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 #545
- 格式:pdf
- 大小:166.41 KB
- 文档页数:7
政策名词解释政策是指国家、地区、组织或个人为实现特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或制定的规定。
政策可以影响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发展,具有指导、调控和规范作用。
以下是对几个常见政策名词的解释:1.经济政策:指国家或地区制定的用于调整和引导经济发展的方针、目标和措施。
经济政策的目标通常包括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就业、控制通胀等。
常见的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
2.环境保护政策:指为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而制定的方针、目标和措施。
环境保护政策包括控制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等。
常见的环境保护政策包括限制工业排放、加强水、土壤保护、推广可再生能源等。
3.教育政策:指用于改善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发展的方针、目标和措施。
教育政策的目标通常包括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公平、提供全面教育等。
常见的教育政策包括教育改革、基础教育普及、职业教育发展等。
4.医疗保障政策:指用于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方针、目标和措施。
医疗保障政策的目标通常包括提高医疗保障覆盖率、控制医疗费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等。
常见的医疗保障政策包括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医药卫生改革等。
5.就业政策:指用于促进就业和提高就业质量的方针、目标和措施。
就业政策的目标通常包括扩大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稳定性、促进就业创业等。
常见的就业政策包括职业培训、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鼓励创业等。
6.外交政策:指用于保护国家利益和发展外部关系的方针、目标和措施。
外交政策的目标通常包括维护国家安全、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际地位等。
常见的外交政策包括维护国家主权、参与国际组织、就地区和全球议题进行合作等。
以上是对几个常见政策名词的简要解释。
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复杂,多涉及各方利益和因素的平衡,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和目标,以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等多方面的发展。
政策的名词解释政策是指对于某一特定领域或问题所采取的行动和措施的总称。
它是国家、政府或组织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和利益而制定的规则、准则和方案的总和。
首先,政策是指导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政策具有指导性和引导性作用,可以规范和引导人们的行为和活动。
政策为公民提供了行动标准和行为约束,使得社会秩序得以维护和稳定。
其次,政策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政策是为了解决或改变某一特定领域或问题而制定的方案。
政策可以提供具体的措施和方法,通过制定、实施和监督政策来解决问题,实现目标。
政策可以是经济政策、教育政策、环境政策、社会政策等。
再次,政策是国家的决策和行动。
政策是国家、政府根据自身利益和目标制定的规划和计划。
政策是国家权力的具体体现,是国家治理的手段和工具。
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各个部门的合作和协调,体现了国家的集体决策和统一行动。
此外,政策是社会利益的体现。
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实现社会的整体利益和公共利益。
政策通过调整资源配置、优化社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公民权益等方面来实现社会的利益最大化。
政策需要平衡各方利益,确保公正和公平。
最后,政策是评估和调整的对象。
政策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政府和政策制定者需要根据评估结果来优化和改进政策,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政策的评估和调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进行监测和改进。
总之,政策是指对于特定领域或问题所采取的行动和措施的总称。
政策具有指导行为、解决问题、国家决策、社会利益体现和评估调整的特点。
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实现特定目标和利益,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024年国内经济政策解读2024年国内经济政策涉及多个领域,包括财政、货币、产业和就业等方面。
以下将对这些政策进行详细解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未来的经济形势。
