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弱电装置防雷技术正式版
- 格式:docx
- 大小:37.15 KB
- 文档页数:11
电力系统弱电装置防雷技术是指在电力系统中,对弱电装置进行雷电防护的技术手段和措施。
防雷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尤为重要,因为雷电是一种具有强烈破坏性的自然现象,能够对电力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坏,并影响正常运行。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电力系统弱电装置防雷技术。
一、电力系统弱电装置的防雷原则弱电装置包括通信设备、监控设备、自动控制装置等,它们对于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弱电装置的防雷,可以采取以下原则:1. 采用合适的防雷设备:防雷设备包括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等,选择合适的防雷设备是防止雷电入侵的基础。
2. 使用合适的接地措施:弱电装置应该有良好的接地系统,通过接地来引导雷电流,保护装置免受雷电的侵害。
3. 采取合适的屏蔽措施:弱电装置必须采取良好的屏蔽措施,防止雷电通过电磁感应从外部进入进入装置内部。
4. 使用合适的绝缘材料:弱电装置内部的电气设备,如线缆、插头等,应使用合适的绝缘材料,防止雷电对其造成损害。
二、电力系统弱电装置的防雷措施1. 弱电装置的接地设计接地是弱电装置防雷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接地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接地电阻低:接地电阻低,可以提供更好的接地效果。
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地质条件和合适的接地材料,保证接地电阻在要求范围内。
(2) 接地系统规整:接地系统需要规整,避免“死角”,确保雷电流能够快速集中到地下。
(3) 接地装置的互连:电力系统中的所有弱电装置接地装置需要通过导线等互相连接,以降低接地电阻,保证接地的有效性。
2. 弱电装置的接口保护弱电装置的接口是其与外界联系的部分,也是雷电侵害的重要路径之一。
因此需要采取以下几种措施:(1) 使用合适的接口保护装置:接口保护装置可以通过瞬态电压抑制器等装置,对雷电侵害进行抑制和吸收,保护弱电装置不受损害。
(2) 安装适当的绝缘设备:对于无需与外界相连的弱电装置,可以通过安装绝缘设备,将其与外界隔离,防止雷电侵害。
3. 弱电装置的电磁屏蔽为了减少弱电装置对外部电磁干扰的敏感度,防止雷电通过电磁感应进入弱电装置内部,需要采取电磁屏蔽的措施:(1) 对弱电装置进行金属屏蔽:对于弱电装置的外壳、线缆等,可以采用金属材料进行屏蔽,从而减少电磁干扰。
2023年电力系统弱电装置防雷技术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我们面临的雷电灾害也越来越严重。
在电力系统中,弱电装置通常是指电力系统中的控制、保护、通信和测量装置,比如各种继电器、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监控系统等。
这些弱电装置对雷电的抗击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雷击而损坏。
因此,在2023年,如何有效地防止雷电对电力系统的弱电装置造成损坏,将是一个重要的技术挑战。
1. 弱电装置的外部防护为了保护弱电装置免受雷击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外部防护措施。
首先,电力系统中的弱电装置应当远离高海拔地区,因为雷电通常会更容易发生在高地区。
其次,建议在弱电装置的附近设置避雷针,将雷电引入地下。
同时,在弱电装置的外部设置防雷棒,能够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此外,弱电装置的外部安装可以采用金属外壳以增加电磁屏蔽效果,减少雷击的影响。
同时,还可以在外壳上设置接地装置,将雷电引入地下。
此外,为了防止雷电沿着电源线路进入弱电装置,建议在电源线路上设置过电压保护装置,在雷电发生时自动切断电源。
2. 弱电装置的内部防护除了外部防护,我们还可以在弱电装置的内部进行一些防护措施。
首先,可以采用特殊的材料或技术对弱电装置的电路板进行防雷处理,增加其抗雷电干扰的能力。
其次,可以在电路板上设置过压保护电路,当雷电过电压到达一定程度时,自动切断电路,保护弱电装置不受损坏。
另外,弱电装置的内部电源供应电路也需要进行防护。
可以采用稳压电源或电源滤波器,防止过电压进入弱电装置。
同时,在弱电装置的电源进线处设置欠压、过压、过流等保护装置,能够及时切断电源,保护弱电装置。
3. 弱电装置的监控和维护在2023年的电力系统中,我们还可以利用先进的监控技术,对弱电装置进行实时监测。
通过监测装置,可以实时监测弱电装置的工作状态和运行参数,包括电压、电流、温度等。
一旦监测到异常情况,比如过压、过流等,可以及时发出报警信号,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以确保弱电装置的正常运行。
电力系统弱电装置防雷技术1雷击的形成及入侵途径1.1雷击形成主要有两种形式:直接雷击和感应雷击直接雷击是指雷电直接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电能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等对物体造成危害。
