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山纪念中学期末精选单元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 格式:doc
- 大小:2.07 MB
- 文档页数:38
一、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易错题培优(难)1.组成星球的物质是靠引力吸引在一起的,这样的星球有一个最大的自转的速率,如果超出了该速率,星球的万有引力将不足以维持其赤附近的物体随星球做圆周运动,由此能得到半径为R,密度为ρ、质量为M 且均匀分布的星球的最小自转周期T ,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 )A .332R T GMπ= B .32R T GMπ= C .3T G πρ=D .T G πρ=【答案】BC 【解析】 【分析】 【详解】AB.当周期小到一定值时,压力为零,此时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即2224m GMm RR Tπ= 解得:32R T GMπ=① 故B 正确,A 错误; CD. 星球的质量343M ρV πρR ==代入①式可得:3T G πρ=故C 正确,D 错误.2.假设太阳系中天体的密度不变,天体直径和天体之间距离都缩小到原来的一半,地球绕太阳公转近似为匀速圆周运动,则下列物理量变化正确的是( ) A .地球的向心力变为缩小前的一半 B .地球的向心力变为缩小前的C .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与缩小前的相同D .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变为缩小前的一半 【答案】BC 【解析】A 、B 、由于天体的密度不变而半径减半,导致天体的质量减小,所以有:3/4328r MM ρπ⎛⎫==⎪⎝⎭ 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由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所以有://221G162M M M M G R R =⎛⎫ ⎪⎝⎭日日地地, B正确,A 错误; C 、D 、由//2/224G22M M R M T R π⎛⎫= ⎪⎝⎭⎛⎫ ⎪⎝⎭日地地,整理得:T =C 正确;D错误; 故选BC .3.2020年也是我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0周年。
1970年4月24日我国首次成功发射的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目前仍然在椭圆轨道上运行,其轨道近地点高度约为440km ,远地点高度约为2060km ;1984年4月8日成功发射的东方红二号卫星运行在赤道上空35786km 的地球同步轨道上。
2024学年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物理高二下期末检测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 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一含有理想变压器的电路如图所示,图中电阻0R 为定值电阻,R 为可变电阻,A 为理想交流电流表,U 为正弦交流电源.输出电压的有效值U 但定.当可变电阻R 的阻值为02R 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 ;当可变电阻R 的阻值为011R 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5I .则该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 )A .5B .4C .3D .22、2019年4月15日正式实施《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新标准全面提升了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性能,最高车速调整为25 km/h ,整车质量(含电池)不超过55 kg ,蓄电池标称电压不超过48 V .假定一个成人在平直公路上以最高车速骑行时,受到的阻力约为总重力的0.03倍,电动自行车电能转化效率为50%,则电动机的工作电流最接近( ) A .0.1 AB .1 AC .10 AD .100 A3、物体A 和B 用轻绳相连,挂在轻弹簧下静止不动,如图(a )所示,A 的质量为m ,B 的质量为M ,当连接A 、B 的绳突然断开后,物体A 上升经某一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v ,这时物体B 的下落速度大小为u ,如图(b )所示,在这段时间里,弹簧的弹力对物体A 的冲量为( )A .mvB .muC .mv +MuD .mv +mu4、下列关于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说法正确的是( )A .变化的磁场产生的电场一定是变化的B .不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均匀变化的磁场,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不均匀变化的电场C .稳定的磁场产生不稳定的电场D .振荡的磁场在周围空间产生的电场是振荡的5、篮球的质量为0.6 kg ,在某次运动中篮球先以3 m/s 的速率竖直向下着地,经0.2 s 后, 又以2m/s 的速率竖直向上离开地面,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g =10 m/s 2,在篮球着地的 过程中,地面对它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 A .3 NB .6 NC .15 ND .21 N6、如图在x 轴上方存在垂直于纸面向里的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x 轴下方存在垂直于纸面向外的磁感应强度为2B的匀强磁场.