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综合测试题(二)
- 格式:docx
- 大小:17.86 KB
- 文档页数:5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五、简答题1、如何理解太阳病提纲证?太阳病提纲证即原文第一条“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外邪袭表,正气抗邪,正邪相争于表,气血浮盛于外,故脉浮;太阳受邪,经气运行不利,故头项强痛;风寒束表,卫阳被遏,不能温分肉,故恶寒。
以上脉证反映了外邪袭表,营卫失和,正邪相争于表的病理机转,为太阳病的主要脉证,也是表证共有的症状。
2、太阳中风证与太阳伤寒证的鉴别要点是什么?清简述其病机。
太阳中风证与太阳伤寒证二者的鉴别要点在于汗出与无汗,脉浮缓与浮紧。
二者虽均为风寒袭表所致,但太阳中风证的病机为卫阳不固,营不内守,故见汗出,汗出后营阴内弱,故脉搏宽缓而呈浮缓之象;太阳伤寒证的病机为卫阳被遏,营阴郁滞,固件无汗与脉浮紧。
3、桂枝汤证本有“汗出”,为何还用发汗之法?桂枝汤证出现“汗出”是营卫不和的表现,为病汗,而服桂枝汤后的汗出是属药汗。
因桂枝汤不仅可解肌祛风,而且还可调和营卫,滋阴和阳,用其发汗可使营卫相和,病汗自止,故桂枝汤证虽见汗出,仍宜用桂枝汤微发其汗,通过发汗达到止汗的目的。
4、“荣弱卫强”的含义是什么?“荣弱卫强”即营弱卫强,是对太阳中风证病机的反复说明。
所谓卫强,并非生理情况下的卫气强盛,而是指风寒袭表,卫气浮盛于外,与邪交争而成发热的亢奋现象;所谓营弱,也不是营阴真正的虚弱,而是由于卫气失其正常的固外开合之职,影阴不能内守而汗出,与“卫强”相比,呈现相对不足的状态。
5、何为“麻黄八症”?简述产生机理。
“麻黄八症”亦称“伤寒八症”,是指太阳伤寒表实证的八个症状,包括头痛、发热、神通、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喘。
由于风寒束表,肌肤失煦,故见恶风寒;卫闭营郁,经气运行不畅,故头身疼痛;寒邪外束,腠理郁闭,故见无汗;肺气不宣则作喘。
6、简述麻黄汤证与葛根汤证的区别。
两者皆为风寒束表,卫闭营郁之伤寒表实证,证候相似,但又有所不同:麻黄汤证为风寒外束,肺气不宣,故见表实而喘,虽有头项强痛而无项背强几几;葛根汤证为风寒外束,经气不利,故见表实证兼项背强几几而无喘。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汇总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伤寒论》的作者是谁?A. 张仲景B. 华佗C. 扁鹊D. 孙思邈答案:A2. 《伤寒论》主要论述了哪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A. 感冒B. 伤寒C. 疟疾D. 肺结核答案:B3. 《伤寒论》中提到的“六经辨证”是指哪六经?A.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B. 手太阴心经、手阳明小肠经、足太阴肾经、足阳明膀胱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C. 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少阴肝经、足太阳胆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D. 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胃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脾经答案:A4. 《伤寒论》中“太阳病”的典型症状是什么?B. 头痛C. 咳嗽D. 腹痛答案:A5. 《伤寒论》中“阳明病”的主要表现是?A. 汗出恶风B. 口渴欲饮C. 腹痛便秘D. 呕吐答案:B6. 《伤寒论》中“少阳病”的症状特点是什么?A. 口苦咽干B. 恶寒发热C. 头痛身痛D. 腹痛腹泻答案:A7. 《伤寒论》中“太阴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A. 腹痛腹泻B. 口干舌燥C. 四肢厥冷D. 头痛发热答案:A8. 《伤寒论》中“少阴病”的典型症状是什么?A. 手足心热B. 口干舌燥C. 四肢厥冷答案:C9. 《伤寒论》中“厥阴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A. 口苦咽干B. 四肢厥冷C. 腹痛腹泻D. 头痛发热答案:B10. 《伤寒论》中“和解法”主要针对哪种类型的疾病?A. 太阳病B. 阳明病C. 少阳病D. 少阴病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伤寒论》中提到的“三阳合病”包括以下哪些症状?A. 发热恶寒B. 口渴欲饮C. 腹痛便秘D. 口苦咽干答案:ABC2. 《伤寒论》中提到的“三阴合病”包括以下哪些症状?A. 腹痛腹泻B. 四肢厥冷C. 口干舌燥D. 头痛发热答案:ABD3. 《伤寒论》中“汗法”适用于以下哪些情况?A. 太阳病B. 阳明病C. 少阳病D. 少阴病答案:AC4. 《伤寒论》中“下法”适用于以下哪些情况?A. 阳明病B. 少阳病C. 太阴病D. 少阴病答案:AC5. 《伤寒论》中“和法”适用于以下哪些情况?A. 太阳病B. 阳明病C. 少阳病D. 