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年的人文品格》阅读
- 格式:docx
- 大小:16.09 KB
- 文档页数:3
傅斯年的人品怎样傅斯年是20世纪初期著名历史学家,是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之一。
他有什么值得我们所学习的人品呢?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傅斯年的人品,希望对你有帮助。
傅斯年的人品傅斯年生于清朝末期,早年间受到民主与科学的影响,创办了中国早期的一些杂志和月刊,开始不断的提倡新文化,摒弃封建主义思想,在当时的影响力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影响颇为广泛,从而也成为了著名的学生领袖之一,这对他后来成熟的人文品格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说道傅斯年的人文品格,胡适的一些话或许能带给我们一些什么,他说傅斯年理解力强,学业优异,有大刀阔斧的远见卓识,也有心细如丝的精细之处,在事情面前组织和协调能力高人一筹,有足够的感情张力,每件事情都会热情高涨,感情和理性并存,温柔可爱,又不失理智和调理,并且提出了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的原则。
由此可见这是一个矛盾体的合理共存,他就真实的出现在你眼前,出现在历史中。
傅斯年的矛盾体还体现在同一时期人对他不同评价,他的老师胡适认为他是最优秀最稀有的人才,感性与理性并存的最难得一见的人才,认为他是最可爱可亲的人,但是与他老师争锋相对的是周作人,他认为傅斯年只是一个外强中干的人,外表的热情只是为了掩饰他内心软弱。
但是他就是这么一个人,处在新时代和旧社会跟新交替的矛盾体。
一万个人里有一万个傅斯年,可是他的影响现在至少还在持续并且一直持续。
傅斯年简介傅斯年出生在1896年,那是初春的三月万物复苏的季节。
从小受书香门第的熏陶,傅斯年少年时期接受了很好的教育。
在1916年刚满20岁的傅斯年升入了当时中国最高的学府北大,在这里他怀着一腔热血。
傅斯年在追求自由与民主的年代里参加了“五四”运动,之后不断的磨砺自己,曾先后入爱丁堡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
学习结束后回国任教,大量优秀学生出自他门下,同时在历史语言的研究上有很深的刻苦钻研,发表了诸多的文献著作,一时之间传为佳话。
在抗战胜利后,傅斯年继续教书育人,他与北大的缘分是冥冥之中注定的,傅斯年曾经担任北大的临时校长。
傅斯年(1896年3月26日-1950年12月20日),字孟真,山东聊城人,祖籍江西永丰。
历史学家、学术领导人、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
在近代学术史上,傅斯年是一个著名的人物。
他不仅是历史学家、教育家、胡适与傅斯年,胡祖望五四运动的北大学生领袖、历史语言研究所创始人、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台湾大学校长,一生还富有传奇色彩。
最有学问、最有志气、最有血性和最有修养的知识分子的典范有风骨、有气节,英年早逝,为史学界不可多得的巨人。
学术与政治品格双重高尚,恪守一个知识分子的底线。
这是民族的脊梁!他是五四运动的学生游行总指挥。
新文化运动中叱咤风云,是一位爱国学者。
1.人文品格:爱读书、买书,知识丰富广博;生活简朴;富有血性,爱憎分明;善于修身,为人正直。
2.原因:善于察纳雅言,兼收并蓄,改正缺陷,日月精进。
3.我意读书人,既不能上阵,则读圣贤书所学何事?我于此事,行之至今,自分无惭于前贤典型。
士人之节,在中国以此维持纲常也。
”这几句话,最能体现傅斯年的人文品格,1909年考入天津府立中学堂。