一带负电的粒子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从原点O 以与x 轴成30θ=︒角斜向上射入磁场,且在x 轴上方运动半径为R (不计重力),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粒子经偏转一定能回到原点OB .粒子完成一次周期性运动的时间为mqBπ C .粒子在x 轴上方和下方两磁场中运动的半径之比为1:2 D .粒子第二次射入x 轴上方磁场时,沿x 轴方向前进了3R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025届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高一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现有一瓶葡萄糖溶液,内置有适量酵母菌,经测定瓶中放出CO2的体积与吸收O2的体积之比为5∶3,这是因为() A.有2/3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B.有1/2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C.有1/3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D.有1/4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2.食品保鲜必须保持食品的质鲜、色鲜,保持原有的风味。
目前,人们常采用保鲜膜来保存食品,其原理是() A.膜内食品与空气隔绝,阻止呼吸作用,有机物不再分解B.使用保鲜膜可降低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分解C.保鲜膜具有杀菌作用,使蔬菜、水果不会腐烂D.上述说法都对3.如图表示一个由200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分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分子中含有198个肽键B.这200个氨基酸中至少有200个氨基C.合成该蛋白质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3582D.该蛋白质中至少含有3个游离的氨基4.下列结构或物质中,蓝藻不具有的是A.核糖体B.DNA C.核膜D.细胞膜5.下列有关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蓝藻和水绵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B.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它与酵母菌都有细胞质C.幽门螺旋杆菌和叶肉细胞都有染色体和DNAD.念珠藻属于原核生物,但有核糖体6.南宋词人李清照用“绿肥红瘦”来形容海棠花的叶片和花,成为不朽名句。
请问此处和“绿”、“红”相关的色素分别位于植物细胞的哪个部位()A.叶绿体和细胞质B.细胞核和细胞质C.叶绿体和线粒体D.叶绿体和液泡7.取同一植物组织制成临时装片,然后滴加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在显微镜下观察。
2023-2024学年中山纪念中学物理高三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a )所示,在倾角37θ=的斜面上放置着一个金属圆环,圆环的上半部分处在垂直斜面向上的匀强磁场(未画出)中,磁感应强度的大小按如图(b )所示的规律变化。
释放圆环后,在08t t =和09t t =时刻,圆环均能恰好静止在斜面上。
假设圆环与斜面间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sin 370.6=,则圆环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A .34B .1516C .1920D .27282、如图所示,光滑导轨MN 水平放置,两根导体棒平行放于导轨上,形成一个闭合回路,当一条形磁铁下落穿出导轨平面的过程中,导体P 、Q 运动情况是()A .P 、Q 互相靠扰B .P 、Q 互相远离C .P 、Q 均静止D .因磁铁下落的极性未知,无法判断3、如图所示,传送带AB 长为16m ,水平地面BC 的长为8m ,传送带与水平地面之间B 处由光滑小圆弧连接,物块在B 处由传送带滑到水平地面速度大小不变,物块与水平地面间、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5,光滑半圆形轨道CD 的半径为1.25m ,与水平地面相切于C 点,其直径CD 右侧有大小为100V/m 、方向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
传送带以l0m/s 的速度顺时针运动,带正电的物块可看成质点,其质量为5kg ,带电荷量为0.5C ,从静止开始沿倾角为37°的传送带顶端A 滑下。
已知sin37°=0.6,cos37°=0.8,g 取10m/s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块在传送带上先加速后匀速B .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为3sC .物块到达C 点时对C 点的压力为306ND .物块可以运动到D 点,在D 点速度为14m/s4、如图,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接在输出电压有效值不变的正弦交流电源上,副线圈的中间有一抽头将副线圈分为匝数分别为n 1和n 2的两部分,抽头上接有定值电阻R 。
