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9
中美贸易战对国内企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中美贸易战背景介绍中美贸易战是指中国和美国之间因贸易不平衡和知识产权问题而展开的经济对抗。
自2018年3月美国宣布对进口钢铝产品征收关税起,中美贸易战正式拉开帷幕。
双方多次提出关税威胁,互相加征关税,导致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升级。
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主要是美国认为中国在贸易中存在不公平竞争行为,例如强制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侵权等问题。
两国的贸易摩擦不仅影响了双方的经济增长和市场稳定,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美贸易战的背景更多是双方在经济、贸易和地缘政治问题上的争端,双方都在寻求维护自身的利益。
随着贸易战的不断升级,国内企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抵御外部冲击,保障自身的发展和利益。
1.2 国内企业面临的挑战1. 市场不确定性:由于中美贸易战的不确定性,国内企业在市场预期方面面临挑战。
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导致出口市场受到波动,企业需要不断调整市场策略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2. 成本上升:中美贸易战导致原材料价格波动,企业的生产成本可能会上升。
特别是那些依赖进口原材料的企业,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货币汇率波动也会影响企业的成本和利润。
3. 竞争加剧:中美贸易战可能导致国内企业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
一些出口到美国的企业可能会受到冲击,而另一些国内市场又会因为市场竞争加剧而陷入困境。
4. 技术壁垒:美国对中国科技企业的打压以及技术限制措施,可能会影响到国内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
这对于依靠技术创新进行产业升级的企业来说,是一个挑战。
面对以上挑战,国内企业需要审时度势,灵活应对。
制定合理的市场战略、控制成本、提高竞争力,是企业在中美贸易战下应对挑战的关键。
政府也需要出台支持政策,为企业提供更多帮助和支持,共同应对中美贸易战带来的各种挑战。
2. 正文2.1 中美贸易战对国内企业的影响1.出口市场受限:中美贸易战导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受到限制和加征关税,使得部分国内企业的出口市场受到限制,出口量和利润受到影响。
产业内贸易对中美贸易摩擦影响机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产业内贸易对中美贸易摩擦影响机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一、引言二、概念解释三、理论分析1. 产业内贸易的作用2. 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3. 产业内贸易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机制分析四、实证研究1. 橄榄油贸易案例分析2. 钢铁行业贸易案例分析3. 纺织品贸易案例分析4. 电池行业贸易案例分析5. 半导体行业贸易案例分析五、结论引言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自由化,国际贸易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然而,由于各国之间的自身利益和竞争关系,国际贸易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贸易摩擦。
近年来,中美经济贸易关系备受关注。
自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美国推行的“美国优先”政策,导致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
作为中美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内贸易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概念解释产业内贸易是指参与贸易的两个国家或地区,对产品进行多次加工、生产和组装后再进行进出口。
换言之,产业内贸易是国家或地区内生产的产品跨境贸易或跨省份贸易,是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的结合体。
理论分析1. 产业内贸易的作用(1)优化全球价值链产业内贸易能够让生产过程中更多的环节在境内完成,减少跨境贸易,优化全球价值链,降低整体生产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
(2)促进技术创新随着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之间的资金、人才和技术等资源的流动渐趋便利,进而促进技术的创新和交流,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刺激经济发展产业内贸易可以刺激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2. 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中美贸易摩擦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美国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政策的影响,特别是美国对中国出口的钢铁、铝材等产品实行高额关税政策,导致贸易逆差加剧,中美贸易关系趋于紧张。
3. 产业内贸易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机制分析(1)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中美贸易摩擦导致中国出口面临贸易壁垒和高额关税,而中国是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出口大国,因此,加强产业内贸易,通过优化生产环节,降低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以降低美国对华输美产品的需求和依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美贸易摩擦所带来的冲击。