一、财政政策2024年国内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
为此,政府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技术创新和加强农村发展等。
首先,政府将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
这包括在交通、能源和信息通信等领域加大投资,并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通过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提高生产力和经济效益,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其次,政府将支持技术创新。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提高国内产业竞争力的关键。
政府将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创新创业,推动技术创新在经济中的应用。
此外,政府还将加强农村发展。
农业是国内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
政府将出台一系列措施,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二、货币政策2024年国内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保持货币供应的稳定和实现物价的稳定。
为此,央行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保持适度的流动性和加强金融监管等。
首先,央行将保持适度的流动性。
合理的货币供应对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央行将根据经济形势和市场需求,合理控制货币供应量,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
其次,央行将加强金融监管。
金融市场是经济的重要支撑,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央行将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健全金融体系的监管机制,以保障市场的稳定运行和金融风险的防范。
三、产业政策2024年国内产业政策的主要目标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提升国内产业竞争力。
为此,政府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支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推动跨境合作等。
首先,政府将促进新兴产业发展。
新兴产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提高国内产业竞争力的关键。
政府将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提供税收优惠和资金扶持,促进其快速发展。
其次,政府将支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国家政策制度我国国家政策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和支持。
我国国家政策制度旨在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的幸福,以及维护国家的安全、社会的稳定等多方面的目标。
首先,我国国家政策制度以经济建设为重点,通过执行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如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和持续发展。
例如,我国实施了鼓励企业创新、提高科技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以提高经济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其次,我国国家政策制度注重社会建设,重视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我国通过制定和实施教育政策、就业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医疗政策等,为全体人民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和公共福利。
例如,我国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加大财政投入,提高教育资源配置,为贫困地区和家庭提供教育扶贫政策,提高贫困地区和家庭子女的受教育机会。
第三,我国国家政策制度侧重环境建设和资源保护,主张可持续发展。
我国提出了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等政策目标,加强环境保护,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应用。
例如,我国制订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实施了大气污染治理、水源保护、生态修复等政策措施,为改善环境质量和保护生态系统做出了积极努力。
此外,我国国家政策制度还包括了社会管理和国家安全领域的政策制度。
我国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建立健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制度机制,加强公共安全、社会秩序管理,确保人民安居乐业。
同时,我国加强国家安全建设,制定和落实了国家安全战略和相关政策,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安全。
