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地铁2号线综合监控系统网络方案-卓越TSC
- 格式:doc
- 大小:3.63 MB
- 文档页数:39
基于合肥地铁2号线增购车LCU系统的应用研究摘要:针对城轨列车控制部分采用继电器和逻辑控制单元的优劣,文章进行了详细对比,介绍了城轨列车双冗余 LCU 逻辑控制的方案及应用,并对示范应用中出现的LCU驱动列车降双弓进行了深入分析,阐述了优化解决措施。
关键词:LCU;列车控制;逻辑控制单元;冗余功能前言继电器在轨道交通车辆控制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继电器应用在轨道车辆上的数量很大,单列车上甚至可多达300个以上。
这些继电器主要用于车辆的逻辑控制和信号传递,诸如:车辆激活睡眠、司机台占用、受电弓控制、断路器控制、牵引、制动控制、辅助设备控制、设备状态检测等,因此继电器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将直接影响车辆的运营情况。
对涉及继电器的逻辑控制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降低车辆运行故障和风险,降低运营维护成本,提高检修效率及运营保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采用网络化双冗余逻辑控制单元(LCU)来取代继电器是一个发展趋势。
合肥地铁2号线增购车项目采用成都运达生产的LCU,其控制逻辑和功能由南京浦镇车辆厂进行设计。
1、LCU与继电器对比分析1.1工艺复杂程度LCU采用小型化和模块化设计,可大量节约线缆,使整车走线及布局能够得到优化;继电器走线复杂,大量挤压低压电气柜的空间。
1.2逻辑变更难易程度LCU仅通过应用软件升级就可实现列车逻辑的变更;继电器逻辑变更时需重新布线接线,操作难度大。
1.3可靠性LCU采用无触点控制技术,摆脱了动作次数限制,提升了信号通道的单点可靠性;采用热备冗余设计,任意单点故障不影响系统正常运行。
继电器易出现卡位、抖动、接触不良等故障,受环境及动作次数限制,可靠性低;无冗余设计,继电器出现故障后,会导致电路逻辑功能丧失,可用性低。
1.4可维护性LCU具备自诊断功能,故障信息可存储、上报和检索,维护方便;继电器需定期手动排查故障,并更换已到使用年限的继电器,维护性差。
1.5网络智能化LCU具备网络通信功能,能将LCU系统数据上传至网络;具备完善的日志记录功能,可记录所有IO变化数据;配备上位机维护软件,可辅助进行数据分析。
合肥地铁2号线AFC系统集成与安装项目工业以太网交换机MOXA解决方案四零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录1项目背景 (1)** MOXA方案优势 (1)** 可靠性 (1)** 设备的可靠性 (1)** 网络的可靠性 (1)** 容错性 (1)** 实时性 (2)** 安全性 (2)** 稳定性 (2)** 可管理性 (2)2系统网络3** AFC系统整体网络结构 (3)** 车站局域网 (4)3硬件产品6** 产品配置 (6)** 车站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7)** 车站三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7)** 车站二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7)** MOXA硬件产品性能 (7)** Turboring 冗余环网技术 (7)** IPv6 IP地址协议 (8)** IEEE1588精确时间协议 (9)** IP防护等级 (9)** 宽温工作 (9)** 冗余电源输入 (10)** 事件触发的自动报警 (11)** 高阶的网络控制和管理 (11)** LACP达成最佳化带宽管理 (11)** 链路聚合可提供灵活的网络连接 (12)** IEEE802.1X增强用户认证 (12)** IGMP Snooping及GMRP控制以太网络封包流量 (12)** RMON进行有效的网络监控 (12)** VLAN让网络规划更加容易 (13)** QoS提高传输确定性 (13)** 带宽管理功能阻止不可预料的网络状态 (13)** 端口锁定允许对特定MAC地址授权访问 (13)** 用于在线监视的端口镜像功能 (14)** 铁路认证 (14)** NEMA TS2 (14)** EN50155 (14)** EN 50121 (14)4网管软件15** MXview 基于便捷的浏览器的网络管理软件 (15)** EDS-SNMP OPC Server Pro (17)5安装方式19** 导轨式安装 (19)6MOXA公司介绍20** 关于MOXA (20)** 企业文化 (20)** 产品研发 (21)** 技术支持 (23)** 业务行销 (24)** 质量保证 (24)** 绿色产品 (25)** 客户服务 (26)7业绩文件27**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AFC系统业绩 (27)**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其他系统业绩27项目背景1.1MOXA方案优势本次投标采用的以太网交换机为国际知名品牌MOXA摩莎的主流成熟产品,已经在广州、北京、深圳、武汉、重庆、昆明等全国各地线路中有了丰富的应用业绩,并且在已运行的多条线路中一直运行良好,未出现过任何责任事故,受到各方好评。
哈尔滨地铁2号线综合监控中标公示# 哈尔滨地铁2号线综合监控中标公示根据哈尔滨市地铁公司组织的招标活动,经过严格的评审和比较,哈尔滨地铁2号线综合监控项目已经确定中标单位。
现将中标公示如下:## 项目概况本项目是针对哈尔滨地铁2号线进行的综合监控工程,旨在提升地铁线路的安全性和管理水平。
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安装监控摄像头、视频录像设备、监控中心软件系统以及相关的网络设备和配套设施。
## 中标单位信息经过评审委员会的综合评估,确定以下单位中标:- 单位名称:XXX科技有限公司- 单位地址:哈尔滨市XXX区XXX街道XXX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XX## 中标理由中标单位在本次招标中以多方面的优势脱颖而出。
首先,它具有丰富的地铁综合监控系统建设经验,曾成功完成多个类似工程,其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得到了充分验证。
其次,中标单位提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符合我们的需求,并能够满足项目的标准和要求。
最后,中标单位的报价合理,与预算相符,具有良好的性价比。
## 合同签订与履行中标单位将与哈尔滨市地铁公司签订正式的合同,合同内容将包括工程实施计划、质量保证和验收标准、支付方式等条款。
双方将按照合同的规定进行工程的实施和验收,确保工程按时、高质量完成。
## 接下来的工作计划中标单位将按照项目合同和工程计划,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包括地铁线路的勘测与布线、设备的采购与安装、软件系统的开发与调试等。
同时,中标单位将与哈尔滨市地铁公司保持紧密的沟通和协调,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 结束语哈尔滨地铁2号线综合监控中标公示结束,感谢各参与单位的支持和配合。
本次中标将为哈尔滨地铁的安全运营和管理提供坚实的保障,希望通过双方的努力,将项目按时完成,为哈尔滨市民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
2024年地铁综合监控系统设计方案设计方案:____年地铁综合监控系统一、引言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地铁系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确保地铁系统的安全和高效运行,综合监控系统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方案旨在提出一套现代化、高效的地铁综合监控系统设计方案,以满足____年地铁系统的需求。
二、概述地铁综合监控系统是通过使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对地铁站点、车辆和乘客进行监控和管理的系统。
其主要目标是确保地铁系统的安全、提高服务质量,同时也为相关部门提供实时数据和决策支持。
三、系统结构地铁综合监控系统由以下组件构成:1. 监控中心:监控中心是地铁系统的核心,负责整个系统的数据收集、处理和管理。
监控中心将接收来自各个地铁站点和车辆的数据,并进行实时分析和报警处理。
2. 地铁站点监控:每个地铁站点都配备有监控设备,包括摄像头、传感器等。
监控设备将收集并传输有关站点内部和周边环境的数据,如人数、安全状况等。
3. 列车监控:每辆地铁列车都安装有监控设备,用于监视车内情况和乘客数量。
这些设备将提供列车运行状态、车厢拥挤状况等数据。
4. 安防设备:地铁站点和车辆中的安全设备包括紧急按钮、烟雾探测器、紧急喷淋装置等。