少阴病答案:B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伤寒论》是中医经典之一,主要论述伤寒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伤寒论模拟试题2(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首先提出错简重订说的医家是()A.王肯堂B.柯韵伯C.尤在泾D.方有执2、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其身疼痛的机理是什么()A.汗不如法,表邪传里B.发汗后,表证不解,营阴郁滞C.发汗伤营,筋脉失养D.发汗伤阳,余邪复聚3、下列何项不是虚寒下利的阳复将愈的表现()A.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B.下利,脉数而渴者C.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者D.下利日十余行,脉实者4、桂枝加大黄汤中大黄的作用()A.攻下实热B.泻热和胃C.活血化瘀D.清热凉血5、下列何项不是桂枝汤的适应证()A.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者B.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C.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D.病人脉浮缓,身不痛但重者6、比较三承气汤的组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大承气汤大黄用量最重B.小承气汤无芒硝C.调胃承气汤芒硝最重D.大承气汤枳实、厚朴最重7、阳明病、少阴病、厥阴病三见吴茱萸汤证,其呕的共同病机是()A.胃气虚冷,胃气上逆B.肝寒犯胃,胃失和降C.阳虚阴盛,寒浊犯胃D.浊阴上逆,胃失和降8、原文第97条的“邪高痛下”是指()A.病邪之势向上,腹痛部位在下B.胆热犯胃而呕逆,肝木乘脾而腹痛C.邪来自少阳为邪高,病及脾胃为痛下D.邪在上焦为邪高,痛在腹部云痛下9、下列理中汤加减哪项是正确的()A.脐上筑者,去干姜,加桂枝四两B.吐多者,去干姜,加生姜三两C.渴欲得水者,加人参,足前成四两半D.腹满者,去白术,加附子一枚10、下列何方用甘澜水作溶剂()A.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B.麻黄连翘赤小豆汤C.栀子豉汤D.炙甘草汤二、多项选择题1、《伤寒论》中白虎汤适应证的脉象可见()A.脉浮滑B.脉浮紧C.脉洪大D.脉滑E.脉弦细2、下列哪几项方证可见心下悸()A.桂枝甘草汤证B.真武汤证C.小建中汤证D.茯苓甘草汤证E.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3、根据《伤寒论》原文,下列哪些方剂可用治下利()A.理中汤(丸)B.赤石脂禹余粮汤C.甘草泻心汤D.桂枝人参汤E.黄连汤4、《伤寒论》中可用于治喘的方剂是()A.葛根黄芩黄连汤B.大承气汤C.麻杏甘膏汤D.小青龙汤E.麻杏石甘汤5、根据《伤寒论》原文,小承气汤可见的症状有()A.潮热B.心烦或谵语C.小便数D.大便硬结E.脉滑而疾6、属于太阳蓄血证的临床表现是()A.喜忘B.大便色黑易解C.如狂或发狂D.脉沉而微或沉结E.少腹硬满小便自利7、下列病症中当用小柴胡汤治疗的是()A.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B.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脉沉而紧者C.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D.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者E.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8、根据《伤寒论》原文,烦躁可见于以下哪些方证()A.大青龙汤证B.干姜附子汤证C.茯苓四逆汤证D.小青龙汤证E.半夏泻心汤证9、乌梅丸的方药组成()A.乌梅细辛干姜B.黄连当归蜀椒C.桂枝附子黄柏D.人参白蜜饭泥E.桂枝葛根芍药10、下列那些方剂是去滓后再煎()A.半夏泻心汤B.旋复代赭汤C.小柴胡汤D.柴胡桂枝干姜汤E.大柴胡汤三、判断题1、脾约证的临床特点是大便结滞近于肛门,硬涩难解。
伤寒论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伤寒论》的作者是谁?A. 张仲景B. 孙思邈C. 李时珍D. 华佗答案:A2. 《伤寒论》主要论述了哪种疾病的治疗?A. 伤寒B. 温病C. 痢疾D. 疟疾答案:A3. 《伤寒论》中提到的“伤寒”是指什么?A. 外伤引起的感染B. 外感风寒引起的疾病C. 外感风热引起的疾病D. 外感湿邪引起的疾病答案:B4. 《伤寒论》中“六经辨证”的“六经”指的是哪六经?A. 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B. 肺、心、脾、肝、肾、胃C.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D. 心包、三焦、脾、肺、肾、肝答案:A5. 《伤寒论》中“太阳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A. 发热、汗出、恶风B. 发热、无汗、恶寒C. 发热、汗出、恶寒D. 发热、无汗、恶风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6. 