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 格式:doc
- 大小:189.00 KB
- 文档页数:7
第四章世界的居民与文化目录知识点一:世界人口的数量:突破80亿(2022年)知识点二:世界人口的增长状况(1)人口增长特点:从总体看,世界人口的数量自有记录以来,总趋势是不断增加的。
180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得相当缓慢。
1800年以后,世界人口进入迅速增长的时期。
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增长。
(2)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近几十年来,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婴儿死亡率逐渐降低,人类的寿命不断延长,导致世界人口迅速增长。
知识点三: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由人口出生率与人口死亡率决定的。
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
出生率: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定地区的出生人口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
×100%出生率=出生人口数平均人口数死亡率: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定地区的死亡人口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
×100%死亡率=死亡人口数平均人口数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定地区的自然增加人口数(出生人口数减去死亡人口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
×100%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平均人口数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0,表示人口数量增长,如中国、印度出生率= 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0,表示人口数量停止增长,如欧洲的一些国家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0,表示人口数量减少(负增长),如意大利、德国、俄罗斯等欧洲国家知识点四: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联系。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较快。
人口自然增长最快的大洲是非洲,人口自然增长最慢的大洲是欧洲。
【点拨】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增长率低,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较慢。
(如:欧洲、北美洲)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增长率高,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较快。
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课标要求:了解一、浪漫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兴起的背景?(见书P75第一段)二、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与(英)拜伦:1.具有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批判封建专制和资本主义丑恶现象,塑造出一些追求幸福、爱情、自由的人物形象;2.叙事长诗《》使他“一夜醒来竟成了诗坛上的拿破仑”,此诗歌颂了西班牙人民的反侵略斗争;3.其未完成的《》批判锋芒犀利,被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
雪莱:1.诗风与拜伦迥然不同,充满幻想与憧憬,体现出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2.最具代表性作品是《》,诗中豪迈地预言“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三、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法国):1.展示了世纪前期法国的社会生活,尤其在揭露金钱的罪恶方面入木三分;2.被誉为“”;3.《》是其中最出色的小说之一,塑造出著名吝啬鬼形象:。
四、托尔斯泰的《》(俄国):1.展现出俄国社会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深刻揭示人性的光辉与阴暗面。
2.被人赞誉为“我们时代里最伟大的史诗,是近代的《伊利亚特》”。
五、现代荒诞派戏剧:1. 盛行于世纪年代的欧美,以荒诞主题来表现失望、苦闷、迷惘等情绪;2. 特点:从内容到形式都反传统,被称为“反戏剧”;3. 国作家贝克特1952年写的两幕剧《》是这一流派的开山之作,是世界戏剧史上一座不可忘却的里程碑。
4. 1969年,因该剧而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评语:“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使现代人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
1、要注意区分各文学流派的特点和风格。
①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后半叶——19世纪30年代)的主要特点是:在内容上: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情感,着力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积极追求理想的世界;在形式上:在创作中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注重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戏剧情节。
