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护理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93.00 KB
- 文档页数:4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护理业务学习作者:爱吃辣的司空恨寒【概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呼吸衰竭。
临床上以呼吸窘迫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
【病因与发病机制】1、病因ARDS的病因尚不清楚。
与ARDS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肺内(直接)因素和肺外(间接)因素两类。
(1)肺内因素:指对肺的直接损伤,包括:①化学性因素,如吸入胃内容物、毒气、烟尘及长时间吸入纯氧等;②物理性因素,如肺挫伤、淹溺;③生物因素,如重症肺炎。
(2)肺外因素:包括各种类型的休克、败血症、严重的非胸部创伤、大量输血等。
2、发病机制ARDS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
目前认为,除上述危险因素对肺泡造成直接伤外,更重要的是多种炎症细胞及其释放的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间接介导的炎症反应,激发机体产生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即机体失控的自我持续放大和自我破坏的炎症反应,导致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3、病理ARDS的主要病理改变为肺广泛充血、水肿和肺泡内透明膜形成。
主要有3个病理阶段:渗出期、增生期和纤维化期,常重叠存在。
ARDS肺组织的大体表现为呈暗红或暗紫红的肝样变,可见水肿、出血。
重量明显增加,切面有液体渗出,帮有“湿肺”之称。
【临床表现】除原发病的表现外,常在受到发病因素攻击(严重创伤、休克、误吸胃内容物等)后12~48小时内(偶有长达5天)突然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常伴有烦躁、焦虑、出汗,病人常感到胸廓紧束、严重憋气,即呼吸窘迫,不能被氧疗所改善,也不能用其他心肺疾病所解释。
咳嗽、咳痰,甚至出现咳出血水样痰或小量咯血。
早期多无阳性体征或闻及少量细湿啰音;后期可闻及水泡音及管状呼吸音。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X线胸片X线胸片的表现以演变快速多变为特点。
2、动脉血气分析以低PaO2低和PaCO2高为典型表现,后期可出现PaCO2升高。
A R D S的护理常规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护理一.概念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是指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肺内外袭击后出现的以肺泡毛细血管损伤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属于急性肺损伤(ALI)最严重阶段或类型。
二.评估要点1.病史评估2.病情评估(1)精神神经症状的评估。
(2)生命体征的评估。
(3)呼吸情况的评估。
(4)缺氧程度的评估。
(5)体征的评估。
(6)辅助检查及化验结果的评估。
3.皮肤情况的评估4.评估出入量是否平衡。
5.生活自理能力的评估。
三.护理1.一般护理执行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常规2.休息与饮食3.氧疗一般予高浓度面罩吸氧,必要时加压给氧,使Pao2≥60mmHg或SO2≥90%,应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和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时调节吸氧流量。
观察氧疗效果,如氧分压始终低于50mmHg,需行机械通气治疗,最好使用呼吸末正压通气。
4.保持呼吸道通畅神志清楚的患者指导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无力咳嗽或神志不清的患者及时清除其呼吸道分泌物。
5.心理护理ARDS的患者因呼吸困难预感病情危重,常会产生紧张焦虑情绪,护士要关心安慰患者,解除思想顾虑,必要时床边陪护,增加安全感。
6.用药护理按医嘱及时准确用药,并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
患者使用呼吸兴奋剂时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静滴时速度不宜过快,注意观察呼吸频率节律神志变化以及动脉血气的变化,以便调整剂量。
7.病情监测(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呼吸困难的程度。
(2)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情况:有无发绀球结膜水肿等。
(3)检测心率心律及血压末梢循环情况。
(4)观察意识状态及精神神经症状,尽早发现肺性脑病的表现。
(5)观察和记录每小时尿量和出入量。
(6)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和生化检验结果,了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
8.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多进水或应用化痰药物稀释痰液。
医院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应急预案
1.协助患者取端坐位或半坐位,以利于呼吸,严密监测呼吸、循环等情况。
2.迅速纠正缺氧,一般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效果达不到时应及早使用机械通气。
3.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做好机械通气护理。
4.遵医嘱定时做血气分析,合理给予氧疗,做好各种机械通气参数的调节,以及时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5.维持体液平衡,每日液体入量限制在1500~2000m1,并且适当使用利尿剂。
6.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甲基强的松龙或地塞米松。
7,补充营养:ARDS处于高代谢状态,可通过鼻饲或全胃肠外营养予以补充。
8.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止进一步损伤,如骨折的固定、休克的纠正、感染的控制等。
