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学高三第九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格式:doc
- 大小:195.50 KB
- 文档页数:18
北重三中 2017-2018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以下小题。
士兵与猎手戴涛①1944 年冬,中国黑龙江小兴安岭。
②一个日本士兵端着枪,在冰雪覆盖的山林里穿行,突然,他弯下腰在雪地上找寻着什么,终于,他又看见了两排漂亮的梅花印,于是他又喜悦地朝前追去今日清早,当他走发军营撒尿时,他在雪地里不测处发现了梅花印,他不由一阵狂喜,因为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曾告诉过他,这梅花印代表着什么。
当年他的父亲在南洋经商时,他的最高理想就是获取留下这梅花印的百兽之王。
可最后的结局是,他父亲没有获取这百兽之王,而百兽之王获取了他父亲。
此时,他感觉该是实现他父亲遗愿,或许说是替他父亲报仇雪恨的时候了,只管这是中国的东北虎,根本与南洋的爪哇虎没关。
③在此外一片树林子里,一个鄂伦春族的年青猎手也在追赶一只东北虎。
鄂伦春人间代以狩猎为生,日子过得倒也自在,可自打来了日自己,这丛林里的动物仿佛知道了要大祸临头,一下都消逝得销声匿迹。
今日,当他在雪地里发现这排梅花印时,他不知道有多喜悦,这虎皮虎骨虎肉,意味着全家半年的吃用。
④刮风了,风将天上的雪、地上的雪刮得满世界飞舞,除了雪,其他全部都变得模糊不清了,而一个日本士兵和一个鄂伦春猎手,还在苦苦地追赶那些神奇莫测的虎爪印。
⑤已经是第三天了,饥饿和劳累使得日本士兵眼前的树木开始不断晃动,就像他跟他的队伍向中国的老百姓扫射时,那些老百姓也就是这样晃着晃着倒下去的。
突然,一种从未有过的惧怕感向他袭来,难道这些梅花印本来就是中国人设下的圈套鄂伦春猎手只管年轻,可除了老虎,几乎小兴安岭所有的野兽都被他的猎枪击中过。
狩猎对他来说是件特别轻松快乐的事,可这一次仿佛不一样平常,奔忙了三天,他竟一点也没法料想结局将会是如何。
⑥第四天,日本士兵踉蹒跚跄,又走出一片树林,突然,眼前的画面让他惊呆了,突然转晴的天空下,阳光照射着的小兴安岭银装素裹,显得纯净平和,不远的山顶上,两只色彩斑斓的东北虎在玩耍,它们相拥在一起,一虎眯着眼,温顺地躺着,而另一虎不断地在它脸上咬着啃着这使日本士兵想发迹里两只可爱的波斯猫,可不过是一瞬时的踌躇,他又举起了那杆“三八枪” 当鄂伦春猎手钻出另一片树林时,他被眼前的场景所震慑不过是一瞬时,他听老人们说过,动物里老虎的相亲相爱是最不简单看到的;他还听老人们说,见过老虎亲热的人,会有漂亮的爱情。
语文 2018年高三内蒙古三模试卷语文考试时间:____分钟题型单选题填空题多选题总分得分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____分,共____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为何春秋时代成为中国文化突破的关键时期?引发这次文化突破的主体是谁?殷商、西周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央王朝拥有绝对的文化主导权,掌握知识的祝、卜、史、宗等“王官”环绕在最高统治者身边为他服务。
在浓重的神巫色彩的笼罩之下,春秋以前文化观照的核心其实是“治政”之术。
中国文化的若干基因那时渐次生成,如对祖先的崇拜,对象征性仪式的重视,对天帝的敬畏,对社会等级秩序的追求,等等。
春秋时期,文化下移,形成了所谓“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局面。
春秋时代的主题是诸侯争霸,国力强盛与否成了生死存亡的关键。
如此严酷的形势之下,各国的执政卿大夫都拼命汲取前代的政治经验和统治智慧,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因此《尚书》《诗经》《周易》等典籍受到重视。
“王官之学”于贵族阶层普泛化,迅速变成了执政卿大夫阶层的思想武器。
那时的执政卿大夫阶层无论是讨论国事还是进行外交,都要对这些经典随时加以征引。
从《左传》和《国语》对《尚书》援引的内容看,主要是围绕着“礼”展开,落脚点在“德”。
在春秋时代的执政卿大夫看来,要想维持国家稳定,就要维护等级差别,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使民”;维护秩序的方式是“礼”,以“礼”行“政”,才能保持和谐的局面;而要维护“礼”,就要落实于“德”,没有“德”的维护,“礼”就难以生根,难以延续。
