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62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2版教学计划表
- 格式:xls
- 大小:55.00 KB
- 文档页数: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一、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的实用型高级计算机应用人才。
系统地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
厚基础,宽口径,能胜任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等从事计算机应用开发、科学研究、教育、经营管理的工作。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本专业学生系统地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研究与应用计算机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基本应用系统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3.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件、硬件的基本能力;
4.了解与计算机有关的法规;
5.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
7.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外语应用能力。
三、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主要课程:计算机科学导论、离散数学、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及应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编译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软件工程、多媒体技术等
五、学制:四年
六、授予学位:工学学士/理学学士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单位:周
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单位: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四年级计算机教学计划1. 教学目标通过本学期的计算机教学,我们希望学生在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编程和数字媒体处理技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 教学内容2.1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认识- 文件管理和磁盘操作- 计算机网络基础2.2 计算机编程- Scratch编程基础- 变量、运算符和控制结构- 函数和模块化编程- 算法和数据结构初步2.3 数字媒体处理- 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 音频编辑软件的使用- 视频剪辑软件的使用- 简单的动画制作3. 教学安排每周一次课,每次课时长为40分钟。
整个学期的教学计划分为16周,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如下: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期末考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全面考察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编程能力和数字媒体处理技能。
6. 教学资源- 计算机教室- 教学PPT- 教学视频- 编程教材- 数字媒体处理软件7. 教学要求学生需要自带笔记本电脑,以便进行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同时,学生需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按时完成课后作业。
8. 教学注意事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同时,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安全意识,教育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2年学生教育工作计划2012年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将继续坚持“以服务学生为主”的工作理念,落实服务措施,提高服务水平。
发挥学生工作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为构建和谐校园做出新的贡献。
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1、指导思想。
继续实施大学生“理论武装工程”,积极配合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帮助学生确立人生奋斗目标,科学规划大学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充分利用学校优越的学习条件把自己塑造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大学生。
2、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树立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理想,开展的一系列活动进行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明确学习目的,教育他们遵守校规校纪,强化其爱国、爱校、成才、敬业意识,培养良好的校风学风,为学校的发展,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3、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开展感恩祖国、感恩母校、感恩父母等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感恩情怀。
4、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引导学生文明健康上网,进一步建设好、利用好、发挥好学生工作QQ群,各班级QQ群等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二、加强安全教育与管理,构建和谐稳定校园1、突出重点,加强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加强学生防火、防盗、防诈骗、防传销、防网络安全等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加强学生法制教育,提高学生法纪意识,防范违法犯罪活动。
2、提高政治敏感性,切实维护校园稳定。
关心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学习,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重大节假日、敏感时期学生工作的值班制度,加强突发事件的预防处理工作,确保重大安全事故零发生。
三、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建设良好校园环境1、开展学风建设月活动。
帮助广大学生树立遵纪守法意识,养成好学、诚信的优良品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建立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2、进一步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四、加强学生日常管理,促进基础工作制度化、规范化1、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日常管理。
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一)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上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工作要点,在学校教研室工作计划的指导下,立足课堂教学,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本着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充分调动本组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就业为导向,以面向社会、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材为目标,以强化学生计算机专业知识与努力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为宗旨,认真搞好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和教学服务,扎实有效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学生共同发展。
二、主要工作思路本学期继续组织组内教师加强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做到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针对学校推出的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积极落实课堂改革的主阵地,努力追求高效的课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教材内容特点出发,积极探索“自主、合作、探索”的课堂教学模式。
加大对组内教师的教学常规的检查管理工作。
三、主要工作1、加强理论学习研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精神,研讨职业教育的相关工作会议内容,特殊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22-2022 年)》、《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 2022-2022 ) (送审稿)》、《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等内容。
积极学习上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相关文件和精神,并认真贯彻落实。
2、认真做好教师教学常规建设要求本组教师师要认真制定好本学期切实可行的计划,精心备好每一堂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认真批改作业,做好教学常规的各方面工作。
