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物理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无答案).doc
- 格式:doc
- 大小:169.71 KB
- 文档页数:17
洛阳一高高三物理月考试题必 做 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的得3分,选错的得0分,选不全得1分)1.关于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A .在用实验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关系时,应用了等效替代法B .在用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关系时,应用了控制变量法C .在利用速度时间图象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应用的是微元法D .用比值法来定义加速度这个物理量,其定义式为a=F/m2.如图所示,倾角为 θ=30°的光滑斜面上固定有竖直光滑 档板P ,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物块A 放在斜面与P 之间.则物块A 对竖直挡板P 的压力与物块A 对斜面的压力大小之比为( )BA .2:1B .1:2 C1 D43.如图所示,弹簧下端悬一滑轮,跨过滑轮的细线两端系有A 、B 两重物, m B =2kg ,不计线、滑轮质量及摩擦,则A 、B 两重物在运动过程中,弹簧的示数可能为:(g=10m/s 2)( )ABA .40NB .60NC .80ND .100N4. 如右图所示,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固定光滑圆环轨道与水平面 相切于M 点,与竖直墙相切于A 点,竖直墙上另一点B 与M 的连线和水平面的夹角为600,C 是圆环轨道的圆心.已知在同一时刻:a 、b 两球分别由A 、B 两点从静止开始沿光滑倾斜直轨道分别AM 、BM 运动到M 点;c 球由C 点自由下落到M 点;则( )CA .a 球最先到达M 点.B .b 球最先到达M 点.C .c 球最先到达M 点.D .b 球和c 球都可能最先到达M 点.5.如图所示为安检门原理图,左边门框中有一通电线圈,右边门框中有一接收线圈.工作过程中某段时间通电线圈中存在顺时针方向均匀增大的电流,则( )DA .无金属片通过时,接收线圈中的感应电流方向为顺时针B .无金属片通过时,接收线圈中的感应电流增大C .有金属片通过时,接收线圈中的感应电流方向为顺时针D .有金属片通过时,接收线圈中的感应电流大小发生变化6.利用霍尔效应制作的霍尔元件,广泛应用于测量和自动控制等领域.如图所示是霍尔元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磁感应强度B 垂直于霍尔元件的工作面向下,通入图示方向的流I ,C 、D两侧面会形成电势差,该电势差可以反映磁感应强度B 的强弱,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CA .若元件的载流子是正离子,则C 侧面电势高于D 侧面电势B .若元件的载流子是自由电子,则D 侧面电势高于C 侧面电势 C .在测地球北极上方的地磁场强弱时,元件的工作面应保持水平D .在测地球赤道上方的地磁场强弱时,元件的工作面应保持水平7.如图所示,A 和B 为竖直放置的平行金属板,在两极板间用绝缘线悬挂一带电小球.开始时开关S 闭合且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在a 处,此时绝缘线向右偏离竖直方向.(电源的内阻不能忽略)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CA .小球带正电B .当滑片P 从a 向b 滑动时,细线的偏角θ变大C .当滑片P 从a 向b 滑动时,电流表中有电流,方向从上向下D .当滑片P 停在b 处时,电源的输出功率一定大于滑片P 在a 处时电源的输出功率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A 为理想电流表,V 1和V 2为理想电压表,R 1为定值电阻,R 2为可变电阻,电池E 内阻不可忽略,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DA .R 2不变时,V 2的读数与A 读数之比等于R 1B .R 2不变时,V 1的读数与A 读数之比等于R 1C .R 2改变时,V 1读数的变化量的绝对值大于V 2读数的变化量的绝对值D .R 2改变时,V 1读数的变化量的绝对值小于V 2读数的变化量的绝对值9.如图甲所示,Q 1、Q 2为两个固定的点电荷,其中Q1带负电,a 、b 、c 三点在它们连线的延长线上.现有一带负电的粒子以一定的初速度沿直线从a 点开始向远处运动经过b 、c 两点(粒子只受电场力作用),粒子经过a 、b 、c 三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 a 、v b 、v c ,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BDA .Q 2一定带正电B .Q 2的电量一定小于Q1的电量C .b 点的电场强度最大D .粒子由a 点运动到c 点运动过程中,粒子的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10.“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绕地球飞行的第五圈进行变轨,由原来的椭圆轨道变为距地面高度为h的圆形轨道S,已知飞船的质量为m,地球半径为R,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飞船在上述圆轨道上运行的动能Ek BA.等于mg(R十h)/2 B.小于mg(R十h)/2 C.大于mg(R十h)/2 D.等于mgh11如图所示,扇形AOB为透明柱状介质的横截面,圆心角∠AOB=60°,两束平行于角平分线OM 的单色光a和b由OA面射入介质,经OA面折射的光线都相交于M点,其中a光的折射光线恰好平行于0B,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A.该介质对a光的折射率为B.a光的折射光线不能在AB面发生全反射C.在同一介质中,a光的光速大于b光的光速D.用同一装置进行双缝干涉实验,a光的条纹间距大于b光的条纹间距12.如图所示,为在同一绳上相向传波的甲、乙两列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图,其中a、b、c是甲波上的三个点。
高一上学期物理11月月考考试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甲、乙两人发生争执,甲打了乙的胸口一拳致使乙受伤.法院判决甲应支付乙的医药费.甲辩解说:“我打乙一拳,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乙对我也有相同大小的作用力,所以乙并没有吃亏.”那么这一事件判决的依据是A.甲打乙的力大于乙对甲的作用力,故判决甲支付乙的医药费B.甲打乙的力等于乙对甲的力,但甲的拳能承受的力大于乙的胸能承受的力,乙受伤而甲未受伤,甲主动打乙,故判决甲支付乙的医药费C.甲打乙的力大于乙对甲的力,甲的拳和乙的胸受伤害程度不相同,甲轻而乙重,故判决甲支付乙的医药费D.由于是甲用拳打乙的胸,甲对乙的力远大于乙胸对甲拳的作用力,故判断甲支持乙的医药费2.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才有惯性B.只有运动的物体才具有惯性C.惯性是指物体具有的保持原来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D.两个物体只要速度相同,惯性就一定相同3.如图所示,一个重200N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向右运动,物体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同时物体还受到大小为10N、方向向左的水平力作用,则水平面对物体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是A.大小是10N,方向向左B.大小是20N,方向向左C.大小是20N,方向向右D.大小是10N,方向向右4.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物体的速度不断增大,那么物体必受力的作用B.如果物体的位移不断增大,那么物体必受力的作用C.一个竖直向上运动的物体,必受竖直向上的力的作用D.要使物体保持直线运动,一定要对它施加一个大小、方向合适的力5.把竖直向下的90N的力分解为两个分力,一个分力在水平方向上等于120N,则另一个分力的大小为( )A.30N B.90N C.120N D.150N6.如图所示,表示五个共点力的有向线段恰分别构成正六边形的两条邻边和三条对角线.已知F1=10 N,这五个共点力的合力大小为( )A.0B.30 NC.60 ND.90 N7.利用无人小飞机进行航拍,地面操控者进行以下操作时,能把无人机看成质点的是A.观察飞机通过一个标志杆所需时间B.调整飞机的飞行姿态C.调整飞机旋转机翼D.调整飞机与被摄物体的高度差8.两个小球从两个不同高度处自由下落,结果同时到达地面,如图所示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它们的运动的是()A.B.C.D.9.图(a)所示,一只小鸟沿着较粗的树枝从A 缓慢移动到B,将该过程抽象为质点从圆弧A 点移动到B 点,如图(b),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树枝对小鸟的弹力减小,摩擦力减小B.树枝对小鸟的弹力增大,摩擦力减小C.树枝对小鸟的弹力增大,摩擦力增大D.树枝对小鸟的弹力减小,摩擦力增大10.如图所示,位于斜面上的物块M在沿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摩擦力()A.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上B.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下C.大小一定等于零D.大小可能等于F11.两个共点力,大小分别是4N和9N,则它们的合力大小()A.最小是4NB.最大是9NC.可能是4ND.可能是9N12.下列有关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两物体间的弹力消失时,摩擦力仍可存在一段时间B.摩擦力的存在依赖于正压力,其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C.运动的物体有可能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D.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1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人正常行走时,鞋底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B.