春秋时代,《诗》被纳入到“礼”的范畴之内,由“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可以看出。
无论是《尚书》还是《诗》,都是当时以“礼”为核心的政治文化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既是政治文化的思想资源,也是藉此发展政治文化的跳板。
“礼”是春秋时期最为核心的文化概念。
春秋时期还是中国文化走向世俗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春秋时期中央王权更为衰落,面对天下大乱的局面,某些统治者表现出对“天”的怨恨和质疑。
北重三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2018年11月14日满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18年2月,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英文版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将分九卷陆续出版,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又一大事。
中国人有“侠”情,且认为“侠”可以超越文化边界。
西方文化中亚瑟王的圆桌骑士、罗宾汉式的绿林英雄,以及风靡当下的银幕上的超级英雄,在我国都有“侠”缘。
但是,侠不是骑士,甚至不是武士。
不管是骑士,还是武士,都是某种权威——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
而侠,非身份,亦非职业。
侠,其实是一种态度、一种行事方式。
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说,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太史公的看法,其实太过理想主义。
在笔者看来,侠不见得真有如此伟大,反倒是韩非子的话更为直接,“侠以武犯禁”。
侠,是无视“禁忌”的。
“禁忌”有好有坏,这种“无视”也自然是双刃剑,是一种直接、狂放的行事方式。
侠讲究的是豪放不羁、快意恩仇。
这种“豪放不羁”,如《笑傲江湖》所描绘的,不贪高位,不惧追杀,不恋亲情,只愿与知己合奏一曲《广陵散》。
侠的“快意恩仇”,如王家卫电影《东邪西毒》中的洪七,他收了贫女一个鸡蛋后,冲入王府杀了一众刀客,为贫女的弟弟报了仇,自己则在交战中被削掉一个手指。
洪七是侠,他做事的原则不是“付出与回报是否对等”,而是,做这事,心里是否“痛快”。
相比之下,《史记·刺客列传》中所载诸人,虽勇猛如聂政,忠义如豫让,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因为他们把做事看作一种工作,而工作讲究的是按劳取酬。
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
在徐克电影《七剑》中,被清兵追杀,身受重伤的傅青主,对无助的村民们说,“上天山,找帮手!”为什么天山上的剑客要帮助素不相识的傅青主和村民们?因为他们是有担当的侠。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学2018届高三数学第九次调研考试试题 文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60分) 1. 已知集合}9|{2x y y A -== ,}2|{x y y B == ,则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 A .]3,0(B .)3,0[C .)3,3(-D . ]3,3[-BA2. 已知平面向量)2,1(=a ,)4,m (-=b ,且b a //,则b a ⋅= A .4 B .-6 C .-10 D .103. 已知复数1021i i i z +++=,则复数z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为 A .(1,1) B .(1,-1)C .(0,1)D .(1,0)4.下列命题错误的是 A .命题“若p 则q ”与命题“若q ⌝,则p ⌝”互为逆否命题;B .命题"0,"2>-∈∃x x R x 的否定是"0,"2≤-∈∀x x R x ; C . 0>∀x 且1≠x ,都有21>+xx ; D . “若βα,是第一象限角且βα<,则βαtan tan <.5. 