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分区
- 格式:docx
- 大小:280.78 KB
- 文档页数:7
中国具体的区域划分:
1、华东地区(包括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上海);
2、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
3、华中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
4、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
5、西北地区(包括宁夏、新疆、青海、陕西、甘肃);
6、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
7、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
8、台港澳地区(包括台湾、香港、澳门)。
华北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
华中地区:中国中部地区的简称。
包括: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华东地区:中国东部地区的简称。
“华东六省一市”包括: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台湾省)和上海市。
华南地区:中国南部地区的简称。
华南三省(区)包括:广东省,海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义上的华南地区还包括福建省中南部,台湾、香港、澳门。
西南地区: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中国西南部的广大腹地,地理上包括青藏高原东南部,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大部。
西南四省(区)一市包括: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和重庆市。
西北地区: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西北内陆的一个区域,地理上包括黄土高原西部,渭河平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北部内蒙古高原西部,柴达木盆地,和新疆大部的广大区域。
通常简称“西北”。
西北五省区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中国四大地理分区范围和依据
中国四大地理分区是指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四大地理分区的范围和依据如下:
- 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北,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以东。
包括东北三省和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大部分、北京和天津),还包括甘肃的东南部,内蒙古的东北部、安徽北部和江苏北部。
北方地区面积约占中国总面积的20%,人口较多,约占中国人口的43%。
- 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包括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西南三省一区一市,沿海四省等(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安徽、浙江、上海、四川大部分、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广东、福建、海南、台湾、香港、澳门)。
南方地区面积约占中国总面积的25%,人口众多,约占全国的52%。
- 西北地区:大兴安岭、长城、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一线以北。
包括新疆、内蒙、宁夏、陕西和甘肃的西北部。
西北地区面积约占中国总面积的33%,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占区域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 青藏地区: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
包括西藏和青海的大部分。
青藏地区面积约占中国总面积的22%,是中国藏族聚居的地方。
四大地理分区的划分综合了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点,
反映了中国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差异。
中国地理区域划分口诀中国地理区域划分是指对中国大陆的地理空间进行分区划分的一种方式。
中国地理区域划分口诀可以帮助人们快速记忆和理解中国地理区域划分的重要内容。
以下是一种可能的口诀及其参考内容。
口诀:华北华南西北东北,华东西南中央。
黄土高原青藏高,沿海平原江南豫。
华北:指中国北方的广大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省份。
其特点是长江以北、黄河以南,地势平坦,气候干燥,冬寒夏热,农业以小麦、玉米等为主。
华南:指中国南方的广大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等省份。
其特点是位于南岭以南,地势起伏,气候湿润,四季如春,农业以水稻、茶叶等为主。
西北:指中国西北的广大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份。
其特点是地势高原和山脉交错,气候干旱,冬冷夏热,农业以小麦、玉米、水果等为主。
东北:指中国东北的广大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份。
其特点是地处东北亚的边缘地带,地势平坦,气候寒冷,冬长夏短,农业以大豆、玉米、小麦等为主。
华东:指中国东部的广大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等省份。
其特点是东部沿海地带,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经济发达,农业以水稻、小麦、茶叶等为主。
西南:指中国西南的广大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等省份。
