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读《道德与文明》有感
- 格式:doc
- 大小:6.06 KB
- 文档页数:1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读后感900字_中学生读后感篇一:《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读后感“道德”是一个不陌生的字眼,它是发展先进文化,构成人类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是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道德一词由来已久。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古代的著作中就出现了“道德”这个词语。
“道”表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则;“德”表示对“道”认识之后,按照它的规则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当。
从中国儒家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开始,千百年来.人们就一直重视道德问题。
但是,现代社会的道德问题似乎已被人们淡忘了。
中国以“礼仪之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传统道德自应继承光大。
而我们呢?我们应做些什么呢?“道”这个东西,没有清楚的固定实体。
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形象。
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实物。
它是那样的深远暗昧啊,其中却有精质;这精质是最真实的,这精质是可以信验的。
从当今上溯到古代,它的名字永远不能废除,依据它,才能观察万物的初始。
我怎么才能知道万事万物开始的情况呢?是从“道”认识的。
这说明,关于道与德的关系问题,老子的意见是:“道”是无形的,它必须作用于物,透过物的媒介,而得以显现它的功能。
这里,“道”之所显现于物的功能,老子把它称为“德”,“道”产生了万事万物,而且内在于万事万物,在一切事物中表现它的属性,也就是表现了它的“德”,在人生现实问题上,“道”体现“德”。
在我国古代,汝南郡的张劭与山阳郡的范式同在京城洛阳读书,窗友相知,情深谊长。
学业很快就要结束了,分手时两人恋恋不舍,范式拉着张劭的手说:“不要难过,两年后的秋天,我一定去你家拜望老人,同你相聚。
”落叶萧萧,篱菊怒放,两年后的秋天很快就要到了。
张劭对母亲说:“妈妈,范式快来了,你快准备吧!”“傻孩子,山阳郡离这里一千多里,范式两年前说过的话,现在就算记得也来不了啊!”张劭说:“范式为人正直,极守信用,他一定会来的。
2024年《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读后感范文自从读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这本书之后,我对道德有了更深的理解。
如书中的《小鬼当家》,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卓佳的母亲和父亲有病,一家人过得很艰辛,但卓佳的懂事与孝顺却给了父母最大的安慰。
卓佳从小就帮父母做家务、照顾他们,现在已成了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从这篇文章中感悟到了:拥有幸福生活的我们,应该孝顺父母,尊敬长辈,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说帮他们做家务、捶捶背这些都是孝顺长辈的行为。
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来做到这一点吧!孝顺父母,尊敬长辈。
再如书中《清扫》,这篇文章主要写了1937年,毛泽东同志住在延安凤凰山,院子外有一个厕所,每天都有警卫来打扫,可是一连几天警卫来打扫之前,就已经干干净净的了,警卫一直都很纳闷。
原来,是毛泽东同志和小岸英打扫的,他是为了培养岸英从小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从这篇文章中我感悟到了幸福是从劳动中创造出来的。
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书中还有许多小故事,如《微笑的力量》、《我不能这样》等等,每个小故事都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这本书,它像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它像一位知心的朋友陪我度过了一天又一天;它像一位慈爱的师长,引导我健康成长。
2024年《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读后感范文(二)《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是一本令人深思的书籍,通过讲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引发读者对于道德的思考和反思。
作者以鲜活的细节和真实的情感,展现了人们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的道德困境,并提出了如何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指导原则。
