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
- 格式:docx
- 大小:15.11 KB
- 文档页数:2
《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关系,认识到艺术可以作为一种研究工具,帮助科学家更好地探索科学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艺术手法表现科学现象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3.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科学与艺术的关系:让学生了解科学家如何运用艺术手法来表现科学现象,以及艺术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2. 艺术表现手法:教授学生如何运用绘画、摄影、雕塑等艺术形式来表现科学现象。
3.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个科学现象,运用所学艺术手法进行创作。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科学与艺术的关系,阐述艺术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2. 示范法:展示艺术家如何表现科学现象的作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3. 实践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讨论并创作艺术作品。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如科学家运用艺术手法表现科学现象的案例、艺术表现手法的讲解等。
2. 准备绘画、摄影、雕塑等艺术创作工具和材料。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学生创作作品: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创作的艺术作品,从创意、技巧和表现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3. 学生反馈:课后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课程的看法和建议。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科学家运用艺术手法表现科学现象的案例,引发学生对科学与艺术关系的思考。
2. 讲解科学与艺术的关系:阐述艺术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艺术可以作为一种研究工具。
3. 教授艺术表现手法:介绍绘画、摄影、雕塑等艺术形式,讲解如何运用这些手法来表现科学现象。
4.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个科学现象,运用所学艺术手法进行创作。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点评。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或博物馆,加深对艺术表现科学现象的理解。
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教学设计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中心路小学李海燕教学内容:人美版五年级下册综合探索类的第十八课。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初步认识了解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的美。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与分析,制作图文并茂的学习报告。
3、情感目标:能够从生活中汲取美,认识感受科学、艺术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善于从科学的不同视角发现美、欣赏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感受科学对艺术产生的影响。
教学准备:课件、彩笔、图画本。
教学过程:1.课前复习(色彩、构图)这些知识你们是怎么记住的?今天请大家保持这种学习方法跟老师学习新的一课。
2.出示课题让学生找出两个关键词。
(板书科学、艺术)提问:搞科学和艺术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呢?(板书严谨、想象)看似两种不同的学科它们是怎样联系在了一起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研究一下。
(板书研究)3.研究要有一个主题,比如声音的发出可以借助什么媒介?引导学生敲击桌面、衣服、腮发出的声音就各不相同,通过古曲《竹枝词》感受这些声音都有哪些乐器所发出?(出示只比现代钢琴音域少一个八度的曾侯乙墓编钟)大家研究一下这些或清脆或浑厚的声音是如何通过这些青铜器发出来的呢?(看书)小结:科学的配比铜、锡、铅合金以及“合瓦式”编钟的大小、厚薄。
值得骄傲的是曾侯乙墓编钟是在24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制造,可见我们的艺术与科学完美的结合历史悠久。
4.在岁月的长河中,我们的科学与艺术结合的研究成果保留下来的非常少,这就使我们思考:如果古人用照相机或录像机记录下来该多好!其实真有这么一位东汉时期的科学巨圣他的研究成果没有遗留下来,但我们却找到了他的文字记载,(板书文字)那就是张衡,后人根据他的记录资料又从新仿制了一个地动仪,对我们的地震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明清时期人们还衍生出了地平经纬仪、玑衡抚辰仪、纪限仪、天体仪。
5.记录的方式有很多种,有一位意大利艺术家,他喜欢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灵感(出示达芬奇)你了解他么?(他是一位善于用符号和密码传递信息的科学家,发明家)当下有两种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示直升机和降落伞),就要感谢达芬奇的绘画记录(板书绘画)6.可能有同学面对生活不知记录什么,那就需要大家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了,大家看这两照曝光照片,再对比书本看看能创作出哪一副艺术作品来,提示大家一下,曝光照片有重叠和连贯性。
插上科学的翅膀飞好句好段
1、艺术和科学的价值在于没有私欲的服务,在于为亿万人的利益服务。
2、没有一个人能全面把握真理。
3、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敢。
4、思想永远是宇宙的统治者。
5、一个研究人员可以居陋巷,吃粗饭,穿破衣,可以得不到社会的承认。
但是只要他有时间,他就可以坚持致伍激力于科学研究。
一旦剥夺了他的自由时间,他就完全毁了,再不能为知识作贡献。
6、实践是打开科学宝库的钥匙。
7、我的那些最重要的发现是受到失败的启示而作出的。
8、在科学上面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以光辉的顶点。
9、我们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做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共同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后人生命的开端。
