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与软组织
- 格式:pptx
- 大小:17.15 MB
- 文档页数:12
骨关节疾病的类型
骨关节疾病是指涉及骨头、关节和周围软组织的各种疾病,包括关节炎、骨质疏松、脊柱退行性变、骨折等。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骨关节疾病分为以下几类:
1. 关节炎
关节炎是一类以关节发炎为主要表现的骨关节疾病,常见的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性关节炎等。
这些类型的关节炎都会导致晨僵现象、肿胀和局部红肿等表现。
2.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韧带钙化为主要特征的退行性骨关节疾病。
常见于中老年人群,女性更容易患上。
严重的骨质疏松会导致易骨折等并发症。
3. 脊柱退行性变
脊柱退行性变是一类以脊柱结构退化为主要表现的骨关节疾病,常见的有腰椎间盘突出、脊柱管狭窄等。
这些类型的退行性变会导致腰背
部疼痛、下肢无力等表现。
4. 骨折
骨折是一种以骨头断裂为主要特征的骨关节疾病,常见于运动员、老
人和儿童等人群。
不同类型的骨折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严重的骨折
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5. 软组织损伤
软组织损伤是一类以肌肉、肌腱和韧带等周围软组织损伤为主要表现
的骨关节疾病,常见于运动员和体力劳动者等人群。
这些类型的损伤
会导致局部肿胀、疼痛和运动功能受限等表现。
6. 先天性畸形
先天性畸形是一类由胎儿期发生异常引起的骨关节发育异常,常见于
新生儿和婴幼儿。
这些类型的畸形会导致身体某些部位发育不良,如
手足畸形等。
总之,骨关节疾病的类型繁多,不同类型的疾病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
及时发现和治疗骨关节疾病是保护身体健康的重要举措。
软组织及骨关节损伤的康复护理软组织损伤指的是皮肤、皮下浅深筋膜、肌肉、腱鞘、肌腱、韧带、滑膜囊、关节囊、椎间盘、周围神经血管等组织发生的病理损伤,不仅可引发患者出现损伤部位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等症状,还易诱发其出现关节僵直、关节周围炎、缺血性挛缩等并发症,骨关节损伤则是骨关节部位出现的损伤,可导致患者损伤关节出现疼痛、肿胀,活动障碍等症状,从而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工作。
因此,就需要软组织及骨关节损伤患者掌握相关的康复护理方法,加快自身预后康复,才能获得良好的预后。
一、软组织损伤的康复护理方法1.1体位护理卧床期间,患者应将患肢抬高,以降低组织和血管压力,这样不仅能减轻小腿疼痛和肿胀,还有还有助于淋巴液、渗出液回流。
为提高抬高患肢的舒适度,可在抬高患肢下垫软枕。
卧床期间,避免过度屈曲膝关节,以免妨碍静脉回流。
严禁取患侧卧位,以免皮瓣牵拉或受压而发生皮瓣痉挛、皮瓣缺血坏死等。
1.2饮食护理软组织损伤患者需多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和有助于组织恢复,少食蟹黄、虾子、鱼子、动物内脏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及油炸、油煎食物,以免加大体重而增加对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食物,并戒烟禁酒,以免影响伤口愈合,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可促进创口愈合。
1.3皮肤护理患者需注意保持患部皮肤干燥清爽,汗腺通畅,以免发生化脓性感染。
1.4康复训练护理局部肿胀消失后,患者可进行损伤肢体肌力,关节柔韧性、平衡和协调性及活动度等渐进性锻炼,病情稳定后,应尽早进行等长肌力训练,也即在患部肌肉上施加一定的阻力负荷,然后进行关节收缩运动,以促进肌肉耐力和动态肌力提升。
1.骨关节损伤的康复护理方法2.1饮食护理骨关节损伤患者应多食鸡蛋、洋葱、大蒜、卷心菜、芦笋、芽甘蓝等含硫的食物及富含维生素、胡萝卜素,黄酮类等含硫化合物的食物,原因为含硫及含硫化合物的食物不仅能促进骨骼、软骨等重建,还能促进钙的吸收,从而有助于促进患者预后康复。