特警队员双手握住竖直的竹竿匀速上爬时,双手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下C.手将酒瓶竖直握住停留在空中,当增大手的握力时,酒瓶受到的摩擦力将增大D.在冰面上洒些细土,人再走上去就不易滑到,是因为鞋底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增大了14.汽车以某一初速度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 s内行驶了2 m,第2 s内行驶了4 m,则汽车第3 s内的平均速度为( )A.2m/s B.5m/s C.6 m/s D.8m/s15.在大枣红了的时候,几个小朋友正在大枣树下用石块投向枣树,若某个小朋友从看到石块击中枣树树枝到听到大枣落地声最少需要0.7 s,估算一下这课枣树的高度至少是()A.1.5 m B.2.5 mC.5 m D.7 m16.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是x=5t+t2(x的单位为m,t的单位为s),那么3s时物体的速度是( )A.7m/s B.9m/sC.11m/s D.8m/s17.质点沿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2s末质点改变了运动方向B.质点在4s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为0C.2s末质点的位移为零,该时刻质点的速度为零D.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0.1m/s,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18.某物体沿水平方向运动,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其v-t图像如图所示()A.在0~1s内做曲线运动B.在1~2s内速度方向向左C.在2s末离出发点最远D.在1~2s和2~3s内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19.如图所示,物体在平行于斜面向上、大小为5N的力F作用下,沿固定的粗糙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与斜面间的滑动摩擦力()A.等于零B.小于5NC.等于5ND.大于5N20.以下的计时数据指时间间隔的是:()A.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每日19时开播B.某人用15s跑完100mC.我们下午2∶00开始上课D.唐山开往北京的4420次列车于16∶40从唐山站发车二、多选题21.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物块A和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左边缘对齐。
高一上学期物理11月月考考试试卷( Word 版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加速度就是增加的速度B .加速度也可以是指减小的速度C .加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与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的大小相等D .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一定不断减小2.如图所示,在水平力F 的作用下,木块A 、B 保持静止.若木块A 与B 的接触面是水平的,且F≠0.则关于木块B 的受力个数可能是( )A .3个或4个B .3个或5个C .4个或5个D .4个或6个3.诗句“满眼波光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A .船和山B .山和船C .地面和山D .河岸和流水4.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全部是矢量的是( )A .位移、时间、速度、加速度B .加速度、位移、速度变化量、平均速度C .力、速率、位移、加速度D .位移、路程、时间、加速度5.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0t =时速度大小为1m/s ,方向向西;在2s t =时速度大小为5m/s ,方向向东.则在此过程中该物体的加速度( )A .大小为22m/s ,方向向东B .大小为22m/s ,方向向西C .大小为23m/s ,方向向东D .大小为23m/s ,方向向西6.如图所示,一质点从0t =时刻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 和B 是原点x t -图线上的两个点,该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A .24m/s 7B .22m/s 3C .25m/s 8 D .22m/s7.如图所示,晾晒衣服的绳子轻且光滑,悬挂衣服的衣架的挂钩也是光滑的,轻绳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竖直杆上的A 、B 两点,衣服处于静止状态.如果保持绳子A 端位置不变,将B 端分别移动到不同的位置.下列判断正确的( )A .B 端移到B 1位置时,绳子张力变大B .B 端移到B 2位置时,绳子张力变小C .B 端在杆上位置不动,将杆移动到虚线位置时,绳子张力变大D .B 端在杆上位置不动,将杆移动到虚线位置时,绳子张力变小8.某同学用如图所示方法做共点力平衡实验.M 、N 为摩擦不计的定滑轮,O 点是轻质细绳OA 、OB 和OC 的结点,桌上有若干相同的钩码,他已经在A 点和C 点分别挂了3个和4个钩码,为使O 点在两滑轮间某位置受力平衡,在B 点挂的钩码数可能是( )A .1个B .3个C .5个D .7个9.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 1、m 2的A 、B 两小球分别连在弹簧两端,B 小球用细绳固定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若不计弹簧质量且细绳和弹簧与斜面平行,在细绳被剪断的瞬间,A 、B 两小球的加速度分别为( )A .都等于2g B .0和()1222m m g m + C .()1222m m gm +和0 D .0和2g 10.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常常有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这通常是采用“背景拍摄法”: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做着飞行的动作,在他的背后展现出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同时加上烟雾效果;摄影师把人物动作和飘动的白云及下面的烟雾等一起摄入镜头.放.这时,观众所选的参考系是()映时,观众就感觉到“孙悟空”在“腾云驾雾”A.“孙悟空”B.平台C.飘动的白云D.烟雾11.一辆汽车正在笔直的公路上以72km/h的速度行驶,司机看见红色交通信号灯便踩下刹车.此后汽车开始匀减速运动,设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4m/s2.开始制动后,前6s内汽车行驶的距离是A.40m B.48m C.50m D.80m12.一遥控玩具汽车在平直路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A.15s内汽车的位移为 300mB.前10s内汽车的加速度为3m/s2C.20s末汽车的速度为﹣1m/sD.前 25s内汽车做单方向直线运动13.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刚下落时,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C.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快慢与质量无关D.伽利略认为,如果没有空气阻力,重物与轻物应该下落得同样快14.如图所示是某同学从学校到购物中心的手机导航部分截屏,该导航提供了三条可行线路及相关数据,行驶过程中导航曾提示:“前方有测速,限速40公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条线路的位移不相等B.“限速40公里”指的是限制汽车的平均速度C.图中显示“14分钟,5公里”分别指时间和路程D.研究汽车在地图上的实时位置时,汽车不可视为质点15.如图所示,一根轻弹簧的原长为,一端固定,另一端受到水平拉力的作用,长度变为,已知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则此弹簧的劲度系数为()A.B.C.D.16.以下是必修课本中四幅插图,关于这四幅插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赛车的质量不是很大,却安装着强劲的发动机,可以获得很大的惯性B.乙图中,高大的桥要造很长的引桥,从而减小桥面的坡度,目的是增加车辆重力垂直桥面方向的分力,保证行车方便与安全C.丙图中,传送带靠静摩擦力把货物送到高处D.丁图中,汽车轮胎的花纹不同会影响轮胎受到的摩擦力.地面与轮胎间的摩擦力越大汽车越容易启动,但是刹车越困难17.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B.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C.速度变化一样但所用的时间越短,加速度一定越大D.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18.汽车启动后,某时刻速度计示数如图所示.由此可知此时汽车()A.行驶了70 hB.行驶了70 kmC.速率是70 m/sD.速率是70 km/h19.近年来高楼坠物事故频发,若将高楼坠物视为自由落体运动,下列图像能基本反映高楼坠物下落时各物理量变化规律的是 ( )A.B.C.D.20.下列情况中的运动物体,不能被看作质点的是A.欣赏某位舞蹈演员的舞姿B.用GPS确定远洋海轮在大海中的位置C.天文学家研究地球的公转D.计算男子400米自由泳金牌得主孙杨的平均速度二、多选题21.如图所示,在竖直放置的穹形光滑支架上,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通过光滑的轻质滑轮悬挂一重物G.现将轻绳的一端固定于支架上的A点,另一端从B点沿支架缓慢地向C点靠近(C点与A点等高).则绳中拉力大小变化的情况是( )A.由B到D的过程中,拉力逐渐变大B.由B到D的过程中,拉力保持不变C.由D到C的过程中,拉力逐渐变大D.由D到C的过程中,拉力保持不变22.如图1,甲乙两辆汽车沿同一公路行驶,甲乙速度时间图象如图2所示,t=0时刻甲乙两车相距S0,假设两车相遇时会错车而过,不会相撞,并且两车从运动到停止,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则关于两车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甲车在前,甲乙两车一定相遇一次B.若甲车在前,甲乙两车一定不相遇C.