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必修三 专题7【含点拔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205.00 KB
- 文档页数:13
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必修三专题8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1.(2008年海南高考18题)鲁迅在回忆20世纪初年的情形时说,“有人说G·Byron(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
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
”当时爱国青年喜读拜伦作品,主要是因为它()A.与文学革命运动的方向一致 B.继承了欧洲古典文学的传统C.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特质 D.充满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浪漫主义精神【答案】D【点拨】抓住两点,一是“20世纪初年的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爱国青年都在积极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二是G·Byron(拜伦)是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作的特点是对社会弊端进行抨击,反对封建专制,歌颂民主自由。
这正契合了当时中国爱国青年的需求,因此深受他们的喜爱。
故选D2.(2010年高考北京文综23题)世界杯足球赛可谓全世界球迷的节日。
1990年第十四届世界杯在意大利举办时,一个英国球迷去意大利为自己喜欢的球队助威。
他可以①持欧盟护照进入意大利②在罗马街头观看比赛电视直播③和苏联球迷交换纪念品④收听北约轰炸南联盟的新闻A.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④【答案】A【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掌握。
根据材料反映的1990年世界杯,这年意大利之夏不可能看到的是以后才发生的事:①是在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和④是在1999年夏;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项。
3.(2009年江苏高考16题)某学者准备给中学生作有关欧美近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报告,为此他去图书馆查阅了部分文学作品,其中与报告内容相关度较高的是( )【答案】B【点拨】此题考查近现代西方的文学艺术的发展和成就。
A项是浪漫主义形式小说家雨果的代表作;B项是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的巨作;C项是美国现实主义作家海明威较多结合现代主义手法进行创作的代表作;D项是哥伦比亚著名的作家马尔克斯的巨著,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必修三专题6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6小题)1.(2009年海南高考11题)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
”托克维尔此处所说的“最大胆学说”的提出者是()A.孟德斯鸠B.狄德罗C.洛克D.伏尔泰【答案】A【点拨】美国是按照“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的原则建构本国的政治框架的,此学说来自于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
2.(2009年广东高考17题)18世纪北美殖民地的宗教大觉醒运动中有一种思想:上帝使人有理性,并希望人在追求真理中运用这一理性。
这种思想( )A.促成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B.旨在消除教会在北美殖民地的影响C.借上帝的神权压制人文主义思想 D.有助于激发北美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答案】D【点拨】欧洲宗教改革发生在14——16世纪,不可能受18世纪北美殖民地宗教大觉醒运动的影响。
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也是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这种思想宣传自由、民主和平等,必然有助于唤醒北美人民觉悟,进而激发北美人民反抗殖民统治。
3.(2009年高考北京文综20题)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A.反对宗教神学,强调三权分立B.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人民主权C.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D.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答案】C【点拨】考查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知识。
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二者的共同点”等有效信息限定词。
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在人文主义的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A、B、C项分别为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卢梭和伏尔泰的主张,排除。
人文主义的内容包括:自由、科学、理性、追求幸福等。
历史:2007--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与解析:1·3宋明理学(人民版必修Ⅲ)第一篇:历史:2007--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与解析:1·3宋明理学(人民版必修Ⅲ)2007-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必修Ⅲ)1·3宋明理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1.(2010高考广东文综15题)“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这首诗反了A.孟子的“仁政”B.董仲舒的“独尊儒”C.王阳明的“心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2.(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14题)“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