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外接球的球面面积为A .π5B .π12C .π20D .π86. 已知圆C 1:422=+y x ,与圆C 2:9)(22=+-y a x ,若在区间]10,10[-上随机选取一个数a ,则事件“圆C 1与圆C 2有公共点”发生的概率为 A .52 B .51 C . 21 D . 103 7. 已知函数⎩⎨⎧≥<=0,0|,|ln )(x e x x x f x , )()(x f x F -=,则函数)(x F 的图象是8. 在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来自四个国家的五位代表被安排坐在一张圆桌,为了使他们能够自由交谈,事先了解到的情况如下: 甲是中国人,还会说英语. 乙是俄国人,还会说法语. 丙是英国人,还会说俄语. 丁是法国人,还会说汉语.戊是俄国人,还会说德语. 则这五位代表的座位顺序应为A .甲丙丁戊乙B .甲丙戊乙丁C .甲丁丙乙戊D 甲乙丙丁戊 9.若直线b kx y +=与曲线xe y C +=3:1和曲线22:+=x ey C 同时相切,则=bA .23ln 2329- B .2ln 2- C .21ln 21- D .3ln 3-10. 中国古代名词“刍童”原来是草堆的意思,古代用它作为长方棱台(上、下底面均为矩形的棱台)的专用术语,关于“刍童”体积计算的描述,《九章算术》注曰:“倍上袤,下袤从之,亦倍下袤,上袤从之,各以其广乘之,皆六而一.”其计算方法是:将上底面的长乘二,与下底面的长相加,再与上底面的宽相乘,将下底面的长乘二,与上底面的长相加,再与下底面的宽相乘,把这两个数值相加,与高相乘,再取其六分之一。
北重三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语文期中考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一部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代大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一“经验之谈”因为符合人们的朴素、直观的印象,所以历来被奉为圭臬。
然而这种看法正因为带有朴素、直观的性质,所以不完全符合思维科学。
当然,要想写出好文章,多多读书以及在生活实践中积累经验都是非常必要的。
但是也应该看到,为了进行新的工作,从事新的创造,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就只能作为原料来运用。
任何书本知识都不能直接变为简报、讲稿、文艺创作或其他任何文章(除非抄袭),这就如同木料不会自动变为家具一样。
再就专业特殊能力的锻炼来说,“读书破万卷”只是突出地锻炼了记忆力,而并未强调对感受、联想、想像、思维等能力的锻炼,因此也就没有准确而充分地揭示具有综合性的专业特殊能力的养成途径。
在一般的读书过程中,大脑各种功能的发动大都是无意的、自发的;只有在目标明确的专业创造和专业写作过程中,为了有效地达到目的,这些功能才非拧成一股绳不可。
所以,具有综合性的创造能力主要是在创造的实践中养成;具有综合性的写作能力也主要是在写作实践中养成。
不经过创造与写作的直接实践,而认为只要“读书破万卷”,就能“下笔如有神”,那是不可能的。
杜甫七岁就写了歌咏凤凰的诗,直到晚年也还是“他乡阅迟暮,不敢废诗篇”,可见他主要是在作诗的实践中成为大诗人的。
他说“读书破万卷”,只是强调了一个“必要条件”,我们决不可以把任何一个“必要条件”当作“充分条件”来看。
事实上,知识原料加文字表达还不能成为文章。
因为任何一个原料要变为一项特定写作任务中的实际内容,还需要经过提炼加工。
在任何创造性的思维过程中,对各种客观事物的反映(即知识经验)进行联系与反联系的能力总是要起极为重要的作用;前者主在立新,后者主在破旧,二者又总是难分难解地互相依存与制约。
内蒙古自治区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3、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21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陶诗的自然美陶诗的美在于真,也就是自然。
这同他的思想、生活和为人是完全一致的。
他作诗不存祈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既无矫情,也不矫饰,一切如实说来,真率而又自然。
