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偏载专用轨枕抽换技术交底
- 格式:doc
- 大小:103.00 KB
- 文档页数:4
交底日期交底项目技术交底记录交底人陈庆工程名称:哈大电改大连站改造工程工程部位:大连站场沈建施技-21表2001年11月1日站线混凝土宽枕与木枕过渡段更换为普通混凝土枕一、施工原则:依据设计文件要求,到发线和机走线在站台范围内的轨枕,更换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宽枕。
在木枕与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之间,宜用普通混凝土枕过渡,其长度不宜小于10m。
更换混凝土枕为S-1型。
枕木间隔按1600根/km,更换位置由技术现场标注。
二、作业条件1、区间设置作业标防护。
2、同一时间内的作业间隔,不得少于六根。
3、来车穿不进轨枕时,允许每隔六根轨枕有一根不穿入。
4、与电务有关时,必须有电务人员参加。
三、作业程序1、散布轨枕。
直线地段将轨枕散布在作业方便的一侧,曲线地段散布在曲线下股一侧。
2、拆除影响更换轨枕作业的防爬设备和轨距杆。
3、扒开一端轨枕头和一侧轨枕盒内道床,深度以能横移、抽出和穿入轨枕为宜。
如碎石道床严重不洁,应同时进行清筛。
4、卸下螺帽、扣板、铁座和大小胶垫等。
5、抽出旧轨枕。
将旧轨枕横向拨入扒开的轨枕盒内并放倒,用夹钳或绳索顺着道床槽将旧轨抽出,顺放在路肩上(抽出旧枕和拨入新枕,以四人一组为宜)。
6、整平道床。
整平原枕木底道床,将其深度稍大于轨道和胶垫的厚度,并留好中部凹槽。
7、穿入新轨枕。
将新轨枕放倒,用夹钳或绳索顺着道床槽将轨枕穿入,立放并横拨至轨枕位置上。
8、安放大胶垫。
9、安装扣件。
10、捣固。
回填部分道床,扒好另一侧镐窝,串碴捣实,打八面镐。
11、安装防爬设备和轨距杆。
12、回检找细。
全面检查,整修不良处所,列车通过后进行第二遍捣固,回填与整理好道床。
13、整理料具。
回收材料,将旧轨枕放在临时存放地点。
四、质量标准1、轨枕应与轨道中心线垂直,位置正确。
2、轨枕中部道床凹槽应低于枕底20毫米,不超过35毫米。
其凹下长度在枕底处不超过350毫米。
3、轨道几何尺寸及扣件、捣固、道床、防爬设备等应符合各有关单项技术作业标准。
一、交底目的为确保轨枕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特制定本安全技术交底。
二、交底对象本交底适用于参与轨枕施工的所有人员,包括施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施工班组及现场操作人员。
三、交底内容1. 轨枕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施工人员必须熟悉轨枕的施工工艺、施工图纸和施工规范,了解轨枕的类型、规格、性能及施工要求。
(2)施工前,应对施工区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场地平整、排水畅通,并设置必要的警示标志。
(3)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鞋、安全带等个人防护用品。
2. 轨枕铺设施工安全措施(1)铺设轨枕时,应遵循自下而上的原则,确保轨枕稳固、平直。
(2)在铺设轨枕过程中,禁止操作人员站在轨枕上行走或跳跃,以免发生坠落事故。
(3)铺设轨枕时,应使用工具将轨枕紧固,确保轨枕与基础之间的连接牢固。
(4)在轨枕铺设过程中,如需使用电钻、切割机等电动工具,必须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安全使用。
3. 轨枕焊接施工安全措施(1)焊接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熟悉焊接工艺和安全操作规程。
(2)焊接现场应设置安全防护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3)焊接作业前,应检查焊接设备、工具及焊接材料,确保完好。
(4)焊接过程中,应保持通风良好,防止有害气体积聚。
(5)焊接完成后,应对焊接部位进行检查,确保焊接质量。
4. 轨枕养护施工安全措施(1)养护施工人员应熟悉养护工艺和施工规范,确保养护效果。
(2)养护过程中,应避免在高温、潮湿环境下施工,以免影响养护质量。
(3)养护设备、工具应定期检查、保养,确保正常使用。
5. 应急措施(1)施工现场应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应急救援设备。