这本书中的主人公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他面临着诱惑、艰难的抉择和道德难题。
通过他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现代社会中道德问题的复杂性和困境。
比如,在职场中,他面临着与同事争夺资源和利益的压力,他面临着是否应该向上司汇报同事违规行为的抉择。
这些道德困境不仅牵扯到个人的信念和原则,还涉及到人际关系和利益的博弈。
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几个通用的原则,指导读者如何在道德困境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读后感600字【第1篇】道德是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个行为规范,获得别人信任的一个标准。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则》这本书告诉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则是自我人格的完善,不仅要自强、自律、自爱,而且要懂礼、守法、诚信、有爱心,还要尊敬长辈,团结同学,关心集体。
道德并非讲大道理,它其实离我们很近很近,在那些不起眼的小事中道德的真谛。
就说,今年冬天特比冷,还下了几场大雪,教育局特此通知停课,同学们这可农家女,不仅不用上课,而且还可以打雪仗。
当天刚蒙蒙亮,我们还在暖呼呼的被窝里,就听到锵锵的铁锹声则,社区的工作人员和保洁工已经在每个单元对面扫雪,他们要争取在大家上班前在每个单元门口扫出一条道,方便大家上班出行。
雪还在纷纷扬扬的下能着,室内的温度在零下5-6度,我们出门都带着帽子、围巾,穿得严严实实。
可扫雪的叔叔、大伯们干得都脱掉了外套,居民们都很感动,纷纷拿出家中工具一起加入扫雪队伍。
有位老爷爷没有铁锹,就拿着一块木条一起也一起扫雪。
是啊,我们是社会的一员,和谐社会需要大家的努力争取。
可是在我们肩头还有些人不讲道德,做不文明的事。
小到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讲粗话,大到做危害别人,危害社会的事。
前几天是除夕夜,家家户户都会放一些烟花爆竹,大家都相当自觉地自爱在空旷的地方燃放,可是有的人就在自己家的阳台上放烟花弹,还感到恐惧地尽情欣赏着,可是他们对面也的住户都悄悄地关好自家的门窗,深怕惹来火灾。
他们只管自己开心,全然不顾别人的安全,有的人燃放烟花不注意火星到了冬天干枯的草地上,风一吹,点燃了一大片草地,大家赶紧应接不暇的灭火,道德和文明早早地被他们抛到九霄云外了。
我个人认为,伦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首先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我们如果能够帮助从过活身边小事做起,严于律己,那么我们每做一件事儿,我们的道德获得水平就会得到一次升华。
积跬步,以至千里;汇小溪,以成江海。
我们要善于由大及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决不要以微小而不足道,细小而不足为。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读后感1最近学校发了一本书,叫《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这个星期,我就伴着激动的心情看完了这本书,书里有很多感人的故事,我知道了什么是道德,还懂得了许多道理。
其中《成龙不需替身》和《名人与节俭》让我印象最深。
读了《成龙不需替身》这个故事,让我想起在上个学期的运动会上,我跑200米和100米分别获得了全年级第一和第二名的好成绩。
我就沾沾自喜很骄傲,认为全班我跑步最快了,没人能比得上我,之后就再也没认真跑过步。
成龙作为一位著名的影视巨星,他身手敏捷,功夫了得,但他一点也不骄傲。
他每天锻炼身体,坚持运动,一点也不偷懒。
只要有楼梯可上,成龙绝不图轻松乘电梯。
我感到非常惭愧,不应该这么骄傲,平时应该多锻炼身体,所以从现在开始,我每天上下楼不乘电梯,而是走楼梯。
另一个故事,《名人与节俭》里面的爱国华侨陈嘉庚,一身勤勉,但乐于帮助别人,创办并资助了许多学校。
自己却住在简朴、又小又暗的两层楼房。
他穿的最贵的西装不超过800元,买皮鞋不超过200元。
这个故事对我启发很大,爸爸妈妈平时不但给我零花钱,而且还给我买好多玩具和零食,但是我一点也不珍惜,用零花钱去买游戏卡、小玩具等,一点也不节约。
中国有这么多的贫困地区需要我们的帮助,和这些孩子比起来,我是多么的幸福啊!我觉得,我应该把零花钱捐给灾区的小孩,给他们一点帮助。
道德真的很重要,平时的点点滴滴,都能体现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
我一定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读后感2翻开《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这本书扉页,埋藏在心底那一丝一缕的某些情感就像发酵的面包,被故事中主人公强烈的责任心和真挚的信念催化地愈发膨胀起来。
做有道德的人心得体会做有道德的人心得体会(精选3篇)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
那么要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做有道德的人心得体会(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做有道德的人心得体会1读完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对“道德”这两个字有很多体会,里面有很多文章使我深深的感动了。
