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教师用书:第7单元 不朽的红楼
- 格式:doc
- 大小:541.50 KB
- 文档页数:12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本单元所讲内容对应“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标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我们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红楼梦》[学习目标]1.深入理解作品,享受读书的愉悦,从作品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撰写全书梗概或提要、读书笔记与作品评介,通过口头、书面形式或其他媒介与他人分享。
2.根据课后学习任务重点阅读前五回、六回至八十回、八十回至一百二十回,重点完成任务中的其中两项。
[方法指导]1.阅读《红楼梦》这部文学著作,利用书中的回目、序跋、注解等,学习搜集检索作者信息、作品背景、对作品相关评价等资料,进行深入研读。
2.梳理全书回目,把握情节主线,大致了解小说的结构;依线索勾画圈点,力争读通读懂;品味日常生活细节的刻画,分析社会关系与生活习俗,关注人物形象塑造;反复阅读和思考,鉴赏小说的语言特点。
3.阅读整本书,应以利用课内外时间自主阅读为主,泛读精读相结合,通过制作思维导图、撰写读书笔记、统计阅读数据等巩固阅读成果,并积极参与讨论交流。
[资料链接]一、作家名片曹雪芹(约1715—1763),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
清代著名文学家。
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颙之子。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
曾祖父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史,极受康熙宠信。
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
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
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
章节测试题1.【答题】简述薛宝钗与林黛玉的性格差异。
【答案】薛宝钗深隐心机,表面上“随分从时”“装愚守拙”“罕言寡语”,显得“端庄贤淑”,完全符合封建“淑女”风范。
她城府很深,顺从地走在封建礼教为她安排的轨道上;林黛玉冰雪聪明,表面看来,黛玉任性,多疑,敏感,小心眼的,她用她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的。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概括以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
【解答】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对作品的人物、主旨等有充分的认识;其次注意答题原则,文本探究题不是随心所欲的探究,而是立足文本的探究,在解读文本时,不能断章取义。
本题要求简述薛宝钗与林黛玉的性格差异,答案只要来源于原著,言之成理即可,不必拘泥于答案示例。
第一,明确林黛玉性格特点。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林黛玉,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她生得容貌清丽,兼有诗才,是古代文学作品中极富灵气的经典女性形象。
第二,明确薛宝钗性格特点。
薛宝钗容貌丰美,举止娴雅,博学多才。
另外,她也是一个不干己事不开口的人,她劝宝玉读书,明知道宝玉不高兴,还劝宝玉读书上进。
因为宝玉没有袭爵的可能,只有读书才能当官。
宝钗劝宝玉读书,希望宝玉考中进士,这样宝玉就会当官。
她如果和宝玉结婚,她也有诰命身份。
第三,明确两人的性格差异。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之一,最主要体现在对封建礼教的反对上。
无论是婚姻,无论是读书,都无一不反映出林黛玉的反抗精神。
林黛玉心中清楚,读书是为了增长见识,扩充知识面,绝非仅仅是为了能够当上官进入仕途。
所以,在林黛玉的心中,贾宝玉只要通过读书获取到想得到的知识就好了,并不在于是否与功名利禄有关。
所以,林黛玉冰雪聪明,表面看来,黛玉任性,多疑,敏感,小心眼的,她用她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的。
[题目展示]查找关于《红楼梦》主题的研究论述,深入思考《红楼梦》主题,写一篇综述。
【范文借鉴】佳作赏读《红楼梦》主题综述《红楼梦》的主题是20世纪红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自索隐派提出“清康熙朝政治小说”,新红学派提出“自叙传说”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了“爱情主题说”“政治历史主题说”“家族衰亡史说”“反封建主义说”“歌颂女儿才华说”,等等,共有30多种不同的说法。
索隐派的主题说1.“明珠家事”说。
清代梁恭辰在《北东园笔录》中说:“《红楼梦》一书,诲淫之甚者也。
乾隆五十年以后,其书始出。
相传为演说故相明珠家事,以宝玉隐明珠之名,以甄(真)宝玉贾(假)宝玉乱其绪,以开卷之秦氏为人情之始,以卷终之小青为点睛之笔。