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
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3.(2008年上海高考B11题)“父前行,子踵后。
路遇长者,敛足拱手。
尊长在前,不可口唾。
”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4.(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17题)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
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5.(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14题)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第 1 页共 7 页也相继出现。
这一现象表明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6.(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9题)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
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必修三专题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5小题)1.(2009年高考广东文基23题)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
”这位思想家主张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 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答案】B【点拨】从材料可以看出这位思想家主张变法,实现民权自由,但却反对革命,可知其为维新派代表。
2.(2008年江苏高考7题)如果看到右侧漫画,下列人物中最为愤慨的可能是()A.魏源B.林则徐C.洪仁玕D.严复【答案】D【点拨】题目所给的漫画是讽刺达尔文的进化论的,而严复是将进化论引入中国的第一人,是该理论的坚定的支持者。
选D项。
3.(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14题)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
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答案】C【点拨】该类题,更加考察考生对于历史史实的掌握与运用,超越简单机械的记忆、背诵。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体现中体西用的特点,属于洋务派的言论。
张之洞强调“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的言论表面上是要“新旧兼学”,实际上是站在旧学、中学一边,反对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政治伦理学说。
排除A。
“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强调中西文化之间只是性质而非程度的差异,由这种性质差异又导出所谓“以中济西”论。
这是新文化运动中杜亚泉以伧父为笔名,发表了一系列论述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文章,与陈独秀论战。
观点不属于维新派,可排除B。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属于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激进派主张的民主与科学(舟车之有两轮),排除D。
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1.(2008年上海高考25题)19世纪70年代有个日本人对来访的德国友人说:“我们的历史自今日始!”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一时期的日本()A.正开始建设现代国家B.刚准备抵制西方文化C.才决定学习儒家经典D.已成为世界重要强国【答案】A【点拨】B项日本明治维新时,实行的是“文明开化”政策,学习西方文化;C项早在唐朝时日本就派遣唐使到中国学习,就涉及到儒家经典;D项不符合史实,因为日本刚刚摆脱民族危机,算不上世界重要强国。
答案选A项。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近代化道路。
2.(2008年上海高考A12题)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A.昊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答案】D【点拨】A项是指清军入关;B项是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禁烟;C项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汉族地主势力提升;D项中指的是戊戌政变被镇压时在菜市口慷慨就义的“戊戌六君子”。
选D项。
3.(2010高考安徽文综20题)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答案】D【点拨】本题关键在于读懂材料,本题主要考查明治维新殖产兴业政策,国营企业转让私人,发挥企业的自主独立的积极性。
4.(2010年高考重庆文综16题)近代重庆总商会会所楹联曰:“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纵目环球,好凭此数千年创局力挽利权。
”该楹联所反映的主张,最早提出的是A.洋务派 B.早期维新派 C.康梁维新派 D.民主革命派【答案】B【点拨】阅读材料,号召商战,争夺利权,主张商战,挽回利权的主张是早期郑观应的主张。
07-11年高考真题分课汇编:必修三专题7点击下载更多高中历史免费试卷〔请按Crtl键+左键点击〕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0分〕1.〔2021年江苏高考7题〕假如看到右侧漫画,以下人物中最为愤慨的可能是〔〕A.魏源B.林那么徐C.洪仁玕D.严复2.〔2021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35题〕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打破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3.〔2021年高考广东文综22题〕1919年英国?泰晤士报?曾登载标题文章——“科学革命〞,两个副标题是“宇宙新理论〞、“牛顿观念的破产〞。