有一篇文章题目叫《小鬼当家》。
这是描述一个小女孩,从小就很孝顺、听话,可惜这个小女孩的爸爸妈妈都病;妈妈由于先天小儿麻痹双脚力,行走需要借助轮椅;爸爸患矮小症,还驼背。
平日,爸爸妈妈的工作只够补贴一些小家用。
虽然生活艰辛,但是孝顺的小女孩很懂事,她能做别的孩子做不到的事情。
小女孩从九岁是就学会做大部分家务,十一岁时家里所有的家务都交给了个小女孩做。
每天早上小女孩六点钟就要起床,为爸爸妈妈服务,然后,做早点。
晚上放学了,小女孩就跑回家,买菜,做晚饭,洗衣,洗碗,到很晚才做有空作业。
这故事让我个很感动,我相信小女孩们一家虽然过的很辛苦,但辛苦中也也有温馨、快乐、幸福。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把孝顺刮在嘴边,说要孝顺爸爸妈妈,可是,我们并没有做到言行一致。
孝顺爸爸妈妈其实很简单:只要在生中一点一滴帮爸爸妈妈的忙;或者我们在学习上提高成绩,不辜负他们他们对我们的期望,这也就叫孝顺了。
我们虽然没有小女孩那么能干,但现在能做到的就是:在父母累了的时候递上一杯热乎乎的茶,为他们捶捶背,揉揉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多为家庭着想,少惹爸爸妈妈生气。
还有一篇文章是关于老师的。
大家都知道老师是很伟大的,把老师比喻成蜡烛,是因为蜡烛不图虚名,只求默默付出、奉献。
培养出祖国下一代栋梁。
这个故事是讲叫乔丹的老师在讲课,一个叫玛丽的学生和别的学生在开小差,被老师看见了,点名罚写作文一千字。
过了几天,玛丽交稿了,可乔丹老师挑出毛病让玛丽重写过,第二次上交,乔丹老师又挑出毛病,让玛丽重写。
2024年《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读后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是一本让我深受启发与思考的书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什么是道德以及如何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本书以寓言的形式呈现,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却引人入胜,令人反思。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通过主人公小磊的成长经历,向读者传递了几个重要的道德价值观。
首先,书中强调了诚实与正直的重要性。
小磊因为一次诚实地交代了自己的错误行为而受到表扬与鼓励,在书中这一场景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诚实的力量。
诚实不仅仅是一种道德品质,更是一种对自己和他人负责任的表现。
通过诚实,我们可以建立起信任与尊重的基础,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与矛盾。
此外,书中还强调了友善和乐于助人的重要性。
小磊在故事中照顾一只受伤的小猫,并且得到了小猫的感激,这个场景让我深受触动。
友善与乐善好施不仅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和谐美好,也能成为我们品格上的一种提升。
通过帮助他人,我们可以感受到分享与快乐,同时也能够激发我们内心的善良与同理心。
此外,书中还强调了责任感和勇气。
小磊在面对困难时展现出了坚定的勇气和责任感,在维护正义和公平的问题上毫不犹豫。
这提醒着我们,在面对各种挑战和困境时,我们应该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仰,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并为之努力奋斗。
此外,这本书还通过寓言的方式展示了道德行为所能带来的积极影响。
小磊的榜样作用激发了身边的人们的善良,从而催生了一个充满爱和尊重的社会。
这一点让我意识到,每个人的行为都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作为一个有道德的人,我们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并且努力成为一个积极的榜样,影响身边的人们。
通过阅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收获了很多。
我认识到,道德不仅仅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更是一种积极的行为方式。
每个人都有责任去树立良好的道德标准,并坚持这些标准去行动。
通过诚实、友善、勇敢和有责任感的行为,我们可以为社会创造美好的环境,也可以提升自己的品格。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心得体会四百字【精选3篇】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心得体会四百字【精选3篇】一寒假里,我看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这本书。
它分别从六方面,用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叙述了道德文明给我们留下的很多深刻启示。
其中,给我印第四章中“列宁理发”这个守礼的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十月革命后的一天,列宁去克里姆林宫理发。
当时,理发室里只有两个理发师,很多人都在排队等候。
