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物理八下《生活中的透镜》教案4
- 格式:doc
- 大小:82.00 KB
- 文档页数:3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掌握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的成像过程;(2)大体了解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过程和方法(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喜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照相机、投影仪成像的光路图。
教学难点:照相机、投影仪成像的光路图。
◆课前准备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硬纸板、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或蜡纸、毛玻璃◆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教师活动:播放有关哈勃太空望远镜的视频。
学生活动:观看老师播放的视频。
教师活动:展示水滴下落至水面激起水花的图片。
学生活动:观看老师展示的图片。
新课教学一、幻灯机和投影仪教师活动:展示投影仪的实物图片和结构简图。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演示幻灯机工作的原理(画出光路图、注意物像大小,物像正倒、物距和像距等)。
播放视频《投影仪是怎么工作的.mp4》。
师生活动:总结投影仪成像的特点。
投影仪成像的特点:1.投影仪(或幻灯机)成放大、倒立的像;2.f<u<2f,v>2f;3.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二、照相机教师活动:展示数张照相机拍摄到的水滴落至水面的图片。
教师活动:展示照相机的实物图和原理图。
学生活动:讨论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教师活动:讲解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它主要由镜头、光圈、快门和暗盒等部件组成。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盒中的感光胶片(或感光元件)相当于光屏。
选定被拍摄的景物后,调节镜头到胶片(或感光元件)的距离,由于被摄景物一般是在镜头的2倍焦距以外,因此胶片(或感光元件)上会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从而使胶片(或感光元件)感光,影像便记录在胶片(或感光元件)上。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透镜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透镜的定义和分类2.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和区别3. 透镜的光学性质4. 生活中的透镜现象5. 透镜的应用和实际意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和区别,生活中的透镜现象,透镜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2. 教学难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透镜在生活中应用的原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活中的透镜现象。
2. 利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3.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体会透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透镜的定义和分类2. 第二课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和区别3. 第三课时:透镜的光学性质4. 第四课时:生活中的透镜现象(一)5. 第五课时:生活中的透镜现象(二)6. 第六课时:透镜的应用和实际意义7. 第七课时:实践活动:制作简易望远镜六、教学评价1. 评价标准:(1)能准确地描述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和特点。
(2)能够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
(3)能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透镜现象,并运用所学知识解释。
(4)能够运用透镜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制作简易望远镜等。
2. 评价方法:(1)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凸透镜和凹透镜概念的理解。
(2)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和操作能力。
(3)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检查学生对生活中透镜现象的观察和理解。
(4)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图片、原理和实例。
2. 实验器材: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等,用于开展透镜实验。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成的像.二、能力目标1.通过制作模型照相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2.通过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所成的像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观察与实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三、德育目标1.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2.通过学习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制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教学难点通过观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像,再经过分析、综合、最后得出它们成的像.●教学方法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教学用具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硬纸板、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或蜡纸、毛玻璃.●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留影作纪念.