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一年四季之春天”主题活动关于节气资料Word版
- 格式:doc
- 大小:441.50 KB
- 文档页数:11
二十四节气幼儿园讲课文档【正文】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是大自然的律动。
而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还有一种节气的划分方式,即“二十四节气”。
这二十四个节气是按照太阳在黄道上运行的规律来确定的,每个节气都与自然现象和农事活动息息相关。
在幼儿园的教学中,通过讲解二十四节气,既能增加幼儿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又能帮助他们理解农事活动的变化,具有教育意义。
一、立春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2月3日或4日。
立春标志着春天的开始,天气逐渐变暖,万物开始复苏。
在幼儿园讲解立春时,可以利用图画或实物来展示春天的景象,引导幼儿们观察四季交替时,天气和植物的变化。
二、雨水雨水节气一般在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这个时候气温进一步升高,降水也相对增多。
可以通过播放有关雨水的视频,引发幼儿们对雨水的了解和认识,还可以与幼儿们一起制作雨伞的手工作品,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雨水给生活带来的变化。
三、惊蛰惊蛰节气大约在每年的3月5日或6日,这时阳光更加明媚,春雷开始轰鸣,表明春天的力量日渐增强。
在讲解惊蛰时,可以与幼儿们一起做一些科学实验,例如展示雷电产生的过程,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
四、春分春分一般出现在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这时昼夜长短相等。
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带领幼儿们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观察一天中的昼夜变化以及太阳的位置,了解春分的特点。
五、清明清明节气通常在每年的4月4日或5日,这是人们进行祭祖和扫墓的重要时期。
在幼儿园讲解清明时,可以通过讲故事或观看相关视频,向幼儿们介绍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同时也可以引导他们回忆自己的祖辈和亲人,培养幼儿们的孝道情感。
六、谷雨谷雨节气一般在每年的4月19日或20日,这时是播种的好时机,也是春季农事繁忙的开始。
在讲解谷雨时,可以与幼儿们一起制作小花盆或者播种花草的活动,让他们亲身参与农事活动,感受种子发芽的奇妙过程。
七、立夏立夏通常出现在每年的5月4日或5日,这时天气转热,夏天开始逼近。
二十四节气资料立春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一年的开始。
它表示着大地开始复苏,春天即将来临。
立春通常出现在阳历的2月3日或4日,标志着冬天的结束和春天的开始。
雨水雨水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意味着降水增多。
在这个时候,寒潮渐渐远离,气温也开始回升,大地逐渐回春。
雨水通常出现在阳历的2月18日或19日。
惊蛰惊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它代表着春雷始鸣,蛰伏的生物开始苏醒。
在惊蛰之后,阳光明媚,气温逐渐回升,大地开始呈现勃勃生机。
惊蛰通常出现在阳历的3月5日或6日。
春分春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意味着白昼和黑夜的时间相等。
春分标志着春天的正式到来,大地上的万物开始迅猛生长。
春分通常出现在阳历的3月20日或21日。
清明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的祭祀节日。
在清明节,人们会祭拜祖先,扫墓悼念逝去的亲人。
此外,清明也是一年中大自然绿意盎然的时候。
清明通常出现在阳历的4月4日或5日。
谷雨谷雨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代表着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
谷雨时节,农田中的禾苗已经长成,即将进入收获的季节。
此外,雨水也十分丰沛,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谷雨通常出现在阳历的4月19日或20日。
立夏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它标志着夏天的开始。
立夏时,大地上的植物开始繁茂,气温也逐渐升高。
人们可享受到温暖的阳光和细腻的春风。
立夏通常出现在阳历的5月4日或5日。
小满小满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意味着五谷开始进入成熟的季节。
在小满时节,农作物的穗花开始形成,成熟的过程也正在进行中。
此外,小满时节也是降雨频繁的季节。
小满通常出现在阳历的5月19日或20日。
芒种芒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意味着禾苗已经长成稻子。
在芒种时,农田中的稻米开始秧苗,这标志着夏季农作物的生长进入到了关键阶段。
芒种通常出现在阳历的6月4日或5日。
夏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代表着一年中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的时刻。
夏至到来时,气温十分高,人们可感受到盛夏的酷热。
二十四节气资料立春:每年的2月3日或4日,是春季的开始,意味着寒冬即将过去,春天的气息开始弥漫。
这一节气标志着农历年的正式开始。
雨水:每年的2月18日或19日,表示春天的降水开始增多,天气逐渐转暖,雨水润泽了旱地,有助于农作物的生长。
