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三年级美术下册2《重重复复》
- 格式:docx
- 大小:12.88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第2课重重复复》教学设计 (2)一. 教材分析《第2课重重复复》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重复纹样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教材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重复纹样,并尝试自己设计重复纹样,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重复纹样有了一些感知,但对其设计和创造能力尚未充分发展。
本节课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践,提高他们对重复纹样的认识和创新能力。
同时,学生在之前的美术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绘画技巧,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重复纹样的概念,学会设计简单的重复纹样,提高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设计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重复纹样的设计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创新设计独特的重复纹样。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重复纹样,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2.示范法:教师展示设计过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3.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设计心得,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4.评价法:学生自评、互评,提高学生审美评价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范例、绘画工具、素材图片等。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素材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重复纹样,如衣物、家具、建筑等,引导学生发现并关注重复纹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重复纹样的基本设计方法。
同时,教师讲解重复纹样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重复纹样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设计一个简单的重复纹样,边示范边讲解设计步骤。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设计自己的重复纹样。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进行自评、互评。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下册《第2课重重复复》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重复的概念,学会运用重复的方法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重复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重复的概念,即在一定的规律下,重复使用某一元素或组合,形成有规律的视觉效果。
2. 重复的方法:教授学生运用重复的方法进行创作,如大小重复、方向重复、形状重复等。
3. 重复的应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重复现象,如建筑、装饰、广告等,学会将重复的方法应用于实际创作中。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重复的概念和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创作中。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重复现象,并学会运用重复的方法进行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PPT、图片、实物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重复现象,如建筑、装饰、广告等,引导学生发现重复的视觉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教授:讲解重复的概念和方法,让学生了解重复的规律和特点。
同时,通过实例演示,教授学生如何运用重复的方法进行创作。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运用重复的方法创作一幅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教师针对学生的作品,给予肯定和建议,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水平。
六、板书设计1.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下册《第2课重重复复》2.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等内容。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重复现象,并尝试运用重复的方法进行创作。
人教版美术课教案授课内容: 三年级下册第2课《重重复复》授课班级:指导教师:授课教师:学校:小学三年级下册美术人教版第2课《重重复复》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重重复复》是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下册第二课内容,就教材范例内容来看,本课要求学生能掌握简单常见的上下左右的重复排列的方法。
并能利用绘画、剪贴、实物排列等方式创作重复排列图案。
二、学生分析小学三年级有一定观察力和造型能力,在思想上比较有主见能自主的学习。
逻辑思维上慢慢变得成熟,能发现生活中、美术作品中的“规律”美,并能运用简单的规律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
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了解重复排列图案的概念。
2.了解基本的重复排列图案的方法。
3.能用绘画和剪贴的方式制作重复排列图案。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物图案观察、模仿排列图案、尝试在原图案上进行改变,变化出不同图案这几个环节一步步让学生自主探索创作重复排列图案的方法。
2.通过对教具的使用及课件作品的欣赏,观察思考制作怎样的单位图形和如何快速剪出多个单位图形。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相互启发,培养学生主人翁精神以及团队合作精神,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引导学生在创作中学会鉴赏美,提高审美能力,让学生感受到美的灵感来自生活,同时也回馈于生活。
四、教学重点:能运用几种基本排列的方法排列出简单的重复排列图案。
教学难点:设计新颖的单位图形和在排列图形时进行更多的变化。
五、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教具:课件、工具箱。
2.学生准备学具:油画棒、彩色笔、图画书。
六、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师:上课前先请大家随着优美的音乐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课件播放图片)师:这些图片上的花纹好看吗?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看出来了吗?谁来说一说?生回答。
师小结:它们都是许多个同样的图形有规律地重复排列而成的。
这种图案就是重复排列图案。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课:重重复复(课件出示课题《重重复复》)(板书:重重复复)(二).发展阶段:师:重复排列图案常被用来装饰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如之前图片中的衣服袜子等等,你们在我们教室里能找到它们的身影吗?生观察后回答引出:“老师的工具箱上的图案也是重复排列图案。
三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2课重重复复》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为《重重复复》,属于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下册的内容。
