诞生与发展,认识生产生活中的绿色化学现象;学习绿色化学的研究方法,掌握化学实验基础知识与技能,能够完成简单的绿色化学实验;理解绿色化学与其他科学之间的联系,能够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解决绿色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绿色化学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绿色化学意义,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科学探究能力;掌握获取、加工绿色化学信息的方法,能够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绿色化学问题,提高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绿色化学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习绿色化学的兴趣,激发参与绿色化学宣传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感受绿色化学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关系;增强将绿色化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的意识,能够合理判断与绿色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关注与绿色化学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树立绿色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主动承担起学习绿色化学的责任,强化保护环境和造福后代的使命感。
二、中学化学教育中有效开展绿色化学教育的途径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是渗透绿色化学教育的主渠道,教师要积极创造绿色化学教学条件,构建绿色化学知识体系,不断充实化学课本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在介绍化学史时,教师可从正反两方面渗透绿色化学思想教育。
讲解放射性元素时,教师要对居里夫妇的精神及坚决反战的人格表示钦佩,但也要就海湾战争中使用贫铀弹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提出批评。
介绍环境问题时,教师可着重于介绍20世纪发生的公害事件,指明工业及传统化学是造成公害的主要原因,使学生明确绿色化学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中学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绿色化学理念在中学化学教学中逐渐渗透和应用。
绿色化学是指在化学教学和科学研究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寻找更加环保、可持续的化学方法和材料。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倡导绿色化学理念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就中学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进行讨论。
1.培养环保意识。
中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的观念的养成对于未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绿色化学的相关知识,学生可以深刻理解环保的重要性,自觉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2.促进学科整合。
绿色化学是一门有着自己的内在逻辑和规律的学科,但也需要和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的整合。
在中学教育中,通过绿色化学教学可以促进化学和生物、地理、政治等学科的整合,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绿色化学不仅涉及到理论知识的学习,还需要学生进行实验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这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
1. 课程设计。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来渗透绿色化学的理念。
在有机化学的教学中,可以多讲解绿色合成方法和绿色溶剂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合成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2. 实验设计。
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设计绿色化学实验,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
在酸碱中和实验中可以使用可降解的指示剂,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3. 知识点设置。
在化学教学中,可以特别设置一些关于绿色化学的知识点,让学生了解目前绿色化学的最新发展和应用,激发他们对这一理念的兴趣。
4. 教材编写。
在中学化学教材中,可以把绿色化学的理念融入到教材编写中,将环保、可持续性的观念贯穿于整个教材之中,从而推动学生对环保理念的学习和认识。
1. 利用环保资源。
可以在化学教学中,利用一些环保资源进行教学,比如利用可降解的实验器材和可再生的实验药品,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策略分析绿色化学是指以最小化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为目标,通过优化化学设计、合成、使用和处理等方面的过程,达到环境友好的目的。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并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创新能力。
以下是一些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具体策略:1. 强调环保意识:在化学教材中增加与绿色化学相关的知识,并重点介绍绿色化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原因,培养他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兴趣。
2. 实践绿色化学: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使用环保材料和方法进行实验。
可以使用可再生资源代替有害化学品,减少废弃物的生成,并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其优点和局限性。
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绿色化学的理念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案例研究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绿色化学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环保企业或实验室,亲身感受和学习绿色化学产业的发展。
4. 创造性实践: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设计并制作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产品或方案。
可以组织学生设计、制作可降解的塑料袋,或研究开发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新型电池等。
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让他们深入理解绿色化学的核心概念和原则。
5. 跨学科融合:将绿色化学的理念与其他科学学科相融合,形成综合性的学习活动。
