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改革——以人文素质教育公选课外国文学名著
- 格式:pdf
- 大小:348.44 KB
- 文档页数:4
文学素养课程简介文学素养课程简介文学素养是指人们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获得的一种丰富、独特的人文精神。
这种精神不仅包含了文学作品的内涵和价值,还包括了文学作品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人性、道德观念、思想意识等方面。
因此,文学素养对人们的人文修养和道德素质有着深远的影响。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和赏析文学作品的能力,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许多学校都开设了文学素养课程。
文学素养课程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思维品质和语言能力,使学生能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发掘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精神和韵味,同时也能够通过作品了解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知识。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文学素养课程通常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一、文学理论知识在文学素养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一些基本的文学概念及理论知识,如文学流派、文学作品的基本构成要素、写作技巧、文学批评等。
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和分析的能力。
二、文学作品阅读和分析在文学素养课程中,学生将通过阅读著名文学作品,如古代文学经典、现代文学名著等,了解和领悟文学作品的主题、情节、形式和意义。
同时,学生也将学习到文学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如情景分析、角色分析、主题分析等。
三、文学作品家园在文学素养课程中,学生将建立一个文学作品家园,以对文学作品进行分类、整理和归纳。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并能够将所学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文学作品创作在文学素养课程中,学生也将有机会进行文学作品创作,如诗歌、小说、散文等。
这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总之,文学素养课程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够对学生的人文修养和道德素质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学生需要注重对文学概念、文化背景和主题内涵等方面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需要注重对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的训练。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从而成为一名有情怀、有思考、有创造力的人。
人文素养大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部作品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A. 《红楼梦》B. 《西游记》C. 《三国演义》D. 《牡丹亭》答案:D2.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著名命题?A. 庄子B. 孔子C. 笛卡尔D. 亚里士多德答案:C3.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四大文明古国”?A. 古埃及B. 古印度C. 古希腊D. 古代中国答案:C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哪个学派的道德准则?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答案:A5.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哪个朝代?A. 宋朝B. 唐朝C. 明朝D. 清朝答案:A6. 下列哪位作曲家不是印象派音乐的代表人物?A. 德彪西B. 拉威尔C. 贝多芬D. 萨蒂答案:C7. 以下哪个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建筑?A. 埃菲尔铁塔B. 圣彼得大教堂C. 帕特农神庙D. 泰姬陵答案:B8.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哪位诗人的艺术特色?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白居易答案:C9. 以下哪部作品不是海明威的创作?A. 《老人与海》B. 《太阳照常升起》C. 《百年孤独》D. 《永别了,武器》答案:C10.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是哪家公司的宣传口号?A. AppleB. GoogleC. MicrosoftD. Lenovo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孔子提倡的“仁爱”思想,其核心是“________”。
答案:爱人12. 被誉为“诗圣”的唐代诗人是________。
答案:杜甫13. 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系统是________。
答案:大堡礁14. 欧洲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________”。
答案:理性主义15. 《蒙娜丽莎》是意大利艺术家________的代表作。
答案:达芬奇16. 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今天的________。
答案:西安17. 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的重要文献《人权宣言》主张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
贵州财经学院教案2006 ~200 7 学年度第一学期分院(部)文化传播学院教研室汉语言文学课程名称外国文学任教专业年级、班级汉语言04级教师姓名陶淑琴职称讲师使用教材外国文学简编贵州财经学院教务处制说明:1、本表原则上以每章为单位填写。