②批判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中期)的主要特点是:在内容上;强调真实具体地描写现实生活,无情揭露社会矛盾和批判现存社会秩序。
高中历史必修一的时间轴详解关于历史时间轴和知识大框架是学会生关心的问题,下面本人的本人将为大家带来高中必修一的时间轴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历史必修一的时间轴1.公元前1046-771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分封制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2.公元前221-206:秦秦确立皇帝制,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奠定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3.公元前208-公元8年:汉内朝制度,削弱相权方法:频繁更换丞相4.618年到907年唐设立三省六部制削弱相权特点及影响:1、相权一分为三2、各部门分工和作,监督牵制提高行政效率3、保证君权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的重大创造5.960年到1172年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设枢密使管军事设三司使管财政6.元元朝的十个行中书省行省和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中书省直辖“腹里”和宣政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省官互迁7.明1368年到1644年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制君主专制达到新高度。
8.清1644年到 1840年清朝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始设军机房后改名军机处。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军机处作用: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9.1840-1842(鸦片战争时期)鸦片战争(英国发动)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五处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东南沿海门户洞开协定关税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1841年三元里人民抗英——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10.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法国发动)打开了中国的西南门户11.1894-1895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第19课电影与电视课后篇巩固探究学业水平引导1.下列人物中,与1895年电影的诞生有关的是( )A.卢米埃尔兄弟B.格里菲斯C.卓别林D.贝尔德,可知A项正确。
2.1927年以前,演员必须以简洁明快的故事情节、夸张生动的动作表演来取悦观众。
主要原因是( )A.电影技术上的不成熟B.格里菲斯对电影制作和摄影技术进行过重大改革C.欣赏者具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和丰富的想象力D.导演和演员的喜好年以前,由于电影技术上的不成熟,电影没有声音,所以只有依靠夸张生动的动作表演来取悦观众。
3.1911年,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乔托·卡努杜发表的一篇论著中,第一次宣称有种艺术是继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舞蹈这六种艺术后的一种新兴艺术,它是把所有这些艺术都加以综合,形成运动中的造型艺术形式。
这里的“第七艺术”是指( )A.电视B.电影C.歌剧D.小品年,电视还没有出现;歌剧和小品不属于20世纪初的“新兴艺术”。
故A、C、D三项均不正确。
4.世界电影进入全面繁荣阶段的标志是( )A.“默片时代”的到来B.奥斯卡奖的设立C.有声电影的崛起D.影像与声音结合技术的日趋成熟,有声电影崛起,世界电影进入全面繁荣阶段。
5.英文television(电视)一词,是由希腊文tele(从远处,远的)和拉丁文vision(看)组成的,它的意思是远距离传送可视画面。
电视出现的条件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B.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0世纪20年代,这时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6.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主要体现了电视的什么功能( )A.娱乐B.传播资讯C.复制艺术作品D.远程教育7.“坐拥天地”指的是( )A.电话的功能B.电影的功能C.电报的功能D.电视的功能8.近年来,电视娱乐节目风靡全国。
这种现象体现了电视的功能是( )A.资讯传播B.新闻报道C.大众娱乐D.艺术鉴赏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第19课电影与电视1.19世纪晚期,当人们在观看某一新奇事物时,惊呼道:“过去已经属于我们!”这一新奇事物是()A.电报B.电话C.电影D.电视解析:电报是一种沟通工具,电话也是一种沟通工具,均与“过去”无关;电影诞生于1895年,能够把“过去”拍摄下来重现播映,所以“过去已经属于我们”,故C项正确。
答案:C2.头戴一顶大礼帽,脚蹬一双尖头鞋,鼻子下留着一撮小胡子,紧绷的上衣与肥大的裤子别扭地穿在身上,手里握着一个手杖,鸭子般地出现在银幕上,这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造型。