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16年升入本科国文门,曾著《文学革新申义》响应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
1918年与同学罗家伦、毛准等组织新潮社,编辑《新潮》月刊。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为学生领袖之一。
1926年冬应中山大学之聘回国,1927年任该校教授,文学院长,兼任中国文学和史学两系主任,同年在中山大学创立语言历史研究所,任所长。
1928年受蔡元培先生之聘,筹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同年底历史语言所成立,任专职研究员兼所长。
1929年兼任北京大学教授,讲授“中国上古史专题研究”及“中国古代文学史”。
其间先后兼任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央博物院筹备主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中央研究院总干事,政治协商会议委员,北京大学代理校长等职。
1937年赴重庆,连续四次当选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傅斯年的生平事迹傅斯年出生在1896年,那是初春的三月万物复苏的季节。
从小受书香门第的熏陶,傅斯年少年时期接受了很好的教育。
在1916年刚满20岁的傅斯年升入了当时中国最高的学府北大,在这里他怀着一腔热血。
傅斯年在追求自由与民主的年代里参加了“五四”运动,之后不断的磨砺自己,曾先后入爱丁堡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
学习结束后回国任教,大量优秀学生出自他门下,同时在历史语言的研究上有很深的刻苦钻研,发表了诸多的文献著作,一时之间传为佳话。
在抗战胜利后,傅斯年继续教书育人,他与北大的缘分是冥冥之中注定的,傅斯年曾经担任北大的临时校长。
1942年1月,战争原因历史语言研究所要迁到台北,傅斯年也迁至台北,随后继续育人出任当时台湾大学的校长。
在做台长期间,整治学风,提倡注重科学研究,为台大注入了一股新的学术之风,台大优秀的人才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
晚年的傅斯年身体每况愈下,先后患有高血压胆结石等疾病。
在1950年12月20日的早上,他去参加议会,一位议员当时对教育行政提出质疑,傅老先生因太过于激动气愤的回答突发脑溢血逝世。
傅斯年生于清朝末期,早年间受到民主与科学的影响,创办了中国早期的一些杂志和月刊,开始不断的提倡新文化,摒弃封建主义思想,在当时的影响力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影响颇为广泛,从而也成为了著名的学生领袖之一,这对他后来成熟的人文品格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说道傅斯年的人文品格,胡适的一些话或许能带给我们一些什么,他说傅斯年理解力强,学业优异,有大刀阔斧的远见卓识,也有心细如丝的精细之处,在事情面前组织和协调能力高人一筹,有足够的感情张力,每件事情都会热情高涨,感情和理性并存,温柔可爱,又不失理智和调理,并且提出了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的原则。
由此可见这是一个矛盾体的合理共存,他就真实的出现在你眼前,出现在历史中。
傅斯年的矛盾体还体现在同一时期人对他不同评价,他的老师胡适认为他是最优秀最稀有的人才,感性与理性并存的最难得一见的人才,认为他是最可爱可亲的人,但是与他老师争锋相对的是周作人,他认为傅斯年只是一个外强中干的人,外表的热情只是为了掩饰他内心软弱。
