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国考笔试备考:数量关系题有多种解法你知道吗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2
国考数量关系解题技巧
国考数量关系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重要模块,其难度相对较高,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解题能力。
以下是一些数量关系解题技巧:
1. 利用整除思想解题:在数量关系中,经常出现一些数据具有
整除性质,如公倍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
利用这些整除性质,可以快速求解问题。
2. 利用比例思想解题:比例是数量关系中的一种重要关系,通
常用倍数、分数等形式表示。
利用比例关系,可以求解一些复杂的问题。
3. 利用倍数特性解题:倍数特性是数量关系中的一个特殊性质,即如果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那么这个数乘以另一个数等于原数。
利用这个特性,可以快速求解一些倍数问题。
4. 利用代入排除法解题:在数量关系中,有时候无法确定最优解,可以通过代入排除法来求解问题。
即把不同的选项代入题目中,逐步排除,最终找到正确答案。
5. 利用图形特征解题:数量关系还可以通过图形特征来求解,
如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图形的特征,可以用来求解一些数量关系问题。
以上是一些数量关系解题技巧,当然,在实际考试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因此,考生需要加强对数量关系题目的练习,提高解题能力和速度。
公务员中的数量关系题解题方法在公务员考试中,数量关系题常常是考察考生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的重要题型。
解题时,需要运用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以便更高效地解决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并且通过实例演示其应用。
一、直接计算法直接计算法是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解题方法之一。
它要求考生通过直接计算各个量的值,从而得到结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数量关系较为简单、计算量不大的题目。
例如,某公司共有A、B两类员工,在A类员工中,男性占总数的40%,而在B类员工中,男性占总数的60%,若公司总体男性占比为50%,则问A类员工和B类员工各占总数的比例是多少?解题步骤:1. 假设公司总人数为100,总体男性占比为50%,则男性人数为50人。
2. 假设A类员工人数为x,则B类员工人数为100-x。
3. 由题可知,A类员工中男性占比为40%,则男性人数为0.4x;B 类员工中男性占比为60%,则男性人数为0.6(100-x)。
4. 根据已知条件,男性人数应该等于50,得到方程0.4x+0.6(100-x)=50。
5. 解方程得到x=80,则A类员工人数为80,B类员工人数为20。
6. 所以,A类员工和B类员工各占总数的比例为80:20,即4:1。
二、方程法方程法是解决数量关系题的常用方法之一。
它通过建立方程,利用方程的性质解题。
这种方法适用于数量关系较为复杂、无法直接计算的题目。
例如,某车间中有甲、乙两种工人,甲工人比乙工人多80人,乙工人工资比甲工人总和多600元,若甲工人的单人工资为30元,则问甲工人和乙工人各有多少人?解题步骤:1. 假设甲工人人数为x,则乙工人人数为x-80。
2. 甲工人工资总和为30x,乙工人工资总和为30(x-80)。
3. 根据题目中的条件,乙工人工资比甲工人总和多600元,得到方程30(x-80)=30x+600。
4. 解方程得到x=40,即甲工人人数为40,乙工人人数为40-80=-40(不符合实际,舍去)。
2019国考行测辅导:数量关系常见题型解析一起来看看本网为你整理的2019国考行测辅导:数量关系常见题型解析,更多内容请关注本网站更新。
2019国考行测辅导:数量关系常见题型解析数量关系作为国考行测试卷中的五大题型之一,是重点,亦是难点。
对于这一题型能否有一个清晰的把握事关是否能有效备考合理提高,本网带领广大考生去把握常见题型,了解命题特点。
一、题型特征就近四年国考题目来看,数量关系每年均考查15/10道题目,副省级为15道题,市地级为10道题,只考查数学运算一种题型,常考考点包括计算问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排列组合问题、概率问题、容斥问题、几何问题等,其中计算问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排列组合、概率问题等考查较多。
总的来讲,国考数量关系部分侧重基本能力考查,所以打牢基础掌握解题思路并大量练习题目是考试获得高分的关键。
二、题型展示1.计算问题计算问题常会涉及公倍数、质因数分解、分段计算等考点,也经常会结合方程或者特值思想的运用,需要结合常见方法快速求解。
例:某单位组建兴趣小组,每人选择一项参加。
羽毛球组人数是乒乓球组人数的2倍,足球组人数是篮球组人数的3倍,乒乓球组人数的4倍与其他3个组人数的和相等。
则羽毛球组人数等于:A.足球组人数与篮球组人数之和B.乒乓球组人数与足球组人数之和C.足球组人数的1.5倍D.篮球组人数的3倍答案:A。
解析:设乒乓球为10人,则由乒乓球组人数的4倍与其他3个组人数的和相等可知,其他三组为40人,又由羽毛球组人数是乒乓球组人数的2倍可知,羽毛球20人,故足球和篮球为20人,足球15人,篮球5人,通过不同球的数量可知,羽毛球组人数等于足球组人数与篮球组人数之和,A选项符合题意。