(2)施工人员应掌握应急处理流程,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四、交底要求1. 施工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本交底内容,熟悉施工安全措施。
2.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安全。
3. 施工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巡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安全隐患。
一、交底目的为确保运输装载轨枕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防止事故发生,特进行本次安全技术交底。
二、交底对象参与运输装载轨枕作业的所有人员。
三、交底内容1. 作业环境及要求- 作业区域应保持平整、坚实,无障碍物。
- 轨道必须符合相关标准,轨距偏差不得超过其名义值的1/1000。
- 钢轨顶面倾斜度不大于1/1000。
- 轨道接头错开,接头间隙在3~6mm之间,两端高差不大于2mm。
- 距轨道终端1米处必须设置极限位置阻挡器,其高度应不小于行走轮半径。
2. 装载要求- 轨枕装载前应检查轨枕质量,确保无裂纹、变形等缺陷。
- 轨枕装载时应保持整齐,不得倾斜或重叠。
- 装载车辆应选择合适的车型,确保车辆载重能力满足要求。
- 轨枕装载高度不得超出车辆规定高度。
3. 运输要求- 运输过程中应保持车辆平稳,严禁急刹车、急转弯。
- 轨枕运输速度应符合规定,严禁超速行驶。
- 运输车辆应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如反光标识、警示灯等。
- 驾驶员应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确保行车安全。
4. 安全注意事项- 作业人员应穿戴符合规定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手套、防尘口罩等。
- 作业前应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设备、工具、车辆等完好无损。
- 作业过程中应保持通讯畅通,确保信息传递及时准确。
- 作业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 遇到突发情况,应立即停止作业,采取应急措施。
5. 应急处理- 如发生轨枕脱落、车辆故障等情况,应立即停车,采取紧急措施。
- 如发生人员受伤,应立即进行现场急救,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 如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应立即报警,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灭火、疏散。
四、交底时间(填写交底时间)五、接受人(填写接受人姓名及职务)六、交底人(填写交底人姓名及职务)七、备注1. 本安全技术交底适用于所有参与运输装载轨枕作业的人员。
2. 作业人员应认真阅读并掌握本安全技术交底内容,确保作业安全。
3. 作业过程中如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上报并采取措施消除。
目录一、工程概况 (2)二、工程数量 (2)三、施工方案 (2)四、劳动力组织及工期安排 (2)五、安全质量控制方案 (5)六、施工环保措施 (5)七、安全措施 (5)八、应急预案 (8)换枕施工“十不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换枕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根据扩能指挥部改造总体方案,将拨移过渡便线上行线与已改造完成的正线连接,完成新建战场的开通。
上行过渡便线K9+950-K10+100段位于线路拨接处,过渡便线线路轨枕为新II 型混凝土枕,需抽换成III型混凝土枕。
满足重载列车的运行要求。
二、工程数量抽换枕木数量共72根。
三、施工方案(一)施工准备施工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从劳力组织,人员培训、机具设备、材料、要点封锁等方面做好施工准备工作。
1、根据要点施工区段的长短、数量的多少,合理组织会操作懂施工方法的施工人员参加施工。
2、施工前,对所有参加施工的现场领工员、质检员、安全防护员、驻站联络员、线路工及施工负责人,必须参加既有线施工前的岗位培训,同时由技术部门对参加人员进行交底,使参加施工的所有人员熟练掌握施工区段安全、技术要求、施工方案等,让每一个参加施工的人员了解自己的任务和职责。