若乙车在前,且在t1时刻前甲车追上乙车,则甲乙两车可能相遇两次D.若乙车在前,且恰在t1时甲车追上乙车,则甲乙两车相遇一次23.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倾角为θ的斜面体置于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的滑块通过一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一重力为G的钩码相连(两滑轮间的轻绳水平),现将滑块置于斜面上,滑块在斜面上匀速上滑,且发现在滑块运动过程中,斜面一直保持不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大小为G sinθB.滑块对斜面体的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大小为G-mg sinθC.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大小为(M+mg)+GD.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大朩为(M+m)g24.两个中间有孔的质量均为M的小球用一轻弹簧相连,套在一水平光滑横杆上,两个小球下面分别连一轻弹簧.两轻弹簧下端系在同一质量为m的小球上,如图所示.已知三根轻弹簧的劲度系数都为k,三根轻弹簧刚好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水平横杆对其中一个小球的支持力为Mg+mgB.连接质量为m小球的其中一个轻弹簧的伸长量为C.套在水平光滑横杆上的轻弹簧的形变量为D.连接质量为m小球的其中一个轻弹簧的弹力为25.如图,在斜面上木块A与B的接触面是水平的,绳子呈水平状态,两木块均保持静止。
2016-2017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新安一中高三(上)11月月考数学试卷(理科)一、选择题(本题共有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R是实数集,,则N∩∁R M=()A.(1,2) B.[0,2]C.∅D.[1,2]2.i为虚数单位,则=()A.﹣i B.﹣1 C.i D.13.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C为一条对角线,若=(2,4),=(1,3),则=()A.(2,4) B.(﹣2,﹣4)C.(3,5) D.(﹣3,﹣5)4.设P是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内的任意一点,向量=(1,1),=(2,1),若=λ+μ(λ,μ为实数),则λ﹣μ的最大值为()A.4 B.3 C.﹣1 D.﹣25.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2,AA1=1,则AC1与平面A1B1C1D1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A.B.C.D.6.已知等差数列{a n}满足a3+a13﹣a8=2,则{a n}的前15项和S15=()A.60 B.30 C.15 D.107.若,则cosα+sinα的值为()A.B.C.D.8.已知△ABC的三个内角A,B,C成等差数列,若A=45°,AC=4,则△ABC最短边的边长等于()A.B.C.D.9.等比数列{a n}中,a3=6,前三项和S3=4xdx,则公比q的值为()A.1 B.﹣ C.1或﹣ D.﹣1或﹣10.已知x>0,由不等式x+≥2=2,x+=≥3=3,…,可以推出结论:x+≥n+1(n∈N*),则a=()A.2n B.3n C.n2D.n n11.对正整数n,有抛物线y2=2(2n﹣1)x,过P(2n,0)任作直线l交抛物线于A n,B n两点,设数列{a n}中,a1=﹣4,且a n=(其中n>1,n∈N),则数列{a n}的前n项和T n=()A.4n B.﹣4n C.2n(n+1)D.﹣2n(n+1)12.已知二次函数f(x)=ax2+bx+c的导数f′(x),f′(0)>0,且f(x)的值域为[0,+∞),则的最小值为()A.3 B.C.2 D.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13.设曲线y=在点(2,3)处的切线与直线ax+y+1=0垂直,则a=.14.已知S n是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若a1=﹣2016,,则S2017=.15.多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多面体的表面积为cm2.16.连结球面上两点的线段称为球的弦.半径为4的球的两条弦AB、CD的长度分别等于2和4,M、N分别为AB、CD的中点,每两条弦的两端都在球面上运动,有下面四个命题:①MN的最大值为5②弦AB、CD可能相交于点M③MN的最小值为1④弦AB、CD可能相交于点N其中真命题为.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ABC的面积是30,内角A,B,C所对边长分别为a,b,c,cosA=.(Ⅰ)求•;(Ⅱ)若c﹣b=1,求a的值.18.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是a,b,c,且bcosB是acosC,ccosA的等差中项.(1)求∠B的大小;(2)若a+c=,求△ABC的面积.19.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菱形,∠BAD=60°,Q为AD 的中点.(1)若PA=PD,求证:平面PQB⊥平面PAD;(2)点M在线段PC上,PM=PC,若平面PAD⊥平面ABCD,PA=PD=AD,三棱锥M﹣BCQ的体积为,求点Q到平面PAB的距离.20.已知数列{a n}的首项a1=2,且a n=2a n﹣1﹣1(n∈N+,n≥2).(1)求证:数列{a n﹣1}为等比数列;并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2)求数列{n•a n﹣n}的前n项和S n.21.如图,三角形ABC和梯形ACEF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AB⊥BC,AF⊥AC,AF2CE,G是线段BF上一点,AB=AF=BC=2.(Ⅰ)当GB=GF时,求证:EG∥平面ABC;(Ⅱ)求二面角E﹣BF﹣A的余弦值;(Ⅲ)是否存在点G满足BF⊥平面AEG?并说明理由.22.已知函数f(x)=1n(x﹣1)﹣k(x﹣1)+1(1)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2)若f(x)≤0恒成立,试确定实数k的取值范围;(3)证明:且n>1)2016-2017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新安一中高三(上)11月月考数学试卷(理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有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R是实数集,,则N∩∁R M=()A.(1,2) B.[0,2]C.∅D.[1,2]【考点】交集及其运算;补集及其运算;函数的值域;其他不等式的解法.【分析】先化简2个集合M、N到最简形式求出M,N,依照补集的定义求出C R M,再按照交集的定义求出N∩C R M.【解答】解:∵M={x|<1}={x|x<0,或x>2},N={y|y=}={y|y≥0 },故有N∩C R M={y|y≥0 }∩{x|x<0,或x>2}=[0,+∞)∩((﹣∞,0)∪(2,+∞))=[0,2],故选B.2.i为虚数单位,则=()A.﹣i B.﹣1 C.i D.1【考点】复数代数形式的混合运算.【分析】直接利用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化简,然后代入计算得答案.【解答】解:,则=i2007=(i4)501•i3=﹣i.故选:A.3.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C为一条对角线,若=(2,4),=(1,3),则=()A.(2,4) B.(﹣2,﹣4)C.(3,5) D.(﹣3,﹣5)【考点】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结合图形以及平行四边形中的向量相等关系,求出.【解答】解: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如图所示;∵平行四边形ABCD中,=(2,4),=(1,3),∴=﹣=(﹣1,﹣1),∴=+=+=﹣=(﹣3,﹣5).故选:D.4.设P是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内的任意一点,向量=(1,1),=(2,1),若=λ+μ(λ,μ为实数),则λ﹣μ的最大值为()A.4 B.3 C.﹣1 D.﹣2【考点】简单线性规划.【分析】根据向量线性运算的坐标公式,得到,由此代入题中的不等式组,可得关于λ、μ的不等式组.作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利用数形结合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向量=(1,1),=(2,1),若=λ+μ(λ,μ∈R),∴P(x,y)满足,代入不等式组组,得,设λ=x,μ=y,则不等式等价为,作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阴影部分),设z=λ﹣μ=x﹣y,即y=x﹣z,平移直线y=x﹣z,则当直线y=x﹣z经过点B时,直线的截距最小,此时z最大,由,解得,即B(3,﹣1),此时z=x﹣y=3﹣(﹣1)=3+1=4,即λ﹣μ的最大值为4,故选:A.5.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2,AA1=1,则AC1与平面A1B1C1D1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考点】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分析】长方体ABCD﹣A1B1C1D1中,由A1A⊥平面ABCD,推导出∠ACA1是AC1与平面ABCD所成角,由此能求出结果.【解答】解:如图,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2,AA1=1,∴AC==2,A1C==3,∵A1A⊥平面ABCD,∴∠ACA1是AC1与平面ABCD所成角,∴sin∠ACA1=.故选:A.6.已知等差数列{a n}满足a3+a13﹣a8=2,则{a n}的前15项和S15=()A.60 B.30 C.15 D.10【考点】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分析】由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求出a1+7d=a8=2由此能求出{a n}的前15项和S15.【解答】解:∵等差数列{a n}满足a3+a13﹣a8=2,∴a1+2d+a1+12d﹣(a1+7d)=2,即a1+7d=a8=2∴{a n}的前15项和S15===15a8=30故选:B7.