2022年江苏省宿迁市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7-19题。
一代学人傅斯年韩石山①傅斯年的七世祖傅以渐是清代开国第一状元,是康熙的启蒙老师。
康熙曾为其祖宅题词“传胪姓名无双士,开代文章第一家”。
他的曾祖傅继勋是清朝名臣李鸿章、丁宝桢的老师。
他的父亲傅旭安曾任东平龙山书院院长。
傅斯年六岁进入私塾,十一岁读完《十三经》,是“五四”学生领袖之一;1919年底赴欧洲留学,先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后转入伦敦大学,1923年入柏林大学哲学院,广泛涉猎西方科学教育、文化典籍。
这些使他形成了中国现代自由知识分子的人文品格。
②抗战胜利后,大学复员的时候,本来是要让傅斯年当北京大学校长的,他觉得胡适更合适,就推荐胡适。
胡适在美国一时回不来,他说那我就当代理校长,等胡先生回来就交给胡先生当。
这个人办事很有魄力,很果断,当了代校长以后,凡是敌伪时期在北大当教授的,一个也不聘。
理由是当年抗战爆发后,学校要求能走的教授都走,发给路费,你不走可以,但不能在敌伪办的北京大学当教授,这就是伪教授。
冰炭不相容,忠奸不两立,他对那些留在敌伪统治区、觍颜事敌的教授太痛恨了。
还有一个理由,他说,他这是要给胡先生当校长铺平道路,难事自己来做。
这就叫有担当。
傅斯年学问好,办事能力也强。
他是胡适的学生,胡适就很佩服他的办事能力,说他是人间一个最稀有的天才,记忆力最强,理解力也最强,能做最细密的绣花工夫,又有最大胆的大刀阔斧的本领,这都是人世间最难合并在一个人身上的才性。
③抗战开始后,因为他的名望和地位,当了国民参政会的参政员,相当于战时国会议员吧。
这期间他做了件了不起的事,就是把行政院长孔祥熙赶下台。
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还是比较廉洁的,到了抗战后期,就开始腐败了。
最有名的案子是行政院长孔祥熙的美金公债案。
傅斯年知道了这个案子,决定在参政会上提议案揭发。
蒋介石知道了,让陈布雷以老报人的资格跟傅斯年谈谈,说这样做对中国的形象不利,他听从了陈的劝告,表示不提议案,但一定要在参政会上提出质询。
傅斯年的人文品格张光茫①傅斯年是近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被胡适称为“人世间一个最难得最稀有的天才”。
他家世显赫,出身“开代文章第一家”。
先祖傅以渐是清代顺治年间的首任状元。
傅斯年固执、守节,对夷狄之防特别重视。
他也最佩服有气节、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历史人物,以先贤节操自励,诸葛亮、文天祥、顾炎武、王夫之,都是他敬佩的历史人物。
②傅斯年自幼聪颖,过目不忘,熟读儒学经典,他在同窗中年纪最小,但比他大的同学都向他请教。
他被称为“黄河流域第一才子”,继孔圣人之后两千年来又一位“傅圣人”。
虽然如此,但傅读书却极为用功,遇到不懂的字、词便记下来,随时向师长请教,有时找不到纸,便写在手、胳膊乃至大腿、肚皮上。
夏天一出汗,弄得浑身都是墨迹。
③傅斯年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买书。
在北大时,胡适、傅斯年和叶公超三人被称为“三驾马车”。
有人说,凡事以胡为领袖,傅、叶则是哼哈二将。
胡适对傅斯年极为赏识,他夸赞傅说:“他的学业根基比我深,读的中国古书比我多得多。
”那廉君回忆,傅每到一地,不多日便与当地的书店老板成了朋友,每次买到好书,总要对众人炫耀一番。
到台湾后,一家书店开张,请他题字,他便写道:“读书最乐,鬻书亦乐;既读且鬻,乐其所乐。
”④傅斯年生活中几乎无娱乐可言,除了看几场卓别林的电影外,每天除了读书便是工作。
抗战时期,他在重庆学会了下象棋,偶尔晚上闲来无事,便与司机或工友下象棋,但更多的时间便是读书。
