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物料衡算
- 格式:ppt
- 大小:75.55 KB
- 文档页数:10
物料衡算物料衡算的准则就是质量守恒定律,即“进入一个系统的全部物料必等于离开这个系统的全部物料,再加上过程损失量和在系统中积累量”。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对研究系统作物料衡算,可由下式表示[13]:∑G进=∑G出+∑G损+∑G积其中式中:∑G进——输入物料量总和;∑G出——输出物料量总和;∑G损——总的物料损失量;∑G积——系统中的积累量。
根据设计任务,苯酐生产能力为80000吨/年,产品纯度达到99.9wt%按照8000小时开工计算,每小时的生产能力:80000×1000×99.9%/8000= 9990kg/h3.1 反应器中氧化反应的物料衡算3.1.1 氧化反应过程的衡算基准本次设计以每小时生产9990kg为基准,进料量9400kg/h,转化率99.8%;生成苯酐的选择性约为0.8;空气与邻二甲苯进料比为9.5:1;主要副产品为苯酞、顺酐、苯甲酸、柠槺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
3.1.2 氧化反应过程的物料衡算图画出衡算方框图,标出有关计算目标,然后进行计算:图3-1 反应过程物料衡算图3.1.3 氧化反应过程的物料衡算:邻二甲苯与空气催化氧化的主反应式:106 32 148 18x 3y 9990 z所以主反应中:(1)邻二甲苯消耗量:9990148106=x x = 7155 kg/h 氧气消耗量:9990148y 332=⨯ y =6480 kg/h 水的生成量: 9990148z 318=⨯ z = 3645 kg/h (2) 邻二甲苯转化率为99.8%,且邻二甲苯的进气量为9400kg/h ,所以: 邻二甲苯生产苯酐的选择性为:7155/9400/99.8%=77.27%。
(3)设计进料空邻比为9.5:1,所以空气进料量计算:5.91w 9400=w 空 =89300 kg/h 空气中 O 2所占的比例为21%,所以工艺空气中氧气的进料量:w 氧 = 89300×21%= 18753kg/h 。
物料衡算物料衡算是化工计算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是能量衡算的基础。
一般在物料衡算之后,才能计算所需要提供或移走的能量。
通常,物料衡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已有的生产设备或装置,利用实际测定的数据,算出另一些不能直接测定的物料量。
用此计算结果,对生产情况进行分析、作出判断、提出改进措施。
另一种是设计一种新的设备或装置,根据设计任务,先作物料衡算,求出进出各设备的物料量,然后再作能量衡算,求出设备或过程的热负荷,从而确定设备尺寸及整个工艺流程。
物料衡算的理论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即在一个孤立物系中,不论物质发生任何变化,它的质量始终不变(不包括核反应,因为核反应能量变化非常大,此定律不适用)。
3-1物料衡算式1、化工过程的类型化工过程操作状态不同,其物料或能量衡算的方程亦有差别。
化工过程根据其操作方式可以分成间歇操作、连续操作以及半连续操作三类。
或者将其分为稳定状态操作和不稳定状态操作两类。
在对某个化工过程作物料或能量衡算时,必须先了解生产过程的类别。
闻歇操作过程:原料在生产操作开始时一次加入,然后进行反应或其他操作,一直到操作完成后,物料一次排出,即为间歇操作过程。
此过程的特点是在整个操作时间内,再无物料进出设备,设备中各部分的组成、条件随时间而不断变化。
连续操作过程:在整个操作期间,原料不断稳定地输入生产设备,同时不断从设备排出同样数量(总量)的物料。
设备的进料和出料是连续流动的,即为连续操作过程。
在整个操作期间,设备内各部分组成与条件不随时间而变化。
半连续操作过程:操作时物料一次输入或分批输入,而出料是连续的,或连续输入物料,而出料是一次或分批的。
稳定状态操作就是整个化工过程的操作条件(如温度、压力、物料量及组成等)如果不随时间而变化,只是设备内不同点有差别,这种过程称为稳定状态操作过程,或称稳定过程。
如果操作条件随时间而不断变化的,则称为不稳定状态操作过程,或称不稳定过程。
