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钢铁行业集中度的变化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4
夏 琼 湖北民族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李 璐 李 欢 湖北民族学院 科技学院摘要:文章通过对中国钢铁产业的现状以及钢铁产业的集中度进行描述,并进一步对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提高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钢铁产业;集中度;钢铁企业中图分类号:TF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2-000332-01改革开放以来,钢铁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从1996年开始,中国钢铁产量一直居于世界第一的地位,到2012年我国钢铁企业进入前500强的有58家。
由于钢铁产业上下游产业关联度大,典型的周期性和规模经济等重要特征,因此,对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分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现状据相关数据统计,2011年中国钢铁产业共生产粗钢69499.7万吨,2012年中国钢铁产业共生产粗钢71 654.2万吨,比2011年增加2 154.5万吨,增幅3.1%。
2013年中国粗钢产量为77 904.1万吨,比2012年增加5 459.1万吨,增幅达7.54%。
[2]一般来说,在产业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条件下,产业集中度的会越来越高。
本文选取反映产业集中的常用指标CR10,对中国钢铁产业发展进行纵向比较分析。
(见表1)从上表1可以看出,从整体来看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偏低,大致在33%和 50%上下波动。
从2004年—2011年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CR10可以看出,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保持逐年上升趋势,并且在2011年达到最高值,即CR10为49.20%。
但是2012年、2013年则是连续两年下降,CR10从49.20%下降到39.41%。
二、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分析1.民营钢铁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近几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产生的对钢铁的巨大需求,钢铁行业的利润率很高,为满足钢铁需求,需要扩大钢铁生产规模,从而使大量的民营资本投入到钢铁行业,但是由于新建民营钢铁企业起点低,受资本不足的限制、整体生产经营规模偏小,使得钢铁产业的集中度降低。
中国钢材行业现状分析“我们的带钢生产线已经停下来,由于生产一吨要亏1000—2000元。
”南钢集团相关部门的负责人11月3日表示,带钢主要用于生产五金件之类,目前下游市场萎缩,市场价格降得厉害,不得不停产。
据了解,在南钢,除了带钢,其他品种的生产还在进行,但是部分品种的产量在削减,附加值比较高、又持有长期合同的中厚板卷在此时“救”了企业,厂家表示,虽然盈利水平在降低,但还没有进入亏损。
虽然产量在削减,但职工也没闲着,现在南钢的职工要边生产,边进行培训,厂里的一部分设备也趁此机会进行检修。
据了解,员工的奖金已受到影响,但是占据收入80%的基本工资目前并没有打折。
“事实证明,南钢之前加大投入进行中厚板卷的生产是特别值得的,现在正是修炼内功的时候,也是开拓新客户的时机。
”这位负责人表示。
全球金融风暴的冲击,直接影响了房地产、汽车(摩托车)、家电等下游市场的需求,钢价急跌,原材料于是也跟着大跌。
铁矿石是钢材生产最主要的原料,钢铁企业跟矿业公司签订的长期协议价已形同虚设,现货矿价已经低于长协价。
据中国物资选购网的监测,天津港的印度铁矿石的价格在上半年大约每吨1500元,到9月份降到1180元,10月份更是跌落到680元。
而中国钢铁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15日,中国铁矿石压港量已经达到8900万吨,是今年来压港量最高数值。
铁矿石的海运费也跟着跌惨了。
这个上半年还让钢企恨得咬牙切齿的物流费用,到第三季度一路狂跌,从巴西运来的铁矿石吨运费,从上半年的110美元,降到了最近的11美元;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吨运费也从上半年的60美元降到了5.8美元,船主们傻眼了。
进入10月份的第三周,市场恐慌心态演绎到极致,钢材均价连续跌破每吨5000元、4500元大关,国内市场均价为4497元/吨,较上一周下降了557元/吨,创下周跌幅之最。
到第四周,这个价格再次滑到了4300元/吨。
在专家们看来,上半年的狂涨,下半年的狂跌,都不正常,是非理性的。
2022年中国钢铁行业分析报告2022年,钢铁行业化解产能过剩初见成效,企业效益有所好转,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
同时,由于下游需求减弱,钢材价格大幅下跌,企业资金紧急凸显等,全行业仍处于转型升级的“阵痛期”,企业面临的生产经营形势依旧严峻。
2022年钢铁行业运行概况如下:(一)粗钢产量小幅增长,国内表观消费同比下降。