2024届广东省中山市纪念中学数学高一下期末监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 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恰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A(3,1),B(-1,2),若∠ACB 的平分线方程为y =x +1,则AC 所在的直线方程为( ) A .y =2x +4B .y =12x -3 C .x -2y -1=0 D .3x +y +1=02.若向量,a b 的夹角为3π,且||2a =,||1b =,则向量2a b +与向量a 的夹角为( ) A .3πB .6πC .23π D .56π3.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首项11a =,公比2q ,则2019a =( )A .20172B .20182C .20192D .202024.已知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1,,,BC a CA b AB c ===,那么a b b c c a ⋅+⋅+⋅=( ).A .3B .-3C .32D .32-5.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若cos B =14,sin sin CA=2,且S △ABC =4, 则b 的值为( ) A .4B .3C .2D .16.在空间中,有三条不重合的直线a ,b ,c ,两个不重合的平面α,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若a ∥α,b ∥α,则a ∥bB .若b a ⊥,c a ⊥,则b ∥cC .若a α⊥,a ∥β,则αβ⊥D .若a α⊂,b β⊂,α∥β,则a ∥b7.等比数列{}n a 中,11,28a q ==,则6a 等于是( ) A .4± B .4 C .14± D .148.已知集合,,则中元素的个数是( ) A .1B .2C .3D .49.函数sin()2y x πϕ=+(2πϕ<)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其中P 是图象的最高点,,A B 是图象与x 轴的交点,则tan APB ∠=( )A .14B .13C .25D .1210.将所有的正奇数按以下规律分组,第一组:1;第二组:3,5,7;第三组:9,11,13,15,17;…(,)n i j = 表示n 是第i 组的第j 个数,例如11(3,2)=,23(4,3)=,则2019=( ) A .(24,36)B .(28,42)C .(32,49)D .(36,24)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广东省中山市纪念中学2023-2024学年物理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图示为小球向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频闪仪每隔0.05s闪光一次,测出ac长为23cm,af长为34c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长为13cmB.df长为7cmC.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12m/s2D.小球通过d点的速度大小为2.2m/s2、一半径为R的球形行星自转周期为T,其同步卫星距离行星表面的高度为3R,则在该行星表面绕其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线速度大小为()A.2RTπB.4RTπC.8RTπD.16RTπ3、图为某发电站的发电机发出的交流电,经升压变压器、降压变压器后向某小区的用户供电的示意图,已知升压变压器原线圈两端的电压为500sin100(V)u tπ=。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用电高峰时输电线上损失的电压不变D .深夜小区的用户逐渐减少时,输电线损耗的电功率减小 4、关于物理学史,正确的是( )A .库仑利用扭秤实验,根据两电荷之间力的数值和电荷量的数值以及两电荷之间的距离推导得到库仑定律B .奥斯特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称为电磁感应C .法拉第通过实验总结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D .欧姆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欧姆定律对金属和电解质溶液都适用,但对气体导电和半导体元件不适用5、下列关于科学家对物理学发展所做的贡献正确的是( )A .牛顿三条运动定律是研究动力学问题的基石,牛顿的三条运动定律都能通过现代的实验手段直接验证B .伽利略通过实验和合理的推理提出质量并不是影响落体运动快慢的原因C .奥斯特由环形电流和条形磁铁磁场的相似性,提出分子电流假说,解释了磁现象的电本质D .伽利略通过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得出了太阳系中在天王星外还存在着距离太阳更远的海王星6、如图所示,质量为4kg 的物体在动摩擦因数为0.5的水平面上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受到水平向左、大小为10N 的拉力作用,则物体所受摩擦力为(g =10N/kg )A .10N ,向右B .10N ,向左C .20N ,向右D .20N ,向左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025届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可燃冰可以看成是高度压缩的固态天然气,遇火即可燃烧。