可以与生态学、地理学等学科合作,研究环境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策略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来实施。
教师在教学中起到重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绿色思维。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绿色化学理念融入到初中化学教学中,为培养具有环保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未来科学家奠定基础。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策略分析绿色化学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化学理念,强调在化学研究和应用过程中减少或避免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可以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他们对科学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从而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以下是几种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策略分析。
1. 设计绿色实验:将绿色原料和绿色方法引入实验教学中。
选择无毒、无污染、易得和低成本的原料,使用节能、高效、简单且环保的方法来进行实验。
使用酶替代传统催化剂;使用生物降解材料替代塑料杯子等。
这样的实验设计既能保障学生的安全,又能培养他们对绿色化学的认识。
2. 引入绿色化学的案例分析:在教学中,引入一些成功应用了绿色化学理念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实践中绿色化学的重要性和作用。
以可再生能源开发、废物资源化等方面的案例为例,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找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通过讲解绿色化学的原理和概念,让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讲解石油资源的有限性、环境污染的危害以及可再生能源的优势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化学实践中贡献于可持续发展。
4.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环境污染的原因和影响,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意识。
可以通过展示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问题、身边环保先进科技的应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危害,从而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的意愿。
5. 实施绿色项目:组织学生参与绿色化学的实践活动,如制作环保清洁剂、回收再利用废旧物品等。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绿色化学的原理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
学校可以与社区、企业等合作,开展化学相关的环保项目,让学生参与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中学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
绿色化学是指以环保、可持续和资源节约为导向的化学科学和工艺。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环保意识,还可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下面我将从课程内容、实验设计和综合实践等方面来
阐述中学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
在课程内容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绿色化学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到化学在保护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可再生能源、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固体
废弃物的处理等内容,让学生了解到绿色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通过这样的
教学内容,可以增强学生对绿色化学理念的认识和理解。
在实验设计方面,教师可以选择符合绿色化学原则的实验,鼓励学生运用绿色化学的
方法进行实验。
在进行化学反应实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使用环境友好的溶剂和催
化剂,减少或避免使用有毒有害的试剂。
教师还可以通过简化实验步骤,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强调实验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这样的实验设计不仅能让学生学到化学知识,还能
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创新思维。
在综合实践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环保项目,如进行废旧电池回收、制作
可降解的塑料袋等。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绿色化学的应用和实际效果,从而增强对绿色化学理念的实践意识和兴趣。
教师还应该在实践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
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贡献自己的想法和能力。
中学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情况下,绿色化学理念已成为教育界、科研界和工业界共同关注的议题。
作为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中学化学教学同样需要深入贯彻绿色化学理念,引导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和理解化学学科与环境、健康之间的关系,培养具有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的化学思维。
一、引发学生环保意识,培养正确的生态观念绿色化学的核心是促进可持续发展,重点在于开发和应用对人和环境不造成负面影响的化学物质与过程。
中学化学教学应该贯彻绿色化学理念,引导学生反思传统化学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并在根本上转变其生态观念。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化学用品的使用方式、化学实验室的管理与规范、废弃物的处理方法等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从感性的层面产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理解。
另外,在化学各个知识点中,也应切实贯彻绿色化学理念,教育学生尽可能利用易获取、对环境无害的原材料,设计、优化和改良化学过程和技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二、教育全面推进绿色化学理念的知识体系化学学科作为与环境、健康密切相关的学科,涉及范围广、内容繁,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
在教学中,应注意将绿色化学理念渗透到化学知识点的各个领域。
1. 原材料选择方面,应鼓励学生选用具有生态合理性的原材料。
