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MHZ脉冲信号发生器的原理与调试-8页文档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8
脉冲信号发生器的工作原理脉冲信号发生器是一种电子仪器,用于产生具有特定频率、幅度和占空比的脉冲信号。
它在电子实验、通信系统测试、数字电路设计等领域中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脉冲信号发生器的工作原理角度进行介绍。
脉冲信号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描述为:通过内部电路产生一个稳定的基准信号,然后经过一系列的频率、幅度和占空比调节电路进行处理,最终输出所需的脉冲信号。
脉冲信号发生器的核心是稳定的基准信号。
这个基准信号可以是一个固定频率的正弦波,也可以是一个矩形波。
通常采用的是石英晶体振荡器作为基准信号源,因为石英晶体具有稳定性好、可靠性高的特点。
接下来,基准信号经过分频电路进行频率调节。
分频电路是由计数器和比较器构成的。
计数器用于计数基准信号的周期数,而比较器则根据设定的分频系数将计数器的输出与基准信号进行比较。
当计数器的输出与比较器的输出相等时,比较器将产生一个脉冲信号,作为分频电路的输出。
通过调节计数器的初值和分频系数,可以得到不同频率的脉冲信号。
然后,经过幅度调节电路对信号幅度进行调节。
幅度调节电路通常由放大器、可变电阻和反馈网络组成。
放大器用于放大基准信号的幅度,可变电阻用于调节放大倍数,而反馈网络则使得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保持一致。
通过调节可变电阻的阻值,可以得到不同幅度的脉冲信号。
经过占空比调节电路对信号的占空比进行调节。
占空比调节电路通常由可变电阻和比较器构成。
可变电阻用于调节比较器的阈值电平,而比较器则根据输入信号与阈值电平的关系产生输出。
通过调节可变电阻的阻值,可以改变比较器的阈值电平,从而实现不同占空比的脉冲信号。
除了以上核心部分外,脉冲信号发生器还可以配备其他功能模块,例如触发源、同步信号源、外部调制等。
触发源用于触发脉冲信号的开始,同步信号源用于将脉冲信号与其他信号同步,而外部调制模块则可以对脉冲信号进行调制,实现更复杂的波形输出。
脉冲信号发生器通过内部的基准信号源、分频电路、幅度调节电路和占空比调节电路等部分的协同工作,可以产生具有特定频率、幅度和占空比的脉冲信号。
信号发生器工作原理及应用引言信号发生器是电子测试仪器中非常重要的仪器,它的工作原理就是生成一定类型、频率和幅度的电信号。
在电子领域,信号发生器的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在测试、调试和研究领域。
在本篇文档中,我们将介绍信号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具体案例。
概述信号发生器的主要作用就是产生一定频率、幅度和形状的电信号。
它的输出信号可以用来进行各种测试、测量、调试和研究。
信号发生器主要有以下几种:•功能发生器:用于生成标准的、各种形状的电信号;•RF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无线电频率范围内的电信号;•微波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微波频率范围内的电信号;•高压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高压电信号。
工作原理信号发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内部的电路或器件产生电信号,经过放大和滤波后输出到外部。
信号发生器一般都有一个或多个控制参数,例如频率、幅度、相位等,用户可以通过对这些参数进行调节来控制输出信号。
以功能发生器为例,其内部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模块:振荡器、非线性元件、滤波器和输出适配电路。
其中振荡器用于产生正弦波信号,非线性元件用于将正弦波信号转换成其他各种形状的波形信号,滤波器用于滤除非目标频率分量的杂波信号,输出适配电路则用于将信号适配到所需要的载波上。
应用案例信号发生器的应用非常广泛,下面给出一些具体的应用案例:1. 信号调制信号发生器可以用于调制单频或多频信号,其中单频信号包括正弦、方波、三角波等,而多频信号包括各种模拟和数字信号,如AM、FM、PM等。