《伤寒论》中提到的“阳明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哪些?A. 大便秘结B. 腹胀满C. 口干舌燥D. 脉洪大答案:ABCD7. 《伤寒论》中“少阴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哪些?A. 手足厥冷B. 脉微细C. 但欲寐D. 恶寒答案:ABC8. 《伤寒论》中“太阴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哪些?A. 腹痛B. 呕吐C. 下利D. 脉沉迟答案:ABCD9. 《伤寒论》中“厥阴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哪些?A. 厥冷B. 脉细欲绝C. 手足厥逆D. 烦躁答案:ABCD10. 《伤寒论》中提到的“汗法”适用于哪些情况?A. 太阳病表实证B. 阳明病里实证C. 少阳病半表半里证D. 太阴病里虚寒证答案:A三、判断题11. 《伤寒论》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论述了伤寒病的辨证论治。
(对)12. 《伤寒论》中的“伤寒”指的是所有外感疾病。
(错)13. 《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
(对)14. 《伤寒论》中提到的“汗法”只适用于太阳病。
(错)15. 《伤寒论》中提到的“下法”适用于阳明病里实证。
(对)四、简答题16. 简述《伤寒论》中“六经辨证”的内容。
中医《伤寒论》考试试题题库及答案详解是四逆汤加茯苓( )8.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四逆汤主之( )9.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小承气汤。
( )10.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心中烦,不得卧,猪苓汤主之()六、简答题:(共25分)1.桃花汤与白头翁汤均可治疗下利便脓血,其症候特点、病因病机有何不同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皆可治喘,其病机特点有何不同?3.结合原文简述厥证的病理及特征。
4.简要回答下述症状出现的机理。
(每小题2分,共10分)①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宜大承气汤。
②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
③阳明病,若中寒者……手足濈然汗出……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
④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虽暴烦下利日数十行,必自止……⑤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七、分析病案,(要求对主症进行分析,写出病机,治则,方药。
10分张某,60岁,近几天头痛,发热,全身紧感时恶寒,咳,喘,咳吐白稀泡沫痰,量多,胃脘部痞满,有时恶心欲呕,口渴不欲饮,舌苔白腻,脉浮紧数。
八、论述题(10分)“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279条)“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
”(280条)①何谓“大实痛”?“腹满时痛”、“大实痛”的机理。
②传统观点认为太阴里实证是实在阳明气分,李克绍老师提出本证为实在太阴脾络,病在血分。
结合所给原文从本证的病因病机、药物分析、使用注意等几个方面论述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中医《伤寒论》考试试卷(一卷)标准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1、但欲寐:精神萎靡,呈似睡非睡状态。
2、头项强痛:强,强硬、不柔和之意,此作不柔和解。
头项强痛,即头痛项强。
3、合病:两经或三经症状同时出现者。
4、口不仁:言语不利,食不知味,口中粘腻不清爽。
5、日晡所:即15至21时,阳明病欲解之时。
伤寒论综合试题题库
2-1-8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下列不是附子汤证主证的是哪一项()
A.口中和,其背恶寒
B.身体痛
C.四肢沉重疼痛
D.手足寒
E.骨节痛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死”其病机为()
A.纯阴无阳
B.阳虚欲脱
C.阴竭阳脱
D.阳虚阴盛
E.阴盛格阳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原文第384条“到后经中,颇能食,复过一经能食”中的“颇”作何解释()
A.十分
B.相当地
C.略微
D.偏颇
E.不可
/ 电脑游戏排行榜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枳实栀子豉汤证若兼有宿食者,如何加减()
A.加大黄
B.加芒硝
C.加厚朴
D.去枳实,加大黄
E.去枳实,加大黄、神曲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伤寒贯珠集》的作者是()