感应雷击是指雷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效应和电磁感应,由此产生的放电效应使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称之为感应雷击。
1.2感应雷击的入侵途径有以下几种变电站的避雷针的二次感应产生的雷击效应,产生的雷电电流经过避雷针导地时感应到市内的传输线上。
对于老式的通讯设备来讲,它们的构造大都是由电子管、晶体管向集成电路过渡的。
由于电子管、晶体管等相对对立,因而耐冲击能力较强,因此二次雷击效应对电子管、晶体管通讯设备不会造成太大损害。
对于集成化程度较高的微电子设备,其耐冲击能力差,受雷击更易使微电子设备受到损坏。
通过电源线、信号线或天线馈线引入的感应雷击通过电磁感应耦合到各类传输线而破坏设备。
电源线引入感应雷击。
变电站内设置的微波通信基站的供电线路大多采用架空明线。
试验表明,雷电频谱在几十MHz以下频域,主要能量集中分布在工频附近。
因此,雷电与市电相耦合的概率很高,容易造成通信线路及通信串口烧坏。
为了扩大信号覆盖范围,就要尽可能地增加天线架设高度(65m以上的铁塔约占50%)。
但是,在提高信号覆盖范围的同时,也增加了铁塔引雷的概率。
2外部防护:外部防护是指对安装弱电设备的建筑物本体的安全防护,可采用避雷针、分流、屏蔽网、均衡电位、接地等措施,这种防护措施比较常见,相对来说比较完善弱电设备的外部防护首先是使用建筑物的避雷针将主要的雷电流引人大地;其次是在将雷电流引人大地的时候尽量将雷电流分流,避免造成过电压危害设备;第三是利用建筑物中的金属部件以及钢筋可以作为不规则的法拉第笼,起到一定的屏蔽作用,如果建筑物中的设备是低压电子逻辑系统、遥控、小功率信号电路的电器,则需要加装专门的屏蔽网,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5m-5m,6m-4m的网格,所有均压环采用避雷带等电位连接;第四是建筑物各点的电位均衡,避免由于电位差危害设备;第五是保障建筑物有良好的接地,降低雷击建筑物时接点电位损坏设备。
完整版)弱电系统规范标准弱电系统规范标准一、公用部分(如管线布置、防雷接地、室外施工、配电等)国内标准规范:XXX《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GB--94,2000年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93《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XXX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8898-97《电网电源供电的家用和类似一般用途的电子及有关设备的安全要求》GB7450-87《电子设备雷击保护导则》GB4943-95《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设备的安全》GB-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T-200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2001建设工程文件归档管理规范二、多个系统在一起的部分(如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等)国内标准规范:GB/T -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200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三、特殊情况标准规范:GB-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及验收规范》57-2000《剧场建筑设计规范》四、消防国内标准规范:GBJ16-87(2001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98《火灾自动报警设计规范》GBJ-9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五、综合布线(含网络设备、服务器、存储)国内标准规范:GBT-T--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系统设计规范》GBT-T--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国际标准规范:ISO/IEC-95《信息技术互联国际标准》ISO/IEC ;1995《客户建筑物电缆通用敷设要求》ISO/IECll801客户建筑通用布线系统信息技术国际标准EN通用布线系统信息技术欧洲标准EIA/TIA568A商务楼通信建筑布线标准XXX B(电磁兼客)标准EIA/TIA569商务楼通信通道和空间标准本文介绍了一系列关于网络布线和安防的国际和国内标准规范。
在网络布线方面,国际标准包括EIA/TIA570住宅及小型商业区综合布线标准、TIA/EIA 568-B1北美综合布线标准、ISO/IEC 国际综合布线六类信道标准以及EN欧洲大楼综合布线系统标准等。
电力系统弱电装置防雷技术范文导论近年来,随着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力系统中的弱电装置越来越重要。
然而,在雷电活动频繁的地区,电力系统中的弱电装置经常面临雷击带来的威胁。
因此,弱电装置防雷技术成为了电力系统中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弱电装置防雷技术,以提供给相关专业人员参考和借鉴。
1. 地线防雷技术弱电装置的防雷是以保护设备和人员安全为目标的一项技术活动。