这些设备能够实时监测并处理紧急情况。
5. 数据存储和分析:系统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为决策者提供实时的运行状态和安全情况数据。
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是系统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四、功能需求1. 实时监控:系统能够实时监控地铁站点、车辆和乘客的情况,包括人流量、安全问题等。
监控中心能够随时接收和处理这些数据。
2. 报警和应急处理:系统能够自动检测并报警处理安全问题,如拥挤、火灾等。
同时,能够提供实时的应急处理指导。
3. 运行状态监测:系统能够监控地铁线路的运行状态,包括列车到站时间、延误情况等。
可以提供运营指标和决策支持。
4. 数据分析和统计:系统能够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提供运行情况、客流量等相关统计数据。
基于云平台的合肥城市轨道交通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摘要:近期合肥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肥地铁”)结合业务发展的需要,将搭建一系列的轨道交通信息系统,由于涉及多个IT系统模块的建设、运维问题,如何能够高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是合肥地铁信息化工作的核心。
本文将通过对传统IT模式存在问题分析,研究适用于合肥地铁的云建设模式并提出基于云平台的合肥地铁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云计算信息系统(1)前言合肥地铁线网规划总长322.5公里,远景轨道交通网络有12条线,业务范围涉及内部企业管理、工程建设管理、线网运营管理、资源经营管理等内容,由于专业性强、涉及面广,业务管理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对信息化述求也愈加强烈。
以资产管理业务为例,近期合肥地铁正在以资产管理为主线,一体化建设为目标进行业务梳理和信息系统的建设,系统模块涵盖合肥地铁的财务管理、资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合同管理、系统集成、基础架构集成、环境搭建等内容,如图1所示。
可见,资产一体化建设任务量庞大且涉及范围广,需要通过快速整合企业现有信息化资源来搭建应用系统,因此IT模式对信息系统建设的支撑效应是合肥地铁需要思考的问题。
1.总体系统架构(2)传统IT模式存在问题分析传统IT模式下,合肥地铁信息化建设一般遵循“信息化规划—项目建设—系统维护和升级改造”的路径,通过制定五年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根据规划的要求按年度开展信息化建设。
这种模式在过往被验证是有效的,通过信息化规划有效的协调了企业需求,资源和技术之间的关系,采用分步实施方式逐步开展信息化的建设,但这个过程中采用的传统IT建设模式下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1、基础设施建设与快速增长的用户数量的问题未来机房的服务器、存储等设备基本上是随应用系统项目一并实施,基本上是“定向使用”,而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发展,特别是运营业务大规模开展之后,公司人员数量倍数增大,多个应用系统的用户数量以及数据量急速膨胀。
合肥地铁2号线东延线工可研究招标文件公示
摘要:
1.合肥地铁2号线东延线工程简介
2.工程可行性研究招标文件的公示
3.招标文件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4.工程对合肥城市交通的影响及意义
5.合肥地铁未来的发展规划
正文:
合肥地铁2号线东延线工程是合肥市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促进城市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根据相关规划,该工程可行性研究招标文件的公示已经正式启动。
本次公示的招标文件主要包括:项目概况、招标范围、招标内容、投标人资格要求、招标文件的获取、投标文件的递交、招标文件的澄清与修改、投标文件的递交截止时间及地点、投标文件的开标时间及地点、评标办法等内容。
投标人需仔细阅读招标文件,并按照文件要求进行投标。