早年对医学有所涉猎,一位“中央医院”的医生和傅初次晤面后,惊讶地对人说:“傅先生的医学知识比我丰富得多。
”⑤抗战开始后,傅斯年当上了国民参政会的参政员。
他先把贪污腐败的孔祥熙赶下台,抗战胜利后,写了篇文章,把另一个贪污的行政院长宋子文也赶下台。
事过之后,傅斯年在给胡适的信上说了他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他说:“我一读书人,既不能上阵,则读圣贤书所学何事?我于此事,行之至今,自分无惭于前贤典型。
士人之节,在中国以此维持纲常也。
傅斯年的人文品格张光芒傅斯年是近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被胡适称为“人世间一个最难得最稀有的天才”。
他家世显赫,出身“开代文章第一家”。
先祖傅以渐是清代顺治年间的首任状元。
傅斯年固执、守节,对夷狄之防特别重视。
他也最佩服气节、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历史人物,以先贤节操自励,诸葛亮、文天祥、顾炎武、王夫之,都是他敬佩的历史人物。
傅斯年自幼聪颖,过目不忘,熟读儒学经典,他在同窗中年纪最小,但比他大的同学都向他请教。
他被称为“黄河流域第一才子”,继孔圣人之后两千年来又一位“傅圣人”。
虽然如此,但傅读书却极为用功,遇到不懂的字、词便记下来,随时向师长请教,有时找不到纸,便写在手上、胳膊乃至大腿、肚皮上。
夏天一出汗,弄得浑身都是墨迹。
傅斯年最大的爱好便是看书、买书。
在北大时,胡适、傅斯年和叶公超三人被称为“三驾马车”。
有人说,凡事以胡为领袖,傅、叶则是哼哈二将。
胡适对傅斯年极为赏识,他夸赞傅说:“他的学业根基比我深,读的中国古书比我多得多。
”那廉君回忆,傅每到一地,不多日便与当地的书店老板成了朋友,每次买到好书,总要对众人炫耀一番。
到台湾后,一家书店开张,请他题字,他便写道:“读书最乐,鬻书亦乐;既读且鬻,乐其所乐。
”傅斯年生活中几乎无娱乐可言,除了看几场卓别林的电影外,每天除了读书便是工作。
抗战时期,他在重庆学会了下象棋,偶尔晚上闲来无事,便与司机或工友下象棋,但更多的时间便是读书。
早年对医学有所涉猎,一位“中央医院”的医生和傅初次晤面后,惊讶地对人说:“傅先生的医学知识,比我丰富得多。
”抗战开始后,傅斯年当上了国民参政会的参政员。
他先把贪污腐败的孔祥熙赶下台,抗战胜利后,写了篇文章,把另一个贪污的行政院长宋子文也赶下台。
事过之后,傅斯年在给胡适的信上说了他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他说:“我意读书人,既不能上阵,则读圣贤书所学何事?我于此事,行之至今,自分无惭于前贤典型。
士人之节,在中国以此维持纲常也。
傅斯年的人文品格读后感这个学期一直在读这本《陈寅恪与傅斯年》,确实读得有点艰难,但读完后,让人心潮澎湃,感人泪下,怅惘良久。
陈寅恪与傅斯年均出生于清代名宦之家,青少年时代留学欧美,后成为耀眼的学术大师,一在清华大学国学院,一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均开创了举世瞩目的学术流派。
他们既是真挚的朋友,还是姻亲,更是道友,彼此信任,相互关照。
共同促进学术的研究繁荣。
由于日本的全面入侵,傅斯年与史语所搬迁至重庆李庄,在物质极度匮乏,艰难度日之中,傅力邀陈赴李庄共担大任。
陈寅恪逃离北京,举家南迁,经长沙,至昆明,再辗转至桂林,不幸中途病倒,双目失明,生活极度困顿,不得已转赴条件稍好的成都燕京大学,与李庄无缘一面。
陈傅本当携手共创学术盛业,但在风卷残云的时势下聚少离多经,终至劳燕分飞,阻隔了海峡两岸,相望而不能相聚,一个暴毙在孤岛议会大厅,一个默默死于岭南病榻。
这是一部20世纪上半叶知识分子惊呼历程的心灵史诗。