在地线防雷技术方面,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合理设置地线的长度和截面积。
地线的长度越短,电阻越小,可减小地电位差,提高防雷效果。
截面积越大,电流通过的电阻越小,可提高防雷的稳定性。
二是地线的接地方式。
一般来说,接地的方式有直接接地、等长接地和补偿接地等。
不同的接地方式适用于不同的地形和土壤条件。
三是地线的埋设方式。
地线可以埋设在地下,以减少对建筑物外观的影响,并提高防雷的效果。
地线的埋设深度一般应达到1米以上。
2. 避雷装置技术避雷装置是弱电装置防雷技术中最常用的手段之一。
根据避雷装置的工作原理和安装位置不同,可分为接闪器、引雷针和避雷带等。
接闪器是指将雷电击中的电流引导到地下,以减少对建筑物和设备的危害。
引雷针是指将空中飞雷电击中的电流引导到地下,以避免其直接对建筑物和设备产生破坏。
避雷带是指围绕建筑物或设备周围设置的金属带,用来分散雷电冲击,减少对设备的危害。
3. 防雷设备技术防雷设备是指用于检测和保护弱电装置免受雷击损害的设备。
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应用场景,防雷设备可以分为雷电流检测器、雷电流限制器和雷电流释放器等。
雷电流检测器是指用于检测和记录雷击事件的设备,一旦检测到雷电流通过,就会发出警报,并记录相关数据以供分析和处理。
雷电流限制器是指一种可限制雷击电流大小的装置,通过减小雷电流的大小,可减轻对设备的危害。
雷电流释放器是指一种用于释放雷击电流的装置,当雷电击中装置时,释放器会将雷电流引导到地下或其他安全位置,以减少对设备的危害。
弱电系统的防雷措施弱电系统是指电力传输和分配系统中电压等级较低的那部分系统,主要包括通信、监控、安防等设备。
由于其电压较低,对雷击等外界扰动较为敏感,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雷措施来确保其安全稳定运行。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弱电系统的防雷措施,并阐述其原理和操作步骤。
一、接地系统的建立接地系统是弱电系统防雷的基础,其作用是把雷击电流引入地下,减少对设备的损害。
接地系统主要包括接地电极、接地网和接地线。
接地电极是通过将金属材料埋入地下,与设备相连接,实现设备的接地;接地网则是将多个接地电极相互连接形成的网状结构,提高了接地效果和可靠性;而接地线则用于连接设备和接地系统,确保电流能够顺利流入地下。
在建立接地系统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接地方式,并保证接地电阻符合相关标准。
二、防雷装置的安装防雷装置是弱电系统中常用的防护设备,其主要作用是将雷击电流引入接地系统,减小对弱电设备的影响。
常见的防雷装置包括避雷针、避雷带和避雷网等。
避雷针是安装在建筑物顶部的金属导体,能够吸引雷电,并通过接地系统将电流引导入地下;避雷带则是安装在建筑物周围的导电材料,起到类似的导流作用;而避雷网则是建立在建筑物周围的金属网状结构,将雷电引入接地系统。
在安装防雷装置时,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所在地的雷电活动情况选择合适的装置,并确保其可靠地连接到接地系统上。
三、设备的屏蔽和保护在弱电系统中,设备的屏蔽和保护是防止雷击对设备造成影响的重要手段。
屏蔽主要通过屏蔽层或屏蔽壳来实现,能够阻挡外界的电磁干扰并减小雷击的影响;而保护则是通过安装保护器件,如熔断器和过压保护器等,来限制雷击电流和电压的传播。
在屏蔽和保护设备时,应根据设备的特性、工作环境和所需的防护水平选择合适的方法和装置,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安装和维护。
四、定期检测和维护弱电系统的防雷措施需要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防护。
检测主要包括对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和接地电位进行测试,以及对防雷装置和设备的状态进行检查;而维护则包括清除接地系统周围的杂物和杂草,修复损坏的接地电极和接地线,更换损坏的防雷装置等。
电力系统弱电装置防雷技术为了保障电力系统弱电装置的正常运行,防雷技术显得非常重要。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雷暴天气频繁出现,雷击所引发的电磁干扰问题也成为电力系统运行的一大隐患。
因此,采取适当的防雷措施对于保障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寿命至关重要。
电力系统弱电装置防雷技术主要包括在设备结构设计、接线和接地技术、雷电过电压保护以及绝缘技术等方面。
首先,对于设备结构设计方面,弱电装置的硬件结构要合理设计。
可以采用双层结构的设计,即内部采用金属屏蔽层,外部采用非金属层。
内部金属屏蔽层可以有效地吸收来自雷电的电磁辐射,减小装置的损毁风险。
而外部的非金属层则能够隔离外界的电磁干扰,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
其次,接线和接地技术也是防雷技术中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接线和接地能够有效地防止雷击对设备的破坏。
接线时,要选择合适的导线材料,如铜线或铝线,以能够承受较大的电流冲击。
同时,接地系统要做好,包括接地线路的布置和接地网的构建。
接地电阻要尽量小,以保证雷电通过接地系统的流动,从而避免雷击对设备的损伤。
雷电过电压保护是弱电装置防雷技术中的重要措施。
过电压保护装置要选用鉴别能力强、速动性好的装置。