总之,我国国家政策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保证社会主义制度顺利运行的重要保障。
我国国家政策制度着重于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环境建设和安全保障,以此推动全面发展进步。
我国将进一步完善国家政策制度,加强宏观调控、创新政策工具、提升政策执行能力,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一、财政政策有进一步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扩大实施社保费缓缴政策等7项措施。
二、货币金融政策有鼓励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贷款、受疫情影响的个人住房与消费贷款等实施延期还本付息等5项措施。
三、稳投资促消费政策有加快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等6项措施。
四、保粮食能源安全政策有健全完善粮食收益保障,提高煤炭、原油等储备能力等5项措施。
五、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政策有降低市场主体用水用电用网成本,阶段性减免市场主体房屋租金,交通物流保通保畅等7项措施。
六、保基本民生政策有实施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支持政策,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和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支持政策,完善社会民生兜底保障等3项措施。
政策政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政策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愈发明显。
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目标或解决特定问题而制定的方针、措施和制度安排。
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对于国家和人民的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政策”为主题,探讨政策的意义与作用,政策制定的原则与方法,以及政策的实施与评估。
一、政策的意义与作用政策是国家对于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与作用:1. 指导社会发展:政策是国家对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战略部署。
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能够指导社会的发展方向,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2. 解决社会问题:政策能够针对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加以落实。
比如,针对环境污染问题,政府可以制定环保政策,推动企业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3. 维护社会稳定:政策的制定能够调整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政策、就业政策等手段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发展。
4. 促进公平公正:政策可以调控资源分配,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
通过实施教育、医疗等政策,可以使更多的人享受到公共服务。
二、政策制定的原则与方法政策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以下是政策制定的一些原则与方法:1. 科学合理性:政策制定应基于充分的调查研究和科学数据,遵循客观规律,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 可行性:政策制定要具备可行性,即在目标设定与实际情况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
政策不能脱离实际,否则会导致无法实施或效果不佳。
3. 透明公开:政策制定的过程应公开透明,让公众和相关利益方能够参与其中,发表意见和建议,确保政策民主合法。
4. 效果评估:政策制定者应建立健全的评估机制,对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政策,确保政策的有效性。
三、政策的实施与评估政策制定只是政策管理的第一步,政策的实施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关键环节。
政策的实施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政策实施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组织领导:政策的实施需要明确责任主体和组织机制,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政策顺利实施。
政策、法律和制度一、政策、法律和制度概念分析“政策是国家或政党完成一定时期任务而规定的活动准则。
”“政策是政党或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任务而制定的行动纲领、方针的准则。
”“政策是政党、国家实现其领导和管理的根本性环节,是政党的一切实际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决定性手段。
”英文的政策(policy)一词主要是指政党、政府等组织为了完成特定目标对所要采取的行动的一种表达形式。