间歇过程及半连续过程是不稳定状态操作。
第三章物料衡算3.1 概述1.概念: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以生产过程或生产单元设备为研究对象,对其进出口处进行定量计算,称为物料衡算。
2.意义:通过物料衡算可以计算原料与产品间的定量转变关系,并计算各种原料的消耗量,各种中间产品、副产品的产量、损耗量及组成。
物料衡算是所有工艺计算的基础,通过物料衡算可确定设备容积、台数、主要尺寸,同时可进行热量衡算、管路尺寸计算等。
3.2 物料衡算的基础物料衡算的基础是物质的守恒定律,即进入一个系统的全部物料量必等于离开系统的全部物料量,再加上过程中的损失量和在系统中的积累量。
亦即:∑m1=∑m2+∑m3+∑m4式中∑m1—输入物料量总和,kg;∑m2—输出物料总量和,kg;∑m3—物料损失量总和,kg;∑m4—物料积累量总和,kg;当系统内物料积累量为零时,上式可写成:∑m1=∑m2+∑m33.3 物料衡算的基准1. 间歇式操作过程:常采用一批原料为基准进行计算2. 连续式操作过程:可采用单位时间产品数量或原料量为基准进行计算。
3. 本设计的生产方式为间歇式生产。
4. 包装形式:纸板桶,25kg/桶。
3.4 物料衡算的过程3.4.1 生产规程本次设计内容为化学原料药多功能生产车间工程项目,该车间拟生产阿齐沙坦〔产品年产量为25t/a〕。
该工厂每年根据节假日、设备维护与工艺验证时间,全年生产时间为250天。
生产组织根据车间工艺要求可采用以下倒班方式:倒班方式一:3 班制/天,每天生产时间24 h〔0:00-24:00〕,每周工作5 天;倒班方式二:2 班制/天,每天工作16 h〔7:00-23:00〕,每周工作7 天;注:倒班方式任选其中1 种或2 种组合;结晶釜日常连续运行不纳入倒班时间。
3.4.2 原辅料衡算过程1. 阿齐沙坦原辅料衡算过程每批产生硫辛酸4 桶,包装规格25kg /桶,一批的产量为:4×25=100kg生产一批阿齐沙坦需要AZ-5量为:100÷÷÷÷÷÷÷×0.99=270.29kg杂质含量:273.02-270.29=2.73kg (1) 环合工序物料衡算投料量:×0.5=136.51kg×0.80=218.42kg×0.2=54.60kg×0.20=54.60kgAZ-6(2) 加成工序物料衡算投料量:×0.91=248.4 5kg÷0.8=310.56kg×0.2=62.11kg环合工序物料衡算结果(2) 加成工序物料衡算投料量:×0.91=248.4 5kg×1.02=253.42kg盐酸羟胺×1.20=298.14kg×4.80=1192.56kg×3.66=909.33kg乙醇:248.4 5×加成工序物料衡算结果(3) 缩合工序物料衡算投料量:××0.2=37.28kg×0.28= 52.17kg×4.12=767.71kg×缩合工序物料衡算结果(4) 环合工序物料衡算投料量:××3.20=488.95kg×÷×环合工序物料衡算结果(5) 水解工序物料衡算投料量:××6.6=816.87kg×0.25=30.94kg×0.15=18.57kg水解工序物料衡算结果(6) 精制工序物料衡算①投料量:××4.00=435.66kg×0.10=10.89kg(7) 粉碎包装按要求粉碎、总混、内包、外包、入库。
化工中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公式一、物料衡算公式1.物料总量计算公式物料总量计算公式可以根据物质的密度(ρ)和体积(V)来计算。
公式如下:物料总量=密度×体积2.物料质量计算公式物料质量计算公式可以根据物质的密度(ρ)、体积(V)和物质的质量(m)之间的关系得出。
公式如下:质量=密度×体积3.物料浓度计算公式物料浓度计算公式可以根据溶质的质量(m)和溶液的体积(V)来计算。
公式如下:浓度=质量/体积4.溶液的重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溶液的重量可以根据溶液的密度(ρ)和溶液的体积(V)相乘得到。
公式如下:重量=密度×体积1.热量传递计算公式热量传递计算公式可以用于计算传热功率(Q)和传热面积(A)之间的关系。
公式如下:Q=h×A×ΔT其中,h为传热系数,ΔT为温差。
2.物料的热量计算公式物料的热量计算公式可以根据物料的质量(m)、比热容(Cp)和温度变化(ΔT)来计算。
公式如下:热量=质量×比热容×温度变化3.水的蒸发热计算公式水的蒸发热计算公式可以根据水的质量(m)和蒸发热(ΔHvap)来计算。