其特点是地势复杂,有山地、高原和盆地等地貌,气候多样,农业以稻米、玉米、蚕桑等为主。
中央:指中国中部的广大地区,包括河南、湖南、湖北、山东、河南等省份。
其特点是位于中国的地理中心,地势起伏,气候温和湿润,农业以小麦、棉花、水稻等为主。
黄土高原:指中国中部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包括陕西、山西、河南、江苏等省份。
其特点是地势高原,土壤多为黄色,气候干燥,农业以小麦、玉米为主。
青藏高原:指中国西南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主要位于西藏、青海等省份。
其特点是地势高原和高山,气候寒冷,农业较少,以畜牧业为主。
沿海平原:指中国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的平坦地带,主要包括广东、福建、江苏、浙江等省份。
中国地理区域知识点总结一、地理概况中国地理面积广阔,东部沿海地区地势平坦,西部高山连绵。
中国地理区域划分主要包括东部沿海地区、华北平原、黄河流域、西南山地、西北平原等地理区域。
二、东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包括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区。
这一地区地势平坦,沿海线长,气候温和,沿海港口发达,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1. 辽宁: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一个重要的沿海工业基地。
辽宁省有丹东、大连等港口,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港口之一。
2. 河北:位于华北平原南部,环渊海湾,地势平坦,气候适宜,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河北省有天津港,是中国最大的港口之一。
3. 山东:位于中国大陆东部,东临黄海,地形东西呈“大儒勒蒙山”之势。
山东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工业基地和农业生产基地,山东省有青岛、烟台等港口。
4. 江苏:位于中国东部,东临黄海,是中国东部最发达的经济地区之一,有苏州、南京等重要城市和港口。
5. 浙江: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于苏浙沪地区。
浙江省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有杭州、宁波等重要城市和港口。
6. 福建:位于中国东南部沿海,东临台湾海峡,是一个以农业、港口经济、轻工业等为主的省份。
福建省有福州、厦门等重要城市和港口。
7. 广东:位于中国南部沿海,东临南海,地势东高西低。
广东省是中国南方的经济中心地区,有广州、深圳等重要城市和港口。
三、华北平原华北平原位于中国大陆的北方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华北平原包括山西、陕西、河北等省份,地形平坦,气候适宜,土地肥沃,是中国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产区。
1. 山西:位于中国大陆的中部,地处黄土高原的东部,是一个以农业和煤炭资源丰富而闻名的省份。
山西省有太原、大同等重要城市。
2. 陕西:位于中国大陆的西北地区,地形以关中平原、秦岭山脉为主,是中国丝绸之路的起点。
陕西省有西安、宝鸡等城市。
3. 河北:河北省位于中国大陆的北部,地处华北平原的南部,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中国地理分区
1.重庆,武汉,南京三大火炉的成因:①位置:三城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夏季气温高。
②地面状况:三城位于长江沿岸,空气湿度大,保温作用强。
③局部地形:大多位于盆地或河谷,不利于散热,
聚热作用强。
④环流角度:热岛效应。
2.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的利弊因素:①有利因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劳动力丰富,农业历史悠久。
②不利因素:水资源缺乏,易春旱、夏涝、寒潮。
人均耕地不足,生产规模小。
风沙盐碱。
3.黄河调水调沙的时间为什么选择在七月?①华北每年七月进入雨季,流域内多暴雨。
→减缓河流防汛压力。
②利用库存水量冲刷河床中的泥沙。
→调沙,使河道顺畅。
中国七大区域划分通常情况下中国的地理单元被划分为七块,即七大地理区,由北往南、由东往西排依次是: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华东、西北、西南。
扩展资料中国七大地理分区1、东北省东北地区总面积约为152万平方公里,包括了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或说东北四省区(包括内蒙古东部),简称“黑吉辽”。
2、华东华东地区总面积约为79.83万平方公里,包括了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福建省和台湾省,简称“苏沪鲁赣浙皖闽台”共8个省市。
华东地区是中国省区市最多、综合技术水平最高、经济文化最发达地区。
3、华北华北地区总面积约为87万平方公里,包括了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分地区(一般指内蒙古中偏东部分),简称“晋冀蒙京津”。
其土壤皆为河流冲积黄色旱作类型,是中国小麦的主产区。
4、华中华中地区总面积约为56万平方公里,包括了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华中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为武汉,简称“豫湘鄂”。
华中地区历史文化厚重,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水陆交通便利,是全国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中国工农业的'心脏和交通中心。
5、华南华南地区的总面积约为61.3万平方公里广东省、广西省、海南省、香港和澳门特区,也有包括福建一说,简称“琼粤桂港澳”。
华南地区有着“插支筷子能发芽”的独特气候环境,并拼接着毗邻港澳和东南亚的区位优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独占鳌头。