A.王叔和
B.成无己
C.柯韵伯
D.钱天来
E.尤在泾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太阳中风证发热汗出的基本病机是()
A.卫气虚弱
B.卫闭营郁
C.荣弱卫强
D.风性开泄
E.阴虚有热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桂枝去芍药汤,去芍药的理由是()
A.未伤津液
B.无腹痛
C.有碍宣通阳气
D.更利于解表
E.无需调和营卫。
中医四大经典之《伤寒论》复习试题及答案(二)X型题1.“伤寒学”的研究内容包括:A.《伤寒论》的版本及流传情况B.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C.《内经》的成书年代D.历代医家研究与发展《伤寒论》的学术成就E.《伤寒论》的学术发展史2.构成“伤寒学”的要素包括:A.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研究领域与研究内容B.长期的学术发展史与不同的学术流派C.大量的研究文献与一定数量与水平的研究队伍D.资金与硬件条件的支持E.在中医学的学术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3.《伤寒论》的学术渊源包括:A.《内经》B.《难经》C.《神农本草经》D.《汤液经》E.《甲乙经》4.《伤寒论》的学术成就有以下哪几个方面:A.总结了前人的成就,形成了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医学典籍B.继承了前人在针灸方面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针灸学术的发展C.创立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为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D.系统揭示了外感热病的诊治规律,并为后世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条件E.制定了若干基本治则,保存了许多功效卓著的方剂,并为中药制剂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影响六经病传变的主要因素有:A.正气的盛衰B.发病的季节C.邪气的轻重D.治疗的当否E.感邪的性质6.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八纲是对疾病的病位、病性、邪正盛衰、趋势等方面的总的概括B.六经辨证是八纲辨证的系统化、具体化C.六经辨证来源于八纲辨证D.八纲贯穿于六经辨证之中,六经辨证体现着八纲E.八纲辨证与六经辨证相辅相成,互相补充7.影响伤寒病发病的主要因素有:A.体质因素B.自然因素C.文化因素D.种族因素E.社会因素8.六经病传变的方式有:A.越经传B.循经传C.表里传D.上下传E.手足传9.六经病发病的方式有:A.合病B.并病C.直中D.两感E.晚发10.下列哪几项属于六经病证的基本治则:A.治病求本,本于阴阳B.祛邪扶正,分清主次C.调和阴阳,以平为期D.明确标本,分清缓急E.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二.非选择题(一)名词解释题1.伤寒:2.六经:3.六经病:4.六经辨证:5.传变:6.直中:7.合病:8.并病:9.两感:10.表里传:(二)填空题1.《伤寒杂病论》现已分为和两部著作。
伤寒论测试题及答案汇总二121.下列哪一症不是太阴病的主症:C A.自利 B.食不下 C.胸下结硬 D.腹满而吐122.太阴病“当温之,宜服四逆辈”是指当用:D A.理中汤 B.四逆散 C.四逆汤 D.理中、四逆汤一类的方剂123.太阴病的治法是:B A.温经回阳,益气补虚 B.温中散寒,健脾燥湿 C.温胃散寒,降逆止呕 D.温经散寒,通阳化气124.桂枝加芍药汤的药物组成是:A A.小建中汤去饴糖 B.桂枝人参汤加芍药 C.桂枝汤倍芍药加厚朴 D.桂枝汤倍芍药,干姜易生姜125.太阴病,“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的原因是:D A.脾气虚弱,易致腹泻 B.脾阳不振,寒湿内盛 C.脾阳不振,本已自利 D.胃气虚弱,防其伤正126.太阴病“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是因为:C A.湿邪化燥,病转阳明 B.中阳衰败,生化无源 C.脾阳恢复,寒湿自退 D.脾阳下陷,阴液下竭127.完成原文“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______ …”:B A.发汗 B.吐下 C.解表 D.以上都不是128.下列脉证,不宜使用小柴胡汤的是:D A.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 B.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而不去者 C.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 D.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胁下满,小便难者129.下述哪项不属于小柴胡汤的加减法?C A.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瓜蒌实一枚 B.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瓜蒌根四两 C.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 D.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130.柴胡加芒硝汤证的治法是:A A.和解少阳,兼泻热去实 B.和解少阳,兼软坚散结 C.和解少阳,兼清解里热D.和解少阳,兼清热利湿131.患者,男,近二天右胁下满痛拒按,出汗,午后发热,胸闷心烦,恶心呕吐频作,厌食,不大便五天,小便黄,舌稍红,苔白厚,脉弦浮滑而数。