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表示春雷开始震动,蛰伏在冬季的昆虫开始苏醒,意味着万物开始复苏。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昼夜平分,白天和黑夜的时间一样长。
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标志着昼夜温差逐渐变大。
清明:每年的4月4日或5日,表示天气晴朗,大地洁净,人们在这一天扫墓祭祖,感怀故人。
谷雨:每年的4月19日或20日,是农民最忙碌的时节,代表收藏谷物的季节。
立夏:每年的5月4日或5日,标志着夏季的开始,气温逐渐上升,农作物进入快速生长期。
小满:每年的5月19日或20日,表示农作物开始进入灌浆期,稻谷的颗粒由小变大。
芒种:每年的6月4日或5日,标志着麦收的季节开始,农田中的作物长势良好。
夏至:每年的6月20日或21日,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时刻。
这一天标志着夏季的正式开始。
小暑:每年的7月6日或7日,天气炎热,气温进一步上升,暑热开始袭击人们的身体。
大暑: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天气最热,午后是一天中最炎热的时段。
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标志着秋季的开始,意味着夏季即将过去,气温开始下降。
处暑:每年的8月22日或23日,表示暑热即将过去,天气渐渐凉爽。
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指的是天气逐渐凉爽,水汽凝结成露水的时节。
秋分:每年的9月22日或23日,昼夜平分,标志着阳光直射赤道南移。
这一天是秋季的正式开始。
寒露: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寒露意味着天气更加寒冷,露水开始结成冰。
霜降: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气温开始下降,地面上会出现霜冻。
立冬: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表示冬季的开始,意味着寒冷的天气即将来临。
小雪: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天气寒冷,气温逐渐下降,雨水转为雪花。
春季概括春季是四季中的第一个季节,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在中国,春季的开始是在立春(2月2日至5日之间),春季的结束在立夏(5月5日至7日之间)。
在欧美,春季从中国的春分(3月21日)开始,到夏至(6月22日)结束。
在爱尔兰,2 月~4月被定为春季,在南半球,9月~11月则被定为春季。
气象工作者以5天平均气温为标准,把冬季以后五天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时开始进入春季,当温度高于22℃时意味着春季的结束夏季的开始。
春天气候温暖适中,中国内陆大部分地区有降雨,万物生机萌发,气候多变,乍暖还寒。
春季含六个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春立春,又名岁首、立春节、正月节,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也是春季的第一个节气,时间点在公历的每年2月3日至5日左右,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时为立春节点,即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节气。
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
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与立夏、立秋、立冬一样,反映着一年四季的更替,此外还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古人对岁首很重视,立春要祭春神、祭太岁,敬天法祖,由此便产生了辞旧布新、迎春祈福等一系列祭祝祈年文化活动。
节气物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鱼陟负冰”。
说的是立春的时候开始刮东风,天气转暖,所以大地开始解冻;蛰伏的虫类慢慢苏醒;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儿到水面游动,此时水面还没有完全融化的冰碎片,如同被鱼背着一般浮在水面。
《礼记•月令》记载,古代在春天伊始是禁止伐木、覆巢和猎取杀害胎、卵、飞鸟等等生物。
《春秋繁露》也强调立春用事,要,,出轻击,去稽留,除桎梏,开门阖,存幼孤,矜寡独,无伐木”。
保护刚要萌发的生命使年中得以永续得用,而且要对孤寡、孤独这些生命都要慈悲对待,古人早就有环保概念,而且博爱万物生命。
立春习俗立春亦称〃打春〃、〃咬春〃,又叫〃报春〃。
二十四节气主题班会春季
《春风柔情》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来到今天的主题班会,我们将围绕着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季展开讨论。
春季是一个充满温馨和希望的季节,也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时刻。
在这个季节里,我们将一起探讨春季的特点和意义。
学生代表1:春季是个充满欢乐和活力的季节,大地回春,万
物复苏,一切都是那样生机盎然。
学生代表2:是的,春季的特点就是充满了希望和激情,人们
在这个季节里都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主持人: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春季也和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清明、谷雨等联系在一起。
这些节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深厚的意义,我们应该如何传承这些传统节气呢?