化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之间的区别,让学生意识到如何精选优质原材料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重要性,训练其选择原材料的能力和意识。
2. 过程和反应方面,应鼓励学生开展绿色合成或改良现有合成路线以实现绿色化。
比如,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等。
这样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所吸取的非可再生资源的数量,对于环境问题也起到了有益的作用。
三、建立化学思维方式的更新机制要实现中学化学教育的绿色化,还需要建立化学思维方式的更新机制。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解决化学问题时,运用绿色化学理念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同时,鼓励学生运用生态化学思想,着力从环境上解决化学问题,重视绿色化学对提升现代化学的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作用。
中学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的渗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绿色化学的理念贯穿教学内容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化学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传统的化学教学重点在于化学反应的原理、反应的过程和实验操作,但往往忽略了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重视。
而绿色化学的理念强调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融入一些绿色化学的概念和实践,如教学中强调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绿色合成方法的介绍、可降解材料的应用等,从而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就能够意识到绿色化学的重要性,并将其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二、实验教学中注重安全和环保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传统的化学实验往往需要大量的化学试剂、有机溶剂和其他实验材料,而这些物质往往对环境和人体都存在一定的危害性。
在绿色化学的理念下,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绿色实验来进行教学,比如:使用可降解材料替代传统的实验材料、采用微量实验方法以减少产生有害废物、教师示范时讲解实验过程中的安全环保问题,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培养出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三、引导学生参与环保实践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还需引导学生参与环保实践。
化学教学应该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更注重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绿色行为习惯的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带领学生了解一些环保的化学实践,比如:再生资源利用、废弃物处理、减排减废等,让学生了解到环保技术和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
四、发展学生的绿色创新能力绿色化学的理念强调创新和发展,化学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绿色科技意识。
通过开展一些绿色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比如:开展环保科技课题研究、参加环保科技创新比赛、开展绿色环保项目设计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在环保领域的专业能力,让学生能够将绿色化学理念转化为实践行动。
绿色化学的理念正在渗透到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认识绿色化学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习惯和创新能力,从而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做出贡献。
绿色化学理念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渗透1. 引言1.1 绿色化学理念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绿色化学是一种注重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影响和提高产品生命周期可持续性的化学理念。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教育是培养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而绿色化学正是为此奠定基础的一门学科。
通过引入绿色化学理念,可以教育学生关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绿色化学理念可以丰富中学教学内容,使化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传统的化学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理论的学习,而引入绿色化学理念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了解到如何应用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环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绿色化学理念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设计和实施绿色化学实验,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绿色化学理念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它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提供了重要支持和保障。
1.2 绿色化学理念在中学教学中的现状当前,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绿色化学理念在中学化学教学中逐渐受到重视。
在中学教学实践中,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程度并不高。
目前的中学化学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实验过程中常使用对环境有害的化学试剂、教材中缺乏对绿色化学理念的介绍等。
教师们对绿色化学理念的认识和应用还有待加强,学生对于绿色化学的意识和理解也需要提升。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探讨绿色化学理念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渗透,探讨如何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中学化学教学中。
本文旨在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分析绿色化学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和教学方法探讨,总结绿色化学理念在中学教学中的意义和价值,为中学教师和学生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思路和理念。