伤寒论测试题及答案汇总A.阳明中寒B.阳明腑实C.寒湿中阻D.上述皆是95.喘症可见于:DA.麻黄汤证B.承气汤证C.麻杏石甘汤证D.上述皆是96.腹满一症不见于:CA.白虎汤证B.承气汤证C.脾约证D.欲作谷疸证97.阳明病的来路:DA.太阳传入B.少阳转属C.外邪直犯阳明D.上述答案皆是98.三阳合病身重难以转侧的病机:AA.热盛伤津耗气B.寒郁气滞,内热相扰C.阳气内郁,失于宣通D.热邪伤津,湿热内困99.下列何证禁用攻下?CA.不大便六七日,潮热,转矢气者B.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C.阳明病,心下硬满者D.发汗不解,腹满痛者100.下列组方何者正确?DA.大承气汤:大黄四两芒硝半升厚朴半斤枳实五枚B.小承气汤:大黄四两厚朴三两枳实三枚C.调胃承气汤:大黄四两甘草二两芒硝三两D.上述皆非101.下述何证宜急下?DA.发汗不解,腹满痛者B.阳明病,发热汗多者C.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D.上述皆是102.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____________________,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
BA.渴欲饮水,起卧不安B.心中懊憹,饥不能食C.烦渴腹满,咽燥口苦D.心中烦,不得卧103.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是因为:AA.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B.里热盛多汗,猪苓汤利其小便,治不对证C.汗多表阳虚,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更伤阳气D.猪苓汤养阴、清热、利水,汤药不中病104.二阳并病,太阳证罢,___________,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AA.但发潮热B.腹满烦热C.脉沉而喘满D.蒸蒸发热105.发汗多,重发汗者,亡其阳,谵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脉弦者生,脉涩者死B.喘满者死,下利者亦死C.脉短者死,脉自和者不死D.上述答案皆非106.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_________________. B。
《伤寒论》综合测试题(二)
一、名词术语解释(每小题1分,共10分)
1、平旦
2、潮热
3、藏厥
4、郑声
5、脏寒
6、将息
7、胸胁苦满
8、除中
9、合病
10、目中不了了
二、原文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太阳之为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服桂枝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3、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_______________,脉促者,表未解也;_______________ ,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4、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
若脉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苓散主之。
5、伤寒中风,有柴胡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6、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_______________,时时恶风,大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7、阳明之为病,_______________。
8、少阴病,身体痛,_______________,骨节痛,_______________者,附子汤之。
9、少阴病,下利六七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猪苓汤主之。
10、恶寒,_______________,利止,亡血也,_______________主之。
三、改错题(每题2分,共10分)
1、原文11条“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
2、原文90条“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