浅析中美贸易战的原因影响及应对策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也成为了全球经济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却愈发严重,甚至演变为贸易战,给两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
本文将从中美贸易战发生的原因、对双方经济的影响以及应对贸易战的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一、中美贸易战的原因中美贸易战的根本原因在于贸易不平衡和贸易摩擦的不断加剧。
具体来说,中美贸易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贸易逆差问题。
长期以来,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远远多于美国向中国出口的商品,导致美国积累了大量对华贸易逆差。
美国政府认为中国的出口政策和汇率政策影响了美国的贸易平衡,因此强烈要求中国采取措施减少贸易逆差。
2. 知识产权问题。
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面临着知识产权侵权、技术转让等问题,这直接影响了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经营利润和竞争力。
美国政府对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力表示不满,认为这是导致贸易摩擦的一个重要原因。
3. 贸易壁垒问题。
中国对外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准入条件较为苛刻,包括市场准入、技术转让、国有企业垄断等问题。
美国政府认为中国市场存在较高的贸易壁垒,严重限制了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
中美贸易战的原因主要在于贸易不平衡、知识产权问题以及贸易壁垒等方面的贸易摩擦,使得中美贸易关系日益紧张并最终演变为贸易战。
中美贸易战不仅对中美两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
具体来看,中美贸易战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对中美两国经济的影响。
中美两国贸易战导致了双方出口市场的收缩,对两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
特别是在全球价值链高度依赖的情况下,中美贸易战直接损害了双方的相关产业,对两国经济的长期发展造成了威胁。
2. 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中美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贸易战对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贸易战使得全球跨国企业的生产和供应链遭受了严重冲击,部分国家的经济增长受到了直接的影响,进而影响了全球经济的增长。
中美贸易战影响分析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然而,近年来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纠纷却不断升级,最终演变成了一场规模庞大的贸易战。
这场贸易战对中美两国以及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中美贸易战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经济影响1. 出口受阻中美贸易战导致两国之间的贸易壁垒不断增加,包括加征关税、限制进口等措施。
这使得中美两国的商品出口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以中国为例,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而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
贸易战使得中国的出口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不仅导致了出口额的下降,还对中国的制造业和就业市场产生了负面影响。
2. 市场波动贸易战对股市和金融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贸易战的不确定性使得投资者对市场前景产生担忧,导致股市波动加剧。
此外,贸易战还导致了全球货币市场的动荡,加剧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3. 价格上涨贸易战导致了关税的提高和进口限制,这使得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涨。
消费者不得不支付更高的价格购买商品,从而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力。
此外,由于贸易战对供应链产生了冲击,一些商品可能会出现短缺,进一步推高价格。
二、产业影响1. 制造业转移贸易战使得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环境变得不稳定,一些企业不得不考虑将生产线转移到其他国家。
中国的制造业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之一,但贸易战使得一些企业面临出口困难和成本上升的压力,因此选择将生产线转移到其他国家,如越南、印度等。
2. 投资环境恶化贸易战对投资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
贸易战的不确定性使得企业对未来的投资计划产生疑虑,抑制了投资的积极性。
此外,贸易战还可能导致一些国家加强对外资的限制,使得跨国企业在投资决策上更加谨慎。
三、政治影响1. 双边关系紧张贸易战使得中美关系变得紧张。
双方之间的贸易争端不仅影响经济合作,还可能波及到其他领域,如科技合作、文化交流等。
这对两国之间的政治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可能导致更多的政治冲突和对抗。
2. 地缘政治格局变化贸易战对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美贸易战的原因影响及对策近年来,中美贸易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中美两个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间的贸易纠纷不仅影响着两国的经济发展,也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中美贸易战的原因、影响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中美贸易战的原因中美贸易战的根本原因在于双方在贸易关系上存在的一系列矛盾和分歧。
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 贸易逆差:长期以来,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一直是中美贸易关系的症结之一。
