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发现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5
童年的发现教案(7篇)教学目标:1、熟悉本课“胚、赋、岂”等十四个生字,理解“胚胎、祸害、回旋、随心所欲、绞尽脑汁、天赋、痴迷、困惑、驱除”等词语的意思,比拟“沉迷”与“痴迷”的差异。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童年的发觉,培育学生质疑、释疑的力量,搜集、整理资料的力量,培育学生的奇怪心和关注生活的态度。
3、观赏课文语言,感受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享受童年梦想与探究的乐趣,提高语言观赏力量。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创造与发觉,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除和迫害的危急”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争论沟通法教具:关于“胚胎发育、进化论”的图文资料、教学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题联想,谈论“发觉”。
1、板书“童年”:齐读;看到童年这个词语,你联想到了什么?(欢乐、梦想、幸福、自由、活泼、天真、得意、生气、无忧无虑……)2、板书“发觉”:齐读;你有过哪些好玩、新颖的发觉?3、板书“的”:齐读;这就是今日要学的课文,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问题?(课文讲的是一个小朋友童年好玩的发觉;这个人是谁?究竟发觉了什么,是怎样发觉的?……)4、简介:费奥多罗夫二、自读质疑,思索“发觉”。
1、方法指导:大家猜测得很有道理,童年的发觉毕竟是什么呢?让我们自己读课文。
要求:第一,和读其他课文一样,要把课文读通,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同时把你认为比拟重要的词语划下来;其次,要边读边思索,尤其是这篇课文,读第一遍时,你或许会不太理解,所以请再读其次遍,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并在相关处做上记号。
2、自由阅读:给学生以充分的自读时间,教师巡回指导、点拨。
3、沟通反应:有一位名人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的确,能提出问题说明他读懂了一些内容,更说明他进展了深入的思索。
所以,在沟通过程中,大家应当大胆地汇报你阅读的成果,这个成果包括: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或者说你思索了什么问题?逐段朗读,订正读音,沟通成果: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共8篇)篇:《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句话的含意,领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3、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师:人在长大或变老的时候,常常回忆起童年的事情。
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望不了父母有趣而又截然不同的评价,那么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童年最有意思的是什么事呢?(以激发学生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发现的学习兴趣进入新课学习。
)二、明确要求学有目标1、指名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结果怎样?(2)“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3)举例说说对“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和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理解。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找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3)课文课讲了一件什么事,(4)作者围绕着童年的发现先讲了些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生: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讲了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四、再读课文、释疑解难1、再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阅读提示”的三个问题。
(1)“我”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自由读1、2自然段。
2、朗读体会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时的欣喜和自豪,及当众受到惩罚的愤懑。
读中评价,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入情入景体会作者的感受。
3、细读体会童年秘密的发现过程“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
4、从“我”的发现过程中,那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童年的发现》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童年的发现》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童年的发现》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童年的发现》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胚、祸”等10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随心所遇、运转自如、绞尽脑汁”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作者发现胚胎发育的过程,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3、能结合具体事例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了解作者发现胚胎发育的过程,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教学难点能结合具体事例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出示课件2】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
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
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1)小组交流:“我”发现了什么?(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我”无意中发现了草地的颜色早晨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傍晚又变成了绿色的;再仔细观察,又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
《童年的发现》教案最新3篇《童年的发现》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弄清“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的规律的。
3.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激发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2)重点词语释义。
祸患:祸事;灾难。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绞尽脑汁:比喻费尽了心机,想尽了办法。
困窘:为难。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写“我”在九岁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然而这一发现却给“我”带来惩罚。
第二部分(3~13):写“我”在睡梦中发现自己飞翔,问过老师后,“我”探索的欲望更强了,并且自己深入观察思考,发现了人类进化的规律。
第三部分(14~19):写三四年后,老师在生物课上讲人的起源,“我”想到自己的发现,笑出了声,被老师轰出了教室。
2.作者围绕自己的发现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明确:课文先概述了童年时的发现,然后具体写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1.阅读课文第1自然段,说说课文为什么要这样开头。
明确:开头直接交代了“我”九岁时的发现,巧妙地利用了读者的阅读期待,制造了悬念,足以激发读者的探究欲望,这是作者写作的高明之处。
小学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小学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9篇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1教学过程:一、导入你是否有过童年的发现,将你的发现说给你的同桌听。
学生甲:我发现蜗牛爬行后的地方都会留下一条延线。
学生乙:我发现小鸟在睡觉时一会儿睁眼,一会儿闭眼。
学生丙:我发现了彩虹。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文作者的发现吧!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1.自由读全文。