合肥地铁2号线东延线的建设将有利于优化城市交通布局,提高市民出行效率。
该线路将进一步完善合肥市轨道交通网络,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此外,该工程还将带动沿线区域的经济发展,促进商业繁荣,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合肥市将继续加大公共交通建设投入,推动地铁、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的协调发展,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选择。
未来,合肥地铁将形成
“九纵九横”的线网布局,总里程将达到464公里,覆盖城市主要发展区域,为城市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总之,合肥地铁2号线东延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招标文件的公示,标志着该项目建设迈出了关键一步。
ECU产品名称:AFC-3038嵌入式计算机产品型号:AFC-3038T-64-18F 产品特点介绍:AFC-3038T嵌入式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特别适合智能交通AFC行业,采用标准化、模块化、系列化设计理念,产品功能丰富,扩展灵活,可靠性高。
具有良好的抗振动、冲击、电磁兼容性能和防尘能力,保证整机24小时不间断稳定运行,并具备足够的能力提供所指定功能。
该系列产品被多家地铁AFC项目选用并长期稳定上线运行。
1)CPU:采用Intel 嵌入式CPU,表贴内存、产品性能高、功耗低、生命周期长。
2)严格按照工业级使用要求设计,具有良好电磁兼容性。
3)AFC嵌入式计算机采用无风扇设计(机箱及系统内部均免风扇),在选择宽温电子盘、宽温工业级硬盘的条件下,工作温度:-25°C~+70°C(此温度范围内可以正常启动并长期工作),储存温度:-55°C~+85°C。
4)操作系统及应用数据可采用非易失性存储器NVRAM、DOM、CF卡等存储方式,在意外掉电的情况下,操作系统和存储数据不丢失。
5)支持DOS, Windows CE, Windows XP, Windows 7,Windows XP Embedded, Linux,VxWorks, QNX等实时性强的操作系统。
产品技术指标:1)CPU:Intel低功耗嵌入式ATOM D525双核CPU,主频1.8GHz;2)表贴2G内存,可靠性高;3)512K NVRAM;4)1个64G SSD,1个16G CF卡,1个8G DOM;5)2个100M/1000M以太网卡(支持网络唤醒);6)6个USB接口、14个串口(其中2个支持232/485/422)、声卡;7)1个LVDS接口、3个VGA接口(其中一个为备用);显示适配器具有32M显示存储器,支持LCD显示,能支持至少1280×1024分辨率32位真彩色显示;8)1个PS/2键盘、鼠标二合一接口;9)36路DI/O;10)1个并口;11)带后备电池,保证数据不丢失;12)支持DC9~30V供电;13)工作温度-10℃~+65℃;14)MTBF≥100,000小时;15)铝制导热机箱、无风扇设计;16)整机防护等级IP30;17)箱体尺寸:260(W)x200(D)x105(H)(mm)。
2023年地铁站项目监控量测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交通需求的增加,地铁站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承载大量乘客及运输功能。
因此,对地铁站的监控量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方案旨在针对2023年地铁站项目提供一套科学、准确、高效的监控量测方案,保障地铁站的正常运行和乘客的安全。
二、监控需求分析1. 人流量监测:通过人流量监测系统,实时统计和分析地铁站进出站乘客的人数、趋势等信息,以便及时调整站内设施配置和应对突发人员聚集。
2. 安防监控:通过安防监控系统,实时监控地铁站的出入口、候车区、检票口等重要区域,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确保地铁站的安全。
3. 消防监测:通过消防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地铁站的消防设施是否完好,及时发现并处理火灾隐患,确保乘客的生命安全。