这些调制方式广泛应用于电子通信领域、音频领域等。
2. 信号分析信号发生器还可以用于分析和测试信号的频率响应、相位响应、噪波等性能指标。
在通信、雷达、测量等领域中,使用信号发生器进行静态和动态性能分析非常普遍。
3. 自动测试信号发生器还可以与其他测试设备结合使用,进行自动测试。
比如在一些生产线上,使用信号发生器和扫描仪等设备可以自动进行绝缘测试、电气性能测试等。
信号发生按工作原理信号发生器是一种可以产生各种类型信号的仪器,它在许多领域中都被广泛应用,例如电子、通信、仪器仪表等。
信号发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内部的振荡电路产生稳定的信号波形,并通过各种调节电路实现对波形参数的调整和控制。
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信号发生器的工作原理。
一、基本原理1.1 振荡电路信号发生器的核心是振荡电路,它可以产生稳定的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等各种波形信号。
振荡电路一般由负反馈放大器和反馈网络组成,其中负反馈放大器负责放大信号,然后将放大的信号通过反馈网络返回输入端,形成一个闭环系统。
在适当的条件下,这个闭环系统会产生自激振荡,从而产生稳定的振荡信号。
根据反馈网络的不同连接方式和参数调节,可以产生不同频率、幅度和相位的信号波形。
1.2 控制电路信号发生器通常配备了各种控制电路,用于实现对信号波形的调整和控制。
频率控制电路可以调整振荡电路的频率参数,幅度控制电路可以调整输出信号的幅度,相位控制电路可以调整输出信号的相位。
这些控制电路通过各种调节元件(电位器、旋钮、按钮等)连接到振荡电路,用户可以通过操控这些元件来实现对信号波形的调整。
1.3 输出电路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路负责将振荡电路产生的信号波形输出到外部设备或电路中。
一般来说,输出电路要能够适应不同阻抗和负载,确保输出信号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输出电路还可能包含各种滤波、隔离、放大等功能,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二、工作原理详解2.1 负反馈原理在信号发生器的振荡电路中,负反馈原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将一部分输出信号反馈到输入端,实现对振荡电路的有效控制,确保振荡信号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负反馈增大了整个振荡系统的带宽和稳定度,使得振荡器能够在更宽的频率范围内稳定工作。
2.2 控制电路原理信号发生器的控制电路是实现对信号波形调整和控制的关键,它可以通过改变振荡电路的参数,来实现不同频率、幅度和相位的信号输出。
一般来说,控制电路会使用数字或模拟的方式实现,兼具灵活性和精度。
信号发生器的基本原理- 信号发生器使用攻略信号发生器的基本原理现代信号发生器的结构非常复杂,与早期的简易信号发生器天差地别,但总体基本结构功能单元还是类似的。
信号发生器的主要部件有频率产生单元、调制单元、缓冲放大单元、衰减输出单元、显示单元、控制单元。
早期的信号发生器都采用模拟电路,现代信号发生器越来越多地使用数字电路或单片机控制,内部电路结构上有了很大的变化。
频率产生单元是信号发生器的基础和核心。
早期的高频信号发生器采用模拟电路LC振荡器,低频信号发生器则较多采用文氏电桥振荡器和RC移相振荡器。
由于早期没有频率合成技术,所以上述LC、RC振荡器优点是结构简单,可以产生连续变化的频率,缺点是频率稳定度不够高。
早期产品为了提高信号发生器频率稳定度,在可变电容的精密调节方面下了很多功夫,不少产品都设计了精密的传动机构和指示机构,所以很多早期的高级信号发生器体积大、重量重。
后来,人们发现采用石英晶体构成振荡电路,产生的频率稳定,但是石英晶体的频率是固定的,在没有频率合成的技术条件下,只能做成固定频率信号发生器。
之后也出现过压控振荡器,虽然频率稳定度比LC振荡器好些,但依然不够理想,不过压控振荡器摆脱了LC振荡器的机械结构,可以大大缩减仪器的体积,同时电路不太复杂,成本也不高。
现在一些低端的函数信号发生器依然采用这种方式。