9.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用药后的反应,并做好记录。
10.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床单位的清洁整齐,协助患者勤翻身。
I1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
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教案
简介
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临床病理特征复杂的病理生理状态,在临床上常见于重症患者。
它的主要特点是肺泡和肺间质的广泛炎症反应,导致肺功能严重受损和低氧血症。
护理目标
- 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充分氧气供应
- 减轻炎症反应,控制感染
-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并发症
- 提供心理支持,促进患者康复
护理措施
1. 呼吸道管理:
- 确保气道通畅,定期检查气道支持装置的连接和适应性
- 注重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防止细菌感染
- 定期翻身和体位转换,促进呼吸道排痰和通气
2. 氧气治疗:
- 根据患者情况和血氧水平,选择合适的吸氧方式和浓度- 保持吸氧设备的正常功能,定期检查氧气浓度和流量
3. 液体管理:
- 监测患者液体入量和出量,维持液体平衡
- 根据患者体征和实验室检查,调整输液速度和种类
- 避免液体过负荷和低蛋白血症的发生
4. 炎症控制:
- 提供合适的抗生素,控制感染
- 监测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
- 注意防治并发症,如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5. 心理支持:
- 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其情绪和需求
- 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 协助患者家属了解病情和关心患者的护理
总结
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教案旨在提供全面的护理措施,以保证呼吸道通畅,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控制炎症反应,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并提供心理支持。
在护理过程中,实时监测患者的状况,及时调整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存质量。
同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给予足够的情绪支持和心理关怀,也是护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教案介绍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一种常见的危重病症,严重损害患者的呼吸功能,并可能导致多重器官功能衰竭。
本教案旨在提供对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全面了解,并介绍其诊断和治疗方法。
教学目标- 了解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定义、病因和发病机制- 掌握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 熟悉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和护理要点- 能够评估和监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病情教学大纲一、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定义-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概念和病因-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二、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和评估方法三、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和护理要点- 支持性治疗:氧疗、机械通气等- 病因治疗:对病因进行针对性处理- 护理要点: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血氧饱和度等四、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评估和监测- 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呼吸功能- 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等指标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讲解、PPT展示等方式传授相关知识- 病例讨论:分析典型案例,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视频演示:展示实际病例的治疗过程和护理要点- 实地实:邀请学生前往呼吸科或重症监护室进行实地观察和实践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考察学生对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 实操考核:考察学生对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评估、治疗和护理能力教学资源- PowerPoint演示文稿:提供相关知识点和案例分析- 相关学术论文和资料:供学生深入了解和研究参考文献1. 维基百科.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引用时间:2022年3月1日]. [在此输入网址]2. 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 "ARDS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引用时间:2022年3月1日]. [在此输入网址]。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护理常规【观察要点】1.评估健康史及相关因素:有无对肺的直接损伤因素;有无各种类型的休克、败血症、严重的非胸部损伤疾病等。