美国认为中国在贸易中实施不公平的贸易政策,通过贸易逆差获取了大量的美国市场份额,伤害了美国的国内产业和就业情况。
2. 知识产权保护: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运营时,常常遭遇到知识产权侵权和技术转让等问题。
这一直是美国政府和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美国认为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上存在不公平的政策,不利于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
3. 技术进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中国在一些高科技领域的崛起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
美国认为中国通过对外资企业的强制技术转让和不公平补贴等手段,加速了中国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对美国的技术领先地位造成了威胁。
4. 地缘政治因素:中美两国的地缘政治角力也是中美贸易战的原因之一。
在东亚地区的军事、安全和地缘政治竞争中,双方在各种问题上存在着矛盾和分歧,贸易战的升级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
以上种种原因使得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冲突日益加剧,最终演变为一场大规模的贸易战。
中美贸易战对两国乃至全球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两国经济的负面影响:贸易战使得中美双方的经济增长遭受到了压制。
美国对中国的加征关税使得一大批中国商品面临出口困境,中国的制造业产值和出口额大幅下降。
而中国对美国的反制措施也导致了美国一些出口商品的受挫,农业和工业领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2. 对全球供应链的冲击:中美两国是全球生产链、供应链的核心环节,两国经济体的贸易冲突必然对全球供应链产生巨大的冲击。
中美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研究——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为例周茂荣吕婕摘要:本文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和测度了中美间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然后运用面板数据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
结果发现,人均收入差距、外商直接投资流入、规模经济和市场结构是影响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中人均收入差异与产业内贸易水平呈负相关,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市场结构和规模经济对产业内贸易水平均有促进作用。
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中美贸易;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面板数据一、引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贸易迅速发展,双边贸易的商品结构也随之发生了显著变化。
在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对美出口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及矿物原材料,自美进口产品中农产品、与化学相关的各种产品等原料性产品占很大比重。
到90年代后期,我国对美出口产品除劳动密集型产品外,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所占比重高速增长,从美进口的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占比高达60%以上。
按照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第三次修订版,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指的是与化学相关的各类产品(SITC5)和机械与运输设备(SITC7)两大类。
2007年中美间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出口均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但出口增长规模远高于进口增长规模。
2004年以来,第7类商品(SITC7)已成为中国对美国出口的最大商品群。
更值得关注的是,第5类商品(SITC5)一向是美国贸易顺差的最主要商品,但2006年美国在该类商品的贸易中却首次由顺差逆转为逆差。
中美间这两类商品的进出口同时高增长和不平衡增长表明了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特征明显。
二、文献综述20世纪60年代,产业内贸易理论开始形成并获得较大发展,Verdoorm(1960)在分析“比荷卢同盟”的形成对三国的影响时,发现这三国的专业化分工主要发生在同一产业的不同产品中间,即三国之间的贸易主要表现为产业内贸易;巴拉萨(1963)对欧共体制成品的贸易情况进行分析。
中美贸易战的原因影响及对策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贸易摩擦与争端也随之不断增多。
中美两大经济体的贸易关系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更是频频爆发贸易摩擦。
本文将从中美贸易战的原因、影响及对策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中美贸易战的原因1. 贸易不平衡中美两国长期以来保持着庞大的贸易逆差。
根据美国财政部数据,2019年全年,美对华贸易逆差达到了2950亿美元。
美国一直认为这种贸易不平衡对其国家经济构成了严重威胁,一直在寻求改变这种情况。
2. 知识产权保护美方指责中国不尊重知识产权,存在大量侵权盗版现象,对外国企业进行强制技术转让,严重损害了美国企业的利益。
这也是美国对华发动贸易战的重要原因之一。
3. 产业政策美国认为中国通过采取一系列产业政策,例如国有企业的补贴、进口限制、技术转让等手段,扭曲了市场竞争,影响了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
以上种种原因造成了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日益加剧,最终演变成一场全面的贸易战。