同等条件下,煤、石油、天然气燃烧产生的能量比它要少数十倍,而且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这让科学家们如获至宝,把它称作“属于未来的能源”。
可燃冰是迄今为止海底最具价值的矿产资源,它在海底分布的范围约占海洋总面积的10%,足够人类使用1000年。
然而可燃冰的形成条件极为,温度不能太高,压力不能太大,一般在浅海底层沉积物、深海大陆斜坡沉积地层中才具备这种条件,因此开采极为困难。
尽管人类地寻求最好的开采方式,但开采量还是。
而且如果“可燃冰”在开采中发生泄漏,分解出来的甲烷气体从海水释放到大气层,将使全球温室效应问题更趋严重,后果不堪设想。
可见,( ),只有合理地、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可燃冰”才会真正地为人类造福。
我国对可燃冰的试开采起步较晚,却,曾在南海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开采中,连续产气22天,从而成为全球海域“可燃冰”试开采连续产气时间最长的国家。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同等条件下,煤、石油、天然气燃烧产生的能量比它要少数十倍,而且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B.同等条件下,它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气要多出数十倍,而且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C.同等条件下,它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气要多出数十倍,而且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D.同等条件下,它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气要多出数十倍,而且燃烧后绝不产牛任何污染物质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苛刻殚精竭虑微不足道后米居上B.尖刻殚精竭虑微乎其微青出于蓝C.苛刻千方百计微乎其微后来居上D.尖刻千方百计微不足道青出于蓝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可燃冰”带给人类的不仪是新的希望,还有新的挑战B.“可燃冰”在带给人类新的希望的同时,更多的是新的挑战C.“可燃冰”带给人类的不仅是新的挑战,还有新的希望D.“可燃冰”在带给人类新的挑战的同时,更多的是新的希望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下列小题。
广东省中山市纪念中学2024届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本题9分)关于曲线运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曲线运动不一定是变速运动B .质点在某点的速度方向是在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方向C .曲线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在时刻在改变D .曲线运动一定是变加速运动2、 (本题9分)如图所示,用长为L 的绳子一端系着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小球可视为质点,另一端固定在O 点,用手拉小球到A 点,此时绳偏离竖直方向θ角,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当放开手后,小球经过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A .2cos gL θB .()21cos gL θ-C .()21sin gL θ-D .2gL3、 (本题9分)如图所示,从一根空心竖直钢管A 的上端沿直径方向向管内水平射入一小钢球,球与钢管相碰撞后落地(球每次与管壁碰撞时间极短且无机械能损失)。
若换一根等高但内径较粗的钢管B ,用同样的方法射人此钢球,则运动时间( )A .在两管中的运动时间一样长B .在B 管中的运动时间长C .在A 管中的运动时间长D .无法确定4、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A 、B 两个球,原来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A 球的速度是6m/s ,B 球的速度是-2m/s ,不久A 、B 两球发生了对心碰撞.对于该碰撞之后的A 、B 两球的速度可能值,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做了很多种猜测,下面的哪一种猜测结果一定无法实现的是 ( )A .2/A v m s =-',6/B v m s '= B .2/A v m s '=,2/B v m s '=C .3/A v m s =-',7/B v m s '=D .1/A v m s '=,3/B v m s '=5、在平静的水面上激起一列水波,使漂浮在水面上相距6.0m 的小树叶a 和b 发生振动,当树叶a 运动到上方最大位移处时,树叶b 刚好运动到下方最大位移处,经过1.0s 后,树叶a 的位移第一次变为零。