2022年,全国粗钢产量8.2亿吨,同比增长0.9%,增幅同比下降6.6个百分点;钢材(含重复材)产量11.3亿吨,同比增长4.5%,增幅下降6.9个百分点[1]。
国内粗钢表观消费7.4亿吨,同比下降3.4%;钢材表观消费10.5亿吨,`同比增长1.7%,增幅下降10.6个百分点。
从日产状况看,全年日均产量225.4万吨/日,其中6月份达到231.0万吨、为最高点,11月份211.0万吨、为年内最低点。
(二)钢材库存仍处高位2022年前十个月,中国钢材市场月平均水平库存维持在3000万吨以上,11月份下降到2500万吨左右、12月份下降到2300万吨左右。
其中企业库存方面,纳入《中国钢铁工业统计月报》统计的83家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员2022年前11个月各月钢材库存总量基本维持在1400万吨上下(12月降至1250万吨左右),比2022年底增加155万吨、增长11%左右。
社会库存方面,上半年各月维持在1000万吨以上,下半年呈现出肯定程度的去库存趋势。
到12月底,22个城市5大品种钢材社会库存为819.83万吨,环比下降14.16万吨,连续9个月保持下降,为近4年来最低水平。
(三)钢材价格持续下行2022年,国内钢材市场价格水平不断走低。
截至12月末,中国钢铁协会CSPI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83.09点,环比下降2.20点,降幅为2.58%,较上月加大1.30个百分点;同比下降16.05点,降幅为16.19%。
更多相关内容请查阅发布的钢铁行业分析及市场讨论报告。
据统计,中钢协会员钢铁企业2022年至2022年钢材全年平均销售结算价格分别为4468元/吨、3750元/吨、3442元/吨、3074元/吨,呈不断下滑趋势。
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现状【原创版】目录1.中国钢铁行业的总体现状2.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历程3.中国钢铁行业的优势与挑战4.中国钢铁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正文一、中国钢铁行业的总体现状中国钢铁行业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产量占全球的近一半。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等行业对钢铁的需求不断增加,推动了中国钢铁行业的繁荣发展。
然而,在产量增长的同时,钢铁行业也面临着产能过剩、行业竞争激烈、环境污染等问题。
二、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历程自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国钢铁行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
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我国钢铁行业不断进行规模扩张和产能提升。
在经历了 2000 年代的高速增长后,钢铁行业在 2010 年代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
三、中国钢铁行业的优势与挑战1.优势(1)产量优势:中国钢铁产量居世界第一,具有规模经济效应。
(2)市场优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钢铁的需求不断增加,为钢铁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3)技术优势: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部分钢铁企业的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挑战(1)产能过剩:尽管钢铁产量巨大,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依然突出,导致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
(2)行业集中度低:我国钢铁行业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以上企业占比较低,行业集中度有待提高。
(3)环保压力:钢铁行业是高污染、高能耗的重工业,面临着严格的环保监管和减排压力。
四、中国钢铁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1.产能优化:通过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布局等手段,提高行业产能利用率,降低产能过剩问题。
2.兼并重组:加强行业内企业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增强行业整体竞争力。
3.绿色发展:加大环保投入,实施清洁生产,降低能耗和污染排放,推动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4.科技创新:加强技术创新,提高钢铁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
综上所述,中国钢铁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既有优势,也面临挑战。
2024年,我国钢铁流通行业面临了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下面将对2024年钢铁流通行业进行分析。