如此延续下去,科学就会一天比一天灿烂,社会就会一天比姿悄一天更美好。
10、探索真理比占有真理更为可贵。
11、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在宗教中,而是在科学中。
12、只有天腔册袜才和科学结了婚才能得到最好的结果。
13、—旦科学插上幻想的翅膀,它就能赢得胜利。
14、在科学上最好的助手是自己的头脑,而不是别的东西。
15、我们要把人生变成一个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
《给艺术插上科学的翅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和艺术的相互关系,认识到科学对艺术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去欣赏和创作艺术作品。
3. 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和艺术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1. 科学与艺术的相互关系2. 科学方法在艺术欣赏和创作中的应用3. 著名艺术家和科学家的事例分享4. 科学实验与艺术创作的结合5. 学生实践环节:科学与艺术的创作展示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科学与艺术的相互关系,分享著名艺术家和科学家的事例。
2.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和艺术创作的实践操作。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科学方法在艺术欣赏和创作中的应用。
4. 展示法:学生展示自己的科学与艺术创作作品。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括科学与艺术的相互关系、科学方法在艺术中的应用、著名艺术家和科学家事例等内容。
2. 实验器材:根据学生实践环节的需要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
3. 艺术创作材料:如画纸、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著名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思考科学与艺术的关系。
2. 讲解:讲解科学与艺术的相互关系,分享著名艺术家和科学家的事例。
3. 实践:分组进行科学实验和艺术创作的实践操作。
4. 讨论:分组讨论科学方法在艺术欣赏和创作中的应用。
5.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科学与艺术创作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2. 学生作品:评估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科学与艺术创作作品,包括创新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等方面。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和合作能力等。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或科学博物馆,加深对科学与艺术相互关系的理解。
2. 邀请艺术家或科学家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创作经验和心得。
3. 开展科学与艺术的竞赛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展示自己的才华。
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美术教案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美术教案一、课题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二、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美术技法、色彩感知、创意思维能力。
2. 了解融合艺术与科学的作品;3. 激发学生艺术的想象力,内化认识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性;4.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进学生的表现力;三、重点1、掌握融合美术与科学的创作思路;2、学习利用不同的颜料、材料结合科学图形,创作出艺术性的作品;四、难点1、学习综合运用不同的颜料、材料、科学图形和美术技法,完成融合美术与科学的作品;2、掌握色彩的运用、对比度的控制;五、学习过程(一)复习科学图形的构成:1、学习要求:(1)理解科学图形的构成;(2)熟练绘制科学图形,灵活运用科学图形;2、复习课前所学的科学图形,通过分组讨论科学图形的构成,练习绘制科学图形。
(二)介绍融合美术与科学的创作1、介绍融合美术与科学的创作,引导学生了解融合艺术与科学的作品;2、给出作品示例,让学生观察、体会融合美术与科学的创作;(三)实践融合美术与科学的创作1.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挑选主题分别设计创作;2. 介绍科学画作的创作法则,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各种颜料、材料结合科学图形,完成科学画作;(四)开展作品审查、讨论1. 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审查,并把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2. 鼓励学生尊重他人的作品,向优秀的作品学习;六、达标评价1、熟练运用美术技法,恰当融合科学图形创作出科学画作;2、运用合理的色彩,恰当控制对比度;3、能够用口头或文字把自己的作品理解与表达得当,拥有良好的审美意识。
《给艺术插上科学的翅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和艺术之间的联系,认识到艺术可以借助科学的力量发展。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欣赏和分析艺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和艺术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科学和艺术的联系2. 科学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3. 艺术作品的科学分析方法4. 著名艺术家和科学家的事例分享5. 创新实践:结合科学原理创作艺术作品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科学和艺术的关系,分析艺术作品中的科学元素。
2. 案例分析法:分享著名艺术家和科学家的事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灵感。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艺术创作实践。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想法和心得。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科学和艺术的相关图片、案例等。
2. 艺术作品:准备一些具有科学元素的艺术作品,如立体派、抽象表现主义等。
3. 实验材料:为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实验材料,如画纸、画笔、颜料等。
