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二则咏雪
- 格式:doc
- 大小:82.00 KB
- 文档页数:4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二则咏雪
一、文学常识。
1. 出处。
二、原文及注释。
1. 原文。
-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 注释。
- 谢太傅:即谢安(320 - 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jiǎ)(今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 内集:家庭聚会。
- 儿女:子侄辈的年轻一代。
- 讲论文义:谈论诗文。
- 俄而:不久,一会儿。
- 骤:急(速),紧。
- 欣然:高兴的样子。
- 何所似:像什么。何,什么;似,像。
- 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 - 撒盐空中差可拟:跟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 未若:不如,比不上。
- 柳絮因风起:柳絮乘着风飞舞。因,趁、乘。
- 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 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次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三、译文。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四、内容分析。
1. 家庭氛围。
- 文章开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描绘出一幅温馨的家庭聚会图。在寒冷的雪天,一家人聚在一起,谈论诗文,可见谢氏家族是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长辈重视对晚辈文学素养的培养。
2. 人物形象。
- 谢安:作为长辈,他组织家庭聚会,引导晚辈们进行文学探讨,当看到雪时,他能即兴提问“白雪纷纷何所似”,这显示出他的儒雅、富有情趣和对晚辈教育的重视。并且在听到晚辈的回答后“大笑乐”,表现出他对晚辈回答的欣赏态度,也体现出他和蔼可亲的形象。 - 谢朗(胡儿):他回答“撒盐空中差可拟”,将雪比作盐撒在空中,这个比喻较为直接、质朴,从他的回答可以看出他思维敏捷,能够快速根据眼前雪景作出联想,但相比之下,这个比喻缺乏一种诗意和美感。
- 谢道韫(兄女):她回答“未若柳絮因风起”,把雪比作柳絮随风飘舞。这个比喻非常精妙,柳絮轻盈、洁白,随风飞舞时的姿态与雪花飘落极为相似,而且富有诗意,体现出谢道韫的聪慧、才思敏捷和具有高雅的文学素养。
3. 比喻的妙处。
- 谢朗的“撒盐空中差可拟”,盐和雪都是白色的,在颜色上有相似之处,而且盐从空中撒下时也有颗粒感,与雪的形状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盐的下落是比较沉重、直接的,缺乏雪花那种轻盈、飘舞的动态美感。
- 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柳絮是春天的事物,本身就给人一种轻柔、优美的感觉。“因风起”则生动地描绘出了雪花随风飘舞、轻盈灵动的姿态,不仅在颜色上相似,而且在神韵上更为贴切,这个比喻更能体现出雪的美感和诗意。
五、主题思想。
1. 本文通过描写谢太傅寒雪日与子侄辈讲论文义时,晚辈对“白雪纷纷何所似”这一问题的回答,展示了魏晋时期士族家庭浓厚的文化氛围,以及谢道韫出众的文学才华,同时也表现出家庭生活中的和谐、欢乐氛围。
六、写作特色。
1. 语言简洁。
- 全文短短七十余字,却完整地叙述了一个家庭聚会的场景,包括事件的起因(寒雪日内集,讲论文义)、发展(雪骤,问白雪纷纷何所似)、高潮(胡儿和兄女的回答)、结局(公大笑乐,点明兄女身份)。没有多余的描写,用词精准,如“俄而”“欣然”“未若”等词,简洁地表达出时间的推移、人物的神态和比较的关系。
2. 以小见大。 - 文章通过家庭聚会中一个小小的对雪的比喻的讨论,展现出谢氏家族的文化素养、家庭氛围以及人物的性格和才华。一个简单的场景,却能反映出当时士族阶层的生活风貌和文化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