摄影师用照相机拍出美丽的风光,动人的场景.使人们从照片中感到美的享受和启迪.这就需要照相机,你们想了解它吗?我们通过观察走近它,认识它.二、新课教学[生甲]我很想知道照相机为什么能照像?[生乙]照相机前面的镜头是什么透镜?[生丙]照相机的构造是什么样的?[生丁]为什么同样的照相机能照全景和不是全景的像?[生戊]为什么像片中景物比实物小?[生己]有时拍出的像很白,有时拍出的很暗,这是怎么回事?[生庚]为什么我们常用的照相机叫傻瓜相机?[师]这些问题通过对照相机的观察和我让你们收集的资料,看看能否得出结论.[生甲]照相机前面镜头是凸透镜.[生乙]想拍全景离景远点,想拍人大点离人近点.[生丁]光线强拍出的像发白,光线弱拍出的暗.[生戊]照相机由镜头、机箱、调焦环、光圈、胶片等组成.[生己]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形成一个像,这个像冲洗出来就是照片.[生庚]怎么落在胶片上?是因为胶片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通过镜头的光在胶片上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片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冲印就可以得到相片.[师]大家准备的资料很全,也很好.我们知道了照相机的构造.要想了解它的使用方法,下节课我们再说.想不想做一个,如何做?学生们兴趣很浓、相互讨论、研究方案.[想想做做]方案一:用两个粗细相近的长方形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套入另一个,在大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凸透镜,在小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半透明塑料薄膜作为屏幕,把纸筒有屏幕的一端朝里,套入较大的圆筒,就制成了模拟照相机.方案二:用硬纸板圈成两个直径大小相近的,长约15 cm的圆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够套入另一个,在直径较大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凸透镜,在直径较小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屏幕.把较小的圆筒有屏幕的一端朝里,套入较大的圆筒内,这样模拟照相机就做成了.[师]这两个方案都很好,也可行,现在我们按照方案制作好后,对准某个人或物体,拉动纸窗改变透镜和屏幕之间的距离,能观察到什么?[生甲]看到一个缩小的、倒立的清晰的像.[师]大家做的很认真,观察的也仔细,现在看投影.照机机原理图(一)照相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到胶卷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板书)[师]教学中常用到投影仪,现在观察它的结构,想想使用它有什么优点?[学生们分组观察,教师指导,看投影课本图3.2—4,介绍结构][生甲]投影仪由灯泡、投影片、镜头、平面镜、屏幕组成.[演示]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反光镜)取下,投影片放到载物台上(正放),调节镜头,在天花板上就能得到投影片上图案的像,再把反光镜安上,把图案打到屏幕上.[师]仔细观察,得出结论,并说出使用投影仪的优点.[生甲]天花板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生乙]用平面镜使像反射到屏幕上.[生丙]投影仪可以把文字直接书写在透明胶片上,使用方便.[生丁]实物投影仪能直接投影实物.[师]大家观察的很仔细,回答得也很好.我们鼓掌进行勉励.[师]在我们桌子上还有一个仪器,它叫幻灯机,观察实物和挂图了解它的构造和能成的像.[生甲]幻灯机由镜头、画片框、聚光镜、光源和反光镜、机箱等构成.[生乙]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生丙]反光镜是凹镜.[生丁]光源发出的光经反光镜和聚光镜作用后集中射向幻灯片.[生戊]幻灯片倒插,在屏幕上才有正立、放大的像.[生己]幻灯机能成倒立、放大的像.[生庚]幻灯机成的像与投影仪一致,都是倒立、放大的像.[生辛]幻灯机有专用幻灯片.[师]投影仪和幻灯机都能成倒立、放大的像,但投影仪能放映大画面的幻灯片,也可以投射直接书写在透明胶片上的文字,或实物,使用方便.(二)投影仪(幻灯机)投影仪(幻灯机)上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像.(板书)[师]我们桌子上放有放大镜,放大镜是凸透镜,也是常用的光学仪器之一.现在用它看书上的字.[生甲]放大镜能使书上的字放大,字是正立的.[生乙]放大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像.[生丙]放大镜成像和照相机、投影仪不同,故大镜成像是正立的,投影仪和照相机成像是倒立的.[生丁]刚开始移动放大镜,离书越远,字越大,到了一定距离以后,字变模糊.[生戊]伸直胳膊拿着放大镜看外面的景物是倒立和缩小的.[生己]放大镜成的像与物在凸透镜同一侧.[生庚]放大镜成的像打不到屏幕上.[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三)放大镜放大镜是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像(板书)三、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制作和观察了解了如下内容: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像.2.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像.3.放大镜是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像.四、布置作业P59动手动脑学物理.[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1.手持一个凸透镜在窗户和室内的白墙之间移动,移到某个位置时,窗框外的景物能在墙上形成一个清晰、缩小、倒立的像.2.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时,有两个位置可以在墙上得到所画图案的清晰的像.离灯泡较近的位置,像是放大的;离灯泡较远的位置,像是缩小的,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3.在透明的玻璃板或塑料片上滴一滴水,这样就做成了水滴放大镜,用它观察课本,看课本上的字,字就被放大了.五、板书设计(一)照相机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二)投影仪(幻灯机)投影仪(幻灯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三)放大镜放大镜是凸透镜,能成一个正立、放大的像.。