1. 全球贸易环境恶化中美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摩擦不仅影响了双方的经济发展,更对全球贸易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恶化。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受到了严重影响。
2. 全球金融市场波动中美贸易战的不确定性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
股市、汇市、商品市场都受到了波及,投资者信心遭到了严重冲击,市场风险加大,投资活动受到了限制。
3. 全球产业链调整中美贸易战也使得全球产业链面临重大调整。
部分企业为了规避贸易战的风险,加快了海外布局的节奏,全球产业链重新组织的过程中,许多国家都面临着失业率上升、企业经营困难等问题。
以上种种影响不仅给中美两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1. 寻求对话解决分歧中美之间存在的贸易摩擦主要是由于双方在经济结构、贸易政策等方面存在着不同,需要通过对话来解决分歧。
双方应该增加沟通交流,寻求共识,避免贸易战升级。
2. 推动贸易自由化中美两国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应该带头推动贸易自由化,缩小贸易逆差,创造公平、开放、透明的贸易环境。
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分析及影响探讨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中美两个世界经济大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也日益频繁,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已成为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然而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却日益严重,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担忧。
本文将从贸易摩擦的原因分析及其对双方经济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分析1.贸易逆差问题中美贸易逆差一直是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之一。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成为了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而美国则成为了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
由于中国出口商品价格相对较低,美国对中国的进口需求持续增长,导致中美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据统计,2019年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达到了约3200亿美元,这几乎是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的两倍之多。
在美国国内,这一问题引发了大量的贸易保护主义言论和行动,成为了中美贸易摩擦的一个重要导火索。
2.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另一个导致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遇到了大量的知识产权侵权问题,尤其是在高科技产业领域。
美国认为中国政府未能有效保护知识产权,缺乏对侵权行为的严厉打击,并通过强制技术转让等手段获取了大量美国企业的核心技术和商业机密。
这不仅影响了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利润和竞争力,也影响了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和合作。
3.市场准入问题除了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市场准入也是导致中美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之一。
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面临诸多限制和歧视,如对外资企业的市场准入限制、不公平的竞争环境等问题。
这使得美国企业感到不公平待遇,并影响了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
4.政治和地缘政治因素中美两国的不同政治体制和地缘政治利益也是导致贸易摩擦的原因之一。
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在一些重大政治和地缘政治问题上存在分歧,这导致了两国在贸易政策和立场上的对立和矛盾。
1.经济影响中美贸易摩擦对双方经济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贸易摩擦加剧了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浪潮,导致了全球的投资和贸易的不确定性增加。
浅析中美贸易战的原因影响及应对策略近年来,中美两国之间经贸关系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在2018年,随着贸易战爆发,双方的经贸摩擦进一步加剧。
本文将针对中美贸易战的原因、影响及应对策略进行分析。
一、原因中美贸易战的爆发,有多种原因,深层次的原因是两国经济制度不同所带来的矛盾。
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贸易不平衡:中美之间的贸易总量很大,但是却存在很大的贸易不平衡。
美方认为这是由于中方实行的国有制和重工业经济模式导致的,而中方则认为美方的贸易保护主义是造成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2.知识产权问题:美方一直以来认为中方侵犯了美国的知识产权,而中方则认为这些指责是不实的。
实际上,这也是中美贸易战的主要诉讼之一。
3.技术转移问题:美方认为,中方通过强制技术转让协议和不正当竞争手段,获取了美国的高技术成果。
而中方则认为,这是商业行为。
二、影响中美贸易战对两国以及全球造成了极为复杂、深远的影响。
具体来说,其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影响:中美贸易战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极其庞大。
由于贸易壁垒的增加,市场失灵,经济活动受到了削弱,导致两国的经济增长率、失业率、通货膨胀等经济指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波动。
2.政治影响:中美贸易战给两国之间的政治关系带来了极大压力。