首先,2024年我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许多行业都受到了较大的冲击,钢铁行业也不例外。
受到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市场需求疲弱,钢铁产品销售下滑。
尤其是房地产行业的停滞对钢铁行业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建筑钢材的需求量大幅下降。
因此,2024年钢铁流通行业受到了较大的市场压力。
其次,2024年我国加大了钢铁行业的整合力度。
为应对市场压力,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整顿措施,对钢铁行业进行整合,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行业集中度,以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举对钢铁流通行业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方面,钢铁流通企业在整合过程中面临着更激烈的竞争,需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以维持市场地位。
另一方面,整合后的钢铁企业规模更大,资源更丰富,能够提供更多的货源和服务,为钢铁流通企业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再次,电子商务对钢铁流通行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024年是我国电商快速发展的一年,电商平台逐渐成为钢铁流通行业的重要渠道之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提高了钢铁产品的销售渠道多样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钢铁流通企业通过电商平台,能够更广泛地推广产品,拓展市场。
此外,电子商务也对钢铁流通行业的价格体系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使得市场价格更为透明,消费者更容易获取价格信息。
最后,环保问题也是2024年钢铁流通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钢铁行业是一个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对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压力。
为了应对环保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对钢铁行业进行了整顿和治理。
2024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对钢铁生产和流通环节进行了限制和规范。
这对钢铁流通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综上所述,2024年钢铁流通行业面临了较大的市场压力,但也面临了机遇。
整合力度加大、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环保问题的关注,都对钢铁流通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特钢应用领域较普钢更为高端,特钢市场需求量增长一、特钢、普钢行业发展情况分析随着我国制造水平的快速发展,特钢行业发展迅速。
其高品质特钢在汽车、核电、军工等产业中起到关键作用。
那么,特钢行业市场如何呢?接下来就跟随小编来对特钢行业发展前景大致了解下吧。
往下看:随着特钢行业实现转型发展,特钢行业还在逐步完善中国特钢价格指数体系建设、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推动行业企业重组、鼓励特钢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构建和培育配套产业链、推动建立特钢行业信用长效机制等方面持续发力。
从特钢行业分析了解到,2017年中国特钢企业生产钢材1.14亿吨,同比增长6.98%,其中特殊钢材3021万吨,同比增长8.5%。
特殊钢材中,特殊质量合金钢材产量为2207万吨,同比增长14.9%。
2017年,特钢企业生产粗钢1.27亿吨,同比增长9.74%,其中特殊钢3315万吨,同比增长5.69%。
特殊钢材中,特殊质量合金钢产量为2494万吨,同比增长11.56%。
目前,我国高精度、表面无缺陷的银亮材产量较少,仅占优质钢棒材的2%左右,其中又以冷拔材为主,精密银亮材很少。
未来,机械行业的技术进步还将推动具有良好机械性能的特殊钢银亮材市场需求量的增长。
2017年中国特钢企业生产钢材1.14亿吨,同比增长6.98%,其中特殊钢材3021万吨,同比增长8.5%。
特殊钢材中,特殊质量合金钢材产量为2207万吨,同比增长14.9%。
2017年,特钢企业生产粗钢1.27亿吨,同比增长9.74%,其中特殊钢3315万吨,同比增长5.69%。
特殊钢材中,特殊质量合金钢产量为2494万吨,同比增长11.56%。
2017年特钢企业粗钢产量及增长情况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相关报告: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钢铁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2017年特钢企业钢材产量及增长情况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方大特钢的主要业务分为特钢和普钢。