4. 设备运行监测:通过设备运行监测系统,实时监控地铁站各个设备的运行状态、耗电量等信息,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故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三、监控系统设计1. 人流量监测系统:(1)安装相应的人流量感应器和摄像头,通过人流量感应器实时监测乘客的进出站情况,通过摄像头实现人脸识别和乘客统计。
(2)使用云平台技术,将数据实时上传至云端,并通过数据分析,生成可视化报表和趋势分析。
(3)配备专门的监控人员,实时观察监测画面,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2. 安防监控系统:(1)安装高清摄像头,覆盖地铁站的出入口、候车区、检票口等重要区域,确保完整的监控视野。
(2)搭建分布式监控系统,将监控画面实时传输至监控室,并进行录像存储。
(3)配备专门的安防人员,实时监控监控画面,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警并采取措施。
3. 消防监测系统:(1)安装火灾报警器、烟雾感应器等设备,实时监测地铁站内的火灾隐患情况。
(2)设置监测中心,对消防设施进行实时监控。
(3)配备消防人员,定期进行消防演练和检查,确保消防设施的完好和有效性。
4. 设备运行监测系统:(1)安装设备运行监测传感器,监测地铁站内各个设备的运行状态、耗电量等信息。
合肥地铁2号线综合监控系统(网络技术方案)北京卓越信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9月目录1、概述 (3)1.1工程概况 (3)1.2项目总体目标 (3)2、系统构成原则 (4)2.1 综合监控系统构成原则 (4)2.2 综合监控系统网络构成原则 (5)3、合肥地铁2号线综合监控系统网络总体方案 (5)3.1网络总体考虑 (5)4、方案具体说明 (24)4.1 合肥地铁2号线综合监控网络系统具体说明 (24)4.2 BAS系统的网络整体规划设计说明: (35)4.3 门禁系统网络规划设计说明; (36)5、特点分析及优点说明 (37)5.1高可靠性 (37)5.2超强的传输性能 (37)5.3高冗余性 (37)5.4安全性 (38)5.5抗干扰性 (38)5.6高可靠性、实时性 (38)5.7易管理性 (38)5.8可扩展性 (38)5.9环境适应能力 (39)5.10标准性 (39)6. 设备配置清单 (39)7.设备技术参数及功能特点 (39)1、概述1.1工程概况合肥地铁2号线设置综合监控系统是为了实现地铁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提升自动化水平,提高地铁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响应性。
综合监控系统(ISCS)集成是指综合监控系统与各子系统之间存在紧密的耦合关系,子系统的数据处理、监控功能、人机界面均通过ISCS完成,正常情况下集成的相关系统依赖ISCS实现正常操作功能。
综合监控系统(ISCS)互联是指综合监控系统与各子系统是采用松耦合的结构,子系统是与ISCS有数据交换但其数据处理相对独立,综合监控系统与互联子系统交换必要的信息,实现联动等功能。
1.2项目总体目标为实现各专业设备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提升自动化水平,提高地铁运营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响应性,最终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合肥地铁2号线设置综合监控系统。
综合监控系统由中央级综合监控系统、车站级综合监控系统等组成。
中央级综合监控系统(ISCS)集成和互联对象包括:集成系统:➢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BAS);➢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AS);互联系统:➢信号系统(XH);➢自动售检票系统(AFC);➢广播系统(PA);➢闭路电视监视系统(CCTV);➢乘客信息系统(PIS);➢通信集中告警系统(TEL/ALM);➢无线通信系统(RTS)BAS,ASC子系统不具有独立的传输网络,是综合监控系统中的一部分。
综合监控系统预留不同的监控级别接口,与它们交换必要的信息,实现联动等功能。
2、系统构成原则2.1 综合监控系统构成原则1)综合监控系统应围绕行车和行车指挥、防灾和安全、乘客服务等开展设计,以进一步提高运营行车管理的水平。
2)综合监控系统面向的对象主要包括控制中心的各中央调度员(行调、电调、环调、维调和总调)、车站控制室的值班人员和车辆段维修中心的系统维护人员等。