若,则cosα+sinα的值为()【考点】三角函数中的恒等变换应用.【分析】题目的条件和结论都是三角函数式,第一感觉是先整理条件,用二倍角公式和两角差的正弦公式,约分后恰好是要求的结论.【解答】解:∵,∴,故选C8.已知△ABC的三个内角A,B,C成等差数列,若A=45°,AC=4,则△ABC最短边的边长等于()A.B.C.D.【考点】余弦定理.【分析】由题意判断得到a为最短边,利用正弦定理即可求出值.【解答】解:△ABC中,A,B,C成等差数列,∴A+C=2B,又A+B+C=180°,∴3B=180°,解得B=60°;又A=45°,∴C=75°;又AC=b=4,由=,得a===;∴△ABC最短边a的边长等于.故选:C.9.等比数列{a n}中,a3=6,前三项和S3=4xdx,则公比q的值为()A.1 B.﹣ C.1或﹣ D.﹣1或﹣【考点】定积分;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分析】根据题意,直接找出被积函数4x的原函数,直接计算在区间[0,3]上的定积分即可得S3,再结合等比数列的性质求得公比q的值即可.【解答】解:∵S3=∫034xdx=18,∴⇒2q2﹣q﹣1=0⇒q=1或,故选C.10.已知x>0,由不等式x+≥2=2,x+=≥3=3,…,可以推出结论:x+≥n+1(n∈N*),则a=()A.2n B.3n C.n2D.n n【考点】归纳推理.【分析】根据题意,分析给出的等式,类比对x+变形,先将其变形为x+=++…++,再结合不等式的性质,可得××…××为定值,解可得答案.【解答】解:根据题意,分析所给等式的变形过程可得,先对左式变形,再利用基本不等式化简.消去根号,得到右式;对于给出的等式,x+≥n+1,要先将左式x+变形为x+=++…++,在++…++中,前n个分式分母都是n,要用基本不等式,必有××…××为定值,可得a=n n,故选D.11.对正整数n,有抛物线y2=2(2n﹣1)x,过P(2n,0)任作直线l交抛物线于A n,B n两点,设数列{a n}中,a1=﹣4,且a n=(其中n>1,n∈N),则数列{a n}的前n项和T n=()A.4n B.﹣4n C.2n(n+1)D.﹣2n(n+1)【考点】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分析】设直线方程为x=ty+2n,代入抛物线方程得y2﹣2(2n﹣1)ty﹣4n(2n﹣1)=0,设A n(x n1,y n1),B(x n2,y n2),则=(t2+1)y n1y n22nt(y n1+y n2)+4n2,由此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能求出数列{}的前n项和为﹣2n(n+1).【解答】解:设直线方程为x=ty+2n,代入抛物线方程得y2﹣2(2n﹣1)ty﹣4n(2n﹣1)=0,设A n(x n1,y n1),B(x n2,y n2),则=x n1x n2+y n1y n2=(t2+1)y n1y n22nt+(y n1+y n2)+4n2,①,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y n1+y n2=2(2n﹣1)t,y n1y n2=﹣4n(2n﹣1),代入①式得=﹣4n(2n﹣1)t2+4n2=4n﹣4n2,故(n>1,n∈N),故数列{}的前n项和为﹣2n(n+1).故选:D.12.已知二次函数f(x)=ax2+bx+c的导数f′(x),f′(0)>0,且f(x)的值域为[0,+∞),则的最小值为()A.3 B.C.2 D.【考点】二次函数的性质.【分析】由f(x)的值域为[0,+∞),可得对于任意实数x,f(x)≥0成立求出a的范围及a,b c的关系,求出f(1)及f′(0),作比后放缩去掉c,通分后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解答】解:∵f(x)的值域为[0,+∞),即f(x)≥0恒成立,∴,∴c=.又f′(x)=2ax+b,∴f′(0)=b>0,f(1)=a+b+c.∴=1+=1+=1+≥1+=2.当且仅当4a2=b2时,“=”成立.即的最小值为2故选:C.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13.设曲线y=在点(2,3)处的切线与直线ax+y+1=0垂直,则a=﹣.【考点】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分析】求出函数的导数,切线的斜率,由两直线垂直的条件:斜率之积为﹣1,即可得到a的值.【解答】解:∵y=,∴y′=,∴曲线y=在点(2,3)处的切线的斜率k==﹣2,∵曲线y=在点(2,3)处的切线与直线直线ax+y+1=0垂直,∴直线ax+y+1=0的斜率k′=﹣a=,即a=﹣.故答案为:﹣.14.已知S n是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若a1=﹣2016,,则S2017= 0.【考点】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分析】推导出{}是首项为﹣2016,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由此能求出结果.【解答】解:∵设等差数列前n项和为S n=An2+Bn,则=An+B,∴{}成等差数列.∵a1=﹣2016,,∴{}是首项为﹣2016,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2016+2016×1=0,∴S2017=0.故答案为:0.15.多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多面体的表面积为cm2.【考点】棱柱、棱锥、棱台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分析】如图所示,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为三棱锥P﹣ABC.该几何体可以看成是两个底面均为△PCD,高分别为AD和BD的棱锥形成的组合体,进而可得答案.【解答】解:如图所示,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为三棱锥P﹣ABC.该几何体可以看成是两个底面均为△PCD,高分别为AD和BD的棱锥形成的组合体,由几何体的俯视图可得:△PCD的面积S=×4×4=8cm2,由几何体的正视图可得:AD+BD=AB=4cm,故几何体的体积V=×8×4=cm3,故答案为:.16.连结球面上两点的线段称为球的弦.半径为4的球的两条弦AB、CD的长度分别等于2和4,M、N分别为AB、CD的中点,每两条弦的两端都在球面上运动,有下面四个命题:①MN的最大值为5②弦AB、CD可能相交于点M③MN的最小值为1④弦AB、CD可能相交于点N其中真命题为②.【考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分析】根据题意,由球的弦与直径的关系,判定选项的正误,然后回答该题.【解答】解:因为直径是8,则①③④正确;②错误.易求得M、N到球心O的距离分别为3、2,若两弦交于N,则OM⊥MN,Rt△OMN中,有OM<ON,矛盾.当M、O、N共线时分别取最大值5最小值1.故答案为②.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ABC的面积是30,内角A,B,C所对边长分别为a,b,c,cosA=.(Ⅰ)求•;(Ⅱ)若c﹣b=1,求a的值.【考点】余弦定理的应用;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分析】根据本题所给的条件及所要求的结论可知,需求bc的值,考虑已知△ABC的面积是30,cosA=,所以先求sinA的值,然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得bc的值.第二问中求a的值,根据第一问中的结论可知,直接利用余弦定理即可.根据同角三角函数关系,由cosA=得sinA的值,再根据△ABC面积公式得bc=156;直接求数量积•.由余弦定理a2=b2+c2﹣2bccosA,代入已知条件c ﹣b=1,及bc=156求a的值.【解答】解:由cosA=,得sinA==.又sinA=30,∴bc=156.(Ⅰ)•=bccosA=156×=144.(Ⅱ)a2=b2+c2﹣2bccosA=(c﹣b)2+2bc(1﹣cosA)=1+2•156•(1﹣)=25,∴a=5.18.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是a,b,c,且bcosB是acosC,ccosA的等差中项.(1)求∠B的大小;(2)若a+c=,求△ABC的面积.【考点】数列与三角函数的综合;解三角形.【分析】(1)利用等差中项的性质,知acosC+ccosA=2bcosB,由正弦定理,得sinAcosC+cosAsinC=2sinBcosB,由此结合三角函数的性质能够求出∠B.(2)由(1)知B=,利用余弦定理得到=,再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能求出△ABC的面积.【解答】解:(1)∵bcosB是acosC,ccosA的等差中项,∴acosC+ccosA=2bcosB,由正弦定理,得sinAcosC+cosAsinC=2sinBcosB,即sin(A+C)=2sinBcosB,∵A+C=π﹣B,0<B<π,∴sin(A+C)=sinB≠0,∴cosB=,B=.(2)由B=,得=,即,∴ac=2,∴.19.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菱形,∠BAD=60°,Q为AD 的中点.(1)若PA=PD,求证:平面PQB⊥平面PAD;(2)点M在线段PC上,PM=PC,若平面PAD⊥平面ABCD,PA=PD=AD,三棱锥M﹣BCQ的体积为,求点Q到平面PAB的距离.【考点】点、线、面间的距离计算;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分析】(Ⅰ)由PA=PD ,得到PQ ⊥AD ,又底面ABCD 为菱形,∠BAD=60°,得BQ ⊥AD ,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到AD ⊥平面PQB 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到平面PQB ⊥平面PAD ;(Ⅱ)由平面PAD ⊥平面ABCD ,平面PAD ∩平面ABCD=AD ,PQ ⊥AD ,得PQ ⊥平面ABCD ,利用三棱锥M ﹣BCQ 的体积为,求出AB ,利用等体积求点Q 到平面PAB 的距离.【解答】(I )证明:∵PA=PD ,Q 为AD 的中点,∴PQ ⊥AD , 又∵底面ABCD 为菱形,∠BAD=60°,∴BQ ⊥AD , 又PQ ∩BQ=Q ,∴AD ⊥平面PQB ,又∵AD ⊂平面PAD ,∴平面PQB ⊥平面PAD ;(II )解:∵平面PAD ⊥平面ABCD ,平面PAD ∩平面ABCD=AD ,PQ ⊥AD , ∴PQ ⊥平面ABCD ,设AB=2a ,则由题意,PQ=QB=a ,∵PM=PC ,∴M 到平面QBC 的距离为a ,∵BC ⊥BQ ,三棱锥M ﹣BCQ 的体积为,∴=,∴a=1设点Q 到平面PAB 的距离为h ,则△PAB 中,PA=AB=2,PB=,∴S △PAB ==由等体积可V P ﹣QBA =V Q ﹣PAB 得∴h=.20.已知数列{a n}的首项a1=2,且a n=2a n﹣1﹣1(n∈N+,n≥2).(1)求证:数列{a n﹣1}为等比数列;并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2)求数列{n•a n﹣n}的前n项和S n.