4. 参考书籍:为学生推荐一些关于科学和艺术方面的书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具有科学元素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科学和艺术关系的思考。
2. 讲解:讲解科学和艺术的联系,分析艺术作品中的科学元素。
3. 案例分享:分享著名艺术家和科学家的事例,让学生从中汲取灵感。
4. 艺术创作实践: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艺术创作实践。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想法和心得。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科学和艺术的关系。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一篇关于科学和艺术关系的短文,或者创作一幅结合科学原理的艺术作品。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度。
2. 艺术作品:评估学生在艺术创作实践中的表现,包括创意、技巧和执行力。
3. 短文作业:评估学生对科学和艺术关系的理解,以及他们的写作能力。
4.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给科学插上翅膀飞作文600字暖宝衣示例文章篇一:《给科学插上翅膀飞》嘿,你知道吗?咱们现在生活的这个世界啊,就像是一个超级大的魔法盒,而科学呢,就是那根神奇的魔法棒。
只要科学这么一挥,好多好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就发生啦。
我就先跟你说说我爷爷的事儿吧。
我爷爷年轻的时候啊,那生活可没有我们现在这么方便。
爷爷说,那时候种地全靠人力,一头牛就是最得力的助手了。
要是想把粮食磨成面粉,还得去那种老磨坊,推着那个大大的磨盘,累得人腰酸背痛的。
哪像我们现在啊,有各种各样的农用机械,播种机、收割机,那效率高得不得了。
爷爷每次说起这些的时候,眼睛里都透着一种向往,向往我们现在的科学成果给他那时候的生活带来改变。
再看看我们周围,到处都是科学的影子。
就拿我们上学来说吧,以前的孩子们上学可能就只有几本简单的课本,老师在黑板上写写画画。
现在呢?我们有多媒体教室,老师一打开电脑,各种各样的知识就像潮水一样涌过来。
那些生动的图片、有趣的视频,就像是知识的小使者,把知识直接送到我们的小脑袋瓜里。
这科学就像是给知识长了一对翅膀,让它能更快更好地飞到我们身边。
我还特别喜欢看科幻电影呢。
电影里那些超级酷炫的场景,像什么星际旅行啊,人们坐着宇宙飞船在各个星球之间穿梭。
还有那种智能机器人,能陪人们聊天、干活,就像家里的一份子一样。
每次看完这些电影,我都在想,要是这些都能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该多好啊。
其实啊,现在科学也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呢。
比如说现在已经有一些机器人可以做简单的家务了,虽然还没有电影里那么智能,但这也是一个好的开始呀。
这就好比是一只小鸟刚刚学会扑腾翅膀,虽然还不能飞得很高很远,但只要坚持练习,总有一天能在天空中自由翱翔。
我有一个好朋友叫小明,有一次我们一起去科技馆玩。
哇,那里面简直就是科学的乐园。
我们一进去就被一个磁悬浮的展示品给吸引住了。
一个小物体就那么悬浮在空中,好像是不受地球引力控制了一样。
小明眼睛瞪得大大的,他惊讶地说:“这是怎么做到的呀?就像魔法一样。
《给艺术插上科学的翅膀》教学设计授课年级:五年级教材版本:人民美术出版社第10册17课课时:一课时学习领域:综合探索学情分析:本课是小学五年级的美术课,该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有所加强,上课积极认真,注意力也比较集中,对绘画的构图、造型以及色彩的基本知识有了深入的了解,能较好地说出自己的所感、所想,并能较好地完成课堂相关要求。
在班级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对于思维独到,表现欲强的孩子,老师在及时发现的同时要给与肯定与支持,哪怕是小小的眼神;对于基础较弱、动手和表达能力稍滞后的孩子,要鼓励他们多说,并主动参与,发现优点及时表扬,树立良好的学习心态,积极进步。
教材分析:本节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学习内容。
从古至今,人类从未间断过以艺术和科学结合的形式来进行发明与创造,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不同时代的具有艺术和科学实用价值的物品。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的情况。
科学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科学,本节课通过资料搜集、观察欣赏、分析讨论、实践感受,让学生了解科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探索能力。
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等方法,启发学生善于从科学的不同视角发现美、欣赏美,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美,认识感受科学给艺术带来的方便快捷,及科学对艺术的影响力。
使学生了解艺术与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科学的情感。
书中34页和35页,向学生展示了宇宙、大自然的美,中国的斗拱让学生了解艺术美离不开科学的支撑,杜尚和修拉的油画作品又可以让学生了解艺术形式可以表现科学,力图使学生通过了解生活中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的范例,认识到艺术与科学的发展存在着一种互动、互补的关系。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古今中外建筑、艺术作品、科技图片的欣赏,了解科学与艺术的联系。
能力目标:通过欣赏、观察、讨论、发现自然之美,科技之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给艺术插上科学的翅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和艺术之间的关系,认识到科学对艺术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欣赏和分析艺术作品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科学和艺术的定义及关系2. 科学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案例3. 艺术作品中的科学元素分析4. 科学方法在艺术欣赏中的作用5. 学生实践:创作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作品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科学和艺术的关系,分析艺术作品中的科学元素。
2. 案例分析法:展示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分析。
3. 实践法:学生动手创作,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作品。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欣赏和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科学和艺术的相关概念、案例及分析方法。
2. 艺术作品素材:图片或视频,展示艺术作品中的科学元素。