学生代表3:我觉得可以通过学习二十四节气的来了解中国传
统文化,比如春分时要节俭,清明时要扫墓祭祖,谷雨时要注重保护环境。
主持人:很好,通过学习二十四节气的意义,可以增进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环保和节俭的理念,让春季的美好延续下去。
学生代表4:春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激情的季节,我们应该
怀着感恩的心情,珍惜眼前的一切,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
主持人:没错,春季不仅仅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更是我们追逐梦想的季节。
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情,珍惜眼前的一切,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让春风吹拂着我们的梦想,让春雨滋润我们的心田。
主持人:最后,希望大家在春季保持一颗感恩的心,努力奋斗,追逐梦想,把握春季带来的一切美好。
谢谢大家!。
春天的六个节气关键信息项:1、春天的六个节气名称: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2、每个节气的时间范围3、每个节气的气候特点4、每个节气的传统习俗5、每个节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1 立春立春是春季的开始,时间通常在公历 2 月 3 日至 5 日之间。
此时,气温开始逐渐回升,大地逐渐解冻,但仍有冷空气活动,昼夜温差较大。
立春的传统习俗有迎春、打春牛等。
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
打春牛则是在立春当天,人们用柳条鞭打用土制作的春牛,象征着春耕的开始。
在农业生产方面,立春意味着要开始准备春耕,翻耕土地,选购种子等。
111 雨水雨水节气一般在公历 2 月 18 日至 20 日。
此时,降水增多,春雨绵绵,空气湿润。
雨水节气的习俗有回娘屋、拉保保等。
回娘屋是指出嫁的女儿在雨水节这天回娘家探望父母。
拉保保则是给孩子找干爹干妈,希望孩子健康成长。
对于农业来说,雨水增多有利于冬小麦、油菜等作物的生长,同时也是植树造林的好时机。
112 惊蛰惊蛰通常在公历 3 月 5 日至 7 日。
此时,天气转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
惊蛰的传统习俗有祭白虎、吃梨等。
祭白虎是为了化解是非。
吃梨则寓意与害虫别离。
在农业上,惊蛰标志着春耕大忙季节的开始,要及时耙地施肥,促进作物生长。
113 春分春分在公历 3 月 20 日或 21 日。
这一天昼夜平分,此后昼长夜短。
春分的习俗有竖蛋、放风筝等。
竖蛋是一种有趣的游戏,人们尝试在春分这一天把鸡蛋竖立起来。
放风筝则可以在户外享受春风。
农业生产中,春分是早稻播种的重要时期,要加强田间管理,保证作物生长。
114 清明清明一般在公历 4 月 4 日至 6 日。
此时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
清明的传统习俗有扫墓祭祖、踏青等。
扫墓祭祖是表达对先人的缅怀之情。
踏青则是人们在春天外出游玩,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在农业方面,清明是种瓜点豆的好时节,同时要注意防治病虫害。
春天里的六个节气“立”开始之意,立春揭开了春天的序幕,表示万物复苏的春季的开始。
立春后气温回升,春耕大忙季节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
立春,俗称“打春”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
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
公历每年二月十八日前后为雨水节气。
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
“雨水”过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到0℃以上,这时适宜的降水对作物的生长特别重要。
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
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春分主题活动
在春分这一天,阳光温暖,万物复苏,正是春天的脚步渐近。
为了迎接这个美
好的季节,我们策划了一系列的主题活动,让大家共同感受春分带来的生机和活力。
植树造林活动
春分时节正是植树造林的最佳时机,我们邀请志愿者一起来参加植树活动。
通