更让我们后辈们人另一个侧面更加真切地感知历史的真相,感受他们在20世纪所遭遇剧变,谱写出了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衰歌。
回望过往的几十年,中国能称得上大师的,莫不是建国以前之人,他们真正成长的阶段,莫不是民国成立之后,他们大多留洋海外,有的书香门第,有的性格怪癖,有的颠沛流离,但无一例外的真才实学,学力苍劲,其中如陈先生辈,称得上是学贯中西,高山仰止,而他本人更是被盛赞到乃是历史上三百年乃至一千年才一遇的才子。
感慨于这些民国时期大师的风骨,首先在于他们青年留洋时期的踏实坚守。
他们为了买书,往往只能连吃数日的干面包以求缓解度日,彼此之间相互扶助,周转救济,然而所有的学生几乎是一般穷,有时到了交学费的日子,更是苦的直叫没法活。
后值国内战乱不断,硝烟顿生,往往国内的资助也再不得见,日子一天窘似一天。
然而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他们还是乐观的、不懈的用对知识的追求丰富了这贫瘠的日子,孜孜不倦,博通古今,历揽中西,终成一代大师,并且以一种群体式的出现造就了知识分子社会价值、地位与贡献的高峰。
专项提升作业(十六)十六传记一、(2013·河南省中原名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
傅斯年的人文品格张光芒傅斯年是近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被胡适称为“人世间一个最难得最稀有的天才”。
他家世显赫,出身“开代文章第一家”。
先祖傅以渐是清代顺治年间的首任状元。
傅斯年固执、守节,对夷狄之防特别重视。
他也最佩服有气节、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历史人物,以先贤节操自励,诸葛亮、文天祥、顾炎武、王夫之,都是他敬佩的历史人物。
傅斯年自幼聪颖,过目不忘,熟读儒学经典,他在同窗中年纪最小,但比他大的同学都向他请教。
他被称为“黄河流域第一才子”,继孔圣人之后两千年来又一位“傅圣人”。
虽然如此,但傅斯年读书却极为用功,遇到不懂的字、词便记下来,随时向师长请教,有时找不到纸,便写在手上、胳膊乃至大腿、肚皮上。
夏天一出汗,弄得浑身都是墨迹。
傅斯年最大的爱好便是看书、买书。
在北大时,胡适、傅斯年和叶公超三人被称为“三驾马车”。
有人说,凡事以胡为领袖,傅、叶则是哼哈二将。
胡适对傅斯年极为赏识,他夸赞傅说:“他的学业根基比我深,读的中国古书比我多得多。
”那廉君回忆,傅每到一地,不多日便与当地的书店老板成了朋友,每次买到好书,总要对众人炫耀一番。
到台湾后,一家书店开张,请他题字,他便写道:“读书最乐,鬻书亦乐;既读且鬻,乐其所乐。
”傅斯年生活中几乎无娱乐可言,除了看几场卓别林的电影外,每天除了读书便是工作。
抗战时期,他在重庆学会了下象棋,偶尔晚上闲来无事,便与司机或工友下象棋,但更多的时间便是读书。
早年对医学有所涉猎,一位“中央医院”的医生和傅初次晤面后,惊讶地对人说:“傅先生的医学知识,比我丰富得多。
”抗战开始后,傅斯年当上了国民参政会的参政员。
他先把贪污腐败的孔祥熙赶下台,抗战胜利后,写了篇文章,把另一个贪污腐败的行政院院长宋子文也赶下台。
事过之后,傅斯年在给胡适的信上说了他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他说:“我一读书人,既不能上阵,则读圣贤书所学何事?我于此事,行之至今,自分无惭于前贤典型。
傅斯年的人文品格张光茫阅读答案傅斯年的人文品格张光茫①傅斯年是近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被胡适称为“人世间一个最难得最稀有的天才”。
他家世显赫,出身“开代文章第一家”。
先祖傅以渐是清代顺治年间的首任状元。
傅斯年固执、守节,对夷狄之防特别重视。
他也最佩服有气节、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历史人物,以先贤节操自励,诸葛亮、文天祥、顾炎武、王夫之,都是他敬佩的历史人物。