3、安排要点驻站联络员及现场施工负责人、质量检查员、现场防护员、安全员、领工员等。
4、根据现场施工需要,准备好施工器具,将撬棍、平锹、抬杠、铁线、耙、镐、液压捣固机、压机等工具,施工前运至施工现场,同时备足道碴,以备恢复线路时回填使用。
5、技术人员精心组织测量工作,按设计每公里需要的III型枕数量(1667根/公里)计算好相邻两砼枕的中心距,按数据将枕位置标在轨腰上。
6、根据每根砼枕的位置,施工前将砼枕摆好(但不得侵限)。
7、利用列车间隔对施工地段的既有砼枕扣件进行涂油(但不能松动)。
8、做好要点封锁计划的申请提报,同时应与工务部门及相关单位签订安全施工配合协议。
一、交底目的为确保铁路工程换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预防事故发生,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特进行本次安全技术交底。
二、工程概况1. 工程名称:______铁路______段换轨工程2. 施工单位:______单位3. 施工地点:______铁路______公里______米处4. 施工内容:更换铁路轨道、轨枕、扣件等。
三、安全注意事项1. 施工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操作技能,并熟悉本规程。
2. 换轨前,必须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无安全隐患。
3. 换轨作业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禁违章作业。
4. 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防护眼镜、防尘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5. 换轨作业现场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提醒过往行人注意安全。
6. 换轨作业过程中,应确保道口、桥梁、隧道等设施的安全。
四、施工步骤及安全措施1. 施工准备(1)组织施工人员学习换轨安全技术交底内容,确保施工人员掌握安全操作规程。
(2)检查施工工具、设备,确保其安全可靠。
(3)检查施工现场,确保无安全隐患。
2. 换轨作业(1)在换轨作业前,应先将道口、桥梁、隧道等设施的安全防护措施落实到位。
(2)作业人员应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换轨作业,确保施工顺序合理、操作规范。
(3)换轨过程中,作业人员应保持安全距离,防止相互碰撞。
(4)作业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严禁违章作业。
3. 施工结束(1)换轨作业完成后,应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确保无安全隐患。
(2)检查施工设备、工具,确保其安全可靠。
(3)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总结,对换轨作业中的安全措施进行评估。
五、应急措施1. 发生意外事故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并迅速采取应急措施。
2. 组织施工人员进行现场急救,确保伤员安全。
3. 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救援。
4. 对事故现场进行封锁,防止事故扩大。
六、交底时间及负责人1. 交底时间: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2. 交底负责人:______(单位、姓名)请施工人员认真学习本安全技术交底内容,确保施工过程中安全第一,预防事故发生。
一、工程概况1. 工程名称:XXX铁路换轨工程2. 施工单位:XXX3. 施工地点:XXX4. 施工工期:XXX5. 施工内容:铁路线路更换轨道、铺设无缝线路、铺设轨枕等。
二、安全注意事项1. 施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及相关安全操作规程。
2. 施工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确保其掌握换轨工程的安全操作技能。
3. 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并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
