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 登岳阳楼 阁夜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11
师导入课文:师:杜甫,一位距今一千二百多年前的诗人,一位用他的诗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心灵的诗中圣哲。
公元 759年,杜甫结束了他在甘肃一带的流浪,来的了成都浣花溪畔,并在此定居。
现在请大家跟着老师先到杜甫草堂游览一番(幻灯片播放杜甫草堂图片,教师简单讲解)。
最后定格一张杜甫仰天长叹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杜甫诗歌。
生:背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登高》、《望岳》、《登岳阳楼》等诗歌。
师:我们学过杜甫的大量诗歌,他的诗歌的主要风格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
生:沉郁顿挫。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他在成都期间创作的著名诗歌《蜀相》,再次领略这位伟大诗人的人格魅力。
师:学习一首诗,第一步应该 ……生:朗读。
师:对,不仅要读,而且还要做到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先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画出节奏。
(生自由朗读)师:咱们先请一位同学来为大家朗读。
生:(朗读)师:注意 “ 柏 ” 、 “ 好 ” 这两个字的读音, “b ǎ i” 、 “h ǎ o”。
请大家听录音,模仿学习。
播放朗读录音 2 遍,第一遍听,第二遍小声跟读。
幻灯片出示:丞相 / 祠堂 / 何处 / 寻 , 锦官 / 城外 / 柏 / 森森。
映阶 / 碧草 / 自 / 春色 , 隔叶 / 黄鹂 / 空 / 好音。
三顾 / 频烦 / 天下 / 计 , 两朝 / 开济 / 老臣 / 心。
出师 / 未捷 / 身 / 先死 , 长使 / 英雄 / 泪 / 满襟。
师:从感情基调来看,这首诗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大家齐读一遍,注意要点。
生读诗。
师:要读出一首诗的感情,首先要理解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杜甫在这首诗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请大家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
(幻灯片)师:提示:从意象入手把握诗歌,意象 —— 意境 —— 感情。
生讨论交流,师巡视。
生:我觉得 “ 丞相祠堂何处寻 ” 中的 “ 寻 ” 字写出了诗人特意去找, “ 寻访 ” 武侯祠,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之情。
2021古代诗歌散文情境默写附答案1.3《拟行路难》1、鲍照在《拟行路难》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其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2、鲍照的《拟行路难》开头用比喻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的控诉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
3、在《拟行路难》中,作者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4、《拟行路难》中安慰自己要认命,不要忧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
1.4《蜀相》1、《蜀相》中,借对祠堂庭宇景色的描写衬托出的庄严肃穆气氛,并抒发凭吊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2、《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抱负的句子是:,。
3、《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
4、《蜀相》中,诗人运用带有咏叹情调的自问自答句式,把一种追思缅想情意,作了极为深微的表达并奠定了全诗“沈挚悲壮”的的句子是:,。
2.1《春江花月夜》1、《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表明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3、《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4、《春江花月夜》中,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5、《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6、《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选修理解性默写含答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理解性默写1.《拟行路难》1、鲍照在《拟行路难》中“_________ ,______ __ ”两句将其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2、鲍照的《拟行路难》开头用比喻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的控诉的两句诗是:“________ _,_______ _”。
3、在《拟行路难》中,作者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 ”。
4、《拟行路难》中安慰自己要认命,不要忧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
2.《蜀相》1、《蜀相》中,借对祠堂庭宇景色的描写衬托出的庄严肃穆气氛,并抒发凭吊情怀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__ ___ 。
2、《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抱负的句子是:,。
3、《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
4、《蜀相》中,诗人运用带有咏叹情调的自问自答句式,把一种追思缅想情意,作了极为深微的表达并奠定了全诗“沈挚悲壮”的的句子是:,。
3.《夜归鹿门歌》1、《夜归鹿门歌》中,在山寺僻静与渡口喧闹的对比描写中,使人联想起诗人潇洒超脱的情怀的句子是:,。
2、《夜归鹿门歌》中,写世人回村,诗人却离家归鹿门,在两种归途中,表露诗人的隐逸自得之志趣的句子是:,。
3、《夜归鹿门歌》中,写隐居处的境况:孤独一人,与世隔绝,与山林作伴,表现了隐逸生活的妙趣和真谛的句子是:,。
4、《夜归鹿门歌》中,写上鹿门山的山路上,月光照耀着树林,朦朦胧胧,美妙无比,不知不觉到了目的地,原来这就是庞德公的隐居处,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的句子是:,。