具有“科学革命〞意义的理论是A.日心说B.量子论C.相对论D.经典力学4.〔2021年高考安徽文综21题〕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引起全球关注。
反思近代科技开展的历程,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人类面临的核威胁最初源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B.原子弹的使用是反法西斯战争成功的决定因素C.科技创造是近百年间众多人为灾难的主要原因D.第三次科技革命诸多技术源于二战中的军事创造5.〔2021高考广东文综21题〕?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
〞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6.〔2021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15题〕1920年,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谈到“科学万能说〞时,认为它“当然不能像从前一样的猖獗〞。
梁启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A.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遇到阻碍 B.科学技术在欧洲的开展程度很高C.科学技术在世界大战中成为工具 D.科学技术的开展速度减缓7.〔2021年高考四川文综19题〕哥白尼说虽被后来的科学开展所扬弃,但人们仍然视其为一场“革命〞。
这是因为它A.撼动了中世纪神学根底,显示了挑战权威的态度B.创始了近代实验科学,提出了研究自然的新方法C.概括了宇宙运动规律,指引了人类认识自然的方向D.开拓了天文学新领域,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8.〔2021年江苏高考15题〕一位科学家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的铭文:“他以神一般的力量,……第一个说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像。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名题精解》栏目分课汇总(岳麓版)
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孔子与老子
名题分解
一、选择题
1.(2011·浙江文综·12)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
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
③罗马法的基础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③④
【解析】C 因为①老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幻想回到“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社会。
②屈原的“美政”理想是要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变法图强。
③罗马崛起于亚平宁半岛的台伯河畔,与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的政治体制不同。
罗马以蕞尔小邦征服意大利,最后建立了雄霸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在此基础上,罗马人以灵活务实的态度逐步摸索出一整套治理国家的经验,制定出古代世界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为丰富和发展西方古代政治文明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④雅典民主政治是一种颇为原始的直接民主,它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由此判断②③与题意无关 1。
2007-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必修Ⅲ)3·2 新文化运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7小题)1.(2009年高考宁夏文综32题)1942年3月30日,毛泽东在《如何学习中共党史》讲话中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这一评价应主要基于陈独秀A.引领思想启蒙运动B.创办《青年杂志》C.发动学生运动D.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2.(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23题)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
由此他主张A.求强求富 B.变法维新 C.共和革命 D.民主科学3.(2008年海南高考19题)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
这表明当时文学革命()A.取得了重大突破 D.被全社会所认同C.推动了政治改革 D.取得了彻底成功4.(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1题)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只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
这表明此时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5.(2007年高考江苏单科8题)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重大事件。
下列关于两者共同点的描述,错误的是()A.都是近代中国的早期思想解放运动 B. 都提倡民权和西学C. 都始于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D. 都抨击封建思想文化6.(2009年上海高考20题)1915年,陈独秀在某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激情喷涌的文章,称“青年如初春,如朝日……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刊发该文的杂志是( ) A.《新青年》 B.《少年中国》 C.《青年杂志》 D.《每周评论》7.(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8题)“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2007-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必修Ⅲ)2·2 中国古代的艺术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1.(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14题)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元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每200年间出现一个高峰。