两国之间的合作和互信度都遭到了破坏,3.安全影响:中美贸易战也有潜在的安全风险。
由于两国的政治、经济衰退,可能导致国际秩序的不稳定和国际冲突的激化,从而间接影响世界和平与稳定。
三、应对策略中美贸易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挑战。
对于中国而言,正确的应对策略则至关重要。
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加大内部改革力度:中国应该加速推进国内的改革,实现从工业制造向服务业、高端制造业、知识产权和创新领域的转型。
2.多边贸易体系重塑:建立多边机制,加强国际贸易合作、投资协调和资金流动,抵制保护主义,推动全球化发展。
3.保护知识产权:中国应该切实保护知识产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核查打假,防止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保障创新和知识产权持有者的权益。
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的影响以及相应对策分析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市场日益紧密的联系,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对着世界各国的巨大压力和挑战。
中美贸易战作为当前最为突出的贸易争端之一,对中国经济和市场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分析。
一、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的影响1.出口市场受损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出口国,而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单一出口市场。
中美贸易战使得一些中国产品面临着关税上调、贸易壁垒增加等问题,这不仅对中国的出口市场造成了严重冲击,也使得中国企业的利润受到了影响。
2.投资环境恶化中美贸易战导致了中美关系的紧张,也使得美国对中国的投资和合作态度趋于谨慎。
一些美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计划被推迟或者搁置,这也给中国的投资环境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
3.贸易结构调整中美贸易战使得中国的贸易结构面临着调整的压力。
中国传统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受到了挑战,中国政府不得不加大对内需的扶持力度,促进国内消费和投资的增长,以缓解出口面临的压力。
4.经济增长放缓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经济的增长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压力。
由于出口市场受损,投资环境恶化,贸易结构调整等原因,中国的经济增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放缓,这使得中国的经济发展面临了新的挑战。
5.战略风险增加中美贸易战也导致了中国的对外战略风险的增加。
中国作为全球化进程中最大的受益国之一,需要更多地参与到国际社会中来,而中美贸易战使得中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面临更多的风险和挑战。
二、相应对策分析中国需要加大对出口市场的多元化拓展力度,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中国可以加强对欧洲、拉美等市场的开拓,同时加强与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合作,以分散出口市场的风险。
中国需要继续优化投资环境,加大对外资企业的吸引力度,为外资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条件和更多的机遇。
也需要加大对本土企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性和可持续性。
中国政府需要加大对贸易结构调整的扶持力度,推动中国经济从出口导向型向内需拉动型的转变。
中美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作者:王绍媛陈杨来源:《江汉论坛》2019年第05期摘要:产业内贸易也称部门内贸易,指一国在出口产品的同时又进口同种类型产品,是当今国际贸易中越来越普遍的一种贸易形式。
近年来中美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呈现递减趋势,中美之间的服务贸易更多的是产业间贸易,服务业各个分行业的表现也不一致,运输和商务、专业和技术服务表现出很高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而金融、保险和专利权和特许费服务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偏低。
就影响中美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因素来看,人均实际收入差异、市场规模差异、产品差异化、经济自由度差异、对外直接投资和货物贸易密集度等对中美产业内贸易都有显著影响。
随着国际贸易越来越重视服务产业,中美两国的贸易重点应该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虽然中国货物贸易规模大于美国,但是中国服务行业的发展水平远落后于美国,中国的服务贸易对美国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状态,通过发展服务贸易有助于解决中美两国的贸易摩擦问题。
关键词:国际贸易;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产业内贸易;全球价值链中图分类号:F752;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3-854X(2019)05-0060-08一、引言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外向程度不断提高,并已迅速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之中,随着全球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服务贸易变得越来越重要。
虽然中国服务业发展比较晚,但是对外贸易数额增长速度很快,由1982年的44亿美元增加到2016年的6575亿美元,增长了近150倍。
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国在贸易产品结构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中国主要以加工贸易模式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生产、制造和装配环节,从而表现为中美贸易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并在中美贸易额上表现为中国对美国贸易的巨大顺差。