初中课题申报\初中化学课题申报课题论文:中学化学教学中应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原标题:中学化学教学中应渗透绿色化学理念)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无法回避的共同问题。
同时,人们也慢慢认识到光靠治理污染是无法从根本上保护环境的,要保护环境就必须从源头上消除污染,而大力发展绿色化学正是从源头消除污染的根本途径。
绿色化学(Green Chemistry),又称为环境无害化学(Environmental Benign Chemistry)、清洁化学(Clean Chem-istry),是利用化学的技术与方法来消除或降低化学产品设计、制造与应用中有害物质的使用与产生,使所设计的化学产品或过程对环境更加友好,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学科。
中学化学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与技能,体验过程与方法,实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中学化学教育,应把绿色化学、绿色意识融合到化学教育过程中,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将绿色化学的意识深入脑海,树立一种正确的积极向上的科学意识。
为了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环保意识的优秀学生。
在绿色化学理念教育的实施过程中,笔者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实现上述研究的目标。
第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课堂是学生学习和成绩提高的前沿阵地,也是绿色化学进行教育的主阵地。
在本课题的实施过程中,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渗透的方式,向学生阐释绿色化学的理念,树立学生绿色化学的思想。
例:在讲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一课时,笔者先让学生阅读“空气质量日报”,让学生从日报中知道哪些物质可以作为判断空气质量的指标,并让学生相互讨论这些污染物都是从哪里产生的,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硫和氮的氧化物,对我们人类和环境有哪些危害。
同时利用PPT向学生讲解了世界环境污染的“八大公害”,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然后让学生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记录本地区一周的空气质量日报,并分析本地区为什么雾霾会这么严重。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策略分析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是非常重要的。
绿色化学是指通过改进化学品和化学过程,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的生成。
在初中化学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绿色化学理念,让学生从小就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和化学实践方法。
下面将分析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策略。
一、注重环保理念的渗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举一些环保意义深远的例子,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危害。
并且指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垃圾分类等,从小事做起,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引导学生从小做起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化学知识和实验,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实践中绿色化学的应用。
如讲解化学工业中的精细化学品的制备和应用,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减少化学废物的生成。
同时在化学实验中,鼓励学生使用环保的实验操作方法和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环保化学实验,如利用废旧物品或可降解材料进行实验。
三、拓宽教学内容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可以将绿色化学的理念融入到教学内容中。
如讲解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环保材料的应用、清洁能源的利用等,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找到与环保相关的化学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新的绿色化学理念的知识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了解到环保问题和化学知识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四、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相关的实践活动。
如组织学生参观环保企业、科技馆等,了解绿色化学技术的应用和环保成果。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如参加垃圾分类志愿活动、校园绿化活动等,让学生从实践中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和自己的责任。
五、配合实践教学六、注重综合素质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注重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研究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引导学生形成绿色生活观念,是一项重大任务。
以下是一些教学实践方法。
一、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教师可以从生活中的常见化学现象入手,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地球日和环境日等节日,组织学生开展有关环保的宣传和活动,如绿色出行、废纸回收、垃圾分类等,使学生亲身参与,感受环保的重要性。
二、减少实验对环境的污染在化学实验中,一些物质存在的问题是不可忽视的,例如硫化氢、氨等易挥发污染的气体,以及许多有害物质的使用及其后处理。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更为环保、更安全的实验方案,在实验中尽可能使用少量的有害物质、使用易降解处理的溶剂等,确保实验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三、多运用文献资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绿色化学的资料,例如绿色化学期刊、绿色化学的研究报告等,引导学生了解绿色化学的意义和实践,培养学生对环保科技和环保工程技术的认识,以及对绿色生活、环境保护的积极态度。
四、构建绿色实验室学校可以将实验室设计为一个绿色实验室,采用环保的设计理念和设备,例如分离式中和器、湿式过滤器等设备,以及尽可能选择环保、可降解的实验室耗材,使用环保化学仪器等,力求在实验室中将污染降至最低程度。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而且也符合现代化学的发展方向和实践要求。
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了解绿色化学概念和绿色化学的发展,注重绿色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为建设绿色、可持续的社会作出贡献。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