2025届广东省中山纪念中学数学高三上期末监测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 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刘徽(约公元225年-295年),魏晋期间伟大的数学家,中国古典数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割圆术中提出的,“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这可视为中国古代极限观念的佳作,割圆术的核心思想是将一个圆的内接正n 边形等分成n 个等腰三角形(如图所示),当n 变得很大时,这n 个等腰三角形的面积之和近似等于圆的面积,运用割圆术的思想,得到sin 2的近似值为( )A .π90B .π180C .π270D .π3602.不等式组201230x y y x x y -≥⎧⎪⎪≥⎨⎪+-≤⎪⎩表示的平面区域为Ω,则( )A .(),x y ∀∈Ω,23x y +>B .(),x y ∃∈Ω,25x y +>C .(),x y ∀∈Ω,231y x +>- D .(),x y ∃∈Ω,251y x +>- 3.函数()()241xf x x x e =-+⋅的大致图象是( )A .B .C .D .4.如图所示的茎叶图为高三某班50名学生的化学考试成绩,算法框图中输入的1a ,2a ,3a ,,50a 为茎叶图中的学生成绩,则输出的m ,n 分别是( )A .38m =,12n =B .26m =,12n =C .12m =,12n =D .24m =,10n =5.过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的左焦点作倾斜角为30的直线l ,若l 与y 轴的交点坐标为()0,b ,则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可能为( )A .2212x y -=B .2213x y -=C .2214x y -=D .22132x y -=6.有一改形塔几何体由若千个正方体构成,构成方式如图所示,上层正方体下底面的四个顶点是下层正方体上底面各边的中点.已知最底层正方体的棱长为8,如果改形塔的最上层正方体的边长小于1,那么该塔形中正方体的个数至少是( )A .8B .7C .6D .47.2-31ii =+( ) A .15-22i B .15--22iC .15+22i D .15-+22i 8.已知向量()1,2a =-,(),1b x x =-,若()2//b a a -,则x =( ) A .13B .23C .1D .39.定义在上的函数满足,且为奇函数,则的图象可能是( )A .B .C .D .10.给定下列四个命题:①若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则这两个平面相互平行; ②若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相互垂直; ③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④若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与它们的交线不垂直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也不垂直. 其中,为真命题的是( )A .①和②B .②和③C .③和④D .②和④11.已知函数()ln f x x =,()()23g x m x n =++,若对任意的()0,x ∈+∞总有()()f x g x ≤恒成立,记()23m n +的最小值为(),f m n ,则(),f m n 最大值为( )A .1B .1eC .21e D 12.已知函数()22018tan 1xx m f x x x m =+++()0,1m m >≠,若()13f =,则()1f -等于( )A .-3B .-1C .3D .0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广东中山纪念中学期末精选单元测试与练习(word 解析版)一、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易错题培优(难)1.物体沿一条东西方向的水平线做直线运动,取向东为运动的正方向,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1 s 末,物体速度为9 m/sB .0~2 s 内,物体加速度为6 m/s 2C .6~7 s 内,物体做速度方向向西的加速运动D .10~12 s 内,物体做速度方向向东的加速运动 【答案】AC 【解析】 【分析】 【详解】A .由所给图象知,物体1 s 末的速度为9 m/s ,选项A 正确;B .0~2 s 内,物体的加速度a =1262v t ∆-=∆m/s 2=3m/s 2 选项B 错误;C .6~7 s 内,物体的速度、加速度为负值,表明它向西做加速直线运动,选项C 正确;D .10~12 s 内,物体的速度为负值,加速度为正值,表明它向西做减速直线运动,选项D 错误.2.历史上有些科学家曾把在相等位移内速度变化相等的单向直线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现称为“另类匀变速直线运动”),“另类加速度”的定义式为0s v v A s-=,其中0v 和s v 分别表示某段位移s 内的初速度和末速度>0A 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0A <表示体做减速运动,而现在物理学中加速度的定义式为0t v v a 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A 不变,则a 也不变B .若>0A 且保持不变,则a 逐渐变大C .若A 不变,则物体在中间位置处的速度为2s v v + D .若A 不变,2202s v v -【答案】BC【解析】 【详解】AB .若A 不变,有两种情况一是:A >0,在这种情况下,相等位移内速度增加量相等,通过相等位移所用时间越来越短,由0v v a t-=可知,a 越来越大;第二种情况A <0,相等位移内速度减少量相等,平均速度越来越小,所以相等位移内用的时间越来越多,由v v a t-=知a 越来越小,故A 错误,B 正确; CD .因为相等位移内速度变化相等,所以中间位置处位移为2s,速度变化量为 02s v v - 所以此位置的速度为00022s s v v v v v -++= 故C 正确,D 错误。
故选BC 。