【考点】数列的求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分析】(1)由a n=2a n﹣1﹣1(n∈N+,n≥2),变形为:a n﹣1=2(a n﹣1﹣1).利用等比数列的定义及其通项公式即可得出.(2)由(1)可得n•a n﹣n=n•2n﹣1.再利用“错位相减法”与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即可得出.【解答】(1)证明:∵a n=2a n﹣1﹣1(n∈N+,n≥2),变形为:a n﹣1=2(a n﹣1﹣1).又a1﹣1=1,∴数列{a n﹣1}为等比数列,首项为1,公比为2.∴a n﹣1=2n﹣1,可得a n=2n﹣1+1.(2)解:数列n•a n﹣n=n•2n﹣1.∴数列{n•a n﹣n}的前n项和S n=1+2×2+3×22+…+n•2n﹣1,∴2S n=2+2×22+3×23+…+(n﹣1)•2n﹣1+n•2n,∴﹣S n=1+2+22+…+2n﹣1﹣n•2n=﹣n•2n=(1﹣n)•2n﹣1,解得S n=(n﹣1)•2n+1.21.如图,三角形ABC和梯形ACEF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AB⊥BC,AF⊥AC,AF2CE,G是线段BF上一点,AB=AF=BC=2.(Ⅰ)当GB=GF时,求证:EG∥平面ABC;(Ⅱ)求二面角E﹣BF﹣A的余弦值;(Ⅲ)是否存在点G满足BF⊥平面AEG?并说明理由.【考点】用空间向量求平面间的夹角;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分析】(Ⅰ)当GB=GF时,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证明EG∥平面ABC;(Ⅱ)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即可求二面角E﹣BF﹣A的余弦值;(Ⅲ)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建立条件关系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Ⅰ)取AB中点D,连接GD,CD,又GB=GF,所以.因为,所以,四边形GDCE是平行四边形,所以CD∥EG因为EG⊄平面ABC,CD⊂平面ABC所以EG∥平面ABC.(Ⅱ)因为平面ABC⊥平面ACEF,平面ABC∩平面ACEF=AC,且AF⊥AC,所以AF⊥平面ABC,所以AF⊥AB,AF⊥BC因为BC⊥AB,所以BC⊥平面ABF.如图,以A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则F(0,0,2),B(2,0,0),C(2,2,0),E(2,2,1),是平面ABF的一个法向量.设平面BEF的法向量n=(x,y,z),则,即令y=1,则z=﹣2,x=﹣2,所以n=(﹣2,1,﹣2),所以,由题知二面角E﹣BF﹣A为钝角,所以二面角E﹣BF﹣A的余弦值为.(Ⅲ)因为,所以BF与AE不垂直,所以不存在点G满足BF⊥平面AEG.22.已知函数f(x)=1n(x﹣1)﹣k(x﹣1)+1(1)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2)若f(x)≤0恒成立,试确定实数k的取值范围;(3)证明:且n>1)【考点】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函数恒成立问题;不等式的证明.【分析】(1)由f(x)=1n(x﹣1)﹣k(x﹣1)+1,知x>1,,由此能求出f(x)的单调区间.(2)由f(x)≤0恒成立,知∀x>1,ln(x﹣1)≤k(x﹣1)﹣1,故k>0.f(x)max=f(1+)=ln≤0,由此能求出实数k的取值范围.(3)令k=1,能够推导出lnx≤x﹣1对x∈(0,+∞)恒成立.取x=n2,得到,n≥2,由此能够证明且n >1).【解答】解:(1)∵f(x)=1n(x﹣1)﹣k(x﹣1)+1,∴x>1,,∵x>1,∴当k≤0时,>0,f(x)在(1,+∞)上是增函数;当k>0时,f(x)在(1,1+)上是增函数,在(1+,+∞)上为减函数.(2)∵f(x)≤0恒成立,∴∀x>1,ln(x﹣1)﹣k(x1)+1≤0,∴∀x>1,ln(x﹣1)≤k(x﹣1)﹣1,∴k>0.由(1)知,f(x)max=f(1+)=ln≤0,解得k≥1.故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1,+∞).(3)令k=1,则由(2)知:ln(x﹣1)≤x﹣2对x∈(1,+∞)恒成立,即lnx≤x﹣1对x∈(0,+∞)恒成立.取x=n2,则2lnn≤n2﹣1,即,n≥2,∴且n>1).2017年4月19日。
西藏山南地区第二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1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以下物理量中属于标量的是()A.速度B.力C.路程D.电场强度2、以10m/s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的汽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5m/s²,则经多长时间汽车速度减为零()A.15sB.5sC.2sD.1s3、使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均可视为点电荷)分别带上﹣Q和+7Q的电荷后,将它们固定在相距为L的两点,它们之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1.现用绝缘工具使两小球相互接触后,再将它们放回原位置,它们之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2.则F1与F2之比为()A.1:1 B.9:1 C.7:9 D.4:34、汽车与路面的动摩擦因数为,公路某转弯处半径为R(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若路面水平,汽车转弯不发生侧滑,汽车速度不能超过( )A. B. C. D.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θ的粗糙斜面上,当斜面沿水平方向向右匀速移动了距离s时,物体m相对斜面静止,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弹力对物体m做正功B.合力对物体m做功为零C.摩擦力对物体m做正功D.重力对物体m做功为零第5题图第6题图6、某电场的部分电场线如图所示,A、B是一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运动轨迹(图中虚线)上的两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带点粒子带负电B.粒子一定是从B点向A点运动C.电场中A点的电势高于B点的电势D.粒子在A点的加速度大于它在B点的加速度7、甲、乙为两颗地球卫星,其中甲为地球同步卫星,乙的运行高度低于甲的运行高度,两卫星轨道均可视为圆轨道.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甲的周期大于乙的周期B.乙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C.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D.甲在运行时能经过北极的正上方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大的物体比速度小的物体难以停下来,所以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B.乒乓球可以快速抽杀,是因为质量小,惯性小,容易改变运动状态的缘故C.车被马拉动时,马拉车的力等于车拉马的力D.用重锤钉钉子,重锤对钉子的打击力与钉对重锤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9、对于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将两极板的间距加大,电容将增大B.只将两极板平行错开,使正对面积减小,电容将减小C.在下板的内表面上放置一面积和极板相等、厚度小于极板间距的陶瓷板,电容将增大D.在下板的内表面上放置一面积和极板相等、厚度小于极板间距的铝板,电容将减小10、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从地面上方H高处无初速度释放,落在水平地面后砸出一个深为h的坑,不计空气阻力,则在整个过程中()A.重力对物体做功为m gHB.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了mg(h+H)C.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为零D.地面对物体平均阻力大小为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计20分,11题的第4小题全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1、(10分)“研究共点力的合成”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示.(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甲中与B相连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