中国钢铁产业消费与集中度现状分析摘要:主要分析了中国钢铁产业消费现状,提出未来几年钢铁产业消费将进入低速发展时期。
同时,分析了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发展变化,指出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偏低的事实,并分析原因,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钢铁产业;消费;集中度中图分类号:f42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12)35-0041-03引言钢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加快实现工业化的先导产业。
钢铁工业属于资源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钢铁生产的技术特点决定了规模经济在钢铁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可以说,规模经济是这个产业效率和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从国际钢铁产业的发展历程来看,钢铁企业的联合、兼并和资产重组,向集团化方向发展,是发挥专业化生产,实现钢铁产业现代化的需要,也是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与此同时,在优选的经济地理条件约束下,钢铁业的发展也有一个产能布局不断合理的发展过程。
钢铁业的产业组织变迁,以及生产力布局的演化,又对该产业的结构形态产生正面优化或负面制约的作用。
有研究证据表明,集团游说往往对产业政策的制定有相当的影响。
在美国和英国,钢铁业的产业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和政治集团利益有关。
在集团游说的情况下,产业政策不一定以市场绩效为优先选择。
①中国已是世界钢铁生产大国,钢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但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中国钢铁产业在经历了几十年蓬勃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隐藏着严重的产业结构矛盾问题。
目前,成本高、价格高、利润低已成为我国钢铁产业的最重要现状描述。
一、中国钢铁产业消费现状分析中国钢铁消费量在2002—2010年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除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消费量的增长率都超过了10%。
目前,中国的钢材消费总量占世界钢材消费总量的45%,是全球最大钢材消费国和生产国。
从人均消费钢材量来看,2010年,中国人均钢材消费量达到420千克/人;考虑到城乡发展不平衡因素,中国城镇人口人均钢材消费量达到750千克/人。
我国钢铁行业集中度的变化
41017034 李光远
钢铁工业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工业,钢铁产品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因此钢铁工业的发展程度通常被视为衡量一国工业化发展水平与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
回顾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无一例外是建立在钢铁工业的优先发展上。
因此,钢铁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对于我国的经济平稳高速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2001年以前,我国钢铁业集中度相对较高。
通过对我国钢铁工业1992年至2003年CR4、CR5、CR8、CR10的计算,我国钢铁工业集中度由1992年的32、35、44、48逐年下降到1999年,2000年有所提高,接着继续下降至2003年的19、24、32、37;分别下降了40.6%、31.4%、27.3%、22.9%。
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我国钢铁工业类型由2001年以前的高度寡占型跌落到低集中竞争型。
与此同时,其它钢铁生产大国(区)的钢铁产业集中度都有所提高,日本和欧盟的钢铁产业集中(CR4 和CR1 值)都超过中国的两倍多,美国和独联体基本上在中国的1.5 倍以上。
对我国钢铁业集中度的分析刻不容缓。
下面从2001年起我将进行具体分析。
2001年,我国产量排名前四位的钢铁企业分别为宝钢、鞍钢、首钢和武钢,年常量分别为1867.97、879.21、824.76、708.53吨,分别占全国产量的12.54%、5.9%、5.53%、4.76%,CR4为28.73。
全国总共钢铁产量为14892.72吨,其中重点大中型企业产量为13630.91,占全国比重91.53%。
总体各方面产量均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但是排名前四位的企业钢铁总量所占比重有所下降。