《五柳先生传》说:“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
”这表明了他的创作态度。
正如宋人黄彻所说:“渊明所以不可及者,盖无心于非誉、巧拙之间也。
”陶渊明爱的是自然,求的是自然,自然就是他最高的美学理想。
朱嘉说:“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
”这些话正道出了陶诗的风格特点。
陶渊明的诗和生活完全打成一片,他似乎无意写诗,只是从生活中领悟到点道理,产生了一种感情,蕴含在心灵深处,一旦受到外力的诱发(如一片风景,一节古书,一件时事),便采取了诗的形式,像泉水一样流溢出来。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第九次调研考试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40分)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中国是一个文明传统悠久深厚的国度,又是一个广土众民的国度,其文化的时代性演进和地域性展开呈现婀娜多姿的状貌。
读图,下列思想与地域的搭配中,正确的是A.俭节则昌,淫佚则亡B.安时而处顺,哀而不能入也C.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以赏罚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25.《周礼》记载:西周时期,国家对市场有一套管理制度,市场设专职官吏——“司市”来进行管理,下面设辨别货物真假的“胥师”,掌管物价的“贾师”,维持秩序的“司虣”,管理度量衡的“质人”。
西周的这套做法A.打破了工商食官局面 B.强化政治等级制度C.促进国家管理制度化D.不利于工商业发展26.初唐科举考试分为“秀才”“明经”“明法”“明书”“明算”和“进士”六科,除了最后的进士一科外,皆可以上溯至汉代,只是以前是察举,现在改用考试登进而已。
汉唐的这些科目设置A.反映出汉唐的选材标准较为宽泛B.说明了科举制对察举制的完全继C.印证了古代选官标准重专业技能D.体现了政权的社会基础在不断扩大27.李釜源撰《地图综要》(研究明代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内卷:“楚故泽国,耕稔甚饶。
一岁再获柴桑,吴越多仰给焉。
”据此准确反映的是A.“苏湖熟,天下足”逐渐演变为“湖广熟,天下足”B.江浙农村转种棉花等,粮食不能自给,需要湖广输入C.湖广地区在明代成为全国粮食重要产区D.经济重心转移,湖广地区超过吴越28.李鸿章在建立了上海机器织布局以后,规定:“合中国各口(岸)综计,无论官办、商办,即以现办纱机四十万锭子,布机五千张为额,十年之内,不准添续。
”这一规定的实质是A.保证洋务派企业在民用工业中的垄断地位B.反对在传统手工业领域发展近代机器生产C.通过限制生产规模抵制外商企业的经济渗透D.满足帝国主义在华投资垄断中国工业的要求29.1935年9月,党中央在甘肃通渭县榜罗镇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做出把长征落脚点放在陕北的战略决策,并提出保卫陕北苏区、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
2018届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学高三第九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1. 中国是一个文明传统悠久深厚的国度,又是一个广土众民的国度,其文化的时代性演进和地域性展开呈现婀娜多姿的状貌。
读图,下列思想与地域的搭配中,正确的是A.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B. 安时而处顺,哀而不能入也C. 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以赏罚D.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内容可知,“文化的时代性演进和地域性展开呈现婀娜多姿的状貌”,即文化和地域有一定的关系。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提倡节俭,是墨子的观点,墨子是战国初期鲁国人,而图中A所示地域应该处于秦国,故A项错误;B项强调安心适时而顺应万事万物的发展和变化,悲哀和欢乐的情绪都不能侵入身心,显然是道家庄子的观点,庄子是战国时期宋国人,在河南东部,而图中B所示位置在河南陕西交界处,故B项错误;C项强调法术、赏罚,是法家思想,应该是秦国,故C项错误;D项强调孝悌,是儒家孟子观点,鲁国,和图中所示位置相吻合,故D项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名师点睛】春秋战国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招贤纳士。