3. 创作材料:学生可用于创作的物品,如画纸、颜料、相机等。
4. 评价标准:为学生提供作品评价的准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具有科学元素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科学和艺术关系的思考。
2. 讲解:介绍科学和艺术的定义,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分析艺术作品中的科学元素。
3. 案例分析:让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科学奥秘。
4. 实践环节:学生动手创作,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创作心得,互相评价作品。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科学对艺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继续探索科学和艺术之间的关系,收集相关素材,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创作:评价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对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运用程度,以及作品的创意和表现力。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科学和艺术关系的理解深度。
《给艺术插上科学的翅膀》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艺术和科学的密切关系,促进学生形成人文、科学的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法、讨论法、谈话法等引导学生综合探究性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团队合作的意识,通过对水立方的探究,培养学生支持奥运的热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启发学生善于从科学的不同视角发现美,在艺术中发现科学。
难点:感受科学对艺术产生的影响。
【教学过程】 (探究式学习)。
插上科学的翅膀飞优秀作文600字10篇随着时间的逝去,我们会迎来一个充满科技的世界,一起来看看以后的科技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插上科学的翅膀飞优秀作文600字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肯定对大家有所帮助。
插上科学的翅膀飞作文600字1几千年来,从马车到轿车、火车、飞机;从煤油灯到白炽灯、霓虹灯、节能灯;从海角天涯到近在咫尺、视频聊天、鼠标一点尽知天下事。
……历史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科技每时每刻都在发展。
人类从茹毛饮血原始生活到学会烧熟食物,从依靠自然到繁殖饲养,从手无寸铁到冶金炼石,都是科技创新的结果!只有创新科学,才能使明天的生活更美好!爱因斯坦挑战,大胆创新,终于_了物理学界的牛顿第二定律;我国着名农学家袁隆平苦心研究30多年,终于培育出被誉为‘东方魔稻’的高产水稻品种;还有细菌学家弗莱明,锲而不舍,艰苦学习,不断探索,终于发现了青霉素,造福人类;纵观千古,回首过去,看四大发明,独占鳌头;观天文历法,为之惊叹;览赵州拱桥,设计精妙;窥《本草纲目》,东方巨典;瞻圆周率值,七位小数;眺丝绸之路,发展经济;端青花瓷器,扬名世界。
我国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专制社会,最后到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有我们的目标共和社会,一步步的迈进,一步步的跨越,是我们中华儿女的杰作,因为这是我们的任务。
想想每一位成功的科学家,他们那一个没有远大的理想?那一个没有执着的追求?正因为胸怀远大的理想,有着执着追求的精神,他们才终于梦想成真。
科技虽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动物却难逃厄运。
空气的浑浊使动物无法生存,环境的恶劣使大部分动物濒临灭亡。
创新与梦想息息相关,科技与生活密不可分,大胆创新实现梦想,创新科技改变生活!插上科学的翅膀飞作文600字2亲爱的外国朋友们,看,那铁轨上飞驰而过的一道道白色的掠影;那飘散着香味的大街小巷;那弥散着泥土花草气味的乡村,处处透露着中国的风貌。
来到中国,就一定不能错过高铁、美食和乡村!350千米每小时,这是“中国速度”。
第十八课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和认识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和发展方向,掌握欣赏现代建筑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用美术语言去欣赏现代建筑,提高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形成人文、科学的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法、讨论法、谈话法、练习法引导学生综合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重难点:认识和理解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学会欣赏现代建筑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课件欣赏现代建筑
欣赏、表现:看建筑、画建筑。
每个小组选一个建筑,用6-8分钟简单、概括地描绘,注意抓住主要特征。
作品展示。
学生回答:
质疑、讨论、比较、分析、归纳、判断
请同学阅读教材,各小组分别选出你们认为最喜欢的建筑。
为什么喜欢它?(与众不同、有个性、造型很美)
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教师简要总结
二、进一步提问,深入思考:
设计者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能这样做?(科技进步,新技术、新材料。
)
举例说明现代建筑从哪些方面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新结合?
请学生介绍悉尼歌剧院,为什么会选中这个方案(因为造型美),为什么会能
实现这个方案(科技水平)。
(简单介绍一下悉尼歌剧院一波三折的建筑过程)教师总结、归纳。
三、思考与探究:你认为我国有哪些美的建筑,谈谈它们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些
方面?
学生分小组进行阅读、讨论。
引出北京鸟巢体育馆的设计,并把它与故宫进行比较。
来讲述传统与现代的差别。
结合例图,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现代建筑的特点:重视功能,简化装饰;重视
空间,建筑与环境有机结合;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科技与艺术
完美结合。
学生经过上述赏析活动,对现代建筑的特点已经有了深入的认识。
四、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深入思维。
五、课堂延伸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参观身边的现代建筑,就其形式和功能、价值
写一篇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