随着PLL锁相环频率合成器电路的兴起,高档信号发生器纷纷采用频率合成技术,其优点是频率输出稳定(频率合成器的参考基准频率由石英晶体产生),频率可以步进调节,频率显示机构可以用数字化显示或者直接设置。
早期的高精度信号发生器为了得到较小的频率步进,将锁相环做得非常复杂,成本很高,体积和重量都很大。
目前的中高端信号发生器采用了更先进的DDS频率直接合成技术,具有频率输出稳定度高、频率合成范围宽、信号频谱纯净度高等优点。
由于DDS芯片高度集成化,所以信号发生器的体积很小。
信号发生器的工作频率范围、频率稳定度、频率设置精度、相位噪声、信号频谱纯度都与频率产生单元有关,也是信号发生器性能的重要指标。
脉冲发生器工作原理
脉冲发生器是一种可以产生固定频率和幅度的脉冲信号的电子设备。
它通常由稳压电源、电压控制振荡器、波形整形电路和输出缓冲器等组成。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1. 稳压电源:脉冲发生器需要一个稳定的电源来为电路提供所需的直流电压。
稳压电源通常由变压器、整流电路和滤波电路组成,可以将交流电转换为稳定的直流电源。
2. 电压控制振荡器:这是脉冲发生器的核心部件,它能够产生一种周期性的振荡信号。
电压控制振荡器通常由一个反馈网络和一个比较器组成。
在工作时,其输出信号经过反馈网络与输入信号进行比较,然后通过反馈路径调整输入信号的大小,以使振荡器的输出保持在所需的频率范围内。
3. 波形整形电路:电压控制振荡器输出的波形可能是非正弦的,所以需要经过波形整形电路进行整形。
波形整形电路通常采用门电路或者触发器电路,将非正弦波形转换为矩形波形,使其具有更加清晰的上升沿和下降沿。
4. 输出缓冲器:脉冲发生器通常需要输出到其他电路或设备,为了保持输出信号的稳定性和驱动能力,需要输出缓冲器来放大信号并提供较低的输出阻抗。
综上所述,脉冲发生器通过稳压电源提供稳定电压,电压控制
振荡器产生周期性的振荡信号,波形整形电路将振荡信号转换为矩形波形,而输出缓冲器则将信号放大并提供较低的输出阻抗。
这样,脉冲发生器就能够产生固定频率和幅度的脉冲信号。
脉冲信号发生器的工作原理脉冲信号发生器是一种用于产生特定频率、特定宽度和特定幅度的脉冲信号的仪器。
它广泛应用于科研、工程和测试领域,如脉冲激励、脉冲响应测试、数字系统设计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脉冲信号发生器的工作原理。
一、脉冲信号发生器的基本组成脉冲信号发生器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时钟源:提供稳定的时钟信号,作为脉冲信号发生器的基准;2.频率调节电路:用于调节脉冲信号的频率;3.脉宽调节电路:用于调节脉冲信号的宽度;4.振幅调节电路:用于调节脉冲信号的幅度;5.输出电路:将调节后的脉冲信号输出。
脉冲信号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步骤:1.时钟信号产生:脉冲信号发生器通过内部的时钟源产生一个稳定的时钟信号,作为脉冲信号的基准。
时钟信号的频率可以通过频率调节电路进行调节,一般可调范围较大,从几赫兹到几十兆赫兹不等。
2.脉冲信号的周期控制:通过调节频率调节电路,可以控制脉冲信号的周期。
频率调节电路一般采用可变电容、电感等元件,通过改变电容或电感的值来改变信号的频率。
当电容或电感的值较大时,频率较低;反之,频率较高。
3.脉冲信号的宽度控制:通过调节脉宽调节电路,可以控制脉冲信号的宽度。
脉宽调节电路一般采用可变电阻、可变电容等元件,通过改变电阻或电容的值来改变信号的宽度。
当电阻或电容的值较大时,脉冲宽度较长;反之,脉冲宽度较短。
4.脉冲信号的幅度控制:通过调节振幅调节电路,可以控制脉冲信号的幅度。
振幅调节电路一般采用可变电阻、运放等元件,通过改变电阻或运放的增益来改变信号的幅度。
当电阻或运放的增益较大时,脉冲信号的幅度较高;反之,脉冲信号的幅度较低。
5.脉冲信号的输出:调节完脉冲信号的频率、宽度和幅度后,信号将通过输出电路输出。
输出电路一般包括放大器、滤波器等,用于增强信号的幅度和滤除杂散信号。
输出接口可以是BNC接口、插针接口等,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接口类型。
三、脉冲信号发生器的应用脉冲信号发生器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脉冲激励:脉冲信号发生器可以生成特定频率、宽度和幅度的脉冲信号,用于激励被测对象或被测系统。
信号发生按工作原理引言:信号发生器是一种电子设备,用于产生各种类型的信号,如正弦波、方波、脉冲等。
