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欢乐而归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6
《丰收欢乐而归》一、课时:1二、教材分析本课选自《音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为"奋进中国"专题的一部分。
这首歌展现了农民丰收的喜悦心情,抒发了大家共同参与劳动、收获累累硕果的欢乐感受。
歌曲节奏活泼欢快,旋律优美动人,富有民族特色,能充分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
通过欣赏与表达,有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三、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年龄较小,音乐基础知识不太扎实,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方式比较单一。
但他们对音乐学习普遍感兴趣,喜欢通过肢体律动、歌唱等方式与音乐进行互动。
因此,在欣赏这首歌时需要引导学生注意节奏特点,启发他们用多种方式感受并表达歌曲的内涵。
同时,要注意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目标1.审美感知(1)能感知歌曲节奏活泼欢快的特点,体会歌曲所表达的喜悦情感。
(2)能正确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
2.艺术表现(1)能准确把握歌曲的主旋律,用歌声表达歌曲情感。
(2)能运用肢体动作、乐器伴奏等方式,富有创意地演绎歌曲。
3.创意实践能根据理解的歌曲内容,用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进行创意表现。
4.文化理解能初步了解歌曲的民族风格特点,感受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感知和体会歌曲的节奏特点,理解其中蕴含的欢乐情感。
(2)培养学生用歌声、肢体等方式表达对歌曲的理解。
2.教学难点:歌曲节奏节拍变化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
六、教学方法:歌曲欣赏法、演唱法、律动法、创意表现法等。
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歌词PPT、相关音频视频资料、简易打击乐器等。
八、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新歌,它叫《丰收欢乐而归》。
你们可以猜一猜这首歌讲述的是什么内容?(学生)根据歌名,可能是描述农民丰收后的欢乐心情。
(教师)很好,你们猜对了。
这首歌的创作背景是庆祝农民丰收的喜悦。
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丰收欢乐而归》5篇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丰收欢乐而归》5篇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丰收欢乐而归》5篇《丰收欢乐而归》是一首民乐合奏曲,本节课课型是欣赏课。
这部合奏曲是表现了渔民们战胜了风浪后,满载丰收欢乐而归的情景歌曲。
以下内容,供参考!范文一教学内容:歌曲《赶海的小姑娘》教学目标:会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谁来说说他见过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同学分别说出对大海的印象:海水蓝蓝的咸咸的,海风吹在脸上的感觉很凉爽。
2、看来同学们和大海已经是老朋友了,那同学们再来说说大海边有什么呢?同学:大海边有沙滩、有贝壳、还有礁石……师:那今天我要给同学们上的音乐课跟什么有关呢?(大海)对了,首先我把这歌曲唱一遍,同学们仔细听了,等下我要提问的。
二、教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教师范唱《赶海的小姑娘》歌曲一遍,同学们喜欢听这歌曲吗?(喜欢)那好,今天我们就认真的学,你们学会了,会比老师还唱得好呢!1、分乐句教唱歌曲一遍。
2、用琴声伴奏较唱歌曲两遍。
3、重点讲解休止符和延音的唱法。
三、同学和老师一起把《赶海的小姑娘》完整地演唱两遍。
结束新课。
教学反思:学生学会唱本首歌曲,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范文二教学内容:表演《赶海的小姑娘》教学目标:能为《赶海的小姑娘》创编几个舞蹈动作,并为同学们表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会演唱了《赶海的小姑娘》这支歌曲,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给这歌编舞蹈。
二、舞蹈教学1、老师完整地示范一遍舞蹈,引起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2、教师请个别学生到前面来模仿和创编舞蹈基本动作。
3、教师分乐句教学三、活动结束教学反思: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范文三教学内容:欣赏民乐合奏《丰收欢乐而归》教学目标:1、感受乐曲中不同的速度所表达的不同情绪。
2、描述音乐表现的不同情感。
教学过程:1、第一遍欣赏乐曲《丰收快乐而归》。
欣赏《丰收欢乐而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丰收欢乐而归》,感受乐曲中不同的速度所带来的不同情绪。
2.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感受音乐表现的不同情境。
教学过程
1.聆听乐曲片段,并思考:这首乐曲是西洋管弦乐曲还是民族管弦乐曲?为什么?
2.老师简介作品《东海渔歌》和曲作者。
3.分段欣赏——引子
(1)聆听音乐,并思考:领奏乐器是什么?表现了什么情绪?联想到什么画面?
(2)再次聆听,并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它的节奏、速度、力度有什么特点?
4.分段欣赏——A段
(1)聆听音乐,并思考:这段音乐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领奏乐器是什么?联想到什么画面?