4.《梦游天姥吟留别》1、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 _”和“_____ _”令人叹为观止。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和译文【优秀6篇】《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甫。
其全文古诗如下:这次为您整理了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和译文【优秀6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和译文篇一一、背景介绍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
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会有怎样的感情呢?二、朗读古诗,读准字音及节奏三、初知意象1.明确大意。
过去就听说洞庭湖水势浩瀚,今天我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整个地漂浮在湖水之中一般。
我漂泊江湖,亲朋故旧早不知闻,竟无一字寄给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
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是战火纷飞,生灵涂炭;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我不禁涕泪奔流。
2.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吴楚、乾坤日月——开阔博大孤舟——孤单漂泊)3.自己的话将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描述出来。
四、缘景明情1.首联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呢?(诗人身临其境,胸襟自非平常可比。
表现了今日得上岳阳楼一偿夙愿的喜悦。
2.颔联具体描写了什么景象?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情感?(具体描写临楼纵目洞庭湖的壮阔景象。
表现出诗人壮阔的情怀和气吞山河的气魄。
)3.“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抒发了作者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4.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从哪句可以看出?(不是。
此时的杜甫不只是感叹自己穷愁潦倒、漂泊无依的身世,更为正处在战火中的祖国“涕泗”横流。
《阁夜》教案6篇下面是本店铺收集的《阁夜》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阁夜》教案1学习目标:1.诵读全文,把握节奏。
2.欣赏并领会本诗的思想感情及艺术特点。
3.品味本诗的意境。
学习重点、难点: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时数:一课时学习过程:一、.预习学案:1.填写杜甫的生平、思想等情况。
杜甫(712—770)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他的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充满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感情,被誉为诗史。
《阁夜》一诗作于安史之乱被平定的前一年(76(2)诗人受尽颠沛流离之苦,又遇上崔旰作乱,国无宁日,诗人怎能不忧心忡忡?全诗格调低沉,诵读时我们可以触摸到诗人那颗苍凉凄苦的心。
2、概括全诗内容:答:前四句都在写阁夜看到的战乱凄凉的景象,后四句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忧虑(或表达诗人伤时感世的情怀)。
3、全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通过阁夜看到的战乱的凄凉景象和动荡不安时局的描写,极力渲染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表达作者对战乱的厌恶,对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的同情,对国家民族前途的优虑(或表达作者伤时感世的情怀)。
二、赏析学案:1.岁暮阴阳催短影,天涯霜雪霁寒这一联交代了什么要素?有什么作用?明确:时间,所在地,诗人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为下文写听到当地驻军的鼓角声作铺垫,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组合成什么意境?明确:听觉、视觉。
借听觉写出了兵草未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下句借视觉写出了山川美景的秀丽,音调转柔。
3.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这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悲慨?明确:表达诗人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
(一)课堂练案:国殇如何运用场面描写渲染悲壮的气氛。
说明:《国殇》悲歌慷慨,刻画了一批英勇无畏的烈士形象。
而作为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领航者,屈原熟练地运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让读者沉浸在这悲壮的气氛中。
略论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的杜甫选诗高中语文教科书(人教版)共选取了杜甫的七首律诗,它们分别是《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蜀相》、《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
其中,前三首出现在必修三教材中,后四首出现在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
它们或要学生背诵理解,或需学生自主赏析,要求略有差别。
本文试将这七首诗作整体把握,寻求它们的一些共同点,希望见微知著,帮助学生理解与感悟杜甫的诗歌。
一、创作时期均为杜甫后期作品 见下表: 杜甫卒于公元770年,除《蜀相》一诗是杜甫初至成都,定居浣花草堂时所作,其余六首诗均为杜甫在生命的最后漂泊岁月中所作,是他生命最后衷肠的倾诉。
二、情感基调大体一致 杜甫越是晚年的诗作,“沉郁顿挫”的个人风格体现的越是淋漓尽致。
这时期的情感,对比他少年壮游时期的远大抱负、雄心壮志已不可同日而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气干云也已渐行渐远。
诗人在颠沛流离中更多流露出的是凄苦、悲催、哀愁等情感,尽管这种情感的抒发往往是迂回深沉而非宣泄式的哀嚎。