它在电子实验、通信、测试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信号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包括基本原理和具体实现。
一、基本原理:信号发生器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振荡电路产生稳定的周期性信号。
振荡电路由一个放大器和一个反馈回路组成。
当放大器输出的信号经过反馈回路后,再次输入到放大器中,形成闭环。
在闭环条件下,通过调节反馈回路中的元件参数,可以控制振荡频率、振幅和波形等特性。
二、具体实现:1.振荡电路:常见的振荡电路有RC振荡电路、LC振荡电路和晶体振荡电路等。
其中,RC振荡电路使用电容和电阻构成的元件,LC振荡电路使用电感和电容构成的元件,晶体振荡电路则利用晶体振荡的特性产生信号。
2.反馈回路:反馈回路主要起到稳定振荡电路的作用。
根据不同的振荡电路类型,反馈回路中的元件也有所不同。
例如,在RC振荡电路中,反馈回路由电容和电阻组成,通过调节电容和电阻的数值,可以控制振荡频率。
3.控制电路:信号发生器通常配备了控制电路,用于调节振荡频率、幅度和波形等参数。
控制电路一般由微处理器或操作面板等组成,通过操作界面或者输入指令来实现对信号发生器的控制。
三、工作特性:1.频率范围:不同的信号发生器具有不同的频率范围,可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信号发生器。
一般而言,信号发生器的频率范围从几赫兹到数百兆赫兹。
2.波形选择:信号发生器可以产生多种波形,如正弦波、方波、脉冲等。
通过控制电路,用户可以选择所需的波形类型。
3.稳定性:信号发生器需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即输出的信号频率和振幅应保持稳定,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4.调制功能:一些高级的信号发生器还具备调制功能,可以对信号进行调幅、调频、调相等操作,以满足不同应用需求。
结论:以上是关于信号发生器工作原理的介绍。
信号发生器通过振荡电路产生稳定的周期性信号,并通过反馈回路实现闭环振荡。
通过控制电路和操作界面,用户可以调节振荡频率、幅度和波形等参数。
LH-T50KM型50K Hz 脉冲调Q电源使用说明50K Hz 脉冲调Q电源一、产品信息该双极输出,输出最大值5kv高压,内部双电源分别输出+2.5KV和-2.5kV。
图1 高压输出原理二、电源输出脉冲高压参数输出端电压幅值为0-5KV,电压高低输入端模拟量控制0-5v,对应关系为1000:1,脉冲上升沿速度<10ns,下降沿时间200ns,该参数随用户连接负载结电容大小成反比例关系,脉冲宽度2us<Tw<500us,重复频率0-50KHZ,如有局部发热较严重需降压使用,模块触发方式为Q开关触发信号上升沿触发。
三、电源模块内部延时调Q输入到模块输出脉冲高压内部延时为200ns,延时抖动小于2ns。
(该参数与输入电源模块Q开关触发信号上升沿速度成正比,触发速度快延时抖动小,上升沿速度Tr<20ns)图2 上升沿下降沿时间图四、模块散热模式:由于该模块工作重复频率范围较大,需通水散热,该模块内部采用超高温自动保护,对于通水不足会进行自动保护,保护温度为80摄氏度。
五、模块端口连接描述:1、电源控制接口(图3)1端9端图3电源控制接口图(咨询合作v)图3中,1、2、3、9端并联为输入电源正极;10、11、12、13、14、15端并联为输入电源负极与模拟控制量公共端。
4端为模拟控制量正极(0-5v )5、6端为Q开关触发信号负极;7、8端为Q开关触发信号正极;2、高压输出接口(图4)图4高压输出接口图4中高压BNC左侧为脉冲正高压输出极;高压BNC右侧为脉冲负高压输出极。
3、散热入水孔出水孔图5散热水冷入水孔出水孔图5中通水管为入水孔和出水孔,两个通水散热片串联使用。
六、控制输入端参数表:序号名称参数备注1 Q开关驱动模式;该模块为加压式驱动模块2 同步输出延时调Q输入到模块到输出脉冲高压内部延时为200ns警告!该模块会产生高电压,非专业人员请勿触碰及其操作,特别是高压连接器和电缆。
信号发生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信号发生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子实验、通信和测试领域的仪器设备,主要用于产生各种类型的电信号,以供其他设备进行测试、分析和调试。