摘要: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推广普及绿色科普知识,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树立环保意识,实现绿色化学的现实需要。
如何把绿色化学渗透到中学化学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中,使绿色化学成为当前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化学教学绿色化,成了化学教育工作者的崭新课题。
关键词:绿色化学渗透中学化学教学
绿色化学不是中学一门独立的学科,面对绿色化学教育的挑战,我们必须行动起来,用绿色化学教学理念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注重挖掘教材中的实验,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使绿色化学教育自然、生动地渗透到元素及化合物的制取和性质,化学概念和理论建立的探究性教学中。
1.绿色化学的内涵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或清洁化学,它是用化学的技术和方法来减少甚至消灭那些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和试剂、产物、畐I」产物等的使用和产生。
具体地表现在五个方面:
1.1减量
减少资源用量,在保证产量的情况下如何减少用量,有效途径之一是提高转化率,减少损失率;减少“三废”排放量,主要是减少废气、废水及废渣(副产物)排放量,特别是排放废水量必须降低到一定标准
以下。
绿色化学理念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渗透绿色化学是指在化学研究、生产、应用和管理中,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同时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废物和排放。
在当今社会,绿色化学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趋势,成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方向。
化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的一个重要环节。
将绿色化学理念渗透到中学化学教学中,对学生的启发和培养有重要的意义。
中学化学教学需要注重教育学生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通过教学内容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绿色化学的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采取绿色化学的方式,减少化学制品的使用、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废弃物的减少。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从小培养环保观念,意识到自己在环保中的责任和作用。
中学化学教学需要更新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亲身体验绿色化学实验,比如利用可再生资源进行实验、减少化学试剂的使用、降低废物排放等。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了解绿色化学的理念,还能够提高实验技能,培养环保意识。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让学生通过文献查阅和实地调研,了解具体化学工业的发展现状和环保措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学化学教学需要优化教材内容和资源。
在教学资源的编选上,可以选择一些与绿色化学相关的教材和教辅资料,引导学生了解现代化学工业和绿色化学技术的最新发展,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了解环境问题和资源浪费的现状,唤起学生环保意识。
在教材内容的设置上,可以增加一些与绿色化学相关的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学化学教学需要与社会环保机构合作,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环保企业和实验室,让学生了解绿色化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和效果。
可以邀请环保专家和学者到学校进行讲座和交流,让学生了解绿色化学的前沿理论和实践经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中学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随着绿色化学理念的不断推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而对于化学这门学科来说,要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就必须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深入贯彻绿色化学理念。
所谓绿色化学,就是一种注重无害性和可持续性的化学体系。
它强调全球资源的可再生利用,减少化学品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促进人类生活与环境的和谐共存。
为了深入贯彻绿色化学理念,中学化学教学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渗透。
一、重视实验技术的安全与环保实验技术是化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但如果没有严格的安全环保措施,就容易造成不利的后果。
因此,中学化学教学应该教育学生安全实验的重要性,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 实验室应该配备必要的安全器材和管理规范,例如眼镜、手套、实验袍等。
2. 强调实验操作细节,例如用手触碰化学品、过度晃动试管等都可能引起安全隐患。
3. 鼓励学生尝试一些更加环保的实验方法,例如使用可降解试剂、选择不需要使用毒性化学品的实验方法等。
二、注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学化学教学不仅应该从紫外线的造成、酸雨的危害等方面介绍化学品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应该始终贯彻环保理念,注重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 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环保措施和新技术,例如废品回收、垃圾分类、能源利用等。
2. 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例如让学生了解可再生能源的种类、分类原则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3. 在对具体化学反应进行讲解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其中的数学和化学原理,同时还要着重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例如鼓励学生削减废弃物的产生,选用环保的处理方法等。
三、推广绿色化学概念中学化学教学应该从宏观的角度,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是绿色化学,何为绿色化学指标;同时,也应强调绿色化学的落实需求和应用前景。
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 告诉学生绿色化学产生的背景、与传统化学的差别以及相关概念和指标的具体内容,为学生正确理解绿色化学奠定基础。
中学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摘要:绿色化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环境友好的生活理念。