(2)学生看谱随音乐跟ll岛主题旋律,并分析它的节奏、速度、力度的特点。
(3)学生随琴刚坚定自豪的声音演唱主题旋律,注意长音处的时值要饱满。
5.分段欣赏-B段
(1)聆听音乐,并思考:这段音乐让我们想到了什么画面?它的速度、力度、节奏有变化吗?
(2)老师提问:这段主题和A段主题有什么联系?(3)老师弹琴,学生跟唱主题旋律。
(强调节奏稳定、每个音要唱得准确而清晰)
(4)再次聆听音乐,并思考:这段音乐具有我国民问锣鼓音乐的特点,它的锣鼓节奏是什么?
(5)出示节奏潜,指导学生练习。
①全体学生分声部练习,要求准确、整齐。
②学生分成两组进行合奏。
③老师弹奏主题,学生跟着钢琴边唱B段主题边进行节奏合奏。
④老师弹奏主题,两位学生用鼓演奏,其余学生边唱主题边拍手拍腿进行节奏合奏。
6.完整欣赏
聆听全曲,引子、A段用相应的主奏乐器的演奏姿势表示,B段则随音乐敲击节奏。
小学四年级音乐《第一单元丰收欢乐而归》细节教案一、教学内容《丰收欢乐而归》是小学四年级音乐第一单元的教材之一,该教材主要内容是学习音乐的基本知识,包括音乐的节奏、旋律等,同时,还要求学生通过学习音乐,了解农村生产劳动的过程,以及丰收后的欢乐和幸福感。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习音乐的基本知识。
(2)了解“丰收欢乐而归”的背景故事及其文化内涵。
2、能力目标:(1)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2)通过学习音乐和歌曲,提高自己的听力和音乐感受力。
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2)通过学习音乐,培养学生对农民劳动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三、教学步骤1、引入(1)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丰收欢乐而归》这首歌曲。
(2)教师通过图片和小故事,向学生介绍“丰收欢乐而归”的背景故事。
2、讲解(1)教师讲解歌曲的歌词和节奏。
(2)教师通过播放音乐,向学生介绍歌曲的旋律。
3、示范(1)教师向学生示范歌曲的唱法和动作。
(2)教师要求学生跟随自己一起唱歌和做动作。
4、练习(1)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欢乐”的情感,自由地唱歌、跳舞。
(2)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5、巩固(1)教师让学生分组,自由地表演“丰收欢乐而归”。
(2)教师鼓励学生勇敢表现自己,同时,要求学生注意歌曲的节奏和唱法,使表演更加生动、形象。
6、总结(1)教师让学生向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学生在音乐表演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指导和改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学习歌曲的歌词和节奏。
(2)通过跟唱、跳舞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能力。
2、教学难点:(1)学习歌曲的旋律和唱法。
(2)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歌曲中所表达的“欢乐”情感。
五、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启发学生自己思考、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2、情景教学法:通过创造情景和事件,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 可编辑1 / 1《丰收欢乐而归》教案教学目标1、感受乐曲中不同的速度所表达的不同情绪,表述音乐所表现的不同情境。
2、通过欣赏乐曲,使学生了解东海渔民的劳动生活,感受大海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听辨乐曲中不同的情绪,说出产生这种情绪的音乐要素。
2、听辨乐曲的三个乐段。
教学过程一、初听乐曲教师播放《丰收欢乐而归》乐曲,提问:这首乐曲的演奏形式。
教师指导:如果学生不能说出民乐合奏,教师可以提示管乐合奏和民乐合奏两个答案让学生进行选择。
二、再次欣赏乐曲教师播放《丰收欢乐而归》乐曲。
提问:1、听辨乐曲共有几个乐段。
2、说出听出这几个乐段的依据。
教师提示并指导:根据乐曲的情绪、速度、力度等把乐曲分成了三个乐段。
第一乐段的速度比较自由;第二乐段速度是中速的,情绪比较优美;第三乐段速度比较快,情绪是欢快的。
三、介绍乐曲的背景 1、教师介绍乐曲的背景。
《丰收欢乐而归》是民乐合奏《东海渔歌》的第四个部分,全曲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黎明时的海洋、渔民出海捕鱼、战胜惊涛骇浪、丰收欢乐而归。
我们欣赏的是乐曲的第四个部分。
乐曲分为三个乐段。
2、学生观看渔民生活的图片资料。
提示:让学生感受到渔民的生活,丰富自己的知识。
四、分乐段欣赏乐曲 1、学生欣赏第一乐段。
(1)教师播放第一乐段音乐,提问:这一部分是什么乐器领奏的? 学生回答:笛子领奏。
教师提示:曲笛领奏,用扬琴伴奏的。
(2)再次欣赏第一乐段。
教师播放第一乐段音乐,提问:说出第一乐段的速度、力度和情绪。
并说出自己想象到的场景。
教师提示:第一乐段悠扬、自由,表现了人们在战胜了惊涛骇浪后的喜悦心情,蔚蓝的大海恢复了平静,渔民们满载着丰收欢乐归来。
2、欣赏第二乐段。