本文将介绍信号发生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正确使用信号发生器。
一、信号发生器的工作原理信号发生器的工作原理涉及到电路和信号产生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电路将电源供电转换为所需频率和波形的电信号输出。
1.1 电路结构信号发生器包含以下基本电路结构:(1)振荡器:产生所需频率的基本振荡信号。
(2)波形调整电路:将基本振荡信号转换为其他波形,如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等。
(3)放大电路:将波形调整后的信号放大至合适的幅度。
(4)输出电路:将放大后的信号输出至外部设备。
1.2 信号产生技术信号发生器采用不同的技术来产生各种类型的信号,常见的技术包括:(1)直接数字合成(Direct Digital Synthesis, DDS):使用数字技术产生精确的时域波形。
(2)频率合成技术:利用频率倍频和混频等原理合成所需频率的信号。
(3)模拟电路技术:利用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来产生所需波形。
(4)锁相环(Phase-Locked Loop, PLL)技术:通过反馈控制产生精确的频率信号。
二、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正确使用信号发生器能够帮助工程师进行电路测试、设备调试等工作,下面介绍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
2.1 连接设备将信号发生器与被测设备通过电缆连接,确保连接稳固可靠,避免信号干扰或失真。
2.2 设置参数根据实际需求,在信号发生器的面板上设置所需的参数,包括输出频率、幅度、波形类型等。
有些高级信号发生器还可以设置调频、调相、调幅等功能。
2.3 调节频率确定需要的频率范围,并逐步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直到达到所需频率。
可以使用示波器等设备来验证发生器输出的信号。
2.4 调节幅度根据实际需要,逐步调节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幅度,确保被测设备接收到适当的信号强度。
2.5 验证波形通过示波器等设备验证信号发生器产生的波形是否符合要求。
50MHZ脉冲信号发生器的原理与调试1 整机概述EE1523是一款高分辨率的数字脉冲信号发生器,由51系列微处理器和CPLD的组合实现控制功能。
处理器根据用户的操作要求(键盘或GPIB 远控式键盘),通过对DDS和其它硬件电路的控制,实现仪器工作方式的改变,获得用户所需信号。
通过对DDS(AD9852)的编程可以获得FSK、BPSK、SWP等信号。
由CPLD实现波形转换和译码逻辑。
通过对8291的编程实现GPIB远控功能。
设计中的主要技术难点有波形转换,DDS(AD9852)编程等。
要求实现由正弦波到方波、脉冲波、三角波、锯齿波的转换。
完成对各单元的译码逻辑,实现GPIB远控。
EE1523函数信号发生器是一种实用测量仪器,使用方便、可靠性好,有能力大批量生产,很受用户欢迎。
与国内同类型产品相比有较好的性价比,因此,市场前景、经济效益均很好。
2 EE1523脉冲信发生器的原理本仪器由触发、主振、延迟、脉宽、测量、显示、MCU、输出放大电路、稳压电源和与其配合的一些控制电路组成。
整机原理框图见图一。
当仪器工作在内触发时,机内主振电路工作,振荡信号作为触发信号;当工作在外触发时机主振电路停振,外触发信号经过放大后作为触发信号。
触发信号经整形后分成两路,一路经同步放大电路输出作为同步输出信号,另一路加至延迟电路,延迟脉冲经整形后触发脉宽形成电路。
在“单脉冲”时相对于延迟脉冲后沿有一触发信号,在“双脉冲”时,对应于延迟脉冲的前、后沿各有一个触发信号。
脉宽形成电路输出在“正常”时直接加至放大电路,在“倒置”时经倒置电路倒相后加至放大电路,信号经放大、衰减后至前面板输出。
在输出电路输出端还加有直流偏移电流,时输出脉冲的基线电平能在-5V~+2V的范围内调节。
同步触发信号分一路送计数器计脉冲信号的周期,同步触发信号的上升沿与输出脉冲的上升沿送计数器计数作为延迟时间,测量输出脉冲的上升沿与下降沿时间即为脉冲宽度。
周期、延迟时间和脉冲宽度的测量值送面板显示,如图1。
3 调试的方法3.1 调试检查硬件步骤(1)首先检查接入的电源是否正确,电压正常以后才能继续调试。