在电力系统中,常用的过电压保护装置有避雷器、放电管和放电二极管等。
这些装置能够在雷暴天气时迅速做出反应,将过电压导向地下,保护设备正常运行。
此外,绝缘技术也是电力系统弱电装置防雷技术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通过合理的绝缘设计和绝缘材料的选择,能够有效地阻止雷电对设备的直接打击。
绝缘技术包括使用绝缘材料对设备进行包裹,这样能够形成一个绝缘屏障,用于隔离雷电对设备的接触。
同时,在绝缘方面还需要做好绝缘检测和维护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绝缘故障,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总结来说,电力系统弱电装置防雷技术包括设备结构设计、接线和接地技术、雷电过电压保护以及绝缘技术等多方面的措施。
合理采取这些技术措施,能够有效地保护电力系统弱电装置,减小雷击对设备的损害,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和设备的长寿命。
电力系统弱电装置防雷技术模版电力系统的弱电装置防雷技术非常关键,它可以有效保护电力设备和系统免受雷击损害。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电力系统弱电装置的防雷技术模板,让读者了解如何系统地进行防雷工作。
一、防雷意识和需求分析在电力系统中,弱电装置是指需要稳定和可靠供电的设备。
它们通常包括通信设备、监控设备、自动控制设备等,因此雷击损害会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和稳定性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加强防雷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二、防雷技术基本原理1.接地系统设计:良好的接地系统可以有效降低雷击损害。
接地系统应包括地网、接地极和接地线等。
2.引导装置设计:通过合理设置金属导体,将雷电引入到地下或遥远的石英闪络终端,从而减小雷电对弱电装置的直接影响。
3.屏蔽设计:使用金属屏蔽结构来防止雷电的影响,例如使用金属网、金属板等。
4.绝缘设计:合理选择绝缘材料和绝缘涂层,提高弱电装置的绝缘性能。
5.防静电设计:采用合适的防静电措施,避免静电引起的雷击损害。
三、具体技术措施1.接地系统设计(1)地网设计:根据地质条件和接地要求,合理布置地网,确保接地电阻小于规定值。
(2)接地极设计:选择合适的接地极材料和规格,确保接地极与周围土壤良好接触。
(3)接地线设计:选择合适的导电材料和规格,减小接地线电阻。
2.引导装置设计(1)避雷针设计:根据建筑物高度和电力设备位置,合理设置避雷针,并确保避雷针与接地系统良好连接。
(2)避雷带设计:对于较大的建筑物或设备,可以设置避雷带来引导雷电。
3.屏蔽设计(1)金属屏蔽结构设计:合理布置金属网或金属板来屏蔽雷电。
(2)金属屏蔽接地设计:确保金属屏蔽结构与接地系统良好连接。
4.绝缘设计(1)选择合适的绝缘材料:根据工作电压和环境条件,选择绝缘性能良好的材料。
(2)绝缘涂层设计:在设备表面涂覆绝缘涂层,提高绝缘水平。
5.防静电设计(1)设置静电接地装置:合理设置静电接地装置,将静电引入地下。
(2)静电消除装置设计:在弱电装置周围设置静电消除装置,降低静电引起的雷击风险。
防雷设备弱电系统中的防雷措施广西新全通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跟大家分享弱电系统中的防雷措施过电压保护按国家规范应分三部分:建议在高压变压器后端到楼宇总配电盘间的电缆内芯线两端应对地加避雷器,作为第一级保护;在楼宇总配电盘至楼层配电箱间电缆内芯线两端应对地加装避雷器,作为第二级保护;在所有重要的UPS的前端应对地加装避雷器,作为第三级保护。
电源部分防护,雷电侵主要是通过供电线路侵入。
“电源防雷器”并接在电力线路上,可遏制瞬态过电压浪涌电流。
从总进线到用电设备端通常配置三级防护,经过逐级限压和放电,逐步消除雷电能量,保证用电设备的安全。
信号部分保护,对于各类信号系统,“信号防雷器”接入信号线路后,一方面要能切断雷电进入设备的通路,同时要能迅速对地放电,另一方面要能确保在正常状态下,通过防雷器的信号不受损害,使设备能正常工作。
在计算机房及各类弱电机房的建设中,一定要求有一个良好的接地系统,因所有防雷设备都需要通过接地系统把雷电入大地,从而保护设备安全。
如果机房接地系统做得不好,不但会引起设备故障,烧坏元器件。
另外还有防干扰的屏蔽问题及防静电问题等都需要通过建立良好的接地系统来解决。
现代防雷保护包括外部防雷保护(建筑物或设施的直击雷防护)和内部防雷保护(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两部份,外部防雷系统主要是为了保护建筑物免受直接雷击.而内部防雷系统则是防止雷电波侵入、雷击感应过电压以及系统操作过电压侵入设备造成的毁坏,这是外部防雷系统无法保证的。
接闪装置就是我们常说的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或避雷网,接闪就是让在一定程度范围内出现的闪电放电不能任意地选择放电通道,而只能按照人们事先设计的防雷系统的规定通道,将雷电能量放到大地中去。
接闪装置在接闪雷电时,引下线立即产生高电位,会对防雷系统周围的尚处于地电位的导体产生旁侧闪络,并使其电位升高,进而对人员和设备构成危害。
为了彻底消除雷电引起的毁坏的电位差,就特别需要实行等电位连接,电源线、信号线、金属管道等都要通过过压保护器进行等电位连接,各个内层保护区的界面处同样要依此进行局部等电位连接,并最后与等电位连接.防雷接地是防雷系统中最基础的环节,也是防雷安装验收规范中最基本的安全要求。
电力系统弱电装置防雷技术