《医学影像学》第一章骨关节与软组织内容一、概述二、影像学检查方法(一)X线检查:1、X线片;2、血管造影(二)CT检查:1、平扫;2、增强(三)MR检查:1、平扫;2、增强(四)超声检查:对软组织病变诊断有重要价值(五)放射性核素检查:骨病变敏感性高,特异性低三、影像观察分析四、正常影像解剖五、骨肌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六、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诊断:外伤、炎症、肿瘤、退行性变(一)X线检查X线片检查是骨骼肌肉系统的首选检查理由:良好自然对比,方便,价格低良好显示病变的位置,范围及病理缺点:1)重叠,早期病变不易检出2)软组织缺乏对比3)组织分辨力较CT、MRI低(二)CT检查1、CT适用于临床与X线诊断骨骼疾病有疑难时2、CT适用于骨骼解剖复杂的部位3、CT具有很高的组织分辨率平扫:了解结构复杂部位病变情况增强:用于显示病变血供情况、确定病变范围、发现病变有无坏死等,便于定性诊断(三)MRI检查1、MRI适应症:1)X线、CT后的进一步检查2)MRI对早期骨质破坏、隐匿性骨折优于CT 3)脊椎、椎管和椎间盘、关节及软组织结构显示优于CT4)对骨质增生、骨化、钙化显示不如CT2、检查方法:平扫:(1) T1WI、T2WI为基本扫描序列;(2) 脂肪抑制序列增强:动态增强扫描可了解血液灌注,了解病变性质(四)超声检查优势:多切面成像,实时、无创成像,软组织分辨率高;血流成像不足:穿透不足,空间分辨率低,骨骼对超声全反射临床应用: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病变,周围神经及血管成像影像观察分析影像学分析内容:解剖结构:正常或异常病理基础:病变的形态、大小、密度或信号改变,边缘,数目与分布,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影像诊断四确定:定有无病变病变定位病变定量(大小、范围、累及结构)病变定性骨、关节与软组织正常影像解剖软骨未钙化时X片上不显影骨的结构:密质骨、松质骨、骨髓腔骨的发育:骨化(膜化骨/和软骨内化骨)、生长小儿长骨的主要特点是有骺软骨,且未完全骨化,X线软骨不显影,分四部分:骨干、干骺端、骺板(骺线)、骺骨龄:发育过程中每一个骨骼的二次骨化中心出现时的年龄和骺与干骺端完全结合即骺线消失的年龄意义:通过正常标准比较可提示骨的发育过早或过晚成人长骨特点骨发育完全,骺线消失;分两部分:骨干、骨端关节影像解剖①直接连接②间接连接1)关节骨端骨性关节面:线样密质骨关节软骨:X线和CT不能区分,MRI呈等T1等T2信号,压脂呈较高信号2)关节间隙线表现为两个骨性关节面间的透亮间隙,关节间隙与解剖关节间隙不同,X线所见关节间隙包括关节软骨及其真正关节腔和少量滑液CT表现为关节骨端间的低密度间隙MRI表现可区分软骨和滑液脊柱由脊椎和其间的椎间盘所组成:颈7胸12腰5骶5尾4共33节,上小下大,四个弯曲椎间盘由纤维软骨板、髓核和纤维环构成MRI可准确评价椎间盘结构,发现椎间盘早期病变。
中国当代医药2019年1月第26卷第1期CHINA MODERN MEDICINE Vol.26No.1January 2019·骨科医学·骨关节炎(OA)和软组织损伤是临床骨科常见的疾病[1-2]。
OA 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不断提高,目前已成为导致患者疼痛、功能丧失、残疾的重要社会健康问题[3]。
而OA 和软组织损伤患者的患病部位往往会发生组织变性水肿、关节疼痛继而造成关节活动功能障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患者常需要长期药物治疗干预以改善关节的疼痛和晨僵症状[4]。
传统治疗药物主要包括阿片类镇痛药、非甾类抗炎药(NSAIDs)等[5]。
阿片类止痛效果好,但其具有一定的成瘾性,限制了该药的临床使用。
NSAIDs 具有抗炎、止痛双重治疗作用,但长期服用NSAIDs 可导致胃肠道和肾脏损害以及心血管风险增加等不良反应,其安全性也是一个值得关注和重视的问题[6]。
痛血康胶囊主要是由重楼、草乌、金铁锁和草血竭等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具有镇痛、消炎、活血化瘀、止血等作用,近年来在临床镇痛方面取得了广泛应用[7]。
本研究采用痛血康胶囊治疗骨关节炎和软组织损伤的临床效果谭哲1兰海21.遵义医学院骨科,贵州遵义563000;2.成都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四川成都610081[摘要]目的探讨痛血康胶囊治疗骨关节炎和软组织损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10个地区20余家医院门诊收治的994例原发性骨关节炎、软组织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痛血康胶囊口服进行治疗。
比较治疗前、治疗15d、治疗30d 后患者的疼痛程度、骨关节炎患者WOMAC 骨关节炎指数的变化情况以及软组织损伤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变化情况,并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15d 以及治疗30d 后患者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明显降低,各时间段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5d 以及治疗30d 患者的WOMAC 骨关节炎指数评分或临床症状评分均有所降低,各时间段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治疗期间,所有患者仅发生3例轻微不良反应,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30%。