6、西南西南地区的总面积为235.1万平方公里,包括了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西藏自治区的大部以及陕西省南部,简称“渝贵滇川藏”。
西南地区是中国21世纪以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发展区域之一,也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和战略储备的重要基地。
7、西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陕西省、甘肃省五省之地(简称“陕甘宁青新”)。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再加上高原、山地地形较高对湿润气流的阻挡,导致本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形成沙漠广袤和戈壁沙滩的景观。
中国地理单元划分
中国地理单元划分主要涉及行政划分和地理划分两个层面。
以下是中国地理单元的划分情况:
1.行政划分:
•省级行政区划:中国行政区划最高级别是省,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地级行政单位:在省级下,有地级行政单位,例如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等。
2.地理划分:
•自然地理区划:
•中国的自然地理可大致划分为东部平原、西部高原、南部丘陵和北
部草原等。
•西部高原包括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
•气候划分:
•中国的气候呈多样化,包括寒冷的东北季风区、温暖湿润的东南季
风区、干燥的内陆地区和高原地区的高寒气候。
•文化地理区划:
•中国拥有多种不同的文化传统,可根据文化、语言、民俗等因素进行
划分,如北方文化、南方文化、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等。
•经济区划:
•中国的经济区划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特征进行划分,例如沿海
经济带、中西部地区等。
•旅游划分:
•中国各地也根据其旅游资源的不同,划分为旅游区域,如丽江古城、
桂林山水等。
这些划分方式在地理研究、行政管理和规划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地理的划分有时会根据研究和应用的需要进行调整。
中国的地理分区中国是一个广袤的国家,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地理景观。
根据地理特点和行政划分,中国被划分为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六个主要地理分区。
一、东北地理分区东北地理分区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个省份。
东北地区地势较为平坦,地貌以平原为主,同时也有一些小山丘和丘陵。
这里气候寒冷,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相对短暂而凉爽。
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石等矿产资源,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二、华北地理分区华北地理分区位于中国的北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和内蒙古五个省市自治区。
华北地区地势较为平坦,地貌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这里气候寒冷干燥,冬季严寒而干旱,夏季炎热多雨。
华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和工业基地,拥有大量的粮食和煤炭资源。
三、华东地理分区华东地理分区位于中国的东部,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和山东七个省市。
华东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地貌类型多样,包括平原、山地、丘陵和海岛等。
这里气候相对温和,四季分明。
华东地区经济发达,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区域,拥有繁荣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四、中南地理分区中南地理分区位于中国的中南部,包括湖南、湖北、河南、江西、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等八个省份和自治区。
中南地区地势复杂多样,包括平原、山地、高原和盆地等。
这里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
中南地区是中国的农业和工业重镇,有着富饶的农田和大量的能源资源。
五、西南地理分区西南地理分区位于中国的西南部,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五个省市自治区。
西南地区地势复杂多样,包括高山、山地、高原和盆地等。
这里气候多样,有亚热带和温带气候。
西南地区地貌壮丽,拥有宝贵的森林、水能和矿产资源,是中国的旅游胜地和重要的能源基地。
六、西北地理分区西北地理分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五个省市自治区。
西北地区地势高原和山地为主,也有少量的沙漠和盆地。
这里气候干旱,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中国地理中的地理分区与行政区划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土地和多元文化的国家。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了解这个国家的地理特点,人们将中国划分为不同的地理分区和行政区划。
地理分区通常是根据自然地理特征和地貌来划分的,而行政区划则是为了行政管理和统一制度而设立的。
本文将介绍中国地理中的地理分区和行政区划,并讨论其对中国的发展和管理的重要性。
地理分区中国地理分区主要基于自然地理特征和地貌的差异。
根据地理分区,中国可以被划分为七大地理区域: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和台湾地区。
东北地区位于中国的东北部,是一个独特的地理环境。
这个区域地广人稀,气候寒冷,主要由平原、山脉和河流组成。