2.行程问题行程问题涉及到过正反比例、时钟问题、环形追及问题,需要把握不同题型的模型和常见特征,也涉及到过一些比较容易求解的基本公式。
例:一辆汽车第一天行驶了5个小时,第二天行驶了600公里,第三天比第一天少行驶200公里,三天共行驶了18个小时。
公务员数量关系解题技巧一、引言公务员考试作为我国选拔人才的重要渠道之一,吸引着大量考生的参与。
在公务员考试中,数量关系题是一个常见的考察点。
要解决这类题目,需要灵活运用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公务员数量关系解题技巧。
二、直接代换法直接代换法是解决数量关系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它的核心思想是将问题中的变量直接代换为某个具体值,通过计算得出最终答案。
举例来说,假设某公司A的员工总数为x人,其中男性员工数为m 人,女性员工数为n人。
如果问题给定了m、n的具体值,我们可以直接将x替换掉,并通过计算获得结果。
例如,题目给出:公司A员工总数是100人,其中男性占总人数的40%。
问女性员工的人数是多少?解题思路是:女性员工占总人数的比例是100% - 40% = 60%,所以女性员工人数等于总人数乘以女性员工占比,即100人×60% = 60人。
三、构建方程法构建方程法是解决数量关系题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它的基本思路是根据问题的条件,建立一个或多个方程,通过求解方程得到所需的答案。
举例说明,假设某商场举办了一次促销活动,A、B、C三个商品分别以5折、6折、7折的价格出售。
设购买A商品的人数为x人,购买B商品的人数为y人,购买C商品的人数为z人。
已知总共销售额为4800元,则可以建立如下方程:5x + 6y + 7z = 4800通过解方程组,我们可以得到x、y、z的具体值,从而得知购买A、B、C商品的人数。
四、逻辑推理法逻辑推理法是解决数量关系题的一种思维方式,适用于一些没有给出具体数值的问题。
通过合理的逻辑分析,我们可以推出问题的答案。
举个例子,某公司举行一次招聘会,要从A、B、C、D、E五个部门中各选取若干人参加。
已知每个部门都至少选了1人,总共选了10人。
问最少选取了多少个部门?解题思路是:因为每个部门至少选了1人,所以已经选取了5个人。
那么剩下的5个人必然得由其中的某几个部门提供。
2019国考行测备考:数量关系重要考点剖析国考很快就要拉开帷幕了,你们准备好了吗?考前还是再复习复习吧。
本网为大家带来了2019国考行测备考:数量关系重要考点剖析,希望这些知识能给大家一些提升。
2019国考行测备考:数量关系重要考点剖析大家都知道,数量关系是国考中可以说是最难的一部分,那么最难的题目也就说明我们必须用一种合理的策略去应对它,运用最合理的策略去解决它,所以在我们做题的时候,数量关系虽然难度高,但是有难有易,我们要先把最简单的做好后,然后去解决其他难题。
那么我们在拿到题目后应该先做那些题呢?第一类题目:整除整除类题目是国考里面常考的题目,而整除题目也是比较简单的一类题目,通常不需要我们太多的计算,只需要把选项答案带入到题目当中即可。
我们一起来看一道题目:例一:甲乙共有图书260本,其中甲有专业书13%,乙有专业书12.5%,那么甲的非专业书有多少本()A.75B.87C.174D.67解析:这是一道非常经典的整除问题,按照题目要求,260本书中甲专业占甲的有13/100,非专业是87/100,乙同样道理有1/8,所以根据整除关系,甲的图书中非专业的数量一定可以被87整除,而乙图书总数量一定是8的倍数,所以AD两个选项排除掉,将BC带入,B成立,而C选项会使得乙图书总数不是8倍数,所以这道题选B。
第二类题目:工程行程问题中涉及到多个时间的题目在工程问题种我们经常碰到有多个时间而且最后还让我们求一个时间的题目,对于这种题目我们通常可以采用特值的方法迅速解决。
例二:甲乙两个工程队,甲工程队完成一项工作需要12天,乙工程队完成工作需要15天,甲乙两个工程队共同完成一项工程需要多少天?A、7天B、8天C、9天D、10天解析:相信这种题大家平时见得都比较多了,这种题会发现给了好多时间,让我们求的也是时间,所以这种题我们一般设总量为特值,是时间的最小公倍数,W=60,所以甲和乙的效率都可以求出5,4,两个人共同合作,总效率为甲乙效率和9,时间为60除以9,向上取整为7,所以这道题选择A。
公务员中的数量关系解题技巧数量关系解题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种常见题型,要求考生通过分析和计算数量之间的关系,解答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数量关系解题技巧,帮助考生在考试中更好地应对这类题目。
1. 比例关系比例关系是数量关系解题中经常遇到的一种类型。
考生需要根据已知条件,建立起不同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然后通过计算来求解问题。
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利用各种数学方法来简化计算,如分数化简、等式变形等。
举例来说,假设某题给出了甲、乙两人工作的时间比是3 ∶ 4,试问甲比乙多工作1小时,他们共工作了多少时间?可以设甲工作了3x小时,乙工作了4x小时,然后根据题意进行计算,即可得出结果。
2. 几何关系在数量关系解题中,几何关系也很常见。
考生可以通过分析几何图形的各种属性和性质,利用几何相关的知识来解题。
例如,如果题目给出了一个图形的面积和周长之间的关系,考生可以利用相关的公式或几何定理来计算未知量。
3. 综合关系综合关系是数量关系解题中比较复杂和灵活的一种类型。
在这类题目中,考生需要综合利用已知条件,通过逻辑推理或代入法等方法来得出答案。
解题时要注意分析各种条件之间的关系,理清思路,确保解题过程的准确性。
举例来说,假设某题给出了一个购买商品的优惠条件,要求考生计算最后的实际支付金额。
考生可以根据不同的购买数量和优惠力度来设立变量,并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进行计算,得出最终的结果。