热量=质量×蒸发热三、补充说明1. 密度(ρ)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常用的单位有千克/立方米(kg/m^3)或克/立方厘米(g/cm^3)。
2. 比热容(Cp)是物质单位质量的热容量,表示单位质量物质温度升高1℃所需的热量,常用的单位是千焦/千克·℃(kJ/kg·°C)或焦/克·℃(J/g·°C)。
3.传热系数(h)是衡量热传导性能的参数,表示单位面积上的热量流入或流出的速率,常用的单位是瓦特/平方米·℃(W/m^2·°C)。
4.温度变化(ΔT)是物质的温度差,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或开尔文(K)。
5. 蒸发热(ΔHvap)是物质从液态转变为气态所需的热量,常用的单位是焦耳/克(J/g)或千焦/千克(kJ/kg)。
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物料衡算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以生产过程或生产单元设备为研究对象,对其进出口处进行定量计算,称为物料衡算。
通过物料衡算可以计算原料与产品间的定量转变关系,以及计算各种原料的消耗量,各种中间产品、副产品的产量、损耗量及组成。
物料衡算的基础物料衡算的基础是物质的质量守恒定律,即进入一个系统的全部物料量必等于离开系统的全部物料量,再加上过程中的损失量和在系统中的积累量。
∑G1=∑G2+∑G3+∑G4∑G2:——输人物料量总和;∑G3:——输出物料量总和;∑G4:——物料损失量总和;∑G5:——物料积累量总和。
当系统内物料积累量为零时,上式可以写成:∑G1=∑G2+∑G3物料衡算是所有工艺计算的基础,通过物料衡算可确定设备容积、台数、主要尺寸,同时可进行热量衡算、管路尺寸计算等。
物料衡算的基准(1)对于间歇式操作的过程,常采用一批原料为基准进行计算。
(2)对于连续式操作的过程,可以采用单位时间产品数量或原料量为基准进行计算。
物料衡算的结果应列成原材料消耗定额及消耗量表。
消耗定额是指每吨产品或以一定量的产品(如每千克针剂、每万片药片等)所消耗的原材料量;而消耗量是指以每年或每日等时间所消耗的原材料量。
制剂车间的消耗定额及消耗量计算时应把原料、辅料及主要包装材料一起算入。
热量衡算制药生产过程中包含有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往往伴随着能量变化,因此必须进行能量衡算。
又因生产中一般无轴功存在或轴功相对来讲影响较小,因此能量衡算实质上是热量衡算。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或冷量会使物料温度上升或下降,为了保证生产过程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则外界须对生产系统有热量的加入或排除。
通过热量衡算,对需加热或冷却设备进行热量计算,可以确定加热或冷却介质的用量,以及设备所需传递的热量。
热量衡算的基础热量衡算按能量守恒定律“在无轴功条件下,进入系统的热量与离开热量应该平衡”,在实际中对传热设备的衡算可由下式表示Q1+Q2+Q3=Q4+Q5+Q6(1—1)式中:Q1—所处理的物料带入设备总的热量,KJ;Q2—加热剂或冷却剂与设备和物料传递的热量(符号规定加热剂加入热量为“+”,冷却剂吸收热量为“-”),KJ;Q3—过程的热效率,(符号规定过程放热为“+”;过程吸热为“-”)Q4—反应终了时物料的焓(输出反应器的物料的焓)Q5—设备部件所消耗的热量,KJ;Q6—设备向四周散失的热量,又称热损失,KJ;热量衡算的基准可与物料衡算相同,即对间歇生产可以以每日或每批处理物料基准。
物料衡算计算公式物料衡算是指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和生产工艺流程,计算出生产所需的物料数量和成本的过程。
其目的是为了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避免物料的浪费和成本的过度支出。
物料衡算的计算公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总物料需求量计算公式总物料需求量=产品数量×单位产品所需物料数量这个公式用于计算生产特定数量产品所需的物料数量。