”2.清康熙朝政治小说。
蔡元培先生在《石头记索隐》一文中说:“《石头记》者,清康熙朝政治小说也。
作者持民族主义甚挚,书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尤于汉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
当时既虑触文网,又欲别开生面,特于本事以上,加以数层障幂,使读者有‘横看成岭侧成峰’之状况。
”元妃省亲,似影清圣祖之南巡。
清世祖与董鄂妃之事,即黛玉死而宝玉出家为僧之本事,等等。
3.雍正夺嫡说。
寿鹏飞《〈红楼梦〉本事辨证》中说:“以余所闻,则《红楼梦》一书,有关政治,诚哉其言!然与其谓为政治小说,无宁谓为历史小说,与其谓为历史小说,不如径谓为康熙季年宫闱秘史之为确也。
盖是书所隐括者,明为康熙诸皇子争储事。
只以事涉宫闱,多所顾忌,故隐约吞吐,加以障幂,而细按事实,皆有可征。
”新红学派的“自叙传说”“自叙传”主题说是1921年胡适在《〈红楼梦〉考证》中提出来的。
他在考证曹雪芹生平和家世的基础上,得出《红楼梦》这部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
爱情主题说首倡“爱情主题说”的是何其芳。
他在《论〈红楼梦〉》中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是《红楼梦》里面的中心故事,是贯穿全书的主要线索。
”他进一步说曹雪芹在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听见的“红楼梦”十二支曲子《终身误》里,就告诉了我们这个爱情故事的结局将是不幸的。
氓一、读准字音蚩.蚩( ) 愆.期( ) 靡.室( ) 渐.车( ) 罔.极( ) 汤.汤( ) 晏.晏( ) 其黄而陨.( ) 自我徂.尔( ) 夙.兴夜寐.( )( ) 将.子无怒( ) 尔卜尔筮.( ) 隰.则有泮.( )( ) [答案] chī qiān mǐ jiān wǎnɡ shānɡ yàn yǔn cú sù mèi qiānɡ shì xí pàn二、辨识通假(1)匪来贸丝( ) (2)犹可说也( ) (3)士贰其行( ) (4)隰则有泮( ) (5)信誓旦旦 ( )[答案](1)“匪”同“非” (2)“说”同“脱”,解脱(3)“贰”同“忒”,过失,偏差 (4)“泮”同“畔”,边界(5)“旦旦”同“怛怛”,诚恳迫切的样子三、一词多义(1)将⎩⎪⎨⎪⎧将.子无怒(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宫使驱将.惜不得( )上使外将.兵( ) (2)载⎩⎨⎧载.笑载言( )怨声载.道( )千载.难逢( )(3)贰⎩⎨⎧士贰.其行( )且贰.于楚也( ) (4)靡⎩⎨⎧靡.室劳矣( )望其旗靡.,故逐之( ) (5)遂⎩⎨⎧言既遂.矣( )遂.迷,不复得路( )功成名遂.( )(6)以⎩⎪⎨⎪⎧秋以.为期( )以.望复关( )以.尔车来( )以.其无礼于晋( )固以.怪之矣( )籍何以.至此( ) [答案](1)动词,愿,请/动词,扶,持/名词,将领/助词,无实义/动词,带领,率领 (2)语助词,乃,就/动词,充满,满/名词,年,岁 (3)同“忒”,过失,偏差/数词作动词,不专一,有二心,跟“壹”相对 (4)动词,无,没有/动词,倒下 (5)动词,实现,遂顺/副词,终于/动词,成功,实现 (6)介词,把/连词,表目的,来/介词,用/介词,因为/副词,通“已”,已经/介词,凭四、词类活用(1)三岁食贫.( ) (2)其黄.而陨 ( ) (3)二三..其德 ( ) [答案](1)形容词作名词,贫困的生活 (2)形容词作动词,变黄 (3)数词作动词,有时二,有时三,意思是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五、古今异义(1)至于..顿丘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起一事。
文学短评属于《考试纲要》中规定的议论文写作训练内容,它是一种把作家、作品、文学创作等作为评论对象的理论文体。
它既有议论性,又有文学性,是理、情、文的有机统一。
文学短评的写作,大致有“阅读——定题——评论——写作”四个步骤。
其中,“阅读”必须细,要找准议论的触发点;“定题”切入口要“小”,切忌“大而空”;“评论”贵在透,要体现层次性和时鲜性,言别人未言、议别人未议之见。
评论的角度:作品的主题思想、形象(生活图景、人物形象等)、艺术手法、构思技巧、语言特色等。
1.读懂作品。
按照写作角度有目的地精读作品。
2.选准角度。
处理好文学短评中“点”与“面”的关系,以小见大;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经验来定,选择自己有所研究的、有所心得的、把握得最准确的、能够评好的角度来写。
3.安排好结构。
通常情况下,一般采用“总—分—总”“总—分”“分—总”的结构模式。
①“总”,就是开头用简短精练的语言,开门见山地把这篇文学短评总的内容概述出来。
②“分”,就是对照作品作深入的分析思考,有的放矢地列出鉴赏评析的要点;然后采用叙评结合、评析结合的手法,对原作品作深入的、有条理的分析。
③“总”,就是在结尾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
4.采用叙议结合、评析结合的写法。
明确“叙”是为“议”服务的,“析”是为“评”服务的,做到叙、议、评这几方面有机地结合。
5.表达要准确、简洁,要有一定的文采。
文学短评不仅要求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有力,而且还要讲究行文构思,适当引用原文精彩的语句,要有一定的文采。
阅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写一则文学评论,300字左右。