当时的世界电影应属于()A.彩色电影B.有声电影C.多元化艺术电影D.默片电影解析:材料描述的是卓别林的典型形象,卓别林时代电影尚处于“默片时代”。
答案:D3.英国小说《哈利·波特》长期不为中国读者所了解,但自从把它搬上银幕之后,这部小说在各大书店高居畅销书排行榜榜首。
这说明了()A.小说的影响力远远小于电影B.电影作为大众容易接受的传媒,促进了其他艺术的推广C.电影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了科技的发展D.影视艺术的影响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解析:由英国小说《哈利·波特》在搬上银幕前后的影响度可以看出电影这一传媒手段有利于其他艺术的推广。
答案:B4.2018年第二十三届冬季奥运会在平昌开幕,各国的电视台都把最精彩赛事现场呈现给大家。
这主要体现了电视的哪一项功能()A.以最快的速度传播资讯B.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娱乐要求C.把世界各地的优秀艺术品展示给世人D.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解析:电视最重要的功能是传播资讯,包括播报新闻、预报天气、播放广告、现场直播等。
本题体现了传播资讯的功能。
答案:A5.现代生活中,有不少事物原本出自十九世纪欧洲人的创意,却在二十世纪的美国变成大众化消费品,甚至成为美国文化的象征。
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A.电脑手机B.报纸收音机C.热狗麦当劳D.汽车电影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原本出自十九世纪欧洲的创意”,A、C两项不属于十九世纪欧洲人的创意,而B项不属于二十世纪的美国大众化消费品,故D项正确。
第四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课程标准】1.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重难点知识: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主要特点;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苏联的文学成就。
2.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艺术价值。
重难点知识:19世纪以来的主要美术流派、代表人及代表作品。
3.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重点知识: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
4.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重难点知识:电影、电视艺术起源与发展进程;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思维导图】[轻巧识记]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考点演练】一、选择题1.(09山东师大附中)《世界文化大全》提出,在近现代文学、美术的发展过程中,西方涌现出了一些连接不同时代、跨越不同艺术流派的桥梁式文学家、美术家。
以下历史人物中属于这一类型的是A.雨果 B.列宾 C.海明威 D.毕加索2.(09山东临沂一中)某校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阅读了《巴黎圣母院》《基督山恩仇记》《唐·璜》《悲惨世界》等一系列相关的作品。
依据你的判断,他们研究的课题可能与哪一文学流派有关A.解冻文学B.古典主义C.现代主义D.浪漫主义3.(09山东苍山一中)19世纪初期世界文学艺术作品紧密结合社会现实,以美好的理想和憧憬从侧面揭示和抨击了当时的社会,充分体现了工业革命时代人们的浪漫情怀。
下列作品最能体现这一时代特征的是A.《人间喜剧》 B.《自由引导人民》C.《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D.《围着时钟摇吧》4.(09山东沂水一中)荒诞派文学,是西方二十世纪的现代主义文学重要的流派之一,主要是指戏剧创作。
荒诞派戏剧的主要特点不包括...A.摒弃结构、语言、情节上的逻辑性、连贯性B.用理智的手法去反映荒诞的生活C.用轻松的喜剧形式表达严肃的悲剧主题D.舞台形象和情节支离破碎5.(09山东曲阜师大附中)中国绘画强调“意足不求颜色似”,西方绘画强调“度物象而取其真”两者不同的绘画要求体现了中西文化深层次的差异。
第四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化【学习目标】1.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2.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艺术价值。
3.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4.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重难点】重点知识: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主要特点;19世纪以来的主要美术流派、代表人及代表作品;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课前自主复习区】◇按提示梳理整合书本,构建知识网络、并落实记忆。
一、文学的主要成就(一)浪漫主义文学1、时间:2、背景:(1)(2)(3)3、特点:4、代表人物及作品(1)英国诗人拜伦:(2)英国诗人雪莱:(3)德国:(4)法国:(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1.时间:2.背景:3.特征:4.成就:(1)法国:代表作:(2)俄国:代表作:(三)无产阶级革命文学1.产生时间:2.背景:3.代表作:(四)现代主义文学1.产生时间:2.背景:2.主要特征:3、代表:二、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一)印象派绘画1、时间:2、特点:3、代表作品:(二)现代派绘画1、代表:三、有代表性音乐作品(一)从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的过渡1、时间:2、代表人物:3、艺术作品4、艺术风格:(二)印象派音乐1、时间:2、特点:3、代表:四、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一)电影艺术的起源和发展1、产生:(1)诞生:(2)现代电影之父:2、发展:(1)喜剧大师:1927年美国华纳兄弟电影公司首次拍摄成功有声电影。