高一上学期物理11月月考考试试卷( Word版含答案)一、选择题1.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4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分别是()A.0、2m/s2B.5m/s、4m/s2C.5m/s、8m/s2D.5m/s、2m/s22.如图所示,人站立在体重计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对体重计的压力和体重计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人对体重计的压力和体重计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人所受的重力和人对体重计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D.人所受的重力和人对体重计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3.课间休息时,负责擦黑板的同学为方便老师下节课使用,将磁性板擦吸附在磁性黑板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板擦受到四个力作用,其中有三个力的施力物体是黑板B.板擦受到的摩擦力大于重力C.作用在板擦上的磁力和弹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若磁力突然消失,板擦仍能保持静止不动4.下列关于重力说法中正确的是A.重力的方向一定竖直向下,可能指向地心B.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C.物体的重力总等于它对竖直测力计的拉力D.把地球上的物体移到月球上,物体的质量和所受重力变小5.如图所示,手沿水平方向将书压在竖直墙壁上,使其保持静止,现增大手对书的压力,则书()A.将沿墙壁滑动B.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不变C.对墙壁的压力不变D.受到的静摩擦力不变6.下列物理学习或研究中用到极限思想的是()A.“质点”的概念B.合力与分力的关系C.“瞬时速度”的概念D.研究加速度与合力、质量的关系7.马拉车在水平路面上由静止开始前进,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下面的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马拉车的力先产生,车拉马的力后产生B.马能拉动车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C.匀速前进时,马向前拉车的力等于车向后拉马的力,加速前进时,马向前拉车的力也等于车向后拉马的力D.马拉车的力和车拉马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8.如图,给物体一个初速度后,物体沿粗糙斜面向上滑动。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9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0~14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汽车在有积雪的路面上快速转弯时容易发生侧滑,是因为汽车受到了离心力B .在地球表面发射一个物体并使它绕月球运动,发射速度必须大于第二宇宙速度而小于第三宇宙速度C .牛顿时空观认为时间和空间都是独立于物体及其运动而存在的D .爱因斯坦认为光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一个光子,光子的能量跟光的传播速度成正比2.某质点只在三个恒力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突然撤去其中一个恒力,则该质点之后不可能做A .匀速直线运动B .匀加速直线运动C .匀变速曲线运动D .匀速圆周运动3.按照规定在七层以上高层写字楼或住宅楼内都要配有升降电梯,某为同学总质量为40kg ,乘坐电梯从所住的七楼向下运动,其所乘电梯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210/g m s =,不计空气阻力,则A 在第1s 内,该同学处于超重状态B 在第9s 内,该同学对电梯的压力大小为320NC 在前2s 内,该同学的重力势能减少了800JD 在10s 内,该电梯的平均速度为1m/s4.如图所示,A 、B 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2kg 和1kg ,静止叠放在水平面上,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8,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210/g m s =,现对A 施加一水平拉力F ,不计空气阻力,则A .当F=17N 时,物体A 的加速度为20.5/m sB .当F=21N 时,物体A 的加速度为23/m sC .当F=22N 时,A 相对B 滑动D .当F=39N 时,B 的加速度为29/m s5.神舟十一号飞船经历多次变轨,到达与天空二号的距离地面393公里的相同轨道,终于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景海鹏,陈冬在天空飞行33天,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的新记录,地球同步卫星即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又称为地静止卫星,是运行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的人造卫星,卫星距离地球表面的高度约为36000kg ,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相等,即23时56分4秒,探空火箭在3000km 高空仍发现有稀薄大气,由以上信息可知A .神舟十一号飞船变轨前发动机点火瞬间,飞船速度的变化量小于其所喷出气体速度的变化量B .神舟十一号飞船在点火后的变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C .仅由题中已知量可以求出天宫二号在对接轨道的公转周期D .神舟十一号飞船在返回地球的过程中速率在逐渐减小6.有甲、乙两只船,它们在净水中航行的速度分别为12v v 、,现在两船从同一渡口向河对岸开去,已知甲船想用最短时间渡河,乙船想以最短航程渡河,结果两船抵达对岸的地点恰好相同,则甲、乙两船渡河所用时间之比为A .2221v vB .2122v vC .21v vD .12v v 7.如图甲所示,光滑导轨水平放置在与水平方向夹角为60°的匀强磁场中,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0规定图甲中B 的方向为正方向),导体棒ab 垂直导轨放置且与导轨接触良好,除电阻R 的阻值外,其余电阻不计,导体棒ab 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始终处于静止状态,规定a →b 的方向为电流的正方向,水平向右的方向为拉力的正方向,则在0~1t 时间内,能正确反映流过导体棒ab 的电流I 和导体棒ab 所受水平拉力F 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是8.如图所示,小球A、B质量均为m,初始带电量均为+q,都用长L的绝缘细线挂在绝缘的竖直墙上O点,A球紧靠绝缘的墙壁且其悬线刚好竖直,B球悬线偏离竖直方向 角而静止,如果保持B球的电量不变,使A球的电量缓慢减小,当两球间距缓慢变为原来的13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小球A受到细线的拉力大小不变B.小球B受到细线的拉力变小C.两球之间的库仑力大小不变D.小球A的电量减小为原来的1 279.如图所示,一段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长为L,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系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可视为质点),保持细绳处于伸直状态,把小球拉到跟O点登高的位置由静止释放,在小球摆到最低点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A .合力做功为零B .合力的冲量为零C .重力做的功为mgLD .重力的冲量为10.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为E ,内阻为r ,12R R 、、3R 为定值电阻,R 为光敏电阻,C 为电容器,闭合开关S ,电路稳定后,若减小对R 的光照程度,则A .电压表示数增大B .电源的效率增大C .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增加D .2R 消耗的功率增大11.如图所示,在x 轴上方有一个无线大的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在xOy 平面内,从原点O 处以速率v 发射一个带负电的粒子,方向与x 轴方向成θ角(0<θ<π),不计重力,则A .若θ一定,v 越大,则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越短B .若θ一定,v 越大,则粒子离开磁场的位置距O 点越远C .若v 一定,θ越大,则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越长D .若v 一定,θ越大,则粒子离开磁场的位置距O 点越远12.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输入端接在电动势随时间变化,内阻为r 的交流电源上,输出端接理想电流表及阻值为R 的负载,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12n n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交流电源的最大效率为50%B .该交流电源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为sin100V m e E t π=CD .若电阻R 阻值增大,则变压器副线圈两端电压变大13.如图所示,电路中A 、B 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灯泡,L 是一个自感系数很大,直流电阻为零的自感线圈,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S 刚闭合瞬间,A 灯和B 灯同时亮B .S 闭合后电路稳定前,B 先亮一下再逐渐变暗,A 逐渐变暗C .S 闭合电路稳定后,A 灯和B 灯亮度相同D .S 闭合电路稳定后,再断开S 时,A 灯要亮一下再熄灭14.如图所示,直流为m=245g 的物块(可视为质点)方在质量为M=0.5kg 的木板左端,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物质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质量为0m =5g 的子弹以速度0v =300m/s 沿水平方向射入物块并留在其中(时间极短),210/g m s =,则在整个过程中A.物块和木板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B.子弹的末动量大小为0.01kgm/sC.子弹对物块的冲量大小为0.49NsD.物块相对木板滑行的时间为1s二、填空题15.某物理兴趣小组在“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找到两条劲度系数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可定律)和若干小重物,以及刻度尺、三角板、铅笔、白纸、钉子,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将两条橡皮筋的一端用细绳连接与结点O,两条橡皮筋的另一端分别挂在墙上的钉子A及重物C上,同时用一条细绳一端与结点O相连,另一端用钉子B固定在墙上。