2.症状与体征:呼吸增快和窘迫,不能被通常氧疗所改善,患者咳嗽、咳痰、烦躁、意识障碍,颜面、口唇发绀。
3.并发症:多脏器功能衰竭。
4.辅助检查:了解胸片,血气分析PO2<60mmHg,氧合指数<300mmHg。
【护理措施】1.按照呼吸内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取平卧或斜坡卧位(依病情及患者意愿),保持安静,解除焦虑、恐惧。
3.纠正低氧血症,立即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的湿化加湿给氧,流量6~8L/min。
如患者出现呼吸窘迫、气促,呼吸次数在35次/min以上或10次/min以下,且进行性加重, SaO2下降至90%以下,血气分析PaO2<8kPa,应及时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4.立即开辟静脉通道并保持足够的有效循环血量,及时抽送血生化和血气分析。
5.注意人工气道通畅及湿化,及时清除分泌物,保证供氧效果。
6.做好患者及家属的解释安慰,取得配合并注意给患者保暖。
7.积极备好抢救用品以利及时救治。
8.严密观察病情尤其注意监测呼吸窘迫、发绀、低氧血症及酸碱失衡状况。
9.根据医嘱测动脉血气,并调整呼吸机参数。
【健康指导】1.自我检测,如出现咳嗽、咳痰加剧、发热、呼吸困难加重,及时就诊。
2.进食易消化软食,少量多餐,积极预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注意保暖,戒烟。
坚持适当的室外活动。
3.用药指导遵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不得擅自停药或随意减量。
使用N-乙酰半胱氨酸,教会患者服用方法。
4.康复期指导教会患者咳嗽、咳痰,并进行缩唇呼吸及腹式呼吸;并教会低氧血症的患者及家属家庭氧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5.定期复诊。
内科学第十五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状教案介绍本教案旨在介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状(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的基本知识和处理方法。
通过本教案的研究,学生将能够了解ARSD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治疗策略。
ARDS的定义ARDS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特征是急性肺损伤引起的呼吸功能受限。
ARDS的发病机制涉及肺毛细血管损伤、肺炎症反应、肺水肿等多种因素。
ARDS的病因ARDS的主要病因可以分为直接和间接因素。
直接因素包括严重肺部感染、肺挫伤等,而间接因素包括全身性感染、严重创伤、胰腺炎等。
ARDS的临床表现ARDS的临床表现包括呼吸困难、氧合指数下降、肺部湿啰音、心率增快等。
病情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发绀、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症状。
ARDS的诊断方法ARDS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
关键的诊断指标包括动脉氧分压/吸入氧浓度比值、肺部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和CT扫描)、肺功能检查等。
ARDS的治疗策略对于ARDS患者的治疗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病因治疗、呼吸支持、液体管理、营养支持等。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机械通气、低潮气量通气、氧疗等。
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状是一种严重的肺部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预后至关重要。
通过本教案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ARDS的基本知识和处理策略,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以上内容仅为教学参考,具体情况请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
*。
教案
授课内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护理
教师及职称授课方式讲授+PPT 授课时数40分钟
授课对象授课时间XXXX年XX月XX日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ARDS的定义及发病机制
2.认识ARDS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3.了解ARDS的的治疗及预后
4.熟悉ARDS的护理
(二)具体行为目标:
识记:ARDS的定义
理解:ARDS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及预后
运用:ARDS的护理
(三)授课内容(要点)及时间分配:
1、病史导入,介绍ARDS病人护理的教学内容概要和学习目标。
(5分钟)
患儿,女,13岁,因“发热、咳嗽3周,心悸、气促18天”于2021年12月15日转入我科进一步治疗,入院时查体:体温37.7℃,呼吸35次/分,心率125次/分,血压147/64mmHg,经口气管插管外接人工呼吸机应用下SPO2 92%,口周稍发绀,三凹征阳性,右前胸壁有皮下捻发感,双肺呼吸音不对称,呼吸音粗;中度贫血貌,全身皮肤黄染;血气值示PH 7.49,PaO271.7mmHg,PaCO2 34.1mmHg;CT示肺部双肺见多发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肺部感染征像,右侧气胸(右肺压缩60%);支气管纤刷物培养:见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甲氧西林耐药,诊断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支气管肺炎(重症),右侧气胸。
(1)如何进行护理评估?
(2)如何进行整体护理?
2、概念(1分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指由各种肺内和肺外致病因素所导致的急性弥漫性肺损伤和进而发展的急性呼吸衰竭。
3、病因与发病机制(3分钟)
(1)病因
肺内因素(直接因素)和肺外因素(间接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