经济上,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
在科技上,天文学,医学等科技取得较大进步。
在文化上,私学兴起,形成许多学者和思想流派。
这是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
诸子百家的学说在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对后世影响深远。
2. 《周礼》记载:西周时期,国家对市场有一套管理制度,市场设专职官吏——“司市”来进行管理,下面设辨别货物真假的“胥师”,掌管物价的“贾师”,维持秩序的“司虣”,管理度量衡的“质人”。
西周的这套做法A. 打破了工商食官局面B. 强化政治等级制度C. 促进国家管理制度化D. 不利于工商业发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市场设专职官吏——‘司市’来进行管理,下面设辨别货物真假的‘胥师’,掌管物价的‘贾师’……”等体现出的是国家对工商业管理的制度化,故答案为C项。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学2018届高三理综第九次调研考试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细胞癌变及癌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癌细胞的分裂失去控制,但其增殖是有限的B.癌细胞表面粘连蛋白的增加,使其易扩散转移C.有些物理射线可诱发基因突变,导致细胞癌变D.癌变是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此分化大多可逆2.在观察某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依次观察到的结果示意图如下,其中①、②指细胞结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状态时不存在水分子跨膜运输进出细胞的现象B.甲→乙变化的原因之一是结构①的伸缩性比②的要大C.乙→丙的变化是由于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所致D.细胞发生渗透作用至丙状态,一段时间后该细胞会破裂3.某研究小组进行“探究DNA的复制过程”的活动,结果如图所示,其中培养大肠杆菌的唯一氮源是14NH4Cl或15NH4Cl。
a、b、c 表示离心管编号,条带表示大肠杆菌DNA离心后在离心管中的分布位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本活动运用了同位素示踪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B.a管的结果表明该管中的大肠杆菌是在含14NH4CI的培养液中培养的C.b管的结果表明该管中的大肠杆菌的DNA都是14 N –15N-DNA D.实验结果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的4.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A.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B.自然选择加速了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C.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D.自然选择作用于对个体存活和繁殖有影响的变异性状5.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6)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其体内某细胞处于细胞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形成该细胞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B.该细胞含有3个四分体,6条染色体,12个DNA分子C.该细胞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连有两极发出的纺锤丝D.该细胞分裂形成的配子的基因型为aBX、aBX A、AbY、bY 6。