东北地区的主要特点是资源丰富,尤其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这些资源对中国的能源供应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华北地区位于中国的中北部,包括北京、天津和河北等省市。
这个地区地势平坦,气候较为干燥,土地肥沃。
华北地区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拥有众多的历史名胜和重要的行政机构。
华东地区是中国最富裕和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和福建等省市。
这个地区地理环境多样,既有平原、丘陵,又有河流和海岸线。
华东地区是中国的经济和科技中心,对于国内外的贸易和投资起着重要的作用。
华南地区位于中国的南部,包括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市。
这个地区气候湿热,多雨,地形复杂,拥有丰富的森林、矿产和水资源。
华南地区经济发达,是中国的重要制造业和出口基地。
西南地区位于中国的西南部,包括四川、云南和贵州等省市。
这个地区地势险峻,气候多样,以山地、高原和盆地为特征。
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对中国的旅游业和能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西北地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和宁夏等省市。
这个地区地理条件恶劣,主要由戈壁沙漠和高原构成。
西北地区是中国的重要粮食和能源基地,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台湾地区位于中国的东南海域,是中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
中国七大地理分区及简单介绍
摘要:
一、中国地理分区的划分
二、七大地理分区的简介
1.北方地区
2.南方地区
3.西北地区
4.青藏地区
5.东北地区
6.华北地区
7.华东地区
正文:
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民族众多的国家。
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点,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接下来,我们将对这四大地理区域进行简单介绍。
1.北方地区
北方地区位于我国东部,包括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
这个地区地形主要包括平原、丘陵和盆地,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北方地区的重要河流有黄河、长江和松花江等。
2.南方地区
南方地区位于我国东南部,包括江南、华南和西南地区。
这个地区地形复杂,有平原、盆地、丘陵和山地。
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南方地区的重要河流有长江、珠江和闽江等。
3.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位于我国西北部,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省份。
这个地区地形以高原、盆地和山地为主,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干燥少雨。
西北地区的重要河流有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等。
4.青藏地区
青藏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包括青海、西藏和四川西部。
这个地区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气候以高原气候为主,寒冷干燥。
青藏地区的重要河流有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
综上所述,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各具特色,自然景观、气候条件和民族文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
中国的地理分区与主要特点中国地理分区与主要特点中国是一个广袤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地理区域。
根据地理特征和人文因素,中国可以被划分为东部沿海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华南地区和东北地区等六大地理分区。
每个地理分区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特色。
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
这一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交通便利的优势。
其经济主要以制造业、金融业和服务业为主,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
同时,东部沿海地区还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发达的港口,是中国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
西南地区是中国的内陆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等省份。
这一地区地形高低起伏,山川纵横,资源丰富。
西南地区有着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如壮观的长江三峡和神秘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此外,西南地区还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和能源基地,盛产稻米、茶叶、森林资源等。
西北地区是中国的内陆干旱地区,包括陕西、宁夏、新疆等地。
这一地区地势高大,气候干旱,资源相对较为匮乏。
然而,西北地区也有其独特之处。
横跨新疆的塔里木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河流域,而西北地区的戈壁干沙漠则是中国最大的沙漠。
此外,西北地区还拥有大量的矿产资源,如煤炭、油气等。