5 主厂房电梯“主厂房的电梯应能供消防使用,须符合下列要求:(1)在首层的电梯井外壁上应设置供消防队员专用的操作按钮。
电梯轿厢的内装修应采用不燃烧材料且其内部应设置专用消防对讲电话;(2)电梯的载重量不应小于800kg;(3)电梯的动力与控制电缆、电线应采取防水措施;(4)电梯井和电梯机房的墙应采用不燃烧体;(5)电梯的供电应符合9.1节的有关规定;(6)电梯的井底应设置排水设施,排水井的容量不应小于2m3,排水泵的排水量不应小于10L/s。
”以往的电厂工程设计,主厂房的电梯为货梯,未考虑作为消防使用,主要由于发电厂厂房的特殊性,主厂房内人员较少、厂房内的可燃物较少、火灾危险性小的原因。
但本次修编考虑锅炉房较高,虽然火灾危险性小,一旦发生火灾,给消防队员救火带来不变,而完全按消防电梯考虑对于电厂钢结构诸如前室布置和电梯围护墙体的耐火要求等难以满足消防要求,因此规定了此电梯可供消防使用,并且规定了当发生火灾时,电梯的消防控制系统、消防专用电话、基坑排水设施等六条应满足消防电梯的设计要求。
6 燃机电厂的消防要求 6.1 燃机电厂的火灾危险性由于燃机电厂采用的天然气或油作为燃料,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3.1.1条“利用气体、液体、固体作为燃料或将气体、液体进行燃烧做其它用的各种生产”为丁类。
故燃机电厂火灾危险性为丁类,耐火等级二级。
但对于燃机电厂的天然气调压站等高危险性建(构)筑物应按石油化工设计防火规范相应条文执行。
6.2 燃机厂房的疏散楼梯对于燃机电厂厂房,一般为三。
电力系统弱电装置防雷技术模版一、前言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各类弱电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由于雷电活动的频繁发生,给这些弱电装置带来了很大的损害风险。
因此,在设计和实施电力系统弱电装置时,必须充分考虑雷电保护技术,以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本文将从电力系统弱电装置的特点、雷电产生的原因、雷电的特点和危害、雷电保护的基本原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给出一种可以作为电力系统弱电装置防雷技术实施的模版。
二、电力系统弱电装置的特点电力系统弱电装置是指在电力系统中除电能传输和分配外,为实现信号、控制、监视、通信等功能而设置的各种装置,如通信设备、监控设备、自动化控制设备等。
不同于强电设备,弱电装置一般采用较低的电压和电流来工作,但其功能却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管理。
因此,保护弱电装置的正常工作是电力系统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雷电产生的原因雷电的产生是由于云层中强烈的水蒸气上升运动形成的积云中,产生了强烈的上升气流和下降气流,气流强烈碰撞后产生了静电场,进而引起空气电离形成闪电。
雷电是自然界中最强烈的电现象之一,其主要原因包括云与地壳之间的静电场差、云与云之间的静电场差以及大气中的电离现象等。
四、雷电的特点和危害雷电具有能量极大、持续时间极短、瞬时电压极高等特点。
当雷电击中电力系统弱电装置时,会产生强大的电流和电压冲击,对装置内的电子元器件和电路板造成瞬时烧毁或损坏,严重影响装置的正常工作。
此外,雷电还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等一系列严重的安全事故。
五、雷电保护的基本原理为了保护电力系统弱电装置免受雷电的破坏,需要采取雷电保护措施。
雷电保护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合理布置接地装置、引导雷电流和分散雷电能量,以降低雷电对装置的危害。
具体来说,可以采取如下措施:1.地线接地:通过良好的接地系统建立良好的地线接地,将雷电流引入大地,分散雷电能量;2.金属避雷带:设置金属避雷带,引导和分散雷电流,降低雷电对装置的影响;3.防雷接线:合理设计设备的接线方式,减少雷电对设备的冲击和瞬时过电压;4.安装避雷器:在弱电装置的电源线和信号线上安装合适的避雷器,以吸收和分散雷电能量;5.建立防雷带围护:将弱电装置建立在一个防雷带围护的建筑或场地内,以减小雷电击中的概率。
2024年电力系统弱电装置防雷技术摘要:随着现代化科技的发展,电力系统已经成为现代社会运转的基石,而防雷技术是电力系统中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技术。
本文将重点讨论____年电力系统弱电装置防雷技术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引言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运转的基础,而雷击是电力系统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弱电装置防雷技术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是电力系统重要的研究方向,目的是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转和安全稳定。
二、____年电力系统弱电装置防雷技术发展概况随着现代化电力系统的不断完善,电力系统弱电装置的防雷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和提升。