处于该图第一个高峰期的著名画家是A.顾恺之 B.吴道子 C.张择端 D.郑板桥2.(2007年高考江苏单科2题)平灭六国后,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书同文字”。
其中“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 ()3.(2008年海南高考4题)京剧是我国国粹,它主要是由()A.元杂剧发展而来的B.北京地方剧种演化而成的C.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的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4.(2009年上海高考2题)将右图陶尊上的刻画符号与楔形文字、甲骨文、圣书字和腓尼基字母文字相比照可推断该陶尊最有可能出土于( )A.两河流域 B.中国C.地中海东岸 D.埃及5.(2008年高考山东文综10题)明清时期的山水画和19世纪中期的英国风景画,通常都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中西文化交流使两国的绘画风格相互交融B.相似的社会环境使两国绘画主题趋于一致C.明清山水画是商品经济发展在艺术上的反映D.英国风景画的出现是工业革命影响的结果6.(2009年高考浙江文综12题)隶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之一,它A.源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B.始于秦朝,李斯以此字体书写了《秦始皇廿六年诏铭》C.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D.常用于书写古代官方文书,故又称正书7.(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13题)图4为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有评价说,枝干“虬(qiu,盘曲)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
能体现其风格的是A.“意存笔先,画尽意在”B.“笔才一二,像已应焉”C.“诗中有画”,“画中有诗”D.“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8.(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31题)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些时代特点,如“宋人尚意”,即通过字体书写,表现自己追求的意境。
各地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三专题7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0分)1.(2011年1月汕尾市高三调研12题)古语云:“潮者,据朝来也;汐者,言夕至也。
”能对这一自然现象作出科学解释的是()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B.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C.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2.(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22题)1919年英国《泰晤士报》曾刊登标题文章——“科学革命”,两个副标题是“宇宙新理论”、“牛顿观念的破产”。
具有“科学革命”意义的理论是A.日心说 B.量子论 C.相对论 D.经典力学3.(2011年4月茂名市二模21题)电视系列片《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会升起落下?这些今大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曾经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
”随着科学的发展,这些“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问题,终于被人类破解了。
其标志性科学成就是( )A.哥白尼日心说 B.牛顿的经典力学 C.达尔文进化论 D.爱因斯坦相对论4.(2011年3月江门市一模21题)“达尔文推翻了那种把动植物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探明了物种的变异性和继承性,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
”这段材料反映的观点不包括()A.物种具有共同的祖先B.生物既不是上帝创造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C.神创造了人类和世界万物D.生物个体之间的有利变异是可以世代传递的5.(2011年1月茂名市一模23题)下列哪一理论的提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A.万有引力定律 B.进化论 C.相对论 D.量子理论6.(2011年1月汕头市质检8题)他的墓志铭上写着这样的话:他以超乎寻常人的智力,用他所发明的数学方式,第一个证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像,彗星的轨道和大海的潮汐……”。
此人可能是:()A.哥白尼B.牛顿C.达尔文D.普朗克7.(2011年1月清远市一模20题)阅读下列《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科学成就项目基础研究年限(A)应用研究年限(B)生产推广年限(C)B—A年差C—B年差C—A年差1 蒸汽机1687 1711 1776 24 65 892 电话1820 1876 1881 56 5 613 发电机1831 1888 1889 57 1 584 计算机1936 1946 1946 10 0 105 晶体管1947 1951 1953 4 2 66 激光1958 1960 1961 2 1 3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①科学成果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越来越快②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低③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④科学理论重大突破促成上述科学成果诞生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④8.(2011年4月肇庆市二模19题)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汤姆生在展望20世纪物理学前景时,讲道:“动力理论肯定了热和光是运动的两种方式,现在它的美丽而晴朗的天空却被两朵乌云笼罩了。