教师播放第二乐段音乐,提问:听完以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师总结:第二乐段是欢快的主题,好像渔民们战胜了风浪后自豪地驾着渔船乘风破浪归来。
与第一乐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丰收欢乐而归》教学目标:1、感受乐曲中例外的速度所表达的例外情绪,表述音乐所表现的例外情境。
2、通过欣赏乐曲,使学生了解东海渔民的劳动生活,感受大海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心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听辨乐曲中例外的情绪,说出产生这种情绪的音乐要素。
2、听辨乐曲的三个乐段。
教学过程:一、初听乐曲教师播放《丰收欢乐而归》乐曲,提问:这首乐曲的演奏形式。
教师指导:如果学生不能说出民乐合奏,教师可以提示管乐合奏和民乐合奏两个答案让学生进行选择。
二、再次欣赏乐曲教师播放《丰收欢乐而归》乐曲。
提问:1、听辨乐曲共有几个乐段。
2、说出听出这几个乐段的依据。
教师提示并指导:根据乐曲的情绪、速度、力度等把乐曲分成了三个乐段。
第一乐段的,速度比较解放;第二乐段速度是中速的,情绪比较柔美;第三乐段速度比较快,情绪是欢乐的。
三、介绍乐曲的背景1、教师介绍乐曲的背景。
《丰收欢乐而归》是民乐合奏《东海渔歌》的第四个部分,全曲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黎明时的海洋、渔民出海捕鱼、战胜惊涛骇浪、丰收欢乐而归。
我们欣赏的是乐曲的第四个部分。
乐曲分为三个乐段。
2、学生观看渔民生活的图片资料。
提示:让学生感受到渔民的生活,丰盛自己的知识。
四、分乐段欣赏乐曲1、学生欣赏第一乐段。
(1)教师播放第一乐段音乐,提问:这一部分是什么乐器领奏的?学生回答:笛子领奏。
教师提示:曲笛领奏,用扬琴伴奏的。
(2)再次欣赏第一乐段。
教师播放第一乐段音乐,提问:说出第一乐段的速度、力度和情绪。
并说出自己想象到的场景。
教师提示:第一乐段荡漾、解放,表现了人们在战胜了惊涛骇浪后的怡悦心情,蔚蓝的大海恢复了清静,渔民们满载着丰收欢乐归来。
2、欣赏第二乐段。
教师播放第二乐段音乐,提问:听完以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师总结:第二乐段是欢乐的主题,好像渔民们战胜了风浪后自豪地驾着渔船乘风破浪归来。
与第一乐段形成了光鲜的对比。
3、欣赏第三乐段。
(1)教师播放第三乐段音乐,提问:听完以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丰收欢乐而归》教案一、目的1、感受乐曲中不同的速度所表达的不同情绪。
2、描述音乐表现的不同情境。
3、为《赶海的小姑娘》创编动作。
二、准备(略)三、过程1、第一遍欣赏乐曲《丰收欢乐而归》。
感受音乐中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情绪?这种情绪是由什么音乐要素造成的(有自由的散板、中速的优美、快速的欢快等)?2、介绍乐曲。
这是民乐合奏《东海渔歌》的第四部分。
《丰收欢乐而归》表现渔民们战胜风浪之后,满载而归的情景。
乐曲由三部分构成,每一部分的情绪是不同的。
3、分段欣赏:能分辨三个不同的乐段。
①开始是由什么乐器领奏的?②中间乐段抒情的旋律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③哼唱第三乐段的旋律或用打击乐器为旋律伴奏。
4、请同学们说说对乐曲的感受。
5、再次完整地听赏乐曲。
6、复习歌曲《赶海的小姑娘》7、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为《赶海的小姑娘》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第一单元—2 教学内容:欣赏《丰收欢乐而归》教学目标:1、感受乐曲中不同的速度所表达的不同情绪2、描述音乐表现的不同情境。
教学重点:分辨音乐的段落教学难点:创编舞蹈情节表现音乐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演唱《赶海的小姑娘》进教室。
二、导入新课(一)在上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了大海,感受到了大海给我们童年生活带来的欢乐,很多同学在上节课都对大海流露出了依依不舍得感情,今天就让我们随着音乐再次到大海中去游玩吧。
出示题目《丰收欢乐而归》(二)欣赏1、初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整体形象。
2、再听音乐,回答,音乐种有几种不同的情绪?三种3、教师讲解乐曲:这是民乐合奏《东海渔歌》的第四部分《丰收欢乐而归》,表现了渔民们战胜风浪之后,满载丰收欢乐而归的情景。
乐曲由三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情绪是不同的,接下来大家欣赏的时候注意听听每一乐段的情绪又什么变化?4、分段复听:欣赏第一乐段:(1)是由什么乐器主奏的?你想象到了什么?笛子,表现了人们在战胜惊涛骇浪之后的喜悦心情。
(2)出示主题,再次欣赏欣赏第二乐段:这个乐段的情绪是怎样的?欢快的(2)出示主题1 3| 2—|2 1 2 1 | 1 6·5|(3)你想到了什么:好似渔民战胜风浪之后,自豪地驾驶渔船,乘风破浪,满载丰收而归欣赏第三乐段:(1)这一段的情绪怎样?速度有什么变化?速度为快板,节奏紧凑情绪欢快(2)这一段是第几段的再现?第二乐段(3)这段音乐给了什么感受?渐快、渐强、最后鼓乐齐鸣,在最热烈的气氛中结束5、完整欣赏全曲三、创编舞蹈动作1、乐曲的情绪是欢乐的,那么我们用什么方式可以表达?2、小组讨论创编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来表现情绪3、教师巡回指导4、再听音乐,学生随着音乐表演。