2003年,我国产量排名前四位的钢铁企业分别为宝钢、鞍钢、首钢和武钢,年常量分别为2012.89、957.08、778.85、691.77吨,分别占全国产量的8.57%、4.06%、3.30%、2.93%,CR4为18.87。
全国总共钢铁产量为23581.58吨,其中重点大中型企业产量为17418.55,占全国比重73.87%。
总产量上升,其中宝钢鞍钢的产量上升,首钢和武钢产量比去年同期水平下降,重点大中型企业产量比重进一步下降,CR4下降。
2004年,我国产量排名前四位的钢铁企业分别为宝钢、鞍钢、首钢和武钢,年常量分别为2198.55.1082.79、871.98、819.18吨,分别占全国产量的10.31%、
5.08%、4.09%、3.84%,CR4为23.32。
全国总共钢铁产量为21322.75吨。
可以看出全国总钢铁产量在此年有所下降,同时宝钢钢铁产量所占比重大大增加,前四位大型钢铁企业产量比重有所上升,CR4上升。
2005年,我国产量排名前四位的钢铁企业分别为宝钢、唐钢、武钢和鞍钢,年常量分别为2380.89、1482、1200.88、1142.58吨,分别占全国产量的9.50%、5.92%、4.79%、4.56%,CR4为24.77。
全国总共钢铁产量为25050.92吨。
在这一年我国钢铁产量有了大幅度上升,同时排名前四的企业产量所占比重均有所上升,CR4上升至24.77。
2006年,我国产量排名前四位的钢铁企业分别为宝钢、鞍钢、唐钢和沙钢,年常量分别为2341.79、2118.1、1695.99、1271.65吨,分别占全国产量的7.68%、6.94%、5.56%、4.17%,CR4为24.35,全国钢铁总产量为30507.46吨。
在此年,我国大型钢铁企业排名有了很大变动,唐钢和沙钢作为后起之秀进入前四。
前四所占的比重有少许下降,CR4有所下降。
2007年,我国产量排名前四位的钢铁企业分别为宝钢、鞍钢、沙钢和唐钢,年常量分别为2780.19、2196.76、2069.2、2061.77吨,分别占全国产量的5.79%、4.58%、4.31%、4.30%,CR4为18.97,全国钢铁总产量为4.8亿吨。
可以看出除宝钢外排名前四的企业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随着全国产量的大幅提升,CR4大幅下降。
2008年,我国产量排名前四位的钢铁企业分别为宝钢、唐钢、武钢和鞍钢,年常量分别为3509.12、3013.44、2660.62、2194.32吨,分别占全国产量的6.03%、5.18%、4.57%、3.77%,CR4为19.56,全国钢铁总产量为58177.3吨。
可看出CR4虽有小幅上升,总体仍为下降趋势。
2009年,我国产量排名前四位的钢铁企业分别为宝钢、河钢、武钢和鞍钢,年常量分别为3717.42、3564.27、2921.76、2784.88吨,分别占全国产量的5.37%、5.15%、4.22%、4.02%,CR4为18.76,全国钢铁总产量为69243.72吨。
CR4进一步下降。
2009年,我国产量排名前四位的钢铁企业分别为河钢、宝钢、鞍钢和武钢,年常量分别为5019.15、4313.24、3849.55、3601.09吨,分别占全国产量的6.30%、5.42%、4.83%、4.52%,CR4为21.08,全国钢铁总产量为79627.4吨。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钢铁行业前四位大型钢铁企业的CR4值整体呈
下降趋势,由2001年的28.73下降到近几年的不足20,中间仅有稍许起伏。
从这可以看出,我国钢铁行业集中度整体呈下降趋势,这与世界大国钢铁行业均成高度集中的情况大相径庭。
同时这种情况大大降低了我国钢铁业的竞争优势,阻碍了我国重工业的发展。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有几点,下面我将一一进行分析。
首先,近几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钢铁此类的重型建材需求量大大增长,导致钢铁行业的市场容量大大增加,从而新厂商出现,市场集中度进一步下降。
然后,钢铁行业在世界大多数国家属于范围经济型行业,但是在我国,由于生产技术、管理效率等等原因,钢铁属于范围不经济型行业。
范围不经济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市场所能容纳的企业多,因此市场集中度低。
接着,钢铁行业产品差异化程度不高,同时我国此类产品创新需求不高,致使厂商势力分布较平均,同时我国对此类产品创新投入不高,最终进一步使集中度降低。
最后,市场壁垒是导致集中度低的另一个原因。
由于我国钢铁行业规模不经济、产品差异化程度低等原因,我国钢铁行业的市场壁垒较低,新厂商进入容易,例如沙钢、河刚等异军突起的企业。
因此市场壁垒度低同样是导致我国钢铁行业集中度低的原因之一。
当然,除了市场因素,我国经济的历史因素、钢铁行业的历史遗留问题,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问题,钢铁行业富余人员问题等同样影响我国钢铁行业的集中度。
因此,上述四点原因和中国独有的问题共同导致了我国钢铁行业市场集中度低。
这是我国钢铁产业的顽疾,并在实际生产中导致了一系列问题。
因此,如何解决我国钢铁行业集中度低的问题,应基于上述给定原因具体分析。
解决方式有四:
一、切实执行《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完善产业进入壁垒。
二、加大钢铁行业科技投入,促进企业产品差异化建设。
三、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优化管理模式,推动有效并购重组。
四、妥善解决企业负担,消除退出障碍。
我国应健全钢铁行业,努力实施上述解决方式,使钢铁行业成为市场集中度高,垄断程度大的行业,以应对新世纪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