4. 分类统计在解决一些数量关系问题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类统计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考生可以将问题中的对象进行分类,然后对不同类别进行单独计算,最后将结果进行累加或比较。
举例来说,假设某题给出了一个公司员工的年龄分布情况,要求考生计算不同年龄段的人数占比。
考生可以将年龄分为不同的范围,然后计算每个范围内的人数,最后将不同范围的人数进行整合,得出人数占比的结果。
总结:通过掌握上述的数量关系解题技巧,考生可以在公务员考试中更加得心应手地应对这类题目。
国考行测数量关系题型解答方法在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行测科目中,数量关系一直是让众多考生感到头疼的部分。
但其实,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数量关系并非不可攻克。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几种常见的数量关系题型及解答方法。
一、工程问题工程问题是数量关系中的常见题型,通常涉及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之间的关系。
其核心公式为: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解题时,我们可以通过设未知数来建立方程。
如果题目中给出了工作时间的具体数值,那么往往设工作总量为时间的最小公倍数,这样可以简化计算。
例如: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 10 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 15 天完成。
两人合作需要多少天完成?我们设工作总量为 30(10 和 15 的最小公倍数),则甲的工作效率为 3,乙的工作效率为 2,两人合作的工作效率为 5,那么合作完成所需时间为 30÷5 = 6 天。
二、行程问题行程问题也是国考行测中的常客,包括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等。
相遇问题的核心公式为: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追及问题的核心公式为: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
比如:甲、乙两人分别从 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 5 米/秒,乙的速度为 3 米/秒,经过 10 秒两人相遇,A、B 两地的距离是多少?根据相遇问题公式,A、B 两地的距离为(5 + 3)×10 = 80 米。
再比如:甲、乙两人同向而行,甲在乙前面 20 米,甲的速度为 4 米/秒,乙的速度为 6 米/秒,乙多久能追上甲?根据追及问题公式,追及时间为 20÷(6 4)= 10 秒。
三、利润问题利润问题主要涉及成本、售价、利润、利润率等概念。
基本公式有:利润=售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价=成本×(1 +利润率)。
例如:某商品进价为 100 元,按 20%的利润率定价,售价是多少?售价= 100×(1 + 20%)= 120 元。
行测的数量关系包括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是每年公务员考试的必考题型。
数量关系的题的攻克一是要注意方法和技巧,善于在不同的题目中发现共同点,二是要大量练习,提高自己的解题技能和答题速度。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介绍一些数量关系的方法,供考生们借鉴。
(1)教你几招做行测考场数量关系的“神算手”针对考生反映的“题量太大,做不完”、“读完题无思路”、“计算量太大,算到最后也不一定对”等一系列理科方面的问题,中公教育专家结合真题告诉众考生如何在国家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部分中走“捷径”,成为“神算手”。
首先,必须掌握数学运算中的常考考点。
近两年的考点分布较为稳定,主要有以下12种题型:整数特性、平均数、数列问题、几何问题、和差倍比问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容斥问题、排列组合及概率问题、数据分析、推理问题。
其次,要在计算速度上有较大的突破,尽量做到使计算简便,甚至无需通过计算便可得出结果。
针对以上考点现总结基本方法如下:①奇偶区分法整数可以分为两类:奇数与偶数。
利用奇数与偶数的分类及其特殊性质,可以简捷地求解一些与整数有关的问题,我们把这种通过分析整数的奇偶性来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为奇偶分析法。
(奇数个奇数的和为奇数,偶数个奇数的和为偶数)【例题1】在连续奇数1,3,…,205,207中选取N个不同数,使得它们的和为2359,那么N的最大值是()。
A.47B.48C.50D.51②整除判定法整除的意思是一个整数能写成另外两个整数的积,那么这个整数就能被另外两个整数整除,或者可以这样说,用另一个数除以原来的数,没有余数,就叫整除。
运用这种方法来判定正确选项的方法就叫整除法。
【例题2】11338×25593的值为()。
A.290133434B.290173434C.290163434D.290153434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B。
对于题干数字非常大的乘法,只有两种方法来确定答案。
当尾数不同时,使用尾数法;当尾数相同时,可采用整除性质来判断,一般利用3或9的整除性质。