若先下之,治不为逆。
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
若先汗之,治不为逆。
”
3、原文“太阳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发汗,宜调胃承气汤。
”
4、原文“太阳病,发汗后、、、若脉沉,小便不利,无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
5、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不出,但恶寒,不恶热也。
四、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附子泻心汤证,除“心下痞”外,应有:
A、恶寒汗出
B、呕而发热
C、身痛
D、下利
E、厥逆
2、茯苓四逆汤证的主要病机是:
A、肾阳虚弱
B、阴阳俱虚,阴液不足
C、阳衰阴脱
D、阴阳虚极,真气欲脱
E、气液亏损
3、太阳病,汗下之后,表无大热,汗出而喘,治宜:
A、桂枝汤
B、葛根汤
C、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D、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E、葛根黄芩黄连汤
4、服桂枝汤后,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如疟状,一日再发者,治宜:
A、桂枝汤
B、桂枝加葛根汤
C、桂枝二越婢一汤
D、桂枝麻黄各半汤
E、桂枝二麻黄一汤
5、太阳病的主要病机是:
A、风寒外束,卫阳被遏,营阴郁滞
B、风邪外袭,卫不外固,营不内守
C、风寒袭表,营卫不和,正邪交争
D、寒邪侵袭,营卫不和,其病在表
E、风寒袭表,郁遏阳气,损伤营阴
6、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的病机是:
A、心阳虚,下焦寒气上冲
B、心阳虚,下焦水气欲动
C、心阳虚,又兼脾虚水停
D、心阳虚,又兼胃虚停饮
E、心阳虚,水气上逆凌心
7、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证中身痛的机理是:
A、寒邪外束,营阴郁滞
B、过汗损伤营气,筋脉失养
C、阳虚内寒湿邪内侵
D、阳虚阴盛,寒凝筋骨
E、以上均不是
8、旋覆代赭汤证的治法是:
A、和胃降逆化痰
B、和中降逆消痞
C、镇肝和胃利水
D、疏肝解郁行气
E、辛开苦降宣通
9、五苓散证中“消渴”的病机是:
A、水热互结,热伤阴津
B、阳虚不化,津不上承
C、外邪入里化热,伤津耗液
D、发汗太过,耗伤津液,胃中干燥
E、水停下焦,气不化津,津不上承
10、少阴咽痛证中,证见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者用:
A、猪肤汤
B、甘草汤
C、桔梗汤
D、苦酒汤
E、半夏散及汤
11、治疗“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燥者”的主方是:
A、干姜附子汤
B、芍药甘草附子汤
C、桂枝加附子汤
D、茯苓四逆汤
E、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12、黄连汤证的病机是:
A、胃虚痰阻,胃气上逆
B、脾胃不和,寒热夹杂
C、中阳虚损,阴寒气逆
D、寒热错杂,气机失常
E、上热下寒,脾胃不和
13、桂枝甘草汤证的主证是:
A、脉结代,心动悸
B、心中悸而烦
C、心下悸,欲得按
D、脐下悸,欲作奔豚
E、以上均不是
14、下列证候中,哪项是太阳蓄水证的辨证要点:
A、发热恶寒,汗出头痛,脉浮数
B、心下痞
C、小便不利
D、烦渴欲饮水
E、少腹痛
15、抵当丸的适应证是:
A、蓄血较轻,其人如狂者
B、蓄血较重,病势较急者
C、蓄血较重,其人健忘者
D、蓄血较重,病势较缓者
E、蓄血较重,其人发狂者
16、桂枝加葛根汤体现的治法是:
A、解肌祛风,重以发汗
B、解肌祛风,升津舒经
C、解肌祛风,生津止渴
D、解肌祛风,生津止利
E、解肌祛风,舒筋柔经
17、下列哪项不属寒湿发黄与湿热发黄的区别
A、发热与否
B、小便黄与否
C、黄疸色鲜明与否
D、口渴与否
E、大便秘结与否
病者始觉头痛、发热39.0℃,气促、汗出恶风寒、脉浮,大便干,经用清下法,热稍退,T38.5℃,但仍头痛、汗出、恶风,并下利,舌红苔黄、脉数。
18、患者初始病证,其最佳治法是:
A、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B、辛温发汗,宣肺平喘
C、和解少阳
D、辛寒清热
E、通腑泻热
19、患者目前下利的病机可能是:
A、表邪不得外越,内迫大肠
B、燥热迫津,从旁而下
C、里热狭表下利
D、少阳火郁,内迫阳明
E、寒热错杂,脾气不升
20、目前治疗最适宜方剂是:
A、桂枝加葛根汤
B、甘草泻心汤
C、葛根芩连汤
D、黄芩汤
E、小承气汤
五、问答题(共25分)
1、为什么太阴病“宜服四逆辈”?(3分)
2、真武汤证的主证、病机、治法、方药是什么?(5分)
3、试述白通汤与通脉四逆汤在主证、病机、治法、方药上的异同。
(7分)
4、葛根芩连汤证、白头翁汤证、大承气汤证、桃花汤证都可出现下利,应如何辨证?(10分)
六、病案分析题(15分)
患者李某,男,50岁。
有咳喘史多年,时发时愈,三日前,因感受风寒,而致发热恶寒,头痛身痛,无汗,咳吐痰涎质稀量多色白,喘气不能平卧,舌淡苔白滑,脉浮紧。
试分析本病的病因病机、证候、治法及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