过亲手植树,不仅可以改善环境,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与生机。
让我们共同为地球添绿,助力生态环境的改善。
春季花卉展览
春分之际,各种花卉开始盛开,园艺爱好者们将自己的心血呈现在花展中。
我
们举办春季花卉展览,展示各式花卉的风采,让人们在花香中感受春天的气息,欣赏花卉美丽的姿态。
田园春游
春分时节,田园风光美不胜收,我们组织田园春游活动,走入乡村,感受乡间
田园的宁静与美丽。
在田野间漫步,欣赏油菜花海,采摘新鲜水果蔬菜,体验农家生活的乐趣。
春韵诗会
春分之际,万物复苏,诗人们常常为此创作出感人的诗篇。
我们举办春韵诗会,邀请文学爱好者们共同赏析春季诗篇,感受文字带来的美好与温馨。
大家可以分享自己或他人的诗作,在诗声中感受春的气息。
春暖花开美食节
春天是美食的季节,各种新鲜的食材开始上市,我们举办春暖花开美食节,在
活动中品尝各地特色美食,感受春天带来的味蕾盛宴。
让大家在美食中感受春光明媚,享受春季的美好时光。
总结
春分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节气,我们通过这些主题活动,希望让大家共同
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希望,享受到春季带来的欢乐与温馨。
让我们在春分这一天,共同度过一个充满生活情趣的美好时光。
愿大家在春天里,心情愉悦,生活美满!。
二十四节气是把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的角度二十四等分,地球公转走过15度就是一个节气。
由于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形导致地球公转角速度变化,一年内的节气间隔时间也就会随之改变。
时间相差可超过20小时。
二十四节气也就是把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分为二十四段,每段约隔半个月,分别在十二个月里面。
在月首的叫“节气”,在月中的叫“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
这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和顺序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署、大署、立秋、处署、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其中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是用来划分一年四季的;“二分”“二至”是季节转折点,“四立”表示季节的开始。
小署、大署、处署、小寒、大寒、表示一年中最热、最冷的出现时期。
白露、寒露、霜降反映气温下降的过程与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降雨降雪时期的程度;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反映季节和农作物的生长现象。
春天(Spring)又称为春季,是一年的第一个季节,北半球为公历3,4,5月.而南半球却是在十一月开始,如澳大利亚,春天一般气候温暖适中,中国内陆大部分地区少雨. 万物生机萌发,气候多变,乍暖还寒。
春季,无论是气候还是生理上,都会发生变化。
气象学研究表明,春夏秋冬四季之中,春季的气温、气压、气流、气湿等气象要素的变化最让人捉摸不定,因而在春天常引起许多疾病的复发或罹患新病。
春天的自然条件适合于睡眠,加上春天比冬天夜短,所以出现“春困”;同时,人体生理状态正处于调适过程中,尚处于滞后和低潮状态,故易导致“春眠不觉晓”的现象。
春季气候骤变,影响人体免疫功能。
这时开始滋生繁殖的致病微生物便会乘机肆虐,易导致流感、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腮腺炎、猩红热、水痘、风疹等病的发生与流行。
忽冷忽热的气候,易使人体的血管不断收缩扩张,很不稳定,对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危害极大,易诱发中风、心绞痛或心肌梗塞等。
春暖花开,繁花似锦的多风天气,空气中飘浮着各种花粉颗粒、杨柳絮、尘埃、尘螨、真菌等,过敏性体质者最容易诱发变态反应,引起各种过敏性疾病。
春季多风,易出现皮肤干燥、嘴唇干裂等现象。
此外,春天还是鼻出血、高血压、痔疮出血、女性月经失调、流行性出血热、结核病、甲肝的高发季节,均应重视预防和治疗。
总之,春天气候多变,对人生理过程和心理过程影响较大。
因此,春季应随时注意增减衣服,积极参加室外活动,早睡早起,以适应春天生机勃发的特点,维护身心健康。
“春日春风有时好,春日春风有时恶,不得春风花不开,花开又被风吹落。
”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一首诗把早春的气候特点描绘得惟妙惟肖。