课程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和创作,理解重复的概念,并能运用重复元素进行美术创作。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重复的概念,能够在作品中灵活运用重复元素。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3. 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重复的概念,并能在作品中灵活运用。
2.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重复现象,并将其运用到美术创作中。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实物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重复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新课:讲解重复的概念,并展示一些运用重复元素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3. 练习:让学生运用重复元素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邀请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复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重重复复》2. 课题: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下册3. 教学目标:了解和掌握重复的概念,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美术素养。
4. 教学难点:理解重复的概念,观察生活中的重复现象,并将其运用到美术创作中。
5.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练习、展示、总结。
作业设计1. 让学生运用重复元素进行美术创作,作品不限形式和材料。
2. 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重复现象,并尝试将其运用到作品中。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和创作,使他们理解和掌握了重复的概念,并能在作品中灵活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了他们的美术素养。
同时,通过展示和评价,学生不仅学会了欣赏他人的作品,也提升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第2课重重复复》教学设计 (1)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的第二课《第2课重重复复》。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身边的重复元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图片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重复元素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他们能够运用简单的线条和颜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但是,他们对重复元素的理解和应用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提高。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也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重复元素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复元素的理解和应用。
2.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身边的重复元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重复元素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
2.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重复元素来创作美术作品。
3.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发现和表达重复元素的美。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的相关资料。
2.彩笔、水粉等绘画工具和材料。
3.身边的重复元素图片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身边的重复元素图片和案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重复元素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更多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重复元素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重复元素来创作美术作品。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重复元素的美。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巩固对重复元素的理解和应用。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创新,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重复元素的美。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复元素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内容。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第2课重重复复》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2课重重复复》是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重复纹样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重复纹样,并鼓励学生尝试设计自己的重复纹样。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既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各种图案有了一定的接触,对重复纹样也有初步的认识。
他们在美术课上已经学习了一些基本图案的画法,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
但是,对于如何自己设计重复纹样,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重复纹样,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让他们能够独立设计出富有创意的重复纹样。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重复纹样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3.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4.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复纹样的概念及其应用。
2.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重复纹样。
3.如何培养学生独立设计重复纹样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重复纹样的概念及其应用。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重复纹样。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设计自己的重复纹样。
4.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生活中的重复纹样图片,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发现。
2.准备绘画工具,如彩笔、水粉等。
3.准备空白纸张,供学生绘制重复纹样。
4.准备展板,用于展示学生的作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重复纹样,如衣服上的花纹、餐具上的图案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美好的事物。
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这些图案?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讲解重复纹样的概念,让学生明白重复纹样是指将一个图案重复排列,形成富有规律的纹样。
人教三年级美术下册《第2课重重复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课为《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第2课《重重复复》,教学内容包括认识重复图案的特点,学习设计简单的重复图案,以及运用重复图案进行创作。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重复图案的特点,能够识别并描述生活中的重复图案。
