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64—54注水井调剖效果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4
注水井高效测调技术分析及应用注水井是一种将水或其他液体注入地下岩层来增加压力和改变岩层性质的工程措施。
整个注水井系统的效率和调整能力对于油田或煤矿的开采都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注水井的高效性和及时响应,现代技术专家已经开发出了一系列的注水井测调技术。
这些专业技术可以更加准确地测量层位、压力和水的流动状况,从而提高注水井的效率和可靠性。
1. 岩心分析岩心分析是一种用来确定岩石结构、性质和应力状态的技术。
通过解剖一定深度的岩心样品,可以测量岩石的物理和化学属性。
利用这些数据和其他信息,操作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岩石的影响和注水井的性能。
2. 地层声波测井地层声波测井是一种石油勘探和地质调查工具,可以测量声波在地下岩层中的传播速度。
通过测量声波传播速度、反射、干涉和散射等特征,可以得到有关地下构造、压力和温度的信息。
3. 底部流压测井底部流压测井是一种通过井段底部的孔洞来测量水或其他液体的流动速度和压力的技术。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非常准确的水文数据,可以用于监测注水井进出水的情况以及调整注水井的运行状态和性能。
4. 井下泵送测试井下泵送测试是测量注水井总排量、排量分布和注水效率的一种技术。
这种方法利用泵送技术来注入水或其他液体,并记录流量和压力变化。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了解注水井的工作效果和流体动力学性质。
5. 岩石应力测试岩石应力测试是一种测量地下岩石应力的技术,这对于注水井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这种方法利用压缩装置来施加压力对岩石进行测试,并记录变形和应力的变化。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操作者了解注水井的性质和变形情况。
注水井的高效测调技术可以帮助生产者更好地理解地下情况和岩石性质,从而提高注水井的可靠性和性能。
尽管这些专业技术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实践和操作,但他们可以在注水井生产过程中提供极大的帮助和支持。
整理注水井调剖第一篇:整理注水井调剖第一章注水井调剖技术一、注水井调剖的概念注水井调剖是指从注水井调整注水地层的吸水剖面。
注水地层的吸水剖面是不均匀的。
图1-1是一口注水井注水地层的吸水剖面。
通过注水井调剖可使注水地层的吸水剖面变得相对均匀。
图1-1 一口注水井的吸水剖面二、注水井调剖的重要性图1-2说明,地层存在高渗透层,注入水必然首先沿着高渗透层突入油井,减小注入水的波及系数,降低水驱采收率。
k2>k1,k2>k3k1k2k3图1-2 注入水沿高渗透层突入油井为了提高水驱采收率,必须封堵高渗透层(图1-3)。
注水井调剖是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
k2>k1,k2>k3k1k2k3堵剂图1-3 注水井调剖由于区块整体处于一个压力系统,所以要使注水井调剖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就必须在区块整体上进行。
六、注水井调剖的发展趋势 1.降低调剖剂成本其中包括降低调剖剂原料成本和降低调剖剂的使用浓度。
前者如用水体改造后剩下的残渣(石灰泥)、造纸厂的废液(黑液)和热电厂产出的粉煤灰作调剖剂原料,配成调剖剂,用于调剖;后者如用低浓度的聚合物与低浓度的交联剂配成的CDG调剖剂。
CDG调剖剂是通过冻胶束的形成对压差小的深部地层进行封堵。
由于CDG调剖剂的原料浓度低,所以成本低,因此可大量使用。
2.合理组合调剖剂可将调剖剂按地层压降漏斗的特点进行组合。
在组合调剖剂中有不同强度的调剖剂,其中强度较大的调剖剂用于封堵近井地带,强度较小的调剖剂用于封堵远井地带。
调剖剂的合理组合,可以减少调剖剂用量,也即降低调剖剂费用。
3.把握调剖剂注入时机调剖剂不同注入时机,有不同的增油效果。
对油藏开发阶段,有调剖的最佳时机。
有些研究认为最佳的时机是在区块油产量开始下降的时候。
调剖后的重复施工中也有最佳时机。
有些研究认为应在投入产出比合理的条件下,及时重复施工,使地层渗透率尽快趋向均质化。
5.将调剖技术与驱油技术结合起来调剖技术与驱油技术结合形成后面讲到的二次采油与三次采油结合技术(“2+3”提高采收率技术)。
2019年03月一些有效的检修方法:一、观察法。
首先对仪表的外观进行检查,检查出现了明显的破损和变形。