____年,电力系统弱电装置防雷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如下:1. 高性能雷电感应器的研发与应用高性能雷电感应器是实现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____年,高性能雷电感应器将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用于检测雷电活动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通过利用先进的雷电感应器,电力系统可以实现对雷电活动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防护措施,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转。
2.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雷电预测技术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弱电装置防雷技术也将得到进一步升级。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雷电预测技术可以通过分析大量的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对雷电活动进行预测,提前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减少雷击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3. 新型材料在防雷技术中的应用新型材料的发展将为电力系统弱电装置防雷技术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____年,新型材料将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弱电装置的防雷设备中,通过改变材料的物理性质,实现对雷电的有效屏蔽和吸收,提升电力系统的抗雷能力。
4. 雷电防护设备的集成化和智能化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力系统弱电装置防雷技术也将朝着集成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____年,电力系统弱电装置防雷设备将逐渐实现与其他设备的集成,以实现更高效的防护效果。
此外,智能化的防雷设备将能够通过联网和远程监控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电力装置防雷保护技术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力装置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到。
然而,雷电对电力装置的损害已成为引起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保护电力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防雷保护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电力装置防雷保护技术,并探讨其特点和应用。
一、接闪器技术接闪器是一种用于引导和释放雷电能量的装置。
通过将接闪器安装在电力装置的最高点,可以有效地降低雷击的概率,保护电力装置不受雷击损坏。
接闪器技术在电力装置的防雷保护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接闪器技术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接闪器类型和安装位置。
一般来说,根据电力装置的特点和周围环境条件,可以选择直流接闪器、交流接闪器或者组合接闪器。
同时,接闪器的安装位置要尽可能接近装置的最高点,以便更好地引导雷电能量。
二、引入接地技术引入接地技术是指将电力装置与地面之间建立良好的接地连接,以便将雷电能量有效地分散到地面。
电力装置的引入接地系统对于防止雷击的发生和减小雷电对电力装置的伤害非常重要。
引入接地技术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接地方式和建立良好的接地系统。
常见的接地方式有水平接地和垂直接地。
水平接地适用于土壤电阻率较低的场所,而垂直接地则适用于土壤电阻率较高的场所。
建立接地系统时,要确保接地电阻小于规定的安全值,以保证引入接地效果的良好。
三、电力装置内部保护技术除了以上介绍的接闪器技术和引入接地技术,电力装置内部的保护技术也是电力装置防雷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
电力装置的内部保护技术旨在通过合理的设计和防护措施,减小雷电对电力装置的直接损害。
电力装置内部保护技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合理设置电力装置的绝缘和避雷器,以防止雷电对电力装置的穿透。
其次,要加强对电力装置的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此外,还可以采用灾备技术,即备用电力装置的设置,以备不时之需。
综上所述,电力装置防雷保护技术对于确保电力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作用。
接闪器技术、引入接地技术和电力装置内部保护技术都是电力装置防雷保护的重要手段。