(二)电视艺术1、诞生:电视之父2、功能:在梳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构建本课的知识体系:自主学习效果检测 —— 定量限时练习1.英国著名的文学家、诗人雪莱在《西风颂》写道:“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这句话不知鼓舞了多少在困境中挣扎的人们。
该作品的文学艺术风格属于A .浪漫主义B .现实主义C .现代主义D .印象主义2.浪漫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是A .对现实的不满在文学艺术领域的反映B .对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美好景象的追求C .对人民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的赞扬D .对封建统治阶级黑暗统治的强烈谴责3.观察右图,其文学特色反映了A.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社会意识的影响B.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人类行为冲突形势加剧C. 工业革命后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D.人类对理性主义的失望和对资本主义秩序的不满4.下列美术作品按其创作风格来判断,出现最晚的是A 《日出印象》B 《格尔尼卡》C 《自由引导人民》D 《马拉之死》 5.彼得·李伯庚在《欧洲文化史》中说:“莫扎特(1756~1791)的乐曲听众往往只是挤满一个客厅,而贝多芬的交响乐则是为音乐厅的上千听众而创作的。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 .共和制度的确立B .封建等级观念被削弱C .普通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D .民主平等思想开始传播6.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使人们“开眼界”的是A.电视 B.电影 C.报纸 D.广播【课堂展示探究区】【展示反馈】1、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特点2、、印象画派和现代主义美术主要特点【课堂探究】文学艺术的发展是诸多因素促成的结果,与社会现实密切相关。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恩格斯说,巴尔扎克“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所学到的知识,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
材料二列宁在《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中说:“他一方面是天才的艺术家,不仅创作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插图,而且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另一方面,是一个发狂地信仰基督的地主。
”请回答:(1)恩格斯为什么如此评价巴尔扎克?(3分)(2)列宁为什么称托尔斯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举例说明)(3分)(3)从恩格斯和列宁的评价中,可以看出两位作家作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3分)材料三:狄更斯著名的小说《双城记》,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后的巴黎和伦敦这两座城市为背景,借古喻今,希望为社会矛盾深刻的19世纪英国寻求出路。
狄更斯说,不满情绪广泛地存在于英国的社会中,可能由于任何一个很小的原因,一下子变成前所未有的一场可怕的大火。
……(2011年8月6日)警察的行动致人死亡,点燃了伦敦的夜空。
怒火此起彼伏,蔓延英国多个城市。
《现代快报》2011年8月14日材料四:电影的发明与兴起为人们的生活开辟了一个新天地,电视的出现与普及则使人们可以做在家中环视全球。
艺术不在为少数人所独享,它们开始走进千家万户,给人们的文化生活带来各种新气息。
请回答:(4)结合材料三,以狄更斯为代表的文学流派主要关注的问题是什么?(2分)试列举该流派2 个以上的其他代表作品(4分)。
(5)结合材料四回答,影视艺术兴起的原因有哪些?(3分)(6)结合材料四回答,电视的功能主要有哪些?(2分)(7)结合材料二回答,影视艺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哪些?(2分)【当堂检测】1.贝多芬于1804年创作完成《英雄交响曲》时,他在总谱的扉页上写有“献给拿破仑·波拿巴”的字样。
后来,在听到拿破仑称帝的消息后,贝多芬把这一页撕掉了,并在同年10月出版时改成这样一个标题:“为纪念一位伟大的人物而写的英雄交响曲”。
贝多芬的这一举动表明了他的A.民主主义情怀B.现实主义创作态度C.民族主义情怀D.个人英雄主义观念2.(2010·广东高考)“对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工业社会表示怀疑,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
”具有这一创作精神的作者是A.雪莱B.毕加索C.贝多芬D.巴尔扎克3.(2009·安徽高考)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文学的主流着力于表现社会生活、关注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矛盾、批判社会罪恶。