中学是形成个人初级价值观的重要阶段,中学化学教育在这个关键期要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这不仅能够培养中学生学习绿色化学的兴趣、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中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而且对于助推我国改善环境、促进我国公民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提升具有不可磨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绿色化学理念引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关化学方面研究成果的应用非常普遍,然而,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的发展。
科学技术不断地进步,推动了现代人类文明不断地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环境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野生动植物的数量减少,威胁到了人类生存的环境。
因此,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将绿色化学理念在课堂中有效渗透,可以有效地提高中学生的环保意识,促进生态环境与人类绿色和平的和谐发展。
1.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绿色化学理念渗透的重要性1.1可以促进中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形成现阶段,一些中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比较薄弱,缺乏对环境保护的正确认知,不注意自己的行为,甚至有些学生在公共场合随地吐痰,或者对道路旁的花草任意践踏、随地丢垃圾等。
主要缘由是缺少科学的环境卫生习惯,在家中受到长辈溺爱,在学校不认真听取教师意见。
有效改善这一现状的做法,就是要帮助环保意识弱的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加强环保道德观念教育。
学生进入中学阶段后开始学习化学知识,是化学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
从化学学科教育的角度分析,中学化学教师要从根本上让学生了解绿色化学的思维方式,让学生通过化学实验了解化工产品污染的治理方式,借此深入贯彻绿色化学理念,让其成为学生参与教育的重要环节,这样做与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国家战略要求相符合,同时还能从更加深远的角度,促进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形成。
1.2有利于促进中学生实验观念的优化相关数据表明,在传统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及学生做完实验后会产生各种实验废弃物,如实验残渣、废弃溶液等,这些实验废弃物会对环境造成破坏,造成环境污染,这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从生活入手,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发表时间:2011-11-16T09:10:41.780Z 来源:《现代教育教研》2011年第10期供稿作者:陈笑梁学正[导读] 绿色化学作为当今化学发展的方向,其独特的观念、思想和要求,成为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陈笑梁学正(绍兴文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浙江绍兴312000)【摘要】绿色化学作为当今化学发展的方向,其独特的观念、思想和要求,成为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选择从生活入手这个角度,通过教材、实验、课堂、习题等多方面进行绿色化学教学,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绿色化学思想,并学会用绿色化学的观念分析生活中的问题,促进学生树立绿色化学思想。
【关键词】绿色化学;中学化学教学;生活中的化学化学对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与化学紧密联系。
但随着化学化工的发展,也出现了许多不良的社会影响,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海洋污染、淡水资源短缺和污染、生物多样化减少等都与化学化工生产相关;三聚氰胺、瘦肉精、牛肉膏、甜密素、彭大素、薯粉墨、促长剂、快大王、香料香精、着色素等铺天盖地的食品添加剂[1],使人们达到了谈“化”色变的境界,甚至在英文中出现了一个新词汇chemophobia(化学恐惧症)[2]。
而在此时绿色化学的出现为化学化工发展带来了新希望。
1.绿色化学简介按照英国《绿色化学》(Green Chemistry)杂志的定义,绿色化学是指:在制造和应用化学产品时应高效利用原料,(最好使用可再生原料),消除废物的产生,避免使用有毒有害的和危险的试剂和溶剂。
绿色化学体现了环保观点,通过使用自然能源,避免给环境造成负担、避免排放有害物质,并考虑节能、节省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量。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是近十年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一个门新兴交叉学科,涉及有机合成、催化、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等,内容广泛。
绿色化学的最大特点是在反应开始就采用预防污染的科学手段,因而过程和反应结束均为零排放或零污染。
世界上很多国家已把“绿色化学”作为新世纪化学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我国在《新课程标准》中也已注重绿色化学[3],无论是实验还是基础知识,都很好的融入了绿色化学的思想。
2.绿色化学与教材把绿色化学理念和新版高中化学教材中的知识点相结合,促进学生对绿色化学的认识了解。
将课内和课外的知识相结合,从实际社会生活入手,融入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1 化学工艺绿色化。
化学工艺的绿色化,主要强调原子经济反应[4],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实现污染“零排放”。
在制作呼吸面具、潜水艇、载人飞船等相应的课外实验教学中,很多学生都非常好奇相关信息,而其制氧方式便与绿色化学相关,过氧化钠跟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氧气的反应:2Na2O2 + 2CO2 = 2NaCO3 + O2。
人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这个过程,便很好的利用了原料,达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实现所说的原子经济性。
2.2 能源绿色化。
21世纪能源成为一个热点问题,无论是石油、煤矿还是树木、森林以及能耗问题都被人们所关注,目前日本的核泄漏问题也吸引了足够的重视,学生们对于诸如此类源自身边的话题,也较感兴趣。
在高中教材中相应的分析了“采用高分子膜淡化技术[5]”以及“离子交换膜法电解制碱技术”等相应的低能耗技术,同时也专门谈及了“使用石化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而在此处,可以结合日本核泄漏问题,讲解相应核能的利用问题,顺带分析,在核泄漏后如何相应的做出有效的后处理。
提倡充分利用资源能源,并且在能源开发时,尽可能的较少污染物的排放。
2.3 原料绿色化。
中学课本中,在很多地方都相应的提及了原料绿色化有关的内容。
从原料入手相对符合绿色化学的5R原则[6]。
如在高中课本中,在分析氯气的漂白作用时,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解释其在自来水厂和造纸厂的应用[7],其在使用时,易产生二噁英和其他的有机氯化物,这些物质多为致癌物质和强突变物质,会带来相应的危害。