然后,再对其内部元器件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各种元器件的接触是否良好,各种线路的接线是否出现了问题。
二、电压法。
主要是对仪表内部各电子元器件的接线端的电压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和标准电压进行对比,如果超出了电压的标准范围,就可以确认其中个别元件出现了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检修。
三、敲击法。
主要是通过敲击来确认接触间的鼓掌啊问题,一般情况下设备和热工仪表的漏焊、仪表指示灯忽明忽暗都可以通过敲击法来找出故障发生的具体原理。
四、信号法。
利用电路循环原理来对仪表内部的连通性进行检查,通过输出信号质量分析,来及时发现故障。
五、电阻法。
其是通过测量仪表内部个别元件的电阻,来判断元件工作状态好坏的,通过和电压法进行配合,可以起到更好的检查效果。
六、短路法。
通过导线让热工仪表某部分元件进行短路,然后通过其电流和电压变化,来判断其中的电子元器件是否出现故障。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不断设备的故障现象进行观察,并认真总结其发生规律,然后根据规律去不断完善、规范管理制度。
我们在实际对热工仪表的维护过程中,应该采取预防为主的维护理念,对长期从事于该类设备维护工作的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认真进行总结,并制定出维护经验手册,将这些手册发放到新来的新员工手中,这对提升新员工的维护工作水平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我们还应该根据每一种设备的具体使用要求,制定出科学的操作规程,以此规范操作工人的操作行为,这可以使得操作工人更加科学、合理地操作这类设备,这对降低因错误操作带来的故障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做好对热工仪表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
首先应该建立完整规范的系统运行管理制度,提高使用和维护的规范性。
为了保证设备的稳定工作,一定要注意对环境因素进行控制,让环境的温度、湿度保持在一个平稳的区间,给设备运行,创造一个稳定的环境。
还要做好对各种干扰源的屏蔽工作,避免其影响设备的稳定工作。
低渗透油田注水井调剖效果影响因素分析摘要:注水开发过程中注入水平面上单向突进和剖面上的尖峰状吸水现象普遍存在,注水井调剖可以调整地层渗透性差异,控制注水窜流、提高水驱波及系数。
本文通过对该油田近几年水井调剖取得的成果,对注水井调剖效果影响因素进行了多方面分析。
分析认为,在详细研究油藏特征和单井生产资料的基础上,选用适宜的调剖体系、合理的堵剂用量和段塞结构能扩大水井的调剖效果;重复调剖效果是逐次递减的,如何减缓重复调剖效果的递减是下一步工作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油藏特性;调剖体系;施工参数;重复调剖;影响因素一、引言低渗透油田开发过程中,原始地层存在的天然裂缝、溶洞以及在开发过程中产生的人为诱导裂缝对低渗透储层的油藏动态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以及长期注水开发引起的地层出砂、胶结物的大量流失、胶结结构遭到破坏,使地层出现高渗透层、大孔道,导致注入水平面上单向突进和剖面上的尖峰状吸水现象普遍存在。
由此造成水驱储量动用程度低,注水沿着主砂体带方向、能量较低部位突进,造成主向部分油井水淹,含水上升速度快,而侧向油井注水不见效的后果。
注水井调剖是油田开发中的一项主要控水稳油技术。
针对某油田的实际情况,2010年以来不断加大注水井调剖力度,共实施注水井调剖70井次,取得较好效果。
二、油藏特性对调剖效果的影响油藏类型直接决定调剖体系的组成和调剖的技术思路;油层的物理化学性质通过改变调剖体系的性能来影响调剖效果,其中油藏温度、地层水矿化度是影响调剖体系性能的两大因素。
2.1油藏类型该油田属低渗透裂缝性发育丰富油藏,该类油藏和渗透性油藏有很大的不同,调剖难度相对较大,堵剂体系既要做到对大裂缝进行有效封堵,又不至于对微裂缝堵死,同时还要使堵剂在地层运移过程中既能有效控制油水流度比,又能起到一定的驱油作用。
对这样的油藏进行调剖,应依据“堵”、“调”结合的原则,选用深部复合调堵体系,并通过体系优化、段塞优化和参数优化实现理想的调剖效果。