2017-2018学年高一月考物理试题(实验班)一.单项选择题1、在物理学的探索和发现过程中,科学家们运用了许多研究方法.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是微元法B .根据速度定义式v =Δx Δt ,当Δt→0时,ΔxΔt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 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法C .在研究玻璃瓶在压力作用下的微小形变时采用了微元法D .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 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再把各小段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理想模型法2、对于下列体育比赛的论述,说法正确的是( ) A .某场篮球比赛打了二个加时赛,共需10min ,指的是时刻 B .运动员铅球成绩为4.50m ,指的是铅球位移的大小为4.50m C .运动员跑完1500m 比赛,指的是路程大小为1500m D .上抛的硬币落回地面猜测正反面,该硬币可以看做质点 3.下列给出的做直线运动的四组图象中,能够反映同一运动过程的是4.一辆汽车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遇到紧急情况刹车后它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s=32t-4t 2(s 的单位为m,t 的单位为s),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 .1 s 末汽车的速度为28 m/sB .汽车在最初2 s 内的平均速度为24 m/sC .t=5 s 时汽车的位移为60 mD .汽车做减速运动,运动的加速度为-4 m/s 25.如图所示的直线和曲线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 和b 的位移-时间(x-t )图线。
由图可知A .在0到t 1这段时间内,a 车的速度大于b 车的速度B .在0到t 1这段时间内,a 车的位移等于b 车的位移C.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a车的平均速度大于b车的平均速度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a车的平均速度等于b车的平均速度6.如图甲所示,壁虎在竖直墙面上斜向上匀速爬行,关于它在此平面内的受力分析,图乙中所示正确的是甲乙7.如图所示,用绳子将一质量为m的匀质球悬挂在光滑的竖直墙壁上,已知绳子的长度与球的半径相等。
河南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 物理上册第一学期11月质量检测考试题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是三个质点A 、B 、C 的运动轨迹,三个质点同时从N 点出发,同时到达M 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三个质点从N 到M 的平均速度相同B .三个质点到达M 点的瞬时速度相同C .三个质点从N 到M 的平均速率相同D .A 质点从N 到M 的平均速度方向与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方向相同2.一物体在地面以速度为 v 向上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经过 t 时间到最高点,上升高度为 h ,则A .物体通过前半程和后半程所用时间之比为 1:(21 )B .物体通过2h 处的速度为 2v C .物体经过 2t时的速度为2v D .物体经过前 2t 和后 2t 的位移之比为 1:33.第19届亚洲运动会将于2022年9月10日~9月25日在中国杭州举行.杭州是中国第三个取得夏季亚运会主办权的城市,图中的“莲花碗”是田径的主赛场,下列关于亚运会田径项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研究短跑运动员终点撞线时可将运动员看成质点B .在田径比赛中跑步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是一个时间间隔C .短跑运动员跑100m 和200m 都是指位移D .高水平运动员400m 比赛的平均速度有可能大于其他运动员200m 比赛的平均速度4.粗细均匀的电线架在A 、B 两根电线杆之间.由于热胀冷缩,电线在夏、冬两季呈现如图所示的两种形状,若电线杆始终处于竖直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冬季,电线对电线杆的拉力较大B.夏季,电线对电线杆的拉力较大C.夏季与冬季,电线对电线杆的拉力一样大D.夏季,电线杆对地的压力较大5.如图所示,一个重200N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向右运动,物体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同时物体还受到大小为10N、方向向左的水平力作用,则水平面对物体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是A.大小是10N,方向向左B.大小是20N,方向向左C.大小是20N,方向向右D.大小是10N,方向向右6.“曹冲称象”是妇孺皆知的故事,当众人面临大象这样的庞然大物,在因缺少有效的称量工具而束手无策的时候,曹冲称量出大象的质量,体现了他的智慧,被世人称道.下列物理学习或研究中用到的方法与“曹冲称象”的方法相同的是()A.“质点”的概念B.合力与分力的关系C.“瞬时速度”的概念D.研究加速度与合力、质量的关系7.关于速度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京沪高速铁路测试时的列车最高时速可达484km/h,指的是瞬时速度B.电动自行车限速20 km/h,指的是平均速度C.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为500m/s,指的是平均速度D.某运动员百米跑的成绩是10s,则他冲刺时的速度一定为10m/s8.近几年,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我国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
物 理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9 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0~14题有多个选项符合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空气阻力可以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滑雪运动员任何时候都可视为质点B .滑雪运动员在空中做变加速曲线运动C .滑雪运动员在空中滑翔时处于平衡状态D .滑雪运动员在空中翻滚时与两滑板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2.甲、乙两个质点沿着同一直线运动,其中质点甲做匀速直线运动,质点乙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它们的位置x 随时间t 变化规律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甲的速度大小为002x tB .t 0时刻,乙的速度大小为002x t C .2t 0时刻,两质点之间的距离为4x 0 D .两质点相遇时,乙的速度大小为002x t 3.很多智能手机都有加速度传感器,能通过图像显示加速度情况,用手掌托着智能手机,打开加速度传感器,把手机向上抛出,然后又在抛出点接住手机,得到如图所示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中t 1=0.38 s ,t 2=0.55 s ,t 3=0.66 s ,t 4=1.26 s ,取重力加速度g =10 m /s 2,由此可判断出( )A .手机离开手掌后上升的高度为0.45 mB .t 1时刻手机的速度最大C .t 2时刻手机离开手掌D .t 3时刻手机处于超重状态4.某同学根据打夯机(一种用于夯实路面的机械,多用于建设时对地基进行打平、夯实)原理制成了如图所示仪器,底座与支架连在一起,支架的上方有一转轴,轴上连有一根轻杆,杆的另一端固定一铁球,球转动半径为r ,底座和支架的质量为M ,铁球的质量为m ,其余各部件的质量都忽略不计,忽略空气阻力和转轴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
铁球在最低点时给铁球一水平初速度v 0,铁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底座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则( )A .铁球在最低点时,底座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Mg +mg -20v m rB .铁球在最高点时,底座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Mg +3mg +20v m r C .初速度v 0的最大值为()5Mg mg r m+ D .底座与地面之间始终没有摩擦力5.如图所示,ABCD 是无限大光滑绝缘水平面上一个长方形的四个顶点,中心为O 。
新安一高高三11月月考物理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6页;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12小题,每题5分共6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各选项陈述的物理知识中正确的是:A.力学单位制中基本单位只有3个.B.最早提出力不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的科学家是笛卡儿.C.惯性是指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D.力的国际制单位牛顿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定义的.2.如图所示,物体沿曲线轨迹的箭头方向运动,AB、ABC、ABCD、ABCDE四段曲线轨迹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s,2s,3s,4s.已知坐标纸中每个方格的边长均为1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lm/s,方向向左.B.物体在CDE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2m/s,方向由C指向E.C.ABCD段平均速度比ABC段平均速度更能反应物体处于B点时的瞬时速度.D.CD段平均速度比该段的平均速率更能反应物体在该段运动的快慢.3.小敏和小明同学在实验室研究圆锥摆运动,他们将两根长度不同的轻质细线下面分别悬挂两个小球,细线上端固定在同一点。
让两个小球以相同的角速度绕共同的竖直轴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两个摆球在运动过程中,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可能正确的是:4.2016年进入7月以后,河南省天气持续高温,各商家空调销售创近年新高。