北重三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语文考试期末试题考试时刻:2018年7月12日总分值: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晋商具有开放经营的历史渊源晋商是指发端于明初、发达于清朝的山西商人群体。
至明末清初,集中在太谷、祁县、平遥一带的票号生意兴隆,这一时期是晋商最辉煌的时期。
五百年的晋商辉煌,得益于其企业内部制度安排的开放性。
引进人材、引进资金,使晋商取得源源不断的进展动力,是晋商开放经营的具体表现。
为引进人材实行“领导制”。
晋商商号职员的设置从来“因事设人”,从不“因人设职”。
在一般员工的选择上,晋商秉持开放的人材选用机制和观念。
因为晋商在各地广设分号,机构日趋庞大,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合一的经营模式不免显现治理效率低、内部运营本钱昂贵的弊病。
晋商以开放的经营聪慧,创新人事治理制度,采取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领导制”,冲破了所有者自身能力的限制,成立起高效、有序的运营机制。
在“领导制”下,财东不直接参与经营治理,而是授予掌柜资金运用权、职员调配权、业务经营权,委托掌柜具体治理。
财东充分信任掌柜,令其放手经营。
“领导制”打破了传统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封锁经营治理模式。
领导人的选择冲破了家族、宗族、本村的固有限制,是晋商开放意识在企业治理上的具体表现。
为引进资金实行“股分制”。
晋商的“股分制”萌芽于明代,大兴于清朝。
晋商初期实行的独资制、贷金制、朋合制和伙计制,远远不能知足大商业、大流通下的资金需求。
晋商适时调整,不拘泥于本家、本族、本地拓展融资渠道,广纳闲资,形成“股分制”这一开放的资本组织形式。
开放的股本结构,使晋商冲破单纯依托自身资本积存的局限,普遍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充实资本,形成互利共赢、风险共担、休戚与共的接近现代股分制的商号。
这在必然程度上打破了我国数千年“公财与私财不分”的商业适应,财东对企业财产操纵权与财东个人财产操纵权有了必然程度的分离。
2018届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学高三第九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造纸术的起源在历史上有着两种不同的记载。
一种以《后汉书》为代表,认为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发明年代为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
这种说法的支持者众多,甚至被纳入历史课本。
而唐宋时期的部分学者则持另一种观点,他们认为西汉初期已经有纸,蔡伦是造纸术的改良者而非发明者。
如唐代张怀瓘《书断》记载:“汉兴,有纸代简。
至和帝时,蔡伦工为之。
”两种观点各有支持者,长期以来争论不休。
近年来考古发掘出土了西汉的纸张,如陕西西安东郊出土的灞桥纸和扶风县出土的中颜纸、甘肃悬泉置遗址出土的悬泉纸等,似乎为第二种观点提供了支持,成为西汉有纸的有力证据。
但也有学者对此有质疑,其根本原因是对“纸”的定义不同:一些学者认为出土的西汉纸多数质地粗糙、厚度不均,纸面还能看到麻筋,上面大多也没有字,而纸张作为书写载体,需要满足一定的质量要求,因此这些质地粗糙,很可能不是作为记载工具的“麻片”,并不能称为“纸”。
但是支持者则认为,该纸只是制作粗糙,没有蔡伦纸精细。
正是由于定义的差异,争论进入长期对峙状态。
面对这一疑问,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李晓岑等学者另辟蹊径,运用传统工艺调研和科学手段分析方法,发现了西汉纸与当下仍然存在的少数民族纸之间的传承关系,从而提出西汉纸是中国古纸,蔡伦并非造纸术发明者,而是改进者。
他们的研究成果在此次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上得到广泛认同。