3.如图所示为某质点做直线运动时的v-t 图象图象关于图中虚线对称,则在0~t 1时间内,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质点能两次到达某一位置,则两次的速度都不可能为零B .若质点能三次通过某一位置,则可能三次都是加速通过该位置C .若质点能三次通过某一位置,则可能两次加速通过,一次减速通过D .若质点能两次到达某一位置,则两次到达这一位置的速度大小一定相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D 、分析质点运动过程可知,质点在10t 时间内能两次到达的位置有两个,分别对应质点运动速度为零的两个位置,因此A 、D 错误;BC 、如图,画出质点运动的过程图:在质点沿负方向加速运动的过程中,质点可三次通过某一位置,这时质点两次加速,一次减速;在质点沿负方向减速运动的过程中,质点可三次通过某一位置,这时质点两次减速,一次加速,故C 正确,D 错误.4.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检测车速。
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受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
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 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
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米/秒,且保持不变)( )A .28.33米/秒B .13.60米/秒C .14.78米/秒D .14.17米/秒【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由题图可知:超声波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1(0.320)s=0.16s 2t -=由sv t=可得,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 11340m/s 0.16s=54.4m s v t ==⨯声超声波第二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2 1.24 1.00s=0.12s 2t -=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22340m/s 0.12s=40.8m s v t ==⨯声故汽车行驶的距离为1254.4m-40.8m=13.6m s s s =-=由题图可知测试仪发出的超声波两次间隔时间为1s ,则超声波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0.16s ;超声波第二次发出的时间为1s 末,超声波第二次与汽车相遇的时刻应该是:1s+0.12s=1.12s ,故汽车行驶的时间为1.12s 0.16s=0.96s t =-所以汽车行驶的速度为13.6m 14.17m/s 0.96ss v t ==≈车 故选D 。
5.如图所示为某质点的速度-时间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0~6s 内,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 .在t =12s 末,质点的加速度为-1m /s 2C .在6~10s 内,质点处于静止状态D .在4s 末,质点运动方向改变【答案】B 【解析】在0~4s 内,质点的加速度为64v a t ∆==∆ =1.5(m/s 2),在4-6s 内质点的加速度为:4-62v a t ∆==∆=-1(m/s 2),两段时间内的加速度不同,所以在0~6s 内,质点做非匀变速直线运动,故A 错误;在t=12s 末,质点的加速度为a=044v a t ∆-==∆=-1(m/s 2),故B 正确.在6s ~10s 内,质点以4m/s 的速度做匀速运动,故C 错误;在0-14s 内,质点的速度都为正,一直沿正方向运动,故在4s 末速度方向没有改变,故D 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v-t 图象的认识,记住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这段时间内物体通过的位移.6.物体甲的V-t 图象和乙的S-t 图象分别如图所示,则这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 )A .甲在整个t =4s 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B .甲在整个t =4s 时间内有来回运动C .乙在整个t =4s 时间内有来回运动D .乙在整个t =4s 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0m 【答案】B 【解析】 【详解】AB 、甲图是v t -图象,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的方向,故前2s 沿负方向运动,后2s 沿正方向运动,则甲在整个4t s =内来回运动,故A 错误,B 正确;CD 、乙图是位移-时间图象,斜率表示速度,直线的斜率不变,说明乙的速度不变,故乙在整个4t s =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位移为21336x x x m m m ()∆=-=--=,故CD 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对速度图象和位移的识别和理解能力,抓住各自的数学意义理解其物理意义,即速度图象的“面积”大小等于位移,而位移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x ∆表示位移.7.在“金星凌日”的精彩天象中,观察到太阳表面上有颗小黑点缓慢走过,持续时间达六个半小时,那便是金星,如图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在金星与太阳之间B .