若接入以后出现电压异常,需关掉电源,检查是印制板否短路,排除故障,是电压恢复正常(2)连接波段开关(控制周期T)到插座XS4,连接电位器(控制周期细调)到XS3,同步输出连接到示波器通道一(终端接50Ω负载),打开电源,观察示波器的波形(波段开关和电位器均打到最小档),旋转电位器是否波形输出(触发设置在内),若无,检查三极管V20的C脚,确保C脚为2V低电平左右,若为高电平,检查继电器K2,V19,V20及相关电阻电容,是否出现错焊,虚焊等现象,确保C脚输出低电平。
(3)若V20的C脚为低电平,波形仍未输出,检查同步输出XS19到V20之间的电路,有无虚焊,漏焊,错焊现象,排除表面的故障。
若波形还未输出,需要用万用表检查相关电路(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是否适合,用示波器检查振荡电路是否正确振荡,直至有波形出现为止。
(4)同步输出有波形出现,调节电位器(周期),从最大值旋转至最小值,观察输出波形有无停振现象,若有,调节RP1和RP2,找到这二个电位器的平衡点,使输出波形无停振现象,输出波形频率范围控制在6M左右~60M左右,幅度为1V左右。
若出现波形抖动或频率范围达不到,调节VCC的电压为5.6V,同时检查电源电压是否有超指标的纹波,若出现纹波,检查电源滤波电容,使波形稳定。
(5)连接电位器(延时)到XS5,连接波段开关(延时)到显示XS14,脉冲板的输出连接到示波器的通道2,打开电源,此时在示波器上能看同步输出波形和输出波形,若出现同步波形抖动,调节示波器的触发电平,若输出波形抖动,则调节延时,使之到最小值;或者调节周期档,使二者出现一个完整的周期波形。
(6)若无输出波形,检查连线是否正确,若连线无误。
使用示波器的表笔检查同步输出点到D2的14,15脚之间的电路,一级一级检查信号的传输,找到波形出现错误的地方,检查附近的电路表面有无错焊,虚焊等直接错误,有则改之。
表面错误排除之后,波形还是有错误,用表笔检验振荡电路有无振荡,若是振荡电路问题,可以和调节周期振荡一样的调试办法将之搞定,若不是振荡电路问题,使用万用表检查出错部分的电路,检查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是否正确,逐渐排除,直至问题得到解决。
(7)用示波器的表笔检测D2的14,15脚的波形是正确的,但输出有问题或无输出,将在后面的调试中给予说明。
(8)在保证同步输出和延时输出时正确的情况下,接下来调试脉宽部分。
连接电位器(脉宽)到XS6,连接波段开关(脉宽)到XS7,脉冲板的输出连接到示波器的通道2,在同步输出的一个完整波形内,观察是否有输出波形。
若无输出波形,首先检查D2的14,15脚到继电器K1之间的电路,是否有虚焊,错焊的表面错误,有则改之。
在示波器上观察输出波形的正确与否。
有异常,用示波器的表笔从 D2的14,15脚一级一级向下检查,在振荡部分电力和延时振荡电路的调试办法一样,在此段电路中,有三个差分放大电路,分别用万用表检查每个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排除错误,直至K1的输出波形正确。
若D3的5脚输入波形正确,但K1的输出错误,可将R98,R105二个电阻断开,观察K1的输出波形。
若没有错误,就是K1以后的电路有问题,接下里继续调解继电器K1以后的电路。
若仍有错误,检查D3及继电器K1的好坏,排除错误即可。
(9)在确定K2的输出无异常的情况下,连接电位器(脉冲幅度)到XS11,此时打开电源,用示波器的表笔检测三极管V51的B脚输入波形是否正常,若波形出现异常,可用示波器的表笔从K1的输出脚逐级向下检查,在这段电路部分只有2个差分放大电路,比较容易检查。
若信号在V46,V47的差分电路上有异常,第一步可以用万用表检查这二个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若静态工作点有异常,则需使用万用表检查控制恒流源的V49的静态工作点,排除恒流源的问题,若波形还是有问题,就需要使用万用表检查差分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同时使用示波器的表笔跟踪信号,排除错误,直至输入V51的B脚上的波形正常。
(10)确保V51的输入信号正常之后,可以将输出信号接到示波器的通道2,直接观察输出波形,如出现输出波形抖动,调节脉宽,使之在一个周期同步输出脉冲内,若此时无波形或者波形出现异常,检查V51之后的电路,观察表面是否有虚焊,漏焊,错焊现象,有则改之。