中国的丝绸之路经过西北地区,这里也是中亚和欧洲交通的要道。
华北地区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等地。
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较快,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之一。
华北地区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此外,华北地区还有许多历史遗迹和名胜古迹,如长城、颐和园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外国投资。
华南地区是中国最南端的地区,包括广东、福建、海南等省份。
这一地区气候湿热,物产丰富,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华南地区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如岭南水乡的风景和亚热带海岛的气候特点。
此外,华南地区还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门户,拥有广州、深圳等多个国际大都市。
东北地区是中国位于中国东北部的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份。
第二讲中国地理分区基础题组华北平原农村地区住宅的建设有“朝阳”和“朝阴”的说法。
“朝阳”是指房屋朝向东南方向。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该地区房屋“朝阳”的原因是( )①方便日常出行②可避冬季寒冷的西北风③光照较好④可增加用地面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B 本题考查华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从材料中可知,朝阳的房屋朝向为东南方向,这样有利于减轻冬季寒冷西北风的影响,且光照较好,朝阳的房屋对日常出行和用地面积没有影响,所以B正确。
2.为了达到夏季遮阳的目的,农村的院落内一般都种植几棵树木。
树种选择和种植的方位合理的是( )A.落叶阔叶树东南B.常绿针叶树东南C.落叶阔叶树西南D.常绿针叶树西南答案 C 本题考查华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华北平原一年四季正午太阳都位于正南方向,下午太阳位于西南方向,且光照较强,种植方位应选择在西南,落叶林夏季可遮阳,冬季落叶有利于采光,且华北平原地带性植被为落叶阔叶林,所以C正确。
3.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不适合优质酿酒葡萄种植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B.土壤C.光照D.热量3.答案 C 优质的酿酒葡萄种植需要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条件,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多,光照比北方弱,故选C。
贵州省东南部的石桥村位于喀斯特山区,被誉为“中国国纸之乡”,至今保持着古法造纸的手艺。
村民们利用当地的构树皮和清澈的溶洞地下水,经过数十道工序制造出高质量的古籍修复专用纸和国画专用纸。
2006年皮纸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4.(2018广东中山期末)石桥村古法造纸最基础的条件是( )A.独特的自然条件B.充足的原料供应C.广阔的市场需求D.廉价的劳动力答案 A 根据材料,石桥村古法造纸利用的是当地的构树皮和清澈的溶洞地下水,所以古法造纸最基础的条件是独特的自然条件。
缺少溶洞地下水这一条件,仅有充足的构树皮原料供应难以完成。
市场需求、廉价的劳动力不是古法造纸基础条件。
5.(2018广东中山期末)石桥村生产的皮纸质量高,但是产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成本高B.水资源减少C.手工制作D.森林减少答案 C 石桥村生产的皮纸质量高,但是产量少的主要原因是手工制作,工序复杂。
就地取材,生产成本不高。
水资源、森林资源充足,不是产量少的原因。
6.(2018广东中山期末)石桥村古法造纸术得以传承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工艺改进B.原料替换C.生态环境改善D.政策扶持答案 D 2006年皮纸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说明石桥村古法造纸术得以传承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政策扶持,D对。
某探险队在新疆进行考察。
从新疆某地出发,由南向北依次看到不同的自然景观,如下图所示,图中数据表示海拔(单位:米)。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7.(2018山东大联考)图中山坡一侧有云杉林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地处山地北坡,热量条件不足B.受极地高气压带影响,多降雪C.受山谷风的影响,少夜雨D.该海拔多地形雨答案 D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形区的山麓基带为荒漠带,说明该地形区气候干旱,结合基带的海拔和所处的纬度位置,可判断出该地形区为天山山脉;天山山脉的北坡可受到西风带来的来自大西洋的水汽的影响,降水较多,水分条件适宜森林的生长,故选择D项。
8.(2018山东大联考)图示山地的雪线北坡低于南坡,其主要原因是( )①北坡纬度偏高,气温较低②南坡纬度偏高,气温较高③南坡受海洋影响大,降水偏多④北坡多地形雨,积雪冰川面积大A.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④答案 B 本题考查雪线的影响因素。
影响雪线海拔高低的因素主要有气温和降水,气温低、降水多,雪线低。
天山北坡纬度偏高,气温较低,且北坡多地形雨,积雪冰川面积大,故选择B项。
提升题组墨脱县是雅鲁藏布江进入印度阿萨姆平原前,流经中国境内的最后一个县,是青藏高原海拔最低、最温和、雨量最充沛、生态保存最完好的地方。
读墨脱地理位置图,回答下面三题。
9.(2018黑龙江牡丹江一中期末)墨脱境内资源丰富,主要有( )①水能资源②森林资源③旅游资源④太阳能资源⑤地热能资源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⑤D.③④⑤答案 C 本题考查我国青藏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