2、此表后面为本次安排的授课内容的教案正文。
一、为什么要学习外国文学《外国文学史》课,强化了文学现象的横向联系和纵向动态过程。
《外国文学史》课程的意义首先是让我们了解数千年来外域丰富多彩的文学成就,是我们对于人类文学创造和探索历程的了解变得完整全面。
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方针要求我们有广阔的、比较的视野。
二、学习的主要内容及要求《外国文学史》分为西方(欧美)外国文学与东方外国文学两大部分,其中西方部分是重点。
欧美文学中共分七个时期,即古代文学、中古文学、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19世纪文学和20世纪文学。
19世纪欧美文学又分三部分:19世纪早期浪漫主义文学,19世纪中期现实主义文学和19世纪后期现实主义文学。
20世纪文学又分为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两大部分。
这样,就形成了《外国文学史》课程的历史时代和文学流派交替相结合的课程内容系统。
三、怎样学习外国文学讨论发言。
略。
说明:1、本表原则上以每章为单位填写。
2、此表后面为本次安排的授课内容的教案正文。
第一节概述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是欧洲文学的发源地。
古希腊位于欧洲南部,包括今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西岸和爱琴海中的许多岛屿。
古罗马城邦位于意大利半岛上,在地中海中央。
古希腊文学的发展可分三个时期:(1)氏族公社制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2)雅典奴隶主民主制时期(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主要成就是戏剧和文艺理论,史称“古典时期”;(3)希腊化时期(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文学成就不大,只有新喜剧对后世文学有一定影响。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2月第1期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之重——文学艺术教育邱守仪(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福建福州350012)摘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存在先天缺陷——重技能而轻精神,对此我们还没有足够的重视和警惕,本文探讨了其中的原因和表现;文学艺术具有突出的教育功能和精神超越功能,本文描述了这些功能的表现方式,并认为文学艺术教育是拯救当代人类精神危机的有效手段,高职院校应该以文学艺术教育为重要手段,切实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尤其是人文精神培育。
关键词:精神培育;文学艺术;高职教育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940(2009)01—0Q50—0Q5高考有如指挥棒。
自从2007年福建高考语文考试内容增加“文学经典名著阅读”之后,久违了的文学名著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中学开始重视名著阅读教学,学生书包里也开始出现《:红楼梦》、《三国演义》、《家》、《巴黎圣母院》、《大卫科波菲尔》,甚至《论语》《孟子》等文学文化经典。
尽管对目前的中学教育而言,重视名著阅读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高考,但是随着接触文学作品机会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孩子喜欢上文学作品。
我们欣喜地看到,文学正充实着孩子们的文化素养,丰富着他们的精神世界,孩子们心中精神之树正破土而出。
进入高等教育,情况反而不再令人欣慰。
据2007年《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育改革研讨会纪要》,有关专家在对全国100所本科高校大学语文课程开设情况的随机调查中发现,当前不再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高校己达到26%,而在开设该课程的高校中,有不少已将其“降格”为公选课;有不少高校现在面临的不是如何开的问题,而是开不开的问题;专家认为,就目前状况而言,我们正遭遇“母语危机”,文、理、工学生都存在语言表达的缺陷。
可以肯定,在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不开设此类课程的学校远不止这个数。
这意味着,我们所遭遇的问题更加严重。
人的存在状态可以分为生物、生理和精神三个层次,精神性存在才是人类最本质的存在。
大学人文素养选修课管理办法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大学本科学分制学籍管理条例(试行)》第十一条之规定,进一步加强人文素养选修课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人文素养选修课的开课与选修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一、人文素养选修课的分类与建设1.根据我校人才培养计划要求和选课操作需要,人文素养选修课共划分为两大类:素质拓展类和专业类公共选修课。
素质拓展类公共选修课:(1)有利于增强学生机械创新设计、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竞赛等方面能力的课程;(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身体心理素质的课程;(3)有利于增强学生应用能力,如计算机、写作、创作、应用文写作、演讲、口头表达等方面的课程;(4)有利于增长学生文学、艺术(如;诗歌、舞蹈、绘画、美术、电影、造型等)方面的知识、技能与修养的课程;(5)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设计规划方面的课程。
专业类公选课指我校各专业培养计划设置的相应课程,可分为自然科学类、人文社会科学类与经济管理类:(1)专业性不太强,能面向其他专业开设的、与本学院学科知识相关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工程意识、设计意识,了解技术发展史、工程发展史及其特点、工程名家、名人成功史、历史著作、工程项目等方面的课程;(2)本学院相关专业设置的课程,适合面向其他专业开设的课程。
2.开设高水平的人文素养选修课是各院(部)的共同责任,各院(部)应把建设高水平的人文素养选修课纳入课程建设的范围。