春天需防雾:雾是由于悬浮在近地面的液态气溶胶组成的。
一些地区的春雾天占全年雾日的50%,由于大气污染日益严重,春季雾日出现的次数也有所增加。
由于空气的污染,所以雾滴中含有各种酸、碱、盐、胺、苯、酚、病原微生物和各种有毒有害物,成分十分复杂。
而且,离地面越近,附着的各种污染物越多。
因此,雾有损于人体健康,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病患者和老年慢年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患者危害极大。
对于过敏性体质者和慢性病患者来说,更应注意躲避毒雾的袭击。
此外,雾天空气温度大,易导致湿邪所伤。
因此,在大雾弥漫的早晨和黄昏,不要冒雾外出,并关窗闭户,防止大雾进入室内,以免为毒雾所袭。
春季的风伤人:春天是风气主令。
大风呼啸时,空气的冲撞摩擦产生的噪音使人烦躁不适,特别是大风音频过低,甚至达到次声波标准。
次声波能影响神经中枢系统,产生头痛、恶心、烦躁,甚至致人于死地。
猛烈的大风常使空气中铀握拳离子大幅度减少,导致那些对天气变化敏感者休内化学过程发生变化,血液中开始分泌大量的血青素,导致神精紧张、压抑和疲劳。
大风瞳大量的水,空气温度降低,导致口干唇裂,鼻腔粘膜干燥,容易出现微波的裂口,防病功能随之,易引起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如支气管炎,流感,肺结核等。
风能助病威,众多的外感因素中,风邪是主要致病因此,许多疾病的发生,常常与风邪相关连。
春天包括六个节气: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
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
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
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
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
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
虽然立了春,但是华南大部分地区仍是很冷"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
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
人们常爱寻觅春的信息在哪里呢?那柳条上探出头来的芽苞,"嫩于金色软于丝";那泥土中跃跃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风吹又生";而为着夺取新丰收在田野中辛勤劳动的人们,正在用双手创造真正的春天。
春天中关于立春节气的农谚立春:立春春打六九头,春播备耕早动手,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生产创高优。
1、立春落雨至清明:立春日若下雨,直到清明前都会多雨。
春喜晴不喜雨,尤忌打雷。
2、立春打雷,十处猪栏九处空:表示六畜不安。
3、正月展春流:立春以后,潮汐海流加大。
4、春天后母面:入春以后,气候会阴晴冷暖无常。
5、春曝死鬼,夏雾做大水:春天降雾会放晴,夏天降雾会雨涝成灾。
6、立春赶春气:立春之后万象回春,田、池塘等水面开始蒸发,明示世人春天已降临。
7、初一落初二散初三落月半:初一如下雨,初二则会放晴,初三若下雨则会落到十五。
8、雨浇上元灯,日晒清明日:上元日下雨,清明定放晴9、早春晚播田:立春如在上年十二月内谓之早春,若播种莫过早也不过迟,按季行事。
10、立春天气晴,百事好收成 11、立春晴,雨水均12、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 13、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14、雨淋春牛头,七七四十九天愁。
15、水淋春牛头,农夫百日忧16、立春打了霜,当春会烂秧 17、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
18、腊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迟。
19、年逢双春雨水多,年逢双春好种田。
1、关于春天的古诗:《咏柳》、《春晓》、《清明》、《草》、《春夜喜雨》、《早春》2、关于春天的儿童诗:下雨啦柳絮滴答,滴答,下雨啦,下雨啦,是棉花,为什么没绒丝?麦苗说:“下吧,下吧,我要长大。
” 是雪花,为什么它不化?桃树说:“下吧,下吧,我要开花。
” 哈哈哈,哈哈哈,葵花子说:“下吧,下吧,我要发芽。
” 不是棉花不是雪,小弟弟说:“下吧,下吧,我要种瓜。
” 原来是——风吹柳絮遍地撒,柳树种子找新家。