②傅斯年自幼聪颖,过目不忘,熟读儒学经典,他在同窗中年纪最小,但比他大的同学都向他请教。
他被称为“黄河流域第一才子”,继孔圣人之后两千年来又一位“傅圣人”。
虽然如此,但傅读书却极为用功,遇到不懂的字、词便记下来,随时向师长请教,有时找不到纸,便写在手、胳膊乃至大腿、肚皮上。
夏天一出汗,弄得浑身都是墨迹。
③傅斯年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买书。
在北大时,胡适、傅斯年和叶公超三人被称为“三驾马车”。
有人说,凡事以胡为领袖,傅、叶则是哼哈二将。
胡适对傅斯年极为赏识,他夸赞傅说:“他的学业根基比我深,读的中国古书比我多得多。
”那廉君回忆,傅每到一地,不多日便与当地的书店老板成了朋友,每次买到好书,总要对众人炫耀一番。
到台湾后,一家书店开张,请他题字,他便写道:“读书最乐,鬻书亦乐;既读且鬻,乐其所乐。
”④傅斯年生活中几乎无娱乐可言,除了看几场卓别林的电影外,每天除了读书便是工作。
抗战时期,他在重庆学会了下象棋,偶尔晚上闲来无事,便与司机或工友下象棋,但更多的时间便是读书。
早年对医学有所涉猎,一位“中央医院”的医生和傅初次晤面后,惊讶地对人说:“傅先生的医学知识比我丰富得多。
”⑤抗战开始后,傅斯年当上了国民参政会的参政员。
他先把贪污腐败的孔祥熙赶下台,抗战胜利后,写了篇文章,把另一个贪污的行政院长宋子文也赶下台。
事过之后,傅斯年在给胡适的信上说了他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他说:“我一读书人,既不能上阵,则读圣贤书所学何事?我于此事,行之至今,自分无惭于前贤典型。
【高中散文阅读】高二散文阅读练习:《一代学人傅斯年》有答案下面就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二散文阅读练习希望能为大家的学习带来帮助,不断进步,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二散文阅读练习:《一代学人傅斯年》有答案一代学人傅斯年韩石山①傅斯年的七世祖傅以渐是清代开国第一状元,是康熙的启蒙老师。
康熙曾为其祖宅题词“传胪姓名无双士,开代文章第一家”。
他的曾祖傅继勋是清朝名臣李鸿章、丁宝桢的老师。
他的父亲傅旭安曾任东平龙山书院院长。
傅斯年六岁进入私塾,十一岁读完《十三经》,是“五四”学生领袖之一;1919年底赴欧洲留学,先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后转入伦敦大学,1923年入柏林大学哲学院,广泛涉猎西方科学教育、文化典籍。
这些使他形成了中国现代自由知识分子的人文品格。
②抗战胜利后,大学复员的时候,本来是要让傅斯年当北京大学校长的,他觉得胡适更合适,就推荐胡适。
胡适在美国一时回不来,他说那我就当代理校长,等胡先生回来就交给胡先生当。
这个人办事很有魄力,很果断,当了代校长以后,凡是敌伪时期在北大当教授的,一个也不聘。
理由是当年抗战爆发后,学校要求能走的教授都走,发给路费,你不走可以,但不能在敌伪办的北京大学当教授,这就是伪教授。
冰炭不相容,忠奸不两立,他对那些留在敌伪统治区、?颜事敌的教授太痛恨了。
还有一个理由,他说,他这是要给胡先生当校长铺平道路,难事自己来做。
这就叫有担当。
傅斯年学问好,办事能力也强。
他是胡适的学生,胡适就很佩服他的办事能力,说他是人间一个最稀有的天才,记忆力最强,理解力也最强,能做最细密的绣花工夫,又有最大胆的大刀阔斧的本领,这都是人世间最难合并在一个人身上的才性。
③抗战开始后,因为他的名望和地位,当了国民参政会的参政员,相当于战时国会议员吧。
这期间他做了件了不起的事,就是把行政院长孔祥熙赶下台。
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还是比较廉洁的,到了抗战后期,就开始腐败了。