与此同时,中国在贸易利益的分配上处于不利地位,这造成中美两国间貿易摩擦不断。
2003—2005年美国单方面挑起一系列贸易摩擦给中美两国贸易关系带来了阴影,2018年特朗普上台后不顾中方劝阻发起了新一轮的中美贸易争端,2018年9月美国宣布从本月24日起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约2000亿美元商品征收10%的关税,中美贸易关系变得更加紧张。
正是由于中国对美国多年的货物贸易保持大幅顺差,给美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压力,促使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加征关税。
这一状况的存在迫使我们必须认真思考中美贸易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中美两国同为贸易大国,征收关税会降低世界市场的价格。
当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加征关税后,美国国内商品价格上涨,国内产出增加,由此带来美国国内消费者剩余减少,生产者剩余增加,美国政府收入增加。
而中国由于被征收关税导致出口竞争力水平下降,出口量减少,造成国内福利损失。
最终由于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加征关税后带来的净福利水平是图1中的[e-(b+d)]部分。
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大多是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的商品,主要是劳动力密集型产品,而这部分商品的产能在美国国内十分有限,即使加征关税带来的产量增加也是很小的一部分,对世界价格的影响也很小,所以e小于(b+d)。
由此可见,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加征关税给整个社会带来的是福利净损失。
长期来看,中美贸易战不仅不利于两国的发展,对整个社会也会造成福利损失。
中美贸易间的结构失衡其实质是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较低,而贸易保护主义不仅会减少两国间的产业内贸易数量,还会影响两国的贸易结构,使原来失衡的贸易结构更加失衡。
基于上述问题,本文试图从中美服务业产业内贸易为研究切入口,寻求一条提升中美未来产业间贸易健康发展的路径,在减少中美贸易摩擦的同时,实现中国贸易利益提升。
从中美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入手的主要原因是:第一,随着国际贸易越来越重视服务产业,中美两国的贸易重点也应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虽然中国货物贸易规模大于美国,但是中国服务行业的发展水平远落后于美国,中国的服务贸易对美国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状态,服务行业规模相较于美国都比较小,中国属于“小国”。
第二,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国际贸易体系中,产业内贸易是主流方式,是新型国际分工下推动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产业内贸易水平显示的是贸易结构平衡问题,实质是全球化经营和分工。
二、文献综述产业内贸易的研究最早是应用于货物贸易,随着对货物贸易研究的深入,产业内贸易的研究方法逐渐成熟以后,学者们开始将其应用于服务贸易领域。
Lee and Lloyd(2002)最早进行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测算,利用OECD中20个成员国1987-1996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这20个国家中有9个国家都表现出很高的产业内贸易水平①。
Fariborz Moshirian、Donghui and LiAh-Boo Sim(2005)对美国金融服务业的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影响美国金融业产业内贸易水平的主要因素是人均收入差异、要素禀赋差异、市场规模差异、经济自由度差异以及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水平②。
Mose Smuse等(2007)对1994—2001年美国和南非的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测度,并对影响两国服务贸易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发现美国对南非的对外直接投资和两国产业内贸易水平有正相关关系,而人均实际收入差异以及市场规模差异对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具有负向影响③。
国内学者对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研究起步较晚。
程大中(2008)基于1997—2005年中美两国服务部门产业内贸易的水平、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双向对外直接投资、市场规模差异、经济自由度差异和货物密集度对两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有正向影响,但是市场规模差异和经济自由度差异的影响并不显著④。
另外,需求结构差异对两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有负向影响。
陈双喜和王磊(2010)利用2000—2007年中日贸易数据分析了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以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日的服务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人均收入水平差异、对外开放程度差异以及规模经济差异是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⑤。
张婧(2012)对2000—2009年中韩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整体水平较低,并以垂直型为主,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差异、中国对韩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以及两国贸易不平衡程度对两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有显著影响,而两国产业结构差异和韩元兑人民币汇率与两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不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⑥。