4. 施工过程中,严禁酒后作业、疲劳作业和带病作业。
5. 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带、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
6. 施工现场应设置专职安全员,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
三、安全技术措施1. 施工准备阶段:(1)组织施工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施工环境安全。
(2)对施工机械、工具进行检验,确保其性能良好。
(3)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明确各工序的安全操作要求。
2. 施工过程:(1)换轨作业:1)施工人员应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操作,确保轨条、轨枕等材料符合要求。
2)施工过程中,应确保轨条、轨枕等材料平稳放置,防止发生倾倒、滑落等事故。
3)施工过程中,应密切注意轨条、轨枕等材料的稳定性,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作业,并采取措施排除。
(2)铺设无缝线路:1)施工人员应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操作,确保无缝线路铺设质量。
2)施工过程中,应密切注意线路的稳定性,防止发生轨道变形、轨距变化等事故。
3)施工过程中,应确保施工机械、工具的使用安全,防止发生机械伤害、工具伤人等事故。
(3)铺设轨枕:1)施工人员应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操作,确保轨枕铺设质量。
2)施工过程中,应密切注意轨枕的稳定性,防止发生轨枕倾倒、滑落等事故。
3)施工过程中,应确保施工机械、工具的使用安全,防止发生机械伤害、工具伤人等事故。
3. 施工结束阶段:(1)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清理,确保无遗留安全隐患。
(2)对施工人员进行总结,分析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卸枕更换轨枕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XX全线卸枕、更换轨枕。
2、作业准备已完成工区组建,施工队伍已进场,招远北站货场已到达III型枕30000根桥枕到货7000根。
轨道车租赁协议已签订,随时可以进场,施工机具设备已进场。
表2-1劳动力及工器具准备3、施工程序本段施工项目全部为营业线施工,主要施工步骤:卸枕、锚固、道口改造、抽换轨枕、补砟捣固、现场清理开通线路。
3.1区间卸枕车辆组织:租用六台康明斯轨道吊车及九辆平板车,每两台轨道吊带三个平板编成一组,区间运行三组连挂,九个平板其中长15米载重40吨平板3个、长13米载重16吨平板6个。
轨枕装车:轨枕在封锁前一天装车,人工配合轨道吊及8t汽车吊装车(25t轨道吊工作半径12m,汽车吊工作半径6m),轨枕沿平板中心线垂直装车,层与层之间垫5*5cm方木,平板车两端轨枕成台阶码放并加固,加固方法采用8#铁丝捆绑。
轨枕车区间运行:区间封锁命令下达后,按照调度命令,开通轨枕车进入区间路径,轨枕车进入区间以最快不超过每小时35公里运行。
卸车地点:本区段选定招远北站西咽喉17号道岔岔后为本次卸车起点,每公里卸1667根,(道口两侧5m范围内不卸枕)延续向龙口西站方向运送,直至达到更换用量。
卸车:现场卸枕负责人在封锁命令下达后,在预卸枕地段设置好防护,在轨枕车到达后引导轨枕车准确对位停靠。
轨枕车停靠完成,现场卸枕负责人组织人工配合轨道吊卸车,每台轨道吊配2人,中间平板人工卸车10人,每组轨道车14人,共计42人。
人工卸车:采用人工拖拽卸车法,车上人垫好滚木、挂好绳子后远离轨枕,下面人用力拖拽,轨枕着地后车下2人负责将轨枕拨正,严禁侵入限界。
(站内不允许人工卸车)现场轨道车需要移动变化卸枕位置时,有现场施工负责人联络车站调度移动变换卸枕位置。
列车变换位置前要确认已卸轨枕不侵入限界,卸车完成有施工负责人联系车站调度,轨道车按照调度指令返回车站进行二次装车。
安全技术交底书表格编号
1310
项目名称乐清湾港区铁路支线工程施工(目经理部
共 3 页交底编号
工程名称乐清湾港区铁路支线铺架工程
设计文件图号
施工部位电容枕抽换
交底日期交底人
技术交底内容:
1.技术交底范围
适用于乐清湾铁路支线工程各车站的电容枕抽换作业。
2.作业准备