最有名的案子是行政院长孔祥熙的美金公债案。
傅斯年知道了这个案子,决定在参政会上提议案揭发。
《傅斯年的人文品格》阅读
《傅斯年的人文品格》阅读傅斯年的人文品格
张光芒
傅斯年是近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被胡适称为“人世间一个最难得最稀有的天才”。
他家世显赫,出身“开代文章第一家”。
先祖傅以渐是清代顺治年间的首任状元。
傅斯年固执、守节,对夷狄之防特别重视。
他也最佩服气节、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历史人物,以先贤节操自励,诸葛亮、文天祥、顾炎武、王夫之,都是他敬佩的历史人物。
傅斯年自幼聪颖,过目不忘,熟读儒学经典,他在同窗中年纪最小,但比他大的同学都向他请教。
他被称为“黄河流域第一才子”,继孔圣人之后两千年来又一位“傅圣人”。
虽然如此,但傅读书却极为用功,遇到不懂的字、词便记下来,随时向师长请教,有时找不到纸,便写在手上、胳膊乃至大腿、肚皮上。
夏天一出汗,弄得浑身都是墨迹。
傅斯年最大的爱好便是看书、买书。
在北大时,胡适、傅斯年和叶公超三人被称为“三驾马车”。
有人说,凡事以胡为领袖,傅、叶则是哼哈二将。
胡适对傅斯年极为赏识,他夸赞傅说:“他的学业根基比我深,读的中国古书比我多得多。
”那廉君回忆,傅每到一地,不多日便与当地的书店老板成了朋友,每次买到好书,总要对众人炫耀一番。
到台湾后,一家书店开张,请他题字,他便写道:“读书最乐,鬻书亦乐;既读且鬻,乐其所乐。
”
傅斯年生活中几乎无娱乐可言,除了看几场卓别林的电影外,每天除了读书便是工作。
抗战时期,他在重庆学会了下象棋,偶尔晚上闲来无事,便与司机或工友下象棋,但更多的时间便是读书。
早年对医学有所涉猎,一位“中央医院”的医生和傅初次晤面后,惊讶地对人说:“傅先生的医学知识,比我丰富得多。
”
抗战开始后,傅斯年当上了国民参政会的参政员。
他先把贪污腐败的孔祥熙赶下台,抗战胜利后,写了篇文章,把另一个贪污的行政院长宋子文也赶下台。
事过之后,傅斯年在给胡适的信上说了他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他说:“我意读书人,既不能上阵,则读圣贤书所学何事?我于此事,行之至今,自分无惭于前贤典型。
士人之节,在中国以此维持纲常也。
”这几句话,最能体现傅斯年的人文品格,该说的话就要说,该做的事就要做,一定要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
在西南联大,傅斯年每天只吃一盘藤藤菜,有时只喝一碗稀饭,偶尔招待来访的客人,甚至要向邻居借钱,实在接济不上了就卖书。
傅斯年一生最好读书藏书,积蓄几乎全部用在买书上,非到万不得已,是不卖书的。
而傅斯年卖书所得,却又常用来周济同仁。
他穿的都是旧衣服,但干净平整。
抗战胜利后,傅斯年当上了北大代校长,凡是敌伪时期在北大当教授的,一个也不聘。
理由是当年抗战爆发后,学校要求能走的教授都走,发给路费,你不走可以,但不能在敌伪办的北京大学当教授,这就是伪教授。
冰炭不相容,忠奸不两立,他对那些留在敌伪统治区,媚颜
事敌的教授太痛恨了。
还有一个理由,他说,他这是要给胡先生当校长铺平道路,难事自己来做。
有人这样评价傅斯年,说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学问、最有志气、最有血性和最有修养的知识分子的典范。
他的读书之法,与我等并无二异。
然而,傅斯年之所以高出众人,是因为他善于察纳雅言,兼收并蓄,改正缺陷,日月精进。
我们本来都是一棵树,只不过傅斯年能用心专注,善于给自己修枝、打杈、寻水、培肥,终成栋梁。
人人皆可为尧舜,但不只要有其心,更要有其行。
至于他的做人之道,就更需要我们来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