某小区住户安装空调时,一安装人员在上面通过滑轮控制电动机水平拉绳,地面上安装人员站在地面某处用另一根绳拉着空调,在空调缓慢上升的过程中,保持空调与竖直面的距离不变。
忽略绳的质量。
则在空调缓慢上升过程:A.空调受各力的合力变大B.空调重力和OB绳拉力的合力不变C.OA绳拉力变大,OB绳拉力也变大D.OA绳拉力可能等于OB绳拉力5.如图5所示,A、B两物体用轻杆连接,在粗糙的固定斜面上一起沿斜面加速下滑,己知A、B的质量分别为m l、m2,A、B与斜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μ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无论μ1、μ2的大小关系如何,杆均向下拉A物体.B.无论m l、m2的大小关系如何,杆均向上推A物体.C.若μ1=μ2,则B物体受到三个力作用.D.若μ1<μ2,则A物体受到杆向下的拉力.6.如图6所示,一圆柱体放在带有弧形凹槽的滑块上,且圆柱体的半径与弧形凹槽的半径相同,∠AOB=45°,圆柱体的质量为m,滑块质量为M,滑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力F推着滑块保证圆柱体与其一起水平向右运动,则:A.当系统加速度为g时,圆柱体受到重2力、凹槽的支持力、合力三个力作用.πB.滑块的最大加速度a=g·tan8C.推力F的最大值F=(M+m)g·(μ+1)时,圆柱体对滑块的作用力f=D.当系统加速度为g2πmg·tan87.一根质量为M的均质绳,其两端固定在天花板上的A、B两点,在绳的中点悬挂一质量为m的重物,悬挂重物绳的质量不计。
如图7所示,设a为绳的端点A、B点的切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β为均质绳中点处的切线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夹角,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tantan a=mM m+B.a可能等于βC.均质绳中各点张力大小相等D.若去掉重物,均质绳的重心位置不变8.物体以某一速度从斜面底端冲上一固定的足够长的光滑斜面。
前2s内位移是1.0m,随后2s内的位移是零。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0.25m/s2B.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1.0m/sC.物体4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25m/s,方向向上D.物体4s末的瞬时速度等于零9.一直角三角块按如图9所示放置,质量均为m的A、B两物体用轻质弹簧相连放在倾角为30°的直角边上,物体C放在倾角为60°的直角边上,B与C之间用轻质细线连接,C的质量为2m,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已知物体A、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μ<1)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弹簧弹力大小为mg, C与斜面间无摩擦,则:A.物体B受到5个力作用B.物体A所受摩擦力大小为1mg,物体B不受摩擦2力作用C.弹簧处于拉伸状态,三角块和地面之间不产生摩擦力D.剪断细线瞬间B受摩擦力不变10.2016年8月23日晚中国女排载誉归国,在首都机场,上千名球迷山呼海啸作诗赞颂。
在与塞尔维亚决赛中河南郸城女孩朱婷在边界正上方h 1处将排球沿中线水平向右击出,球刚.好过网落在图中进攻线位置,如图10所示,排球网高为h 2,球场边界离网的水平距离为S ,进攻线离球网的距离为3S ,且S =9m ,网高h 2=2.24m ,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击球点高度h 1与球网高度h 2之间的关系为h 1=167h 2 B .若保持击球高度不变,球的初速度v 0只要不大于212gs h ,一定落在对方界内.C .任意降低击球高度(仍大于h 2),只要击球初速度合适,球一定能落在对方界内D .若击球高度h 1=43h 2,无论击球速度多大,球都不可能落在对方界内.11.自2016年起,我国将每年的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9月15日22时成功发射了天空二号空间实验室。
假设天空二号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公转周期为T,离地面高度为H,地球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量为G,将地球看作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
由题中条件可以判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以求出地球的质量.B.可以求出地球的平均密度.C.不能求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D.可以求出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12.A、B两物体同时同地同向出发,其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在0~t0和t0~2t0两段时间内,A物体在v-t图象中的两段曲线形状相同,则有关A、B两物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A物体在0~t0和t0~2t0两段时间内平均速度相等B.t0~2t0过程存在A、B加速度相等的时刻C.0~t0过程A追B,t0时刻A、B相距最远D.2t0时刻,A、B两物体第一次相遇第Ⅱ卷二、实验题(本题3小题,共15分)13.(1)(6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可以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少系统误差B.长度测量结果2.3lcm可能是用20分度游标卡尺测得的C.长度测量结果5.125cm可能是用50分度游标卡尺测得的D.长度测量结果3.13cm可能是用mm刻度尺测得的,也可能是用10分度游标卡尺测得的.E.长度测量结果5.32lmm可能是螺旋测微器测得的(2)(3分)小梅同学通过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记录纸如题图13甲所示,O点为橡皮筋被拉伸后伸长到的位置,两弹簧测力计共同作用时,拉力F1和F2的方向分别过P1和P2点,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拉力F3的方向过P3点。
三个力的大小分别为:F1=3.30N、F2=3.85N和F3=4.25 N。
请根据图中给出的标度作图求出F1和F2的合力。
(3)①(3分)图13乙为某同学做“验证牛顿定律”的实验装置图,一端带有定滑轮的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调整滑轮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在研究小车(含砝码)质量不变,加速度和合力的关系时,他首先将长木板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一端垫起一定的角度平衡小车的摩擦力,先后五次改变砂和砂桶的总质量,测出相应的加速度a .该同学把砂和砂桶的总重力作为小车所受合力F 的大小,画出的a -F 图象可能是下列图丙中的_______.②(3分)若完全平衡了小车摩擦力,该实验还存在的系统误差,是由砂和砂桶的失重现象引起的.设砂和砂桶的总重力为F 测,小车真正受到的拉力为F 真.若定义F F F 测真真-×100%为拉力测量的百分误差要求百分误差不大于5%,砂和砂桶的总质量m 和小车(包括砝码)总质量M 的比值,即m M 最大不能超过_________.三、计算说明题(本题4小题,共35分。
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14.(8分)北京时间8月18日晚,2016里约奥运会田径比赛头号热门美国队出现掉棒失误没有成绩,美国队随即上诉申请复赛,最终获得金牌。
在赛前的某次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队员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10m/s的速度跑完全程;乙队员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
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
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0=15m处作了标记,并以V =10m/s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
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
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20m。
求:(1)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2)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
15.(9分)风洞是研究空气动力学的实验设备。
如图,将刚性杆水平固定在风洞内距地面高度H=20m处,杆上套一质量m=2kg,可沿杆滑动的小球。
将小球所受的风力调节为F=12N,方向水平向左。
小球以速度v0=8m/s向右离开杆端,假设小球所受风力不变,取g=10m/s2求:(1)小球落地时离开杆端的水平距离;(2)小球落地时速度。
(结果可用根式或分数表示)16.(9分)如图16所示,一条全长为L=1.0m,质量为M=2.0kg的均匀柔软绳索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开始有一小段垂在桌边,使它从静止开始运动,求绳的转折处O的张力最大时,绳下垂部分的长度?并求绳转折处的最大张力?g=10m/s217.(9分)国庆长假期间,某人驾车经过高速公路的一个出口路段,让轿车从出口A进入匝道,先匀减速直线通过下坡路段至B点,再匀速率通过水平圆弧路段至C点,最后从C点沿平直路段匀减速到收费口D点停下。
假设轿车通过B点前后速率不变,如图17所示,已知轿车在出口A处的速度v0=54km/h,AB长L1=200m,匝道路面倾角θ=37°,桥车在匝道上受到路面和空气阻力为车重的0.4倍。
BC为四分之一水平圆弧段,限速v1=36km/h轮胎与BC段路面间的动摩擦数μ=0.2,假定转弯时经向最大静摩檫力满足F=μF N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求:(1)若轿车到达B点速度刚好为v2=5m/s,轿车在AB下坡段发动机提供的刹车阻力为车重的多少倍?(2)为保证行车安全,车轮不打滑,水平圆弧段BC半径R的最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