四肢骨关节和软组织CT扫描技术标题:四肢骨关节和软组织CT扫描技术:深入解析与应用导语:四肢骨关节和软组织CT(Computerized Tomography)扫描技术是医学领域中一项重要的诊断方法。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技术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将简要介绍CT扫描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
随后,我们将重点讨论四肢骨关节和软组织CT扫描技术的具体应用,并探索其在临床诊断、手术规划和疾病监测等方面的价值。
最后,我们将总结文章,并给出个人的观点和理解。
第一部分:CT扫描基础知识和发展历程1. CT扫描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介绍- 介绍X射线的物理性质和其在CT扫描中的应用。
- 解释CT扫描的工作原理,包括X射线的生成、感知和重建过程。
2. CT扫描技术的发展历程- 探讨CT扫描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 强调CT扫描在医学影像学中的重要作用和应用。
第二部分:四肢骨关节CT扫描技术1. 骨关节CT扫描的意义和特点- 阐述为什么使用CT扫描来评估骨关节疾病和损伤。
- 强调CT扫描在骨关节解剖和病理学研究中的优势。
2. 四肢骨关节CT扫描的应用- 详细介绍四肢骨关节CT扫描在骨折、骨质疏松和关节退行性疾病等方面的应用。
- 说明CT扫描在骨关节手术规划和术前评估中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四肢软组织CT扫描技术1. 软组织CT扫描的意义和特点- 讨论为什么使用CT扫描来评估四肢软组织疾病和损伤。
- 强调CT扫描在软组织病理学研究中的优势。
2. 四肢软组织CT扫描的应用- 详细介绍四肢软组织CT扫描在肿瘤、感染和软组织损伤等方面的应用。
- 说明CT扫描在疾病监测和治疗响应评估中的重要性。
总结:通过对四肢骨关节和软组织CT扫描技术的深入讨论,我们发现这一技术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骨关节CT扫描可帮助医生准确评估骨折和关节退行性疾病等病变,为手术规划和术前评估提供重要信息。
软组织CT扫描则有助于评估肿瘤和感染等软组织疾病,实现疾病的监测和治疗响应评估。
第九章骨关节与软组织病例9-1【临床病史】患者,女,1岁,因“跌倒后右上臂活动受限2小时”来医院就诊,行右尺桡骨正侧位片检查。
【描述】右尺桡骨远端干骺端宽大、展开,中央部凹陷呈杯口状,干骺端骨小梁粗糙、紊乱,呈毛刷状,自干骺端向骨骺方向延伸,骨骺与干骺端间距增大。
【诊断】佝偻病。
【鉴别诊断】1.各种代谢性佝偻病: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2.骨质疏松:主要表现骨密度减低,骨小梁稀少、变细,骨皮质变薄,但边缘清晰,病理骨折多见,但少有骨骼畸形。
病例9-2【临床病史】患者,女,69岁,因“腰部疼痛3月余,近1周加重”来医院就诊,行腰椎CT重建检查。
【描述】腰椎椎体骨质密度弥漫性减低,骨皮质变薄,横行骨小梁减少,纵行骨小梁相对明显,腰3上下缘内凹,椎间隙增宽,呈双凸状,椎体呈双凹状;腰1、腰4-5椎体内结构消失,椎体变扁呈楔变。
【诊断】骨质疏松症。
【鉴别诊断】1.骨质软化症:X线平片及CT主要表现为骨小梁变细、减少,骨皮质变薄,边缘模糊不清,有骨骼畸形和假骨折线形成。
2.骨髓瘤:肿瘤多位于中轴骨和四肢骨近端等红骨髓集中区,尿中Bence-Jones蛋白,骨髓涂片可找到骨髓瘤细胞。
X线平片及CT主要鉴别点有穿凿状、鼠咬状或蜂窝状骨质破坏。
3.转移瘤:所致椎体骨折多为一致性塌陷或变扁,有椎体边缘或椎弓根骨质破坏。
常能找到原发肿瘤。
病例9-3【临床病史】患者,女,3岁,因“发现左手先天性6指畸形3年”来医院就诊,行左手正斜位片检查。
【描述】左手第一远节指骨多指畸形,并与近节指骨形成指间关节。
【诊断】多指畸形。
【鉴别诊断】并指畸形:两个以上手指部分或全部组织成分先天性病理相连。
病例9-4【临床病史】患者,男,9岁,因“发现先天性右肩畸形9年”来医院就诊,行双肩关节正位片及双肩关节CT重建检查。
【描述】左侧肩胛骨处于较高的位置,左侧肩关节高于右侧肩关节。
【诊断】先天性左侧高肩胛骨症。
【鉴别诊断】肩关节脱位:常于肩关节锁骨下型前脱位鉴别,结合临床外伤病史有助于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