3、春天的植物(如:草、花、柳树等),春天的动物(如:燕子、蝴蝶、小蝌蚪等),春天人们的活动(如:郊游、放风筝季节月份节气太阳到达黄经七十二候第一候第二候第三候春孟春立春2月3——5日315°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雨水2月18——20日330°桃始花仓庚鸣鹰化为鸠春寒料峭:chūn hán liào qiào形容初春的寒冷。
初春虽天气回暖,但有时也会像冬天一样寒风凛冽,十分寒冷。
春天下一节气: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每年2月1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30度,为“雨水”节气。
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
在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黄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气寒冷,但见雪花纷飞,难闻雨声淅沥。
雨水之后气温一般可升至0 ℃以上,雪渐少而雨渐多。
可是在气候温暖的南方地区,即使隆冬时节,降雨也不罕见。
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段时间候平均气温多在10℃以上,桃李含苞,樱桃花开,确以进入气候上的春天。
除了个别年份外,霜期至此也告终止。
嫁接果木,植树造林,正是时候。
华南继冬干之后,常年多春旱,特别是华南西部更是"春雨贵如油"。
雨水前后,油菜、冬麦普遍返青生长,对水分的要求较高。
这时适宜的降水对作物的生长特别重要。
农业上要注意保墒,及时浇灌,以满足小麦拔节孕穗、油菜抽苔开花需水关键期的水分供应。
雨水季节,天气变化不定,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忽冷忽热,乍暖还寒的天气对已萌动和返青生长的作物、林、果等生长及人们的健康危害很大。
在注意做好农作物、大棚蔬菜以及工交部门防寒防冻工作的同时,仍要注意个人的保健工作,以防止冬末春初感冒等流行疾病的发生。
中国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劝。
”此节气,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
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春天中关于雨水节气的农谚雨水: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多积肥料多打粮,精选良种夺丰收。
1、雨水连绵是丰年,农民不用力耕田2、雨水日下雨,预兆成丰收3、春寒雨若泉,冬寒雨四散:春天气温低则多雨,冬天气温低雨反而少4、惊蛰闻雷米似泥:惊蛰日打雷,表示节气无误,风调雨顺,稻丰收,米价便宜。
5、二月二打雷,稻米较重捶:表示节气无误,风调雨顺,稻丰收,米价便宜。
当天,如果春雷乍响,这一年收成很好。
雨水节气祝福雨声祝你平安,雨水冲走愁烦,雨丝捎去思念,雨花飞落心弦,雨点圆你心愿,雨露润你心田,雨季我心期盼,雨水节气祝你: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然后呼风唤雨。
月花:正月梅花香又香,二月兰花盆里装,三月桃花红十里,四月蔷薇花开放,五月石榴红似火,六月荷花满池塘,七月栀子头上戴,八月丹桂满枝黄,九月菊花始绽开,十月芙蓉正上妆,十一月水仙供上案,十二月腊梅雪里香。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
每年公历的3月6日左右为惊蛰。
“惊蛰”节气日,地球已经达到太阳黄经345度,一般在每年3月4日~7日。
到了惊蛰,我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
真是: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
大部分地区惊蛰节气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4℃,较雨水节气升高3℃以上,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
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
但是因为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甚大。
华南东南部长江河谷地区,多数年份惊势期间气温稳定在12℃以上,有利于水稻和玉米播种,其余地区则常有连续3 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12℃ 以下的低温天气出现,不可盲目早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