在日本,政策指政党、政府在政治上所采取的方针、策略以及推行此方针、策略所采取的手段。
笔者认为,政策是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任务与目标而规定的活动原则与行动准则。
政策主体主要是政党、政府主体,有的还包括社会集团。
因此政策通常分为政党政策和国家政策。
而且党和国家的基本政策和大政方针,往往体现在宪法和基本法律之中,是宪法和法律的核心内容。
“法律是什么呢?法律就是取得胜利、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的表现。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法律在“广义上泛指一切规范性法律文件。
如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等,狭义上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
”法律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包括宪法、法律、法令、、行政法规、条例、规章、判例、习惯法等各种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法律由一个社会公认为具有约束力的该社会的习俗、惯例和行为法规组成的学科和专业。
,”“宪法、法律、法规并称时的法律,即为法律的特定含义,通常所说的狭义的法律,所指范围包括基本法律和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即非基本法律)。
”法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包含了所有法的意义,狭义是除宪法以外的法律。
这里讲国家关于村民自治的法律,包含了宪法关于村民自治的规定和其他法律、法规以及地方性法规。
制度主要是指规则、法度、章程、规矩等。
秩序通过成文规章形式表现出来,就是制度。
“制度是办事规程和行为准则。
主要的经济政策政府经济政策的种类很多,其中对经济影响最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价格政策与外贸政策。
下面分别介绍这四种政策。
(1)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概括地说,它是政府财政行为的准则。
政府财政行为主要是指政府财政收支行为,因此,财政政策就是政府管理财政收支的准则。
作为政府管理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首先,财政政策体现了政府对国民经济财力的管理。
对宏观经济的管理从根本上说,无非是从宏观上对构成经济活动要素的资金、物资、劳动力等进行的管理,其中,对资金的管理就是对国民经济财力的管理,它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制约着对物资和劳动力的管理,而这一财力管理主要是由财政与信贷来实现的。
其次,财政政策体现了对国民经济的分配管理。
财政是国家从宏观上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分配的最直接、最主要的手段。
一方面,通过对一定的生产条件或生产要素的分配,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形成合理的生产结构,使经济得以发展;另一方面,对一部分生产成果进行分配,实现生产与消费的协调发展,平衡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使经济得以稳定。
具体地说,财政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①财政政策目标。
财政政策目标一般指通过财政政策的运用与实施所要达到的目的,它是财政政策的核心内容。
本世纪40年代以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充分就业曾一直是许多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但是对这一目标的追求导致了后来的通货膨胀、经济波动等。
所以,现在大多数国家都实施多目标经济政策,一般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收入公平与资源优化配置等六大目标。
作为经济政策的主要组成部分,财政政策目标与经济政策目标应是一致的,那么这六大目标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财政政策目标的主要内容。
第一,充分就业。
所谓充分就业并不是指每个人都有工作,而是指每一个有工作能力并且愿意工作的劳动者都有工作。
从更广泛的范围讲,充分就业又指现实的、可供利用的各种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不存在闲置无用的资源。
创业政策是政府部门制定的关于创业的有关政策。
它主要包括创业扶持政策、行政收费优惠政策、创业实体注册条件的放宽政策、吸纳就业的奖励政策、税收优惠政策、金融信贷扶持政策、社会保险优惠政策、免费创业培训政策等。
创业扶持政策是国家各级政府对创业者在创业需要解决的问题上所做出的相关优惠政策的总称。
它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
对打算创业的创业者来说,了解这些政策,才能走好创业的第一步。
从国家层面上来说,创业政策比较宏观,而从不同地域来说,因为各地政府在国家大政策的指导下又出台了一些适应当地的扶持政策,可操作性更强,所以具体内容要创业者根据所在地政府出台的政策确定。