按照教务处的要求,每月要检查一次本组教师的教学常规情况。
在教学上,各教师要有钻研精神,注意选材,分清重点、难点,重点内容多讲,不重要的少讲或者不讲。
本学期拟组织本组教师开展 6 次集体听课和评课活动,并在评课活动中开展互评活动,做到教学相长、取长补短和相互借鉴的目的,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环绕国家示范性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发展的情况,做好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创新工作。
3、做好教研科研工作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不断更新自身的计算机知识和水平,积极引导教师参加各种活动和比赛,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优质课、论文、课件等评比活动,鼓励本组教师发表专业论文,并积极引导教师开展校本“小课题研究”和申报2022 年度科研规划项目的立项等工作。
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本课程简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我院所有已开设专业的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可以系统的了解计算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结构、Windows XP操作系统、Internet基础及应用、 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相关知识。
通过实践,培养和提高学员的动手能力,手脑并用。
【本课程教学目标】:“本节教学目标”是指通过教师的讲授及学生的认真学习所应达到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特点,“本节教学目标”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
“掌握”的内容,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讲解,使学生达到彻底明了,能用文字或语言顺畅地表述,并能独立完成操作,同时也是考试的主要内容;“熟悉”的内容,要求教师予以提纲挈领地讲解,使之条理分明,使学生对此内容完全领会,明白其中的道理及其梗概,在考试时会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进行考核;“了解”的内容,要求教师讲清概念及相关内容,使学生具有粗浅的印象。
【本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第一节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与输入法【本节教学目标】1、了解鼠标的构成与键盘的布局2、熟悉且规范使用键盘进行录入3、掌握智能ABC输入法、微软拼音输入法的使用4、熟练掌握五笔输入法的应用【本节教学重难点】键盘指法和五笔输入法【教学内容】一、鼠标的使用1、鼠标概述2、鼠标的基本结构3、鼠标的移动、单击与双击4、页面的滚动二、键盘的布局及应用1、键盘概述2、键盘的布局3、大小写字母、数字与特殊符号的输入4、打字姿势与键盘指法规则三、输入法运用1、智能ABC输入法2、微软拼音输入法3、五笔字型输入法【作业及实验】 1、练习键盘和鼠标的使用。
2、练习五笔输入法。
【本节小结】键盘布局和指法的练习第二节计算机的发展与组成【本节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外观、发展史、分类、技术发展方向及应用领域2、了解计算机外部设备及其功能3、熟悉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及相互之间的关系4、掌握数制之间的转换(重点是二进制与十进制转换)【本节教学重难点】进位计数制之间转换【教学内容】一、计算机入门1、初识计算机2、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及其分类和发展趋势3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二、计算机系统构成1、计算机系统构成2、计算机硬件系统3 、计算机软件系统【作业及实验】1、了解计算机的外观、发展史、分类、技术发展方向及应用领域。
浙江理工大学2012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含ZSTU—PUC联合)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代码:080605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所需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坚实宽广的工程技术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公司、企业、政府机关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和开发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规格及基本要求1.知识要求:较好地掌握工科公共基础知识,了解整个学科的知识组织结构、学科方法论及核心概念。
系统地掌握计算机专业核心知识,软件工程方向侧重于软件工程基础知识、服务外包专业知识及行业应用知识,具有广泛、扎实的理论基础;网络信息技术方向侧重于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和体系结构:包括基于分层结构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各层的设计要点、基础理论、关键问题和关键技术以及主流网络协议的分析与设计等,具有广泛、扎实的理论基础。
2.能力要求:软件工程方向侧重于能够理解服务外包产业特点及运营要求,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软件开发与测试能力、外语及跨文化沟通能力;基本的商务与项目管理能力、学习与创新能力;网络信息技术方向侧重于有较强的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网络及通信软件的开发与测试能力、组网、建网、管网能力;具备学习与创新能力。
3.工程要求:软件工程方向侧重于利用所学知识和掌握的技能,针对个性化用户需求,按照服务工程规范完成服务系统的开发、实施、交付与改进,培养成本意识,训练折衷能力及问题分析能力;网络信息技术方向侧重于利用所学知识和掌握的技能,针对个性化用户需求,按照工程规范完成网络的组建,实施、交付与改进,培养网络安全意识,训练网络管理能力及问题分析能力。
4.其他要求:广泛了解产业发展与技术前沿,具备服务意识和国际视野,对知识产权、信息安全、法律安全、法律法规及职业操守等有一定认识。
四、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五、核心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英语、高等数学、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操作系统A、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A、软件测试与质量管理、web开发六、特色课程自学课程:文献检索与阅读双语教学课程:编译原理、操作系统、软件文档规范研究型课程:JAVA项目实践、C#.NET项目实践七、培养模式国内培养模式:学习年限:3-6年最低毕业学分:177学分授予学位:工学学士课内总学时:2421 独立实践教学:42周+64学时联合培养模式:2.5+2模式最低毕业学分:138学分(浙江理工大学)+64学分(美国Purdue大学)授予双方学位:工学士(浙江理工大学)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理学士(美国Purdue大学)八、国内培养方案的学分分配比例九、专业特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下设软件工程和网络信息技术两个方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专业代码:080605学制:4年Speciality Code: 080605Schooling Years: 4 years培养目标: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适应计算机技术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研究能力或工程能力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目标1:(扎实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基本原理、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通过计算机系统分析、建模和计算等方面的先进方法,为将所学基础知识应用到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实践中去做好准备。
目标2:(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利用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基本原理解决实践和工业需求遇到的问题。
目标3:(团队合作与领导能力)培养学生在团队中的沟通和合作能力,进而能够具备计算机科学和工程领域的领导能力。
目标4:(工程系统认知能力)培养具备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相关知识,能在计算机软硬件研究、开发与应用等领域(部门)从事计算机科学基础与技术研究、软硬件及相关技术开发、信息系统规划建设与运行等方面工作的专业(工程)技术人才。
具有一定的工程意识和效益意识,具有系统级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掌握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的问题分析方法,并使之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世界。
目标5:(专业的社会影响评价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看待信息化对社会的影响、计算机系统设计和应用对人们日常生活、工商业的经济结构以及人类健康所产生的潜在影响。
目标6:(全球意识能力)培养学生能够在全球化的环境里保持清晰意识,有竞争力地、负责任地行使自己的职责。