墨脱地处雅鲁藏布江的峡谷之中,河流落差大,径流量大,故水能资源极其丰富,①正确;藏南地区森林覆盖率在90%以上,是中国第二大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②正确;本区地质地貌景观、峡谷景观、冰雪景观及独特的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丰富,③正确;受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本地降水较多,故太阳能资源不丰富,④错误;此地处在雅鲁藏布江谷地,位于板块交界处,地热资源丰富,⑤正确。
故选C项。
10.(2018黑龙江牡丹江一中期末)西藏墨脱是世界上最北的热带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洋流B.季风C.地热D.纬度答案 B 本题考查青藏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
热带一般指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我国受季风影响,在广西、云南一些地区热带北界经常超越北回归线,最北达到25°N左右,B项正确;本地区距海遥远,不受洋流影响,A项错误;地热对温度带分布没有影响,C项错误;热带分布偏北,说明本地区较同纬度其他地区热量条件好,D项错误。
11.(2018黑龙江牡丹江一中期末)藏南被称为“地质博物馆”,是由于其地处( )A.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上B.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C.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D.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上答案 D 本题考查板块构造知识。
藏南地处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上,故选D项。
12.(2019四川乐山模拟)下图为青藏地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分)(1)说出雅鲁藏布江谷地的成因。
(2分)(2)简述图中昆仑山脉的地理意义。
(2分)(3)描述雅鲁藏布江流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分析造成时间差异的原因。
(5分)(4)指出图中甲、乙两地农业生产类型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5分)答案(1)地壳断裂下陷;(1分)流水侵蚀而成。
(1分)(2)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青藏高原与塔里木盆地分界线;西藏与新疆分界线。
(答出其中2点即可,2分)(3)上游流量小,下游流量大;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夏季流量大。
(3分)原因:夏季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温暖湿润,降水量多;夏季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
(2分)(4)甲地:发展畜牧业。
乙地:发展种植业。
(2分)原因:乙地地处雅鲁藏布江谷地,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位于河谷地区,热量条件相对较好。
(3分)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地貌的成因。
雅鲁藏布江谷地位于青藏高原南缘,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断裂下陷后经流水侵蚀形成的。
(2)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主要山脉的地理意义。
山脉的地理意义主要体现在分界线上,昆仑山脉是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青藏高原与塔里木盆地的分界线,是西藏与新疆的分界线。
(3)本题主要考查河流水文特征及影响因素。
河流流量的时空分布特征主要和河流的类型及补给类型相关。
雅鲁藏布江补给水源主要是降水和冰雪融水,结合降水和冰雪融水的时间分布特征即可分析出雅鲁藏布江流量的时间分布特征;雅鲁藏布江为外流河,河流流动过程中不断有支流水源汇入,所以空间上表现为上游流量小,下游流量大。
(4)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农业生产类型差异。
甲地位于青藏高原,乙地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甲农业类型为畜牧业,乙农业类型为种植业。
形成该差异的原因结合两地的地理特征分析即可。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分)材料一新疆伊犁河谷是亚欧大陆干旱地带的一块“湿岛”。
材料二汉江谷地是大西北的“另类”(“鱼米之乡”“小江南”,秦巴山区的“明珠”),是我国重要的柑橘生产区,也是我国柑橘分布北界,今天这里又成为陇海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区的对接带。
材料三两河谷示意图。
伊犁河谷示意图汉江谷地示意图(1)推测两河谷降水水汽主要的来源地,并说出输送水汽的盛行风向。
(8分)(2)汉江谷地能够成为大西北的“另类”,秦岭作用功不可没,简要说明秦岭所起的作用。
(8分)答案(1)伊犁河谷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2分)盛行风向为西南风;(2分)汉江谷地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2分)盛行风向为东南风。
(2分)(2)减小了冬季风的影响,阻挡风沙,增加冬季温度;(2分)抬升夏季风,增加夏季降水;(2分)地势起伏大,气候差异显著,(2分)增加生物多样性。
(2分)解析(1)新疆位于西风带,西部受大西洋水汽影响较大;汉江谷地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由东南季风带来的水汽来自太平洋。
(2)秦岭位于汉江谷地北侧,既可阻挡北方的风沙、冬季的冷空气,又能抬升夏季风,增加夏季降水;同时山地本身增加了该区域的高差,增加了气候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