综合监控系统应满足以上这些岗位的功能要求。
3)综合监控系统的故障告警功能,分别在控制中心及车辆段综合维修基地实现,在控制中心综合监控系统应能采集相关集成系统的重要设备故障的汇总信息,以方便中央维调人员的维护管理工作;另外在车辆段综合维修基地应能采集相关集成系统的重要设备故障信息,并具备对所采集信息进行汇总统计的功能,从而方便车辆段维修人员进行日常的系统设备的维护工作。
4)当出现异常情况由正常运行模式转为灾害运行模式时,综合监控系统应能迅速转变为应急模式,为防灾、救援和事故处理指挥提供方便。
5)地铁综合自动化系统应由上位监控层、中间控制层和末端设备层三层构成;综合监控系统属于上位监控层,是由控制中心、车站综合监控系统的交换机、服务器、工作站和前置处理器(FEP)等设备组成;中间控制层和末端设备层由相关接入系统和现场设备组成。
6)控制中心与车站上位监控层的计算机设备通过工业级骨干传输网络连接。
上位监控层与中间控制层设备通过符合国际或行业标准的通用开放式的智能通信接口形式进行连接。
中间控制层与末端设备层通过通用开放式的工业控制网络、现场总线和硬线等接口形式进行连接。
7)综合监控系统应能实时反映各监控对象的工作状态,综合监控系统应具备对监控对象的进行模式控制、程序控制、时间表控制和点动控制等控制功能。
8)地铁弱电系统的安全联锁控制功能主要在中间控制层实现。
控制层设备应具备相对独立的工作能力,即控制层设备脱离中央或车站信息管理层时,仍能独立运行,满足紧急情况下运营的应急需求。
9)综合监控系统应采用模块化设计,易于扩展。
综合监控系统不仅应满足合肥市轨道交通2号线全线运营管理的需求,同时还应为其他线路的接入和更高一级管理系统的连接预留一定的条件。
10)综合监控系统应采用高可靠的产品,保证能全天候不间断地运行。
2.2 综合监控系统网络构成原则综合监控系统的网络结构采用二级别结构:即主中央网络和车站局域网,逻辑控制结构采用三层的管理架构:即主中央网络,车站局域网,现场总线网络。
1)整体网络结构中央和车站采用千兆单模光纤独立组网,采用跳站链接的链接方式,实现环网结构。
为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主干采用冗余双环网结构。
2)局域网包括控制中心、各车站、车辆段的综合监控系统内部局域网。
(1)中央综合监控系统局域网中央局域网为双冗余的1000Mbps 以太网,符合IEEE802.3 系列的相关标准。
中央采用千兆工业以太网交换机,配置千兆单模光纤接口模块,用于与主干网络的连接。
中央工业以太网交换机需具备路由功能。
为便于布线,在控制中心的中央控制室另设两台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2)车站级别局域网车站级别局域网为双冗余的1000Mbps 以太网,符合IEEE802.3系列的相关标准。
车站级别局域网采用冗余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组建(通过千兆单模光纤接口与核心组成独立环网网络)。
3、合肥地铁2号线综合监控系统网络总体方案3.1网络总体考虑合肥地铁2号线综合监控系统主要由中心级ISCS、网络管理系统(NMS);位于各车站的车站级别ISCS;位于停车场的ISCS;位于车辆段的车辆段ISCS、设备管理系统(DMS)、培训管理系统(TMS)等系统组成。
在网络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网络的可用性、可靠性、安全性、实时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几方面统筹设计。
3.1.1可用性分析根据合肥地铁2号线综合监控系统标书的要求,合肥地铁2号线综合监控系统的中心网络机房选用2台TSC PT3606D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互为冗余配置,可以实现交换机冗余、端口冗余;能够实现主备交换机无扰动切换,用于连接服务器、中心网络交换机和主干网络,负责控制中心的中心级实时服务器、历史服务器、其它应用服务器、网络设备、各功能工作站、高速打印机和UPS等设备的接入。
合肥地铁2号线综合监控系统的各车站系统配置若干TSC PT33系列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每个车站配置两台,互相备份,负责将来自每个设备的各种数据处理、存储并上传至中心计算机系统,实现对车站BAS,ACS,PSCADA等系统的集中管理功能。
通过通信骨干网上传至线路中心系统,实现终端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通信。