目标7:(终身学习能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能够胜任到工业企业、研究部门、计算机软、硬件产业和开发机构、政府部门等各类企事业单位承担计算机研究或工程开发等工作,也可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并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Educational Objectives:Objective 1:[Solid Fundamental Knowledge] Students should have solid fundamental specialized knowledge, such as basic principles, methods and skills in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urthermore make good preparation for applying the fundamental knowledge to the research and industry by making use of advanced techniques, like system analysis, modeling and computing. Objective 2:[ Problem-solving Capability] Students should creatively apply fundamental knowled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o solve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practice or in the industry. Objective 3:[Teamwork/Leadership] Students should have capabilities of co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in the team work, and possess the leadership ability in the area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Objective 4:[ Engineering System Cognitive Ability] Student should have the knowledge of computers, networks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should be a professional who is able to study basic principles and technologies of computer science, study the development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and design information systems in the area of computer hardware and software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Students should have the realistic senses of engineering and benefits, have the abilities of cognition and practice, master the bottom-up and top-down methods to analyze the problems, andcontribute to the society and the world.Objective 5:[Societal Impact Evaluation Capability] Students should correctly recognize societal impa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realize potential effect of the desig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systems for the daily life of people, the structure of business and economy, and the health of human beings.Objective 6:[Global Awareness Capability] Students should maintain clear thinking in the globalization environment, and carry out their duties responsibly and competitivelyObjective 7:[Lifelong Learning Capability] The graduates from the speciality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capable of a variety of career experiences and have the capability of lifelong learning.专业特色:本专业注重学生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核心技术,了解计算机学科发展前沿知识和新兴技术,成为具有研究能力和工程能力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计算机教学计划计算机教学计划1一、学情分析学习对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很,热情很大。
特别是六年级学生学习计算机四年了,有一定的基础,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比较理想,但大部分学生在计算机的应用方面还是比较狭窄,对于windows 系统的基本操作还不够熟练或者不规范,少部分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的习惯还没形成,考虑到六年级学生本学期的上课特点,所以,本学期将继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外,着重引导对计算机理论和logo语言绘图进行学习,让学生能尽量熟悉和使用logo,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知识,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为下阶段的计算机学习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采用的是青岛出版社出版的新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它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总共三个单元,第一单元主要内容是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共2课,通过利用网络搜索学习认识计算机系统,完成一些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联的任务,进而掌握完成这些任务所需要的操作技能;第二单元主要内容是logo语言乐园,共10课,通过学习logo的操作,让学生掌握logo语基本命令的`使用方法。
能够使用命令绘制简单的图形,学会重复命令、重复命令的嵌套,可以通过重复命令绘制一些比较复杂的图形,了解了过程的定义、调用、修改等知识。
第三单元是算法思想初步。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算法现象、算法的优化思想、算法的描述方法等。
共3课时。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意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了解计算机工作的过程。
了解计算机系统的构成及其工作原理。
了解LOGO语言,了解各种语言命令。
理解算法的概念,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掌握常用算法。
认识计算机各部分组成,理解工作原理。
掌握LOGO语言基本命令使用方法。
绘制简单图形,使用重复命令,嵌套方法绘制复杂图形。
掌握四则运算和表达式输入方法。
了解打印。
提高能力。
描述算法,选择恰当算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期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浙江理工大学201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计划表2012 Teaching Schedul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General Studies 797
798
799
Optional Course O
800
注:1.“军事理论”课除21学时外还有15学时安排在军训期间进行;
2.“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38学时分散在第1、4、5、7学期,分别为12、4、16和6学时;
3.备注栏中带“▲”的课程为集中笔试或集中机试课程。
4.备注栏中带“★”的课程为与Purdue大学互认学分。
5.学生第一至第三学期原则上修读英语2、英语3(部分学生修读英语4)、英语4(部分学生修读英语5或拓展类课程),第三学期修读英语拓展课而不修读英语5的部分学生,必须修读2门英语拓展课,以确保修满14学分的英语必修课。
英语拓展课和英语通识选修课详见学校英语拓展课和英语通识选修课一栏表;
Notes:
1. Apart from 21 periods in class, 15 periods of Military Theory will be given during military training.
2. 38 periods of Career Development and Employment Guidance are allocated in terms 1, 4, 5 and 7, with 12, 4, 16 and 6 periods in each term respectively.
3. “▲” means that a written or a computer-based final examination is required with all students taking the exam at the same time.
4. “★” means equivalent credits between ZSTU and PUC.
5. In terms 1, 2 and 3,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take College English 2, College English 3 (some take College English 4), College English 4 (some take College English 5 or Further English Course) respectively. In Term 3, students must take two Further English courses if they take instead of 5 , to ensure that they can get 14 credits of required English courses. See the table of ZSTU Further English Courses and Optional Courses of General English for more information.
C=Compulsory, O=Optional
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