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必修三专题7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1.(2008年江苏高考7题)如果看到右侧漫画,下列人物中最为愤慨的可能是()A.魏源B.林则徐C.洪仁玕D.严复【答案】D【点拨】题目所给的漫画是讽刺达尔文的进化论的,而严复是将进化论引入中国的第一人,是该理论的坚定的支持者。
选D项。
2.(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35题)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答案】B【点拨】解析1:本题考查近代科学理论。
题干三个人物的理论虽然在当时都具有进步意义,但哥白尼、牛顿的理论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故A 错误。
C只符合爱因斯坦的理论, D只符合牛顿的理论。
解析2:本题考查近代科学理论。
解答本题时应准确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并结合所处时代科学发展的特点综合分析理解。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冲击了神学世界观,但太阳中心说并非是完全科学的,对技术发展影响甚微;牛顿学说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大飞跃,对人类认识、科技发展产生深远意义;爱因斯坦相对论极大扩展了物理学应用领域,为人们提供辩证看待世界的途径。
题干三个人物的理论虽然在当时都具有进步意义,但哥白尼、牛顿的理论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故A 错误。
C只符合爱因斯坦的理论, D只符合牛顿的理论。
解析3:本题考查近代科学理论。
题干三个人物的理论虽然在当时都具有进步意义,但哥白尼、牛顿的理论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故A 错误。
C只符合爱因斯坦的理论, D只符合牛顿的理论。
哥白尼的“日心说”、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从不同的视角阐释了对自然世界的认识,都改变了人们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B正确。
3.(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22题)1919年英国《泰晤士报》曾刊登标题文章——“科学革命”,两个副标题是“宇宙新理论”、“牛顿观念的破产”。
具有“科学革命”意义的理论是A.日心说B.量子论C.相对论D.经典力学【答案】C【点拨】本题以《泰晤士报》文章标题作为切入点,通过现代世界的科学技术——相对论考查学生对近代世界科技的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分析历史概念的能力,体现了高考对文化史的高度重视和基础知识对解决历史问题的重要性,难度不大。
审题扣住关键词,由“牛顿观念的破产”可知该理论解决了牛顿经典力学的危机,为现代科学革命的两大支柱:相对论和量子论,故排除A 、C。
由“宇宙新理论”可知为相对论,光线在通过强引力场附近时会发生弯曲,相对论主要是宏观领域的理论,而量子论主要是微观领域的理论。
总之,由关键时间信息1919年和“宇宙新理论”、“牛顿观念的破产”,可以判断为爱因斯坦提出于1915年的相对论。
故选D项。
4.(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21题)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引起全球关注。
反思近代科技发展的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类面临的核威胁最初源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B.原子弹的使用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C.科技发明是近百年间众多人为灾难的主要原因D.第三次科技革命诸多技术源于二战中的军事发明【答案】D【点拨】人类面临的核威胁最初源于是来自原子弹而非爱因斯坦的相对论,A项偷换概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在于反法斯同盟的建立而非原子弹的使用,排除B项;科技是双刃剑,本身不会带来灾难,关键在于人的作为,排除C项;第三次科技革命诸多技术源于二战中的军事发明,比如原子科技、航天科技的发展与二战中的原子弹、导弹有密切关系,故选D项。
5.(2010高考广东文综21题)《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
”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A. 17世纪初期B.18世纪中期C.19世纪中期D.20世纪初期【答案】C【点拨】题眼: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学说)。
考点:马克思主义学说与达尔文进化论解析:阐述“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的两个学说分别是1859年《物种起源》和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因此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19世纪中期。
6.(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15题)1920年,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谈到“科学万能说”时,认为它“当然不能像从前一样的猖獗”。
梁启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A.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遇到阻碍 B.科学技术在欧洲的发展水平很高C.科学技术在世界大战中成为工具 D.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减缓【答案】C【点拨】从材料中梁启超措辞“猖獗”来看,梁启超对科学带来的负面影响持否定态度,否定“科学万能说”,192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游历欧洲的梁启超目睹科学技术在世界大战中成为战争工具而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从而得出此结论。
注意时间:1920年。