2.1施工前,与信号专业对接,将各车站电容枕的位置用红色油漆做出标记,以便抽换。
2.2 现场记录出各车站所有电容枕的里程,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
3.技术要求
3.1电容枕开口方向朝向大里程方向。
3.2 电容枕扣配件安装符合设计要求。
3.3 道砟回填符合设计要求。
4.工艺流程
4.1 用平板车将电容枕卸到指定位置。
4.2 人工扒除设定位置处道碴,拆除既有普通扣件,抽出既有砼枕将其放置在铁路限界外,不影响行车。
4.3人工穿入电容枕,上好扣件后将电容枕方正紧固螺丝使扣。
超偏载专用轨枕抽换技术交底
超偏载专用轨枕为改进型轨枕,共24根,每根重408KG-418KG。
1、安装技术要求
(1)安装位置:
①设备应安装在货车集中出入的直线上,线路坡度不超过2‰,轨面横
向水平高差小于 2MM,检测区前后应有 100M 及以上直线段。
②检测区距道岔应大于 50M。
③安装地点应避开电气化分相点、高压输电线、短梁、短隧、道口及易
产生洪水、塌方、冻胀等地点。
(2)安装区段线路要求:
①应采用 50KG/M 或 60KG/M 钢轨的无缝线路,检测区无钢轨接头和伤
损;
②应采用新钢轨,使用旧轨时其垂直磨耗小于 5MM,侧磨小于6MM;
③采用Ⅲ型或Ⅲ型改进型混凝土轨枕,轨枕无失效;
④应采用 I 级道碴,道床饱满清洁、道床两侧排水良好、无路基病害;
⑤安装位置及其前后线路应保证有良好的轨道平顺性、等同的轨道结构
强度、刚度和承载力;
⑥安装时禁止在钢轨上焊接;
2、轨枕抽换
作业时间:。
作业地点:。
作业要求:封锁作业时,不得影响201#和211#道岔使用,轨道电路不得出红。
办理经过201、211号道岔接发列车进路时,停止作业。
人员安排:现场作业负责人1名,厂家技术人员1名,驻站联络员1名,现场防护员3名,抽换轨枕工务人员45名,分材料搬运组和现场作业组。
作业流程图如下:
2.1施工准备
(1)安装地段视现场情况进行道砟清筛,补充部分新道砟;
(2)施工前准备铁路专用工具(撬棍10根,起道机4台,15寸活动扳手6
把,抬杠10根,8号镀锌铁丝30米,直径30MM麻绳30米,工务专用
扳手6把,工务专用钢叉6把,铁锹6把,洋镐6把等);
(3)线路整修应对设备安装位置前后50M进行整正,整正要求如下:
①线路方向不平顺小于4MM;
②高低不平顺小于4MM;
③轨距误差小于+4、-2MM;
④消除轨道结构中的三角坑;
⑤消除道床板结、道碴囊;
⑥整治道床排水;
(4)设备专用轨枕定位划线要求如下:
①根据设备位置,确定安装中心位置及里程,若为焊接长钢轨,中心位
置应确定在25M轨中心。
②以中心为基点,分别向两端分枕距中心。
避免从一端顺次测量760MM,
以消除测量累计误差。
划线时注意两根钢轨的电路防护,避免钢尺测
量时产生红光带。
(5)超偏载仪厂家技术指导人员确定好每个轨枕的更换位置,并做好标记,
准备板式传感器等。
2.2施工方法
(1)13日5:00驻站联络员到乔司上行场信号室进行施工登记。
5:30防护人
员、机具、施工人员到达现场,防护人员保持与驻站人员密切联系,设
置防护。
具体参下图及“8.4 作业防护标准化流程”进行。
(单位:M)
(2)施工点到来时,扒开需要更换轨枕位置的道碴。
拧掉原轨枕紧固螺栓和
扣件。
(3)同时从两端开始抽换作业,每端两组,一组抽出原轨枕并放置稳妥,一
组换入新轨枕,交替作业。
同时第五组配合厂家技术人员迅速将板式传
感器一并换入。
(4)将新轨枕用专用扣件及螺栓固定在钢轨上,紧固联结高强度螺栓(GB/T
1228)时注意先不要固定到位,以便后续调整各轨枕间距,保证联接板
安装顺利进行。
(5)抽换作业过半后,抽出部分人员,从一端开始固定钢制连接板。
先将首
根轨枕位置调整到位后紧固,然后调整第二根轨枕,使钢制连接板孔位
与轨枕预留孔位对齐,以高强螺栓固定。
按上述步骤依次固定专用轨枕。
(6)轨枕抽换作业人员完成轨枕抽换后,从已安装连接板一侧开始道砟回填、
捣固,恢复线路使之达到行车要求。
(7)施工完毕,经工务人员现场确认钢轨、线路状态良好后,方可开通使用。
(8)通车1-2天后再检查线路情况,查看是否满足超偏载设备安装条件。
若
不满足则调整线路以满足条件;
2.3注意事项
(1)按照工务有关规程要求,拆除既有轨枕,清理道碴,并抽换专用轨枕。
拆除既有轨枕时,应清除局部道碴,平整道碴表面,以便顺利拖换;
(2)注意保证专用轨枕上面的橡胶垫(TB1388)的平、顺,与钢轨底面的密
贴;
(3)注意设备枕的准确定位,其表面纵向中心与划线误差小于2MM,横向中
心线与线路中心线误差小于3MM;
(4)抽换作业时,金属外壳设备及工具应注意安全防护,尤其是撬棍、专用
扳手等长条形工具应采取套橡胶管等保护措施,避免产生红光带。
(5)为满足后续电气设备的安装条件,应调整线路以保证线路具备如下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