合肥地铁2号线综合监控系统的车辆段各配置2台TSC PT3606D-A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实现冗余切换保护工作。
合肥地铁2号线综合监控系统的维修管理系统、培训管理系选用TSC PT33系列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用于连接打印机、培训服务器、仿真模拟器、培训工作站等,负责由培训工作站从仿真模拟产生的数据传输到培训到服务上,提供易操作、友好的界面,同时提供打印机的连接。
为了保障系统可用性,所选用交换机均为同一品牌的TSC系列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可以适应合肥轨道交通现场的气温环境、湿度环境、电磁环境及振动冲击工作环境,并且在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传输系统等工程中具有120台及以上供货及应用业绩,未发生过责任事故,满足相关工业认证(CE认证、UL 508或UL 1604认证),可以保证业务数据的高效传输,可以实现数据交换的实时性,安全性等。
综合以上因素可以说系统是可用的。
3.1.2可靠性分析对于合肥地铁2号线综合监控系统,可靠性是第一位的,是网络系统的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对于承载了多业务的系统来说,则一个高可靠性的网络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3.1.2.1设备的可靠性网络中所有设备的可靠性决定了网络系统的可靠性,一般来说,整个系统中设备越多,系统的整体可靠性就越低。
假定单台交换机的可靠性为1,那么一个有20台交换机的网络系统的可靠性大约为1/20,如果单台交换机的可靠性为2,有20台交换机的网络系统的可靠性大约为1/10。
因此,单个设备的可靠性越高,整个网络的可靠性就越高,网络系统的故障率就越小。
本方案中选用TSC PT3606D、TSC Pt33系列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是高可靠性的交换机。
以上TSC工业交换机均是三层工业以太网模块化路由交换机,采用工业级的设计理念:第一、在设计时TSC PT系列工业交换机都采用工业级的芯片,这不仅会保证交换机传输能力,更增加了交换机运行中的稳定性。
第二、TSC系列工业交换机全部为工业现场环境设计使用,并通过了CE认证、UL 508或UL 1604认证,对苛刻的物理环境条件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工作温度(-20℃--70℃)、(-40℃--80℃)、存储温度(-45℃--85℃)、相对湿度(10%—95%无凝霜)。
第三,工业外壳设计,IP20~40防护等级,较高的防护等级可以防止灰尘及空气中的其他有害物质进入到交换机内部,保护了设备内部的元件。
第四,在轨道交通行业的环境中,存在着很严重的电磁干扰,电磁干扰对数据的正常传输有着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TSC 系列工业交换机电源设计通过EMC电力四级认证,确保设备的稳定性。
第五TSC系列工业交换机在地铁行业的成功应用,获得地铁行业的好评。
综合上述因素,TSC系列工业交换机拥有可靠的稳定性,由TSC系列交换机搭建的高可靠性网络能保障整个保证系统的可靠性。
3.1.2.2网络的可靠性为了保证ISCS整个网络的可靠性,在保证设备高可靠性的基础上着重考虑了网络的冗余性,冗余包括设备冗余和链路冗余。
ISCS系统OCC-SC网络采用通信传输网,为100Mbps 以太网,通过通信专业提供的符合802.3标准的以太网接口联接,每个车站2个10/100M 以太网接口,所以在ISCS系统网络中,在中央级采用两台万兆级核心层TSC PT3606D系列交换机,组成双星型的网络结构,两台交换机互为冗余、热备。
车站系统在每一个车站均采用两台TSC Pt33系列工业交换机互为冗余、备份并为车站局域网提供冗余链及支持多种冗余协议。
中央级和各车站通过实现冗余配置实现该部分网络提供链路的冗余,相比于星型或链型的网络结构,网络拥有极大的优势,当网络中出现任意位置的单点故障时,网络可以立即启用其备用链路,使得任意节点的通信不会出现通信中断情况,在网络中出现单点故障时,系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行链路切换,以保证业务数据的正常传输,增加了网络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