一战期间,飞机、坦克、大炮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成果应用于军事之中,体现了“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
一战结束后;著作《欧游心影录》,关注点是欧洲;观点则是对针科学的一定程度的批判,指责科学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杀人的工具,从而否定“科学万能说”。
7.(2009年高考四川文综19题)哥白尼说虽被后来的科学发展所扬弃,但人们仍然视其为一场“革命”。
这是因为它A.撼动了中世纪神学基础,显示了挑战权威的态度B.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提出了研究自然的新方法C.概括了宇宙运动规律,指引了人类认识自然的方向D.开辟了天文学新领域,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答案】A【点拨】“地球中心说”是中世纪神学基础。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提出,是对中世纪的“地球中心说”的挑战。
故选A8.(2008年江苏高考15题)一位科学家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的铭文:“他以神一般的力量,……第一个说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像。
”这位科学家应该是()A.伽利略B.牛顿C.爱因斯坦D.普朗克【答案】B【点拨】A项伽利略是自制望远镜,观测到一些肉眼看不见的行星,证明了“日心说”的正确性,并没有说明行星的运动和图像。
C项爱因斯坦主要贡献是相对论,打破了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但他不是第一个。
D项普朗克主要是提出了“量子假说”。
B项牛顿提出了力学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用科学说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像,打破了基督教之前所宣扬的“神的力量”。
应选B项。
9.(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16题)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答案】B【点拨】蒸汽机发明以后,解决了工业生产的动力问题,工场手工业作坊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工厂。
此题考查的是对工业革命的理解。
根据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故排除A,铁路的修建是在1825年,故排除;棉纺织厂发展如此快是因为动力革命——蒸汽机的改进,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10.(2009年广东高考21题)普朗克曾这样评论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这个原理在物理世界观上所引起的革命,只有哥白尼世界体系的引入才能与之相提并论。
”文中的”这个原理“是( )A.日心说 B.相对论 C.量子假说 D.万有引力定律【答案】B【点拨】普朗克的观点主要是高度评价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日心说是哥白尼的学说,量子假说是普朗克首先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经典力学的组成部分。
爱因斯坦的主要学说是相对论,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革命,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把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高度,普朗克高度评价爱因斯坦主要是基于此。
11.(2008年上海高考A10题)“月亮既不会掉下来,也不会离去,那是因为它的运动正好抵消了地球的引力。
”说这句话的科学家是()A.牛顿B.波义耳C.拉瓦锡D.哥白尼【答案】A【点拨】从题干的材料可以看出,此科学家是研究天文的,而且运用了万有引力的知识,选项中的波义耳和拉瓦锡均属于化学家,可以排除掉;而哥白尼时代还没有发明万有引力定律,因此也可排除。
所以正确答案为牛顿。
材料中的话体现的是万有引力定律,提出的是牛顿,选A项。
12.(2011年海南高考10题)17世纪,处于科学革命中的西欧,“肯定自然知识的实用价值,以及肯定它对科技进步的前景所包含的意义,已经成为普遍接受的常识,但科学的素养对于人类,以及对于人类所处的环境实际产生的作用还是很小”。
这一现象说明A.民众仅从实用角度理解科学革命 B.科学素养的提高不受社会重视C.科学革命只影响到知识阶层 D.科学方法已获得广泛认同【答案】D【点拨】注意关键词“普遍接受”“常识”等关键词,可以判定科学方法已获得广泛认同,故选D。
从关键句“以及肯定它对科技进步的前景所包含的意义”,可见不仅是从“实用角度”,排除A。
科学素养作用还很小不能等同于科学素养的提高不受社会重视,排除B。
C错误明显,排除。
13.(2010年高考福建文综20题)图9是一张历史研究性学习涉笔活动宣传海报的配图。
据此判断,下列标题中最适合于这份海报的是A.“超越时空的梦想”B.“探索与发现:海王星”C.“普朗克的假说与验证”D.“比萨斜塔—亚里士多德力学学说的终结”【答案】B【点拨】此题对图片信息的解读要求较高,第一层信息月亮受地球引力影响绕着地球转,第二层信息月亮运行同时还受其它星体引力的影响,科学家们正是根据万有引力定律预测和计算才发现了海王星的,故选B。
此题用排除法也比较容易选出B。
14.(2010年高考山东文综16题)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是A.智者学派思想——人文主义思潮B.牛顿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C.君权神授说——社会契约论D.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调整【答案】C【点拨】“君权神授说”是宣扬君主的权力是来自神的,所以众人应该服从于他的统治,这种思想是服务于君主专制的。
“社会契约论”则宣扬人民有反抗暴君专制的权力的。
二者是相矛盾的。
智者学派思想属于古希腊哲学派别,智者学派的出现标志着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故A符合题意;爱因斯坦相对论是关于时空和引力的基本理论,也可看得出是对牛顿经典力学的继承和发展,B也符合题意;“君权神授”是说皇权是上帝授予的,不是人民授予的,人民不得反抗,而“社会签约论”是说国家是按社会契约形成了,谁违背民意,阻碍国家的发展,侵犯人民的权力,人民就有权推翻他,由此可以看出二者观点相反,不具有继承和发展关系,符合题意。
故C为正确答案。
15.(2010年高考天津文综历史部分11题)20世纪初,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问题的科学家是A.普朗克B.麦克斯韦C.玻尔D.爱因斯坦【答案】D【点拨】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