因而现在较少的使用氯气进行漂白,取而代之的是二氧化氯(ClO2)、过氧化氢(H2O2)、臭氧(O3)等,这种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相应可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2.4 产品绿色化。
绿色化学的要求之一就是生成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产品。
在高中教材中“肥皂和洗涤剂”部分,提到洗涤剂中含有磷元素,会导致富营养化[8]现象,水生的藻类大量繁殖,水中的溶解氧降低,水质变化。
在生活中,学生们都会看见一些富营养化的现象,比如水华、赤潮等,教师可分析其原理,说明传统合成洗涤剂导致水体的污染的问题,目前,科学家正在积极研制无磷等新型洗涤剂,以较少环境的污染,即环境友好型产品。
3.绿色化学与实验绿色化学实验是在绿色化学的理论指导下,运用预防而非末端治理的方式对常规实验进行改造。
在此研究中,通过改进实验方案,进行药品替换,或是设计环保的微型实验。
这符合绿色化学的原则,使学生实验贴近绿色化学的理念。
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绿色化学的概念和意义。
从实验课堂入手,让学生感受,绿色化学就在身边,从而产生环保意识。
4.绿色化学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理念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最大程度的讲知识传授给学生。
出于社会的现状,学生不可能选择完全自主发现的形式进行学习,仍然需要教师传授及引导。
而相应的,如何让把绿色化学的理念和中学课本中的知识点相结合,将课内和课外的知识相结合,很好的体现了授之以渔的理念,并融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学生们对于生活中的一些与化学有关的事物,并不了解。
比如药品、涂料、塑料、食品、纺织品、化妆品等。
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而在这些东西的加工、应用及后处理等问题上,很大程度都应用了绿色化学的理念。
通过这些的分析,与高中课本的结合,让学生体会到绿色化学无处不在,同时对之产生浓厚的兴趣。
比如:用玉米作为外包装[9]、用竹纤维制衣[10]等环保理念下的新型工业,但仍有大量传统工业过程需要绿色化改造的过程。
当学习到苯酚、甲醛等物质时可以分析胶合板中含有胶水,其主要成分是甲醛、苯酚、脲醛树脂等,另外一些相应的涂料、油漆及所用的一些粘合剂[11]也含有苯酚等。
而这些物质都有一定的毒性,通过呼吸道、皮肤会进入身体,影响人的视力及神经系统,同时,相应的可进行迁移说明,在某些大理石、花岗岩、瓷砖中,会含有放射性元素,这样既分析了课本内容,同时让学生了解身边的事物,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而其实在这些产品的加工生产过程中,可以尽量避免相应的有毒物质以及放射性物质的残留,减小毒害作用,在此就需要应用到了绿色化学的理念,以防为主。
分析有机物时,也可以粗略分析,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核泄漏等耳熟能详的事件,因为对于这些也许学生们对之并没有深入的理解。
教师可以分析其中相应的原理,让学生明白,应该如何合理应用化学,从源头减少或消除影响人类健康的物质,很好地使绿色化学与生活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绿色化学理念。
5.绿色化学与习题习题可谓为学生检测自己的平台,同时也是对教师的一种信息反馈。
特别是对于化学这样的理科课程,需要学生在接受知识后,将其化为自己的知识,并能灵活应用。
而在习题中融入绿色化学,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绿色化学的重要性,同时也能获得相应的绿色化学信息。
比如下列习题中包含的绿色化学信息可加深学生对绿色化学的认识。
例1 “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
“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染,是一门能彻底阻止污染产生的化学。
它包括“绿色生产”和“绿色销毁”等内容。
2010年衡阳市在整顿音像市场的活动中,查获了一批盗版光碟,并进行了“绿色销毁”。
以下做法属于“绿色销毁”的是( )A、泼上油漆焚烧B、倒入湘江C、深埋于土中D、碾压粉碎后回收利用例2 ()在下列反应类型能体现“原子经济性”原则的是:①置换反应②化合反应③分解反应④取代反应⑤加成反应⑥消去反应⑦加聚反应⑧缩聚反应A、①②⑤B、②⑤⑦C、只有⑦⑧D、只有⑦例3 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是温度和压力同时高于临界值的流体,也即压缩到具有接近液体密度的气体,是物质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一种新状态,目前应用最广的是超临界二氧化碳,在中药、香料的萃取分离以及作为溶剂、发泡剂取代氟利昂等具有重要价值,下面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超临界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B、超临界二氧化碳可能是一种原子晶体C、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溶解萃取物质,符合绿色化学的思想D、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溶解代替氟利昂可减轻对臭氧层的破坏例4(1)以Cu为原料,写出四种制取Cu(NO3)2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从了“绿色化学”的角度(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考虑,选择哪种方法最好? 6.结语绿色化学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现代社会中日益被人们所关注,对于新时代的学生们更应该牢牢掌握住这样的理念,而从生活入手在课堂中融入绿色化学理念让学生感同身受,因而可以让他们更好的接受教师。
从生活角度进行分析,让学生学会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会自主的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树立绿色化学的理念。
参考文献[1] 侯振健. 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在香精生产中的应用[J]. 中国食品添加剂,2009,{z1):156—159.[2] 邓育红. 绿色化学课程——化学教学的新理念[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1,(10):24—26.[3] 王春. 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实施绿色化学教育的策略探讨[J]. 教改实践与探索,2009,(7):7—9[4] 李寒宇. 原子经济性[J].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34(2):110.[5] 陈倩秋. 浅谈新型太阳能高分子膜海水淡化系统[J]. 化学工程与装备,2009,(2):89—92[6] 金安靖. 浅谈绿色化学[J]. 中国校外教育(基础版),2010,(4):185.[7] 郭强. 二氧化氯消毒机理及其消毒副产物的控制[J]. 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22(15):172—173.[8] 胡耐根. 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及防治对策[J]. 科技信息,2009,(33):726—727[9] 欣言. 德国推出玉米包装材料[J]. 世界农业,2002,(10):54.[10] 王晓玲,徐剑辉,周国英. 竹纤维的利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8):1578—1579.[11] 刘长笑. 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与绿色化学[J]. 中国科技信息,2008,(8):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