若波形还是有问题,此时需要使用示波器的表笔逐个检查每个三极管的输入波形和输出波形,找出问题之所在(三极管5583,不要碰到R174)。
3.2 调试功能部分3.2.1 单次脉冲输出控制继电器K3,使触发发生在外触发,同时按下单次的按钮,及控制继电器K2,这时在示波器上能看到一个脉冲。
若无脉冲出现:(1)第一步需要确认连接线及继电器K2,K3无问题,比如控制信号是否控制继电器,相关电阻有无错焊等等。
(2)第二步:检查单次按钮是否卡键及异常,在按钮按下的瞬间又0V到5V的电压跳变。
(3)第三部:使用示波器的表笔检测V20的C脚是否有电平跳变。
3.2.2 正常与倒置在示波器能见到同步输出与输出都有至少一个周期的完整波形,控制继电器K1,此时能在示波器里看到输出波形发生了翻转。
若无翻转现象,首先要检查继电器K1是否受控了,受控的时候能听到继电器的跳动声。
若继电器受控,需要换个继电器试试。
3.2.3 单双控制调节输出波形,使延时的时间大过一个输出波形的脉宽,控制一下双的按钮,这时在示波器里能看到在一个同步输出波形的周期内,有二个脉冲的输出波。
若此时无双脉冲出现:(1)第一步检查控制脚是否有高电平的信号,按钮按下的时候,控制脚应为3.3V。
(2)第二步检查R175,R165是否错焊,双脉冲的时候D3的9脚必须大于4.4V。
3.2.4 偏移控制连接电位器(偏移)到XS13,这时需要在示波器里能看到一个完整的输出波形,在示波器上调节输出波形的地点,便于偏移的调试。
此时按下偏移的按钮,调节电位器,在示波器里便能看到脉冲波随着电位器的电压上下移动。
若输出波形不变化:(1)第一步看示波器的通道二是否为交流耦合,改成直流耦合。
(2)第二步:偏移按钮有无按下,即继电器K7是否受控,若无控制信号,检查控制信号。
(3)第三步:检查电位器的输出电压是否可调,若不可调,检查是否短路。
若出现偏移值不够,需要检查电位器的输入电压够不够,再者检查偏移这部分的电路是否有错焊,虚焊等问题。
(4)第四步:若上述问题已解决,波形出现缺陷,拉伸等问题,可以调节RP4和RP5,使这二者达到平衡,即幅度,沿,过冲符合要求。
偏移的调试中,要使偏移量达到-5V~3V之间。
3.2.5 衰减控制在示波器上能看到一个完整的输出波形。
调节示波器,使输出的波形显示在合适的位置,此时只要控制相对应衰减的继电器,就能从示波器上看看对应的衰减后的波形,逐个控制衰减,逐个检查。
若衰减的波形有异常,查找对应的衰减器,是否控制信号有异常,是否衰减电阻有错焊的现象,是否继电器出现问题。
3.2.6 外触发控制连接合成函数发生器1410到触发输入口,设置1410的输出方波的频率及幅度,同时把触发按钮设置在外触发上面,此时示波器可以看到外触发输入信号对此电路的触发现象,若出现输出波形异常,抖动现象,调节输出波形的延时及脉宽,使有一个完整的波形出现在示波器中。
若无触发波形出现:(1)第一步,检查1410的设置是否正确及接线是否合理。
(2)第二步,检查这部分电路的表面故障,有无错焊,虚焊。
(3)第三步,使用示波器的表笔检测跟踪1410的输出信号,逐级测试,找到波形出现异常的地方,V19,V20每个管脚的波形是否正确。
(4)第四步,当检测出V20的C脚波形正确时,可以排除V20前面的电路无误。
在外触发状态时,D1的10脚上面应该没有波形,若出现波形,则表示初级振荡这部分有问题,需要用万用表逐级检查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找到错误。
特别注意检测V9,V12,V27这三个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找到问题。
3.2.7 对输出波形的沿,过冲的调试若果输出波形的沿有大于5ns,则需要微调R118,稍微放大一点,此时微调之后需要重新调节输出波形的最小最大值。
对于过冲偏大的问题,可以在R173输出点加一个6P左右的电容,这样可能会影响到波形的沿,需要找到R118和电容的平衡点。
3.2.8 取样电压(幅度和偏移)的调试已经改过新版,这里就不做出说明。
只需使用万用表测量插座XS10的一脚的幅度为0.2V~1.2V左右即可,若达不到,需要检查取样电路有无错焊现象。
同理,测量XS12的一脚是否输出正确的电源范围。
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江苏省昆山市 215300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1、常自认为是福薄的人,任何不好的事情发生都合情合理,有这样平常心态,将会战胜很多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