注水调剖效果评价指标及其影响李苗苗西安石油大学陕西西安710065摘要:针对调剖效果评价指标水井、油井、油藏、经济四大类,将这四大指标进一步划分,得到九个具体指标;其次综合分析了各项指标,及各项指标对调剖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注水调剖效果评价指标E v a l u a t i o n i n d e x a n d i m p a c t o f w a t e r i n j e c t i o n p r o f i l e c o n t r o lL iM ia o m ia oX i’an Shiyou University,X i’an 710065, ChinaA b s tra c t:Evaluation index o f w ater in je ctio n profile con tro l w h ic h include in je ctio n w e ll,p roduction w e ll,reservoir,and econom yare divided in to n in e specificindicators;e v e ry in d ic a to rs a re a n a ly z e d a s w e lla s th e e fF e c to fin d ic a to rs o n p ro file c o n tro l.K e y w o r d s:w ater in je c tio n;p ro file c o n tro le ffe c t;evaluationindex1水井评价指标调剖措施对水井的主要影响内容涉及视吸水指数、压力指数两项指标。
1)视吸水指数。
注水井在单位注水压差下的日注水量称为吸水指数,其反映了油层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吸水能力的大小。
在实践过程中,为了能够了解注水井的吸水能力的变化情况,现场往往采用视吸水指数进行注水井吸水能力分析。
阳64—54注水井调剖效果分析
作者:燕伟
来源:《科技视界》2016年第07期
【摘要】阳64-54井属于王盘山区学22井区,2009年投入规模开发,采用菱形反九点法井网,井距500m,排距120m,主要动用长4+5一套层系,建立超前注水区,该井在注水开发初期采取了强注措施,加之水井压裂排液后投注导致部份油井开始含水上升,油井见到注入水,甚至一些油井投产不久即水淹,从见水时间和速度上反映出储层有部分井存在着裂缝,油井见水窜流通道主要以裂缝型见水为主。
因此,为了提高油井产量,控制油井含水上升,改善油藏非均质性,应对该水井进行调剖,封堵裂缝或高渗层,提高水驱动用储量。
【关键词】注水开发;水淹;调剖
1 注水井调剖实施要求
1.1 区块地质特征
1.1.1 储层特征
王盘山区块延长组长4+5储层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其中长石含量44.1%,石英含量24.7%,岩屑含量9.7%,主要粒径在0.06-0.25mm之间,分选好,磨圆度为次棱,碎屑物质主要由石英、长石、岩屑组成。
从压汞资料分析该区孔隙属小孔微细喉型孔隙结构。
1.1.2 储层非均质性
王盘山区长4+5储层物性差,平均分析孔隙度为11.22%,渗透率为0.69×10-3μm2,属于超低渗油层,成岩作用的强弱使长4+5物性差异较大,渗透率级差达14.2倍,层间、层内矛盾突出区域沉积相研究表明,长4+5期属三角洲沉积体系中的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坝及远砂坝等微相类型。
王盘山区块长4+5砂体属于堡子湾三角洲前源朵状砂体。
微相的不同造成局部区域平面上的非均质性,再加上储层中含有天然裂缝和压裂形成人工裂缝,更使平面矛盾加剧。
1.2 地质方案要求
该井为学22井区的一口注水井,于2008年5月20日完井,2009年8月10日对长4+5的2408.0-2414.0m射孔后挤活性水。
于2009年1月10日投注,初期配注30m3/d,实际注水
29m3/d,到2009年5月30日,累计注水2594m3,目前在5.0MPa下配注15m3/d,实注
15m3/d。
2014年1月23日,对应油井阳63-54出现含水上升速度加快,从6.7%上升到2014年3月14日的87.6%。
为控制含水上升,先后3次下调配注各5.0m3/d,截至到2014年5月30日,油井含水仍高达68%。
为查清含水上升原因,于2014年3月24日和5月1日,分别测
得该井测吸水剖面两次,两次剖面均为为指状吸水,且在下调配注为15m3/d情况下,2014年5月1日测得吸水剖面较3月24测的吸水剖面层内矛盾更为突出,83#小层中上部吸水占全井的50%,导致注入水快速突进,油井含水上升,呈现出裂缝水淹特征。
为了改善井组平面矛盾,降低水淹井含水,决定对64-54实施调剖。
1.3 工程设计要求
王盘山区长4+5储层物性差,平均分析孔隙度为11.22%,渗透率为0.69×10-3μm2,属于超低渗油层,成岩作用的强弱使长4+5物性差异较大,渗透率级差达14.2倍,层间、层内矛盾突出。
矿化度为70000mg/l左右。
因此在选择注入剂时,有根据的选择能适应这种油藏特性的AL-F触变型复合堵剂和AL-G颗粒流向改进剂。
根据水井注水和油井见水分析,水淹类型为裂缝型见水,因此以堵为主、以调为辅进行方案设计,在堵水体系中加大了AL-G剂比例,、其具有变形能力和可移动的特性能够实现裂缝深部封堵。