2023年小学教师寒假业务学习活动方案____年小学教师寒假业务学习活动方案一、背景概述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也要求不断提高。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____年小学寒假期间,我们将开展一系列的业务学习活动,旨在帮助小学教师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二、学习目标1.提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2.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储备。
3.拓宽教师的教育思维和教育观念,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创新。
4.深化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三、活动内容1.开展理论学习(1)组织教师参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班,邀请教育学专家为教师授课。
(2)对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开展教育教学理论座谈会,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2.组织教学观摩(1)组织教师到其他学校进行教学观摩,学习其他学校的优秀教学经验。
(2)组织教师到教育培训机构进行教学观摩,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
3.开展教育教学研讨(1)组织教师进行小组研讨,针对教学中的难题和疑惑进行深入讨论。
(2)组织教师参加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开展实践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4.推动教育教学改革(1)组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活动,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2)开展教师示范课评比活动,推选优秀教师,分享优秀的教学案例。
四、时间安排寒假期间,根据各项活动的具体内容和任务量进行合理安排,保证教师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学习和实践。
五、活动保障1.资金保障:学校财务部门划拨专项经费,用于购买相关教育教学教材、资料和教具。
2.场地保障:学校提供适合的场地,用于组织教师的学习和研讨活动。
3.人员支持:学校相关部门和行政人员提供各项协助和支持,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六、活动评估通过实施各项活动后,组织教师进行自我评估和同行评估,总结活动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活动方案。
国考行测数量关系解题两种方案方案一:直接法1. 明确题目要求及信息:问题是关于国考行测中的数量关系题目的解题方法。
假设我们已经了解了行测数量关系题目的基本类型和解题思路,那么我们可以将问题重新定义为如何解决不同类型的数量关系题目。
2. 归纳基本类型:数量关系题目通常涉及四个基本类型:比例关系、增减关系、递推关系和综合关系。
对于每种类型,我们需要掌握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3. 学习解题技巧:对于比例关系题目,我们可以使用比例关系的特点,设立变量,建立方程来求解;对于增减关系题目,我们可以使用增减关系的特点,设立等式或不等式来求解;对于递推关系题目,我们可以使用递推关系的特点,找出规律,建立递推公式来求解;对于综合关系题目,我们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来求解。
4. 练习题目:通过大量的练习数量关系题目,掌握不同类型题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国考行测真题或模拟题来练习。
5. 总结经验:在解题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和技巧,发现解题方法的共性和规律。
这样可以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6. 验证答案:在解答完数量关系题目后,及时对答案进行验证。
可以使用多种方法来验证答案,例如代入法、逻辑推理等。
方案二:归纳法1. 收集题目信息:首先,我们需要收集国考行测中的数量关系题目的相关信息,包括题目形式、出题频率、难度级别等。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题目要求和解题思路。
2. 定义规则:基于收集到的题目信息,我们可以尝试寻找规律和模式。
通过分析题目的共性和区别,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解题规则和方法。
3. 归纳解题思路:根据不同类型的数量关系题目,我们可以将解题思路进行归纳和总结。
例如对于比例关系题目,我们可以总结出设立比例关系式和代入求解的思路;对于增减关系题目,我们可以总结出设立等式或不等式进行求解的思路。
4. 练习题目:通过大量的练习题目,巩固和应用所归纳的解题思路。
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数量关系题目进行练习,以达到熟练掌握解题思路和技巧的目的。
2019年国考笔试备考:数量关系题有多种解法
你知道吗?