观测“金星凌日”时可将太阳看成质点C .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绕太阳一周位移不为零D .以太阳为参考系,可以认为金星是运动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 、“金星凌日”现象的成因是光的直线传播,当金星转到太阳与地球中间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金星挡住了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人们看到太阳上的黑点实际上是金星,由此可知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金星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故A 错误;B、观测“金星凌日”时,如果将太阳看成质点,无法看到“金星凌日”现象,故B错误;C、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绕太阳一周起点和终点重合,位移为零,故C错误;D、以太阳为参考系,可以认为金星是运动的,故D正确.8.有下列几种情景,请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对情景的分析和判断的正确说法()A.因火箭还没运动,所以加速度一定为零B.轿车紧急刹车,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C.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很大D.尽管空间站匀速转动,所以加速度为零【答案】B【解析】【分析】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即速度变化快一定是加速度大,速度变化慢一定是加速度小;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大小无关系;速度为零,加速度可以不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可以不为零。
本题考查加速度的性质,明确判断加速度的大小依据是:①速度变化快慢②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大小。
【详解】A.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受到向上的推力大于火箭的重力,由牛顿第二定律知火箭有向上的加速度,选项A错误;B.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轿车紧急刹车,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选项B正确;C.磁悬浮列车在轨道上高速行驶,速度很大,但可能匀速行驶,所以加速度不一定很大,选项C错误;D.空间站在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为速率不变的曲线运动,速度方向时刻变化,速度变化量不为零,加速度不为零,选项D错误。
故选B。
9.小李在网络上观看“神州十一号”飞船发射视频,分别截取火箭发射后第6s末和第10s末的图片,如图甲和乙所示,他又上网查到运载“神州十一号”的长征二号FY11运载火箭全长58m,则火箭发射后第6s末至第10s末的平均速度最接近A.22m/s B.14m/s C.10m/s D.5.8m/s【答案】A【解析】【分析】由甲乙两图可以看出,在火箭发射后第6s 末和第10s 末内通过的路程大约等于运载火箭全长的1.5倍,根据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求解求出其平均速度. 【详解】由甲乙两图可以看出,在火箭发射后第6s 末和第10s 末内通过的路程大约等于运载火箭全长的1.5倍,1.558m 87m s =⨯=,火箭发射后第6s 末和第10s 末的平均速度87m/s 22m/s 4x v t ==≈,故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A 。
10.如图所示为A 、B 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位移-时间(x -t )图像.A 质点的图像为直线,B 质点的图像为过原点的抛物线,两图像交点C 、D 坐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t 1时刻B 追上A ,t 2时刻A 追上BB .t 1~t 2时间段内B 质点的平均速度小于A 质点的平均速度C .质点A 做直线运动,质点B 做曲线运动D .两物体速度相等的时刻一定在t 1~t 2时间段内的某时刻 【答案】D 【解析】图象的交点表示同一时刻到达同一位置而相遇,t 1时刻A 追上B ,t 2时刻B 追上A,故A 错误;t 1~t 2时间段内,两质点通过的位移相等,则B 质点的平均速度与A 质点匀速运动的速度相等,故B 错误.两物体的速度均为正值,故两质点均做直线运动,选项C 错误;因曲线的切线的斜率等于物体的速度,故由图像可知两物体速度相等的时刻一定在t 1~t 2时间段内的某时刻,故D 正确.故选D.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要理解位移-时间图象点和斜率的物理意义:知道两图线相交表示相遇,斜率表示速度.二、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易错题培优(难)11.如图所示,水平线OO '在某竖直平面内,距地面高度为h ,一条长为L (L h <)的轻绳两端分别系小球A 和B ,小球A 在水平线OO '上,竖直向上的外力作用在A 上,A 和B都处于静止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