杜甫之所以给学生大体留下一个“苦涩”“哀愁”的模糊印象,多半与其最后时期诗作的这种情感不无关系。
三、虽抒沉郁之情常写壮阔之景 这七首诗情感的抒发多是沉郁的,悲切的,但老杜在写景之时却并没有选取细小的、狭窄的、婉约的乃至凄凉的种种意象,相反,他选取了一些宏大的、开阔的、近似豪放的意象,进而构成气象雄浑、天高地阔般的整体意境。
见下表: 杜甫之所以能将这种沉郁之情与壮阔之景天衣无缝且以一种一贯风格的姿态出现,或许有以下几点原因: 1.主观上:诗人个人文学功力的体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2.创作上:“一切景语皆情语”。
写这些壮景根本上还是为了更好的抒发情感,表达主题。
如《登岳阳楼》诗中,若没有“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诗人的渺小、无助就得不到充分体现,感染力也将被削弱。
086I教材丨杜甫的镜头为何颤抖?—以《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为例◎谈胜轶谈胜轶,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高级中学教师。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录了 杜甫的《蜀相》《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这四首律诗,编者将其安排在三个不同的单元 里,设计意图固然不错,但不便于集中欣赏杜诗。
我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杜甫律 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根据诗歌的表现手 法和意境特征进行了分类 ,将《蜀相》归为 类,将《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归为 类,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堂上也临时生成了一些极为 的赏。
譬如,我讲到杜甫的其的,就有学8旅夜怀》的 ,8阁夜》的 三,《登岳阳楼》的 夜浮”都给人 的摇晃不安的感觉。
这个问题了,深 和 。
于 ,我性就 杜甫的镜头为 为教学,让学生在 的赏解读中,i,诗境,人 的,意 ,杜甫中中殷忧的思想,并不时地“因声求气,吟咏诗韵”,通过声并茂的诵读强化对诗人沉郁之情的认,达到与之 同同戚的共鸣境界。
这样,既能按教材编者原有的编辑意图将诗歌教学落到实处,又能集 中、透彻地 杜诗的风貌格调。
杜甫的 为 这一主问题确定以后,我试着让学生再分析这些镜头里有没共同的意象。
稍加点拨,学生悟得这三首诗都写到了 江水(或湖水)这 要意象。
杜甫 的漂泊,从地理交通的角度考察,多与 湖泊关涉,其交通工具便承载了诗人之博大胸襟和深沉忧思的一叶舟。
然后,我又让学生阅教材提供的注解文字,根据杜甫的有关身世,概括出写《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的漂 的。
就 元年(765 —大历元]766 !三年(768);就]今四川县)!夔州(今庆奉县)!岳 州(今湖南岳阳)。
与 相关的社‘景及诗人 ,我 要补充,PPT呈现:“定 堂”的五年(760-765),杜甫的生活定,但到了 元 765)四,,杜甫在成 了和生 的。
,杜甫决定携家离蜀,乘舟东下。
765之交,杜甫出蜀后 安(今四川云阳',因到 766)春天,夔州。
杜甫诗歌专题《旅夜书怀》765年《阁夜》766年《登岳阳楼》768年了解杜甫生平: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人。
他创作的许多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称为“诗史”。
其诗歌风格沉郁顿挫,主要作品有“三吏”“三别”等。
因其卓越的成就,被人尊称为“诗圣”,著有《杜工部集》。
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杜甫的生活和创作的四个时期:1、读书壮游时期(712-745)——涉世未深奉儒守官,读书作文;漫游吴越,举试不第;漫游齐越,初遇李白。
《望岳》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忧国忧民投赠干谒,仕途失意;献三礼赋,待制集贤;历尽辛酸,关注民生。
《丽人行》《兵车行》《出塞》《赴奉先咏怀五百字》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陷落长安,忠君恋阙;奔赴凤翔,官授拾遗。
《春望》《羌村三首》“三吏”“三别”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携家入蜀,漂泊西南;草堂定居,安定平稳;出蜀漂泊,江舟长逝。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登岳阳楼》《阁夜》《旅夜书怀》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解题诗歌的题目往往包含丰富的信息,《旅夜书怀》这一标题包含哪些信息?请结合注解谈一谈。
在旅途之夜书写自己的情怀或感情。
这个标题应该包括两个基本内容,即写诗人旅途之夜所见的景物和当时的思想感情。
【补充】写作背景:杜甫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携家人自问州折回成都,入严武幕。
本来,有这位好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
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云安(今四川云阳)。
《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二、鉴赏诗歌1.哪些诗句写所见之景,哪些写所抒之情?前两联写旅途之夜所见之景,后两联抒发诗人的情感。
《蜀相》1.古典诗歌中常以问答起句,突出感情的起伏不平《蜀相》一问一答,一开始就形成浓重的感情氛围,笼罩全篇的句子是?。
2.《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功业的诗句是,。
3.《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
4.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
”5.《蜀相》中以乐景写哀情,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的两句诗是“,。
”6.《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功业的诗句是“,。
”7.杜甫《蜀相》中的“,。
”以高度凝练、精辟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
8.《蜀相》结尾两句“,。
”,作者对诸葛亮的思表达了无限的哀思,对于他未能实现复兴汉室、统一中原的天下大计,深表痛惜。
9.姜夔《扬州慢》词序中“寒水自碧”一句与杜甫《蜀相》中的“”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登岳阳楼》1.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
”2.《登岳阳楼》描写洞庭浩瀚无边的诗句是“,。
”3.《登岳阳楼》虚实交错今昔对照的诗句是“,。