5、小组互评,改进动作6、完整展示音乐于舞蹈的结合。
课后小结: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音乐的感受中来,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在表演方面一班比二班主动,在对音乐得理解上,二班又比一班好一些。
以后教师要通过不同的方式调整,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第三课时《大海啊,故乡》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歌曲《大海啊,故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美好情感。
2、能哼唱歌曲并按节奏创编两小结旋律。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教学难点:运用好歌曲的3/4拍节奏特点教具准备;钢琴、磁带、王立平的部分作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聆听大海的声音1、闭上眼睛,你听到了什么?2、请你分别模仿海鸥、海风、海浪的声音。
选择你喜欢的声音,我们一起创设出海边的气氛。
3、老师带你们到美丽的海底世界去看看。
4、大海是这样美丽,请你来汇报你查找到的关于大海的资料吧!5、大海不光有美丽的外表,还有丰富的物产,谁能说一说大海的物产有哪些呢?6、大海对我们非常重要,它是我们的朋友,更是我们的故乡,今天,我们就来听这首歌《大海啊,故乡》二、新课教学1、初听这首歌曲,请你的身体随着音乐做动作。
2、你觉得这首歌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和情绪?3、复听歌曲,你对哪句歌印象最深,用你喜欢的声音哼唱出来。
4、把你哼唱的歌曲用手中的乐器进行模仿演奏。
5、感受这首歌曲的拍子,并随着节拍用打击乐器伴奏。
6、再听歌曲,分析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歌。
二、编创与活动7、分两组,排练节目,要求有唱歌、跳舞、打击乐器和器乐演奏的同学。
组长负责分配每个人的职责。
8、两组同学排练的节目进行汇报表演。
9、评价一下哪一组同学表演的更好,为什么?10、老师今天还带来几首歌曲,听一听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相似之处。
11、听《太阳岛上》《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枉凝眉》《葬花吟》,介绍歌曲作者王立平。
12、合唱歌曲《牧羊曲》,加入武术动作。
三、课堂总结13、王立平爷爷写了这么多动听的歌曲,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故乡的人,希望你们也能热爱我们的家乡,把我们的家乡建设的更美好第四课时歌曲《小螺号》教学目标:1、(1)、指导学生懂得按一定的节奏朗读歌词、唱准歌曲,体验节奏、力度的变化对歌曲表现的作用。
(2)通过模仿、创编自己喜欢的舞蹈动作根据歌曲旋律进行简单的表演。
2、通过示范、独立、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来表现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促进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进一步发展。
3、通过歌唱、舞蹈表演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海边孩子热爱家乡、盼父归来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1、让学生懂得有节奏地朗读歌词、唱准歌曲。
2、根据歌曲的旋律创编自己喜欢的舞蹈动作。
教学难点:用美妙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动作展现海边孩子热爱家乡盼父归来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一)设景——激情教师出示海边美景图,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景色?心情如何?(二)学乐《小螺号》——入情1、感受和听辨小螺号的声音:教师出示乐器小螺号,让几个学生亲自吹响,从而使全班同学都能倾听到螺号的叫声,再用螺号声进行节奏发声练习。
2、初赏歌曲:(1)播放《小螺号》的VCD,师生再一次欣赏海边的美丽景色。
(2)再听歌曲,引导学生联系歌曲情景和歌词内容谈谈听完的内心感受,(使学生感受到孩子盼父回家的急切心情和对海边美丽景色的描述等)从而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3、创设情境:(1)用2/4拍的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教师先进行律动式的朗读歌词,再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试拍、讨论如何朗读好,朗读过程中让学生用乐器拍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学唱歌曲:小螺号是一首学生比较熟悉的歌曲,因此教学过程中可以用听唱法使学生更深入地唱熟歌曲,并选择较难掌握的旋律进行相应的训练,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跟着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三)、创编——达情在唱准歌曲的基础上,让学生的展开想象结合歌曲的具体情景进行舞蹈创编。