(一)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后两年内自主创业,到创业实体所在地的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注册资金(本)在50万元以下的,允许分期到位,首期到位资金不低于注册资本的10%(出资额不低于3万元),1年内实缴注册资本追加到50%以上,余款可在3年内分期到位(二)大学毕业生新办咨询业、信息业、技术服务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经税务部门批准,免征企业所得税两年;新办从事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的企业或经营单位,经税务部门批准,第一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二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新办从事公用事业、商业、物资业、对外贸易业、旅游业、物流业、仓储业、居民服务业、饮食业、教育文化事业、卫生事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经税务部门批准,免征企业所得税一年。
(三)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有条件的城市信用社要为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提供小额贷款,并简化程序,提供开户和结算便利,贷款额度在2万元左右。
贷款期限最长为两年,到期确定需延长的,可申请延期一次。
贷款利息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利率确定,担保最高限额为担保基金的5倍,期限与贷款期限相同。
(四)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免费为自主创业毕业生保管人事档案(包括代办社保、职称、档案工资等有关手续)2年;提供免费查询人才、劳动力供求信息,免费发布招聘广告等服务;适当减免参加人才集市或人才劳务交流活动收费;优惠为创办企业的员工提供一次培训、测评服务。
2023年46项税收优惠政策增值税1、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政策【政策要点】自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含本数)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
2、小规模纳税人减征增值税政策【政策要点】自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减按1%征收率征收增值税;适用3%预征率的预缴增值税项目,减按1%预征率预缴增值税。
3、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政策要点】自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按照以下规定执行:(1)允许生产性服务业纳税人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5%抵减应纳税额。
生产性服务业纳税人,是指提供邮政服务、电信服务、现代服务、生活服务取得的销售额占全部销售额的比重超过50%的纳税人。
(2)允许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10%抵减应纳税额。
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是指提供生活服务取得的销售额占全部销售额的比重超过50%的纳税人。
4、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政策要点】对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国家备案众创空间自用以及无偿或通过出租等方式提供给在孵对象使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其向在孵对象提供孵化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
执行期限延长至2023年12月31日。
5、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创业就业相关【政策要点】(1)自主就业退役士兵从事个体经营的,自办理个体工商户登记当月起,在3年(36个月,下同)内按每户每年12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当年实际应缴纳的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个人所得税,限额标准最高可上浮20%;(2)企业招用自主就业退役士兵,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自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当月起,在3年内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企业所得税优惠。
政策 #5.45
性取向/性別認同
政策﹕
為確保學校群體所有成員能在尊重和安全的氣氛下一同努力﹐不分性取向或性別認同﹐教育局將採納恰當的行政規條和策略﹐促進尊重人權﹑支持多樣性﹑以及對付歧視。
目標﹕
教育局為學生和僱員﹐包括那些自認或被認為是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變性﹑雙靈﹑同志﹐或者那些對自己的性取向或性別認同有疑問的(LGBTQ+)﹐制訂了這項性取向和性別認同政策。
此政策的目的是﹕
a) 支持所有學生和僱員在學校生活各方面得到包容﹐不分真正或直覺性取向或性
別認同。
b) 更多了解LGBTQ+人士的生活以及他們對社會的積極貢獻。
c) 給適當的詞語﹑行為和舉動下定義﹐以便能更深入認識同性戀恐懼﹑跨性別恐
懼﹑反同性戀騷擾及排斥的有害影響﹐並作出回應。
d) 提供有效措施﹐以回應對出於同性戀恐懼﹑跨性別恐懼及異性戀主義的行為的
投訴﹐包括歧視﹑騷擾及排斥。
e) 通過職員及專業發展項目﹐促進體制回應。
這些項目力求找出和處理使同性戀
恐懼﹑跨性別恐懼及異性戀主義長存的教育慣常做法﹑政策和措施。
f) 使為LGBTQ+學生和職員而設的資源和支援服務在學校各處都有和可以見到。
g) 採取集體行動﹐去減低同性戀恐懼﹑跨性別恐懼及LGBTQ+學生和職員所面對