解决方案编号:YTO-FS-PD366弱电设备防雷技术措施通用版The Problems, Defects, Requirements, Etc. That Have Been Reflected Or Can Be Expected, And A Solution Proposed T o Solve The Overall Problem Can Ensure The Rapid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弱电设备防雷技术措施通用版使用提示:本解决方案文件可用于已经体现出的,或者可以预期的问题、不足、缺陷、需求等等,所提出的一个解决整体问题的方案(建议书、计划表),同时能够确保加以快速有效的执行。
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电子信息设备的应用已深入至各个领域,各种电子、微电子装备已在各行业大量使用。
由于这些系统和设备耐过电压能力低,雷电高电压以及雷电电磁涌流侵入所产生的电磁效应、热效应都会对系统和设备造成干扰或永久性损坏,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解决电子信息系统对雷电灾害的防护问题,十分重要。
电子信息系统设备的多样化、复杂化,其微电子元器件的工作电压较低,通信信号幅度相对较小等特点,如在回路中设置防雷设施势必会影响通信、网络等设备的可靠、安全和畅通。
这给弱电设备的过电压防范带来一定的难度。
为了减少雷电感应致使自动化控制系统等弱电设备损坏,造成直接和间接的重大经济损失,有必要对弱电设备的防雷与接地技术进行研究,采取有效的防雷措施。
1 造成弱电设备损坏的主要原因1.1 直击雷所谓直击雷是指雷击点直接作用在设备上或作用在传输线路上,由传输线路引人造成设备的损坏。
直击雷造成设备损坏的程度一般都较为严重,一般采取安装避雷针和布设避雷带进行防雷保护。
电力系统中弱电设备的防雷措施发布时间:2021-08-09T10:03:16.807Z 来源:《中国电业》2021年第11期作者:韩腾飞[导读] 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系统中会存在很多微电子设备韩腾飞北京康辰亚奥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摘要: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系统中会存在很多微电子设备,在雷雨天气时一旦设备遭受雷击损害,微电子设备难以承受雷电所带来的浪涌或是电磁脉冲,进而会影响系统正常运转,造成系统中的一些重要信息丢失,如果雷击严重还会导致电力系统遭受毁灭性损害,造成巨大损失。
所以对电力系统中弱电设备防雷措施进行研究,通过采取有效防雷措施可以避免电力系统的弱电设备遭受损害,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关键词:电力系统;弱电设备;防雷措施引言通常情况下,电力系统的强电设备防雷保护措施都比较完善,对于强电设备的防雷经验和认识都更加丰富。
和强电设施相对比,弱电设备的防雷措施却存在很多不足。
由于弱电设备的防雷措施比较薄弱,每年都会出现很多弱电设备遭受雷击的事件。
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如今弱电设备对于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尤其是自动控制系统的引入,使得弱电设备防雷工作更加重要。
如果没有做好弱电设备防雷措施,一旦遭受雷电击中,就会对自动控制系统带来严重影响,甚至会导致电力系统的全面瘫痪。
所以,对电力系统中弱电设备的防雷保护非常有必要。
一、雷电对于弱电设备的损害分析在遭受雷击之后,电力系统弱电设备遭受损害主要是因为在遭受雷击后,雷电会带来巨大浪涌,这些浪涌远超出弱电设备的承受能力。
通常情况下,浪涌主要有电源和信号浪涌。
电力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常常忽视弱电设备浪涌防护工作,而是将雷电防护工作重点放在感应雷、直击雷等这方面的防护工作当中,由于没有充分认识到电涌对于弱电设备的影响,因此电涌防护工作也不到位。
雷电对于电力系统弱电设备的损害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种,是感应雷所造成的损害。
感应雷作为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雷电。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电力系统弱电装置防雷技
术正式版
电力系统弱电装置防雷技术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
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1雷击的形成及入侵途径
1.1雷击形成主要有两种形式:直接雷击和感应雷击
直接雷击是指雷电直接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电能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等对物体造成危害。
感应雷击是指雷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效应和电磁感应,由此产生的放电效应使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称之为感应雷击。
1.2感应雷击的入侵途径有以下几种
变电站的避雷针的二次感应产生的雷
击效应,产生的雷电电流经过避雷针导地时感应到市内的传输线上。
对于老式的通讯设备来讲,它们的构造大都是由电子管、晶体管向集成电路过渡的。
由于电子管、晶体管等相对对立,因而耐冲击能力较强,因此二次雷击效应对电子管、晶体管通讯设备不会造成太大损害。