肖文等(2014)采用产业内贸易G—L静态测算指数以及MIIT动态测算指数对中欧服务业整体和分行业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和贸易增长类型进行了研究,发现国家规模、人均收入差异、人力资本投入对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有正向影响,服务开放程度差异对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有负向影响⑦。
从现有的文献来看,产业内贸易研究主要围绕制造业,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研究相对较少,国外学者对于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研究主要针对发达国家之间,国内学者针对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研究也十分有限。
因此,本文利用2006—2016年中美服务贸易数据来重点研究两国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三、中美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发展状况1. 中美服务业对比分析一国服务贸易的对外发展取决于其行业的发展状况,从表1中的数据也可以体现出来。
对比中美服务业的增加值和服务业就业率,中国的服务业占GDP比重呈现下降趋势,而美国的服务业占GDP比重呈现上升趋势,2006年中国的服务业增加值比美国高1.61%,但是到了2016年中国比美国低了近1%。
中国服务业就业率一直低于美国,2016年中国服务业就业率比美国低24.7%,但中美的就业率都呈现上升趋势。
中国对美国的货物贸易一直处于顺差状态,2006年贸易净出口为1442亿美元,到了2016年贸易净出口增加到2508亿美元,而中国的服务业贸易对外发展水平远落后于货物贸易,中国对美国的服务贸易一直是处于逆差状态,而且逆差额持续增加,从2006年的4亿美元增长到2016年380亿美元,增加近86倍。
就中美服务业贸易占总贸易比重来看,中国的比重低于美国,同时,虽然中美服务业占总贸易比重都持续增加,但中国的增长速度落后于美国。
在中美货物贸易中,中国和美国对彼此的依赖性相对平衡,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中美之间的贸易量占中国总贸易量比重与占美国总贸易量比重相当。
但是,在中美服务贸易中,中国对美国的依赖强于美国对中国的依赖。
从出口角度来看,2016年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服务贸易占中国服务贸易总出口的7.75%,而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服务贸易占美国服务贸易总进口比重仅达到3.34%;从进口角度来看,2016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服务贸易占中国服务贸易总进口的12.06%,而中国从美国进口的服务贸易占美国服务贸易总出口比重仅有7.38%。
在两国这样的贸易发展现状下,本文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对服务业总体和分行业两个维度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分析。
2. 中美服务业产业内贸易静态指数测算本文采用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数(即GL指数)对中美服务业产业内贸易静态效应进行测算,该指数是Grubel and Lloyd(1975)在改进巴拉萨指数的基础上提出来的⑧。
计算公式为:从图2中可以看出,GL指数呈现递减趋势,中美服务业整体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在逐渐减弱。
2006—2008年,中美服务业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很高。
2009年全球经济受到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中美服务业的产业内贸易也受到影响,GL指数下降到0.75以下,2009—2013年,中美服务业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
到2014年以后,GL指数进一步下降到0.5以下,中美服务业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
近些年中美的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两国间的贸易限制措施不仅减少了两国产业内贸易的数量,还影响到了两国的贸易结构,中美两国间的贸易结构失衡状态逐渐增强,这也正说明了中美贸易失衡的实质就是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较低。
虽然中美服务业整体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减弱,但服务分行业的表现差异很大。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中美的运输以及商务、专业和技术服务是最主要依赖于产业内贸易的两个行业。
另外,近几年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业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明显上升,但是电信服务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减弱。
除了这四个服务行业以外,其他的服务行业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比较弱,尤其是专利权和特许费服务,产业内贸易水平一直都是最低,其次是保险服务和金融服务,但金融服务的产业内贸易呈现出微弱的上升趋势。
这三个行业属于知识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国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与限制,以及对金融行业的国家垄断是造成产业内贸易水平低的主要原因。
旅游服务是中美贸易中产业内贸易水平下降最快的行业,在全球经济危机前,中美旅游服务业还具有很强的产业内贸易水平,但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两国旅游服务的产业内贸易受到极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