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课时素养评价三*鸿门宴(45分钟55分)一、基础应用(26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张良出,要项伯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C.范增数目项王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解析】选C。
A项,“要”同“邀”;B项,“倍”同“背”;D项,“蚤”同“早”。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不胜.杯杓胜:承受沛公则置.车骑置:放弃,丢下B.不如因善遇.之遇:对待秦时与臣游.游:交往C.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跟从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如:往D.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当:对等,比得上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意:料想【解析】选C。
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D.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解析】选D。
A项,古义: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今义:①结婚的事;②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B项,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十分,极。
C项,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说明。
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常以身翼.蔽沛公 B.籍.吏民,封府库C.沛公军.霸上D.范增数目.项王【解析】选A。
A项是名词活用作状语,其他三项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5.从句式的角度分析,下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②客何为者③大王来何操④具告以事⑤竖子不足与谋⑥长于臣⑦吾属今为之虏矣⑧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⑨此天子气也⑩沛公安在A.①⑧⑨/②③④⑥/⑤⑩/⑦B.①⑧⑨/②③⑩/④⑤⑥/⑦C.①⑧⑨/②③⑩/④⑥/⑤/⑦D.①⑧/②③④⑥/⑤⑩/⑦⑨【解析】选C。
判断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省略句/被动句。
6.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作者司马迁。
[题目展示]查找关于《红楼梦》主题的研究论述,深入思考《红楼梦》主题,写一篇综述。
【范文借鉴】佳作赏读《红楼梦》主题综述《红楼梦》的主题是20世纪红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自索隐派提出“清康熙朝政治小说”,新红学派提出“自叙传说”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了“爱情主题说”“政治历史主题说”“家族衰亡史说”“反封建主义说”“歌颂女儿才华说”,等等,共有30多种不同的说法。
索隐派的主题说1.“明珠家事”说。
清代梁恭辰在《北东园笔录》中说:“《红楼梦》一书,诲淫之甚者也。
乾隆五十年以后,其书始出。
相传为演说故相明珠家事,以宝玉隐明珠之名,以甄(真)宝玉贾(假)宝玉乱其绪,以开卷之秦氏为人情之始,以卷终之小青为点睛之笔。
”2.清康熙朝政治小说。
蔡元培先生在《石头记索隐》一文中说:“《石头记》者,清康熙朝政治小说也。
作者持民族主义甚挚,书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尤于汉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
当时既虑触文网,又欲别开生面,特于本事以上,加以数层障幂,使读者有‘横看成岭侧成峰’之状况。
”元妃省亲,似影清圣祖之南巡。
清世祖与董鄂妃之事,即黛玉死而宝玉出家为僧之本事,等等。
3.雍正夺嫡说。
寿鹏飞《〈红楼梦〉本事辨证》中说:“以余所闻,则《红楼梦》一书,有关政治,诚哉其言!然与其谓为政治小说,无宁谓为历史小说,与其谓为历史小说,不如径谓为康熙季年宫闱秘史之为确也。
盖是书所隐括者,明为康熙诸皇子争储事。
只以事涉宫闱,多所顾忌,故隐约吞吐,加以障幂,而细按事实,皆有可征。
”新红学派的“自叙传说”“自叙传”主题说是1921年胡适在《〈红楼梦〉考证》中提出来的。
他在考证曹雪芹生平和家世的基础上,得出《红楼梦》这部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
爱情主题说首倡“爱情主题说”的是何其芳。
他在《论〈红楼梦〉》中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是《红楼梦》里面的中心故事,是贯穿全书的主要线索。
”他进一步说曹雪芹在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听见的“红楼梦”十二支曲子《终身误》里,就告诉了我们这个爱情故事的结局将是不幸的。