思考:童年时“我”发现了什么?(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祸患:灾难。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绞尽脑汁:费思虑,费脑筋。
眉目:事情的头绪。
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
阻碍。
困窘:为难。
驱逐:赶走。
3.按照课文的不同内容给文章分段。
第一段(1、2自然段)主要讲了“我”在九岁时发现了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然而这一发现却给“我”带来了惩罚。
第二段(3—13自然段)“我”在睡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问过老师后仍没有找到答案,“我”便自己观察,思考发现了人类进化的规律。
第三段(14—19自然段)四年后,在生物课上当老师讲到人的起源时,“我”想到了自己的发现便笑出了声。
老师认为“我”的笑不怀好意,便把“我”轰出了教室。
三、细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内容。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课文《童年的发现》教案课文《童年的发现》教案范文(精选7篇)课文《童年的发现》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作者发现胚胎的发育过程,体会作者童年的探索趣味。
2.懂得童年的幻想给童年带来的快乐。
3.了解课文童真童趣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作者被老师罚出教室后的心理感受。
2.了解课文是怎么做到真实反映童趣的。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
1.大家边听范读,边想一想我为什么那么痴迷于幻想?2.大家来读一读你了解的情况。
3.打开书,预习生字。
二、学生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的生字。
1.指名上黑板写出不认识的字。
凋缕芳吁耍训斥脾罕藤愈凌秉飕撩梳衰绢侨眷2.指名给这些字加上拼音。
3.让学生读拼音节。
4.正音、正字。
三、理解词语。
1.再读课文,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理解其它词语。
4.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
读读这些词语。
四、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难读的句子。
2.同桌互相学习,克服困难。
3.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注意纠正错误读音。
4.教师指导读难句。
(1)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2)哈哈!这跟画地图差不多到这一段的结尾。
这一推理语句,要读出气势来,折字要重读。
(3)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语速稍快,应读得活泼,突出驱逐、迫害等词语。
5.再练练难句的朗读。
五、作业:抄词、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引导学生自学。
让学生默读全文,思考:1.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2.判断:课文围绕发现写了一件事。
()课文围绕发现写了三件事。
(√)3.小组讨论哪五件事?(1)我常常做梦,老师告诉我人是由小鱼进化来的。
(2)我得出结论,人如何由小鱼进行成人的。
(3)在生物课上被老师罚出教室。
二、深入重点段,揭示中心思想。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会写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2、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课前准备1、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与发现的故事,以及胚胎进化论。
2、课件。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童年是人生中最无忧无虑的时刻,天真可爱的我们总会冒出一些奇思怪想,做出许多趣事、傻事。
人在长大或变老以后,常常会回想起童年的事情。
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忘不了的是父母有趣的截然不同的评价。
那么,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童年中最有意思的是什么事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的童年。
(板书:童年的发现)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
阅读提示:请大家自由读文,练习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划出不懂的词语,借助工具书理解其含义。
2、指名读文,及时纠正字音。
3、交流自学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1、轻声读文,想一想:1、“我”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2、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文中哪一段具体讲了我的发现?找出来,仔细读一读。
2、交流汇报。
3、介绍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知识。
四、指导学习生字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
请大家回忆,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一个九岁的孩子,竟然会发现奇妙的胚胎进化规律,费奥多罗夫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大家想知道吗?答案就在课文中。
二、精读课文,体味感受1、默读课文,思考:费奥多罗夫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交流汇报要点:天真单纯、善于探究与想象3、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1)出示句子师:谁能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2)列举实例(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3)交流“我”受到了怎样的破坏?三、联系生活,向往“发现”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自由的讨论,教师要鼓励支持。
《童年的发现》教案(4篇)难忘的童年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得成长着,有笑,也有泪;有喜,也有忧今日我们学习《童年的发觉》,不知它又能带给我们哪些感受。
(出示课题)从课题中,你最想了解什么?《童年的发觉》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觉以及发觉的过程。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童年时的天真得意以及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3、熟悉本课7个生字,能用详细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语言的幽默活泼的风格。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1、教师介绍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学问。
2、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九岁时就发觉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猜想一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二、循题读文,理解“发觉”1、自由朗读文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索:“我”童年的发觉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3、反复朗读课文的第13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觉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
.。
.。
.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
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
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
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4、认真地读读着几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
5、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一样的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
“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洁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6、朗读这两句话,比拟两句话表达上的不同,体会表达的详细和概括。
三、循果查因,了解过程1、默读课文,思索:“我”那非凡的发觉,是怎样发觉的?2、依据学习规划,分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规划:(1)找出有关的句段。