公务员,是指在各级政府机关中,行使国家行政职权,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已经结束,笔试时间为12月2日。
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科目为行政能力测试和申论,行测分为五大类。
各位考生复习得如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国考行测部分的一些备考技巧。
很多考生已经在为2019国考准备着、奋斗着。
有的考生目标明确、计划详细,但是有的考生却愁眉不展、不知所措,尤其是对数量关系这种题型,深知分值很大,但却无计可施。
中公教育专家建议大家在遇到数量关系题目时一定要思考总结一题多解的方法,坚持练习,提升自己数学思维的能力,这样备考才能事半功倍,真正达到又快又准,高分上岸。
中公教育专家下面以2018一道国考真题为例,为大家展示如何实现一题多解:
【例题1】一辆汽车第一天行驶了5个小时,第二天行驶了600公里,第三天比第一天少行驶200公里,三天共行驶了18个小时。
已知第一天的平均速度与三天全程的平均速度相同,问三天共行驶了多少公里?
A.800
B.900
C.1000
D.1100
1、方程法
本题主要是使用普通方程,回想一下普通方程重点掌握设未知数与列方程,而设未知量的核心是找到基本未知量,列方程的核心是找到等量关系,具体解析如下:【中公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所求为三天共行驶的总路程,三天行驶的总时间已经知道,在此可设三天的平均速度为,则第一天的平均速度也为,根据路程这个等量关系列方程得:,解得:,所以所求为,故选择答案B。
2、比例法
此种方法的核心是份数思想,即找出实际量与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本题主要使用比例法中比较常考的考点即比例的转换,具体解析如下:
【中公解析】由题干信息“第一天的平均速度与三天全程的平均速度相同”知道,第一天的平均速度与后两天的平均速度也相等,这样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又知第一天所
用时间为5个小时,后两天的时间总为18-5=13小时,即时间之比为5:13,那么路程之比是5:13。
此时,设第一天路程为5份,后两天路程之和为13份,即差8份,而实际第二天行驶了600公里,第三天比第一天少200公里,故后两天总计比第一天多400公里,对应8份,所以1份为50公里。
又由三天总计为18份,故三天共行驶的总路程为公里,所以答案为B。
3、整除法
这种方法的核心是,通过题干条件找出所求量的整除特性,排除错误选项,从而达到快速解题的目的。
具体解析如下:
【中公解析】所求为三天共行驶的总路程,根据题干知道总时间为18小时,所以所求等于18乘以平均速度即可以表示为,而从选项可知所求为整数,应该是18的倍数,故选择答案B。
这道考题虽然简单,但是可以有多种解题方法,其中整除法是最快的,其次是比例法,最后是方程法。
通过这道题目大家需要掌握每种方法的核心,多做题,慢慢领悟每种方法的精髓,做到以一题知道多种方法的目的。
后期也需要继续研究其他数量关系题,多多练习,提升自己数学思维才是复习的关键。
青海中公教育特别推荐最新国考备考资讯,分享2019青海省国考招聘考试信息汇总,预祝广大考生在考试中金榜题名,荣获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