第15课我与地坛1.识字辨形宿.命(sù) 撅.(juē) 窸窸.窣窣.(xī sū)熨帖..(yù tiē) 隽.永(juàn) 恪.守(kè)亘.古不变(ɡèn)2.辨清词义(1)临近邻近[辨析]两者都有“靠近、接近”的意思。
“临近”指(时间、地区)靠近,接近。
“邻近”指位置接近,附近。
[运用]刘刚性格内向,平时不爱户外活动,来到大学一年多了,直到________2018年寒假的一个周末,才被舍友约着去了一趟________学校的省体育馆。
(2)坚忍坚韧[辨析]“坚忍”,指的是坚持不动摇;“忍”,强调的是一种状态,以极大的毅力忍耐、忍受。
“坚韧”,指的是坚固有韧性,也有坚持不动摇的意思。
常常用来形容人的意志,如坚韧不拔等等。
“韧”,强调的是一种评价,意志百折不挠,万难不屈。
[运用]①父亲,您用粗糙有力的大手握着我的小手;用勤劳与________背负着家庭的重担。
②艰苦的生活环境能把人们的意志锤炼得更加________和刚强。
(3)坦然淡然[辨析]“坦然”是指坦白,心安,神情坦然。
也指平直广阔的样子。
侧重于因为自己的做法无愧于心而做出的态度。
“淡然”形容不经心,不在意。
现在多指一种追求精神享受,避离世俗物欲的心态,即淡泊名利。
侧重于人因为对某事某物不是很在意而做出的态度。
[运用]①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________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②已到适婚年龄的她,每次被问及婚事,总是________一笑,不加理会。
[答案](1)①临近②邻近(2)①坚忍②坚韧(3)①坦然②淡然3.积累词语(1)亘古不变:从古至今永远也不会改变。
(2)窸窸窣窣:形容细小的摩擦声。
(3)玉砌雕栏:用玉雕刻的台阶、栏杆。
砌,台阶。
(4)宿命:指前世的命运。
(5)熨帖:①用字、用词合适、恰当、妥帖。
②心情平静舒畅。
③方言,事情完全办妥。
根据此前《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浙江、上海、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等6省份确定将于2019年秋季开始使用统编版高中新教材!广东、江苏、福建、河北、辽宁、安徽、湖北、湖南、重庆等9省份将于2020年秋季开始使用统编版高中新教材!新教材新课程均为高一年级起使用!其他还未进行新高考改革的省份最迟将于2022年秋季开始使用统编版高中新教材!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下)/选择性必修(上中下)全目录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文学阅读与写作1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郭沫若红烛/闻一多*峨日朵雪峰之侧/昌耀*致云雀/雪莱3 百合花/茹志娟*哦,香雪/铁凝单元学习任务第二单元实用性阅读与交流4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沈英甲*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林为民*“探界者”锺扬/叶雨婷5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李斌9 芣苢/《诗经·周南》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单元学习任务第三单元文学阅读与写作4 短歌行/曹操*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5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登高/杜甫*琵琶行并序/白居易6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单元学习任务第四单元当代文化参与家乡文化生活学习活动一记录家乡的人和物二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三参与家乡文化建设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第六单元思辨性阅读与表达10 劝学/荀子*师说/韩愈11 反对党八股/毛泽东12拿来主义/鲁迅13 读书:目的和前提/黑塞*上图书馆/王佐良单元学习任务第七单元14 故都的秋/郁达夫*荷塘月色/朱自清15 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16 赤壁赋/苏轼*登泰山记/姚鼐单元学习任务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学习活动一丰富词语积累二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三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古诗词诵读静女/《诗经·邶风》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齐桓晋文之事/《孟子》庖丁解牛/《庄子》2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3 *鸿门宴/司马迁单元学习任务第二单元4 《窦娥冤》(节选)/关汉卿5 《雷雨》(节选)/曹禺6 *《哈姆莱特》(节选)/莎士比亚单元学习任务第三单元7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屠呦呦*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加来道雄8 *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9 说“木叶”/林庚单元学习任务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学习活动一认识多媒介二善用多媒介三辨识媒介信息第五单元10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马克思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11 谏逐客书/李斯*与妻书/林觉民第六单元12 祝福/鲁迅13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14 促织/蒲松龄*变形记(节选)/卡夫卡单元学习任务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第七单元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第八单元15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16 阿房宫赋/杜牧*六国论/苏洵单元学习任务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杜甫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游园(【皂罗袍】)/汤显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毛泽东2大战中的插曲/聂荣臻*长征胜利万岁/杨成武3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杨兴*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穆青冯健周原单元研习任务第二单元4 《论语》十章大学之道/《礼记》*人皆有不忍之心/《孟子》5 《老子》四章*五石之瓠/《庄子》6 *兼爱/《墨子》单元研习任务第三单元7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狄更斯8 复活(节选)/列夫·托尔斯泰9 *百年孤独(节选)/加西亚·马尔克斯10 *老人与海(节选)/海明威单元研习任务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学习活动一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二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三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古诗词诵读无衣/《诗经·秦风》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将进酒/李白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苏轼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1 记念刘和珍君/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鲁迅2 包身工/夏衍3 荷花淀/孙犁*小儿黑结婚(节选)/赵树理*党费/王愿坚单元研习任务第二单元4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恩格斯5 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泽东6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7 *修辞立其诚/张岱年*怜悯是人的天性/卢梭8 *人应当坚持正义/柏拉图单元研习任务第三单元9 屈原列传/司马迁10 *苏武传/班固11 过秦论/贾谊*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单元研习任务第四单元12 玩偶之家(节选)/易卜生13 迷娘(之一)/歌德自己之歌(节选)/惠特曼*“世界上不存在没有意思的人……”/叶夫图申科*树和天空/思郎斯特罗姆单元研习任务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高适李凭箜篌引/李贺锦瑟/李商隐书愤/陆游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1 氓/《诗经·卫风》离骚(节选)/屈原2 *孔雀东南飞并序3 蜀道难/李白*蜀相/杜甫4*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单元学习任务第二单元5 阿Q正传(节选)/鲁迅*边城(节选)/沈从文6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再别康桥/徐志摩7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冯至*秦腔/贾平凹8 茶馆(节选)/老舍单元研习任务第三单元9 陈情表/李密*项脊轩志/归有光10兰亭集序/王羲之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11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12 *石钟山记/苏轼单元研习任务第四单元13 自然选择的证明/达尔文*宇宙的边疆/卡尔•萨根14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刘大椿*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关增建单元研习任务注:篇名前标有*的为自读课文。