当列宁进去时,很多人都认为列宁工作忙,便都让他先理。
可列宁却谢绝了大家的好意,根据次序排队理发。
虽说这事很小,但列宁并没以自己身份特别为由,违犯规定。
作为一位伟人,这显现出了他宏大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守礼是秩序,是修养,是人人都该遵守的社会规范。
一个明礼、守礼的人,肯定是个有教养的文明人。
阅读全文,我明白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并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洁,而是在生活的细节中,从一些小事上对自己的要求。
家里:健康生活、孝敬长辈、勤劳节俭是道德;学校里:敬重师长、团结同学、关怀集体也是一种道德;其实道德无处不在。
真正做有道德的人从一件小事中就可以看出来。
所以我们应在少年时期尽量养成许多的好习惯,这对我们的将来大有关心。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心得体会四百字【精选3篇】二寒假里,我读了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书,书名叫《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这本书里面有许多好玩、感人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从不同的方面告知我们怎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妈妈问过我:“你认为什么是有道德呢?”我说:“有道德嘛,就是品德高尚,尊老爱幼,助人为乐。
”妈妈说:“你说得不错,但不全对。
道德不仅仅是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它还应当包括一个人应有的修养、素养和内涵,要有爱心、怜悯心和正义感等等。
”妈妈说得对,我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这本书里就读到过关于爱心和敬重的故事,对我受益非浅。
那是一个关于藏羚羊下跪的故事,感人至深。
一个老猎人在打猎时,看到一头藏羚羊,他刚要瞄准时,突然发觉那头藏羚羊满含泪水,曲膝朝猎人站立的方向跪下。
《做一个有道德的的人》的读后感做人要讲道德,有道德的人才是真正的人,高尚的`人。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其实很简约,只要每一件事能认真想一想,为别人多想一点。
道德就会伴随在你身边。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许多人觉得很难。
其实,道德离我们很近,比如:见到老师说声你好;同学之间互帮互助;老实守信、不说谎话;爱护环境,爱惜花花草草等等。
假如每个人都能做到这几点,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妙。
我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冬天,雪下得很大,兔妈妈打算到外面去找些吃的回来。
她怕孩子孤独,就堆了个雪人给小白兔做伴。
小白兔和雪人玩累了后,就睡着了。
火炉点燃了旁边的干柴堆,燃烧起来。
小白兔还在甜甜地睡觉呢!在这危难的时刻,雪孩子不顾自身安危,奋不顾身救出了小白兔。
可自己却变成了水!良善和勇猛是我们民族的优秀品德,雪孩子在这里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诗》云: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这句话的意思是:品德高尚的文王啊,为人光明正大,做事始终庄重谨慎。
做国君的,要做到仁爱;做臣子的,要做到尊敬;做子女的,要做到孝顺;做父亲的,要做到慈祥;与他人交往,要做到讲信用。
这是古人对自身修养的要求。
不光古代人讲道德,我们现代人也不甘落后!在我们生活中时时常也常常可以见到。
道德是永久不会过时的。
有一天,我做公交车回家。
车上人很挤,这时上来了一个老太太,她拄着一根拐杖,满头的银丝。
有几个坐着的年轻人假设无其事的交谈着。
公交车司机叫着:给有需要的人让座。
但是没有人给老太太让座,我看在眼里特别生气,恨不得把这些人拉开。
这时,司机突然一个紧刹车,老奶奶差点摔倒。
这时,有一个孕妇站了起来,让老太太去坐。
那个孕妇肚子很大,估量快要生了。
我心里特别的激昂。
我深感孕妇的良善,而对于那些年轻人太缺乏道德心了。
我想,他们应当重新学习道德方面的知识。
春节联欢晚会上我看到了一那么小品,大致内容如下:有一对夫妇,他们帮好友买了一张彩票。
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有感关于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有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一种东西,每个人都必定要具有,但这种东西时常阻止着我们,不让我们做一些不正当的行为。
而道德时常提醒着我们不要乱堆垃圾、不要随地吐痰、不能说不道德的话……那天,我和妈妈来到公园,正享受着和煦的春风。
“扑通——”从远处传来了响声,我们的目光便投向了垃圾桶。
仔细一看原来是,年轻的小伙子把喝了一半的`饮料罐投进垃圾桶时,不小心没投准,就掉了出来,撒了满地。
“唉!文明只差一步”妈妈在一旁小声的嘟囔着。
突然,从远处走来了一位小女孩正在溜冰,“扑通”一声摔了个狗啃泥。
小女孩“哇哇”地大哭,小女孩的家人听见了便立即跑了过来,赶紧扶起她。
只见小女孩衣服上全是黏糊糊的。