(2)理解有关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句话或一个词语。
(3)在白纸上画出简洁的发觉流程图。
3、小组汇报,课堂沟通。
(1)“我”是在做梦中发觉自己总在飞行,并且发觉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奇怪,想解决这个奇异的问题。
《童年的发现》教案(通用7篇)《童年的发现》教案(通用7篇)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童年的发现》教案(通用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童年的发现》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胚”、“岂”、“痴”、“婴”、“窘”5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基本读懂课文。
感悟作者童年时代求知若渴、寻根探究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发现”的过程,“我”的伟大的“发现”是怎么来的,从而培养学生大胆发现问题寻根问底的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句子的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在人长大或变老后,常常会回乡起童年的事情。
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忘不了的是父母有趣的截然不同的评价,那么,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童年中最有意思的是什么事呢?二、按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三、就下面三个问题中感兴趣的问题与同伴交流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结果怎样?2、“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3、举例说说对“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和发现,有时还面临着俄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理解。
四、全班交流重点交流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之所以有个发现,一是敢于提问,二是反复思考,三是大胆想象。
结合体会,有感情地朗读第3——13自然段。
2、举例说说对“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和发现,有时还面临着俄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理解。
(1)结合作者的故事,谈对这一句话的理解。
(2)结合知道的其他事情。
谈谈理解。
如:哥白尼、伽利略的故事等。
五、选择觉得有趣的段落读一读先自己练读,再读给同伴听。
六、说说自己是否也有过有趣的发现。
七、总结童年的发现,尽管有时候别人会觉得可笑,甚至会招来麻烦,可是,老师却希望你们每个人都有一双好奇的眼睛去发现,去享受发现的快乐,拥有自己美妙的童年的发现。
《童年的发现》教案(5篇)《童年的发现》教案篇一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胚、胎、盈、悯、赋、蛮、殖、岂、履、绞、汁、塌”12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时求之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
2、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通过理解课文、朗读课文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
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3、教学用具课件4、标签鄂教版教学过程释题激趣创设语境1、难忘的童年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得成长着,有笑,也有泪;有喜,也有忧,今天我们学习《童年的发现》,不知它又能带给我们哪些感受。
2、出示课题。
3、师质疑:从课题中,你最想了解什么?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的情况。
(1)听写字词。
胚胎、轻盈、怜悯、天赋、繁殖、草履虫、绞尽脑汁、塌了。
(2)组内批改,交流反馈,师指导书写。
B生组织批改,A生指导观察,C、D生练习发言。
①“胚”读第一声,“岂”读第三声。
②“草履虫”的“履”和“覆盖”的“覆”区分开。
③“盈”字中间的“又”不要忘记写,“赋”字的钩上面不要多写一撇。
(3)生练字本上练习书写“盈”“履”。
(4)齐读词语。
2、默读课文,想一想“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勾画下来。
CAI: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
童年的发现教案4篇《童年的发现》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弄清“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的规律的。
3.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激发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2)重点词语释义。
祸患:祸事;灾难。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绞尽脑汁:比喻费尽了心机,想尽了办法。
困窘:为难。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写“我”在九岁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然而这一发现却给“我”带来惩罚。
第二部分(3~一三):写“我”在睡梦中发现自己飞翔,问过老师后,“我”探索的欲望更强了,并且自己深入观察思考,发现了人类进化的规律。
第三部分(14~19):写三四年后,老师在生物课上讲人的起源,“我”想到自己的发现,笑出了声,被老师轰出了教室。
2.作者围绕自己的发现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明确:课文先概述了童年时的发现,然后具体写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1.阅读课文第1自然段,说说课文为什么要这样开头。
明确:开头直接交代了“我”九岁时的发现,巧妙地利用了读者的阅读期待,制造了悬念,足以激发读者的探究欲望,这是作者写作的高明之处。
五年级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5篇五年级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5篇语文教育是传承与创新并重的过程,既要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又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五年级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五年级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以及发现的过程。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童年时的天真可爱以及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3、认识本课7个生字,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语言的幽默活泼的风格。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1、教师介绍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知识。
2、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猜测一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二、循题读文,理解“发现”1、自由朗读文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3、反复朗读课文的第13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
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
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
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4、仔细地读读着几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
5、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
“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6、朗读这两句话,比较两句话表达上的不同,体会表达的具体和概括。
三、循果查因,了解过程1、默读课文,思考:“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2、根据学习计划,分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计划:(1)找出有关的句段。
(2)理解有关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句话或一个词语。
(3)在白纸上画出简单的发现流程图。
3、小组汇报,课堂交流。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小学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9篇小学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9篇小学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1 一、回忆导入引导学生说说作者童年的发现是什么。