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本单元所讲内容对应“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标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我们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红楼梦》[学习目标]1.深入理解作品,享受读书的愉悦,从作品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撰写全书梗概或提要、读书笔记与作品评介,通过口头、书面形式或其他媒介与他人分享。
2.根据课后学习任务重点阅读前五回、六回至八十回、八十回至一百二十回,重点完成任务中的其中两项。
[方法指导]1.阅读《红楼梦》这部文学著作,利用书中的回目、序跋、注解等,学习搜集检索作者信息、作品背景、对作品相关评价等资料,进行深入研读。
2.梳理全书回目,把握情节主线,大致了解小说的结构;依线索勾画圈点,力争读通读懂;品味日常生活细节的刻画,分析社会关系与生活习俗,关注人物形象塑造;反复阅读和思考,鉴赏小说的语言特点。
3.阅读整本书,应以利用课内外时间自主阅读为主,泛读精读相结合,通过制作思维导图、撰写读书笔记、统计阅读数据等巩固阅读成果,并积极参与讨论交流。
[资料链接]一、作家名片曹雪芹(约1715—1763),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
清代著名文学家。
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颙之子。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
曾祖父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史,极受康熙宠信。
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
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
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
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
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
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
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
乾隆二十八年(1763)除夕,因贫病无医而逝。
二、著书背景(一)时代背景《红楼梦》诞生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这时期从表面看来,好像太平无事,但骨子里各种社会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二)学术背景红学,即研究《红楼梦》的学问,横跨文学、哲学、史学、经济学、心理学、中医药学等多个学科。
清代学者运用题咏、评点、索隐等传统方法研究《红楼梦》,被称为旧红学。
五四运动前后,王国维、胡适、俞平伯等人引进西方现代学术范式研究《红楼梦》,红学作为一门严肃学问自此正式步入学术之林,被称为新红学,与甲骨学、敦煌学并称20世纪三大显学。
20世纪末21世纪初,红学发生分化,主流红学遭遇瓶颈,民间红学奇谈怪论迭出,红学整体的学术品质和社会声誉均呈下滑之势,同时又给人很多想象空间。
红学纵向划分为旧红学、新红学、当代红学三个时期,横向划分为评论派、考证派、索隐派、创作派四大学派,各派又细化为若干分支,主要包括题咏、评点、鉴赏、百科、批评、曹学、版本学、本事学、脂学、探佚学,等等。
红学具有高关注度、高吸引度、高参与度的特点,上至政商学,下至工农兵,各行各业、各个阶层都不乏红学爱好者,甚至跨越国界、跨越语种,其在国际上的热度堪与莎学(莎士比亚学)比肩。
三、学术价值《红楼梦》是长篇章回体小说。
作者运用现实主义笔法,为我们徐徐铺开了十八世纪钟鸣鼎食之家的日常生活画卷,让我们看到了以贾府为中心的四大家族由鼎盛而至衰颓的过程,也看到了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中心的众女儿的不幸命运。
这部小说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使读者预感到它必然要走向覆灭的命运;同时小说还通过对贵族叛逆者的歌颂,表达了新的朦胧的理想。
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没有一部作品能把爱情的悲剧写得像《红楼梦》那样富有激动人心的力量;也没有一部作品能像它那样把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揭示得如此全面、深刻,从而对封建社会作出了最深刻有力的批判。
《红楼梦》被王国维誉为“艺术的绝大著作”,被周汝昌先生评为“中华文化的一个综合体和集大成”,被王蒙赞为“生活的百科全书,语言的百科全书”。
[阅读指导]一、阅读范围任务指向回目前五回利用书中的目录、序跋、注释等,学习检索作者信息、作品背景、相关评价等资料,深入研读作家作品。
阅读任务(略读)请阅读整本书的回目,设计一张有关《红楼梦》的思维导图,涵盖“阅读一本书”需了解的基本信息。