体系中复合AL-F堵剂,悬浮性好,粒径细,可深部充填AL-G桥堵后留下微空隙,力求达到调堵结合、降水增油的理想效果。
为封堵该井组见水裂缝,改变水驱方向,减缓层内矛盾,扩大水驱面积,提高水驱效率,从而达到井组增油的目的。
1.3.1 段塞设计
第一个段塞是0.3%AL-G颗粒段塞,目的是试探性的掌握该井储层对堵剂的反映,取得浓度、排量、压力爬升的相关参数,为以下施工提供依据,同时保护非封堵层;第二个段塞是AL-G联颗粒,目的是对裂缝深部地层进行预堵;第三个段塞为AL-F堵剂+AL-G,目的是对深部裂缝预堵段进行充填,提高封堵效果;第四个段塞是AL-G段塞,对近井地带的大孔道进行封口;第五个段塞是冲洗过顶替。
1.3.2 堵放置半径和剂用量
该井长4+5射开6.0m,从2009年1月19日注水,到油井63-54含水上升到87.9%,水驱体积为1798.0m3,堵剂放置按水驱半径的二分之一计算,即约为900m3。
考虑为裂缝性水淹,堵剂用量取0.8%,堵剂设计量为720m3。
2 调剖效果分析
为了改善井组平面矛盾,降低水淹井含水,于2014年7-11月在该区块采用以球型聚合物颗粒复合段塞水井深部调剖技术对阳64-54进行调剖试验,措施后注水井按正常配注注水压力平均上升4MPa,启动压力平均上升2MPa,压降曲线明显变缓,主对应水淹油井含水下降明显,两口注水井对应油井16口,目前有6口井见效,见效井含水平均下降21%,见效油井平均増油1.5吨/天,已累计増油587吨,见到了明显的调堵效果。
阳64-54深部调堵使裂缝方向的水推进速度得到了控制,改变水驱方向,扩大水驱面积,改善了井组的平面矛盾,提高了井组注水开发效果。
2.1 方案完成情况
该井于2014年7月19-8月26日严格按照方案设计要求进行实施,共计施工37天,施工过程中由于供水和雨季的影响25天,实际用时12天,堵剂设计量720m3,实际堵剂注入量760m3,于2014年8月26日完工,施工完成后转为正常注水。
2.2 水井效果分析
2.2.1 注水井指示曲线和压降曲线对比分析
为了分析措施前、后注水井指示曲线和压降曲线的变化,测试了该井措施前、后注水井指示曲线和压降曲线,对比可以看出,该井在实施深部调剖后,注水启动压力由5MPa上升到
7MPa,指示曲线拐点压力由措施前7.5MPa上升到10.0MPa;压降曲线明显变缓,说明调剖剂对裂缝和大孔道进了有效封堵。
2.2.2 措施前、后吸水剖面分析
对比分析施工前、后注水井吸水剖面图,调剖后吸水剖面改善明显,调剖前2409.7-2411.6为强吸水段占总吸水量的65%,2408-2409.7为弱吸水段占总吸水量的20%。
调剖后2408-2409.7为强吸水段占总吸水量65%,2409.7-2411.6为弱吸水段,且吸水尖峰状变短,强吸水段上移,达到了调剖的目的。
2.3 油井效果情况
从2009年8月26日注水井深部调剖完转为正常注水之后,对应的8口油井中有阳63-54、阳65-55、阳65-53三口井见到明显的增油效果。
从阳64-54井组注采生产曲线可以看出,到2015年4月15日,整个井组的综合含水由原来的60%下降到40%,日产液量25m3,日产油量由原来的10t上升到15t,见到了明显的降水增油的效果。
总之,在注水井阳64-54调剖完转为正常注水后,注入水延阳63-54单向突进得到控制,使井组综合含水下降,同时使阳65-53、阳65-55见到注入水转向水驱效果,改善了井组平面矛盾,提高了井组开发效果。
目前井组已累计油增油425.5吨,含水下降29%,仍继续有效。
3 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知,对学22井区阳64-54注水井的进行调剖,从水井、油井上都见到了调堵效果,从效果分析中主要得到以下认识:
3.1 AL-G和AL-F水井调剖体系对王盘山区块裂缝型强水淹井组的深部调剖后效果明显,解决了注入水沿裂缝快速推进引起的油井水淹,调剖后,注入水转向明显,解决了注水井组的平面矛盾,提高了水驱效果。
3.2 AL-G和AL-F水井调剖堵剂体系和堵剂放置技术、段塞组合技术可满足该区的裂缝性油藏的深部调剖。
3.3 阳64-5在注水初期就出现了裂缝方向的油井快速水淹,,调剖后主对应油井含水下降见效快,每个井组都有两口井见到了注入水转向水驱效果,但见到水驱转向效果慢,说明裂缝性水淹井组的早期深部调剖是可行的。
3.4 加强调剖前后油水井的资料录取,是保证措施效果分析的基础,建议制定水井调剖资料录取规定和技术标准,推进该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于云奇.采油工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2]孙树强.井下作业模[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3]岳湘安.提高石油采收率基础[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汤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