”4. 《登岳阳楼》描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的诗句是“,。
”5.《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承载万物的句子是:“,。
”6.杜甫《登岳阳楼》中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基础的诗句是:,。
7.《登岳阳楼》中“ , ”两句,写诗人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凭倚窗轩,胸怀家国,不禁涕泪交流8.《登岳阳楼》中“ , ”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9.《登岳阳楼》中“ , ”两句,写诗人年老多病,远离亲友,以舟为家,流落在外,表现了诗人的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
《阁夜》1.杜甫的《阁夜》中上句写悲惨的战争现实,下句写壮美的三峡夜景,创造了一种气象雄浑的意境,被人称赞写得“伟丽”的两句诗句是“,。
杜甫《阁夜》详解杜甫《阁夜》详解《阁夜》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寓居夔州西阁夜中所作。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杜甫《阁夜》详解,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阁夜》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释:1、阴阳:指日月。
2、短景:指冬季日短。
景:日光。
3、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瞿塘峡在夔州东。
4、星河:星辰与银河。
5、野哭句:意谓从几家野哭中听到战争的声音。
几家:一作“千家”。
6、夷歌句:意谓渔人樵夫都唱着夷歌,见夔州之僻远。
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7、卧龙:指诸葛亮。
《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8、跃马:指公孙述。
述在西汉末曾乘乱据蜀,自称白帝。
这里用晋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意。
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及之。
这句是贤愚同尽之意。
译文:时令到了寒冬,日子就越来越短;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
五更时听到战鼓号角,起伏悲壮;山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波动摇。
野外几家哭声,传来战争的讯息;数处渔人樵夫,唱起夷族的`歌谣。
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终成黄土;人事变迁音书断绝,我寂寞无聊。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大历元年(766)寓于夔州西阁作所。
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的意思。
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
以诸葛亮和公孙述为例,说明贤愚忠逆都同归于尽,个人的寂寞就更无所谓了。
全诗气象雄阔,大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
创作背景此诗是杜甫在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冬离蜀寓居夔州(治今重庆奉节)西阁时所作,时年五十五岁。
当时,蜀中发生了崔旰、郭英乂、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西边的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加之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去世,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
夔州地处峡中,山水险峻,且有许多古人争雄的遗迹。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理解性默写(选修)第一单元一、白居易《长恨歌》1.《长恨歌》中“,。
,。
”从黄昏到黎明,集中描写了唐玄宗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
2.《长恨歌》中表现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迷恋已经引起公愤的句子是:“,。
”3.《长恨歌》中采用浪漫主义手法寄志托物重申誓言的诗句是:,。
4. 文中描写杨贵妃天生丽质(貌美)的句子是:,。
5.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有两个表示情愿相爱永不变心的诗句,这两个诗句是,。
6. 表现贵妃对玄宗绵绵不尽的相思的句子是:7..渲染出凄凉情景的句子是:,。
二、屈原《湘夫人》1.《湘夫人》中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的诗句是“,。
”。
2.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就是化用《湘夫人》中的““,。
”两句诗。
3.“,。
”两句诗表现湘君离开期约地点时劝自己把眼光放远,在旷达自解中见出对幸福爱情生活永不放弃的执着。
4.“,。
”写湘君把外衣抛到江中去,把单衣丢在澧水旁。
是希望湘夫人能知道他曾经来过。
5.《湘夫人》中运用比兴手法写湘君不敢对湘夫人表白心迹的句子是:,。
6.《湘夫人》中,湘君抛弃湘夫人的赠礼,显现出绝望情绪的句子是:,。
三、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1.鲍照的《拟行路难》开头用比喻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的控诉的两句诗是“,。
”2.李白的《行路难》用比喻手法表达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的两句诗是“,。
”3. 在《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
”4.《拟行路难》(其四)中表现作者极度矛盾和忍辱负重的句子:,。
5.《拟行路难》(其四)中的“,。
”以浅近的比喻说明复杂的现实内容。
6.“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
”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在《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
”四、杜甫《蜀相》1.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
”2.《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