李晓岑长期对云南、新疆、西藏、贵州等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工艺进行调查研究,他发现,这些地区至今仍保留着比较原始的造纸术。
这种造纸术在原料处理、工序等方面有别于我国传统上“主流”的造纸工艺,即蔡伦留下的造纸工艺——抄纸法。
最明显的区别是这种造纸方法采用固定的纸帘,纸浆被一点点浇到纸帘上,然后直接在纸帘上晾干,而不是像抄纸法那样将纸浆和纸药加入槽中,再用活动式纸帘一张张抄起来进行压榨、上墙烘干。
因而,少数民族地区的“浇纸法”造的纸比较厚,帘纹不明显,纤维分布也不像抄纸法造的纸张那样有一定的方向性。
近年来,随着扫描电子显微镜、纸张纤维分析仪等科学仪器的介入,学者们对出土的西汉纸进行了科学分析,发现西汉纸较厚,原料为麻纤维,有些纸张甚至经过了简单加工,竟然与现今少数民族地区仍保留的质地粗糙、厚度较厚的纸张有相似之处。
于是李晓岑提出,少数民族地区的造纸术是非蔡伦系的浇纸法造纸术的“继承者”,西汉出土的放马滩纸等正是用这种方法制造出来的,因此是纸无疑。
他还发现,有的西汉纸经过了加工,例如在利用偏光显微镜分析悬泉纸时发现了淀粉颗粒,表明该纸经过淀粉加工,这也让我们对早期纸张加工技术有了新的认识,为造纸术在西汉已经出现提供了有力证据。
同时,根据考古发现、田野调查和文献考证,造纸术的传播研究也涌现出新成果:中国古代造纸术分两波向外传播:最早向外传播的是浇纸法,从中原地区传播到甘肃、新疆、云南,甚至东南亚和印巴次大陆等地区,而抄纸法是中国造纸术外传的第二波。
(摘编自《蔡伦发明造纸术》)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唐宋时期已有部分学者认为纸张不是蔡伦发明的,西汉初期已有,近年来有更多人倾向于这个观点。
B. 西汉纸与蔡伦纸相比,制作工艺不同,所以纸张质地非常粗糙,厚度也不均匀,帘纹很浅。
C. 少数民族地区用“浇纸法”造的纸还在使用,西汉墓出土的“纸”和其制造方法相同,所以可称为“纸”。
D. 根据考古发现、田野调查和文献考证,传播到东南亚地区和印巴次大陆的只有使用“浇纸法”的造纸术。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头指出了关于造纸术的起源的两种说法,而并没有说明到底应以哪种为准。
B. 文章中主要用李晓岑教授对于纸的研究的一些成果证明了西汉时期就有纸张的观点。
C. 文章先介绍了少数民族地区的造纸纸工艺,又介绍了西汉纸的纸张成分,找到了二者间的关系。
D. 文章呈现总分总结构,开头两段提出问题,中间两段分析问题,最后确定纸张出现时间。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如果不是有人质疑“纸”的定义,灞桥纸、中颜纸、悬泉纸的出土就可证明西汉有纸了。
B. 如果没有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科学仪器的出现,就无法证明少数民族造纸术传承自古法。
C. 出土的西汉纸张被发现有淀粉颗粒,这说明西汉时期人们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加工纸张了。
D. 从对造纸术起源的探寻过程来看,科技的发展可能会解开许多历史考古存在的谜团。
【答案】1. C 2. D 3. B【解析】1. 试题分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
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
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
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
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
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A项,“有更多人倾向于这个观点”错误,从原文来看,近年来有人倾向于这个观点,但看不出比较性。
B项,西汉纸“帘纹很浅”错误,原文中说的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浇纸法”造的纸“纹不明显”。
D项,“传播到东南亚地区和印巴次大陆的只有使用“浇纸法”的造纸术”错误,从原文来看,“浇纸法”造纸术是“最早”传播过去的,“抄纸法”造纸术是第二波传过去的。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