属于这一文学主流的名著是()A.《大卫·科波菲尔》 B.《老人与海》 C.《巴黎圣母院》 D.《等待戈多》4英国作家霍尔金的小说《指环王》长期不为中国观众所了解,好莱坞将《指环王》搬上银幕之后,《指环王》小说在各大书店高居畅销书排行榜榜首。
这说明()。
A.小说的影响力不如电影B.电影作为大众容易接受的传媒,促进了其他艺术的推广C.电影、电视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了科技的发展D.影视艺术的影响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5(09山东曲阜师大附中)中国绘画强调“意足不求颜色似”,西方绘画强调“度物象而取其真”两者不同的绘画要求体现了中西文化深层次的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是A.中国农耕文明与西方工业文明的差异 B.专制主义政治与西方民主政治的差异C.感性主义传统与崇尚理性精神的差异D.追求审美意境与反映现实生活的差异6. “其中每一章都是一部小说,每一部小说都描写一个时代”是对哪部作品的评价A.拜伦的《唐璜》B.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C.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D.贝克特的《等待戈多》7.(2012届河南省漯河市调研考试)章柏青主编的《中国当代电影发展史》将新中国电影划分为历史的时代、国家的时代、政治的时代、艺术的时代、市场的时代、产业的时代六个历史时期。
拍摄于1988年的电影《红高粱》在一种神秘的色彩中歌颂了人性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这部电影应该划分到()A 历史的时代B 政治的时代C 艺术的时代D 产业的时代【课后巩固反思区】1.下列著作在1986年均被法国的《读书》杂志推荐为理想藏书。
关于这四部书相对应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①《神曲》②《红楼梦》③《物种起源》④《老人与海》A.①诗歌②剧本③散文④小说B.①彼特拉克②曹雪芹③达尔文④海明威C.①倡导人文主义②反对封建礼教③阐述自然选择④体现现代主义D.①抨击世俗王权②叙述爱情悲剧③挑战教会神学④歌颂民主自由2.毛泽东说:“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这句话对吗?试举例说明。
3.文学艺术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属于人物画,但反映的思想本质并不相同,请分别说明。
(2分)(2)《英雄交响曲》创作前发生许多重大事件发生:1789年标志着封建制堡垒的巴士底监狱陷落;1799年,拿破仑执政,五年后称帝。
这部作品热情讴歌了在“自由、平等、博爱”旗帜下实现的法国革命,标志者欧洲音乐历史中具有重要社会政治意义的题材第一次进入交响乐这个音乐体裁的领域。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创作于1939年3月。
其第七部分是“保卫黄河”:(朗诵词)”但是,中华民族的儿女啊,谁愿意像猪羊一般任人宰割?我们抱定必胜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这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
作品表现了在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
《英雄交响曲》和《黄河大合唱》各体现了怎样的时代主题?这两部优秀交响乐的共同点是什么?【课前自主复习区】一、文学的主要成就(一)浪漫主义文学1、时间: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2、背景:(1)工业革命深入发展(2)欧洲民族民主运动蓬勃发展(3)人们对革命或改革后的欧洲状况普遍不满,对启蒙理性的失望;3、特点:浪漫主义文学表达出对社会现状的强烈不满,与此相对应的是对理想世界的积极追求,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在艺术塑和个性表达方面强调自由追求,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塑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4、代表人物及作品(1)英国诗人拜伦:《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唐璜》(“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2)英国诗人雪莱:《西风颂》(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1、时间: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2.背景:资本主义制度日益巩固,但弊病也显露,社会矛盾尖锐3.特征:人们不满足于浪漫主义的幻想和激情、抽象的抗议和呐喊,而要求真实的描写现实生活、揭露并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罪恶,4.成就:(1)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代表作《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2)俄国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反映了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出现的问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三)无产阶级革命文学1.产生时间:19世纪中叶以后2.背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3.代表作:高尔基《母亲》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四)现代主义文学1.产生时间:20世纪50年代2.背景:2.主要特征:批判现实、反传统、反理性、强调个人主观感受,表现手法夸张怪诞、渲染苦闷迷茫虚无情绪和变态心理等精神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