对于集成化程度较高的微电子设备,其耐冲击能力差,受雷击更易使微电子设备受到损坏。
通过电源线、信号线或天线馈线引入的感应雷击通过电磁感应耦合到各类传输线而破坏设备。
电源线引入感应雷击。
变电站内设置的微波通信基站的供电线路大多采用架空明线。
试验表明,雷电频谱在几十MHz以下频域,主要能量集中分布在
工频附近。
因此,雷电与市电相耦合的概率很高,容易造成通信线路及通信串口烧坏。
为了扩大信号覆盖范围,就要尽可能地增加天线架设高度(65m以上的铁塔约占50%)。
但是,在提高信号覆盖范围的同时,也增加了铁塔引雷的概率。
2外部防护:外部防护是指对安装弱电设备的建筑物本体的安全防护,可采用避雷针、分流、屏蔽网、均衡电位、接地等措施,这种防护措施比较常见,相对来说比较完善弱电设备的外部防护首先是使用建筑物的避雷针将主要的雷电流引人大地;其次是在将雷电流引人大地的时候尽量将雷电流分流,避免造成过电压危害设备;第三是利用建筑物中的金属部件以及
钢筋可以作为不规则的法拉第笼,起到一定的屏蔽作用,如果建筑物中的设备是低压电子逻辑系统、遥控、小功率信号电路的电器,则需要加装专门的屏蔽网,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5m-5m,6m-4m的网格,所有均压环采用避雷带等电位连接;第四是建筑物各点的电位均衡,避免由于电位差危害设备;第五是保障建筑物有良好的接地,降低雷击建筑物时接点电位损坏设备。
2.1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局域网的安全防雷保护从机房到各保护装置的通信线,如果采用架空线路,则易受到雷击,应在进机房前改为埋地电缆,电缆长度应大于50m,其金属外护层应在两端分别
与机房地网连接,采用非金属护套电缆时,应穿金属管埋地,至少金属管两端同样应接地,金属管全长应保持电气连接。
2.2 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监控机房及通信机房的安全屏蔽措施
屏蔽是利用各种金属屏蔽体来阻挡和衰减施加在计算机等设备上的电磁干扰或过电压所产生的巨大能量。
对计算机系统来说具体可分为建筑物屏蔽、设备屏蔽和各种线缆包含管道的屏蔽。
建筑物的屏蔽可利用建筑物钢筋、金属构架、金属门窗、地板等均相互焊接或可靠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法拉第笼保护,并通过接地网可靠的电气连结,形成初级屏蔽网。
设备的屏蔽应该对计算机设备耐电压能力进
行严格且严密的调查,按IEC划分的防雷区(LPZ)施行多级屏蔽。
屏蔽的效果首先取决于初级屏蔽网的衰减程度,其次取决于屏蔽层厚度,厚度最科学的标准为接近电磁波的波长,使电磁波在到达机房内部时消减到最小程度,材料为密度大而且可靠程度高的网孔密度屏蔽材料,但以上必须按信号频率而定,低频时采用高导磁材料,高频时采用铜材,铅材为宜。
特别注意的是在雷雨天气里,屏蔽中要注意对各种“洞”的密封,除门窗外,重点对入户的金属管道、通信线路,电力线缆入口作好屏蔽,各种线缆均要采取屏蔽措施,金属丝纺织网、金属软导管、硬导管、栈桥均可用于屏蔽线缆。
在此强调二点注意事
项。
其一是屏蔽管线的接地,一般要求入户线采用地下电缆入户,其电缆金属护层,在前后两端做良好接地。
测量结果表明,电线电缆屏蔽层一端接地时可将高频干扰电压降低一个数量级,两端接地时可降低两个数量级。
其二是使用金属丝编制网屏蔽电缆,因其重量轻,使用方便而被广泛应用,但是在电磁波频率较高时,其波长接近编织层网孔尺寸时,波的透入增加,因此,最好再穿一层金属管。
3电力系统二次保护系统的等电位连接是安全防雷的重要措施
等电位连接是IEC标准中指出内部防雷措施的一部份,其目的在于减少雷电流所引起的电位差对设备的危害。
所谓等电
位连接就是用连接导线或过电压电涌保护器,将处在需要防雷的空间内的防雷装置和建筑物的金属构架、金属装置、外来导线、电气装置、电信装置等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等电位连接网络,以实现均压等电位。
4 变电站实施等电位连接的浪涌保护器,IEC标准将需要保护的空间划分为不同的防雷区,以规定各部份空间不同的LEMP 的严重程度和指明各区交界处等电位连接点的位置。
以往的规程要求电子设备单独接地,这种接地称为直流工作地或信号地、逻辑地,它实质上是高频信号的接地。
单独信号地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地网中杂散电流或暂态电流干扰设备的正常工
作,有时也过分强调要求接地电阻的低值。
5 仪器仪表雷击的防护:防范电子设备不受雷击,首先应保证设备所处的建筑物有完善的避雷设施,以及确保电力供电系统避雷措施完备(在发电厂、变电站中要保证高低压配电系统避雷良好)。
其次由于电子设备工作电压低,抵抗过压能力弱,所以必须重点考虑防范感应雷击。
目前感应雷击的防护主要采用感应雷击防护器,或对可能感应到雷击的导线加以屏蔽,一般雷击侵入途径是由电源线或信号线入侵,因此雷击防护就是要在雷电的进入端将其泻放到大地,从而保护设备。
同时还有一种情况感应到雷击,就是避雷装
安全生产系列| Production Template 编号:SMP-WJ01-77置引下线与仪器设备的电源线或信号线相距太近且平行而通过电磁感应引发雷击,此种雷击的避免则应通过合理布线来解决,即在有关仪器仪表布线时按标准进行合理的综合布线。
在此方面,根据笔者经验,对于仪器仪表的感应雷击防护,若设备所处环境存在雷击可能,则应给予全面保护,否则往往就有漏保的可能。
除了一般注重电源线的防护外,特别不能忽视信号线防雷,对于装设于户外的电子设备或线路,必须对有关线路采取两端保护或多点保护方式。
对于重要线路,如有可能尽量采用穿金属管埋地方式敷设,以形成线路屏蔽,减少感应雷击。
——此位置可填写公司或团队名字——
页码1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