以作者是怎样发现这童年的机密的导入新课教学。
二、细读体会童年机密的发现过程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
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终究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致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考虑、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从“我”的发现过程中,那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化的印象,找出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精神。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个机密的,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机密的小事。
三、体味作者机密被证实后的感受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机密被是怎样被证实的。
2.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创造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这句话的意思。
让学生通过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引导学生说出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理解这句话。
引导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愤懑的感受。
四、从课文中,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通过学生的读书,感悟,交流,知道费奥多罗夫是个天真无邪、求知假设渴、擅长探究和想象,并有着执著精神的孩子。
五、总结交流通过学习课文,受到了什么启发?引导学生说说学习这篇课文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在生活中要养擅长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考虑,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教学反思:反思这堂课,没有正确处理好课堂上的老师引导作用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是症结所在。
《童年的发现》教案15篇鸟在睡觉时一会儿睁眼,一会儿闭眼;有同学说,我发现下雨过后天空会有彩虹;有同学说,我发现了云在天上不会掉下来。
同学们,你们曾经发现过什么?2、是呀!我们的童年曾有过多少的发现啊!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他是怎样发现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
二、析赏课文1下面,我们一起齐读一遍课文,仔细的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重点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出示课件) 2作者围绕着童年的发现先讲了些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讲了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第一段(1—2):讲“我”九岁的时候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第二段(3-13)介绍“我”发现这一规律的具体经过。
第三段(14-19)讲述“我”因此受到的惩罚,以及“我”由此产生的感受。
3读了课文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找出相关的句子来理解,并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A“我”是一个富于幻想的孩子“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B“我”是一个执着探索的孩子“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C“我”是一个幽默风趣的孩子“听完这句话,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4你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我们无论想做一件什么事情,还是要做一件什么事情,都要冒着危险,都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三联系生活,总结交流1、总结:生活中并不缺少美丽,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3篇《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3篇《童年的发现》本课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胚、岂、痴、婴、窘”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基本读懂课文。
感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问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大胆发现的精神。
2.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并结合这句话谈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准备:1.查阅有关作者的资料。
2.了解达尔文进化论的基本观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在人长大或变老以后,常常会回想起童年的事情。
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忘不了的是父母有趣的截然不同的评价,那么,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童年中最有意思的是什么事呢?(板书:童年的发现)二.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
1.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1).我发现了什么?怎样发现的?(2).举例说说你对课文中这句话的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和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3)自己是否也有过童年的发现。
2.小组合作学习。
三.抓住重点,读悟结合。
重点交流: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A.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之所以有这个发现,有以下几个原因:(1)有疑就问,(2)反复思考,(3)大胆想象。
B.结合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13自然段。
可以先自由分角色读,再指名分角色读,评价后再练习。
2.举例说说你对:“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和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理解。
(1)。
根据课文,说说“我”的发现使“我”面临着什么?(2)。
说说你知道的其他例子。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选择觉得有趣的段落读一读。
2.说说自己是否也有过有趣的发现。
3.总结全文:童年的发现,尽管有时侯别人会觉得可笑,甚至会招来麻烦,可是,老师却希望你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去发现,去享受发现的快乐,拥有自己美妙的童年的发现。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篇8【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作者发现进化论的过程。
3、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问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学习作者通过一件事表达自己真实感受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末段的意思。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教学流程】一、音乐导入。
《童年》。
同学们,上节课林老师和我们一起初步学习了《童年的发现》这篇文章,并知道作者童年时发现了什么?谁愿意来汇报一下。
二、再读课文,体味感受。
作者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的规律?(顺序的词语:起始于……决定……仍在继续……又过了……)三、品读课文,作者的童年是怎样的?(知识点落实:压缩句子)(爱观察、善于思考)1、细读课文。
2、汇报交流。
小组合作探究与交流学习。
3、评价生成。
生生评价、师生评价。
四、悟读课文。
(发明与发现)“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五、总结与质疑。