文科院(部)要加强人文社会科学选修课建设,开出增长知识、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深受学生欢迎的人文素养选修课;理工科院(部)也要重视自然科学选修课的建设,尤其是要考虑文科学生的特点,开出通俗易懂、提高文科学生科学素养的人文素养选修课。
各院(部)在每学期至少要开出5门以上的人文素养选修课,供学生选修。
二、人文素养选修课的申报与审批1.开课申报时间:每学期第15-18周提出开课申请,审批通过后于下学期开课。
《人文素养》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及代码:人文素养(12TS1001)课程学分与学时:2 分/ 32学时(课堂讲授32 学时)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特殊教育(听障)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学习本课程,着眼于对听障大学生的文化品位、文化素质、审美情趣和道德良知的培养,提高学生汉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尤其是注重阅读理解和综合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水平。
通过文化与科学的融会贯通,文理学科的知识渗透,补充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思维创造力、想象力和自学能力,同时进一步掌握汉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从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言语交际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本课主要以中外文学经典为主要学习和讲授篇章。
教学时数为32课时。
主要内容包括:文学欣赏与人文修养、中国古典诗词赏析、散文欣赏、小说欣赏、电影欣赏、名画赏析等。
具体如下:第一章人文精神与人文素养(6学时)第一节绪论一、从“人文素养”说到“人文精神”1.人文精神的内涵2.人文精神的演进3.现代人文精神与真善美二、领导者的人文关怀第二节大学生人文素养一、大学生素质修养现状1.什么是素质和修养2.素质的主要内容二、素质修养缺失的原因三、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1.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2.对人文教育认识存在误区3.课外单调乏味,缺乏人文气息四、提升大学生素质修养的措施1.确立做人的基本品德2.应对环境的问题3.涵养功夫和仪表风度4.自我意识的提高五、素质修养提升对个人产生怎样的影响六、如何培育人文素养第二章文学欣赏(16学时)第一节概述一、何谓文学:艺术地掌握世界二、文学与人生三、文学欣赏1.文学的四要素和文学活动2.如何欣赏文学3.欣赏的技巧4.文学欣赏几个重要的环节第二节文学欣赏一、散文1.散文的“真”与“美”2.散文的情趣与理趣二、小说1.黛玉葬花词2.伤逝3.简爱三、戏剧欣赏1.雷雨2.汉宫秋·灞桥送别四、诗词歌赋1.李清照及作品欣赏2.杜甫及作品欣赏3.苏轼及作品欣赏4.教我如何不想她等现代诗欣赏第三章电影欣赏(6学时)第一节影视欣赏概述一、关于电影二、怎样欣赏一部电影1.主题2.艺术编写3.文化思潮第二节电影作品赏析1. 《阿甘正传》2. 《心灵捕手》第四章名画赏析(4学时)1.《花气熏人帖》等书法作品欣赏2.中国画、写意画等名画欣赏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与讨论结合的教学方式,因为本班为听障大学生,所以在讲授上注意多应运视像材料和板书,较其它班级降低难度,在篇章选择上也应考虑学生实际。
贵州大学《英国文学》课程体系改革探索宁梅,范翠华,胡新建摘要:《英国文学》是我国高校本科英语类专业的核心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英美文学常识、语言能力、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是国内高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
贵州大学《英国文学》课程通过课程体系改革,实施“五化”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建立起一套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特点的《英国文学》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注重“教得好”,更注重“学得好”,提高课堂教学成效,实现对学生的思政引领、人文素养、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以达到金课“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两性一度”的标准,为新时代英语专业合格人才的培养做出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英国文学》;课程体系改革;思政引领;“五化”模式随着新时代国家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趋势,国家教育部相继出台一系列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教学指南等。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把思政育人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指出,外语专业的目标是要“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和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外语专业人才;2019年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指出,英语专业应“努力培养具备沟通能力、人文素养、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英语专业人才和复合型英语人才”。
根据这些新的要求,“当下英语类专业教学领域正在积极探索英语类课程思政新模式和协同育人新举措”⑴為努力培养符合新时代需要的英语人才。
在英语专业的课程中,《英国文学》这门课程能够较好实现融合思政育人和协同育基金项目: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贵州高校《英国文学》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以贵州大学为例”(2019014)。
作者简介:宁梅,女,贵州毕节人,博士,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范翠华,女,四川南充人,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