2. 培养学生运用重复图案进行创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设计水平。
3. 培养学生欣赏重复图案之美的眼光,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
教学难点:1. 重复图案的设计方法及运用。
2.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重复图案,并能够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教具学具准备:1. 课件:展示生活中的重复图案实例,以及重复图案的设计方法。
2. 绘画工具:彩笔、水粉、画纸等。
3. 实物:带有重复图案的布料、壁纸等。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重复图案,如墙纸、地板等,让学生初步感知重复图案的特点。
2. 新课内容学习: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的重复图案实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重复图案的特点。
接着,讲解重复图案的设计方法,并进行示范。
3.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尝试设计简单的重复图案。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总结性评价。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复图案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板书设计:1. 《重重复复》2. 课题要求:认识重复图案的特点,学习设计简单的重复图案,运用重复图案进行创作。
3. 教学内容:重复图案的特点、设计方法、运用实例。
4. 教学目标:了解重复图案,提高美术设计水平,培养欣赏眼光。
作业设计:1. 课堂练习:设计一幅简单的重复图案作品。
2. 课后作业:收集生活中的重复图案,进行观察和分析,下节课分享。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练习、展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重复图案的特点,学会了设计简单的重复图案,并能够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2. 重重复复(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重复的概念,理解在艺术创作中重复元素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重复元素进行创作的技能,提高审美观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重复现象,激发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和思考。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重复的概念,学会运用重复元素进行创作。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重复在艺术创作中的审美价值,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观。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实践法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重复现象,如音乐的节奏、建筑物的窗户等,引导学生思考重复的概念,激发他们的兴趣。
2. 理论讲解介绍重复的概念,解释在艺术创作中重复元素的重要性和作用。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重复元素在不同艺术作品中的应用,如绘画、雕塑、设计等。
3. 实践操作让学生运用重复元素进行创作,可以是一幅画、一个雕塑或一个设计作品。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重复元素创造出独特的作品。
4. 作品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自评和互评。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重复在艺术创作中的审美价值。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指出他们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学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重复现象,尝试运用重复元素进行创作,提高自己的审美观和创造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理解重复的概念和应用重复元素进行创作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重复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同时,我也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重复现象,激发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观和创造力。
重点细节的关注与补充在以上教案中,需要特别关注和详细补充的细节是“实践操作”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的关键步骤,也是检验学生理解和创造力的直接方式。
三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2课重重复复
课时:2课时
执教:王丽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平面构成的简单形成重复,了解重复图案的艺术特色,提高审美素养。
2.学会设计简单的重复图案,训练抽象构成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实物中的重复排列,引导学生把课堂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二.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掌握重复排列的设计方法。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1.课件创设情景,诱导发现,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现在有一家设计公司要开发一种新的项目,想请同学们帮忙搞设计,你们有信心吗?一会儿,就在我们班级进行评比,选出最佳设计作品送给设计公司,你们说好吗?
师: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公司要求我们设计什么?我们先看一幅画就知道了。
2. 教师出示课件范图,让学生发现重复排列的特点。
师:同学们边欣赏,边思考。
这幅画有什么特点?(点击课件)
①老师点击鼠标,鱼儿向左重复连续排列。
②点击鼠标,鱼儿向右重复连续排列。
③点击鼠标,鱼儿向上重复连续排列。
④点击鼠标,鱼儿向下重复连续排列。
3.引导学生概括出重复的概念。
师:谁能把刚才看到的说一说?
小结:像这样,把一个基本形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反复连续的排列的图案叫重复图案。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和设计公司要设计的内容。
板书课题:重重复复。
4.观察质疑,操作交流,讲授新课。
(1)让学生根据所学的二方连续纹样,摆出一些重复的基本形式。
师:重复构成的规律,真特别。
下面请同学们动动脑筋,把老师这儿的泡塑鱼排列一下,这些鱼还可以怎么排列着游?下面的学生,拿出信封里的鱼儿,在方格垫板上摆一摆。
把你们所想的都摆出来。
教师随着学生演示完毕,逐步把骨式图贴于黑板上。
引导学生小结:重复排列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2)发挥学生的想象里在一次让学生摆出不同的重复形式。
师:鱼儿除了这几种排列外,还有其他的排列方式吗?
同学再摆一摆,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发现还有多种重复排列的方式,待学生操作完毕,各组派代表把鱼的排列图展示给全班同学欣赏。
5.自由想象,小组创作,进行课堂练习。
(1)结合课本范图诱导启发,拓展创作的题材与空间。
师:除了动物鱼的图案可以进行重重复复的排列,还有其他的基本形吗?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范图,诱导学生说出还有用植物、静物、几何图形等基本形进行排列。
同时让学生举例说说,使学生明确画的内容之多、之广。
(2)讲解作画步骤。
①先请学生说说作画步骤。
②教师适当给予提示,再归纳。
(3)自由想象,绘画图案。
接下来,各小组讨论一下,把你们收集的东西摆一摆. (4)教师巡视辅导,学生自由想象,讨论、设计、绘画。
6. 展评习作
1. 举办小型作品展览,让学生先自我评价,教师、同学辅以点评。
2. 联系生活,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那里可以见到重复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