六、读写结合。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篇9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胚、祸”等10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随心所遇、运转自如、绞尽脑汁”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作者发现胚胎发育的过程,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3.能结合具体事例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能结合具体事例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出示课件2】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
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
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
童年的发现语文教案(5篇)语文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的重要手段,通过语文教育,学生可以增强自信、拓宽视野、提升综合能力。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童年的发现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童年的发现语文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能正确认读“胚胎、祸患、滑翔、天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4、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童年是人一生中最天真浪漫的时刻,在玩乐的时候常常有一些有趣的发现。
今天,让我们走进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的童年,去看看他的童年有怎样有趣的发现吧!(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找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4、再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作者围绕“童年的发现”先讲了些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讲了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5、激趣朗读,作者的发现有趣吗?选择最感兴趣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三、阅读理解,“‘我’发现了什么?”1、自读课文1、2自然段,说说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
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发散开去,以课文内容为切入点展开讨论。
2、朗读体会。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时的欣喜和自豪,及当众受到惩罚的愤懑。
(2)在读中评价,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入情入景地体会作者的感受。
四、细读体会童年秘密的发现过程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
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妨碍、岂止、痴迷、厘米、羞愧、幸亏、驱逐、随心所遇、运转自如、绞尽脑汁”等词语。
读读记记“澄澈、困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课前积累:关于童年小文章。
一、激情导入:
1、童年是人一生中最天真烂漫的时节,在玩乐的时候常常有一些有趣的发现。
今天,让我们走进童年去寻找童年的发现吧!(板书:8童年的发现)学生齐读课题。
2、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学生交流,教师梳理问题。
)
师:同学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让我们带着(“我”的发现是什么?是怎么发现的?)这两个问题走进课文,去寻求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注意读正确流利。
2、课件出示生字词,认读并理解词语。
3、学生再读课文想想课文重点写了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课文,想想作者围绕“童年的发现”先讲了些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讲了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
2、激趣朗读。
师:作者的发现非常有趣,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四、阅读理解“‘我’发现了什么?”
1、“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并用“—”画出来。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句子:“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
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
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
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
2、仔细读读这几句话,理解句子意思,并带上自身的理解自己的话说说这几句话。
3、联系整段话,反复朗读,体会当“我”发现这个规律时,是怎样的心情。
(前后几句连起来理解,抓住“绞尽脑汁”、“想啊想啊”、“嘿”、“哈”等词语体会发现的来之不易,从而更能体会动身现后的兴奋之情,才会发出“如此简单明了”、“大概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的感慨。
)(格外高兴、得意……)
五、作业
1、抄写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3、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忆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了解,谁来说说作者童年的发现是什么。
(学生交流)
师: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童年的秘密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秘密。
二、细读体会童年秘密的发现过程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
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从“我”的发现过程中,那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精神。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个秘密的,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三、体味作者秘密被证实后的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被是怎样被证实的。
2、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这句话的意思。
师:看了作者的经历以及这句话你有什么感想?
生:我想到了爱迪生。
他在火车上做实验,结果着火了,列车长便将他从列车上赶了下来,还给了他一耳光,将他的所有实验设备摔坏了。
让学生通过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引导学生说出哥白尼、爱迪生、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理解这句话。
如果学生说不出,老师做介绍。
引导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愤懑的感受。
四、结合课文,赏析作者
从“我”的发现和发现过程,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找出相关的句子来理解,并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1、“我”是一个富于幻想的小朋友:
“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
2、“我”是一个执着探索的小朋友:
“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
3、“我”是一个幽默风趣的小朋友:
“听完这句话,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办。
”
“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
五、联系生活,总结交流
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获得什么启发或体会?
(鼓励同学多角度地理解、体会,如:“发现童年的胡思乱想,异想天开也是一种发现、发明”“童年很美好,可以漫无边沿的幻想”“我们也要培养大胆创新、坚持不懈的钻研精神”……)
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身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交流。
3、有感情地读课文。
师:当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时的格外高兴和得意,生物课上当众受到惩罚的愤懑。
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次有感情的读课文。
六、课外作业
1、写一写自身的“发现”。
2、收集同学间的发现,看看谁的发现最有意义。
板书设计:
梦中飞行富于幻想
请教老师勤学好问
8 童年的发现
痴迷研究执着探索
发现规律大胆想像
启示:善于观察,大胆发现。