6.3生活中的透镜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教学难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中,像大小的调节课前准备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硬纸板、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或蜡纸、毛玻璃。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师:引导孩子带着以下几点预习新课1、投影仪主要由哪几局部组成?它的镜头相当于什么?屏幕相当于什么?平面镜的作用是什么?投影片在银幕上成的像有什么特点?2、照相机主要由哪几局部组成?它的镜头相当于什么?胶卷相当于什么?物体在胶卷上成的像有什么特点?3、实像和虚像形成原因是什么?如何区分物体所形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二、知识讲解: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可照图所示。
本制作所用材料比较简单,可由学生自己去找,也可由教师准备。
最好每人一套。
一、投影仪投影仪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来自投影片图案的光,通过凸透镜后在屏幕上形成一个放大、倒立的实像。
投影仪是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仪器,照图介绍投影仪的构造。
让学生仔细观察投影仪的投影镜头,演示利用凸透镜可以使物体成放大的像:把投影仪上的反光镜取下,使光线直接照射到天花板上,调节镜头,在天花板上就能得到投影片上图案的像,让学生仔细观察像的大小、正倒。
也可用幻灯机演示。
通过演示,让学生对利用凸透镜成放大倒立实像有较深的印象。
以下图所示的投影仪,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物体〔投影片〕离镜头比较近,屏离镜头比较远,像是倒立、缩小的像。
二、照相机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凸透镜后,在胶卷上形成一个缩小、倒立的实像。
胶卷上涂着一层感光物质,它能把这个像记录下来,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用底片洗印就得到相片。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教学难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中,像大小的调节。
教学准备
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硬纸板、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或蜡纸、毛玻璃。
教学过程:
这一节介绍生活中常用的透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做准备。
可先出示真实的照相机,让学生仔细观察照相机的镜头,使他们对照相机镜头有直观的印象,指出它的作用就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照相机镜头后,在胶卷上形成一个缩小的像。
想想做做自制模拟照相机,使学生对利用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有较直观、深刻的印象。
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可照图所示。
本制作所用材料比较简单,可由学生自己去找,也可由教师准备。
最好每人一套。
一、照相机
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凸透镜后,在胶卷上形成一个缩小、倒立的实像。
胶卷上涂着一层感光物质,它能把这个像记录下来,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用底片洗印就得到相片。
照相时,物体离照相机镜头比较远,像是倒立、缩小的。
二、投影仪
投影仪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来自投影片图案的光,通过凸透镜后在屏幕上形成一个放大、倒立的实像。
投影仪是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仪器,照图介绍投影仪的构造。
让学生仔细观察投影仪的投影镜头,演示利用凸透镜可以使物体成放大的像:把投影仪上的反光镜取下,使光线直接照射到天花板上,调节镜头,在天花板上就能得到投影片上图案的像,让学生仔细观察像的大小、正倒。
也可用幻灯机演示。
通过演示,让学生对利用凸透镜成放大倒立实像有较深的印象。
下图所示的投影仪,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物体(投影片)离镜头比较近,屏离镜头比较远,像是倒立、缩小的像。
三、放大镜
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把凸透镜放在物体和眼睛之间,适当调整距离,物体就被放大了。
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放大、正立的虚像。
放大镜是凸透镜,也是常用的光学仪器之一。
让学生用放大镜看书上的字,并改变放大
镜到字的距离,观察字的放大情况。
说明利用凸透镜能使物体成放大的像,但这个像与投影仪所成的像是不同的,它是正立的虚像,并且像与物体在同一侧。
使学生对利用凸透镜成放大的虚像有一初步的印象。
1、手持凸透镜在窗户和与室内的白墙之间移动,移到某个位置时,窗框外的景物能在墙上形成一个清晰、倒立的像。
2、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时,有两个位置可以在墙上得到所画图案的清晰的像。
离灯泡较近的位置,像是放大的;离灯泡较远的位置,像是缩小的。
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
3、找一块透明的硬塑料板或平板玻璃,在上面滴一滴水即可用来观察。
用它看书上的字,字就被放大了。
小水滴就是一个凸透镜。
四、实像和虚像
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光通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而成的,像能在屏上显示出来。
这种像叫实像。
平面镜、放大镜所成的像,它们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像不能显示在屏上,只能用眼睛看。
这种象叫虚像。
(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就是虚像,我们用眼看时,感觉光线好象是从虚像处发出来似的。
)
找两个直径大小相近,长约15cm的圆纸筒(也可用硬纸板折叠成方形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够套入另一个。
在直径较大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凸透镜。
在直径较小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屏幕。
屏幕可以用半透明塑料薄膜(或蜡纸、毛玻璃)制作。
把较小的圆筒有屏幕的一端朝里,套入较大的圆筒内。
这样模拟照相机就做成了。
把模拟照相机对准某个人或物体,拉动纸筒改变透镜和屏幕之间的距离,就能使物体在屏幕上形成一个清晰倒立的像。
通过获得清晰像,让学生感受照相的过程。
通过观察,可以知道,照相机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五、课堂小结:
照相机所成的像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放大的虚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