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阅读文章,梳理文章思路可知本文不是总分总结构,文章开头两段说关于造纸术的起源历史上有两种记载,究竟以哪和为准不能确定,这是提出问题;第三、四段说的是李晓岑教授的研为造纸术在西汉已经出现提供了有力证据;第五段说根据考古现、田野调查和文献考证,得出浇纸法最早向外传播的结论。
所以选D。
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比如本题B项说法太绝对,而且“就无法证明少数民族造纸术传承自古法”理解有误,原文是“例如在利用偏光显微镜分析悬泉纸时发现了淀粉颗粒,表明该纸经过淀粉加工,这也让我们对早期纸张加工技术有了新的认识,为造纸术在西汉已经出现提供了有力证据”。
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唢呐王刘靖安在桠村,唢呐吹得好的人,就数李三毛和王吹吹。
李三毛出道早,全村人都叫他唢呐王。
按辈份,王吹吹是李三毛的徒孙,但这个徒孙却有点“大逆不道”。
他放话说,当唢呐王可以,赢了我再说。
机会终于来了。
张铁匠死了娘,请王吹吹去闹丧,和他搭档的刚好是李三毛。
桠村吹唢呐一般是两人合奏,互相补充,互相应和,这样吹出的声音才好听。
两人合吹了一曲,引出了一片唏嘘声。
王吹吹得意洋洋地扬起头看天,斜也不斜李三毛一眼。
天上,笼一层黑云,像要下雨的样子。
王吹吹就看着那层黑云,慢悠悠地说,你敢不敢比,比谁能把雨吹下来?!李三毛一怔,望了望天,沉思了一会,说,好吧,谁先?王吹吹又看了看天,那云比先前更黑了,黑得像要掉下来。
雨马上就要下了,不能让他抢了先机。
王吹吹有了主意,笑着说,你是前辈,让我先来吧。
王吹吹把“前辈”两个字说得很重。
李三毛不介意,大度地说,好,你先!王吹吹吸气、鼓腮……一曲哭丧调,徐徐吹了出来。
喇叭对着黑云,黑云开始慢慢翻卷。
王吹吹哭了,看热闹的人哭了,但雨却没掉下来。
泪眼朦胧中,王吹吹看见李三毛抹了把眼睛,手里的唢呐对准了黑云。
李三毛吹的是同一首曲子。
一曲没吹完,在场的人全都不能自已,众皆号淘大哭。
天上的黑云翻得更快了,一团更大的黑云罩上了头顶。
黑云终于掉下来了,变成了哗啦啦的雨,像人们哗哗的泪。
李三毛赢了,但王吹吹心服口不服,说要找时间再比比,谁赢了,才是真正的唢呐王。
不比了,我把它让给你吧!李三毛说。
让给我?你这是臊我脸哩。
王吹吹甩下这话,不管张铁匠如何挽留,自顾自收了家伙,回家了。
以后,村里人只能闻其唢呐声,很少见到王吹吹其人了,有时一连十来天也不见他的人影儿。
他这是在苦练绝技哩。
村里人说。
李三毛呢,处变不惊,该干啥还干啥。
请他的人,排队成了长队。
他经常是走了东家,去西家,很少落屋。
这天中午,李三毛从桐村闹丧回来,渴了,环顾四周,没处有水喝。
于是,他对不远处一丛杂草说,把水拿来我喝点吧!过了一会,一个人从中走了出来,竟是王吹吹。
王吹吹手里拿着一瓶矿泉水。
李三毛喝了水,盯着王吹吹的脸,问,跟了我这么多天,有收获了?吹给我听听?王吹吹却扬了扬了头,说,谁跟你了?我也是路过这儿。
李三毛知道王吹吹一向傲气,即使是偷艺,也不会承认的。
李三毛转移话题,问,还比吗?当然比!王吹吹挺着胸,脱口而出。
好吧,你赢了我,我才高兴哩,李三毛笑着说,你还是跟在后面,小心别让人发现了。
说完,他快走了几大步,甩下了王吹吹。
没过多久,大槐的婚期到了。
他经不住怂恿,有意请了李三毛和王吹吹。
大家都等着看好戏哩。
快比吧,今天,你们谁赢了,谁就是唢呐王。
刚扯开场子,村里人里三层外三层就围了过来,大喊大叫。
今天,我们比吹流行歌曲,看谁吹得多,吹得好。
王吹吹高声说。
好!李三毛手心揉搓着下巴上的胡茬子,低声应战。
这次,你先来!王吹吹说。
李三毛也不推辞,吹了一首《太阳出来喜洋洋》。
吹完,人们鼓掌叫好。
王吹吹吹的是《妹妹你大胆往前走》,吹完,也赢得一片叫好声。
就这样,二人一言不发,你吹完了,我接上;我吹完了,你接上。
大槐院子里满是树,像一片绿云,云朵里,鸟儿飞来了,叽叽喳喳地应和。
天,渐渐黑了。
灯光,亮起来了。
王吹吹和李三毛还在吹。
声音,渐渐低了下去。
二人的嘴肿了,没力气了。
吹到半夜,李三毛接不上了,他含着唢呐,吸不进气。
一吸,嘴就痛。
还吹吗?李三毛歪着嘴问,吹!王吹吹吐出这个字,使出吃奶的力气又吹上了。
可是,他只吹到一半,就瘫在了地上。
看王吹吹倒地,李三毛打起精神,一曲吹完,也像散了架,瘫了下去。
李三毛多吹半首,又赢了。
毕竟,李三毛上了年纪,经这一折磨,从此一病不起。
不久,他就死了。
出殡那天,王吹吹披麻戴孝,把李三毛送到了坟地。
第二天,有人说,在李三毛的坟地里,唢呐寂寞地响了一个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