我曾经听过一个故事,小王向小明借3元钱,3元对于小明来说,虽然不是一笔大的数目,但是这是他一个月的零花钱,他正犹豫不决,到底是借,还是不借?看着小王心急如焚的样子,他想,小王一定是有什么急事,马上就要用了于是就借给了他3元钱,小王万分感激,连声说:“下次有钱我一定会还你的”。
但是,到了第二天,小王竟然没有来上课。
接连着两天,还是没见小王来上课,小明失望极了,心想,这真是宜个不讲信用的小王,这3元就当丢了吧。
傍晚小明靠在窗口看着风景,突然想小王到底去了哪里。
“咚咚咚”,从门口传来了一阵敲门的声音拉回了他的思绪,他向窗外望去,只见窗外站立着一人,他正一手抹着汗,一手攥着什么东西。
他连忙去开了门,正是小王。
小王张开了五指,手心里拿着3元纸币说道:“对不起,我本来早该还你的,可是,我,那天,我帮人推车,终于赚足了3元,我就睡了一觉,醒来后就现在了。
”社会在进步,社会在发展。
弹指一瞬间,人类已昂首进入了二十一世纪。
在这一漫长的岁月里,中国战胜了衰落走向振兴;战胜分裂走向统一;挣脱屈辱走向奋起。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读后感第一篇:《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读后感“道德”是一个不陌生的字眼,它是发展先进化,构成人类明,特别是精神明的重要内容,是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
道德一词由来已久。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古代的著作中就出现了“道德”这个词语。
“道”表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则;“德”表示对“道”认识之后,按照它的规则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当。
从中国儒家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开始,千百年来.人们就一直重视道德问题。
但是,现代社会的道德问题似乎已被人们淡忘了。
中国以“礼仪之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传统道德自应继承光大。
而我们呢?我们应做些什么呢?老子曾在《道德经》中谈到:“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意思是说,大德的形态,是由道所决定的。
“道”这个东西,没有清楚的固定实体。
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形象。
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实物。
它是那样的深远暗昧啊,其中却有精质;这精质是最真实的,这精质是可以信验的。
从当今上溯到古代,它的名字永远不能废除,依据它,才能观察万物的初始。
我怎么才能知道万事万物开始的情况呢?是从“道”认识的。
这说明,关于道与德的关系问题,老子的意见是:“道”是无形的,它必须作用于物,透过物的媒介,而得以显现它的功能。
这里,“道”之所显现于物的功能,老子把它称为“德”,“道”产生了万事万物,而且内在于万事万物,在一切事物中表现它的属性,也就是表现了它的“德”,在人生现实问题上,“道”体现为“德”。
在我国古代,汝南郡的张劭与山阳郡的式同在京城洛阳读书,窗友相知,情深谊长。
学业很快就要结束了,分手时两人恋恋不舍,式拉着张劭的手说:“不要难过,两年后的秋天,我一定去你家拜望老人,同你相聚。
”落叶萧萧,篱菊怒放,两年后的秋天很快就要到了。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读《道德与文明》有感
“六一”儿童节前夕,在我九岁生日的那一天,一向很严肃的爸爸一边用一种充满期待的眼神看着我,一边从怀里掏出一本书,语重心长地说:“闲着的时候看看这本书吧,很快就要长成男子汉了,应该积累一些做人的基本要素了吧。
”做人的基本要素?爸爸的话让我思绪万千……
那是一本《道德与文明》期刊,只看书的名字,对我不可能产生多大吸引力,可是爸爸的那几句话,让我带着许多的疑问和好奇,走进了这本书……现在,我不由地会说:“好书!真是一本能让我知书达理、明理做人、慧眼识金的青少年读物。
”
这本书图文并茂,语言生动,既有介绍性的文字,又有诵来朗朗上口的小诗;既有形象感人的小故事,又有充满智慧哲理的名言警句;既有我们熟悉的礼仪常规,又有贴近青少年生活的鲜活事例……总之,书中内容真实,话语中肯,道理浅显易懂而又不乏味,真的发人深思。
读着这本书上的字字句句、段段篇篇,让我了解了祖国的伟大之处,为自己的祖国是一个礼仪大国而倍感自豪!我要做一个合格的好孩子,养成各种好习惯,遇事镇定沉着。
即使面对困难,我也要学会微笑,在各方面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
作为学生,学习是我的首要任务。
爱学习,不仅仅是口号,更是行动与责任。
尊重他人,尊重父母长辈将是我这一生的必修课!“乌鸦反哺”是我心中铭记的篇章!
这些年,我们在父母和老师的培育下茁壮成长,感受知识带给我们的美好与力量,懂得了做人要诚实守信,明白了勤俭节约要从小事做起……成长过程中我们的确学会了许多。
然而,在读过这本《道德与文明》之后,我又不得不承认自己疏忽了一样很重要的做人要素——感恩。
我们是新时代的少年儿童,肩负着新时代赋予我们建设文明社会的重任。
“文明社会”是所有人都向往的,其实建设文明社会也并不难:许许多多有道德的人生活在一起,不就是一个文明的社会吗?
读书做人!我读过了,我学过了,我希望自己如书上面所说的那样一一去做。
虽然我才9岁,说这些还显得稚嫩,底气不足,但是我自信,我会成为一个讲文明、有道德、会感恩的新时代“男子汉”!
甘肃临夏东乡族自治县东乡县中银小学五年级:马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