的其他體制障礙 - 這些障礙使他們‘躲在櫃裏’﹐並覺得必須隱藏自己的真正身分。
h) 致力與根據性取向或性別認同來認定自己身分的社群進行持續﹑有建設性和坦
誠的對話﹐以增進家庭﹑學校和社區之間的互相配合與合作。
採納日期﹕ 2011 06 14 相互參照﹕政策5.08﹑5.10﹑6.31﹑6.40﹑6.45
修訂日期﹕
規條和措施
政策 #5.45
性取向/性別認同
政策﹕
為確保學校群體所有成員能在尊重和安全的氣氛下一同努力﹐不分性取向或性別認同﹐教育局將採納恰當的行政規條和策略﹐促進尊重人權﹑支持多樣性﹑以及對付歧視。
行政規條﹕
教育
職員及專業發展項目
a) 本校區應提供和增加機會﹐讓職員可更清楚認識和了解對LGBTQ+人士的歧視
的幅度和影響。
b) 本校區應提供和增加機會﹐讓職員可提高在學校裏促進對人權的尊重﹑支持多
樣性﹑以及對付歧視等方面的知識和技巧。
學生計劃
a) 學生通過卑詩省教育廳的指定學習成果﹐接受健康的關係﹑多樣性和社會公義
等方面的教育﹐包括騷擾和同性戀恐懼。
這些科目範圍包括但不只限於社會科(Social Studies)﹑社會公義12(Social Justice 12)﹑健康與就業教育(Health and Career Education)﹑以及個人規劃(Personal Planning)。
至於健康與就業教育課程裏的潛在敏感課題﹐學生和家長/監護人可按照教育局政策 #6.31可供選擇的授課方式 - 健康與就業教育﹐與學校安排進行課堂以外的另類教學。
b) 應鼓勵教師將適合不同年齡的LGBTQ+議題納入符合卑詩省教育廳的指定學習
成果的課程內﹐以幫助學生取得技巧和知識﹐去了解同性戀恐懼和跨性別恐懼對社會的影響。
c) 小學和中學將會指定一名職員作為積極聯絡網絡的成員。
此網絡的職責是支持
在教育上與LGBTQ+議題有關的資源的分發和共用。
學校行政人員將會告知職員這位聯絡人身在何處及是否有空﹐這些職員可能想得到關於各種議題的指
導﹐例如回應課室裏的同性戀恐懼﹑對可能是LGBTQ+的學生給予支持﹑或者取用遵照教育廳標準﹐符合指定學習成果的科目及適合不同年齡的教學資源。
d) 應鼓勵學校職員通過教授有關LGBTQ+人士對社會的積極貢獻並且以身作則接
受多樣性﹐支持這些人士。
家長計劃
a) 本校區和學校行政部門應努力使家長更清楚認識LGBTQ+學生和家庭的需要。
學習資源﹑課程資源及圖書館資源
a) 學習﹑課程及圖書館等方面的資源應反映和重視本校區的多樣性﹐於是所有學
生﹐包括LGBTQ+學生﹐都能看見課程有正面反映自身和自己的生活方式。
b) 資源將遵照卑詩省教育廳標準﹐符合所用於的特定科目的指定學習成果。
c) 為反映本校區的多元文化性質﹐以上的資源應該盡量以不同語言和方便英語作
為第二語言(ESL)的學生及其家人使用的形式提供。
d) 學習﹑課程及學校圖書館等方面的資源應著重於普世人文主題﹐這些主題承認
人類多樣性是我們社會的必要和充實元素。
e) 在適當時候﹐學習﹑課程及學校圖書館等方面的資源應為所有學生提供機會去
熟悉多樣性。
輔導及學生支援
a) 本校區的所有輔導員都應獲得培訓﹐以掌握所需的知識和技巧﹐去了解關乎學
生﹑職員和家庭的LGBTQ+議題。
b) 輔導員將會獲告知及熟悉一切有關人權﹑同性戀恐懼﹑異性戀主義﹑仇恨文
獻﹑歧視及騷擾的政策。
c) 輔導員將會特別關注LGBTQ+學生以及來自家長是LGBTQ+人士的家庭的學
生。
d) 小學和中學將會委派職員作為那些自認是LGBTQ+及有疑問的學生的安全聯絡
人。
學校行政人員將會告知學生和其他職員這位聯絡人身在何處及是否有空。
e) 如學生有此要求而職員又願意抽時間協助﹐本校區會鼓勵中學成立同志/非同志
聯盟(GSA)學會﹐以及為小學中等年級的學生成立尊重和頌揚多樣性的學會。
安全/反騷擾
a) 任何用語或行為如基於學生或職員的真正或直覺性取向或性別認同而蓄意貶
低﹑中傷﹑標籤他們或把他們定型﹐或激起對他們的仇恨﹑偏見﹑歧視﹑騷擾﹐將不會受到容忍。
b) 學校必須把禁止這樣的用語和行為這一點明確納入學生操行守則。
學校與社區關係
a) 本校區將努力建立合作關係﹐這些關係會確保堅定支持教育局使命的代表機構
和LGBTQ+群體﹐能有效參與這方面的教育過程。
b) 本校區將會通過與學生﹑職員及社區人士的溝通﹐確認有些兒童生活於家長是
LGBTQ+人士的家庭﹐及必須就此身分而言在各班級得到明確認清和包容。
採納日期﹕ 2011 06 14 相互參照﹕政策5.08﹑5.10﹑6.31﹑6.40﹑6.45
修訂日期﹕
附錄A﹕詞表
這些定義可能有不完善之處及正在逐步演變。
Gay(男同性戀者)可以指與男子有愛情﹑感情及/或性關係的男子。
Lesbian (女同性戀者)可以指與女子有愛情﹑感情及/或性關係的女子。
Bisexual (雙性戀者)可以指與女子或男子有愛情﹑感情及/或性關係的人。
Transgender (跨性別者)可以指不認同社會根據其生理性別而賦與他們的性別角色的人。
Transsexual (變性人)可以指使用荷爾蒙療法及/或手術來改變自己性別的人。
Two-Spirit (雙靈人)可以指根據性取向或性別認同來認定自己身分的原住民。
Queer (同志)可以指根據性取向或性別認同來認定自己身分的人﹐或者認為這些類別過分簡單化因而產生抗拒的人。
Sexual Orientation (性取向)可以涵蓋一系列人類性特質﹐包括男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雙靈和異性戀等取向。
Gender Identity (性別認同)可以指某人界定和用行動來體現其性別的方式。
Heterosexual (異性戀)是指只與異性有愛情﹑感情或性關係的男子或女子。
Heterosexism (異性戀主義)是指以下的假定﹕所有人都是異性戀的﹐以及異性戀較優勝﹐並且對所有人來說都是比任何其他性取向更合意的。
Homophobia (同性戀恐懼)基於實際或假定的性取向或性別認同而對人的非理性恐懼或仇恨﹑反感和歧視。
Transphobia (跨性別恐懼)是對跨性別者或在其他方面違反傳統性別規範的人的非理性恐懼或仇恨﹑反感和歧視。
LGBTQ+是Lesbian﹑Gay﹑Bisexual﹑Transgender和Questioning這五個字的首字母組合詞。
那個加號確認不是所有人都認同這些名稱﹐並可能較喜歡變性人﹑同志﹑雙靈陰陽人等名稱。
LGBTQ+是用作包括一切的名稱﹐而對象是十分多樣化的一群人。
採納日期﹕ 2011 06 14 修訂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