[参考示例]红楼梦⎩⎪⎪⎪⎪⎪⎪⎪⎪⎨⎪⎪⎪⎪⎪⎪⎪⎪⎧ 1.作者:曹雪芹⎩⎪⎨⎪⎧生卒年:约1715—1763人物生平:出身豪门、秦淮残梦、家道中落、贫病而逝作品:《红楼梦》《废艺斋集稿》2.主要情节⎩⎪⎨⎪⎧背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主线:宝、黛的爱情故事内容:围绕宝、黛两人的感情纠葛,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3.主要人物性格⎩⎪⎪⎨⎪⎪⎧贾宝玉:聪明灵秀、温柔多情、乖张顽劣、重情重义林黛玉:坦率纯真、才华横溢、自尊自重、多愁善感、孤傲清高薛宝钗:博学多识、世故圆滑、阴险奸诈、豁达大度贾探春:敢作敢为、果敢决断、心思缜密史湘云:豁达开朗、热情豪爽、心直口快、单纯乐观、文采不俗袭人:温柔和顺、处事稳重、心机深重晴雯:聪慧美丽、叛逆果敢、爽直莽撞、机敏尖刻、疾恶如仇4.艺术成就⎩⎪⎨⎪⎧结构庞大而精致人物塑造成就突出调动了我国诗歌、散文、绘画、音乐、建筑等艺术表现手法语言造诣极高5.主题思想⎩⎪⎨⎪⎧系统总结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制度对封建社会各方面进行了深刻批判提出了朦胧的带有进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阅读范围 任务指向前五回 1.梳理小说的整体艺术架构,理清人物关系,提高提取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2.反复阅读品味,体会小说的主旨,通过深入思考、讨论与交流,提升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能力。
阅读任务1.(略读)请阅读《红楼梦》前五回,绘制荣、宁二府主要人物关系图表,并将其中各类人物的关系体现出来。
[参考示例]2.(略读)阅读三个神话故事和三个现实故事,初步了解《红楼梦十二支曲》的寓意,猜测其中隐伏的作者对人物命运的设定,绘制出人物命运的思维导图。
[参考示例]金陵十二钗⎩⎪⎪⎪⎪⎪⎪⎪⎨⎪⎪⎪⎪⎪⎪⎪⎧贾府亲戚⎩⎪⎪⎪⎨⎪⎪⎪⎧林黛玉⎩⎪⎨⎪⎧书香世家木石前盟:还泪相思、爱情、泪尽而逝才:菊花诗、葬花吟、海棠社薛宝钗⎩⎪⎨⎪⎧商人小姐金玉婚缘:包办、守空房才:诗、画、佛史湘云⎩⎪⎨⎪⎧侯府千金(失双亲)趣:花荫醉眠、雪池荷内情:青梅竹马(宝玉)、金麒麟(卫若兰)贾府媳妇⎩⎪⎨⎪⎧李纨:善良、守寡、教幼子王熙凤:精明能干、当家做主、见风使舵、泼辣狠毒秦可卿:托梦、乱伦、天香楼自缢贾府女儿⎩⎪⎨⎪⎧贾元春:贾政之女、宝玉长姐、贵妃元宵省亲、暴亡贾迎春:贾赦之女、性格懦弱、嫁给孙家抵债、病亡贾探春:贾政赵姨娘所生、聪明能干(承包制)、远嫁贾惜春:贾珍胞妹、出家巧姐:凤姐之女、被刘姥姥搭救其他——妙玉:仕宦之女、在贾府栊翠庵带发修行、聪明美丽、掉入泥潭3.(略读)“林黛玉进贾府”“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等都具有总纲性质,试就其一作出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示例]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总体介绍了贾府的环境;通过林黛玉进贾府所见的人物,总体介绍了贾府的人物,所以起总纲作用。
通过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的情节,总体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明确了贾府的外部环境,所以也起总纲作用。
4.(精读)林黛玉进贾府初见宝玉,两人都觉得似曾相识,为什么会这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示例]木石前盟:林黛玉本是仙山上的绛珠仙草,而贾宝玉原是神瑛侍者。
一天,神瑛侍者无意看见了快要枯死的绛珠仙草,于心不忍,便用仙水精心灌溉它,终于让它重新存活,后来绛珠仙草得了仙水的灵气,投胎转世为一女子,就是林黛玉。
所以贾宝玉第一次见了林黛玉,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而绛珠仙草林黛玉也因为神瑛侍者贾宝玉上辈子有恩于自己,所以决定这辈子要用眼泪来偿还恩情。
三、阅读范围任务指向第三回~第九十七回从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欣赏人物形象的描写手法,提升对人物形象的概括分析能力。
阅读任务(略读)请阅读《红楼梦》相关内容,绘制出林黛玉身份、事件、情感等的思维导图,清晰地呈现小说中林黛玉命运的发展轨迹。
[参考示例]林黛玉⎩⎪⎪⎪⎪⎪⎪⎨⎪⎪⎪⎪⎪⎪⎧身份⎩⎨⎧其父林如海,其母贾敏皆病亡;幼弟夭亡贾母外孙女,深受其疼爱幻境⎩⎨⎧画:枯木、玉带判词: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曲:《枉凝眉》排名:第一事件⎩⎪⎨⎪⎧孤女入京:寄人篱下宝黛争吵:不是冤家不聚头,半含酸,为“金玉”争吵金兰互契:戏文把柄,宝钗说教,黛玉心服展示诗才:参加诗社,中秋联诗宝玉结婚:焚毁诗稿,泪尽而逝情感⎩⎪⎨⎪⎧一见钟情:前世渊源(木石前盟)两小无猜:日同行,夜同息两情相悦:共读《西厢》,认定对方金玉威胁:金配玉,满府言情深意重:互诉肺腑——定情帕、“你放心”;紫鹃试“玉”——“不许走”“带了我去” 四、阅读范围任务指向 第六回 第二十一回 第一二○回联系个人经验,深入理解作品,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借以理解小说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