其中,产品数量是指计划生产的产品数量,单位产品所需物料数量是指生产一个产品所需的各种物料的用量。
2.物料补给计算公式物料补给=总物料需求量-物料库存量物料补给是指为满足生产需求而需要从供应商处采购的物料数量。
物料库存量是指当前仓库中已有的物料数量。
3.物料成本计算公式物料成本=物料单价×物料补给量物料成本是指为满足生产需求而采购物料所需支付的费用。
物料单价是指单个物料单位的价格,物料补给量是指需要从供应商处采购的物料数量。
4.物料利用率计算公式物料利用率=(总物料需求量-物料浪费量)/总物料需求量物料利用率是指生产过程中物料的有效利用程度。
物料浪费量是指因为工艺操作不当、设备故障等原因导致物料的损失量。
5.物料损耗计算公式物料损耗=总物料需求量-实际使用量物料损耗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的物料的损失量。
实际使用量是指实际上被用于生产的物料数量。
6.物料价格调整计算公式调整后物料价格=原物料价格×调整系数物料价格调整是指根据市场行情或其他因素调整物料价格的过程。
调整系数是一个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数值,用于对原物料价格进行调整。
总之,物料衡算的计算公式主要包括总物料需求量计算、物料补给计算、物料成本计算、物料利用率计算、物料损耗计算和物料价格调整计算等。
通过合理地运用这些公式,可以对物料需求和成本进行科学的计算和控制,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物料衡算的步骤与方法(一)物料衡算的步骤与方法1. 引言物料衡算是生产和供应链管理中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到对物料数量和价值的准确计算和管理。
本文将介绍物料衡算的步骤与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2. 步骤2.1 确定衡算目标在进行物料衡算前,首先需要明确衡算的目标。
这可以包括衡算物料的成本、库存价值、销售数量等。
明确目标可以帮助确定后续的衡算方法和指标。
2.2 收集数据收集相关的数据是进行物料衡算的基础。
这包括物料的进货价格、销售价格、销售数量、库存数量等。
可以通过内部系统、供应商提供的信息或者实地调查等方式获得所需的数据。
2.3 确定衡算方法根据衡算目标和所需数据,选择合适的衡算方法。
常见的衡算方法包括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等。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2.4 进行衡算计算使用选择的衡算方法,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计算。
这包括计算物料的成本、库存价值、销售金额等指标。
可以借助计算软件或者自行编写程序来进行计算,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2.5 分析和解读结果完成衡算计算后,需要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
将所得指标与目标进行对比,了解物料衡算的情况。
对衡算结果进行解读,可以发现潜在问题、改进机会以及优化方案等。
3. 方法3.1 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是一种常用的物料衡算方法。
它根据不同批次物料的进货价格和数量,计算出平均成本。
通过平均成本可以得出物料的价值和库存成本。
3.2 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是一种常用的库存管理方法,也可以用于物料衡算。
它假设先进入库存的物料也是先被销售出去,根据这个假设,可以得到物料的成本和库存价值。
3.3 后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和先进先出法相反,它假设最后进入库存的物料先被销售出去。
根据这个假设,可以计算出物料的成本和库存价值。