(1)先由个别同学展示黎族舞中的美丽动作,其他同学一起模仿。
(2)再由小组一起讨论、选择一些简单的舞蹈进行创编,最后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丰富的舞蹈艺术中,使学生更深入地体验到海边孩子对生活的热爱。
(四)、总结——续情:(总结、评价)同学们,今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学完歌曲《小螺号》,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希望你们的一生能饱览祖国更多的美丽景色。
从而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丰富而又美好的精神世界。
师生共同表演结束本课。
教学反思:这堂艺术教学设计是以“艺术课程标准”为理论指导,渗透了新的理念和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实践,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音乐环境中,准确表现;用有感情的演唱和肢体语言表达对海边美景的喜爱之情;通过创编,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获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演、唱、创编、合作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促进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不断发展。
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我们的田野》教学目的1、歌曲:《我们的田野》旋律悠扬,富有歌唱性,歌词也写得很出色,犹如一幅绚丽的水彩画描绘祖国山河的自然景色。
2、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我们的田野》,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思想内容,感受音乐诸表现手段为塑造音乐形象作用,激发学生体会一首乐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产生变化,其情绪也随着产生变化的效果。
教学重点通过以上的演唱,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0 X X X我们的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听新歌进教室2、这首歌你熟悉吗?谁能哼唱几句?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儿童歌曲,是张文刚爷爷在1953年写的歌曲,它是《夏天旅行之歌》中的其中一首。
深受广大少年儿童喜爱。
二、新授课(一)指导重点乐句的演唱1、分析曲谱,指出容易唱错的地方,如:(二)第一乐句65|3·5|132|(三)错唱成65|3·5|132|20|(四)第二乐句35|66·6|53|2-|2032|(五)错唱成35|66·6|53|2—|(六)第三乐句32|17|615|(七)错唱成32|1·7|615|(八)最后12|33·3|33325|1-|(九)错唱成12|33·3|25|1-|(十)教师用钢琴弹奏曲谱1.5段,(全曲较长,时间不允许一一弹奏)学生随琴声出拍认真默唱1、5段曲谱。
(二)练习歌词1、《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好风光的歌曲,歌词写到:美丽的田野,碧绿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鱼,成群的野鸭,从远写到近,从静写到动,从地面写到天空,优美动听的曲谱和生动形象的歌词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丽状观的山水彩画描绘出祖国山河的无比美丽。
江山如此多骄。
2、提问、讨论:同学们,请大家想一下,既然歌曲如此生动、优美,那我们应该如何演唱好《我们的田野》这首歌呢(主要从力度、速度、呼吸、咬字,情绪等方面入手。
)3、教师播放录音1、5段,学生认真细听,(利用空白磁带先录好1、5)4、教师指挥,学生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5、听音乐第一遍:边听音乐边打拍子。
要求学生能听出歌曲的拍子,并能跟着歌曲录音进行边听边打拍子。
第二遍:感受乐曲的韵味,能轻轻跟唱。
分析歌曲的结构。
理解歌曲的含义,为更好地演唱歌曲做准备。
6、学唱歌曲先学生自学歌曲,跟琴轻唱歌曲。
通过一遍学唱,把感到困难的乐句提出来。
老师和学生一起解决难唱的乐句。
可以通过听音、听唱、模唱等形式进行学唱。
再轻轻跟唱。
要求:A:能唱准歌曲的旋律B:能用歌声准确表达歌曲中的连音和断音。
次听音乐,进行比较。
7、巩固练习三、审美提高1、分领唱齐唱进行表演。
2、分组创作一幅美丽的田野的图画(背景音乐是新歌《我们的田野》)3、小组展示创作画。
4、唱新歌走出教室,结束本课。
课后小结:本课歌曲学生比较熟悉,易于接受,但是在难点的地方学生还是没有很好的掌握正确的方法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