结论物料衡算是生产和供应链管理中重要的环节,它可以帮助企业准确计算物料的成本、库存价值等指标。
本文介绍了物料衡算的步骤和常用方法,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物料衡算三.⼯艺设计计算3.1 物料横算3.1.1物料衡算的意义物料横算,是在已知产品规格和产量前提下算出所需原料量、废品量及消耗量。
同时,还可拟定出原料消耗定额,并在此基础上做能量平衡计算。
通过物料横算可算出:(1)实际动⼒消耗量(2)⽣产过程所需热量或冷量(3)为设备选型、决定规格、台数(或台时产量)提供依据(4)在拟定原料消耗定额的基础上,可进⼀步计算⽇消耗量,每⼩时消耗量等设备所需的基础数据。
综上所述,物料衡算是紧密配合车间⽣产⼯艺设计⽽进⾏的,因此,物料衡算是⼯艺设计过程的⼀项重要的计算内容。
3.1.2物料横算的⽅法塑料制品的⽣产过程多采⽤全流程、连续操作的形式。
物料衡算的步骤如下:(1)确定物料衡算范围,画出物料衡算⽰意图,注上与物料衡算有关的数据。
物料衡算⽰意图如下:(2)说明计算任务。
如:年产量、年⼯时数等。
(3)选定计算基准。
⽣产上常⽤的计算基准有:①单位时间产品数量或单位时间原谅投⼊量,如:kg/h,件/h,t/h(连续操作常采⽤此种基准);②加⼊设备的原料量(间歇操作常采⽤此种基准)。
(4)由已知数据,根据下列公式进⾏物料衡算:ΣG1=ΣG1+ΣG3式中:ΣG1——进⼊设备的物料量总和ΣG2——离开设备的正品量和次品量总和ΣG3——加⼯过程中物料损失量总和(5)收集数据资料。
⼀般包括以下⽅⾯:①年⽣产时间:连续⽣产300~350 d间歇⽣产200~250 d连续⽣产时,年⽣产的天数较多,在300d左右,其他时间将考虑全长检修,车间检修或5%~10%意外停机。
当间歇⽣产时,就要减去全年的休息⽇,⽬前为双休⽇加上法定假⽇全年约为110d,所以间歇⽣产⽐连续⽣产少110个⼯作⽇。
总之,确定了每年有效地⼯作时数后就能正确定出物料衡算的时间基准,算出每⼩时的⽣产任务,进⽽在以后的计算中选定设备的规格。
具体的选择天数要通过分析得出。
②有关定额、合格率、废品率、消耗率、回收率等。
在任何⼀个产品加⼯过程中,合格产品都不是百分之百。
三、物料平衡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一)水泥厂的物料平衡计算1.烧成车间生产能力和工厂生产能力的计算 (1)年平衡法计算步骤是:按计划任务书对工厂规模(水泥年产量的要求),先计算要求的熟料年产量,然后选择窑型、规格,标定窑的台时产量,选取窑的年利用率,计算窑的台数,最后再核算出烧成系统和工厂的生产能力。
①要求的熟料年产量可按式(3-1)计算: Q y =ped ---100100G y (3-1)式中 Q y ——要求的熟料年产量(t/a );G y ——工厂规模(t/a );d ——水泥重视高的掺入量(%);e ——水泥中混合材的掺入量(%); p ——水泥的生产损失(%),可取为3%~~5%。
当计划书任务书规定的产品品种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但所用的熟料相同时,可按下式分别求出每种水泥要求的熟料年产量,然后计算熟料年产量的总和。
Q y1=pe d ---10010011G y1(3-2)Q y2=pe d ---10010022G y2(3-3)Qy=Q y1+Q y2(3-4)式中 Q y1,Q y2——分别表示每种水泥要求的熟料年产量(t/a );G y1,G y2——分别表示每种水泥年产量(t/a ); d 1,d 2——分别表示每种水泥中石膏的渗入量(%); e 1,e 2——分别表示每种水泥中混合材的渗入量(%); Q y ——两种熟料年产量的总和(t/a )。
②窑的台数可按式(3-5)计算:n=1.8760h QQyη (3-5)式中 n ——窑的台数;Q y ——要求的熟料年产量(t/a );Q h.1——所选窑的标定台时产量【t/(台·h)】;η——窑的年利用率,以小数表示。
不同窑的年利用率可参考下列数值:湿法窑0.90,传统干法窑0.85,机立窑0.8~0.85,悬浮预热器窑、预分解窑0.85;8760——全年日历小时数。
算出窑的台数n 等于或略小于整数并取整数值。
例如,n=1.9,取为两台,此时窑的能力稍有富余,这是允许的,也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